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人类的生命从没像现在这样长,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易就能触摸到自己与时代的隔膜:不是因为身体的老化,而是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新科技。十几年前非常时髦的“知识爆炸”这个词如今已很少有人提起,因为爆炸这个力度,还远远赶不上真实的场景。

24年前,家里亲人出差逾期未返,我和朋友历尽千辛万苦,在中关村邮局排队花4元1角打了一个18秒钟的国内长途电话终于确认平安;11年前一个久未联络的朋友偶然得知我的手机号码,拨通号码,就找到了当时远在南非的我,令他惊叹通信业的发展已到如此地步。但这些都比不上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坐在地球两端的人,一天聊上几百句,并未感到花了特别多的金钱或付出了额外的努力。

1965年戈登·

摩尔提出那个著名定律的时候,人们不免大吃一惊,以至于摩尔本人后来也一再修改自己说过的话。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了,如今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这个定律不仅成立,而且实际上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接近指数增长趋势,根本用不了18个月就能翻一番。保守的预测也认为2012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18亿,占到全球总人口的30%左右。今天整理资料翻到后赵的石勒听汉书时,我意外联想到了关于2012年这个有趣的预计。如果保持这样的互联网上网用户的涨幅,IPV4地址很快就不够用了,幸亏我们已经提前想到了IPV6。大家大可以也说一句赖有

此耳,但转念一想其实有点杞人忧天,互联网用户无非是人口,地球上就这么多人。

猛地又意识到突破这个用户数其实并非笑谈。在计算科技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以无与伦比的迅猛速度,延展和覆盖下来。每一个有功能的对象都可能成为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也许我们终将会把黑格尔的话改成:存在的,就是上网的。

在进入人类世界短短的20年里,互联网已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载体和平台,广泛参与到社会运行和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在学术界与工业界孜孜不倦地探求互联网走向的时候,其实还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探索主线从没有被放弃过,这就是马克·

维赛尔(Mark Weiser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提出的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一般认为互联网代表着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把人们的使用吸引在信息空间(Cyber Space )中,主要依赖桌面型计算获取服务与支持;普适计算则倡导发展可以广泛部署的微小计算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透明和智能的计算服务,又称为不可见计算(Invisible Computing )。如果说互联网计算此前一直崇尚人围绕着网络进行,那么普适计算则主张让微小系统形成的网络围绕着人运转。

普适计算的提出也是考虑到小型化或微型化成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各种小型计算设备如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传感器、射频标签等

刘云浩

香港科技大学

关键词:普适计算 CPS 物联网

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崭露头角。同时,无线技术的运用也使移动计算变得日臻成熟和普及。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开始尝试突破桌面计算的模式,将计算和互联技术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普适计算的目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环境和场景中广泛部署微型化且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普适设备,并与已有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移动、无缝、透明和泛在的计算支持和服务。普适计算是人们摆脱计算设备对人类活动的束缚,将互联网推广到物理世界的初步尝试。

但是执着于普适计算的人们很快就吃到了苦头,由于普适计算设备大多是互联网上已有的各种计算系统的延伸和拓展,扮演探测和感知的角色,智能化程度相对低;而服务对象似乎主要是个体,比如移动互联、家居、医疗、导游等,找不到真正穿透国民经济发展的突破点,很快沦落到尴尬的地位:每个人看了演示都觉得不错,但哪一个应用也没能大规模推广。而民众更多的感觉就是麻烦。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普适计算的一个实际延伸,数年前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戴维·卡勒掀起一阵热潮之后,大鸭岛、斑马

网、金门大桥监控、青岛海洋、火山与泥石流、精准农业、煤矿救援以及林业生态监控等一系列概念系统纷纷走入人们视野。作为人们对物理世界进行有效感知和探测的手段,传感器早已使用了多年,但是把传感器组成网络,形成智能化的自我协同、自我定位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一个传感网中,大量的传感器等微型化计算设备自组织的联接在一起,将计算和服务从满足个人需要进一步延伸到制造、运输、能源、环境和建筑等国民经济生产领域,适应人们对探索、利用和管理物理世界的需求。

然而传感器网络和普适计算领域的工作并未真正受到主流互联网工作者的足够认同;严峻的事实是,主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历史上各类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与生产者对于用户来说都有巨大的认知优势。然而在互联网面前这

