建筑设计原理(一)总结2012

建筑设计原理(一)总结2012
建筑设计原理(一)总结2012

建筑设计原理(一)总结

第1讲建筑设计基本知识

1、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写到:“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2、影响建筑发展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的改变;3)自然条件的差异

3、建筑的空间组成

建筑的空间组成主要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建筑的内部空间包括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交通联系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主要包括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空间等。

4、建筑的构成要素:1)建筑功能;2)建筑技术;3)建筑的艺术形象

三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目的,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目的的手段,而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审美要求的综合表现。

5、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

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6、建筑的本质

建筑是人建造的,是为人服务的,它以空间为其主要特征,以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其宗旨,建筑应实现功能、技术和形象三者的辩证统一,这就是建筑的本质。

7、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可分为:(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3)工业建筑;(4)农业建筑

第2讲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又称室外空间环境,一般由建筑群体、广场道路、

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艺术效果等组成。

2、由于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场地的空间也不同,通常可划分为三类:(1)集散场地(2)活动场地(3)停车场地

公共建筑由于人流量和车流量大而集中,交通组织比较复杂,建筑物前面需要有较大的场地来满足人流、车流的集散要求,这种类型的场地称为集散场地。

活动场地,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公共建筑,需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它们应靠近主体建筑主要部位(比赛大厅、活动厅室)的出入口附近。

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环境空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3、造园学说中名句: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计成《园冶》

释义:巧妙之处就在于其因形借势(自然顺畅),精致之处在于其形状适宜(大小得体)。

4、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形式:对称式、自由式、庭院式、综合式

5、对称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两侧对称: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于公共轴线的两侧。

辐射对称: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在相交于一点的两条或多条轴线的两侧。

6、沿街建筑

组合形式可分为全条街组合和半边街组合。全条街组合是指在街道两侧都布置建筑。半边街组合是指在街道一侧布置建筑。全条街组合又可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敞式三种。

7、公共活动中心

为了便于开展某种大型的社会性活动,常将某些性质上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形成某种公共活动中心,如市政中心、商业贸易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艺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

8、建筑群体组合设计手法中求统一的方法:

(1)利用构图控制轴线求统一

(2)通过向心求统一

(3)以体型类同求统一

(4)以风格一致求统一

9、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方法:

一种是在建筑群体中设置一个对比强烈的建筑,形成“活跃元”;另一种是各个建筑造型大体一致,而建筑细部作变化。

第3讲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1、公共建筑空间按其在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可分为:

主要使用空间

辅助使用空间

交通空间

2、主要使用空间是指直接为这种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房间,包括一般的工作房间及群众大厅。

3、辅助使用空间是为保证基本的使用目的而需要的辅助房间及设备用房。

4、交通空间是指为联系各个房间及供人流、货流来往联系的交通部分,包括门厅、走道及楼梯间、电梯间等。

分类: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枢纽交通

5、水平交通空间指走道、连廊等,是专供水平交通联系的狭长空间。

6、走道的采光:自然采光(优先考虑)、人工照明

A、单面走道:自然采光

B、双面走道:间接采光(侧光、顶光、高侧光)

双面走道间接采光的解决办法:走道尽端开窗,借助门厅、过厅或楼梯间的光线采光,利用两侧开敞空间改善采光。

7、垂直交通空间指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和坡道等,是沟通不同标高上各使用空间的空间形式。

8、楼梯的功能分类

①主楼梯

是联系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供主要人流疏散使用的楼梯,常设在出入口附近或直接放在门厅内。

②辅助楼梯

考虑次要用途或疏散要求设置的楼梯,常设在建筑次要出入口处或建筑转角处。

③消防楼梯

为紧急疏散设置的楼梯,一般设在建筑端部。

9、楼梯间的形式分为:封闭楼梯间、非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

非封闭楼梯间通向走廊的出口是开敞的;封闭楼梯间则设有能阻挡烟气的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

适用范围:

非封闭楼梯间适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除外)。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采取封闭式楼梯间。

一类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0、电梯应用范围:高层(高层旅馆、办公楼等);

层数不多,但有特殊功能要求,如医院、疗养院。

11、自动扶梯

应用范围:多用在交通频繁、人流众多的公共建筑中,如百货商厦、购物中心、地铁站、火车站候车厅、航空港等。

12、交通枢纽空间

形式:门厅、过厅、中庭、出入口

作用:人流集散、方向转换、空间过渡以及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13、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的“量”

