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报告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报告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32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3、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

【实验装置】

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

【全息照相的特点】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在原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本质上的差别。普通照相是以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为基础,利用透镜把物体成像在平面上,记录各点的光强或振幅分布,物象之间各点一一对应,但却是二维平面像上的点与三维物体各点之间的对应,因此并不完全逼真,即使一般所谓的“立体照相”也多是利用双目视差的错觉,而不是物体的真正三维图象。而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在感光版上看见的同心环,斑纹之类不是原来物体的真正信号,而是由给出参考光的发射镜上的灰尘微粒及其它散射物引起的。)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象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与普通照片相比,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象。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象的信息。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这是因为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孔径的函数。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象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象,而每一张影象又不受其它影象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成像过程。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

的图像,所以全息照相的基本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较为广义的双光束干涉场的计算。

由激光束发出的相干光经分束器之后,一束照明物体成为景物光,另一束为参考光。两

光束成一定的夹角入射到记录介质上,相互干涉而记录下全息图。由于记录介质只能记录振幅,可见物波的位相也是利用干涉的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振幅关系加以记录的。

1、全息照相记录的信号:

如图2,111(,,)x y z d =-为物点所在的物平面,2

22(,,0)x y z '''=为记录介质所在的像平面,111(,,)P x y z d =-为物点,(,,)r r r R x y z 在任意平面(,,)r r r x y z 上,R 点源与平面2

2(,,0)x y ''的距离为r z 。22(,,0)Q x y ''为记录介质平面上任一点。若物光波与参考光是相干的,则记录介质上的光强分布为

2200I a r r a ra **=+++ (1)

其中,0exp()a a a i φ=为物点源到达全息图平面的光波的复振幅,0exp()r r r i φ=为全息图上参考波的复振幅。

由于做全息照相时,总是尽量使参考光和物光波独立在记录介质上的照度均匀,所以在全息图上20a 和20r 变化比较缓慢。所以这里主要注意相干项

002cos()r a r a ra a r φ?**+=- (2)

其中:

1

2()a PQ PO π

φλ=- (3) 12()r RQ RO πφλ=- (4)

1122()r a RQ RO l ππφφλλ-=-=? (5)

l RQ PQ ?=-为光波从P 进行到Q 和由R 进行到Q 的光程差。由图可见,当P 点和Q 点满足傍轴条件时,a φ可以由11/z 一级近似求得

2221211121(22)2a x y x x y y z πφλ??''''≈+--???? (6)

0 0 输入平面 全息图平面

2y ' d 图2 计算r a φφ-所要求的参数 z 1x 2x '1y ●(,,)P x y z d =-●(,,0)Q x y ''●(,,)r r r R x y z

2222121(22)2r r r r x y x x y y z πφλ??''''≈+--????

(7) 可见干涉项产生的明显以(r a φφ-)为变量按余弦变化的干涉条纹并被记录介质记录下来。由于这些干涉条纹在记录介质上各点的强度决定于物光波(记忆参考光波)在各点的振幅和

相位,因此记录介质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的信息。

2、波前重建:

常用于记录全息图的介质是照相干版或胶片,假设记录全息图的干版经过曝光、冲洗以后,把曝光时的入射光强线形变换为显影振幅的透射率,并假定曝光量的变化范围限于该种干版

的E t -曲线的线形区内,则干版的透射率为

KI

t t -=0 *)*(),(20200ra a r r a K t y x t +++-= (8)

0t 为未曝光部分的透射率,K 为比例系数。对同一干版,0t 和K 都可认为是常数。

201a I =,202r I =分别为入射到干版的物光强和参考光强,他们在全息图面上接近均匀。

因此对于点源的全息图,只有透过率与**ra a r +成正比的空间变化干涉项,在照明后

能产生衍射。

假设在全息图形成后和再现前有可能把它放大或缩小,为此把全息图平面坐标再标记为

22

22,x mx y my ''==,式中m 为线放大率。假设再现波长2λ不必和形成波长1λ相同,他们的比值由21/μλλ=给出。再现波或照明波由一点光源(,,)c c c C x y z 发出,如图3所示。则

全息图平面的衍射波振幅C 与上述透射率的乘积为

000[exp()exp()]v R Cr a Cra C r a i i φφ**+=+ (9)

其中

0exp()c C C i φ= (10)

(,,)V c a r V v v v x y z φφφφφ=+-= (11)

(,,)R c r a R R R R x y z φφφφφ=+-= (12)

为使全息图能产生点源物体P 的像,全息图上的再现波的位相V φ和R φ必须和球面波相当,在全息图上球面波相位分布的一级近似值可按式(6)写成 222

22322

232321(,)[]2(22)x y z x y x x y y πφλ=+-- (13) 其中3z 为全息图到相平面的距离,3x 和3y 代表相平面上像点P 的坐标。