个优势荡然无存,经常是一个业余网友能把专

业工作者在某一个小领域轻易甩开。

互联网的研究人员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

须不断地思考今后5年,甚至15年的下一代互

联网是什么,才能维持一个短暂的科技领先地位。先是伊恩·福斯特(Ian Foster)10多年前提出了一个网格计算概念,很多人认为是阿拉丁

的神灯。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不约而同

地兴起了网格年。所谓网格,就是要通过整合

大量漂浮在互联网上的异构计算设备的闲置资

源,例如CPU和存储,形成虚拟计算集群为用

户提供服务。大家随后欣喜地发现什么都可以

叫做网格、教育网格、交通网格、电力网格,

直到有人提出大网格概念。

在网格计算发展得轰轰烈烈时,计算机

科学家们又面对一个对等计算(Peer-to-Peer,

P2P)模式的挑战。相对于网格,对等计算简

单而直白,把互联网上少量服务器服务大量客

户端的现有模式,变成客户端也可以互相提供

直接服务。与投入了上亿资金的网格相比,对

等网眨眼间就招揽了百万、千万的用户。

就在网格计算步履维难的时候,谷歌

(Google)提出了云计算,强调用户不必知道互

联网云端资源细节而可以直接享受计算服务的概

念。实际上,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相比并没有更大

的转折。百度也提出了一个框计算,依我浅见像

问答式的语义网(Semantic web)。代表国际领

先水准的美国自然基金委员会也接连提出GENI

(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和

FIND(Future Internet Network Design)几个重大

计划,以寻求下一代互联网的模式。在热炒了

Internet2和 Web 2.0之后,人们豁然发现在协议上

追求一个更完善的互联网绝对是有必要的,但要

称为“下一代”就太牵强了。

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呢?

现实中,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早已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的各主要领域,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一方面,人们不断地建设和完善周围的物理世界如机场、公路、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另一方面,人们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网络等信息世界。两者是如此的割裂为两个次元。但现代经济的发展显然开始要求将计算技术拓展到整个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将人类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系统的整合统一。

最先意识到这一点的是美国自然基金委员会,在近几年推出了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研究计划。CPS追求有效地联接诸如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嵌入式医疗器械等物理设备,在物理设备和网络基础上,通过开发智能计算、通信、控制、新型传感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快速响应的、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服务,诸如结合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紧急救险与自动导航、建立车辆间网络辅助安全与自动化驾驶。CPS企图超越已有传感网各个系统自成一体、计算设备单一、缺乏开放性等缺点,更注重多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并开发标准的互联协议和解决方案,同时强调与互联网进行联通,真正实现开放的、动态的、可控的、闭环的计算和服务支持。

真正打破这个僵局的场景出现在美国总统2009年1月28日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奥巴马对I B 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智慧地球主张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奥巴马在一月份透露的经济振兴计划的核心就包括兴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对互联网宽带进行升级,对公共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等内容。这个举措也使得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概念一举登上了网络大舞台。

什么是物联网,到今天并没有一个精准而公认的定义。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基于标准通信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让所有能够独立被寻址的对象都上网。物联网的出现必须归功于物流系统的现代化需要。现代物流系统希望利用信息生成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网络。类似于条形码这种自动识别技术(Auto-ID),就是物联网的最初应用。除了物流领域,物联网还可以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医疗、能源、家用电器监控等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诸如感应器、RFID标签等信息化设备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商品、货物中,将它们普遍互联,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物联”。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这个概念虽然来自于物流行业的需要,但是把它局限在物流领域里就显得视野太狭窄了。物联网无疑做到了十几年来人们一直想做的无线与有线在互联网上的有机融合;而潜在用户群一旦拓展到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摩尔定律竟然巧妙的继续有效了!

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愿景立刻明晰起来。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下一代互联网将是物联化的互联网,或者称为“大物联网”。大物联网不仅局限于目前互联网中信息系统和设备的连接与组合,还将继承和极大地拓展大型计算、桌面计算、普适计算、CPS、物联网等计算模式的应用范畴,彻底地整合物理世界与信息系统,为未来人类建设统一的赖以生存的智能化环境。

大物联网的出现为传统互联网技术带来一场革命,未来世界的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等各种活动均会在大物联网之上进行。大物联网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充分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地球上每

一个物体都可以嵌入包含其信息的可识别智能芯片或可以实现智能计算的信息化设备,使用无线及有线技术,通过大物联网与其他物体主动进行信息交换。这样,不但在物体和物体之间,用户和物理世界之间也智能地联结在一起。

突破虚拟和现实的界限用户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单一的世界——物联化的世界。这种智能化和泛在化的大物联网络将遍布人类活动的整个空间,打破传统物理世界和信息系统的界限,将数据变成及时而有用的信息,让用户充分享用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各种资源。

突破计算和服务的壁垒大物联网中既存在着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也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微型智能设备。计算资源和用户之间由于时空、地域以及设备差异所造成的壁垒和障碍将被打破,任何合法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对任何计算资源和服务的进行低成本地访问,实现所谓“A7”服务(Anytime Anywhere Affordable Access to Anything by Anyone Authorized)。

智慧型计算与服务人们不需要关心实现计算的具体手段,也不用在意以何种形式获得计算和服务。大物联网将综合利用各种智能化设备获取人们的需要,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同时,大物联网也有效地支持诸如云计算、富互联网应用、注意力经济、个性化服务等多种新型的计算模式。这种智能型的服务模式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创造出新的应用领域。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所谓的“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如果能确定物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真正模型,那么发展大物联网就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宝贵契机:此时此刻全世界都在一个起跑线上。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强调,当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我们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走过一些弯路,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他还指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人才素质,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上占领制高点,这样才能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而传感网显然就是大物联网目前可见的一个有效起点。

