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考试重点内容

动物遗传学考试重点内容
动物遗传学考试重点内容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各种生物的遗信息传递及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发育的科学。

遗传(Heredity)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进化(Evolution)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过程。

性状(trait)生物体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 ):指同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表现。

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所有基因。

杂交:不同遗传型的个体进行有性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Genotype+Environment=Phenotype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公元前五世纪,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元素说(element)

100年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蓝图,生物的遗传不是通过身体各部分样本的传递,而是个体胚胎发育所需的信息传递。1809年,拉马克(Lamarck, J.B)

“用进废退”进化论观点。

获得性状(acquired characteristics)是可以遗传的。

泛生论假说

1)动植物的每一个器官或组织或细胞中,均具有代表其自身的胚芽(gemule)(泛生粒)单位。

2)生活在任何阶段的细胞都可放出胚芽,胚芽随血液或体液循环而汇聚到生殖细胞中。而生殖细胞经过受精、分裂、增殖并发育成同样的细胞,期间胚芽进入各细胞或组织器官发挥作用,表现出遗传现象。

3)杂种内的镶嵌特征是亲本胚芽混合所致。

4)另外,胚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影响或应激下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有时又表现为获得性遗传。

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

生物体是由体质(somatoplasm)和种质(germplasm)两部分组成。

体质是由种质产生的,种质是世代连绵不绝的。

环境只能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故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遗传学的诞生

1910年摩尔根(Morgan ,T.H)带领着他的三大弟子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布里吉斯(Bridges)和缪勒(Muller)发现了连锁互换规律,并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以线状排列;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三位一体”的基因概念)

HGP研究内容:

遗传图谱(genetic map)、物理图谱(physical map)、序列图谱、基因图谱

四、学习遗传学的意义

遗传学是其它生物类学科的基础

为动植物的育种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人类及动物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遗传学与社会、法律和世界观

染色质: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质;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

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中期的特殊形态,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指在细胞间期呈松散状,染色较浅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在细胞间期呈凝缩状态,而且染色较深,很少进行转录的染色质。

核仁(Nucleolus): 由纤维区和颗粒区构成,与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单位的装配有关

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zone ):细胞周期中形成核仁的染色质的特定部位

核仁组织区是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区域。能够合成核糖体的28S、18S和5.8S rRNA

概述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

中期染色体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组成,通过着丝粒相连,着丝粒处凹陷缩窄,因此也称为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长短相等或不相等的两个臂,短臂(short arm,p),长臂(long arm,q)有些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染色体上其他浅染缢缩部位,鉴定染色体的标记(位置、数目和大小)

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可见球状结构,称为随体(satellite)。随体柄部为缩窄的次缢痕,与核仁形成有关,称核仁形成区。

着丝点:指着丝粒的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它与纺锤丝微管相接触。

端粒:染色体的自然末端。不一定有明确的形态特征,对染色体起封口作用,使DNA序列终止。

双链DNA-核小体(组蛋白八聚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体

常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人(46)猪(38)鸡(78)

生物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都有2条,它们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形态、结构、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称为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

正常数目的染色体称为A染色体,而把额外的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poletene chromosome)一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有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卵母细胞和一些昆虫

的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双线期中普遍发生染色体伸出大量侧环的现象,其染色体

外形类似灯刷,故名。每个灯刷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长度可达0.5~1毫米

核型(karyotype)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

即体细胞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

染色体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等分析

的过程。

染色体相对长度=Ln/LN Ln:某一染色体长度LN:整套染色体长度

臂比=Ln q/LN p Ln q:长臂长度,LN p:短臂长度

着丝粒指数=q/(p+q)

染色体显带技术: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两大类,一类是产生的染色带分布在整条染色体的长度上如:G、Q和R带,另一类是局部性的显带,它只能使少数特定的区域显带,如C、Cd、T和N带。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速度快、消耗能量少,所以经常出现在生活力旺盛、生长迅速的组织中

细胞周期:一次有丝分裂结束至下次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间期和一个分裂期(M期)。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复制的时期。

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连续分裂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

有丝分裂的意义

1.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核中去,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2.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减数分裂

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却连续分裂两次,使得产生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1、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2、染色体出现多种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

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大小、形态结构相同,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一对染色

体。

联会(synapsis):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并精确配对的过程。

二价体(bivalent)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所形成的复合结构。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

①细线期(leptotene )

②偶线期(zygonema)联会

③粗线期(pachytene)交换

④双线期(diplotene)