一般来说,全息图的再现波所成的物象比较复杂,像的位置、大小和虚、实会发生变化,而且还可能存在畸变等现象。但若再现波与原参考波完全一样时,式(9)变为

220000exp()exp[(2)]a r a rr a rra r a i r a i φφφ**+=+- (14)

如果用参考波r 和共轭光波r *照射全息片,此时透过全息片的光波干涉项可写成

220000exp[(2)]exp()a r a r r a r ra r a i r a i φφφ****+=-+- (15)

式中等号右边第二项与原来光波的共轭光波成正比,此项所代表的衍射光束在原来物体所在的位置形成一个无畸变的实像。

利用公式(8)分析透过全息片的衍射光束时,实际上是把全息片当作二维的衍射光栅来处理,再照光经衍射后,除了直接透过的零级激光束外,同时存在正、负一级衍射光束。由于感光板上的乳胶有一定的厚度,而且是透明的,故其内部也存在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的相互干涉,干涉条纹也被记录下来,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三维全息图,相当于三维衍射光栅。三维光栅的衍射受到布拉格条件的限制,只有物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夹角较大时,(如接近180°时)和X 射线在晶格中的衍射一样。三维光栅对光的衍射也具有波长的选择性,因此可以用单色相干光制作全息片,用普通的白光照射它实现波前重建。这一重建过程是三维衍射的结果,从效果上看,好像是从全息片的反射光束中得到的,因此称为反射全息,又因为波前重建利用了白光,所以又称为白光重现全息照相。

反射式全息片的制作法是让物光束与参考光束从照相底版的两面分别进入乳胶层,两束光的干涉极大值在显影后形成基本上平行于底版的银层。以两束平面波的相互干涉来估计这些银层之间的间距。

如果以a 和γ分别代表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的传播方向。他们

的夹角为2θ并假设都是平面波。显然,两组波阵面的夹角

也是2θ,每一组波阵面中相邻两波阵面之间的距离为λ,

干涉极大所在的平面的间隔为d ,这些平面是物光束与参考

光束的分角面,

2dsin =θλ (16)

用上式计算d 的大小时,θ和λ应取乳胶介质中的数值。由

式(16)可得

图4 激光反射式全息照相

/2sin d λθ= (17) 实际上参考光和物光都不是平面波,特别是物光波具有复杂的波前,因此干涉极大并非是和底版平行的理想平面,得到的全息图是复杂的三维光栅。用再照光γ照射这个全息片时,入射光受三维光栅衍射时所遵从的规律与X 光在晶格中衍射的规律相同,它们都遵从布拉格公式。此时三维光栅的衍射等效于各银层反射光束的相干叠加,只有入射光线与银层的夹角

θ和波长λ满足式

(16)表示的布拉格公式时才存在干涉极大(此时公式中的d 为银层间距),

而且相对于银层而言,干涉极大的方向正好是入射光经银层反射后的反射方向,这时干涉极大方向正好是制作全息片时物光束的方向,因此在反射方向上得到的正是重建的物光束,对此方向可看到原物的三维虚像。

用白光再现时,根据式(16),白光中只有波长和制作全息片时所用光波波长相同的成分衍射后才能出现干涉极大,但乳胶经显影、定影和晾干后往往发生收缩,使银层间距减小,因此能出现干涉极大的波长比制作时光波的波长要小。如果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从感光干版的同一侧入射,而且相对于乳胶表面而言,它们的入射角都不大的话,根据上述分析,干涉极大形成银层间距将比较大,而且接近于乳胶表面垂直。这时形成的全息图可近似看作乳胶面上的二维干涉条纹。

【全息照相拍摄条件】

1.对稳定性的要求

全息片所记录的是参考光束和物光束之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十分细密,拍摄全息照片时,极小的扰动都会使得干涉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简单的理论推导及实验证明,景物在曝光时间内移动8λ就足以使干涉条纹模糊不清。所以,为了成

功地记录干涉条纹,曝光期间,原件的相对位移应小于条纹间距的几分之一。此外,空气、声波和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原件的震动,或者使空气的流动密度不均匀而导致光程变化,因此,曝光期间应避免大声喧哗、敲门、吹风等,更不能碰到防震台。缩短曝光时间也有利于减少外界震动的影响。

2.对光源相干性的要求

实验用的是nm 8.632=λ的He-Ne 激光器,激光的单色性虽然很好,但普线仍然有一

定的宽度λ?,相应的相干长度λλ=2l 。考虑到最坏的情况,例如多普勒展宽

nm 002.0=?λ时,cm l 20=。为了保证物光束与参考光束相干,应是参考光路与物光路的光程接近相等。而被摄景物的景深也应该在相干长度以内。

【实验内容】

制作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片的典型光路如图5所示。He-Ne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由分束镜分为两束,两束光强的比例,要视被摄物的漫反射能力以及参、物两光束在底片上的比例来决定。参考光束和物光束都经过扩束镜扩束,移动扩束镜的位置(或改变扩束镜的倍率),放大或缩小光斑,在一定面积上的光强就会增大或减小。在底片位置处参考光束强度和物光束强度的比值可用光电池配以检流计在底片架上进行测量。