我国发展和推广大物联网的挑战主要源于现有的基础设施、系统架构、技术水平距离实现物联网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1)应用基础薄弱,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信息融合度低,对传感器、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不足;(2)标准化工作滞后,为了弥补应用标准与应用需求不匹配的差距,在很多领域不得不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或既有行业标准作为过渡。在标准化方面的滞后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3)平台服务质量亟需改善,在大物联网发展依赖的信息平台、金融服务及交易平台以及物理平台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4)安全及隐私壁垒。现在的互联网不能满足未来大物联网对安全及隐私保护的要求。同时,我国尚缺乏对构建大物联网涉及的敏感和隐私信息的保护、交易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安全认证和审计、信任机制等问题的系统研究。

让历史告诉未来,永远都只能是雾里看花。当我们十年、二十年之后来看今天这些文字,也许充满了错误。但是,如果我可以用一句豪迈的话来结束这个小小探讨的时候,我想说,既然IPv6给每个尘埃一个独立的IP地址,

现在可以认真地考虑把他们都连起来了。

刘云浩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

器网络、对等网等。

liu@https://www.360docs.net/doc/7e9041183.html,t.hk

2019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用药咨询智能系统的思考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我国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占领()高地的一个重要举措。 ? A.未来技术 ? B.医学技术 ? C.药学技术 ? D.专业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人工智能会带着()等等走向各个领域。 ? A.大数据 ? B.物联网 ? C.云计算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人工智能最关的技术是() ? A.未来技术 ? B.深度学习 ? C.互联网技术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 人工智能计算器的俗称是 ? A.采矿 ? B.矿机 ? C.服务器 ? D.系统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 关于机器学习的正确说法是用机器来() ? A.模拟人类的神经元网络 ? B.模仿的越多功能越强大 ? C.最大发展是深度学习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目前深度学习最多可以模拟人类神经元网络带到()。 ? A.10多层 ? B.50多层 ? C.100层 ? D.300多层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关于物联网正确的描述是: ? A.应用NB-LOT技术 ? B.给物体安装智能卡 ? C.连到互联网上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LOLA技术就是() ? A.局域网技术 ? B.深度学习技术 ? C.咨询技术 ? D.自动化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用药智能服务系统基本构架应包括数据库,Web端,还应包括()2 ? A.人工处理平台

普适计算

物联网与适普计算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普适计算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计算机为人服务”的目的。普适计算技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去适应机器计算的被动式服务思想,强调用户能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主动、动态地接受网络服务。它改变了计算只局限于桌面进行的传统,使用户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访问任

何信息的交互,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 特点: 普适计算的含义十分广泛,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技术及软件技术等。 间断连接与轻量计算(即计算资源相对有限)是普适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普适计算的软件技术就是要实现在这种环境下的事务和数据处理。 在信息时代,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程度,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实际上,普适计算是网络计算的自然延伸,它使得不仅个人电脑,而且其它小巧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连接到网络中,从而方便人们即时地获得信息并采取行动。 目前,IBM已将普适计算确定为电子商务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并开始了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IBM认为,实现普适计算