⑤终变期(diakinesis)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因素

?纯种材料

–自花授粉的植物:豌豆

?简单性状

–区分明显的7对相对性状

?精心设计

–单一性状?两个性状?多个性状

–正交、反交、测交

–试验群体规模较大

?统计分析

–系统记载各世代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否定了混合遗传观念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一对相对性状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一对相对性状中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segregation of character)

–F1代个体仅表现显性性状,其自交产生的F2代群体则同时表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allele)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一对基因。

测交(test cross)把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依据测交子代所表现出的表型种类和比例,确定被测个体基因型

分离规律意义

?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的分离而出现变异的普遍性

?本质上: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以基因形式存在;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双;在配子中成单;

等位基因之间具有高度独立性。

?配子形成:成对基因在生殖细胞中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中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指导育种:良种生产中要防止天然杂交。

1.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型与显性亲本的表型完全一致。

2.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F1的表型不同于两个亲本,而是介于两亲本之间。

F2中基因型和表型是一致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孟德尔分离规律的正确性。

3.共显性

?单位性状具有差异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了双亲的性状。

?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表现出来。

?F2中基因型和表型是一致的。

4.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都分别影响生物体的一部分,在杂合子中它们所决定的性状同时在生物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一种现象。

5. 超显性(Overdominance)

?杂合子的性状表现优于两种纯合状态的现象。

?比如,果蝇W+w荧光素的量同时超过野生型(W+W+)和白眼纯合型(ww)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一个二倍体生物个体在某一特定座位上最多只能有两个等位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9:7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表现,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表现,但是当2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这种互作效应称为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9:6:1

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相同

–显性同时存在与显性单独存在表型相同

–表型(C_P_)=表型(C_pp)= 表型(ccP_)15:1

上位作用(epistatic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显性基因具有掩盖作用,使其作用不能表现。12:3:1

表现上位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相反作用被掩盖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hypostatic gene )

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具有上位作用,使其作用不能表现。F2的分离比例:9:3:4

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没有直接的表型效应,但是却可以抑制另一对基因的作用,这种互作类型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F2表型分离比例:13:3

多因一效的生物学解释:一个性状的形成及其表现是多个生化过程连续作用

一因多效的生物学解释:一个基因的改变影响着受其控制的生化过程,同时也影响着与该生化过程有联系的其它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多个性状的表现

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群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称为外显率

(penetrance)

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现其所决定性状的个体中,对该性状所显现的程度称为表现度(expressivity)

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

–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同性别移植或者雌性移植给雄性,均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但是,雄性移植给雌性,则发生排斥反应。雄性个体具有雄性特异性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称为H-Y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Y antigen)。

巴氏小体一种细胞核内着色较深的叫做性染色质体(sex chromatin body)的结构,又称巴氏小体(Barr’s body)。是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形成的。在间期细胞核中呈现异固缩(即该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的螺旋化不同步)状态,形成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又称X染色质。

A、只存在于XX-XY型性别决定的雌性细胞

B、灭活多余的X染色体,使一条具有活性;

C、性质不活泼,复制滞后,间期不解螺旋;

D、灭活染色体事件发生在胚胎早期;

E、灭活哪条染色体是完全随机的。

XIST座位控制失活起点

剂量补偿效应: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精子与卵子基因型对胎儿性别的遗传决定作用在受精时即已决定

性别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 胚胎向某一特定性别分化和发育的过程

早期胚胎无性别之分

生殖脊→皮层与髓层的分化

皮层先发育→雄性睾丸

髓层先发育→雌性卵巢

自由马丁(free martin)

–异性双生犊中雌性不孕,这种牛称为Freemartin

–雄性胎儿优先发育,雄激素抑制雌性胎儿的性腺发育

性反转(sex reversal)

–卵巢退化,精巢发育,可形成正常精子

–性染色体组成不变

半合基因(hemizygous gene):

–X与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两者无配对关系,无功能上的联系,这些基因称为半合基因。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由半合基因决定的性状的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1)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2)性状的表现机率在两性别中差异明显(如伴X隐性遗传表型男性多于女性)

(3)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 )现象,如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

意义理论:基因定位实践:预防伴性遗传疾病、雌雄鉴别

从性遗传:在常染色体基因控制性状中,相同基因型的不同个体随性别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相对性状(显隐性)的遗传现象。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只在一个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

常染色体遗传,性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但支配性状的基因在两种性别中都存在。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又称点突变。由于DNA分子碱基顺序的改变而导致基因型和表型变异的现象