开始实验前,激光器要预热大约一个小时,以免发生波长振动。由于激光经过分束器后形成参考光和景物光,它们沿不同的路径到达记录介质相互干涉从而产生全息图像,实验是必须确保机械的稳定性。

记录三维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片,观察再现的三维物像。具体步骤如下:

1、 调节激光器使激光束距离底板13cm ,按图5安排好光路(注意各个器件的坐标位置),选择适当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注意在整个曝光时间内尽量避免走动及大声说话。

2、 拍摄完毕以后,全息照片要经过显影、停影、定影、水漂及晾干等四个步骤以后才能再现,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暗绿灯下进行,但要认真保持清洁。

图5 实验光路图

【实验过程与记录】

【第一周实验】

实验步骤:

1、开始实验前,激光器预热约1小时。

2、根据实验要求摆好光路如图6所示。为扩大光束照射范围,实验采用了两个反光镜在增加光成以扩大照射范围。

3、预热好后,关闭激光器,在暗环境下,放置好被测硬币与干版。

4、打开激光器,让干版曝光45S后,关闭激光器。

5、暗环境下,将底片置于30C 左右的清水中20S,再置于异丙醇中180S,作显影及定影。

6、用吹风机将底片吹干。

7、观察实验结果。

图6 第一周实验光路实物图图7 第一周实验光路原理图实验结果分析

拍出来的全息照片图像模糊,而且曝光范围小,基本算失败。

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有:

1.在设置光路扩束时,没有很好地把激光源发出的光扩束为平行光,导致相干效果下降,图像不清晰。

2.光路中使用过多反光镜导致光强过小,从而影响干涉效果。

3.曝光时间没有控制得很好,估计是曝光过短,导致成像不清晰。

4.在用清水清洗干版时水温没有严格控制在30C -32C ,影响实验结果。

5.使用异丙醇显影定影时,冲洗时间不够,导致成像范围过小,成像不清晰。【第二周实验】

漫反射式全息片的制作法是让物光束和参考光束分别从照相底板的两面进入乳胶层,如图9所示,激光器发出的光经反射镜打在乳胶层上作为参考光,透过分光镜的部分光,经硬币反射后与参考光在乳胶层处干涉,干涉条纹被记录下来。

实验步骤:

1、开始实验前,激光器预热大约1小时。

2、摆好光路如图9所示,为避免参考光太强,激光束要经过一次反光镜后才打到干板

上。

3、余下重复方法一的3-7步骤

图7 方法二光路图

图8第二周实验光路实物图图9第二周实验光路原理图【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第一周的实验总结,吸取第一周实验的教训,再三设计好光路,严格控制曝光时间和水温,持续用异丙醇冲洗直至有较明显成像才用风筒吹干。成像结果虽可见,但不那么让人满意,像模糊。分析其原因有:

1.参考光比物光强,导致成像不清晰。

2.参考光与物光夹角过大,导致干涉成像范围不集中。

3.水洗时间过短。

4.显影定影时冲洗力度过猛。

【思考题】

1.与普通照相比较,全息照相有哪些特点?

答: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相比较,特点有:

1)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象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2)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3)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象。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象的信息。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这是因为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孔径的函数。

4)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

摄物体的正像。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象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5)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6)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象,而每一张影象又不受其它影象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2.全息照相是如何把光波的相位记录下来的?

答: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成像过程。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的图像。由于记录介质只能记录振幅,可见物波的位相也是利用干涉的原理转换成相应的振幅关系加以记录的。而干涉条纹在记录介质上各点的强度决定于物光波(记忆参考光波)在各点的振幅和相位,因此记录介质上就保留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的信息。

3.观察到再现像后,将全息片旋转或倒置,透过全息照片能否观察到原再现图象?