2)空间的“形”

3)空间的“质”

4)功能决定空间的组合形式

14、什么是功能分区

在设计各类公共建筑时,在研究了它们的使用程序和功能关系后,就是要根据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联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响,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区域组,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组合,以解决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关系问题,使建筑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合理,保证必要的联系和分隔。15、功能分区的原则

1)处理好“主”与“辅”的关系

2)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3)处理好“动”与“静”关系

4)处理好“洁”与“污”的分区关系

16、“主”与“辅”的关系处理的一般规律

一般的规律是: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较好的区位,靠近主要入口,保证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及景观、环境等条件,辅助或附属部分则可放在较次要的区位,朝向、采光、通风等条件可能就会相对差一些,并常设单独的服务入口。

17、“内”与“外”的关系处理的一般规律:

一般来讲,对外性强的用房(如观众厅、陈列室、营业厅、讲演厅等)人流大,应该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使其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而对内性强的房间(如内部办公、仓库及附属服务用房等)则应尽量布置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以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响内部的工作。

18、功能分区的方式

1)分散分区

2)集中水平分区

3)垂直分区

19、流线组织的原则

1)以人为本;

2)不同性质的流线应明确分开,避免相互干扰;

3)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程序,力求流线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

4)流线组织,要有灵活性,以创造一定的灵活使用的条件;

5)流线组织与出入口设置必须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

20、流线组织的方式

1)水平方向的组织

2)垂直方向的组织

3)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第4讲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

1、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常采用以下手法来增加建筑的统一感。

①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取得统一

②以共同的协调要素达到统一

③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2、建筑的比例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整体或要素自身的长、宽、高关系;二是建筑整体与局部或不同层次之间的高低、长短、宽窄关系。

3、影响比例的因素:

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地位,人的心理经验不同,往往导致许多不同的比例标准。

②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因而所产生的建筑形象具有不同的比例关系。

③对同一种建筑材料,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比例关系。

④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对于比例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3、建筑艺术中的尺度是指建筑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以及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4、把握建筑物尺度的方法有哪些?

①借助建筑中一些恒定不变的要素,比如栏杆、扶手、踏步、坐凳等。

②借助某些定型的材料和构件,如砖、瓦、滴水等。

③最重要的参照物——人体本身。

④依靠局部的衬托。

5、根据尺度所产生的效果,尺度处理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自然尺度

尺度感基本接近实际尺寸,它常采用在与人日常生活有关的建筑中,如住宅、学校、医院……

②夸张尺度

尺度感比实际尺寸要大,以体现建筑的雄伟壮观,常用于纪念性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

③亲切尺度

尺度感比实际尺寸要小,以获得亲切舒适的感觉,常用于园林建筑。

6、均衡,是人们对建筑物左右之间、前后之间力感的一种平衡判断。

均衡大至可以分为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两大类。

静态均衡是指在相对静止条件下的平衡关系,是一种人类建筑史上被长期和大量使用的普通形式。

静态均衡有两种基本形式: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7、稳定,是建筑上下之间给人的视觉产生的安定感觉。

8、对比是指各形式要素之间不同因素的差异,通常将显著的差异称为“对比”,

而将不显著的差异称为“微差”。

9、形式美学上的韵律是指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材质、光线等以某种规律出现,在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的节奏感觉。韵律本身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10、“韵律”按其形式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连续韵律:以一种或几种要素连续、重复排列而成,各要素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和关系,可无限地延伸。

②渐变韵律:连续的要素在某一方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变化,如逐渐加长或缩短,变宽或变窄,变密或变稀等。

③起伏韵律:渐变韵律如果按照一定规律时而增加,时而减小,或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即为起伏韵律,这种韵律较为活泼而富有运动感。

④交错韵律:各组成部分的要素按一定规律交织穿插而成,即为交错韵律。

11、空间分隔采用的方式要根据空间的使用特点和艺术要求而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绝对分隔、局部分隔、象征性分隔、弹性分隔。

(1)绝对分隔:指用承重墙和隔墙等限定程度高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经过这种分隔,室内空间较安静,私密性好。

