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及应用

普适计算及应用
普适计算及应用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院选课(论文)

题目:普适计算

姓名:游巧颖

学号: 210893831

系别:环境资源工程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级: 2008级

指导教师:陈羽中

2010年6月 1 日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游巧颖日期:2010年6月1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目录

第1章论文................................................................. I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2)

1.4 论文组织 (3)

1.5 发展趋势 (9)

1.6 国内研究进展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蓬勃发

展,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由通信和计算

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

物理空间逐渐融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

普适计算应运而生。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也

称无处不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它是在1991年由施乐公司

PALOATO研究中心的首席执行官Mark

Weiser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是指

在日常环境下使人能够使用任意设备、通

过任意网络、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获得一定

质量的网络服务的技术。它集移动通信技

术、计算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

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

等多种关键技术于一体。

1.2研究意义

普适计算使计算机融入人的生活空间,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计算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不再局限于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其他常规、非常规的技术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它使通信服务以及其它基于信息网络的各种“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和信息访问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许多计算设备通过全球网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普适计算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计算机为人服务”的目的。普适计算技术以人的需求

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去适应机器计算的被动式服务思想,强调用户能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主动、动态地接受网络服务。它改变了计算只局限于桌面进行的传统,使用户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访问任何信息的交互,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

1.3 研究内容

普适计算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普适计算设备、普适计算网络、普适计算中间件、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算四个方面,故而,在我这样的初学者的学习中,我觉得应该以理解和简单应用这四个方面为核心。

1.普适计算设备:一个智能环境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设备,如传统的输入输出设备、无线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理想状态下,普适计算应该包括全球范围内嵌入的具有主动或者被动智能型的每一个设备,能够自动搜集、传递信息,并且根据信息采取相应行动。

2.普适计算网络: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普适计算设备的数量将成倍增长,这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扩展基本结构以适应需要之外,全球化网络也必须修改现有的应用来完成普适计算设备到现实社会系统的集成。

3.普适计算中间件:除了分布式计算和移动计算,普适计算还需要中间件来完成网络内核与运行在泛化设备上的终端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普适计算中间件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协调网络内核和用户行为间的交互,并且保持用户在泛化计算空间的自然感。

4.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算:普适计算使计算和通信能力无处不在的融合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实环境中,人机交互的不可见性是必需的。因此,普适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蕴涵式人机交互,它需要系统能觉察在当时的情景中与交互任务有关的上下文,并据此做出决策和自动地提供相应的服务。普适计算模式下上下文将随任务而变化,而且由于工作环境是现场,其中的背景情况不但复杂而且是动态变化的,使上下文的动态性问题更加突出。

1.4 论文组织

普适计算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各类信息终端产品。普适计算的应用概念最早被IBM公司提出,其目标就是发展更具实用意义的各类信息终端产品,从而真正实现电子商务向信息终端产品的延伸。随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终端产品的形式也将多姿多彩,功能越来越完善,并且在一个小设备中往往集成多种功能。

智能空间也是普适计算的重要运用,如智能会议室、作战指挥室、智能教室、能照料老人的智能家居等,它们将极大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工作效率更高。数字家庭能通过家庭网关将宽带网络接入家庭,家庭内部的网络可以是无线或有线的。在家庭内部,手持设备、PC或者家用电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到网络,从而形成了一个无缝、交互和普适计算的环境。

普适计算的的第三个应用领域是普遍信息访问,就是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到他们认为

有用的信息。由于普适计算系统

中的信息设备可随身携带,因此

当这样的设备进入到新环境中

时,它能自动地发现环境中可用

的资源和服务,并与它们进行交

互,从而给用户提供方便的服

务。

普适计算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

商业识别用RFID芯片。RFID芯片

可代替现在商品上的条形码,它

不仅能够提供商品的价格、名

称,还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药瓶上的芯片可以给消费者提供药厂的相关信息、药品的成份、药品的适用症、药品禁忌等,水果蔬菜上的芯片还可以提供农药的喷施情况及残留情况,贴在衣服上的芯片可以提供衣服的材料、产地、规格等等。

在本论中将以智能家居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早期,智能家居主要是指“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包括使用各种家庭自动化产品和配件。几年前,美国、欧洲、东南亚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先后提出了“智能住宅”的概念,其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HBS)连接到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监控,并通过它们进行家庭事务管理,保持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家居(Smart Home)”。

目前,通常把智能家居定义为利用电脑、网络和综合布线技术,通过家庭信息管理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智能家居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在家里建立一个通信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家庭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家庭网络上所有家电和设备的控制与监测;其次,要通过某种媒介平台,建立与外界的通信通道,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最后,最终目的都是为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方便和符合环保的家居环境的需求。

而在智能家居的研究中主要的是以下五个课题的研究与解决。

课题一: 设备间通信

设备间能够进行有效的通信意味着一个设备能够在其他设备所需的特定条件发生时指示其完成相应的功能,初始设备可以是房间里的任何设备。

设备间通信的基础是智能家电具有联网能力,这里的“联网能力”并不是指Internet 接入能力,而是指能连接家电设备的任何接口,它保证各设备间能交换数据。家庭网络(Home Network)是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家庭的产物,家庭信息基础设施(Hom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的组成部分。