答:若旋转全息照片,无论是垂直旋转还是水平旋转,都会产生倒转的像;若倒置全息照片,则不引起像的倒转,能观察到原图像。

完整word版,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学院土环学院班级采矿1502 学号41501556 姓名殷苑文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方法及底片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激光器,成套全息照相光具原件及隔振光学平台,白屏,硅光电池及电压表,全息干板,被照物体,显影液和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全息记录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和位相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5121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

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

全息照相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张皓景 学号: 班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实验名称:全息照相实验 任课教师:裴世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实验技术。 3.了解全息照相再现物像的性质、观察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装置示意图 5底片 图1 全息照相光路 四、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二步成像的照相技术。第一步采用相干光照明,利用干涉原理,把物体

在感光材料(全息干版)处的光波波前纪录下来,称为全息图。第二步利用衍射原理,按一定条件用光照射全息图,原先被纪录的物体光波的波前,就会重新激活出来在全息图后继续传播,就像原物仍在原位发出的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物”并不是实际物体,而是与原物完全相同的一个三维像。 1.全息照相的纪录——光的干涉 由光的波动理论知道,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 2cos(t )r x A πω?λ=+- (1) 式中,A 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 为波长,φ 为波源的初相位。 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12cos(t )n i i i i i r x A πω?λ==+- ∑ (2) 因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 )和位相(ωt+φ-2πr/λ)两大信息。 全息照相的一种实验装置的光路如图(1)所示。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分光板分成两束,一束经透镜扩束后照射到被摄物体上,再经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照射到感光底片(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叫物光。另一束经反射镜改变光路,再由透镜扩大后直接投射到全息干版上,这部分光称为参考光。由于激光是相干光,物光和参考光在全息底片上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因为从被摄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物光,在振幅上和相位上都不相同,所以底片上各处的干涉条纹也不相同。强度不同使条纹明暗程度不同,相位不同使条纹的密度、形状不同。因此,被摄物体反射光中的全部信息都以不同明暗程度和不同疏密分布的干涉条纹形式记录下来,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这种全息照片和普通照片截然不同,一般在全息照片上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明暗程度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的干涉条纹。由于干涉条纹密度很高,所以要求记录介质有较高的分辨率,通常达1000 条线/毫米以上,故不能用普通照相底片拍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的再现——光的衍射 由于全息照相在感光板上纪录的不是被摄物的直接形象,而是复杂的干涉条纹,因此全息照片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衍射光栅,物象再现的过程实际是光的衍射现象。要看到被摄物体的像,必须用一束同参考光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完全相同的光束照射全息照片,这束光叫再现光。这样在原先拍摄时放置物体的方向上就能看到与原物形象完全一样的立体虚像。如图2 所示把拍摄好的全息底片放回原光路中,用参考光波照射全息片时,经过底片衍射后有三部分光波射出。 0 级衍射光——它是入射再现光波的衰减。 +1 级衍射光——它是发散光,将形成一个虚像。如果此光波被观察者的眼睛接收,就等于接收了原被摄物发出的光波,因而能看到原物体的再现像。

全息照相实验的报告材料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 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大学物理实验-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实验报告 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拍摄方法和观察要领; 2.通过对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了解全息照片的主要特点。 【实验原理】 1.全息照相与全息照相技术 照相是将物体上各点发出或反射的光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由光的波动理论知,光波是电磁波,一列单色波可表示为式中A为振幅,ω 为圆频率,λ为波长,? 为波源的初相位。一个实际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波比较复杂, 但是一般可以看成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因 此任何一定频率的光波都包含着振幅A和相位两类信息。 光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于它们的频率、振幅和相位来区别物体的颜色(频率)、明暗(振幅平方)、形状和远近(相位)。 普通照相是通过成像系统(照相机镜头)使物体成像在感光材料上,材料上的感光强度只与物体表面光强分布有关,因为光强与振幅平方成正比,所以它只记录了光波的振幅信息,无法记录物体光波的相位差别。因此普通照相记录的只能是物体的一个二维平面像,缺乏立体感。 全息照相不仅记录了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波的振幅信息,而且把光波的相位信息也记录下来,所以全息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并不是普通几何光学方法形成的物

体像,而是物光光波本身。它记录了光波的全部信息,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将所记录的全部信息完全再现出来,因而再现的物像是一个逼真的三维立体像。 全息照相包括二个过程,第一,把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称为记录(拍摄)过程。第二,照明已被记录下全部信息的感光材料,使其再现原始物体的光波,称为再现过程。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以波的干涉为基础,所以除光波外,对其他的波动过程如声波、超声波等也都适用。 2.全息照相的基本过程——记录和再现 (1)全息照相记录过程的原理——光的干涉 怎样才能把物光的全部信息同时记录下来呢?由物理光学可知,利用干涉的方法,以干涉条纹的形式就可以记录物光的全部信息。 图一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光路图

