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近年来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要以发展经济、完善教育制度为依托,更有赖于树立公平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差距

基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又包括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

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

1.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机会面前应受同等对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义务教育的重头戏在农村。自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成绩斐然,但义务教育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仅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学龄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学龄儿童主要来自农村。我们再来看升学率的情况(见下图)。2002年与城市小学生几乎全部能升学相比,农村小学的升学率只有94.54%,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2.44个百分点。同样,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据2003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2.84%,比前一年略有下降,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个别地区居高不下。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其数目之巨可谓触目惊心。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再加上农村人口基数大,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少年儿童不能如期走进课堂而过早走上社会成为“劳动力”。

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到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由上图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2年城乡小学升学率的差距只有17.46个百分点,而初中升学率(升入普通高中)的差距已扩大到46.19个百分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早已成为制约农村高考升学率的主要“瓶颈”。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以及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

量等因素造成的教育质量的差距逐层累积的结果,与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客观上倾向于城市等原因,最终导致城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巨大差距。近两年有关高考录取率的报道表明,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报考青年的录取率已经高达70%以上,而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省份高考录取率还在50%以下。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录取比例上,还表现在录取层次上,农村学生考上本科与重点院校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市学生。笔者从北京大学招生办获悉:2003年北大本部本科录取2695人,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按户籍划分)421人仅占到总数的 15.7%,而同年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60%。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使全国城乡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普遍增加,但也同时潜存着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制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个社会成员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由于历史、政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从而导致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

(1)教育投入的差距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投入城乡分配极不平衡。据统计2002年农村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占全国的47.33%,66.97%,分别为城市学生的2.82倍和4.73倍,但全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并没有体现这一现实,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只分别占到总投入的34.82%、61.48%。若以生均教育经费作比较,城乡差距将更加显著,当年全国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998.42元、 834.26元,而农村却分别只有815.95元、723.36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办学条件的差距

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不惜重金大搞素质教育,而我们许多农村学校最基本的教育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都难以保证。如2002年全国普通中学、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中农村校舍危房面积就占到总面积的49.86%、82.73%,而城市仅占到总面积的10.09%和4.58%。普通中小学在校舍危房率、生均图书拥有量、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上也同样体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见下表)。农村学生生均图书拥有量远低于城市学生。小学中学校舍危房率农村要比城市分别高过5.71、4.09个百分点,而实验仪器达标校比例农村要比城市分别低22.47、11.8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

(3)师资力量的差距

城乡的师资力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2003年,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师比为:小学19.31:1,普通中学16.90:1,农村分别为 20.09:1,19.92:1。从师资质量看,城市优于农村,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2002年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分别占到全国中小学代课教师总数的46.23%和87.03%,同时农村师资还呈现出学历层次低,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特点,这势必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3.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均衡发展机会。教育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或决定结果不公平。每一层次的毕业生在学识和能力方面的参差

不齐除了与他们的先天素质有关外,还与他们在各个层次享有的教育资源有关。以大学阶段为例,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争取大学入学机会竞争力相对不足。据资料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一般高等院校和地方院校,而城市学生则主要集中在重点院校。由于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势必影响到农村学生走向社会的竞争力,使得农村毕业生要想争得良好的社会待遇和享受较好的文化生活,是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二、城乡教育不公平原因浅析

教育的发展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探究产生教育不公平的根源还要从“城乡二元分割”入手。城乡二元结构主要体现在经济与教育两个层面。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是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也不例外。建国以来国家设立的种种制度政策,有明显“偏袒城市”的倾向,形成了以“农业哺育工业和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日趋加大。同时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使城乡居民对教育资源供给需求出现了非均衡,一方面,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居民需求政府和学校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教育支付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对教育的有效需求,反过来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2.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由于教育对经济的依附关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形成了教育制度城乡分野,衍生出二元教育结构。这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制度城乡分割。首先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推进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采取有步骤推进的策略,城市义务教育要先行于农村义务教育,这种策略本身就存在某种“城市优先”的倾向。如果说义务教育体现了一种权利,那么这种制度安排就意味着城市的适龄儿童有优先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如果说义务教育是一种责任,那就意味着政府要首先对城市儿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上,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教育经费本来应由政府全部负担,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分级管理体制,这就使中央和省级政府推卸了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的出资责任,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主要依靠乡、村来办,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除了负担子女的学费和其他学校收费外还要以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的形式负担大部分义务教育基建费和部分事业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到了农民自己头上。这不仅加重农民负担,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很难得到保证。近几年,农村部分地区实行