家庭网络可同时支持话音、数据、电视、保安及家电自动化,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电视电缆、光纤、无线电、红外线等多种方式,将家庭中的多台电脑与其外围设备、多种数字设备以及数码家电互联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一台DVD播放机播出的高质量节目可让多台电视机接收;手持遥控器可开启、关闭和调试室内照明、空调、保安、冷热水系统以及数控洗衣机、微波炉、咖啡壶等所有家电,并通过预设指令,从远方遥控家中的任何电器。

课题二: 设备服务抽象

据统计,约有40%的美国家庭有6个以上遥控器,真让人不胜其烦!应用普遍交互技术,可使对设备的遥控、监测、控制功能大大提高,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一个智能控制器完成。

由于智能家居必须支持不断变化的智能家电及服务,因而必须解决服务发现问题。首先,系统必须能够发现存在的可用设备和服务,继而确定新发现设备及其服务的能力。为了通过单一控制器控制众多的动态智能家电,就必须使智能家电的硬件设备控制、内部计算逻辑和用户接口相分离,这种分离能够灵活地改变智能家电的交互机制而无须改变底层应用。对智能设备提供的服务进行抽象描述就能实现上述分离,这种抽象服务描述允许每一种服务对外公布其所具有的一组属性,使其他服务能够自动地与其进行交互操作。

课题三: 无所不在的感知

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用户不需要走到特定的地方与智能家电进行交互操作,也不需要穿戴特殊的设备或标志让智能家电设备知道他们在哪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与一系列动态智能家电进行不间断的交互,其中包括许多用户感知不到的设备。为了支持更多形式的智能交互,智能家电必须具备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即“无所不在的感知”,这种感知体现在对环境、用户和设备的感知。

对环境的感知体现在物理应用环境建模以及智能家电对其自身位置的感知上。

对用户的感知是智能家电为用户提供智能交互操作的基础,它包括以下方面:

用户识别通过计算机视觉、指纹等方式对用户个体进行识别,从而根据用户的身份提

供相应权限的服务和功能。

用户方位感知智能家电的许多行为都与位置相关,如自动打开用户附近的灯或将来电转接到离用户最近的电话,通过家庭网络将通过计算机视觉、位置跟踪设备等方法获取的用户方位在智能家电间进行感知。

用户行为感知用户总是在进行某种活动,只有能感知其活动,智能家电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对用户行为的感知分为检测、识别和学习三个层面。

用户表情感知用户的表情是推断其需要的一种途径。例如,如果用户眨眼的时间间隔很长,那么可以推断他比较困倦了,继而可以自动调节灯光、温度等。

对设备的感知使智能家电具有自主性,能够自主地与其他家电设备协同,以完成某项功能。对设备的感知能力包括三方面内容:

感知设备分布对智能家居中其他设备的物理空间位置、网络分布以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感知与跟踪。

感知设备能力通过家庭网络,智能家电公布自己的服务能力并发现其他设备的服务能力。

感知环境变化例如在环境中增加新设备或减少设备。

课题四: 基于上下文的交互

任何能够用来刻画实体状况的信息称为上下文,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与用户和应用建立交互相关的用户、地点或物体。上下文在交互中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同样的输入,不同的上下文可能具有不同的语义。

在人与人的交谈中运用蕴含的状态信息,可提高信息的效率。例如,位置就包含重要的上下文信息

在普适计算环境下,物理上的接口不是个人专有的,而是由多人共享。此外,在交互过程中实现接口和服务的个性化也需要上下文信息。

智能家居环境是一个上下文感知的智能环境,其中,智能家电能够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基于上下文的交互。如果用户因为移动而改变其状态,那么系统必须知道怎样在新的位置维持一致的用户交互行为或操作。例如,当正在听音乐的用户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时,他所听的音乐也同样跟着他在新房间中继续播放。

课题五: 扩展性

作为对“即插即用”概念的扩展,新的智能家电设备应该能够智能、自动地集成到智能家居中,使智能家居能力可随着更多设备的添加而自动增长。

扩展性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新设备能自动成为系统可随意使用的新资源,例如,厨房中添加了一台CRT显示器,系统就能够自动利用其作为显示厨房空间中信息的新途径;其二,扩展性体现为物理空间的扩展,当添加了一台摄像机时,不仅为系统扩展了一个新的设备资源,也扩展了系统的物理空间范围。

这五个课题的解决可以说在理论上已经实现了智能型家居的应用。

智能家居概念的起源甚早,但一直未有具体的建筑案例出现,直到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1ogies Building System)将建筑设备信息化、整合化概念应用于美国康乃迪克州(Conne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时,才出现了首栋的[智能型建筑],从此也揭开了全世界争相建造智能家居的序幕。

到具体的划分时,我们把智能家居的功能划分为如下几类:

家居安全监控:各种报警探测器(火警、油烟、入侵)的讯息报警?

家电控制:利用计算机、移动电话、PDA通过高速宽带接入Internet,并对电灯、空调、冰箱,电视、门窗等家用电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家居管理:远程三表(水、电、煤气)传送收费?

家庭教育和娱乐:如远程教学、家庭影院、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在线视频点播、交互式电子游戏等?

家居商务和办公: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商务联系,视频会议,协同办公?

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采用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智能卡等?