光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三十四全息照相 物理学院1300061311 二下 6 组 03 号 2015.4.15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3 ?了解摄影暗室技术. 二. 实验仪器 光学平台,He-Ne 激光器及电源,快门及定时曝光器,扩束透镜,反射镜和 分束器,光功率计,全息底片,被摄物体,显微镜,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三.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中所记录和重现的是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即全部信息,这是全 息照相名称的山来?但是,感光乳胶和一切光敬元件都是“相位盲S 不能直接记 录相位?必须借助于一束相干参考光,通过拍摄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间接 记录下物光的振幅和相位?直接观察拍好的全息图,看不到像?只有照明光按一定 方向照在全息图上,通过全息图的衍射,才能重现物光波前,使我们看到物的立 体像?故全息照相包括波前的全息记录和重现两部分内容。下面是透射式全息照 相原理。 1?全息记录 如果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那就记录了底片所在位 置物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 物光一点发出的球面波波前: 〃0(如刃=人(忑y )exp [诫)(兀y )] 参考光波前: 则底片上总复振幅: 光强分布: Ig) = UU 感光底片在曝光后经显影和定影等暗室技术处理,成为全息图?适当控制曝光 量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率:与曝光量E (正比于光强1)成线性关 系,即 心,刃=山一例(九y ) ? 2兀 匕(兀 y) = A r exp[/ — ysina] Ug y) = U Q (x.y)+U r (x, y)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完全版).docx

实验5.5 全息照相 实验分析: 在这次光学实验中,拍出来的全息照片图像模糊,而且曝光范围小,基本算失败,对此我觉得我们必然在某处有错误,或者是由于实验仪器造成,因此我展开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有: 1.在曝光过程中有振动或位移,由于全息图上所记录的是参考光 和物光的干涉条纹, 而这些条纹非常细, 在曝光过程中, 极 小的振动和位移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不清, 甚至使干涉 条纹完全不能记录下来。 2.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光程差。参考光和物光的光 程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不能大于所用激光的相干长度, 否则两者不能相干, 无法在全息干板上获得干涉条纹。 3.没有更好的调整好参考光和物光的夹角。假设全息干板上干涉 条纹的间距为d, 光源波长为λ。根据干涉原理, d 与参考光 和物光之间的夹角θ关系为, 而干板分辨率 η 与d 的关系为。可以看出, θ愈大, 所记录的干涉条纹就越细, 对干板的分辨率要求越高,故夹角 θ不能太大。而夹角θ对全息图再现像时的观察窗(视角) 有 影响, 夹角大, 可在较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 反之, 观察窗则小, 因此夹角θ也不能太小。 4.光路中使用过多反光镜导致光强过小,从而影响干涉效果。

5.曝光时间没有控制得很好,曝光时间太长, 导致干板太黑, 光 线的透过率降低。 C C 6.在用清水清洗干版时水温没有严格控制在30-32,影响 实验结果。 7.在显影定影时,冲洗时间不够,导致成像范围过小,成像不清 晰。 实验结论: 实验中获得清晰的再现像的关键是要选用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和稳定性的激光作为光源。光路的调整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光路,既要使物光和参考光能够发生干涉,还要保证干涉条纹间隔清晰,反差合适。所以要首先调整好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以保证干涉能够发生,然后再调整物光与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及物光和参考光的光强比, 保证全息照片的清晰度和反差。另外,在曝光时系统要稳定。

【实验报告】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R)(O*R*)OO*RR*OR*O*RIOIR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t0KI (式3)

光学实验报告 (一步彩虹全息)