的基本条件是计算设备越来越小,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佩带和使用。在计算设备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条件下,普适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科学家认为,普适计算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iPad等移动设备、谷歌文档或远程游戏技术Onlive等云计算应用程序、4G或广域Wi-Fi等高速无线网络将整合在一起,清除“计算机”作为获取数字服务的中央媒介的地位。随着每辆汽车、每台照相机、电脑、每块手表以及每个电视屏幕都拥有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计算机将彻底退居到“幕后”以至于用户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适普计算环境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前景为适应普适计算环境下各种设备上网的需求,面向21世纪的嵌入式系统要求配备标准的一种或多种网络通信接口,嵌入式系统将不再是“信息孤岛”。针对外部联网要求,嵌入设备必需配有通信接口,相应需要TCP/IP协议簇软件支持;由于家用电器相互关联及现场设备的协调工作等要求,新一代嵌入式设备还需具备 IEEE1394、USB、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10-09T11:55:29.0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张守志 [导读] 边缘运算将原本完全由中心节点处理大型服务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与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边缘节点去处理。 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边缘计算,是一种分散式运算的架构,它将应用程序、数据资料与服务的运算,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网络逻辑上的边缘节点来处理。边缘运算将原本完全由中心节点处理大型服务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与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边缘节点去处理。 关键词:边缘计算物联网 引言 随着嵌入式片上系统的重大发展,能够以足够的资源管理足够的操作系统的商业设备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也有助于实现物联网的潜力。许多早期的物联网设备只能收集和发送数据并进行分析。但是,当今设备不断增加的计算能力使这些设备能够在现场执行复杂的计算,从而实现边缘计算。边缘计算通过使业务靠近网络边缘扩展了云计算能力,进而支持一系列新业务和应用。 一、边缘计算概念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智能设备或数据源头的一端,提供网络、存储、计算、应用等能力,达到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更安全的本地数据传输。边缘计算可以满足系统在实时业务、智能应用、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本地的智能服务。边缘计算一般由云端管理系统、本地核心节点和普通设备组成,云端系统负责设备管理、配置设备驱动函数和联动函数、设置消息路由等功能,本地核心节点一般是计算能力较强的设备,如路由器和网关,提供本地计算、消息转发、设备管理的能力,设备一般如灯、开关等轻量级设备,可以接收网关下发的指令,和上报数据给网关。 通过缩短设备与提供给设备的云资源之间的距离,另外减少网络跳数,边缘计算消除了当今互联网在延迟和带宽方面的限制,从而带来全新的应用类别。就边缘计算而言,计算系统和存储系统也位于边缘,尽可能接近生成所处理的数据的部件、设备、应用或人。思科在2014 年 1 月推出了其雾计算,以此将云计算功能引入到网络边缘。实际上,雾是标准,边缘是概念。雾实现了边缘计算概念中的可重复结构,那样企业就可以将计算推送到集中系统或云之外的地方,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二、边缘计算的应用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边缘计算的核心,是将计算任务从云计算中心,迁移到产生源数据的边缘设备上。 边缘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从架构上分为:传感控制层、网络层、敏捷控制器和应用层。 传感控制层:这一层包含大量的传感器、控制部件(比如开关等)和测量部件(比如电表等),另外还有通信部件。这些通信部件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和其它部件结合在一起的。 网络层:这一层主要实现融合和互联,它的功能除了网络联接和管理之外,还包括边缘计算,进行现场处理,同时保障业务在本地的存活。本地存活和现场处理对物联网尤其是工业和民用大型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协议转换也是这一层的重要功能。在 IoT 领域有特别多的协议,这些协议来自于各个行业历史上的积累,所以需要在网关上做协议的转换,将数据统一承载在 IP 网络上向外传输。 敏捷控制器:这一层将网关送上来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向上送给应用层。并对下层的网络、传感器、控制部件、测量部件、计算资源进行管理,提供网络布署、配置的自动化工具。 业务应用层:这一层是各种各样的行业应用。 三、物联网边缘计算的优势 (1)增加数据安全性 虽然物联网解决方案是网络攻击的理想目标,但边缘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保护网络,并提高整体数据隐私。由于数据是分散的,并且在生成数据的设备之间分布,因此很难用一次攻击来摧毁整个网络或破坏所有数据。在GDPR合规性方面,这种方法也是首选:通过网络发送并存储在云中的信息越不敏感,信息就越好。 (2)更好的应用性能 如上所述,数据在设备和数据中心之间来回传输需要一些时间。通过存储和处理靠近其源的数据,企业可以减少延迟时间,并提高整体应用程序性能。因此,企业可以实时分析数据,而不会出现延迟。 (3)降低运营成本 当企业“存储和处理”边缘的大部分数据时,不需要大量的云存储。此外,可以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并只备份相关数据。因此,企业的基础设施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下降。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I M T、I M S的关系, I M S 和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 的特征及框架结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 IMC, IMT。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T, IMS relations, IMS and CI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gave a briefing on intelligence Machining Center IM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wood,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blematic.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S, IMC, IMT。 一. 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 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 而言, 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 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 与此同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 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是借助计算 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 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 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 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 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 In

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在听了暑期学校谭建荣教授的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我对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新一代智能制造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出现了人机互连、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术领域,新兴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在大数据模式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驱动下,对我们制造企业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四个技术特别值得关注,包括交通技术、感知技术、学习技术和决策技术。使得我们整个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我们机械产品装备制造业机械产品也是正从机械化向电气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智能制造是用智能的技术和制造的技术相融合,用智能的技术来解决制造的问题。展开讲智能制造,就是对产品前生命周期中设计加工装备等环节的制造活动进行知识表达与学习,信息感知分析,智能决策与执行,实现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的知识推理,动态传感和自主决策。智能制造就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制造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我们产品设计资料当中来。因此智能制造,可以有4个关键环节,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配和智能服务。 三、智能装备的关键技术 那么智能装备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就是智能技术产品化最明显,我们国内做的好的也有,比如说安徽的科大讯飞语音设备技术。第二个方面就把传统产品进行智能化,特别传统的产品,包括装备及产品化,那么智能化的产品和装备有四个部分,结合质感地址,则应自学习和自决策,这个这四个典型特征也是以知识工程为核心。我们现在可以重点搞五个领域的智能产品装备,第一是智能机床装备、第二是智能工程机械、第三是智能动力装备、第四是智能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第五是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手机、智能的电子产品、车载的导航等。 智能制造是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为指导的先进制造,包括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涉及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工艺、装备(结构设计和优化、控制、软件、集成)和管理。 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部分答案)(四川省专业技术考试)