家庭医疗,保健和监护:实现远程医疗和监护,幼儿和老人求救,测量身体的参数(如

血压,脉搏等) 和化验,自动配置健

康食谱。

而同时,我们要求智能家居有以下四

大特点:

节省费用---在不需要时,能源消耗装

置可以自动关闭,这样可以降低您的

费用。

简化操作 ---自动化系统提供远程遥

控接口。自动化系统还可以把重复的

工作自动化。在您外出时,还可以通

过Internet来调整或控制家电,系统

可以每天自动打开窗帘、启动空调等。

安全性高 --- 一套家庭自动化系统

在紧急情况时可以防御坏人或报警。

您可以在任何地方可以监控该安全系统,这样可以保证您的家居安全运行。智能家居可以为人们带来更为惬意﹑轻松的生活在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家居智能化也可以为人们减少繁琐家务﹑提高效率﹑节约时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教育子女﹑锻炼身体和进修,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变生活方式---你可以是穿著T恤在家办公,可以在家炒股、进行远程会议,主妇在家逛街,孩子在家上课…,在互联网上能完成的工作都可以在家完成。现代化的生活工作方式较以往有了很大区别。

最著名的智能家居要算比尔﹒盖茨的豪宅。经过7年的建设,1997年,比尔﹒盖茨的豪宅终于建成。他的这个豪宅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不仅具备高速上网的专线,所有的门窗、灯具、电器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而且有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整个系统的后台。

在以上所叙述的基础上,让我们简单描述一下未来的智能家居。

我们可以体验一下生活在智能家居所创造的现代化生活场景:

清晨6点20分,轻柔的音乐自动响起并逐步增大音量催你起床,同时卧室的光线也逐渐调整到清晨的亮度,电动窗帘自动打开。

6点30分,电视自动调整到CCTV1频道播报当日新闻。同时,你的智能咖啡壶已自动热好咖啡。

7点整出门时,你完全不必担心灯还没关,大门还没锁好。因为在你开车上公路的时候,埋藏在地下的传感器会检测到你离家了,智能家居系统会自动帮你照料好一切。

上班以后,你可以随时登录到自己的家庭网站上查看安全防护系统的摄像记录。通过连接到托儿所或学校的摄像头,你还可以观察到你孩子的一举一动。而当下午你的孩子放学回家时,在他输入安全密码进屋的同时,你的手机上会显示出孩子已经安全到家的消息。

下班路上,在离家还有一两分钟时,你掏出手机指示家里的空调开始工作。接着安装在家门口的传感器检测到你回家了,由于天色已晚,院子的大灯自动开启,车库的大门也自动打开。

走进厨房,热气腾腾的晚餐已经备好。这要归功于你的智能电炉的快速烹饪功能。

晚餐后,你来到家庭影院,电视机的顶置盒在白天已经按照你的指示自动搜索并摄录了电视节目。

睡觉前,你通过床边的触摸屏查阅了电子邮件,然后按下了“晚安”键。这时,你家的灯全部熄灭,大门锁好。而安全防卫系统开始忠实地守卫你的家园。

多么惬意而让人向往的生活模式,这仅仅是智能家居带给我们的初步便捷,还有更多、更好、更新的功能期待着未来的开发应用。

1.5 发展趋势

普适计算描述了具有丰富计算资源和通信能力的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场景,这个环境与人们逐渐地融合在一起。它把计算机嵌入到各种类型的设备中,建立一个将计算和通信融入人类生活空间的交互环境,从而极大地提高个人的工作及与他人合作的效率,

但这种能嵌入的计算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了。随着微电子工艺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向微小型化发展,同时它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这使得将微小型计算设备嵌入到环境中成为可能。

普适计算所需的软件技术也基本成熟,而在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普适计算环境中,人和计算机的交互将更加自然,使得普适计算环境更人性化。人机交互研究也将是普适计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普适计算的计算机网络正在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多种无线网以及移动网为接入的更加广泛的异构集成网络。计算机网络协议功能更强,以满足不同数据通信特点的应用,同时IPv6的应用会大大增加网络地址范围,在可预见的未来为每个设备提供网络地址。

从网络带宽上来看,有线主干网逐渐采用光纤,802.11、蓝牙(Bluetooth)逐渐成为无线局域网的常用标准,移动网正在向3G、4G甚至5G演变。这些情况表明,一种高带宽、覆盖全球的统一网络,即无处不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正在形成。这种网络可允许任何具有IP地址的设备上网,任何上网设备都可享受网络服务。

为适应普适计算环境下各种设备上网的需求,面向21世纪的嵌入式系统要求配备标准的一种或多种网络通信接口,嵌入式系统将不再是“信息孤岛”。针对外部联网要求,嵌入设备必需配有通信接口,相应需要TCP/IP协议簇软件支持;由于家用电器相互关联及现场设备的协调工作等要求,新一代嵌入式设备还需具备IEEE1394、USB、CAN、蓝牙等通信接口,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通信组网协议软件和物理层驱动软件等。