光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一步彩虹全息) 姓名: 学号: 学院:物理学院

一步彩虹全息 摘要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 是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彩虹全息术的关键之处是在成像光路( 即记录光路) 中加入一狭缝, 这样在干板上也会留下狭缝的像。本文研究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景象的基本原理、一步彩虹全息图与普通全息图的区别和联系、一步彩虹全息的实验光路图,探讨了拍摄一步彩虹全息图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要点, 得出了影响拍摄效果的佳狭缝宽度、最佳狭缝位置及曝光时间对彩虹全息图再现像的影响。 关键词:一步彩虹全息;狭缝;再现 1 光学实验必须要严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2 实验仪器 防震全息台激光器分束镜成像透镜狭缝干板架光学元件架若干干板备件盒洗像设备一套线绳辅助棒扩束镜2个反射镜2个 3 实验原理 3.1 像面全息图 像面全息图的拍摄是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3.2 彩虹全息的本质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若观察者的眼睛在狭缝像附近沿垂直于狭缝的方向移动,将看到颜色按波长顺序变化的再现像。若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像后方适当位置, 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 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 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 并且狭缝像在空间是连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班级:XXX :XXX 学号:XXX 时间:XXX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曝光定时器及快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 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 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 ,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O R I O R O R OO RR OR O R I I OR O R =++=+++=+++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 和R 的共轭量;I 。,IR 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 感光底板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II 光学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以干涉条纹的形式,把被摄物表面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记录下来,它是记录光波全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物理思想早在1948年伽柏(D.Gabor)即就已提出来了,但直到1960年,随着激光器的出现,获得了单色性和相干性极好的光源时,才使光学全息照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地发展。光学全息照相在精密计量、无损检测、遥感测控、信息存储和处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另外还相应出现了微波全息,X光全息和超声全息等新技术,全息技术已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的一个新领域。 本实验通过对三维物体进行全息照相并再现其立体图像,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学习拍摄方法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开拓应用这一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学习静态光学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 观察和分析全息全图的成像特性。 仪器用具 全息台、He —Ne 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透镜、曝光定时器、全息感光底版等。 基本原理 全息照片的拍摄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的过程.相干光波可以是平面波也可以是球面波,现以平面波为例说明全息照片拍摄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列波函数为t i ae y πυ21=、振幅为a 、频率为υ、波长为λ 的平面单色光波作为参考光垂直入射到感光板上。另一列同频率、波函数为t i r T t i Be be y πυλπ222==??? ??-的相 干平面单色光波从物体出发,称为物光,以入射角θ同时入射到感光板上,物光与参考光产生干涉,在感光板上形成的光强分布为 ax ab b a I cos 222++= (1)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用激光光源照射物体,物体因漫反射发出物光波。波场上没一点的振幅和相位都是空间坐标的函数。我们用O表示物光波没一点的复振幅与相位。用同一激光管员经分光板分出的另一部分光直接照射到地板上,这个光波称为参考光波,它的振幅和相位也是空间坐标的函数,其复振幅和位相用R表示,草考光通常为平面或球面波。这样在记录信息的底板上的总光场是物光与参考光的叠加。叠加后的复振幅为O+R,如图从而底板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为 I(O R)(O*R*)OO*RR*OR*O*R IO IR OR*O*R (式1) 式子中,O*与R*分别是O和R的共轭量;I。,IR分别为物光波和参考光波独立照射底版时的放光强度。 2.物相再现 3.底板经过曝光冲洗后,形成各处透光率不同的全息照片,它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光栅。一般来说,光透过这样的全息照片时,振幅以及位相都要发生变化。如果令 t=透过光的复振幅/入射光的复振幅(式2) 则复振幅透过率t一般为复数。但对于平面吸收型全息照片t为实数。如果曝光及冲洗合适,可使得 t t0KI (式3) 物象再现是用光照射已经摄制好的全息照片并观察透过光。这个过程称为波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20100350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2.1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激光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有详细答案)

实验一测定空气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调节方法; 2、学会调出非定域干涉条纹,并测量常温下空气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室建立在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基础上来做的。激光束经短焦距凸透镜会聚后可得到点光源S,它发出球面波照射干涉仪,经G1分束,及M1、M2反射后射向屏H的光可以看成由虚光源S1、S2发出的。其中S1为点光源S经G1及M1反射后成的像,S2为点光源S经M2及G1反射后成的像。这两个虚光源S1、S2发出的球面波,在它们能相遇的空间里处处相干,即各处都能产生干涉条纹。我们称这种干涉为非定域干涉。随着S1、S2与屏H的相对位置不同,干涉条纹的形状也不同。当屏H与S1、S2连线垂直时(此时M1、M2大体平行),得到园条纹,圆心在S1、S2连线与屏H的交点O处。当屏H与S1、S2连线垂直平分线垂直时(此时M1、M2于H的距离大体相等),将得到直线条纹。 图1 实验装置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测空气的折射率 调出非定域条纹干涉后,改变气室AR的气压变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从而使气体折射率改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引起干涉条纹“吞”或“吐”N条。则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于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其中D为气室烦人厚度。 理论上,温度一定,气压不太大时,气体折射率的变化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气压变化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成正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常数) 故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将式(1)代入可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实验步骤 1)将各器件夹好,靠拢,调等高。 2)调激光光束平行于台面,按图所示,组成迈克耳孙干涉光路(暂不用扩束器)。 3)调节反射镜M1和M2的倾角,直到屏上两组最强的光点重合。 4)加入扩束器,经过微调,使屏上出现一系列干涉圆环。 5)紧握橡胶球反复向气室充气,至血压表满量程(40kPa)为止,记为△p。 6)缓慢松开气阀放气,同时默数干涉环变化数N,至表针回零。 7)计算实验环境的空气折射率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的方法和冲洗底片的方法 3.观察物像再现 实验仪器: 1.氦氖激光灯,成套全息照相工具元件及防振装置 2.曝光定时器,光点检流计,硅光电池,全息底片 3.被照物体,显影液,定影液等 二、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布,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相关原理图: (1)实验光路图 物象再现原理