(2)局部分隔:指用屏风、隔断和高度大的家具等不完整界面分隔空间。这种分隔空间所形成的限定度大小随界面的大小、形态、材质等而异。

(3)象征性分隔:指用栏杆、花格、构架、玻璃隔断等低矮或空透的界面,或用家具、陈列、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悬挂物、音响、气味等因素所做的空间分隔。这种分隔限定度很低,界面模糊,侧重于心里效应,具有象征性。空间的划分隔而不断,流动性强,层次丰富,意境深邃。

(4)弹性分隔:指用拼装式、折叠式、升降式等活动隔断或帘幕等分隔空间。采用这种分隔,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随时启闭或移动隔断,被分隔的空间也随之或分或合,或大或小,形成弹性空间或灵活空间。

12、空间的过渡可分为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直接过渡是指只需越过一个界面就达到的空间过渡。间接过渡是指两个空间之间插入第三空间实现的过渡。

13、相邻空间的组合是建筑空间组合的基础,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连接组合

(2)接触组合

(3)相交组合

(4)包容组合

14、所谓空间重复,是指同一种空间连续出现。

所谓空间再现,是指相同空间分散处于建筑的不同部位,为其他空间所隔开。

15、引导与暗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利用建筑构图控制线导向

2)利用建筑构部件导向

3)利用建筑装饰导向

4)利用光线或光线的变化作引导

16、空间的借景

通过在空间的某个界面上设置门、窗、洞口、空廊等,有意识地将另外空间的景色摄取过来,这种处理手法成为借景。

17、建筑艺术构思的几种常见情况:

1)以形体构成为主的构思

2)强调结构特征的构思

3)隐喻和象征的构思

4)强调文脉的构思

5)强调纪念性的构思

第5讲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综合分析

1、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五种基本类型:

分隔性的空间组合、连续性的空间组合、观演性的空间组合、高层性的空间组合以及综合性的空间组合。

2、走道式布局方式分为哪两类?其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走道式布局方式可分为内廊式布局与外廊式布局。

内廊式布局的优缺点:

优点:走道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小,布局经济。

缺点:房间朝向有一半欠佳。一般将楼梯间、卫生间、储藏间等尽量地布置在方位较差的一侧。

外廊式布局的优缺点:

优点:所有的使用房间几乎都可以争取到良好的朝向、通风和采光。

缺点:这种布局容易造成交通走道过长,辅助面积偏大,建筑进深过小。

3、连续性空间组合的流线组织类型与特点,并学会绘制示意简图。

五种类型: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兼有放射和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综合性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1)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流线紧凑,方向单一,简捷明确,观众流程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

缺点:活动路线不够灵活,不利于单独开放某个展厅。

(2)放射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参观路线简捷紧凑,使用灵活,各个陈列空间可以单独开放;

缺点:枢纽空间中的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迂回交叉的问题;环绕枢纽空间的各个陈列厅所形成的袋状路线,容易产生停滞不畅的现象。

(3)串联兼通道的空间组合形式

特点:各个陈列空间既可直接贯穿连通,又可经过通道联系各个陈列空间。

优点:能使各个主要空间单独联通,又能通过通道间接联系,既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单独使用的一面。

(4)放射兼串联的空间组合形式

优点:空间组合紧凑、适应性强,兼备串联、放射与通道相联系的优点;

缺点:易使枢纽空间的采光通风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易造成参观路线不够明确和人流大时出现拥挤与混乱现象。

(5)综合大厅的空间组合形式

特点:展览陈列空间和人流活动皆组合在综合性的大型空间中,具有环境开敞通透、使用机动灵活、空间利用紧凑、流动方向自然等特点。

第6讲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1、建筑结构的空间形式与种类

现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可分为平面结构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两大类。

1)平面结构体系

(1)承重墙结构

以墙为主要竖向受力构件的结构称为承重墙结构。

特点:墙体本身是围护结构同时又是承重结构。

适用范围:由于这种结构无法自由灵活地分隔空间,不能适应较复杂的功能,一般用于功能较为单一、固定房间组成相对简单的建筑,如住宅、宿舍等。

(2)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形成受力结构骨架的结构体系。

特点:承重的骨架与分隔、围护的墙体明确分开,墙只起围护、分隔作用,

使内部空间的划分变得自由灵活。

框架结构的优点:

①内墙不需承重,可以采用自重小、厚度薄的隔墙,减轻了房屋的重量,增加了使用面积,而且使空间的划分变得异常灵活,提高了建筑的使用范围。

②由于外墙不承重,开窗较自由,底层可以全部架空,外墙面可以用带形窗、转角窗,甚至玻璃幕墙,使建筑形象变得轻盈活泼。

③框架结构承载能力更好,传力更可靠,抗振动和侧移的能力也更强,因而能建更大的跨度和更多的层数。

适用范围:框架结构适用范围较广,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都大量采用,特别适宜要求大空间和能灵活划分空间的建筑。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为6—15层,10层左右最为经济。

(3)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框架之间增加一些刚度很大的墙,用以承担巨大的剪力(这种墙被称为剪力墙),这样组成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适用范围:这种结构体系适用于15—25层建筑,最高不宜超过30层。

(4)剪力墙结构

特点:

①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竖向荷载(重力)、抵抗水平荷载(风、地震等);

②剪力墙结构中墙与楼板组成受力体系,缺点是剪力墙不能拆除或破坏,不利于形成大空间,住户无法对室内布局自行改造;

③短肢剪力墙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采用宽度(肢厚比)较小的剪力墙,住户可以一定范围内改造室内布局,增加了灵活性。

适用范围:剪力墙结构体系适用于15—50层的建筑。由于这种结构有很多横墙,空间的划分相对受限制,所以适用于住宅、旅馆等需要很多小房间的建筑。(5)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

特点:因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公共建筑,如办公写字楼等。

(6)桁架结构

特点:把整体受弯转化为局部构件受压或受拉,从而有效地发挥材料的受力性能,增加了结构的跨度。然而桁架本身具有一定的空间高度,而且上弦一般呈两坡或曲线的形式,所以只适合于当作屋顶结构。

适用范围:多用于厂房、仓库等。

(7)拱形结构

特点:拱形结构包括拱券、筒形拱、交叉拱和穹隆,它的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向外的水平推力。

适用范围:现代建筑中拱形结构的材料大都使用钢或钢筋混凝土,多用于大跨度建筑,如体育馆、大礼堂、飞机库等。

(8)刚架结构

刚架结构是由水平或带坡度的横梁与柱由刚性节点连接而成的拱体或门式结构。

适用范围:刚架适合矩形平面,常用于厂房或单层、多层中型体育建筑,如

体操馆、羽毛球馆等。

(9)悬挑结构

悬挑结构采用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和钢。

特点:立柱少,四周不设墙,空间开敞、通透,建筑形象轻巧活泼,但造价

一般稍高,施工难度稍大。

适用范围:这种结构常用于雨篷、敞廊和挑台中。

2)空间结构体系

(1)网架结构

特点:网架结构是由杆件系统组成的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它具有刚性大、变形小、应力分布较均匀、结构自重轻、节省材料、平面适应性强等特点。

网架结构是目前大跨度建筑使用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

(2)悬索结构

特点:悬索结构是利用张拉的钢索及边缘构件或支撑塔架来承受荷载的一种

柔性结构,具有跨度大、自重轻、节省材料、平面等特点。同时,悬索结构可以

覆盖多种多样的建筑平面,如矩形、圆形、椭圆形、菱形乃至不规则平面,使用

灵活性大,范围广。

适用范围:悬索结构除用于大跨度桥梁工程外,还在体育馆、飞机库、展览馆、仓库等大跨度屋盖结构中应用。

(3)折板结构

折板结构是由许多薄平板以一定的角度相互整体连接而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特点:折板结构既是板又是梁的空间结构,受弯能力、刚度稳定性均比较好。 适用范围:可用作车间、仓库、车站、商店、学校、住宅、亭廊、体育场看台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盖。

(4)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是从自然界中鸟类的卵、贝壳、果壳中受到启发而创造出的一种空间薄壁结构。

特点:力学性能优越,刚度大、自重轻、用料节省,而且曲线优美,形态多变,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形式的平面。

(5)充气结构

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屋的结构。

特点:充气结构具有重量轻、跨度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筑造型灵活等优点;其缺点是隔热性、防火性较差,且有漏气问题需要持续供气。

