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3月5日

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我国管道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管线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主要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目前针对X80高钢级管材的研究和应用,石油部门与冶金部门联合开展了10余顶国家基础研究与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高强度管线钢的重大工艺基础研究”,中油集团技术开发项目“X80管线钢管的开发与应用”、“X80管线钢的焊接及高韧性焊材选择”等等。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要求及其标准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1、管线钢的组织分类及其特性

随着合金设计、冶炼水平和轧制工艺的发展,具有不同特性、适用于多种条件的管线钢已经生产,它应用了微合金钢发展的一切成果。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为第一代微合金管线钢,强度级别X42-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为第二代微合金管线钢,强度级别范围可覆盖X60-X90。其中管线钢的组织结构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服股的内部根据。目前,按照组织形态归类,管线钢具有以下3种典型的类型:(1)铁素体-珠光体钢和少珠光体钢

60年代后期在国外发展起来的第一代管线系列钢(X52-X70强度级),称为铁素体+珠光体管线钢。它以高纯净(S≤0.010%,N≤60ppm,N+O+P+S≤150ppm)和细晶粒(10~15μm)的铁素体+(5%~15%)珠光体为基体,综合使用微量碳(C 0.05%~0.10%),微量的铌,钒,钛

(Nb+V+Ti≤0.12%)。国产的X52-X65级管线钢为控轧C-Mn-Nb-Ti或C-Mn-Nb-Ti-V系列铁素体-珠光体型微合金钢。少珠光体管线钢的典型化学成分有Mn-Nb,Mn-V,Mn-Vb-V等。一般含碳量小于0.1%,铌、钒、钛的总含量小于0.10%,代表钢钟是60年代末的X56、X60和X65。这类钢突破了传统铁素体-珠光体钢热轧正火的生产工艺,进入了微合金化钢控轧的生产阶段。具有铁素体-珠光体和少珠光体的管线钢,通过采用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等强化手段,在保证高韧性和良好焊接性的条件下,可将20mm的宽厚板提高到500~550MPa的极限水平。

(2)针状铁素体和超低碳贝氏体钢

典型成分为C-Mn-Nb-Mo,一般碳含量小于0.06%。为了把碳当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强度在X70级以上的制管带钢必须采用贝氏体铁素体组织,钼合金化是获得这种组织最成功的技术。依靠成分调整,降碳、提锰和添加钼以及轧后采取较高的冷却强度,易形成这种贝氏体类型的铁素体组织,是X65-X80级高强度韧性管线钢的主要成分规范。针状铁素体钢通过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综合利用晶粒细化、微合金化元素的析出相与位错亚结构的强化效应,可使钢的屈服强度达到650MPa以上,-60℃的冲击韧性达80J。

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是西气东输工程选用的管线钢种。这种钢从合金设计、冶炼工艺、轧制工艺到管材显微组织状态都与第一代的管线钢不同。该钢特征是进一步提高纯净度(C≤0.05%,S≤0.005%,

P≤0.010%,N≤30ppm,P+S++N≤100ppm),使用钙处理硫化物,在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和动态软压下措施。在钢的基体中加入微量钼(0.2%~0.4%)以促使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并用适量铜、镍、铬强化基体;在高温动态再结晶临界温度上下温度区间进行控制轧制,通过在线强制加速冷却,进一步细化晶粒度(平均3~8μm),使其铁素体基体的均匀化程度提高,位错密度增加。这种钢具有比铁素体-

珠光体型管线钢更好的焊接性能(Pcm≤0.20),其对脆性断裂,硫化氢或二氧化碳引起的阳极腐蚀(点蚀),应力腐蚀(SCC),硫化氢应力腐蚀断裂(SSC),氢诱发裂纹(HIC),延性断裂(DDF)六个方面的“抗力”要比其它钢种高得多。

超低碳贝氏体钢在成分设计上,选择上碳、锰、铌、钼、硼、钛的最佳配合,从而在较大冷却速度范围内部都形成完全的贝氏体组织。超低碳控轧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可望提高至700~800MPa,因而超低碳贝氏体钢被誉为21世纪的控轧钢。

与铁素体-珠光体和少珠光体管线钢相比,针状铁素体和超低碳贝氏体钢具有不同的强韧化方式。控制针状铁素体或低碳贝氏体强韧性的“有效晶粒”是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束。铁素体板条束的大小,不但可以借降低再加热温度、形变量和终轧温度等控轧参数来获得,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冷却速度等控冷参数来进行控制,因而针对铁素体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将大大细化。

(3)低碳素氏体钢

从长远的观点看,未来的管线钢将向着更高的强韧化方向发展。如果控制轧制技术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可以采用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形成低碳素氏体组织来获得。