性细胞突变率高于体细胞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频率低

可逆性

重演性

多向性

有害性和有利性

平行性

突变率:一定的基因在一个世代中或其他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发生突变的频率。

回复突变的频率远低于正突变频率

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点突变与染色体畸变的重要标志

中性突变:控制次要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不影响该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保持其正常的生活力和繁殖力,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单碱基突变——碱基替换

移码突变——碱基插入/碱基缺失

缺失突变——缺失大片段的DNA

精确的细胞分裂是稳定遗传的基础!遗传物质的准确复制是稳定遗传的关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2) 结构变异的原因——断裂重接假说

染色体发生断裂以后,形成粘性末端(cohesive end),具有与另一个断裂末端愈合的能力,而不能稳定存在。

A.重建愈合(restitution fusion)

B.断裂末端自身愈合,或者称为自身封闭

C.错接,改变基因顺序,甚至改变连锁群

∴染色体断裂是结构变异的前奏,非重建愈合导致chr.结构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表示

“+和-”放在号码和字母之前表示整个染色体的添加或缺失;之后表示一段染色体的添加和缺失

+21,-8;1q+

(4)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缺失:deletion or deficiency ,def缺失势必丢失缺失区段内的遗传物质

重复:duplication,dup染色体某一区段加倍的结构变异

倒位:inversion,inv染色体断裂之后,某一区段或某些区段的正常基因顺序颠倒之后又重

接起来的过程,称为染色体的倒位

易位:translocation,t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区段的转移或互换

染色体内变异:缺失、重复、倒位

染色体间变异:易位

缺失与假显性现象

在缺失杂合体内,如果某一隐性基因所对应的等位显性基因正好位于缺失区段内,而缺失区段又很小,不至于影响基本生命活动,则该隐性基因因处于半合状态而得以表现。

从表面现象上看,似乎该基因是显性的。因而称之为假显性现象(pseudo dominance)。剂量效应(dosage effect)同一种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累加增长。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基因的功能不仅决定于它的自身结构和剂量,也决定于它所在的位置及其与邻近基因间的相互联系。

易位的分类

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

罗伯逊易位:两个非同源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的融合,形成一个大的中或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涉及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或端着丝粒染色体

复杂易位(complex translocation)

–涉及三对非同源染色体的易位。

染色体组(genome)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他们构成一个完整而平衡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染色体均会造成不育或变异,这是染色体组最基本的特征。

各不相同,缺一不可。

染色体基数:指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用”X”表示。

单倍体染色体数:是指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即指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属于个体发育的范畴,用n表示。

二倍体生物:n=X

多倍体生物:n=2X, 3X ……

2n是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并不是仅仅指二倍体生物。

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生物个体,用n表示。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

整倍体变异—指在正常染色体数(2n=2x)的基础上,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以染色体组(x)为基数成倍增加或减少的现象。

一倍体(2n=X):体细胞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二倍体(2n=2X):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多倍体(2n=mX):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正常个体(2n=2x)增加或减少1条至数

条的生物个体。

非整倍体变异—在正常染色体数(2n=2x )的基础上,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1条至数条的现象。

三体(trisomic): 2n+1

单体(monosomic): 2n-1

双三体(double trisomic): 2n+1+1

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 2n-1-1

四体(tetrasomic): 2n+2

缺体(nullisomic): 2n-2

单倍体的特点

①生活力较弱,植株矮小瘦弱。

②高度不育性——二倍体、异源多倍体等来源的单倍体染色体组成单存在,形成可育配子的机率很小;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育性水平要高于其它类型。

③遗传组成上纯合,在育种上为隐性基因表现型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性。

①利用单倍体育种能在极短时间里获得纯合体。

②是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作用的良好材料.

③是进行染色体工程的最佳材料。

整倍体变异

同源多倍体(autoploid)

指所有染色体由同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多倍体

AAA, BBBB, CCCCCC

异源多倍体

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

由不同种属杂交而成,染色体基数可以不同

如普通小麦:2n=6X=42, AABBDD

同源异源多倍体

指体细胞中有不同的染色体组,且至少有一类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个或是3个以

上的变异类型。

2n=6X=AABBBB, 2n=8X=AAAABBBB

节段异源多倍体(segmental polyploid)

异源多倍体中不同染色体组间存在较高同源的个体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为偶数的个体,一般是二倍体物种两两杂交后再加倍而形成。

偶倍数异源多倍体的人工合成

如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形成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形成