干涉方法制作光栅方法: 三、实验步骤 1.预热激光源,调整光源 各元件大致摆放到各自的相应位臵上, 调整各元件, 使各光束都与台面平行且与各元件中心重合, 开始时不要加扩束镜,测量物光与参考光的光程, 从分束镜开始, 沿着光束的前进方向量至全息干板为止, 按等光程按排光路为好, 光程差不得大于1 cm。 2.检验光照强度,确定曝光时间 3.感光片曝光 将激光器出射的激光遮挡住,装夹好全息干板,使乳胶面向着被拍摄的物体,静置几分钟使防震台不震动后取消遮挡,激光曝光10-20s。特别要注意再曝光过程中绝对不要触及防震台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 【目的要求】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 2.掌握漫反射全息照片的摄制方法及加深对全息照片特点的理解。 【仪器用具】 JQX-1型激光全息实验台,He-Ne激光器,分束镜(50%)一个,扩束镜(40倍)两个,全反射镜两个,被摄物体(如:小瓷猪,小瓷马等)及放置物体的底座,全息干版及底架,暗室技术使用的设备。 【原理】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象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也就是只记录了物光的振幅信息,于是,在照相纸上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全息照相与全息照相术 在介绍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之前,首先看一下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有什么区别。总的来说,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原理完全不同。普通照相通常是通过照相机物镜成像,在感光底片平面上将物体发出的或它散射的光波(通常称为物光)的强度分布(即振幅分布)记录下来,由于底片上的感光物质只对光的强度有响应,对相位分布不起作用,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把光波的位相分布这个重要的信息丢失了。因而,在所得到的照片中,物体的三维特征消失,不再存在视差,改变

实验报告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32 激光全息照相 【实验目的】 1、学习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全息照相的主要特点。 3、学习观察全息照片的方法。 【实验装置】 全息照相的整套装置(PHYWE),如图1所示: 【全息照相的特点】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在原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本质上的差别。普通照相是以几何光学的折射定律为基础,利用透镜把物体成像在平面上,记录各点的光强或振幅分布,物象之间各点一一对应,但却是二维平面像上的点与三维物体各点之间的对应,因此并不完全逼真,即使一般所谓的“立体照相”也多是利用双目视差的错觉,而不是物体的真正三维图象。而全息照相是以光的干涉、衍射等物理光学的规律为基础,借助于参考光波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的全部信息,在记录介质(如感光干版)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密干涉条纹,称之为全息图。(在感光版上看见的同心环,斑纹之类不是原来物体的真正信号,而是由给出参考光的发射镜上的灰尘微粒及其它散射物引起的。)条纹的明暗程度和图样反映了物光波的振幅与位相分布,好象是一个复杂的衍射光栅,只有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物光波。 与普通照片相比,全息照片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息照片在适当的照明下重建物光波与原来的物光波具有相同的深度和视差。改变观察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景物被遮拦的物体,观察近距离的物体,眼睛必须重新调焦。 2)把全息照片分成小块,其中每一小块都可以再现整个图象。因为照片上每一点都受到参考光和被摄物体所有部分的光的作用,所以这些点就用编码的形式包含了整个图象的信息。但是当小块逐渐减小时,分辨率逐渐变差。这是因为分辨率是成像系统孔径的函数。 3)全息照片可以用接触法复制,但无正负片之分,不论是原来的还是复制的都再现被摄物体的正像。而且无论照明乳剂的反差特性如何,再现影象的反差同原物体的反差都非常接近。 4)全息照片绕垂直轴线转,引起一个倒转的像,让全息照片绕一水平轴线旋转,也产生一个倒转的像,但让全息照片绕一个垂直与全息图平面的轴线转,则不引起像的倒转。 5)最后一个特点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用连续曝光方法可以重叠几个影象,而每一张影象又不受其它影象的干扰而单独显现。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是一种采用相干光源的两步成像过程。第一步是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参考光和物光形成的复杂的干涉图样——全息图,第二步是在适当的照明下从全息图再现出物体通常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程子豪12 少年班0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记录和再现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2.学习全息照相的操作技术; 3.观察和分析全息图的成像特性。 二、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原理的文字表述: 普通照相底片上所记录的图像只反映了物体上各点发光(辐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显示的只是物体的二维平面像,丧失了物体的三维特征。全息照相则不同,它是借助于相干的参考光束和物光束相互干涉来记录物光振幅和相位的全部信息。这样的照相把物光束的振幅和相位两种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因而称为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早在1948年就由伽伯(D. Gabor)发现,但是由于受光源的限制(全息照相要求光源有很好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在激光出现以前,对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在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全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全息技术在干涉计量、信息存储、光学滤波以及光学模拟计算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伽伯也因此而获得了197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照相在记录物光的相位和强度分布时,利用了光的干涉。从光的干涉原理可知: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发生干涉叠加时,其合强度不仅依赖于每一束光各自的强度,同时也依赖于这两束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在全息照相中就是引进了一束与物光相干的参考光,使这两束光在感光底片处发生干涉叠加,感光底片将与物光有关的振幅和位相分别以干涉条纹的反差和条纹的间隔形式记录下来,经过适当的处理,便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具体来说,全息照相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波前的全息记录 利用干涉的方法记录物体散射的光波在某一个波前平面上的复振幅分布,这就是波前的全息记录。通过干涉方法能够把物体光波在某波前的位相分布转换成光强分布,从而被照相底片记录下来,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干涉光波的振幅比和位相差决定着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所以在干涉条纹中就包含了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典型的全息记录过程是这样的:从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波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照在被摄物体上,经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的光再射到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物光波;另一束经反射、扩束后直接照射在感光底片上,这束光称为参考光波。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的,所以在感光底片上就形成并记录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形状和疏密反映了物光的位相分布的情况,而条纹明暗的反差反映了物光的振幅,感光底片上将物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了,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便形成与光栅相似结构的全息图—全息照片。所以全息图不是别的,正是参考光波和物光波干涉图样的记录。显然,全息照片本身和原来物体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2、衍射再现 物光波前的再现利用了光波的衍射。用一束参考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记录全息图时用的参考光波完全相同)照射在全息图上,就好像在一块复杂光栅上发生衍射,在衍射光波中将包含有原来的物光波,因此当观察者迎着物光波方向观察时,便可看到物体的再现像。这是一个虚像,它具有原始物体的一切特征。此外还有一个实像,称为共轭像。应该指出,共轭波所形成的实像的三维结构与原物并不完全相似。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习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拍摄合格的全息图 实验原理 一.透射式全息照相 1.全息记录 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用感光底片记录下来,即记录了底片所在位置物光波 前的振幅和相位 光可看作由物体上各点所发出的球面波的叠加。P(x0,y0,z0)发出的球面波为 设感光底片所在平面为z=0,则此平面上物光波前为 若参考光为一束平面波,其传播方向在y-z 平面上,且与底片法线成α角,z=0 处参考光波前可表示为 底片上总复振幅分布为 底片上的光强分布则为 以上式得 或 适当控制曝光量及显影条件,可以使全息图的振幅透过律t与曝光量E(正比于光强I)成线性关系,即