2、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

2.1 冶炼

X65/X70级管线钢生产中,首先要进行铁水预处理。铁水预处理是获得低硫和低磷管线钢的经济的冶金方法,它包括脱硫、脱磷和脱硅的“三脱”操作。若原始高炉铁水P≤0.08%、S≤0.04%,以喷镁剂脱硫的效果最佳。预处理后,要求入转炉铁水P:0.06%~0.08%,S≤0.005%。转炉冶炼时,要求顶底复吹少渣冶炼,脱碳升温,在无底吹条件下采用炉后钢包底吹氩,使钢中夹杂充分上浮,也可同时进行喷粉脱磷,以Si-Fe、Mn-Fe、Ca-Si添加的顺序调整成分和最终脱氧。目前在LD转炉中将顶吹和底部搅拌结合起来可以获得低碳和低磷管线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碳含量达到0.02%~0.03%,磷含量降至0.005%或更低。

2.2 精炼

钢包精炼过程主要涉及到氩或电磁搅伴、真空处理和喷吹处理。钢包精炼除了通过RH真空装置和TN 法进行合金成分微调外,还进行杂质元素、气体含量以及氧化物、硫化物形态的精确控制。LF炉精炼使钢水脱硫,控制钢水中磷、硫的含量达到规定的目标;也可以LF+RH精炼,控制钢水中磷、硫的含量,同时降低氮、氧含量。脱氧和脱硫是互相关联的,因为只有低的氧含量才能将硫脱到低的水平。精炼的应用可生产出碳含量在0.002%~0.003%,杂质含量达到<0.001%S、<0.003%P、<0.003%N、

2~3ppm[O]和<1ppm[H]的洁净钢。

管线钢的精炼工序必不可少,低硫工艺路线是管线钢生产的关键,夹杂物变态处理(钙处理或稀土处理)对提高横向韧性和抗氢诱裂纹腐蚀起决定性的作用。故管线钢生产,应根据不同的成分规范和钢材品种,选用合适的精炼条件的组合,尤要防止钢水二次氧化和连铸过程产生各种缺陷。

(1)真空脱气精炼设备和工艺技术

真空处理设备与LF相匹配的钢包脱气(VD)装置,主要完成对钢水的脱氢、脱氮(由C-O反应去除)、脱硫、合金微调、促使夹杂物聚集上浮等功能。与传统的RH法相比,VD法有充分的渣—金反应,可以对钢水进行深脱硫,经VD处理后钢水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40%左右。

(2)钢水的渣精炼及再加热设备工艺技术

钢包炉(LF)处理装置与相应容量的转炉相应,主要完成钢水的加热升温、脱氧、脱硫、促使夹杂物上浮去除、合金成分调整等任务,在冶炼和连铸间起缓冲作用。LF与其它精炼的区别在于LF具有很强的渣精炼功能,渣精炼可以实现扩散脱氧、脱硫以及吸附钢水中的夹杂物。由于底吹氩的搅拌作用及电弧的加热形成局部高温,使LF的渣金反应具有很好的动力学条件。LF通常采用埋弧加热,可以保护钢包内衬、减少耐火材料消耗、减少电极消耗和电耗。LF的造渣制度(精炼基础渣和精炼埋弧渣)是完成LF冶金功能的关键技术,合理的造渣制度既能很好地完成脱氧、脱硫等冶金功能,又能实现LF的全程埋弧操作。

目前宝钢经过LF处理的钢水,脱硫效率可以达到60%~80%甚至更高,超低硫钢中硫含量可以达到10×10-6以下,钢水的全氧含量可以达到15~25×10-6。

钢包炉处理过程会造成钢水增碳、增氮、增氢等,宝钢的LF处理过程的增氮量在10×10-6左右,15×10-6甚至更高。故冶炼质量要求高的钢种时,在LF处理结束时,要对钢水进行真空处理,通常采取LF+VD处理的工艺路线。

2.3 连铸

连铸是目前管线钢生产广泛采用的一项新技术。连铸可提高热轧成材率10%,降低成本8%,而且生

产率高,易于进行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控制。连铸的成功经验和自动化的控制。连铸的成功经验是低的过热度、缓流浇注和适宜的二次冷却,采用低频率、高质量的电磁搅拌,可以得到均匀的等轴的凝固区。

在管线钢连铸生产中,如何防止大颗粒夹杂物、成分偏析、表面和内部裂纹,是目前提高材质的首要环节。防止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以及中间包到结晶器的二次氧化非常重要,一般采用氩气保护,中间包净化技术。此外,连铸坯在1300℃以上时,应避免快速喷水冷却,以免产生表面裂纹。同时,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轻压下技术以及防止液相穴内富集溶质母液的流动等技术对降低合金元素偏析有很大作用。