83.0分(四川dazhu miaoba liao) 1.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 以下更受益。( 2.0分) A.1949 年 B.1984 年 C.1993 年 D.2016 年 2.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分)

A.200 6 B.201 2 C.201 6 D.201 7 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2.0分) A.上海 B.北京 C.深圳 D.杭 州 4.1997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2.0分) A.反向传播算法 B.深度学习

C.博弈论 D.长短期记忆模 型 5.最经典的西方健康研究——佛雷明翰研究开始于()。(2.0分) A.1948 年 B.1971 年 C.1989 年 D.2000 年 6.()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 统

7.2012年,Hinton教授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降低了几乎()的错误率。(2.0分) A.25 % B.50% C.75% D.100 % 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2.0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 的 9.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2.0分)

浅谈情感计算——人机交互技术新前景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课程大作业 学生姓名熊利 学号5011213509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17-5 授课教师范振岐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情感计算——人机交互技术新前景 摘要:情感在人类的认识和人机交互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情感能力的计算机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在和人类相处时更有智能、更为敏感和更为和谐和亲切。情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如何,情感计算的应用等都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字:情感计算;人机交互;应用;展望

目录 1引言................................................................ - 1 - 2情感计算的发展与展望................................................ - 1 - 3情感计算的具体研究内容.............................................. - 2 - 4情感计算的基本内容.................................................. - 4 - 5情感模型的描述语言.................................................. - 6 - 6情感计算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 8 - 6.1人机界面设计................................................... - 8 - 6.2人机接口设计................................................... - 8 - 6.3智能型教学代理人............................................... - 8 - 7情感计算的延伸应用.................................................. - 9 - 8总结............................................................... - 10 - 参考文献............................................................. - 10 -

边缘计算

1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边缘计算处于物理实体和工业连接之间,或处于物理实体的顶端。而云端计算,仍然可以访问边缘计算的历史数据。 1.1 从分布式数计算开始 对物联网而言,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将在本地边缘计算层完成。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端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端解决。 1.2 边缘计算vs云计算 无论是云、雾还是边缘计算,本身只是实现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所需要计算技术的一种方法或者模式。严格讲,雾计算和边缘计算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接近于现场应用端提供的计算。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相对于云计算而言的。 边缘计算的范式,从二者的计算范式可以看出来,边缘侧的数据计算,一下

子变得丰富起来。这里产生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1.3 物联网应用催生 全球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发展。而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的智能社会,则是跟物联网发展相伴而生,边缘计算系统也因此应声而出。 事实上,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提出有超过15年的历史,然而,物联网却并未成为一个火热的应用。一个概念到真正的应用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之匹配的技术、产品设备的成本、接受程度、试错过程都是漫长的,因此往往不能很快形成大量使用的市场。 边缘计算在整个计算中的位置: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曲线理论来说,在2015年IoT从概念上而言,已经到达顶峰位置。因此,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开始加速。因此未来5-10年内IoT会进入一个应用爆发期,边缘计算也随之被预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智能制造”课程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初探

2019年1月刊 38 0 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1],飞行器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核心的高端产业,推动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2]。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紧随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脚步,不断输送后备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制造业已经由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逐步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兴交叉型行业[3]。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提出,也给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重大实际需求催生的智能制造提供了更多机遇及要求。“智能制造”作为一门新兴的制造类专业课程,其人才培养关系到中国未来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前途,其课程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均与传统的机械类学科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对“智能制造”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大纲与课程内容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智能制造”课程教学模式 与课程设计初探 许?可,李迎光,刘长青,郝小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 “智能制造”作为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制造类专业课程,对未来的飞行器制造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文基于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科背景,探讨了“智能制造”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大纲与课程内容设计。其中,教学模式围绕探讨性授课与自主性探索展开,进行中借鉴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课程大纲包括背景介绍、难点分析、内容阐述3个部分,结合航空航天制造的案例与难点,围绕智能制造的3个基本范式重点阐述,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 【关键词】智能制造;飞行器制造;制造类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9)01-0038-05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简介:许可(1989—),男,江苏南京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李迎光(1976—),男,河北衡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刘长青(1986—),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郝小忠(1980—),男,江苏泰州人,博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制造。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机械工程”(项目编号:PPZY2015A021);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依托国际联合实验室培养航空航天制造类创新型人才的固溶模式”(项目编号:JGZZ16_010);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航空复杂零件智能制造教学团队”(项目编号:暂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重点课题“本科生‘科研助理’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611JF0502Z )。