(6)张拉膜结构

张拉膜结构,也称帐篷式结构,由撑杆、拉索和薄膜面层三部分组成,通过张拉,使薄膜面层呈反向的双曲面形式,从而达到空间稳定性。

特点:这种结构形式造型独特,安装方便。

适用范围:可用于某些非永久性建筑的屋顶或帐篷。

2、采暖系统的方式

普通采暖系统根据热媒不同,可分为热水采暖系统、蒸汽采暖系统和热风采暖系统。

(1)热水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是利用锅炉加热后的热水经供水管送到采暖房间的散热器,加

热后的散热器以对流及辐射传热的方式加热房间的空气和物体,放热后的回水从回水管经水泵加压送回锅炉房加热重新使用。

方式:由于供水管、回水管的布置不同,可以分为双管上分式、双管下分式以及单管顺序式等不同的方式。

特点与适用范围:热水采暖的热水温度一般不太高,因此散热器的表面温度也不高。由于热水的热惰性大,冷却较慢,适宜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和居住的建筑如旅馆、办公楼。

(2)蒸汽采暖系统

蒸汽采暖系统,热媒不是热水而是蒸汽,它利用蒸汽本身的压力把蒸汽送到采暖房间,与热水采暖不同之处是蒸汽放热后回锅炉房的是凝结水。

特点与适用范围:蒸汽采暖的散热器表面温度较高,所以散热器的数量可以减少,蒸汽采暖加热得快,冷却得也快,适宜于热损失较大,要求短时间采暖的建筑如影剧院、会堂等。

(3)热风采暖系统

特点与适用范围:热风采暖已有定型烧油热风器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不需要锅炉和外管线,多用于局部采暖建筑。

3、空气调节可分为以下三种系统:

(1)集中式空调系统

(2)高速诱导系统

(3)盘管风机系统

(1)集中式空调系统

用一个空气处理室集中处理空气,使具有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然后经风机送入空调房间的系统称为集中式空调系统。

特点:

空调机房集中、设备固定、管理方便、服务面积大、使用寿命长、运行费用低,只要采取有效的消音隔震措施,风道的噪声较低。

缺点是空调机房面积大,风道粗,要占较大的建筑空间,往往会影响到建筑的层高。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面积和层高都很紧凑,风道与建筑抢空间、争墙面的矛盾较突出。

施工安装现场工作量大,管道保温投资大,风量不易分配调整,当空调房间使用效率不高时,运行费用大,同一系统不能满足各个房间不同的空调要求,所以不适宜于旅馆一类建筑,比较适用于要求风量大、服务面积广的厅堂类建筑。(2)高速诱导系统

高速诱导系统是以诱导器代替集中空调系统中的普通风口,利用集中空气处理室送来的初次风,经诱导器喷嘴高速喷出,在喷嘴周围造成负压,因此室内空气被吸入诱导器,经过冷热交换器处理后再与初次风混合送入空调房间。

特点:

由于室内回风就地处理,房间之间彼此无污染,卫生条件好。送风量可以比集中式空调少2~3倍,风道断面可以小得多,省去了回风道。但是,由于风速高、噪声也高,要采取消音措施。由于本身不宜装置滤尘器,所以不适用于室内较清洁的房间,每台诱导器的作用深度有限,一般不大于6m,所以不适于大空间建筑的空调。一般标准较高的民用建筑如宾馆等采用较多。

(3)盘管风机系统

盘管风机系统是一种把冷热交换器和风机装在一起的空调设备。风机主要引入室内空气(回风),同时也吸入部分新风。新风来源或从集中的空气处理室送来,或直接从墙外吸入新鲜空气。冷热交换器的冷、热媒分别采用冷冻水或热水,所以必须有集中的冷冻机房和锅炉房。

特点:

这种空调系统灵活性大,各房间可以自行调节室温,不用时也可关掉风机,特别适用于宾馆一类建筑。

新风道的风量仅是卫生标准所需要的空气量,比集中式系统所送风量少得多,所以风道截面可做得很小。

当直接从墙外吸入新风时,可以省去风道,但立面不易处理,而且容易把室外的灰砂带入,所以进风口要作吸尘处理。这种方法还存在新风量受室外自然环境影响,不易稳定,冬季加湿问题不易解决等问题。

盘管风机的具体方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通常立式明装在房间窗台下,卧式暗装在房间靠近走廊的吊顶内。