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

染色体组为奇数的个体,一般由偶倍数异源多倍体物种间杂交而形成。

奇倍数异源多倍体在联会配对时形成众多的单价体,染色体分离紊乱,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不平衡,因而很难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

人工多倍体的应用

①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亲本之一染色体加倍可克服不孕性

②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原因是配子不育,解决办法有杂种F1染色体加倍或亲本物

种加倍后再杂交

③创造种间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实质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

④人工合成新物种、育成作物新类型

单体测验:将突变性状的个体与单体杂交,依据杂交后代性状的分离确定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是否在单体染色体上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互换,不再伴同遗传

的现象。

交换(crossover)

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偶尔会

发生互换,其过程称为交换。

重组(recombinant)

通过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新基因组合或染色体组合的过程称为重组。

染色体交换假说

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间相互配对时,配对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偶尔会发生互换,交换导致相互连锁的基因组合重新排列产生非亲本型配子。

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

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重组的频率

利用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又称重组率(percentage of recombination),或者重组值(recombination value )用Rf表示。

交换值(cross-over value)

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就一个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值就等于重组率。

在较大的染色体区段内,由于双交换或多交换常可发生,因而用重组率来估计的交换值往往偏低。

实际上,交换值≠重组值。

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通常用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

离。

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化于0→50%之间。

当交换值→0%,连锁强度越大,基因间的距离越近,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少;

交换值→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交换越大。

交换值可用重组率来计算

两点测验的不足

?费时、费力,对多个基因的定位需要进行多次杂交和测交试验

?准确性低

?对遗传距离超过5cM,其结果偏差很大。

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 crosses)通过杂交和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 crosses)利用三因子杂合体的测交后代检测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和估计连锁基因间的遗传距离。

首先利用一次杂交实验得到三因子的杂合体;再通过将其与三因子隐性纯合体测交来确定三对基因的连锁顺序和连锁距离。

干扰(interference,I) :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 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

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之间不相符合的现象。

符合系数/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上例的符合系数=0.09/0.64=0.14。

1为没有干扰,0为完全干扰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描绘出来的图成为遗传图(genetic map)或连锁遗传图(linkage genetic map)

粗线期交换,双线期交叉,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群体(Population)

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又叫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由有性交配个体组成的繁殖群体。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最大的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基因。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特定基因型占群体内部全部基因型的比率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求得基因频率,基因频率却并不一定能确定它的基因型频率。

平衡群体: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组成(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的群体。

具备的条件:

–大群体

–随机交配

–无迁移现象

–无突变

–无选择

哈代—温伯格定律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世代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无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

D= p2,H=2pq , R= q2

如果有A、B、C三个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为p、q、r。那么有:

(p+q+r)2= p2+2pq+2pr+q2+2qr+r2

揭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遗传规律,确保了遗传结构的稳定。

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于等位基因的差异,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基因频率的差异。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在繁殖过程中的随机抽样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称为遗传漂变。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广义: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程度。

狭义: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意义:遗传多样性是进化和适应的基础,对于人类有着直接的经济意义

细胞质遗传:除核内染色体和相当于核内染色体之外的遗传称为核外遗传(ertranulear inheritance).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和母本一致。

2. 连续回交不会导致用作非轮回亲本的母本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的消失。

3.非细胞器的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类似病毒的转导

母性影响(maternal influence)或母性效应(maternal effect)

–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母本相同的现象。

–基因型效应延迟一代表现

表现形式: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与细胞质遗传的异同:

相同点:正反交结果均不相同

不同点: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性状,表型稳定;基因型直接决定当代的性状表现。

母性影响有持久的、也有短暂的,在世代传递中不稳定;基因型的效应延迟一代表现。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不育(sterility):一个个体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配子(gamete)或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存活的合子(zygote)的现象。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当不育是由于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时,称为雄性不育。

质量性状多属于单基因遗传,而数量性状则多为多基因遗传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由于遗传物质变异对个体造成有害的影响,表现为身体结构缺陷或功能障碍,这种有害的遗传信息按一定遗传方式在世代间垂直传递。

注意:

1)缺乏遗传因素就不会发生遗传病

2)遗传病的发生并非与环境完全无关,而是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

遗传病的特点:

1)遗传性

2)表现特征性症状,有一定发病年龄和病程

3)终生性

4)多数在幼龄发病,早期死亡

5) 病畜很大比例在胚胎或胎儿死亡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称单基因遗传病

不规则显性(irregular dominance)遗传:某些显性致病基因在杂合子中受到某种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显性而发病,有时不表现显性而不发病