自然人机交互

自然人机交互 普适计算以人为中心的特点迫切需要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即,能利用人的日常 技能进行交互、具有意图感知能力,与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相比,它更强调交互方式的自然性、人机关系的和谐性、交互途径的隐含性、及感知通道的多样性。普适计算环境中,交互场所将从计算机面前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整个三维物理空间,交互方式应适合于人们的习惯并且尽可能不分散用户对工作本身的注意力。和谐自然的人机交互是实现普适计算环境,使其脱离桌面计算模式的关键所在。 2.3. 无缝的应用迁移 计算实体与用户在物理空间中的高度移动性是普适计算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实现 能“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字化服务,必须解决无缝的应用迁移这个核心问题,即随着用户的移动,伴随发生的任务计算必须一方面保证持续执行,另一方面任务计算可灵活地无干扰地移动。“移动计算”的研究以解决物理链路层面上可靠的移动互联为目标,而无缝的应用迁移则需在“移动计算”的基础上,着重从软件体系的角度解决由于计算实体与用户的高度移动带来的服务级的计算移动与软件流动。 2.4. 2.4. 上下文感知 普适计算环境最终必须有自适应、自配置、自进化的能力,所提供的服务能和谐地辅助 人的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对行为方式及环境的关注,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本身。为此,系统首先必须知道整个物理环境、计算环境、用户状态等方面的静态和动态信息,即上下文(context)。只有具有上下文感知能力,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动作自主、自动地为人们提供透明式的服务。为此,需重点研究上下文感知技术,包括上下文的采集、建模、推理及融合等。上下文感知技术是实现服务自发性和无缝移动性的关键。 200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时资助了两个以普适计算为主题的重点项目“普适计算 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和“普适计算研究-手语无障碍信息服务的普适计算”,分别 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联合获得,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中科 院计算所联合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 2004 年与2005 年两年中还资助了四个面上项目,分别为: 浙江大学的“普适计算中的网格接入:轻量级Portal、动态协同及语义支持”(2004) 北京大学的“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个性化智能人机交互研究”(2004) 西安交通大学的“基于普适环境的上下文感知共享模型研究”(2005) 浙江大学的“面向普适环境的协同编辑中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2005) 5.2. 自然人机交互 随着普适计算中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人与计算环境的交互将从计算机面前扩展 至人们生活的整个三维物理空间,人之活动场所,时时处处皆有交互。在普适计算环境中,人机交互的目标是利用人们的日常技能与习惯进行交互,同时尽可能不分散用户对工作本身的注意力。终极目标是使得人与计算环境的交互变得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一样自然、一样方便。

《一代一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密码》

一代一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密码 课程背景: 全球性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长期低迷,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依然不减,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中,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频频爆出企业新闻,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如何有效的突围是许多中小企业老板正在日夜思考的核心,也许新一代的变革管理正在发生?你是否真的做好了一切准备。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借助数字化手段,使企业在变革的世界中创造更大的价值,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数字化转型和传统信息化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信息化的核心是“流程”的信息化;而数字化的核心是“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主导者是IT 部门,而“数字化”主导者是业务部门,而且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一代一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密码》结合最前沿的管理思想与创新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基础,并融合众多行业最佳实践经验,专为满足中小企业老板的企业内外转型需要以及丰富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而设计的最佳课程,有效帮助老板走出企业转型的迷茫,少走几年的弯路,同时深度探索转型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能力,为成功转型提供最佳路径解决方案。 课程收益: ●提升企业转型的意识与能力,并推动全员工主动参与转型变革的活动 ●梳理数字工厂经营基本策略,并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关键能力 ●掌握业务创新与转型必杀技、让智能智造变得如此的轻松、简单有效 ●提升数字转型及创新模式中需要的综合能力,降低智能化带来的成本 ●推动落地智能云制造解决方案的方法技巧,促进整体性变革的有效性 ●建立数字工厂的标准和流程,以及优化业务服务中的标准,和满意度 ●掌握数字化人才开发的能力,以及关键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活动推广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总经理、部门总监/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课程方式:录像观赏+工具复制+案例分析+实战模拟+疑难问答+精彩点评

2020年凉山州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制造与实践试题和答案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制造与实践试题和答案 单选题 1.根据本讲,()是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设计、小制造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0.4分) A.大数据 B.云计算 C.智能制造 D.人工智能 我的答案:C √答对 2.根据本讲,服务云是一种以()为中心的人机物环境信息融合的互联服务个性,柔性社会智能化的绿化的一个智能制造的新模式。。(0.4分) A.平台 B.数据 C.产品 D.用户 我的答案:D √答对 3.根据本讲,新一代人工智能影像智能系统的体系架构中,最底下的一层是()。。(0.4分)

A.新的智能资源能力和产品层 B.新的智能资源能力和产品层 C.云服务平台 D.应用层 我的答案:B √答对 4.根据本讲,大数据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的(),是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活动的精准高效和智能的使用技术。。(0.4分) A.互联网技术 B.大数据技术 C.信息技术 D.能源技术 我的答案:B √答对 5.根据本讲,()包括脑科学包括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0.4分) A.新的材料技术 B.新的能源技术 C.新的智能科学技术 D.新的互联网技术 我的答案:C √答对 多选题 1.根据本讲,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的发展需求是()。。(0.5分)