1.6 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非常重视普适计算的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2003年资助的18个重点项目之一。国内的研究主要在普适计算环境中间件、普适计算中私有信息保护问题、普适计算环境的协调管理、软件结构、觉察上下文计算、人机界面几方面展开,各主要研究机构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普适计算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正开展“无处不在计算环境下智能人机交互研究”,它从计算智能和分布式认知心理学着手,研究通过计算智能来处理人机交互的上下文信息感知问题,建立无处不在计算环境下人机交互动态行为的描述方式和用户意图获取模型。自动化研究所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如对无处不在计算环境中的身份鉴别与行为理解的研究,对人脸、指纹、虹膜、笔迹、步态等的识别来进行身份鉴别,支持人脸跟踪,研究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交流,同时在手写体识别、语音识别方面都有不错的研究成果。计算所在高性能计算和网格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心理所对注意维度转移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清华大学从人机系统对无处不在计算开展了工作,着重研究人和计算机一起工作的方式和技术,从人机系统的层次研究人机交互。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对普适计算展开了研究,比较著名的有Smart Class项目。该项目将普适计算和远程教育相结合,建立智能远程教室。在智能教室中,教师的操作包括调用课件、在电子黑板上作注释、与远方的学生交流等。系统能根据对教师动作的理解,在不同的场景下向远方的学生转发相应的视频镜头或电子黑板内容,并自动记录上课的内容。

北京大学成立了普适计算实验室(Ubiquitous Computing Laboratory)。目前开展的研究侧重在开发和设计通用的信息访问和传送平台,存在论工程(Ontology Engineering)和基于存在论的语义网页(Semantic Web),自适应代理(Adaptive Agent)系统的结构,应用于科学、工程和国防的基于知识的系统。

结论

普适计算是对计算模式的革新,对它的研究虽然还刚刚开始,但是它已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普适计算的新思维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思想,推动了对新型计算模式的研究。目前已出现了许多诸如平静计算(Calm Computing)、日常计算(Everyday Computing)、主动计算(Proactive Computing)等新的研究方向。这说明普适计算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抓住时机开展普适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战略性领域中作出我们的创造性贡献。从另一方面看,从根本上讲,普适计算机是为了使人们更方便地得到信息访问和计算服务。它使计算的应用又可能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度和领域。因此,普适计算的研究又必须紧密结合应用,不断地开拓应用领域将使普适计算研究获得强大的托动力。

参考文献

[1] Jan Newmarch著,林琪译《Jini技术开发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2] Mark Weiser 《Scientific American》中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3]黄培文《普适计算及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 《2004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编清华大学出

版社

[5] 卢军郭本仪主编《移动软件开发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浅谈无所不在的计算

摘要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微电子、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正在逐渐融为一体。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ubiquitous computing)(即无所不在的计算)的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普适计算是由Xerox PARC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1988年提出的一种超越桌面计算的全新计算模式。普适计算具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无所不在性,即随时随地访问信息的能力;二是透明性,通过在物理环境中提供多个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移动设备和其他任何有计算能力的设备,从而在用户察觉不到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通信并提供各种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干预。 本文综述了普适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的内容、特点、发展现状、研究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同时我也作出了自己对普适计算的看法及理解。 关键字:普适计算;发展;实现方法;应用;理解

目录 1.普适计算的定义 (1) 2.普适计算的基本思想及产生原因 (1) 2.1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 (1) 2.2普适计算的目的 (1) 2.3普适计算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1) 3.普适计算的提出及发展 (1) 4.普适计算的特点 (2) 4.1普适性 (2) 4.2透明性 (2) 4.3动态性 (2) 4.4自适应性 (2) 4.5永恒性 (2) 5.普适计算研究的主要内容 (2) 6.普适计算的实现 (2) 6.1绑定 (3) 6.2自发的交互 (3) 7.普适计算模式中关键性研究领域 (3) 7.1开发针对普适计算的软件平台和中间件 (3) 7.2使计算机展现统一的服务界面 (3) 7.3建立新型的人与计算服务的交互通道 (3) 8.普适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项目 (4) 8.1清华大学smart class项目 (4) 8.2淡江大学Hard SCORM项目 (4) 8.3麻省理工学院OXYGEN项目 (4) 9.普适计算面临的挑战 (4) 9.1普适计算对计算机科学的各个层次的研究提出的新的要求 (4) 9.2普适计算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几大挑战性的问题 (4) 10.普适计算之我见 (5) 参考文献 (6)

浅谈情感计算——人机交互技术新前景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课程大作业 学生姓名熊利 学号5011213509 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17-5 授课教师范振岐 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情感计算——人机交互技术新前景 摘要:情感在人类的认识和人机交互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情感能力的计算机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在和人类相处时更有智能、更为敏感和更为和谐和亲切。情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如何,情感计算的应用等都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字:情感计算;人机交互;应用;展望

目录 1引言................................................................ - 1 - 2情感计算的发展与展望................................................ - 1 - 3情感计算的具体研究内容.............................................. - 2 - 4情感计算的基本内容.................................................. - 4 - 5情感模型的描述语言.................................................. - 6 - 6情感计算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 8 - 6.1人机界面设计................................................... - 8 - 6.2人机接口设计................................................... - 8 - 6.3智能型教学代理人............................................... - 8 - 7情感计算的延伸应用.................................................. - 9 - 8总结............................................................... - 10 - 参考文献............................................................. - 10 -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Keywords:Computer,system, development,process, technology, trend 引言: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特别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制造业内部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经拉开序幕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的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在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日益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网络重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打造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竞争新优势;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倡导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等。同时,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谋划和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如印度2014年9月推出“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宣布了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制造工厂。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2.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化”良性互动推进,资源和环境的外部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加快上升,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实现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的层次不断提升。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大国博弈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共给、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