税费改革,但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财政手段作填补,使原本就基础薄弱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教育投入不足已成为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的直接原因。

高考招生制度的城市取向。现行高校招生录取方法实际上奉行的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倾向于教育资源本来就很丰富的大城市,特别是京、津、沪地区,人为造成城乡学生录取率的差距。另外,高等学校被允许可以收取学费进行成本分担和补偿,自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后学费不断上涨,由1997年每生每年2500元左右涨到2003年的6000元左右,涨幅为140%,而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只分别增加了64.18%和25.46%。学费的迅猛增长对农村居民无疑是雪上加霜,高额学费与家庭收入偏低的矛盾,迫使不少农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倾向于填报一些收费较低的院校和专业就读,而自动放弃就读一些收费较高的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和机会成本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由于学费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城乡居民教育支付能力的差异,客观上偏袒城市人而忽视了农村居民的利益,导致城乡学生享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三、解决城乡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发展社会学指出:二元化社会现象是后现代化国家的必然结果。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既有它产生的历史缘由,又有它生长的现实母体。因此城乡对立的二元化社会结构的消解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镇化步伐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依赖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城镇化进程每推进一步,城乡差距就缩小一步,城乡教育差距也会相应缩小一步。农村城市化进程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依托,现阶段国家要适应世贸组织对农业的需求,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并按照市场机制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同时要改革现有的“城乡户籍”制度,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并鼓励农民自由流动和进城打工,促进“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化。

2.改革现有教育制度,使教育均衡发展

(1)树立整体教育观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由于政府部门整体教育观念淡薄,把“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割裂开来,使得“农村教育”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提供义务教育是政府部门理应承担的责任。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使城乡义务教育同时同质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在坚持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同时,要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中央、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合理确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最低标准,由中央、省、市(地)县四级按一定比例分担,建立起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出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教师业务培训,保障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按时发放工资,提高福利水平,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同时使他们能安心执教于农村学校。

(2)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首先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

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其次,在高校收费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方式:如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来源状况来确定收取学费的时间和每次收取的数额;按学分收取学费,一个学分有一定的收费标准,学生按自己所选学分数交纳学费等。适当减免那些来自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学生的部分学费,同时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及绿色通道制度。

3.树立教育公平理念,进行弱势补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与体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政府必须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教育公平理念贯穿于教育决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罗尔斯的公平观明确提出了“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准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教育公平的实质就是政府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大致确保各阶层受教育者受教育权利相对平等,针对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国家应遵循公共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穷的原则,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人群、农村地区倾斜。

参考文献:

[1]张爱梅.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4,793—795,800—801.

[3]彭冰.中国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调查称辍学率超过40% [N].中国青年报,2004—06—14.

[4]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 [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3).

[5]教育部财政司,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4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75,104— 105,220.

关于城乡小学生在受教育中遇到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小学生在受教育中遇到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8月7号——2012年8月11号 调查地点:某城市某镇部分地区 调查目的:了解城乡小学生在受教育中遇到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情况,并对此作出分析研究,以此让人们了解更加详细的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城乡教育距离,使孩子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更好的投入到教育之中,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调查对象:某城市市某镇部分城乡的小学生 调查方法:1、走访调查:走进一家一户,认真听取各个家庭对于小学学习情况的讲解汇报。 2、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卷53份(其中城市调查问卷25 份,乡镇调查问卷28份),每个孩子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 调查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成熟,教育需求的大幅度扩展与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教育不平等问题为社会所关注。由于教育系统内外的 原因,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还存在教育不平等问题。教育不平等作为教育民主获 得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这个问题不予重 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众所周知,基础的教育的关 键是小学教育,而这种教育的不平等尤其表现在城乡之间,所以本文旨在分析我 国城乡小学生在受教育中遇到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并对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 观点和解决方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教 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国策。教育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立国之本, 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又是 实现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教育不平等问题更应受到我们的重视,特 别是城乡之间小学教育的不平等,影响着以后初等甚至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以 只有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振兴国家。 调查内容: (一)、调查问卷及结果。 (1)关于城乡小学教育差距的调查问卷 1.你在城市还是乡镇上小学? A.城市 B.乡镇 2.老师经常和你们交流吗? A.有 B.没有 C.偶尔 3.在你的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晨会吗? A.有 B.没有 4.在课堂上,你们会用到多媒体教学工具吗?比如投影仪 A.有 B.没有 5.你们有没有相关课程的参考书? A.有 B.没有 6.学校里有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吗? A.有 B.没有 7.学校里纪律严明吗? A.严 B.不严 C.还可以 8.有没有教育领导经常来学校视察? A.有 B.没有 C.很少