A.创新 B.协调 C.个性 D.开放 E.绿色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2.根据本讲,以下()是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的核心技术。。(0.5分) A.新的互联网技术 B.新的信息技术 C.新的人工智能技术 D.新的能源技术 E.新的材料技术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3.根据本讲,新的互联网技术包括()。。(0.5分) A.大数据 B.云计算 C.物联网 D.车联网 E.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智能制造在建造业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9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9No.8 收稿日期:2018-07-03,修回日期:2018-08-14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天津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战略研究”(TJGL16-019)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08.016 大数据智能制造在建造业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刘 亮,谢 根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针对当前传统建造项目存在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不足,提出将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思想应用至建造业,从建构阶段、施工智能预警、建筑健康诊断多阶段融合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构建“智能建造+HCPS ”框架;提出大数据智能制造下建造业的发展对策建议,从而在建设项目中发挥作用,为促进智能建造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建造业;智能建造;HCPS ;多阶段应用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8-0103-07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Big Dat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Liu Liang ,Xie G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 Abstrac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for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This article first proposes applying the idea of big dat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ulti -stage integrat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stem from the construction phas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arly warning ,and building health diagnosis ;then builds a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HCPS"framework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under the big data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o that it can play a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ys-tem.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HCPS ;multi -phase application 1研究综述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和智能制造的不断演 进过程中,中国大数据智能制造已由自动化和集成 技术纵深发展转向新一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这是应对各国政府普遍重视智能制 造环境下中国智能制造的全新布局[1] 。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进步的内在要求,同时可运用其中的原理引导中国建造业从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最终形成大数据智能建造的新型范式。 大数据智能制造在中国建造业的多阶段应用大致可分为建构阶段、施工智能预警阶段、建筑健康诊断阶段。学术界对于建造行业实施运用智能制造的思想,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智能建构方面, 袁烽等[2] 从人机协同角度提出,作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环节就是人与机器的协同建构施工,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造业的产业化新升级,并设想在未来将人机协作技术继续应用在钢结构、建筑幕墙、复杂建筑形体的实践项目中以推动建造业 的智能化发展。李飚等[3] 认为对于某些大型建造项目,通过构建多智能体系统在施工建造项目中发挥系统作用,通过自组织、自执行的智能化方式呈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趋于优化的结果。Weinstock M 等[4] 认为在一个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乃至建构施工的过程中,融入数字化内容、注入智能化血液,必将为建设项目甚至整个建筑学提供无限的潜力与可 能。在施工智能预警方面,吴炜巍等 [5-6] 指出以RFID 、ZigBee 等技术为核心的无线传感网络和传感器技术,已经在主动识别及预警施工安全事故中取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涵盖

10.501v2《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智能是以机器为载体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以人为载体的智能 (C)人工智能是相对于动物的智能 (D)人工智能也叫机器智能 2. 以下属于素养性知识的是()。 (A)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 (B)行业性知识 (C)分析性知识 (D)创造性知识 3. 本课程提到,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 (A)数据智能 (B)读写智能 (C)逻辑智能 (D)语言智能 4. 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感分析四维模型的内容()。 (A)读音知情 (B)读脸知情

(C)读搏知情 (D)读书知情 5.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 (A)1986年启动“863计划” (B)1977年,吴文俊创立吴方法 (C)1957年,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神经元关系 (D)1985-1986年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6.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通过()获得“棋感”。 (A)视觉感知 (B)扩大存储空间 (C)听觉感知 (D)提高运算速度 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A)教育创新化 (B)教育技术化 (C)教育智能化 (D)教育智慧化 8. 以下不属于人工智能对当前经济社会冲击最大的四个领域的是()。 (A)制造 (B)教育

(C)艺术 (D)金融 9. 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础评论把()列为第一大技术突破。 (A)机器学习 (B)人工智能 (C)智能围棋 (D)深度学习 10. 根据本课程,过去生产一台哈雷机车需要21天,但在工业4.0时代,只需要()就可以把私人定制的摩托车交给客户,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A)2天 (B)24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1. 根据本课程,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总体成本与美国相比() (A)远远低于美国 (B)远远高于美国 (C)已经几乎相等同 (D)无法判断 12. 根据本课程,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属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哪个发展阶段?() (A)驾驶辅助 (B)部分自动驾驶