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转载) 2010-10-09 16:48:2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由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逐渐融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普适计算应运而生。南开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辛运帏博士等对国内外普适计算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天津普适计算研究的切 入点进行了分析。 一、普适计算的提出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也称无处不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它集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等多种关键技术于一体,通过将普适计算设备嵌入到人们生活的各种环境中,使通信服务以及其它基于信息网络的各种“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和信息访问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许多计算设备通过全球网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 的服务。 普适计算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计算机为人服务”的目的。普适计算技术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去适应机器计算的被动式服务思想,强调用户能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主动、动态地接受网络服务。它改变了计算只局限于桌面进行的传统,使用户能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享受计算能力和系统资源。它将计算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访问任何信息的交互,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 方式。 二、普适计算体系结构 普适计算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普适计算设备、普适计算网络、普适计算中间件、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 算四个方面。 1.普适计算设备:一个智能环境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设备,如传统的输入输出设备、无线移动设备和智能设备。理想状态下,普适计算应该包括全球范围内嵌入的具有主动或者被动智能型的每一个设备,能够自动搜集、传递信息,并且根据信息采取相应行动。 2.普适计算网络: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普适计算设备的数量将成倍增长,这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扩展基本结构以适应需要之外,全球化网络也必须修改现有的应用来完成普适计算 设备到现实社会系统的集成。 3.普适计算中间件:除了分布式计算和移动计算,普适计算还需要中间件来完成网络内核与运行在泛化设备上的终端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普适计算中间件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协调网络内核和用户行为 间的交互,并且保持用户在泛化计算空间的自然感。 4.人机交互和觉察上下文计算:普适计算使计算和通信能力无处不在的融合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实环境中,人机交互的不可见性是必需的。因此,普适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蕴涵式人机交互,它需要系统能觉察在当时的情景中与交互任务有关的上下文,并据此做出决策和自动地提供相应的服

普适计算发展的思考

普适计算发展的思考 摘要:普适计算作为一种崭新的计算模式, 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简单介绍了普适计算的基本涵义,现阶段的发展概况以及对其发展的一些思考。对普适计算发展的思考主要是讨论了其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发展中对人类健康、环境、社会等可能带来的一些隐患。 关键词:普适计算;计算模式;环境 The Thinking of Pervasive Computing Development Abstract:Pervasive computing as a new computing mode, greatly convenient for people's work and life. Simple introduced the basic meaning of pervasive computing,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 thinking. Thinking of pervasive computing development is mainly discusse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its development, and some of the hidden dangers brought by its development for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 society . 1引言 计算模式已经经历了主机计算和桌面计算两个时代[1]。在主机计算时代,计算机是稀缺的资源,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人们必须用生涩的机器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 20 世纪80 年代,PC开始流行,计算模式也随之跨入桌面计算时代,这时,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演变为一对一的关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价格正变得越来越便宜,各种设备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各种形态的传感器、计算联网设备蓬勃发展,同时由于人类对生产效率、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人们开始希望能随时、随地、无困难地享用计算力和信息服务,由此带来了计算模式的新变革,这就是计算模式的第三个时代——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Ubiquitous Computing)时代。 2普适计算的涵义 普适计算的概念最早由施乐公司PALOATO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Mark Weiser提出。他在1991年指出:21世纪的计算将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计算模式。他认为,最深刻和强大的技术是“看不见的”技术,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并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技术。Mark Weiser受到了该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影响后,重新审视了网络计算模式,提出了这一属于后现代主义产物的概念。此后Mark Weiser及其同行在施乐公司的实验室搭建了普适计算系统的原型系统——Ubicomp系统。该系统可以看作是普适计算环境的一个原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Weiser普适计算[2]的设想,对普适计算的发展有着十分突出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当时软、硬件技术的条件,这一系统并没有产生所期待的影响。随着定位传感器、无线通信,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进步,普适计算的实现条件越来越成熟,

普适计算及应用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院选课(论文) 题目:普适计算 姓名:游巧颖 学号: 210893831 系别:环境资源工程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级: 2008级 指导教师:陈羽中 2010年6月 1 日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游巧颖日期:2010年6月1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目录 第1章论文................................................................. I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2) 1.4 论文组织 (3) 1.5 发展趋势 (9) 1.6 国内研究进展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蓬勃发 展,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均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由通信和计算 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 物理空间逐渐融为一体。在这种背景下, 普适计算应运而生。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也 称无处不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它是在1991年由施乐公司 PALOATO研究中心的首席执行官Mark Weiser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是指 在日常环境下使人能够使用任意设备、通 过任意网络、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获得一定 质量的网络服务的技术。它集移动通信技 术、计算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 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 等多种关键技术于一体。 1.2研究意义 普适计算使计算机融入人的生活空间,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计算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技术不再局限于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者其他常规、非常规的技术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它使通信服务以及其它基于信息网络的各种“以人为中心”的计算和信息访问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许多计算设备通过全球网络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普适计算技术彻底地改变了“人使用计算机”的传统方式,让人与计算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计算机为人服务”的目的。普适计算技术以人的需求