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2)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3)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得不到平等的义务教育;(4)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5)重点大学,尤其是热门专业中,社会高等级阶层子女的比重极高,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第一,投入差距。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2004年为例,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 1.2∶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 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3:1。 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入仍然十分欠缺。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实施检查组在江西执法检查时发现:该省66人以上学生的大班有1.38万个,有的甚至100多人挤在一个班上课。在一些高寒、缺水地区,冬季取暖和安全饮用水的开支较大,有的学校仅采暖费一项,就要用去公用经费的一半以上。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虽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很多地方目前的经费保障水平只能 维持学校基本运转。 第二,办学条件差距。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

学校危房改造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城乡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已基本相当。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全国1/3以上地区的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 2.9∶1,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比平均为1.4∶1。 第三,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元化目标,二元化政策”的教育制度设计、城乡教育投入不平衡、农村教育体系和结构不合理等方面,认为农村教育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性,城市是外部性的最大受惠者。提出从统筹城乡的角度,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制度、区别城乡的收费标准、促进城乡教育互补交流、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等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首先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而这一切依赖于农村教育

关于城乡幼儿园教育差异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幼儿园教育差异的调研报告 【摘要】现阶段探求教育公平的触角开始延伸至幼儿教育领域。毫无疑问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和社会公正、公平的基础。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城乡幼儿教育的资源差距不断拉大。我们通过3天的社会实践,利用网络检索、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地调查了临海市城乡幼儿园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我们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现状分析;看法建议。 一、城乡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1.城乡幼儿入园率差异的改善 社会实践前,我们通过网上一份资料得知。目前我国城乡幼儿园入园率差异明显,我国农村有70%以上的适龄儿童尚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47.3%, 城市接近60%, 农村仅为37%, 而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 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基本全部入园i。但是我们实地走访了临海市大石、汛桥镇等乡村幼儿园,当地家长告诉我们一般孩子到三四岁都会送入幼儿园,当地的园长也告诉我们说现在即使在乡下幼儿园入园率也在80%以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变化。2.城乡幼儿园规模的差异 规模差异主要体现在师生人数、班级和校舍面积上。乡村公立幼儿园班级一般在3-4个,基本人数不足100人,一些私立幼儿园甚至只有四五十个学生,大班中班混和一起,而在城市中,即使是小规模的私立幼儿园,都是小中班分开,一般人数有100多个,一些大规模的公立幼儿园,比如我们调查的临海市大洋中心幼儿园、临海市机关幼儿园,其班级分别有25和27个,学生有三百多名。乡村公立幼儿园校舍面积较大,供孩子玩耍的地方也多,如岭景幼儿园原先是个小学,有充裕的校舍空间;另外汛桥镇中心幼儿园的面积也堪比城市里大部分幼儿园。而乡村一些私立的幼儿园都采用家庭作坊式,利用自家住院用房或租用居民用房为园舍,室内空间狭小,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严重制约了幼儿的活动。 3.城乡幼儿园师资的差异 师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人数和教师综合素质上。我们社会实践前也查找了很多资料,其中有一份数据显示2006~ 2008年,城乡专任幼儿教师队伍逐年扩大,但城乡专任幼儿教师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学历层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2008 年为例,城市专任幼儿教师为428 933人,而农村仅为253 323人,城市专任幼儿教师比农村多41%。从学历情况看,城市专任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比例依次为研究生占0. 30%、本科生占14.20%、专科生占54.30%、高中占29.73%、高中以下占1. 47%; 而农村专任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比例依次为研究生占0.03%、本科生占4.17%、专科生占34.48%、高中占54.47%、高中以下占6.85%。1可见,城市专任幼儿教师以专科毕业生为主体,即专科学历的专任幼儿教师占54.30%; 而农村专任幼儿教师则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即高中学历的专任幼儿教师占54.47%。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农村专任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低于城市,而具有高中以下学历的农村专任幼儿教师所占比例则高于城市。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也确确实实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根据我们调查走访的这么多家城乡幼儿园来看,由于城乡幼儿园在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来说存在着很大的 1注: 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8》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教育城乡差距数据