4、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勒脚以上各层外墙墙面所围合的水平面积之和。

5、有效面积是指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全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的大小,同时也反映了结构面积和交通面积所占比例的大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 7、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8、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9、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5)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B)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 套居住空间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3.公私分区:指按照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不同要求对空间进 行分层次的序列布置,形成内外分区 4.生理分室:指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人数、辈分、是否夫妻关 系分室就寝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廊式高层住宅:为让电梯服务更多户数,将住户沿走廊布置的高层住 宅类型均称作廊式高层住宅。包括内廊、外廊和跃廊式。 10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哪些低层住宅的优点和概念能在中、高层住宅加以应用: 答: A、接近自然的概念:底层及平台形成院子或生活性露台,室内外空间 融合、延伸。---(2分) B、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追求低层住宅那种小体量的亲切尺 度感,增强居民对住宅和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2分) C、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增加空间布置的错落与变化,减少 中、高层住宅中空间及形式的单调感。。---(1分) 2.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阐述住宅的可适应性设计做法: 答: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1分) 2.设置可调剂分配的灵活房间。---(1分) 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面积。---(1分) 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0.5分) 5.菜单式套型平面。---(0.5分) 6.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0.5分) 7.套型空间的模糊处理。---(0.5分) 3.简述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 答: ⑴直交通,以电梯为主,要求方便、安全、经济,并对平面布局与 空间组合产生一定影响。---(1分) ⑵构形式严格,对建筑布局提出了更加严谨和富逻辑性的要求。 ---(1分) ⑶筑设备技术含量高,在给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 都有新的要求。。---(1分) ⑷大的体量和高度会对人的身心、心理产生特殊影响,对城市及居 住区规划组织产生影响。---(0.5分) ⑸次性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 建造时需较多考虑经济因素。---(0.5分) ⑹随着新的结构形式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 建筑处理。---(0.5分) ⑺中高层住宅还涉及到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0.5分) 4.环境审美观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最新最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包含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 作用: 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 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干建筑设计已经六年了,偶也有一些设计心得,主要是快速设计和对规范的理解,现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下面以一住宅楼为例。 1.首先注意层高问题,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有一个16米的限制) 贮藏室+五层住宅 2.2+4x3+室内外高差 16米 贮藏室+六层住宅 全地上贮藏室2+5x2.75+0.25(室内外高差) 16米 半地上贮藏室1(地下)1.2(地上)+5x2.8+0.45(室内外高差) 16米。 以上几种情况都不违反规范,大家选择一下。 另有一种情况,就是顶层为跃层,在上面的基础上可以在增加一层,大多数情况下是上人阁楼。 2.画图 这里就有个顺序问题了,大家也可能有自己的习惯,不过我认为自己的比较好,一般户型确定下来,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就可以拿下。 下面就以天正5.5+auto cad XX为例,(贮藏室+五层住宅,2.2+4x3+室内外高差 16米)说明一下。