浅谈上下文感知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上下文感知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上下文感知是指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上下文信息(如用户位置,时间,环境参数,邻近的设备和人员,用户活动等)进行对未来事情的推断。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人们之间互相作用的时候,他们之间隐含的使用上下文信息来推断和解释他们的实际情形。本文主要就上下文感知技术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上下文感知技术上下文感知技术的应用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人们之间互相作用的时候,他们之间隐含的使用上下文信息来推断和解释他们的实际情形。本文主要就上下文感知技术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例如:当老师或学生进入教室时,可以将资源有限且处理能力低下的移动设备(如手机)的应用程序动态迁移到附近的资源丰富且处理能力强大的静态计算机上。然而,这种信息的迁移既费时又费力。因为没有为这些设备提供全局性的控制和协调机制。上下文是能够用来描述一个实体环境的任何信息,这些信息能够用来描述一个实体确定的一方面。实体可以是一个人、地点和被认为在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交互作用的对象,还包括用户和应用程序本身。如果一个系统能够使用上下文来适配它的行为到用户的事务,那么这个系统就被认为是上下文感知。上下文感知系统的一个关键要点就是上下文信息的处理和提供。 2 、上下文信息提供技术 随着计算机、移动计算以及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计算变得无处不在。1991年美国的马克•维瑟2博士于提出了普适计算,这种计算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将由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融为一体,支持用户“随时随地”并“透明”地获得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普适计算模式要求计算设备能够感知用户所处的上下文及其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研究人员把这种能感知用户上下文信息进而调整系统行为的技术称为上下文感知技术。 大家比较公认的第一个上下文感知应用项目是1992年Schilit.B和上下文感知系统的一个关键要点就是上下文信息的处理和提供。当今有许多的研究项目已经处理了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的仅仅是关于像蓝牙或单独设备等局部环境。然而,在一个广阔范围的环境中采用上下文感知系统,像GSM 和UM TS等移动网络,提出一个全新的系统适配和上下文提供和管理的要求。此外,移动网络是由如用户,网络运营商,增值系统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等独立角色相互作用为特征的。因此,上下文感知系统要在一个交互作用的方式下实现。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移动网络中上下文感知系统的一些挑战并通过上下文感知消息系

浅谈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可穿戴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一。概述 可穿戴计算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穿戴在人体上进行各种应用的国际性前沿计算机技术,是智能环境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维瑟(Mark Weiser)对智能环境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个由传感器、驱动器、显示器和计算机元素组成的物理世界,这些元素无缝嵌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物件中,通过不间断的网络连接在一起。智能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不停运转的各种智能设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利。 可穿戴计算技术(Wearable CompuTIng),目前国际上尚无较明确和完备的定义,国际上公认的可穿戴计算技术的先驱者,加拿大的斯蒂夫曼恩(Steve Mann)教授认为可穿戴计算机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属于用户的个人空间,由穿戴者控制,同时具有操作和互动的持续性。正如人类将计算机作为外部设备使用一样,在一个可穿戴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将人类的头脑和身体变成它的一个外部设备。同时,可穿戴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互动是持续性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用户不中断正在进行的任务,可穿戴计算机还能够进行多任务操作。如果一台计算机是可穿戴的,那它将伴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提供帮助,它就像穿衣服或其他形式的穿戴一样,尽可能的不引人注意。 二。可穿戴计算的关键技术 可穿戴计算技术并非是简单地把计算机微小化后直接穿戴在人们身上,它需要解决很多关键性的技术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1. 片上系统(SoC) 片上系统(SoC)是一个微小型系统,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国内外学术界一般倾向将SoC 定义为将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集成在单一芯片上。由于可穿戴计算系统在应用上便利性、舒适性的要求,决定了其处理系统应该是可定制的、 具有特定用途的微小化产品,SoC技术正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 目录 提出 核心思想 特点 发展预计 研究力量 提出 核心思想 特点 发展预计 研究力量 展开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 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编辑本段提出 普适计算最早起源于1988年Xerox PARC 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计划。在该计划中美国施乐(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的Mark Weiser首先提出了普适计算的概念。1991年Mark Weiser在《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文章“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正式提出了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Mark Weiser指出: 普适计算