共显性遗传(codominace)等位基因基因之间不存在显性与隐性关系,杂合体中两种等位基因的作用都得以表现ABO血型

延迟显性遗传有些显性遗传病并非是一出生就表现出来的,而往往要到一定年龄后才会陆续发生,这被称为延迟显性。

应激是指机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性的有害因子(应激原)的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应激反应)

机体在生理范围内能够适应的正常应激叫自然应激。

多基因遗传( Polygenetic Inheritance ) :生物和人类的许多表型性状由不同座位的较多基因协同决定,而非单一基因的作用,因而呈现数量变化的特征,故又称为数量性状遗传。

可以度量、呈连续变异、易受环境影响、多基因(polygenic)控制如产奶量、猪的瘦肉率、生长速度等

易患性(liability):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小。

阈值(threshold):在一个群体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的变异呈现连续的正态分布,即大部分个体的易患性接近平均值,易患性很低和很高的个体很少,当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界限后就要发病,这个易患性界限就叫做阈值

遗传力(率):它是指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差在表型总方差中的比率。

特定交配类型所生后代中患者所占百分率,称为复发风险率。它表示某一缺陷复发的概率或风险性。

经验复发风险率:通过对特定交配类型后代的观测得到的复发率。

大一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 葛洪义主编的版本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形式渊源,即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对已经制定、颁布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形式规范,内容协调的成文法系统。 3、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 4、法律清理:亦指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作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5、法律体系: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各个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6、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对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7、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8、权力: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或者处理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能力。 9、人权:人权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人得以维护生存、从事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权利,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的、最普遍的权利。 10、法的规范作用: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11、法律的指引作用:法律为本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模式,引到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预测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何种行为方式。 12、法律的预测作用:根据法律的规定,人们可以预先推测出,在特定情况下别人将会如何行为以及自己应如何行为。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X4’) 1.现代汉语: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 3.汉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书写符号系统,它记录语言,并依 附于语言而存在,辅助语言进行交际。 4.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5.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6.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汇成分(语素、词和固定短语) 的总汇。 7.义素:是构成义位的最小意义单位,是分解义位得到的比义位低一级的语义单位。 8.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 9.语法单位:是构成语法格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10.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二、选择题(20x2’) 义素、主谓句、短语类型、词语类型……如:“干劲足”(主谓短语) 三、简答题(4x7’) 1.简要说明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 (2)按发音方法分: ①阻碍的方式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②从声带是否颤动分:清音、浊音 ③从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 2.简要说明韵母的分类。 (1)按结构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2)按四呼分:开口呼韵母、齐齿呼韵母、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 (3)按韵尾分:开尾韵母、元音尾韵母、鼻音尾韵母 3.简要说明语素和词的关系。 语素和词都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区别在于功能上的差异: (1)语素是用于构词的,而词是用于造句的,二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关系。语素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 (2)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构成词的语素。如:单音节语素(草)、多音节语素(咖啡)(3)非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起来构成词的语素。如:“学习” 中的“习”属于非词语素。 4.简要说明语素的分类。 (1)按语音形式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2)按组词能力分,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 (3)按组合所处的位置,语素可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4)按是否有词汇意义,语素可分为实语素与虚语素 5.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 (1)有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读音、书写)

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法理学》200510 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2) ?论述题复习指导 (14)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 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多项选择题为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名词解释题为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简答题为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论述题为1 小题,每题20 分,满分100 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现代汉语第五版复习要点

现代汉语复习要点 语法部分 第一节概说 一、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语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虚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 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转播中断(主谓关系)—→中断转播(述宾关系) 紧握(偏正关系)—→握紧(述补关系) 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的运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 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蒸馒头(述宾关系)—→蒸的馒头(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但语义却发生变化。例如 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 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北京饭店”是专有名词,而“北京的饭店”则指地点设在北京的所有宾馆或饭店。 (二)词、短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1、短语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关系合成词短语 主谓关系气喘气息微弱 联合关系聪慧聪明能干 偏正关系小学小型设备 述宾关系美容美化校园 述补关系说明说得明白 2、短语与句子的构造基本一致。 从理论上说,汉语中的自由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单独成句。因此,短语和句子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非常明显。 例1: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巍然屹立在西藏南侧。(主谓关系) 例2: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偏正关系) (三)词类与句法成分没有对应关系 印欧语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名词只能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只能作谓语,形容词只能作定语和表语,副词只能作状语。 但汉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少数副词可以作补语)外,其他词类都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状语;动词主要作谓语,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和状语。 例1:五月一日‖劳动节。(名词作谓语) 例2: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动词作主语)