改善连铸坯的成分偏析,提高管线钢的止裂性能和抗硫化氢腐蚀性能。近年来,我国在高强度管线钢生产中采取了低碳(≤0.06%)、超低硫(≤0.002%)、钙处理以及低的板卷卷取温度等工艺进的、强有力的控制冷却手段来调整铁素体晶粒尺寸、贝氏体类型及其比例、碳氮化物析出相的数量和粒度分布。

管线钢通常都要求采用含Nb的微合金钢,在再结晶控轧的基础上,应变诱导相变和析出的未再结晶控轧,以及(γ+α)两相区形变,已成为目前管线钢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控制轧制可显著提高低碳微合金钢的强韧性,尽管两相区轧制可达到较高的强度水平,而最优的韧性还必须通过γ未再结晶区才能获得。

低C-Mn-Mo-Nb钢具有较优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对加工条件不甚敏感。采取II型控制轧制,降碳和降铌只稍微改变曲线的位置,而添钼可以抑制铁素体转变、促进贝氏体转变区高温段形成,是一种无碳贝氏体,以扩散和切变的混合形成生成。但对另一些钢种,采用三阶段轧制工艺,既可进一步挖掘金属的内在潜力,又能获得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如管线用钢APIX70-90可以用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来生产。经两相区轧制虽可以得到位错、亚结构和织构的强化效应,使钢材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终轧温度的降低,管线钢的精轧过程是在未再结晶条件下进行,变形抗力要较非控轧钢高30%左右,因而精轧机组的实际轧制力需达3000t以上,才有可能使钢获得热机械处理的效果,这对老式轧机仍然是个问题。为了弥补轧机的这一不足,可在轧机后增设能使卷取温度冷至550℃左右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强力层流冷却装置。当然,在强力轧机后设置加速冷却装置,将会相得益彰。传统的TMCP在冷却能力和最终冷却方面得到了发展,这称为“先进的MACS”(“多目的加速冷却系统”)。X80和X100钢板是通过低温强化轧制,随后在低的最终冷却温度下快速冷却使马氏体细化分散而生产出来的。

目前,管线钢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热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与热加工物理冶金学相结合,已有可能对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显微组织的类型、晶粒的尺寸、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积累应变、显微组织的类型、晶粒的尺寸、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的积累应变、α中的残余应变以及微合金元素的沉淀动力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准确的预测,为开发具有更佳力学性能的管线钢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我国铸造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精编

我国铸造新技术的发展 趋势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铸造新技术的发展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我国加入WTO和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探讨铸造技术的发展并且发表了许多着述,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我国铸造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整体概念,引发同仁们更深入地思考,笔者就自己的认识以及参考了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又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1 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小于%、S小于%,铸钢要求P、S均小于%,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 min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铸件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模具材料考试题答案 (1)

模具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模具失效 :是指模具丧失正常的使用功能,不能通过一般的修复方法使其重新服役的现象。 2.模具寿命 : 是指模具在正常失效前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数目。 3.冷作模具 : 是指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压力加工或其它加工所使用的模具。 4.冷拉深模具 : 是将材进行伸延使之成为一定尺寸,形状产品的模具。 5.热作模具 : 是指将金属坯料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压力加工的模具。 6.基体钢:是指在高速钢淬火组织基体的化学成分基础上,添加少量的其他元素,适当增减碳元素含量,使钢的成分与高速钢基体成分相同或相近的一类模具钢。 7.回火稳定性:是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下降的快慢程度。 8.热稳定性:钢在受热过程中保持组织和性能稳定的能力。 9.激光合金化:是利用激光束使合金元素与基体表面金属混合熔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不同化学成分和 结构的高性能表面合金层。 10.激光淬火:是指铁基合金在固态下经激光照射,使表层激光照射,使表层被迅速加热至奥氏体化状态,并在激光停止照射后,快速自冷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方法。 11.激光熔覆:是利用激光束在工件表面熔覆一层硬度高,耐磨,耐蚀和抗疲劳性好的材料,以提高工件 的表面性能。 12. 渗碳 : 是把钢件置于含有活性炭的介质中。加热至850℃-950℃,保温一定时间,使碳原子渗入钢件 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3. 渗氮 : 渗氮是把钢件置入含活性氮原子的气氛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使氮原子渗入钢 件表面的热处理工艺。 14. 电镀 : 是指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在零件表面而形成一定性的金属镀层的过程 15. 电刷镀 : 是在可导电工件{或模具}表面需要镀覆的部位快速沉积金属镀层的新技术。 16. 气相沉积 : 是将含有形成沉积元素的气相物质输送到工件表面,在工件表面形成沉积层的工艺方法。 17.热硬性: 是指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 18. 冷热疲劳: 是指材料在多少度高温和多少度低温以多大的频率交替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多长时间的正常 使用性能。 二、填空 1.根据工作条件,模具分为冷作模具、热作模具和塑料模具三大类。 2. 根据工艺特点,冷作模具分为:冷冲裁模具、冷拉深模具、冷挤压模具、冷镦模具等。 3.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失效的主要形式有:过量变形、表面损伤、断裂开裂、冷热疲劳等