“The most profound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They weave themselves into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until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 1999年,IBM也提出普适计算(IBM称之为pervasive computing)的概念,即为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跟Weiser一样,IBM也特别强调计算资源普存于环境当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1999年欧洲研究团体ISTAG提出了环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的概念。其实这是个跟普适计算类似的概念,只不过在美国等通常叫普适计算,而欧洲的有些组织团体则叫环境智能。二者提法不同,但是含义相同,实验方向也是一致的。 编辑本段核心思想 科学家表示,普适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小型、便宜、网络化的处理设备广泛分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所,计算设备将不只依赖命令行、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而更依赖“自然”的交互方式,计算设备的尺寸将缩小到毫米甚至纳米级。 在普适计算的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广泛普及,在环保、交通等领域发挥作用;人体传感器网络会大大促进健康监控以及人机交互等的发展。各种新型交互技术(如触觉显示、OLED等)将使交互更容易、更方便。 编辑本段特点 普适计算的含义十分广泛,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技术及软件技术等。 间断连接与轻量计算(即计算资源相对有限)是普适计算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普适计算的软件技术就是要实现在这种环境下的事务和数据处理。 在信息时代,普适计算可以降低设备使用的复杂程度,使人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实际上,普适计算是网络计算的自然延伸,它使得不仅个人电脑,而且其它小巧的智能设备也可以连接到网络中,从而方便人们即时地获得信息并采取行动。 目前,IBM已将普适计算确定为电子商务之后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并开始了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IBM认为,实现普适计算的基本条件是计算设备越来越小,方便人们随时随地佩带和使用。在计算设备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条件下,普适计算才有可能实现。 科学家认为,普适计算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iPad等移动设备、谷歌文档或远程游戏技术Onlive等云计算应用程序、4G或广域Wi-Fi等高速无线网络将整合在一起,清除“计算机”作为获取数字服务的中央媒介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营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特约编辑:史元春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传统上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实验室中科学计算的工具,计算机正以多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并发挥其信息处理、存储、通信的作用。计算已经从一种稀缺独特的资源,演化为丰富平常的资源。目前,计算机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质量。因此,如何使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并成为普通用户都能方便享用的服务,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即Pervasive Computing。这个概念的中文译法很多,有普及计算、泛在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普适计算等,其中“普适计算”得到普遍认可。 从字面看,普适计算可以解释为计算的普及性和适应性。前者指网络互联的计算设备以各种形式形态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载体——即信息空间普遍存在;后者指信息空间能以适合用户的方式提供能适应变化的计算环境的连贯的信息服务——即信息服务方便适用。普适计算的目标就是:在计算和通信无所不在的基础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计算环境。普适计算有时也被称为Ubiquitous Computing、Proactive Computing和Calm Computing等,其理念都是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新环境。 普适计算力图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计算。这种转变将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先进国家看到了数字技术将对未来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的研究。普适计算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产业价值。 普适计算引发了对一种全新计算模式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交叉学科的特点。即便仅考虑计算机学科的问题,也涉及几乎整个学科的各个层面。 本组文章的作者都是2005年6月新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将从不同的侧面为读者展示普适计算的美好前景和他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实现技术。根据文章重点讨论问题的不同,这8篇文章组织为“资源共享”、“设备便利”、“模式革新”、“标准铺路”等4个主题展现给大家。 “资源共享”的两篇文章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李幼平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金海教授。他们指出,基于网格的计算,可使得整个社会可以获得像电力网络传电一样传输计算和信息,于是,信息服务的无所不在将成为可能;进一步地,网格还将连接普适计算环境中大量的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空间,主动向用户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山东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院(系)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名称先进技术制造及其发展 学号 201300032027 学生姓名梁允昀 邮箱 2820969439@https://www.360docs.net/doc/7317264793.html, 日期 2014/5/26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梁允昀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 摘要: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CAD。它的普及应用将使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的传统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带动制造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国际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CAD技术深入到许许多多的领域,制造业、工程设计、电器和电子电路、仿真模拟和动画制作、轻工、纺织、家电、服装、医疗和医药还有体育方面都应用到CAD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CAD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关键词:CAD技术;发展现状;未来前景 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它是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写,也就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辅助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产品或工程的设计。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正在迅速发展和应用的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技术。[11] CAD的组成系统。CAD是一个综合的、集成了各种技术在内的系统,它将信息技术与应用领域技术紧密集成在一起。它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有:计算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图形学,包括图形学算法及其实现、图形软件、图形设备;数据管理,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处理文本、标准、规范等各种工程数据:数值分析,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拟、仿真等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化接口等:人机界面。如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等:网络通信,包括局域网、因特网、内联网等。CAD的硬件是由计算机或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器、图形设备及其他外转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CAD的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数据管理软件、计算分析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图形软件、专业应用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等组成的。CAD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AD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在诸多领域的建设性发展,CAD技术作为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将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因此,必须不留余力的发展CAD技术。[13] 在上世纪末,美国曾将CAD,CAM技术评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目前CAD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围绕在标准化、开放式、集成化、智能化四方面。CA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CAD技术的应用 1、CAD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CAD技术在计算机绘图技术中的应用 4、CAD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CAD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我国CAD技术的现状 我国CAD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二维CAD商品化软件市场,一些企业也引进了CAD系统,并运用CAD技术取得一些效益。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存在许多问题。 1、目前我国CAD系统仅仅作为绘图工具,缺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指导

对计算思维的认识

对计算思维的认识 经管法王禹1211652 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思维,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它(Computational Thinking,CT)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CT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它是如同所有人都具备“读、写、算”(简称3R)能力一样,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大体来说,计算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1)计算思维是一种递归思维。它是并行处理。它是把代码译成数据又把数据译成代码。对于别名或赋予人与物多个名字的做法,它既知道其益处又了解其害处。对于间接寻址和程序调用的方法,它既知道其威力又了解其代价。它评价一个程序时,不仅仅根据其准确性和效率,还有美学的考量,而对于系统的设计,还考虑简洁和优雅。(2)计算思维采用了抽象和分解来迎接庞杂的任务或者设计巨大复杂的系统。它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去陈述一个问题,或者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它是利用不变量简明扼要且表述性地刻画系统的行为。它是我们在不必理解每一个细节的情况下就能够安全地使用、调整和影响一个大型复杂系统的信息。它就是为预期的未来应用而进行的预取和缓存。(3)计算思维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从最坏情形恢复的一种思维。它称堵塞为“死锁”,称约定为“界面”。计算思维就是学习在同步相互会合时如何避免“竞争条件”的情形。(4) 计算思维利用启发式推理来寻求解答,就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它就是搜索、搜索、再搜索,结果是一系列的网页,一个赢得游戏的策略,或者一个反例。计算思维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在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权衡。