式中t0和β为常数。 全息照相和普通照相的区别: (1)普通照相中,物通过透镜成像在底片上,物、像之间有点点对应关系。全息照相中不用成像透镜,物、像之间不存在点点对应关系。物上每一点发出的球面波照在整个底片上。反之,底片上每一点又记录了所有物点发出的光波。 (2)普通照相中,底片记录的是光强分布,而全息底片记录的则是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条纹 光强有极大值 光强有极小值 干涉条纹的反衬度γ定义为 对于一定的参考光(Ar为已知),γ取决于A0。干涉条纹的反衬度γ反映了物光振幅A0,而干涉条纹的间距则决定于φ0?φr随位置变化的快慢。也就是说,对一定的φr来说,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取向反映了物光波前的相位分布φ0(x,y)因此底片记录了干涉条纹,也就是记录了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振幅A0和相位φ0 整个物是由无数个点光源所组成,因而整个全息图就是无穷多个球面波与参考波干涉所组成的复杂干涉条纹。 2.物光波前的重现 用一束与参考光完全相同(即波长和方向相同)的平面波照在全息图上,则在z=0平面上全息图透射光的复振幅分布为 将之前式子代入得到 这样,透过全息图以后z=0平面上波前可以分成为上式所表示的三项。 第一项0级衍射,平面波。 第二项+1级衍射,重现了和原来物体发出的光波完全一样的波前,虚像,球面发散波。 第三项-1级衍射,包含了物光的共轭波前还有相位因子,实像,会聚球面波。 与参考光相反的照明光也能重现虚像和实像,但重现像的位置有相应的变化。 3.参考光为球面波的全息照相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4569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全息照相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目的】 1.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全息照相以及底片的冲洗方法。 3.观察物象再现。 【实验仪器】 防震光学平台、氦氖激光器、高频滤波器)、扩束透镜(两个)、分束器、反射镜(两个)、全息Ⅰ型干版、显影液和定影液及暗房设备。 【实验原理】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无论是在远离上还是在方发生都有本质的区别。普通照相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记

录物体上各点的发光强度分部,得到的是二维平面像,像上各点的照度与物体上的各点发光强度一一对应。而全息照相的记录对象是整个物体发出的光波(即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波的叠加),借助于参考光用干涉的方法记录这个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周相)分布,即记录下物光波与参考光波相干后的全部信息。此时,记录信息底片上得到的不是物体的像,而是细密的干涉条纹,就好像一个复杂无比的衍射光栅,必须经过适当的再照明,才能重建原来的无广播,从而再现物体的三维立体像。由于底片上任何一小部分都包含整个物体的信息,因此,只利用拍摄的全息底片的一小部分也能再现整个物像。 1.全息记录 全息照相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感光底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