铸造涂料的新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铸造涂料的新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铸造涂料是铸造业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对铸件的外观质量及内部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铸造涂料技术发展迅速,涂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扩展,涂料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本文将对铸造涂料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高渗透涂料、防脉纹涂料、整体浸涂涂料、非锆质涂料及先进的在线涂料质量控制技术等做一简单归纳总结,并对铸造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涂料新技术 1.1高渗透涂料 砂型芯表层砂粒之间存在很多孔隙,孔隙的大小由原砂粒度及紧实度决定。孔隙越大、越多,金属液就越容易渗入其中而形成机械粘砂。对于一定粒度的原砂,砂粒之间孔隙大小主要取决于紧实度。由于受砂型芯的结构差异、造型或制芯操作者的习惯、型芯砂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铸造生产实践中砂型芯各部位的紧实度很难做到一致,特别在转角、突出或薄壁砂芯兰等难以坚实的部位极易出现紧实不良,在型芯疏松部位容易发生图1所示的金属液渗透,砂粒间的空隙清晰可见并已被金属填充。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涂料要能够渗透砂芯表面并在空隙中填充足够的耐火骨料颗粒,有效地进行密封,从而消除或减少金属渗透。普通涂料通常只能渗入1-2个砂粒,当金属压力较高或浇注温度较高时,不能有效地阻止金属液的渗入而产生机械粘砂。使用特殊设计的高渗透涂料,如SEMCOCoating9223(水基锆英粉高渗透涂料)或TenoCoatingZKPX(醇基锆英粉高渗透涂料),其渗透深度可达到5~50mm,可有效地堵塞砂型芯表面的孔隙,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机械粘砂的出现。通常采用刷涂或喷涂将这些涂料直接用于容易发生渗透的区域。使用高渗透涂料后的砂芯表面结构如图2所示。SEM影像显示出硅砂颗粒旁边渗入的涂料粒子填充砂粒间隙的状态。 图3-图6显示了高渗透涂料的一些主要应用实例。目前主要用于大型铸铁件、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国内模具钢市场现状及展望

国内模具钢市场现状及展望 阿里巴巴2012-03-02专题:钢材打印 【阿里巴巴冶金】 前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75%的粗加工工业产品零件、50%的精加工零件由模具成型,绝大部分塑料制品也由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等传统工业在欧美市场的日趋饱和,劳动成本逐年提高,利润减少,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逐渐显示出来,目前国家鼓励扩大国内需求,国内的模具潜在市场很大,决定了中国必然将发展成为模具制造大国,使用量在世界模具产值中比例显著提高,最终将使模具钢的用量显著增加,模具钢的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 1国内模具市场分析 1.1国内模具行业介绍 国内模具钢市场的主要使用行业有: 汽车摩托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模具使用的主要使用行业之。各种汽车、农用车、摩托车及工程车辆的模具市场约占市场总量的1/3左右,主要是冷作模具、塑料模具和热作模具。其中汽车方面主要是大中型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及铸造模和精锻模,摩托车大部分是中小型冷冲模具、压铸模具和塑料模具。这一市场所需的模具钢约占总量的1/4左右。 家用电器行业:目前我国家用电器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十几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等产品已大量出口。家电生产需大量塑料模具和冷冲模具,特别是大型塑料模具。这一市场所需的模具钢约占总量的20%左右。 电子及通讯设备行业:电脑、手机、电子设备等电子通讯行业设备都需要大量的模具,特别作为朝阳行业的IT每年成倍高速地发展,其中精密冲压模具和精密塑料模具,约占模具市场的20%左右。 建材行业:房地产业需要大量建筑塑料型材,塑钢门窗、PVC:水管生产,需要大量大中型优质寿命模具,其中尤以塑料和铝合金型材挤压模为主。铝合金型材挤压模每年消耗热模钢约占热模钢总量的50%。