在户型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总平面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因为我们根据楼长的大小确定伸缩缝的设置。 先画半个单元,并且先画标准层(户型一样)。 轴线,用单线按户型图画出墙线,单线变墙(240宽),删除不需要的墙;设置门窗洞口,一般设置: m-1 入户门 1000x2100 m-2 内门(卧室书房)900x2100 m-3 厨房门 800x2100 m-4 卫生间门 800x2100 m-5 阳台门(推拉门) 2100x2600 c-1 主卧室窗 1800x1700,窗台900 c-2 次卧室书房窗 1500x1700 c-3 厨房窗 1500x1600 窗台高1000 c-4 卫生间窗 900x800 窗台1800 c-5 1200x1600 楼梯间窗户,窗台高1000 c-5 阳台窗户阳台外围长度x1550,窗台高度1050 布置厨房摆设和卫生间摆设,注意厨房操作面板宽度为500,洗面盆面板宽度为550,长度因户型而异;布置洗衣机电冰箱和主要房间空调的位置,因为给排水电气专业需要定位;设置燃气罩和油烟机的位置,设置洗菜池和拖布池的位置,设置大便器和淋浴头的位置,设置毛巾架,肥皂盒卫生纸盒位置;设置壁橱和鞋柜的位置,设置地漏的位置和排水坡度,设置阳台厨房卫生间的高差。 布置各种管线洞口的位置,北方需要供暖,因此需要暖气分户计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 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 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 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 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 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概括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实例 ——贝律铭作品分析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贝律铭的图书馆建筑,依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探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综合地解决建筑面临的种种矛盾。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贝律铭,美术馆 在我们的设计中,往往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去解决,有时往往回到最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上来。从最基本的点出发,抓住最主要的矛盾,然后再丰富发展,力求做到完善。贝律铭的作品往往一开始面临很大的挑战,从开始到完成体现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他不是从形式到功能,也不单单是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而是综合环境、城市脉络、轴线、功能、空间、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等等各方面因素。 一、大师简介 贝律铭是最富盛名的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博采众长,受柯布西耶影响,建筑中表现雕塑性,同时受密斯风格的影响,展现结构之间的直接相接的构筑美,他自己也摸索适合自己的建筑材料,其中最擅长的便是混凝土的应用。在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贝氏加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元素,为现代建筑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他表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的观念,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的方向。相对于中国其他探索中国式建筑的建筑师们任意拼贴中国式的建筑元素,贝律铭的方法显然高明的多,是从中国建筑的本质出发进行的探索。 二、作品分析 (一)、伊弗森美术馆 该作品是贝律铭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任务面临两项挑战:(1)该馆需要经常进行特展和巡展,所以空间要适应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厅。(2)该馆是地方性的小美术馆,且位于市中心更新区,想要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第一个挑战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第二个挑战是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贝律铭从造型着手,做了高低错落、大小不同十余个展示厅,既满足了不同类型展馆的需求,也形成了丰富的体型。 主体的展室厅是外挑的四个大小高低不同的方盒子,深深的外挑展现了结构美,同时高低错落,榫卯相接,很有层次,也表现出几何形体的雕塑感。从总平面图可以看出,主体建筑是四个展馆围绕中心的内廷雕塑厅,形成一个风车的形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7e421977.html,/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概述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 1、户人口规模 2、户代际数 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 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1、家务型 2、修养型 3、交际型 4、家庭职业型 5、文化型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1、人与居住环境 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2 私密性与开放性 2.3 自主性与灵活性 2.4 意境与趣味 2.5 自然回归性 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

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 3.4 其他设施 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三、套型空间的组织 1.1 餐室厨房型(DK型) 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 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 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 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 5.1.1 变层高住宅: 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 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四、空间的灵活分隔 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 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 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以提高劳作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 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 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 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6.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① 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所④服务性院落 7.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空间是主要的,环境应与与空间相结合,其最终目的通过考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组合做到两 者相互依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精神方面的需要。 8. 公共建筑出入口及区间道路设置举例并说明其处理手法: 一般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出入口应安排在所临的干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有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并不与干道相临,这时要考虑出入口与附近的干道有比较方便的联系, 给人流活动创造通畅的条件;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所处的地段,面临几个方面的干道,这就需要对 人流的主要来向进行分析,把地段的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上,而其他方向应根据需要设置 次要的出入口。 9.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 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 1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11. 室外空间环境组合的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① 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 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② 在群体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 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③ 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 间环境效果。 本章其他重点: ①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图及其各种对比效果分析 ② 塘沽火车站总体布局分析 ③ 和平宾馆总体布局分析 ④ 北京故宫总体布局图及其艺术处理上的三大高潮 ⑤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的总体布局分析 ⑥ 巴西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市政中心总体布局分析 1. 公共建筑的类型: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 建筑,纪念建筑。 2.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延伸, 3.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考虑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素:建筑本 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问题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 环境、地段状况等 4.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①群体建筑②广场道路③绿化设施④雕塑壁画 5. 环境布局的最终目的: 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 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⑤建筑小品⑥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设计总结