普适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普适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焦扬F0612001 061209001 摘要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的计算模式。计算技术在桌面计算模式下经历的2 0年的飞速发展正蕴育着一种革新性的计算模式———普适计算.普适计算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在这个融合的空间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和透明地获得数字化的服务,计算机本身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可以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普适计算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什么是计算的思考,也改变我们整个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本文从普适计算的概念,与无线互联的关系,技术支撑,特性,典型项目,以及其用途前景作用几个方面对普适计算有了一个全面的介绍。 1.什么是普适计算 通俗来讲,普适计算的含义十分广泛,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小型计算设备制造技术、小型计算设备上的操作系统技术及软件技术等。普适计算是指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移动设备,比如信息家电或某种嵌入式设备,如掌上电脑、BP机、车载智能设备、笔记本计算机、手表、智能卡、智能手机(具有掌上电脑的一部分功能)、机顶盒、POS销售机、屏幕电话(除了普通话机的功能还可以浏览因特网)等新一代智能设备。普适计算设备可以一直或间断地连接着网络。与Internet、Intranet及Extranet连接,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做出回应。由于普适计算设备的高度移动性,所以也被称为移动计算。普适计算提供了经由网络,使用各种各样的普适计算设备,访问后台数据、应用和服务的功能。无论使用何种普适计算设备,用户将能轻易访问信息,得到服务。普适计算降低了设备使用的复杂性,帮助提高在外办公人员的效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从软件系统的角度来讲,普适计算是指使用小型计算设备、在位置不断移动的过程中或在地理位置分布很广的范围内,在不稳定的通信条件下实现联机事务处理和企业核心数据访问。这些小型计算设备,具有多种通信手段,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等,能与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相连,但这种连接不是固定的连接,而是间断的连接。普适计算的软件技术使用户可以使用这些设备进行复杂的联机事务处理和信息访问,因为用户所使用的设备体积小,可用的计算资源(内存、存储设备和CPU)都相当有限,大部分处理工作由计算中心的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完成。 Internet与网络的迅速普及应用,并向家庭领域不断扩展,使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

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人类的生命从没像现在这样长,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易就能触摸到自己与时代的隔膜:不是因为身体的老化,而是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新科技。十几年前非常时髦的“知识爆炸”这个词如今已很少有人提起,因为爆炸这个力度,还远远赶不上真实的场景。 24年前,家里亲人出差逾期未返,我和朋友历尽千辛万苦,在中关村邮局排队花4元1角打了一个18秒钟的国内长途电话终于确认平安;11年前一个久未联络的朋友偶然得知我的手机号码,拨通号码,就找到了当时远在南非的我,令他惊叹通信业的发展已到如此地步。但这些都比不上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坐在地球两端的人,一天聊上几百句,并未感到花了特别多的金钱或付出了额外的努力。 1965年戈登· 摩尔提出那个著名定律的时候,人们不免大吃一惊,以至于摩尔本人后来也一再修改自己说过的话。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心了,如今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这个定律不仅成立,而且实际上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已接近指数增长趋势,根本用不了18个月就能翻一番。保守的预测也认为2012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18亿,占到全球总人口的30%左右。今天整理资料翻到后赵的石勒听汉书时,我意外联想到了关于2012年这个有趣的预计。如果保持这样的互联网上网用户的涨幅,IPV4地址很快就不够用了,幸亏我们已经提前想到了IPV6。大家大可以也说一句赖有 此耳,但转念一想其实有点杞人忧天,互联网用户无非是人口,地球上就这么多人。 猛地又意识到突破这个用户数其实并非笑谈。在计算科技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以无与伦比的迅猛速度,延展和覆盖下来。每一个有功能的对象都可能成为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也许我们终将会把黑格尔的话改成:存在的,就是上网的。 在进入人类世界短短的20年里,互联网已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载体和平台,广泛参与到社会运行和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在学术界与工业界孜孜不倦地探求互联网走向的时候,其实还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探索主线从没有被放弃过,这就是马克· 维赛尔(Mark Weiser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提出的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一般认为互联网代表着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把人们的使用吸引在信息空间(Cyber Space )中,主要依赖桌面型计算获取服务与支持;普适计算则倡导发展可以广泛部署的微小计算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透明和智能的计算服务,又称为不可见计算(Invisible Computing )。如果说互联网计算此前一直崇尚人围绕着网络进行,那么普适计算则主张让微小系统形成的网络围绕着人运转。 普适计算的提出也是考虑到小型化或微型化成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各种小型计算设备如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传感器、射频标签等 刘云浩 香港科技大学 关键词:普适计算 CPS 物联网 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观念的几点思考探索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观念的几点思考探索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社会事实,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主要就智慧城市建设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抛砖引玉,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标签: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应用;挑战 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著云台》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以实现技术而言,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方面实施各种应用,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城市概述 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二、智慧城市建设 2.1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驱动下,”智慧城市“以改善民生和服务作为建设导向,更加注重底层的物联感知、信息的共享协同、应用的创新发展,这就对智慧城市的业务发展、支撑提供和技术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通信运营商,一是业务要创新,面向政府、企业与公众客户群提供融合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应用创新;二是支撑要完备,规划先行,但更需要重视平台建设、业务运营、设备维护等全环节的支撑;三是技术要融合,提供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