教育城乡差距数据 教育经费方面 1.在教育经费方面,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在各项指标中,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大。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 2.强势群体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在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教师素质 3.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 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 教师年龄结构 4.在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 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PS补充部分)1.投入差距:以2004年为例,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1.2∶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3:1。 2.办学条件差距: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全国1/3以上地区的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2.9∶1,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比平均为1.4∶1 3.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上级会议指出: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教育作为立足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不仅关乎中国全面改革的成败,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关注,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来的伤痛? 中国当前城乡发展存在的二元结构,不单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层面上,还同时表现在教育、医疗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经济发展的城乡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忽视了城乡其他领域差异的缩小工作。教育促进社会未来整体发展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中国的发展不是短跑运动,而是长期的事业,需要持续不竭的动力支持。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努力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表现在受教育的机会上,而且也表现在受教育的质量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城乡教育的差异也在逐步扩大,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不产生城乡教育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它不直接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而是深刻地表现在接受教育的质量上。在义务教育还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人民的识字率,消灭了不识字的“文盲”,而今天,我们开始重视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基于这一认识,中央进一步调整了教育改革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举措,在促进城乡教育,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顶力加大对农村学子的关爱力度 增加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仅仅是“硬实力”,是国家政策最能够完善与丰富的领域,也是国家政策可以直接倾斜的领域。但是,入学机会的增加与教育资源的优化不能在短期内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的伤痛。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是持久的,即便农村学子多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却也出现了难以融入名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去的情况。在提升农村教育“硬实力”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农村教育“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差距;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学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保障农村学子进入名校机会的同时,积极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的调查报告 (1)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调查报告 调查人:李冰指导老师:董琰 时间:2012年8月27日 地点:河北省迁安市 正文: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地点: 河北省迁安市。根据迁安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域的不同,将此次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设定为迁安城区和农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2、调查对象: 小学。迁安城区的小学以第一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四实验小学、海桥外语学校为代表;农村的小学以杨各庄镇小学、徐流营小学、徐流口小学、曲河小学为代表(其中徐流营、徐流口、曲河为杨各庄镇属下的农村)。 3、调查目的: 通过对迁安市城乡教育资源的比较,得出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差距的具体情况,拟定可行的对策,并对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旨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增强教育的公平性。 4、调查方法和手段: (1)典型调查法

(2)访问法 二、调查内容 1、调查过程: (1)首先通过自己的网络调查初步了解所要调查的小学的具体位置和学校环境。 (2)收集近几年教育局下发的有关小学教育的通知。 (3)分别对所调查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4)对收集的资料和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5)针对结论分析问题,探寻解决对策。 (6)向迁安市教育局反应有关情况,提出合理建议,探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可行性。 2、调查结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 上述表格中写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项目,经过对9所学校的实地勘察比较调研发现城乡的小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既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软实力上,而且差距不容小觑。 (1)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硬件教学设施。 在校园总的占地面积方面,城市里小学的占地面积远大于农村的小学,建筑面积就更相差甚远了,而且,城市里的小学都是高大的教学楼而农村的小学以瓦房为主。 现在的迁安城市里的小学教室都是多媒体授课,节能灯、电风扇、饮水机随处可见,海桥外语学校的教室甚至拥有空调;而农村的小学教师只配有简易的黑板、泛黄的电灯、破旧的桌椅。 实验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迁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点,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使得实验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真实的展现了神奇的科学现象。当然迁安城区的其他小学的实验室也相当不错,能真正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迁安农村的小学可就大不一样,简陋的实验室,陈旧的实验仪器设备,基本上一个学期才上2节实验课。更有甚者,由于经费的原因,徐流口小学的实验课已经停止了,买不起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居然成了大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小学的计算机课应该十分普及,但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摘要]城乡义务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 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对策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8亿人,其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基本人权的保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阻障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