铸造高炉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铸造高炉中心

铸造高炉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一、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的成立 2012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2012年第6号公告”,正式公布了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145家生产铸造用生铁企业名单。 依照工信部“2012年第6号公告”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强化生铁行业自律,更大力度地规范铸造用生铁的生产环节和生产销售秩序,建立常态化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运营服务保障体系,中国铸造协会于2012年2月2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铸造协会铸造生铁分会”;同时,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为“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 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是全国唯一一家为铸造用生铁企业高炉服务的单位,为铸造高炉的产业升级,提高高炉装备配套水平、经济技术指标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负责铸造企业高炉发展规划及技术进步、新建及技术改造工程的设计、设备供货、总承包,并协助中国铸造协会完成铸造用生铁企业动态调整的认证工作。 全国铸造高炉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国铸造协会的工程技术机构,机构设在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并依托其开展工作。该中心同时接受中国铸造协会领导。 二、全国铸造高炉现状 目前通过工信部认定的铸造用生铁企业总共145家、193座高炉,其中高炉容积100-200m3为76座,200-300m3为68座,300-400m3为38座,400-450m3为11座,平均炉容为221m3,最大炉容为450m3,最小炉容为108m3。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炼钢高炉有着飞跃式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不断的脱颖而出、得以广泛的应用。反观铸造高炉由生产规模、资金投入等种种原因,高炉的装备水平、技术经济指标、铸造生铁质量、环保排放、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铸造高炉新建、大修基本上是沿用旧图或私下找图施工,这些图纸代表不了现代的先进技术,有些图纸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技术水平。铸造高炉的技术、装备水平也因此止步不前。 铸造高炉中心汇集当今炼钢高炉的先进技术,又针对铸造高炉做出了专门的研究,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管线钢综述

综述 管线钢指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等的大口径焊接钢管用热轧卷板或宽厚板。管线钢在使用过程中,除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较高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随着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其输送的重要性显越发突出,尤其是长距离输送。而提高输送效率,提高输送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加大输送管道口径,提高输送压力来解决。从而提高了对高级别、高性能管线钢的需求。 国外高级别管线钢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X65管线钢开始投入使用,80年代X70级管线钢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1985年API标准中增加了X80钢级,随后X80开始部分在一些管线工程中使用,并很快就投入到X100和X120管线钢的开发试制工作。有关X100最早的研究报告发表于1988年,通过大量工作已形成很好的技术体系。高级别管线钢概述我国管道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管线钢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主要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并逐渐向X80过度。国内管线钢生产技术现状分析由于市场要求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我国早期四川、西北地区的天然气管道采用X52及以下钢级、426mm以下管径的管线钢管,设计年输气量在10亿m3/a以下;陕京一线第一次采用了X60钢级、

D660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3亿m3/a;西气东输一线采用X70钢级、D1016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170亿m3/a;最近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采用X80钢级、D1219 mm管线钢管,设计年输量提高到300亿m3/a。 这种单管输气量不断提高的趋势仍在持续。当前国际上新一轮巨型天然气长输管道,单管输气量将达到450亿-500亿m3/a的水平。干线一般采用X80钢级,具有输送距离长、采用更高工作压力和大管径输送的特点。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正在建设的俄罗斯巴甫年科沃-乌恰天然气管道。管线长度1100km,采用1420mm管径和K65(类似于X80)钢级,输送压力11.8MPa,单管设计输气量约500亿m3/a,计划于2012年第三季度进行系统调试。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拟在北美建设的阿拉斯加北坡天然气外输管道,管道的输送能力约465亿m3/a,管线长度2737km,采用1219mm管径和X80钢级,将阿拉斯加北坡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加拿大和北美市场。 我国也已在规划研究未来多条西气东输管道(西三线~西八线)的方案。包括将单管输气量提高到400亿~500亿m3/a的多种方案都在研究之中。 由于西气东输二线采用的X80钢级、管径1219mm,12MPa工作压力的方案只能达到300亿m3/a的输气能力,要将输气能力进一步提高到400亿-500亿m3/a,只能进一步提高输送压力和管径。