公共建筑设计总结 公共建筑的定义: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基本涵盖除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以外的,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总体规划布局与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一,总体规划布局与环境背景特色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内在的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 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 外部空间的最基本的构成方式:积极空间(实体围合成的空间),消极空间(实体占领形成的空间) 只有充分考虑整体环境的特色,才能处理好室外的空间关系。这是因为合理的总体布局,是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良好的通风采光、适宜的日照朝向以及方便的交通联系等的必要基础。另外,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做到因地制宜、关系紧凑,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再者,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个体与整体在体量、空间、造型等方面的良好关系,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既能为建筑创造优美的气氛,还能起到美化和丰富城市面貌的作用,这在建筑环境艺术问题上,也是不容忽视的。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公共建筑室内功能空间设计 十分之一理论:以建筑内部主要房间面积的8—10倍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参考尺寸,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也就是说,当外部空间为内部空间的8-10倍时,则在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感受是相同的。 二,功能关系分析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辅助问题: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功能分区、1①动,静区域要分开。 ②有联系的空间相互要建立联系。 ③有嗓声干扰的空间应加以隔离。 ④有污染的空间要加以隔离。 ⑤将最好的朝向及位置给予主要功能空间。 ⑥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 ⑦不同类型的空间要相互分开。 ⑧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布局应更于使用 交通、2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 一般把出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1、空间大小:量空间形状:形空间要求:质 2、解决交通联系问题,人流疏散集中的地方,以利于安全快速疏散的要求。坡 度一般为8%~15%,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要平缓一些,常为6%~12%,坡道设计还应考虑防滑措施。坡道所占的面积通常为楼梯的四倍。 3、梯段不得小于3步,不得大于18步。直跑楼梯的特点:方向性强,指向单 一贯通空间,可不置在人流较大的大厅中表达比较严肃。双跑楼梯:可节省交通空间,紧爽简洁,使用性强,三跑楼梯:装饰性强可增加空间的活泼轻松气氛,有趣味性。 4、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网络系统、自动喷淋以及煤气管网等。 5、作为优秀的建筑总体布局的例证和典范,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 是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对比) 6、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核心问题:⑴功能分区⑵人流疏散⑶空间组成⑷与 室外环境的联系公建的功能问题中的次要问题: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7、北京工人体育馆:辐射悬索结构(上索稳定索,下索承重索,内环,边梁构 件) 8、法国巴黎工业展览馆:218m/218m/218m的三角形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薄 壳:预制好的双曲板,在现场浇制成整体结构系统 9、空间网架结构(上海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首都体育馆)多采用金属 管材制造,能承受较大的纵向弯曲力,与一般钢结构比,可节约大量钢材和降低施工费用,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h=L/12~16 10、阶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点:出入口合并设置,出入口分开设置 11、天安门、午门及太和殿是明清故宫建筑空间艺术处理上的三个高潮。进 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于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后,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成横向广庭,舒展开阔。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 1、公共建筑的艺术造型问题:①多样统一。②形式美。③传统与创新。 统一与变化、对比和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视觉与视差、节奏和韵律 构图原理:形式美规律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称为建筑构图原理。2、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7层)高层建筑(24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150米以上) 3、电梯设计要求:⑴按防火规定要求,配置辅助性质的安全疏散楼梯,供电梯 发生故障时使用。⑵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空间。需设置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阻塞。(留前室,深度>1.5m)·⑶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将电梯和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相互调节,有利于集散人流。⑷在超过8 层的高层公建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电梯部数,可成组地排列与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八部为(一侧不超四部,两侧不超八部),并应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应。⑸因电梯本身不需要天然条光,所

建筑设计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原理小结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 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 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 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 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 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

关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 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 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 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 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 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2.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论文汇总

石家庄铁道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住宅平面组和设计 d学生李静雪班级建1301——4班学号20132159 指导老师武勇ell [年]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之住宅平面组合设计 简述 住宅,是人类重要的生活资料。按照恩格斯对生活资料的的分类,它既是生活资料,也是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住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低层住宅为一层纸三层;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高层住宅为十层至十层以上。 按照住宅承重结构所选用的主要材料分类,可分为:混凝土结构住宅、大模板结构住宅、框架轻板结构住宅、简单结构住宅。 按照住宅的平面布局分类,可分为:普通住宅、青年住宅、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别墅式住宅。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住宅的居住水平,是所有国家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提高居住水平,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着重解决住宅数量的问题,同时充分关注住宅功能和质量问题;然后,在基本解决住宅数量问题后,分歧提高住宅的居住标准;量居住水平的标准大体分为三级:一是每人一个床位,为最低标准;二是每户一套住宅,为文明标准,也称合理标准;三是每人一个房间,为舒适标准。我国提出的小康水平其中一项指标是:每户有一套包括卧室、厨房、卫生间和与之配套的基本生活设施的住房。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已进入以总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向质量提高为主的阶段。 住宅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住宅是为人所用的,设计应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经济、舒适的要求。以人为核心,就是要在住宅的各个方面,处处体现出对人的最大关怀。 二、住宅设计应坚持以“社会为本”。应有利于密切人们的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