(完整版)法理学复习重点-考试前复习资料(免费)

《法理学》200510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0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0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0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7)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10) ?简答题复习指导 (11) ?论述题复习指导 (13)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其中客观题(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题,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二、考试时间:2小时。 三、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为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论述题为1小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题干常以陈述句或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要求考生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者最为合适的选项。其难点在于几个备选答案多是相似的,极易混淆。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和准确性。解答单项选择题的关键在于对课程内容和基本概念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看清楚题目和选项,一定要看明白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做回答,以免无谓的丢分。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法学的职能是什么;西方主要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法的概念 法的外部特征有哪些;法的本质的不同说法;法的一般分类的标准。 第三章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什么是社会调整;法的产生的标志;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法律制度的继承与移植;两大法系的区别。 第四章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包括哪些;法的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法治与法制现代化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法制现代化 第六章法的创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主要掌握不同主体的立法权限;我国的立法程序。 第七章法的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哪些;法典编撰与法规清理的异同点。 第八章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不同分类标准。 第九章法律体系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十章法的实施 法的实施与实现的关系;法的适用主体包括哪些。 第十一章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什么是法律事实。

大学现代汉语考点归纳

【第一章】 ㈠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㈡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 1.北方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呢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㈢现代汉语中,语音和词汇的特点 语音: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3.有声调。 词汇: 1.汉语词形较短 2.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第二章】 ◆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音成分的外部形式,即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 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 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语音的三大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2.生理属性。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生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 ◆语音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k、zh、s等,元音又叫母音,如a、o、e、i、u等。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 2.音节(详见P73表) 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节由音素构成,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现代汉语复习题(要点总结)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方言特点:本身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系统。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比较小。汉语地位:1.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2.各兄弟民族的语言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4.与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5.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语素——词——短语——句子(手)人(有读音,有意义,最小的语素)(沙发)(无法拆后原来意义不变)(伟)(无法单独成词)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二)词汇方面①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②双音节词占优势③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三)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73%)。包含有华北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苏州话。占7.2%)包括上海、江苏省大部、浙江大部地区3.湘方言(长沙话,3.2%)。包括湖南大部分地区4.赣方言(南昌话,3.3%)。江西省大部分地区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3.6%)。 6.闽方言(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5.7%)。主要包括福建和海南大部分地区 7.粤方言(广州话。4%)。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叫音质,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原因:1.发音体不同(胡琴,口琴,两人的声带)2.发音方法不同(摩擦,手指弹)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1.呼吸器官(动力区)2.喉头和声带(声源区)。3.咽腔,鼻腔和口腔。(调音区)口音:音在口腔中共鸣鼻音:在鼻腔中共鸣鼻化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三、语音社会属性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1.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用不同的语音表示,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别:别去,区别,别离)同样的意义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头,脑袋)2.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语音单位:一、音素——辅音,元音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元音(母音):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素。a,o,e,i,u区别:1.受阻与否,主要区别2.紧张度。辅音,发音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均衡紧张。 3.气流强弱。辅音较强,元音较弱 4.响亮度。辅音,声带不一定颤动,不响亮。元音,声带颤动,响亮。二、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三、声母,韵母,声调在音节里考察: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22个)韵母:位于音节后端,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39个)零声母: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爱)Yw开头 声母VS辅音所有的声母(22个)都是辅音(辅音声母21个)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Guang(光)中的ng. n既可作声母,也可做韵尾。韵母VS元音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a. ia uai 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an eng uan 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1.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2.唇齿音(f)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 3.舌尖前音(zcs)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 4.舌尖中音(dtnl)舌尖抵住上齿龈 5.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6.

2019年两学一做知识试题库附答案,两学一做知识问答

两学一做知识试题库(附答案)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 A、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B、各种经验 C、提炼 正确答案A 党章总纲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C 节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A、资源 B、能源 C、水资源 正确答案A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道路。 A、资本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 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A、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 正确答案A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紧密相连。 A、人的努力奋斗 B、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C、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 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 A、政治纪律 B、纪律 C、党章规定 正确答案A 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从严治党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正确答案C 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最强考试整理——法理学知识点