从根本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办学经费、设施和师资力量、生源等物力和人力资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上的差距 从我国1999-xx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情况看(表1),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城市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414.78元增加到xx年的1129.11元,农村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345.77元增加到xx年的1013.80元;城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639.63元增加到xx年的1246.07元,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508.58元增加到xx年的1073.68元。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显著,1999~xx年,城市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高于农村。 (二)师资的差距 师资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稳定性三个方面。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当城市里的学生在亮堂堂的教室里打闹时,农村里的孩子在简易教室里歪头听讲;当城市里的孩子们手拉手去少年宫参观时,农村里的孩子在露天的黄土地上做着古老的游戏;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学习钢琴、学习舞蹈时,农村里的孩子学习的是手工的树叶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城乡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极其突出。据分析,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起点不公平。什么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可以看一看,农村里有多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说有多少农村的孩子真正把幼儿教育即三年制学完。也恰恰是这个时候,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别,很多城市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学英语,学特长……我们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入学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血灵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人。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儿童主要来自农村。所以说,从一开始农村的孩子就和城市里的孩子拉开了距离。 二、教育的过程不公平。 师资的比较。首先是教师素质: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

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其次,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农村里的老师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城市里的老师文化程度高,年龄小,有魄力。这是令人汗颜的师资力量的比较。 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我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始终徘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之下,远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实际上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政策一直叫着想农村方面偏颇,实际上国家的拨款总在市里面“被拦截”,或者被官员纳入囊中,或者被官员嫁接到其他项目上……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到了农村,经费不是完整的。 办学条件差距。在上一点中我们提到经费差距,那么正是因为经费的差距,有了办学条件的差距。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不惜重金大搞素质教育,而我们许多农村学校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都难以保证。有些城市学校冬夏是空调,与此同时,

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同名10378)

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同名10378)

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动迁户数量激增,在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辖区应需而生了大量游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之外, 由民间兴办、以低端人群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多种类型的非正规幼儿园未能在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因而未被官方认可,平时我们称之为“黑幼儿园、非法幼儿园、无证幼儿园”等,属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办园类型。他们为解决处于城市边缘群体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规幼儿园具有因地制宜、方便入园、对应服务、收费低廉等优势。同时,由于管理缺位和失当,生存境遇堪忧。直面城市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这一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正视非正规幼儿园存在的价值,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对低端民间办学给予政策扶持,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非正规幼儿园、边缘群体子女、学前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以家庭式流动的方式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大多选择在生活成本较低、距离中心城市不远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同时,部分经济条件不佳的城市动迁户选择城乡结合部作为过渡点生活,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跟在父母身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对于幼教的特殊性需求亟需得到关注。这一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大量以收托流动人口子女为主、形式多样的民办非正规托幼教育机构。就现实情况分析,非正规幼儿园当前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不可能消失。非正规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亟需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足够关注和重视。 2014年4月27日至5月6日,我们对辖区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主要以柯柯牙街道区位为样本,着重调查了6个社区内由民间兴办、未经教育部门注册备案、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17所非正规幼儿园。调查内容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平等,导致了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明显,从而加剧了城乡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发生差距。为了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应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城乡差距 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近90%的文盲集中在农村,88%的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仅有0.56%在大专及以上,依靠这样的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腾飞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恐怕也是我们目前“三农”问题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城镇化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但我国教育制度设计和教育投入机制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农村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城乡教育之间形成了很大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