模具钢的处理

模具钢的处理 模具钢材的热处理方式与加工工序安排密切相关。在模具制造时,应当根据材料和加工工艺路线来选择热处理方法,制定相应得热处理工艺。 (1)一般冷作模具钢工作零件的热处理工序安排:筹造——退火——机械加工成型——淬火与回火—工修整。 (2)冷作模具钢采用成型磨削及电加工工艺:锻造——退火——机械粗加工——淬火或回火——精加工(磨削、电加工)。 (3)冷作模具钢复杂冲模的加工:锻造——退火——机械粗加工——高温回火或调质——机械加工成型——淬火与回火——磨削与电工加工成型。 大多数冷作模具钢使用状态为淬火与回火,模具硬度通常为60hrc,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常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如渗碳、渗氮、渗硼氮碳共渗、td 法渗钒铌、化学气相村积(cvd)等作为最终热处理。 模具热处理 模具制造的成本高,特别是一些精密复杂的冷冲模、塑料模、压铸模等。采用热处理技术提高模具的使用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模具技术工作者十分重视模具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1 真空热处理 模具钢经真空热处理后有良好的表面状态,变形小。与大气下的淬火比较,真空油淬后模具表面硬化比较均匀,而且略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真空加热时,模具钢表面呈活性状态,不脱碳,不产生阻碍冷却的氧化膜。在真空下加热,钢的表面有脱气效果,因而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炉内真空度越高,抗弯强度越高。真空淬火后,钢的断裂韧性有所提高,模具寿命比常规工艺普遍提高40%~400%,甚至更高。冷作模具真空淬火技术已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2 深冷处理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模具钢经深冷处理(-196℃),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一些模具经深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使用寿命。模具钢的深冷可以在淬火和回火工序之间进行,也可在淬火回火之后进行深冷处理。如果在淬火、回火后钢中仍保留有残余奥氏体,则在深冷处理后仍需要再进行一次回火。深冷处理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回火稳定性。深冷处理不仅用于冷作模具,也可用于热作模具和硬质合金。深冷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模具热处理工作者的关注,已开发出专用深冷处理设备。不同钢种在深冷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及其微观机制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3 模具的高温淬火和降温淬火 一些热作模具钢,如3Cr2W8V、H13、5CrNiMo、5CrMnMo等,采用高于常规淬火温度加热淬火,可以减少钢中碳化物的数量、改善其形态和分布,使固溶于奥氏体中碳的分布均匀化,淬火后可在钢中获得更多的板条马氏体,提高其断裂韧性和冷热疲劳抗力,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例如3Cr2W8V钢制的一种热挤压模具,常规淬火温度为1080~1120℃,回火温度为560~580℃。当淬火温度提高至1200℃,回火温度为680℃(2次),模具寿命提高了数倍。 W6Mo5Cr4V2、W18Cr4V高速钢和Cr12MoV等高合金冷作模具钢,可适当降低其淬火温度,以改善其塑韧性,减少脆性开裂倾向,从而提高模具寿命。例如W6Mo5Cr4V2的淬火温度可选用1140~1160℃。 4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能有效地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抗咬合、抗氧化性等性能。几乎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铸造涂料的新技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铸造涂料是铸造业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对铸件的外观质量及内部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铸造涂料技术发展迅速,涂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扩展,涂料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本文将对铸造涂料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如高渗透涂料、防脉纹涂料、整体浸涂涂料、非锆质涂料及先进的在线涂料质量控制技术等做一简单归纳总结,并对铸造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涂料新技术 1.1高渗透涂料 砂型芯表层砂粒之间存在很多孔隙,孔隙的大小由原砂粒度及紧实度决定。孔隙越大、越多,金属液就越容易渗入其中而形成机械粘砂。对于一定粒度的原砂,砂粒之间孔隙大小主要取决于紧实度。由于受砂型芯的结构差异、造型或制芯操作者的习惯、型芯砂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铸造生产实践中砂型芯各部位的紧实度很难做到一致,特别在转角、突出或薄壁砂芯兰等难以坚实的部位极易出现紧实不良,在型芯疏松部位容易发生图1所示的金属液渗透,砂粒间的空隙清晰可见并已被金属填充。 图1 显示了砂粒之间的空隙及渗入的金属图2 硅砂颗粒旁边渗入的涂料粒子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涂料要能够渗透砂芯表面并在空隙中填充足够的耐火骨料颗粒,有效地进行密封,从而消除或减少金属渗透。普通涂料通常只能渗入1-2个砂粒,当金属压力较高或浇注温度较高时,不能有效地阻止金属液的渗入而产生机械粘砂。使用特殊设计的高渗透涂料,如SEMCOCoating9223(水基锆英粉高渗透涂料)或TenoCoatingZKPX(醇基锆英粉高渗透涂料),其渗透深度可达到5~50mm,可有效地堵塞砂型芯表面的孔隙,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机械粘砂的出现。通常采用刷涂或喷涂将这些涂料直接用于容易发生渗透的区域。使用高渗透涂料后的砂芯表面结构如图2所示。SEM影像显示出硅砂颗粒旁边渗入的涂料粒子填充砂粒间隙的状态。 图3-图6显示了高渗透涂料的一些主要应用实例。目前主要用于大型铸铁件、铸钢件关键砂芯、细长或盲孔砂芯,可有效地防止烧结或机械粘砂。该涂料还可以部分代替铬铁矿砂(图5)。在汽车铸件的关键砂芯上也用于防止局部粘砂、烧结(图7)。特殊设计的高渗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管线钢综述