立法的概念: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立法的特征:(一)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二)立法是根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三)立法是依据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四)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五)立法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多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构成要素:一是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的归属,性质,种类,构成,范围,限制,各种立法权之间的关系,立法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立法权和其他国家权力的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权的运行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运行原则,运行过程,运行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三是立法权的载体体系和制度。主要包括行使立法权的立法主体或机构的设置,组织原则,活动形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一)中国的立法权不是由一个机关行使的,因为不是单一的立法体制。(二)中国的立法权由两个以上的机关行使,是指中国存在多种立法权,行政法规立法权,地方性法规立法权等,他们分别由不同机关行使,而不是同一个立法权由几个机关行使,因而不是复合立法体制。其三,中国的立法体制不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因而也不是制衡立法体制。中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立法过程:(一)立法准备:一般是指在提出法案前进行的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提供条件或奠定基础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宏观上进行立法预测,编制立法规范,形成立法创议,作出立法决策。中观上包括:确定立法目标,目的和指导思想,调查研究等一系列活动。微观上包括:确定立法意图,拟出法案提纲,起草法案草稿,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等。(二)由法案到立法。主要内容包括:意识提出法案,二是审议法案,三是表决法案,四是公布法案。(三)立法完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清理,汇编和编纂。 立法程序:是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法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一)提出提案:提案应遵循的法定程序是,第一,应就本身职权或业务范围内的事项提案,应提出属于接受法案的主体的职权范围内的法案。第二,应向自己能够提案的机关提案。第三,应符合法定人数才能提案。第四,应采取一定方式,向一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提案。(二)审议法案。审议法案就是在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由有权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的活动。(三)表决和通过法案。(四)公布法 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一)1.人民利益至上原则2.利益兼顾原则3.少数利益保护原则4.利益最大化原则5.利益配置公平原则(二)权利本位原则(三)权利制约原则(四)合宪原则(五)实事求是原则(六)民主立法原则(七)适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八)原则性灵活性的结合的原则(九)稳定性与适时变动性相结合原则 守法的概念: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 守法的构成要素:1.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我国守法主体分为以下几类:(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守法的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3.守法内容。(1)履行法律义务(2)行使法律权利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一)守法是法的要求(二)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三)守法是由于惧怕法律的制裁(四)守法是出于社会的压力(五)守法是出于心理是上的惯性(六)守法是道德的要求。 守法的主观条件:是指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法律意识水平。通常人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守法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 守法的客观条件: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的的社会环境,如法制状况,政治状况,经济状况,民族传统,国际形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守法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执法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法律的活动。 执法的特征: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2.执法的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的活动具有单方性4.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5.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执法体系:根据法律的规定,执法体系是由行政机关的执法,根据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以及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三类构成。行政机关的执法:1.政府的执法2.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1.一般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执法2.企事业组织的执法3.基层民众自治组织的执法。行政委托的社会组织的执法:条件是(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执法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包括:1.执法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可超越法律而为。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2.执法的内容要合法。执法必须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没有法律规定,执法主体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合义务的决定。3.执法程序必须合法。执法主体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必须按照各自不同的执法内容来决定所使用的程序,不能任意简化,改变,调换,省略程序。4.执法主体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相统一。(二)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特别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客观,适度,合乎理性。(三)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 司法的概念: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征:(一)专属性,我国司法权专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二)程序性。我国现行司法的种类分为三类,刑事司法,民事司法,行政司法。因此有三大法定诉讼程序,即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三)专业性(四)权威性(五)结果合法性。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1)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人的发音器官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4、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式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法理学考试要点