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

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转载) 2010-10-09 16:48:2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由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逐渐融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普适计算应运而生。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辛运帏博士等对国内外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天津普适计算研究的切 入点进行了分析。 一、普适计算的提出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也称无处不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它集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于一体,通过将普适计算设备嵌入到人们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使通信服务以及其它基于信息网络的各种“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和信息访问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许多计算设备通过全球网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 的服务。 普适计算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计算机为人服务”的目的。普适计算技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去适应机器计算的被动式服务思想,强调用户能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主动、动态地接受网络服务。它改变了计算只局限于桌面进行的传统,使用户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访问任何信息的交互,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 方式。 二、普适计算体系结构 普适计算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普适计算设备、普适计算网络、普适计算中间件、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 算四个方面。 1.普适计算设备:一个智能环境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设备,如传统的输入输出设备、无线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理想状态下,普适计算应该包括全球范围内嵌入的具有主动或者被动智能型的每一个设备,能够自动搜集、传递信息,并且根据信息采取相应行动。 2.普适计算网络: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普适计算设备的数量将成倍增长,这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扩展基本结构以适应需要之外,全球化网络也必须修改现有的应用来完成普适计算 设备到现实社会系统的集成。 3.普适计算中间件:除了分布式计算和移动计算,普适计算还需要中间件来完成网络内核与运行在泛化设备上的终端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普适计算中间件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协调网络内核和用户行为 间的交互,并且保持用户在泛化计算空间的自然感。 4.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算:普适计算使计算和通信能力无处不在的融合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实环境中,人机交互的不可见性是必需的。因此,普适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蕴涵式人机交互,它需要系统能觉察在当时的情景中与交互任务有关的上下文,并据此做出决策和自动地提供相应的服

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

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的发展一向引人注目,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达到意想之中的繁荣。很多人不理解物联网的边缘计算是什么?我们都非常自然的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看做相互竞争的存在。作为IT 的核心,两种技术都先后取得了最高的地位,并且根据企业的优先事项和能力,被定位为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这个“不是/或”的难题是一个值得被详解的神话;他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类似自动化操控系统,同时透过收集这些小事的数据,最后可以聚集成大数据,包含重新设计道路以减少车祸、都市更新、灾害预测与流行病控制等等社会的重大改变,实现物和物相联。 边缘计算——让计算和智能更加接近数据源的物理空间,成为云中断开元素的传递机制。因此,他们可以协同工作,而不是作为替代品。慢慢形成一种有效的混合方式,将边缘的灵活性与中央云的高效处理能力相结合。这就是为什么这两种环境都是为新一代开发人员部署的选项,可以创建更智能,事件驱动的微服务,从而实现更快,更灵活的应用程序开发。虽然预测到由于连接成本将会降低,但这些预测并没有实现。相反,我们看到了由IoT 创建的数据逐渐向边缘迁移的过程,以及增强的连接和功能的自然发展。的确,网络边缘的智能不仅更容易获取,而且还能实时捕获,让其发展在纯粹的形式和最新鲜的状态中。这些都使得它成为最

有价值的信息是即时和准确的操作决策。改变的好处在于:直接在设备上计算,多个设备返回到一个中央核心网络所引起的瓶颈将被交付给过去。此外,安全风险被降至最低,因为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消耗,容易受到攻击。当分析添加到混合时,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有趣,因为数据的子集与分析本地化可以让决策更具说服力。 尽管边缘计算的这种优势一直是引人注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传统背景下蓬勃发展。就像今天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他们对于大量数据和计算能力的需求,长期以来都是依赖云来完成繁重的工作。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更加主流的显示,从智能汽车到数字私人助理,外界在迅速改变。现在大家的焦点开始转向如何能更好的在网络外围设备更接近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利用该技术应用运行其他设备空间进行交付。 边缘计算应用于物联网 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家居领域的优势。在这里,网络边缘的深度学习功能可以通过集成和互动的物联网数字工具的细微差别和直观反映来洞察,从而随着情况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营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特约编辑:史元春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上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实验室中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正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其信息处理、存储、通信的作用。计算已经从一种稀缺独特的资源,演化为丰富平常的资源。目前,计算机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质量。因此,如何使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并成为普通用户都能方便享用的服务,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即Pervasive Computing。这个概念的中文译法很多,有普及计算、泛在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普适计算等,其中“普适计算”得到普遍认可。 从字面看,普适计算可以解释为计算的普及性和适应性。前者指网络互联的计算设备以各种形式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即信息空间普遍存在;后者指信息空间能以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能适应变化的计算环境的连贯的信息服务——即信息服务方便适用。普适计算的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普适计算有时也被称为Ubiquitous Computing、Proactive Computing和Calm Computing等,其理念都是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普适计算力图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这种转变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先进国家看到了数字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普适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产业价值。 普适计算引发了对一种全新计算模式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即便仅考虑计算机学科的问题,也涉及几乎整个学科的各个层面。 本组文章的作者都是2005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将从不同的侧面为读者展示普适计算的美好前景和他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实现技术。根据文章重点讨论问题的不同,这8篇文章组织为“资源共享”、“设备便利”、“模式革新”、“标准铺路”等4个主题展现给大家。 “资源共享”的两篇文章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李幼平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他们指出,基于网格的计算,可使得整个社会可以获得像电力网络传电一样传输计算和信息,于是,信息服务的无所不在将成为可能;进一步地,网格还将连接普适计算环境中大量的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空间,主动向用户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