管线钢综述 欧阳高凤 摘要:本文对管线钢的大概发展历程、成分冶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轧制工艺、焊接性及焊接工艺进行了论述,从而能够了解管线钢的发展,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管线钢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生产工艺焊接工艺发展 1 管线钢的大概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带动了管线钢的发展。由于管道运输具有经济、方便、安全等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管线钢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我国管线钢的应用和起步较晚,过去已铺设的油、气管线大部分采用Q235和16Mn钢。我国开始按照API标准研制X60、X65管线钢,并成功地与进口钢管一起用于管线铺设。90年代初宝钢、武钢又相继开发了高强高韧性的X70管线钢,随后成功研制了X80管线钢,X70和X80管线钢已大量应用于油气管道运输中。近几年开发的高强韧的X100和X120管线钢还处在试验阶段,应用方面还比较少。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管道运输。但是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管道运输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中国虽然为世界的主要石油出产国之一,但输油输气的管道不足世界管线总长度的百分之一,而且普遍存在输送压力低、管径小的缺点。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西气东输的工程实施,油气管线向长距离、大口径发展是必然趋势。下面从管线钢的冶金成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生产工艺及焊接工艺等方面,进一步较详细的介绍管线钢的发展。 2 管线钢的冶金成分的发展 管线钢和其他的微合金钢一样,都是在传统的C-Mn钢的基础上加上合金元素。合金元素主要以Nb、Ti、V或少量的Mo、Cu、Ni、Cr及B为主,以这些合金元素来对管线钢进行合金设计,以达到不同的强度等级及性能要求。 管线钢的冶金成分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年以前,是以C-Mn和C-Mn-Si钢为主的普通碳钢,强度级别在X52以下。第二阶段为1950-1972年,在C-Mn钢的基础上引入微量的Nb、Ti、V,通过相应的热轧和轧后处理工艺,提高了钢的综合性能,生产出X60及X65级别的钢。第三阶段为1972年至今,这一阶段合金化的发展特点为微合金的多元化,相继又加入少量的Mo、Cu、Ni、Cr及B,结合控轧控冷的新工艺,生产出综合性能优异的管线钢,主要以X70和X80管线钢为主,X100和X120管线钢在试验研究阶段。 下面具体论述以下管线钢中这些合金元素或微合金元素的作用及添加量。2.1 碳 碳是最传统的合金元素、强化元素,而且也是最经济的元素,但它对钢的可焊性影响很大。碳是影响焊接性能最敏感的一个元素,所以20多年来管线钢的碳含量是逐步趋向于低碳或超低碳方向发展。而且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韧性下降,偏析加剧,抗HIC和SSC的能力下降。因此,随着管线钢级别的提高,碳含量应逐渐降低。管线钢的含碳量从开始的1.0%左右逐步降低,最低可达到0.01%。

湖南关于成立模具钢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

湖南关于成立模具钢生产制造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近年来,受我国建筑、汽车、电子、装配、科技等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模具产品产销两旺,模具钢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整个五金行业的增 长龙头。从国内来看,机械、汽车、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模具需求大户 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模具行业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从国际看,一方面是我 国中低端模具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国际采购商到我国采购的比例逐年增大,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模具生产向我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我 国模具行业产需两旺,今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xxx(集团)有限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 司出资970.0万元,占公司股份57%;B公司出资740.0万元,占公司 股份43%。 xxx(集团)有限公司以模具钢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 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358.06万元,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6926.75万元,占总投资的66.87%;流动资金3431.31万元, 占总投资的33.13%。

根据规划,xxx(集团)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39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833.75万元,税金及附加193.56万元,利润总额5124.25万元,利税总额6024.60万元,税后净利润3843.19万元,纳税总额2181.41万元,投资利润率49.47%,投资利税率 58.16%,投资回报率37.10%,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415个。 模具是工业之母,其发展程度是衡量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标尺之一。模 具钢的硬度、耐磨性、韧性和抗疲劳性直接决定模具的品质和寿命,最终 决定加工结构件的精度、质量和生产成本。模具钢作为制造模具的基础材料,在下游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数据,模具钢终端需求的主要来自汽车行业、家用电器行业和电子通讯行业,合计占比达75%。