1、法学:广义与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法学:一般而言,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凡属于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狭义的法学:以特定的法秩序为基础,用理性的方法来探求规范问题之答案的一门学问。 2、法学的学科性质 法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①从科学的角度,缺乏科学的客观严谨 ②从艺术的角度,枯燥、乏味缺乏创造力 3、法理学的定义和法理学的方法 ①定义:法理学,即对法律及其问题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学科,是关于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最基本、最一般和最理论化的分析。——涉及的法律是“根本问题”。 ②方法:(“方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有“沿着正确的道路运动”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2、价值分析,价值认知与评价,揭示法的应然状态,有超越的一面。 3、实证分析,就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 4、考察,从总体上把握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脉络,它使法理学研究带有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的性质。 5、比较的方法。 4、实在法与自然法 自然法(古代古典现代)法律实证主义 1、亚里斯多德:自然法是指符合城邦本性、指引其往善的生活发展的一般性正义理念,作为展现城邦性质之秩序的自然法是符合城邦本质之秩序,因此带有”自然秩序”的性质。 2、奥古斯丁:不公正的法律不是法律,一如不具正义的国家不过是一个大强盗团伙而已。 阿奎那:“如果意志要想具有法的权能,他就必须在理性发号施令时受理性的节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理解所谓君主的意志具有法的力量这句话的真正涵义。在其他意义上,君主的意志成为一种祸害而不是法。” 3、霍布斯:人并非本质上的政治或社会动物。人为什么要组成国家?人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人类最主要的需求就是“自保”——自我保存。国家就是为了保障这一最基本的自保权利而存在。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之所以为法律,是在于法律符合某种正当性的标准。因此,简单来说,凡是内容不正当的法,就不是法。即,“恶法非法”。 启蒙时代:世界的祛魅(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自然理性上帝意志→个人理性 自然法的三种形态自然、上帝、个人理性→实在法或人定法 对自然法的评价 登特列夫(Alexander Passerin d`Entreves, 1902-1985)所作的评论:“如果没有自然法,恐怕不会有美国或法国的大革命,而且自由与平等的伟大理想,恐怕也无理由进入人们的心灵,再从而进入法律的典籍。” 梅因(Henry Maine,1822—1888)所指出的:“如果没有自然法,…很难说思想的历史,因此也就是人类的历史,究竟会朝哪一个方向发展了。 法律实证主义 奥斯丁: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命令——威胁——制裁) 凯尔森:正义则是人类的美梦。法律就是一种规范体系,探讨法律规范的形式逻辑结构。 哈特:经由各项规则的共同运作所产生的运作机制,才是什么是法律的适当描述。 法实证主义学派认为: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所制定并公布的就是法律。因此,凡是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不论其内容是否正当,都是法律。 “恶法亦法” 法律是一回事,道德是一回事。不以道德作为衡量法律的标准。法律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分离命题 法律实证主义的“dogma”

两学一做学习考试题

篇一:《2016年两学一做试题库》 2016年两学一做试题库(附答案) 1、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 A、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B、各种经验 C、提炼 正确答案A 2、党章总纲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C 3、节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A、资源 B、能源 C、水资源 正确答案A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道路。 A、资本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B 5、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A、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 C、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 正确答案A 6、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紧密相连。 A、人的努力奋斗 B、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C、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 7、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的责任,加强对党员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 A、政治纪律 B、纪律 C、党章规定 正确答案A 8、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 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从严治党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正确答案C 9、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A、建设 B、建成 C、建立 正确答案B 10、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原则。 A、组织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现代汉语(下册)复习重点 一)语法概述: 1)语法:语法就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又是理解话语的认知规则。一,指语言的结构规律本身,它是存在于语言深层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规则,是由语言社会集体约定,以自然形态存在与语言之中的客观现象,它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二,指人们对这一客观问题的认识,即,语法学。(语法学:研究语法规律的科学,以语言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使人们对客观的语法规律的主观认识)2)语法的性质:①抽象性。(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语法规则是对语言事实中存在的语法单位、结构以及内在关系、功能等的概括,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语法单位和语法关系的抽象性。 ②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法的稳固性是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客观要求。 ③系统性。语法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严整有序的规则系统。不同的组合关系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类型,如主谓结构、述宾结构等。不同的聚合关系决定了语法单位的功能类型,如名词、动词等。 ④民族性。语法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民族性是语言社会属性的集中表现。 3)语法的突出特点:①语序不同,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不同。 ②虚词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使语法关系和语义发生变化)。③词类具有多功能性。名词(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动词(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形容词(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副词(状语)④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基本构成方式: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状中、联动、兼语)【特别注意:“和、跟、同”通常都为联合】⑤有丰富的量词。(数量词——一张桌子、动量词——走一遭、专门量词——一个人、临时借用——一屋子人、具有丰富表现力——一轮红日) 4)语法学:研究语言结构规则的科学叫语法学。①历时语法:纵向的研究语言语法的发展变化的,通过追溯语法的历史发展,揭示语法的演变规律。②共时语法:从横向的角度描写语言结构规律,研究语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状态,分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等阶段。③理论语法:又称专家语法,指语法学家的专门研究,学术性强。④教学语法:又称学校语法,指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学时所使用的语法学和语法著作。追求实用价值,缺乏理论深度。

法理学大一期末考试 (简答,论述 )重点(精品文档)_共5页

一、简答题 1.法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答: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法的产生有哪些共同规律(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 4、当代中国法律适用的原则 答: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法的规范性作用可分为哪几种作用 答: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 6、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理解,易考选择题) 答: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 7、我国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矛盾时应遵循哪些准则 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8、简述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理解即可) 答: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