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城乡对比分析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城乡对比分析 一、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对比分析(城区与农村之间;不同城区之间)1、乐山市五通桥区城区与乡镇(农村)教育机会均等状况比较分析(同一地区的城乡对比分析)乐山市五通桥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距乐山城区约20千米,本区由乡镇12个,初中15所,其中城区3所,小学(中心校)22所,村小30余所。本地区城区和农村地区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地区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城区学校开设的课程较为合理,都设有艺体课程并且相关部门会严格要求艺体课程的开展情况。同时为了丰富城区学生的生活,相关部门会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比赛,比如书法或绘画比赛,从而使该地区城区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向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其注重特长的做法必将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一地区的城区在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校的师资配备结构方面不尽合理,以一所小学为例,学校内一名教师兼职数门课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师生比出现一定的失衡,凸显出本地区在教师资源的配备方面存在缺口。与城区相比较,这一缺口在农村学校表现的更为严重,农村地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却纷纷涌向城区,造成农村地区教师资源和师资质量的严重匮乏。其次,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区小学的教育配套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在一些校内的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乡镇和农村一级的学校,在教学配套设施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体育运动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便游离于学校的管理范围之外,从而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2019年关于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XX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

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查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上搜集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和资料。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同名20995)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同名20995)

不要让农村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 张伟平、田敏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城乡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的学前教育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笔者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培养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以及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等措施,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 关键词: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城乡差异 作者简介:张伟平(1986.1.15—),女,

汉族,山东郓城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田敏(1986,3,24—),女,汉族,山东龙口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 我国的城市与乡村存在很大的差异,二元格局至今仍根深蒂固,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的城乡差异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又是教育城乡差异的起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至今仍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初始阶段,是人生第一阶段的教育。它通常是指对0-6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其中包括胎教和婴儿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的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由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正规教育,即所谓的学前智育。 学前智育是指为了使幼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幼儿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或实物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即托儿所、幼儿园等)进行的有系统、有计划的科学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幼儿园的总量少、质量差。“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农村地 3

关于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调查报告(张佳龙)

关于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调查报告 实践者:张佳龙 学号: U200910256 院系:启明生物实验班0901 调查地点:山东聊城第二中学、山东省聊城市金斗营乡吴台二村 报告日期:2010年8月15日 调查背景: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高考扩招截至2010年,已有10年之久,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在农村,大学生仍很稀有。 2月15日,《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公布的结果显示,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目前,一方面是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成绩确实很大;但另一方面,盛行的“择校热”、“名校办民校”、“高考招生腐败”等现象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和批评,城乡教育的差距、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调查情况: 1.总体情况 研究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对2003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的高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1997年至2001年,城市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2001年城市考生数首次超过农村,表明高校扩招名额更多地为城市学生享用。此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善。与1998年相比,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增加了1.29倍,同期农村考生的增幅也为1.29倍,达到了增幅的均衡。 2.山东省聊城市情况 在8月3日,我对山东聊城第二中学的刘庆代校长进行了近几年本校高考情况的访问。经他介绍得知,每年二中的高考人数在1700人左右,录取人数大约为550人。截至8月3日,今年已知有541人分数超过本科线。 但对问到农村学生情况时,情况不容乐观。他说:“聊城市经济并不发达,本校的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大多数。但是在考进大学的比例中,农村孩子远远低于城市孩子。”他还表示:这还是在城市中的学校,如果到县里高中调查,情况更加恶劣。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教育均衡发展 2017-06-20 04:49:14 教育2017年23期 李文旭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造成了城乡中学教育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制度就必须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同时创新“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促进农村中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与困境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建设,我国采取了城乡“二元”治理的策略。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下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偏向城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成为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短缺的根本诱因;而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直接表征就是农村教育质量日益落后于城市,影响着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制约着农村人口素质提高。此外,城乡教师编制和待遇的差别造成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低下。中小学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忽视农村学校的现状,导致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让农村学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势在必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实施有利于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改善的“纠偏行动”实施“纠偏行动”需要解决农村初级中学的资源有效补偿问题。首先,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质量,需要保障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资源投入;其次,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帮助农村地区发展义务教育;再次,建立规范的教育成本补偿制度,弥补农村为城市教育付出的教育成本;最后,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应着重制定和完善农村中学教师津贴补贴制度,设立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专项津贴。同时,加大力度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地区的教师工作。进一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免费师范生制度”,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开展城乡教师对口支援,组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 大力开发服务“三农”课程资源一要从改变当前学校教学内容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在教学内容方面努力实现基础性的文化知识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有关知识的有机结合。二要突破课程设置的单一性,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新时期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强化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农村建设的各种生产劳动技能。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