洁净钢新技术

洁净钢生产技术 摘要:钢的洁净度是反映钢的总体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钢的内在质量的保证指标。生产洁净钢,一是要提高钢的洁净度,二是严格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和形态。文章总结了洁净钢的传统生产工艺以及部分的洁净钢生产新技术。 关键词:洁净钢;夹杂物;脱硫 洁净钢的概念是由Kiessling[1],在给英国钢铁学会的学术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泛指O,S,P,H,N及Pb,As,Cu,Zn 等杂质含量低的钢。一般意义上的洁净钢是指钢中五大杂质元素[S、P、H、N、O]含量很低,且对非金属夹杂物(泛指氧化物和硫化物)进行严格控制的钢种,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钢材性能要求日益严格,对钢材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减少钢中夹杂含量,提高钢的洁净度,是本世纪发展方向。 钢的洁净度是反映钢的总体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钢的内在质量的保证指标。钢的洁净度通常由钢中有害元素含量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形态和尺寸来评价。为了获得“清洁和纯净” 的钢,常常要降低和控制钢的C、P、S、N、H 和T. O,因为这些元素的单一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大大地影响钢的性能,如抗拉强度、成型性、韧性、可焊性、抗裂纹和抗腐蚀性、各向异性、疲劳性能等[2]。因此,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当今钢铁冶金技术特别注意降低钢中的P、S、N、H、T.O,并根据钢种需要降低和控制钢中C的含量。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钢铁产品面临被新型工程材料如铝、塑料、玻璃等取代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的今天,提高钢的洁净度越来越成为钢铁冶金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可以说提高钢的洁净度已成为每一个钢铁产品的任务。生产洁净钢,一是要提高钢的洁净度,二是严格控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和形态。不同钢种对洁净度的要求和对夹杂物的敏感性不同[3]。 1 传统生产工艺 1.1 铁水预处理 铁水预处理按处理任务不同可分为预脱硫、预脱磷和同时脱磷脱硫( 包括预脱硅) 。大规模工业生产,70年代采用KR机械搅拌法与喷吹法的预脱硫已能将铁水[S]降到0.001% ,80年代喷吹法预脱磷已能经济地将铁水[P]降到0.005% ~0.015% ,同时脱硫将[S]降到0.002% ~0.01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水预处理已成为生产优质低磷、低硫钢必不可少的经济工序。其目标是将入转炉的铁水磷、硫含量脱至成品钢要求水平。欧美各国铁水预处理一般以预脱硫为主,而日本铁水“三脱” 预处理比例在90%以上[5]。目前,基于铁水预处理的转炉生产纯净钢工艺主要有两种流程:一种是基于铁水深度预脱硫,转炉强化脱磷,钢水炉外喷粉脱磷、脱硫、升温、真空精炼; 另一种是基于铁水三脱预处理,复吹转炉少渣吹炼,钢水炉外喷粉脱硫、真空精炼。后者具有生产效率高、石灰等造渣料消耗少、过程温降小、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前者,适宜于我国转炉钢厂采用。其中铁水三脱预处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我国铸造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铸造新技术的发展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我国加入WTO和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探讨铸造技术的发展并且发表了许多著述,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关于我国铸造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整体概念,引发同仁们更深入地思考,笔者就自己的认识以及参考了一些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又吸纳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1 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0.01%,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

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小于0.04%、S小于0.02%,铸钢要求P、S均小于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 min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铸件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广泛应用合金包芯线处理技术,使球铁、蠕铁和孕育铸铁工艺稳定、合金元素收得率高、处理过程无污染,实现了微机自动化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并已在高级赛车上应用;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的量已仅次于铝合金。 采用热风冲天炉、两排大间距冲天炉和富氧送风,电炉采用炉料预热、降低熔化温度、提高炉子运转率、减少炉盖开启时间,加强保温和实行微机控制优化熔炼工艺。在球墨铸铁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小冒口和无冒口铸造。铸钢件采用保温冒口、保温补贴,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考虑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而大量使用机器人。由于环保法制严格(电炉排尘有9国规定100~250 mg/m3、冲天炉排尘,11国规定100~1000 mg/m

模具钢生产制造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模具钢生产制造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模具是产品制造业的效率放大器,有“现代工业之母”之称的工具模 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工具模组成部分之一的工模具钢,是制造业产业的物质载体和技术基础,它的品类、规格和质量在某种 程度上影响着工模具的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生命周期。 该模具钢项目计划总投资21436.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6083.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03%;流动资金5353.1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97%。 达产年营业收入513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9633.18万元,税金及 附加433.98万元,利润总额11734.82万元,利税总额13787.40万元,税 后净利润8801.1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986.2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4.74%,投资利税率64.32%,投资回报率41.06%,全部投资回收期 3.94年,提供就业职位760个。 近年来,受我国建筑、汽车、电子、装配、科技等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模具产品产销两旺,模具钢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整个五金行业的增 长龙头。从国内来看,机械、汽车、家电和电子信息产业等模具需求大户 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模具行业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从国际看,一方面是我 国中低端模具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国际采购商到我国采购的比例逐年增大,

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模具生产向我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我 国模具行业产需两旺,今后仍将持续快速增长。 报告内容:项目概述、建设背景分析、产业调研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说明、项目工艺分析、环境影响概况、项目职 业保护、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节能说明、实施安排方案、投资情况说明、 项目经营效益、总结说明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