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失败八大原因及解决方案

变革失败八大原因及解决方案
变革失败八大原因及解决方案

约翰·科特:变革8大败因

作者:约翰·科特

“我研究过100多家试图通过变革大幅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公司,其中有像福特汽车那样的大公司,也有像兰德马克通信那样的小公司;有像通用汽车那样的美国公司,也有像英国航空那样的非美国公司;有像美国东方航空那样挣扎求生的公司,也有像百时美施贵宝那样业绩可观的公司。

这些公司采取的变革方式各不相同,例如全面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精简机构、重组、文化变革、扭亏为盈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它们发起变革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对业务经营模式做出根本性调整,从而应对新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

从实际结果来看,少数公司的变革非常成功,少数公司一败涂地,大部分公司则介于两者之间,但都不太成功。我们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吸取不少耐人寻味的经验教训,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这些经验或许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参考。

错误一:没有制造足够的紧迫感

大多数成功的变革行动,都始于某些个人或群体开始认真审视公司的竞争环境、市场地位、技术趋势和财务业绩、通过审核,他们注意到一些问题,随后他们会设法把这一发现传播出去。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启动一个变革项目需要许多人齐心协力、积极投入。没有合理的动机,人们也就没有参与变革的动力,变革也就发动不起来。

相比变革过程的其他阶段,这个起始阶段看似比较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管理者有时会低估让人们走出舒适区的难度;有时又会高估已经建立的紧迫感;还有些时候,他们会失去耐心,认为“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够多了,开始行动吧”。在许多案例中,管理者担心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资深员工产生抗拒心理、士气滑坡、事态失控、短期经营业绩受损、股价下跌,或是被人指责小题大做,诸多担忧绑住了他们的手脚,使他们裹足不前。

解决方案:针对重大机遇,建立紧迫感

对于一个战略可行、激动人心的机遇要有足够的紧迫感,这是一切事情的基础。时刻保持紧迫感是一项强大的竞争优势,它推动经理人去关注机遇,让网状结构朝着对组织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紧迫感,就不可能去创造更伟大的业务。

必须让组织加强这样的意识: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并总是结合眼前这个最大的机遇。紧迫感来源于最高层,重要的是,高管们要不断承认和强化这一点,这样一来,每天醒来之后,员工们就会下决心采取一些行动朝着那个机遇努力。

要有多少紧迫感才足够?根据我的观察,管理层中至少要有75%的人深信,维持现状是完全不能忍的。如果达不到这个比例,随后的变革过程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

错误二:没有形成强大的指导同盟

尽管大规模变革常常始于一两个人,但在成功的案例中,领导变革的阵营会随着时间不断壮大。如果这股力量未能在变革初期发展到一定规模,变革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成果。

人们常说,要实现组织内的重大变革,最高领导的积极支持必不可少。但仅有最高领导的支持还不够。在成功的转型案例中,董事长、总裁或分公司总经理以及其他若干人(可能是5人,也可能是50人)会形成一个同盟,追求卓越的业绩而共同推进改革。无论企业大小,即使成功的变革领导团队头一年可能也只有三五个人。但在大公司里,这个阵营必须扩大至20到50个人,否则就无法在随后的阶段取得很大的进展。

如果没有形成足够强大的指导同盟,变革行动虽然可能暂时取得明显进展,但反对势力迟早会集结起来,阻止变革。

解决方案:建立并维护指导同盟

变革战略网的核心是指导同盟,来自组织各个角落的志愿者组成的指导团队。通过选举,指导团队可以代表层级结构中的各部门和各级别,囊括了多种技能。它必须由领导者信赖的

人组成,至少包括几名杰出的领导者和经理人。这确保指导团队能够以任何层级结构都做不到的方式收集和处理信息。

指导团队的成员一律平等,内部等级不会阻碍信息交流。指导团队既能看到组织内部和外部情况,也清楚细节和大局,并能利用这些信息,在提出战略动议以及如何最好实施这些动议方面,做出有利于整个公司的决定。起初,指导团队的社会关系可能有点别扭,但是一旦团队学会如何良好运作,多数成员还是乐于成为其中一员的。

错误三:缺乏明确的变革愿景

失败的变革往往有大量的计划、方针和项目,但是缺乏愿景。有一家公司印发了4英寸厚的手册,事无巨细地列出变革的程序、目标、方法和期限,但是对于这一切工作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却没有任何清晰的、鼓舞人心的阐述。可想而知,大多数员工对于正在进行的变革不是迷惑不解,就是漠不关心。这本厚厚的变革手册完全没有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变革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在一些成效平平的变革案例中,管理层对于变革方向有一定的概念,但他们的想法要么过于复杂,要么过于模糊,仍然无济于事。要判断你的愿景是否清晰、明确,有一条法则:如果你不能在5分钟以内把你的愿景解释清楚,让听众理解并产生兴趣,那就意味着这一阶段的任务尚未完成。

解决方案:制定战略愿景,提出变革动议

精心设计的愿景关注的是,如何利用那些一举定乾坤的重大机遇。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那是因为你所处的经营环境竞争不激烈,你可能暂时还不需要这个系统。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即使这时,也要保持开放心态,因为这种情况不会一成不变。

在我见过的每一个成功案例中,变革指导同盟都会勾勒一幅美好而清晰的未来图景,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让顾客、股东和员工心驰神往。愿景不同于五年计划,不能只有数字而是要阐明整个组织的前进方向。愿景的初稿有时出自个人之手,较为模糊;变革指导同盟可能要用三五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严谨分析、大胆想象,将粗糙的初稿打磨成形。最终,相应的战略也会出炉。

在愿景的激励下,以及动议的指导下,网状结构中的每个人都成为了战略变革的主人。这种力量非常强大。

错误四:未能充分宣传变革愿景

在愿景宣传这方面,我见过三种常见错误。

第一种情况是,变革同盟确实制定了一个相当好的变革愿景,却只开了一次宣传会或发了一次材料,尚不足公司内部全年宣传总量的万分之一;最后,他们发现没有几个人理解变革方案,而他们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第二种情况是,组织的领导者花了大量时间向员工发表演讲,但大多数员工仍然摸不着头脑,这也不奇怪,因为关于愿景的宣传仍然只占全年总量的万分之五。

第三种情况是,公司在内部沟通和宣传方面下了大力气,但处于显要位置的高管却未能以身作则,甚至做出与愿景背道而驰的行为,最终导致员工对变革丧失热情,对宣传丧失信任。

解决方案:通过沟通让人接受愿景和战略

如果一项愿景和战略表述生动且关系重大,指导团队的宣传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且足够权威的话,那就会立即引起人们的讨论。人们不会像对待自上而下的消息那样冷嘲热讽。如果方式正确且不失创造性,这种沟通会富有感染力,能吸收那些接受该愿景的员工。

有人曾看到一些动员员工的努力失败,因而经常会对此提出质疑。不过,如果指导团队富有激情,员工有紧迫感且传递的信息正确的话,志愿者就会聚集起来。当员工们被迫在层级结构的封闭环境里工作时,动员他们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在层级结构下,员工们都有厌烦

情绪,新想法得不到认可,经理人管理低效。

在较成功的变革案例中,管理者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渠道,大力宣传变革愿景。他们会把枯燥乏味、无人愿看的公司简报变成描绘愿景的生动文章;他们把例行公事、沉闷无聊的季度管理会议变成振奋人心的变革讨论会;他们会取消泛泛而谈的公司管理学教育,代之研究业务问题和变革愿景的新课程。

错误五:没有扫除变革之路上的障碍

在一定程度上,变革指导同盟只要把公司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传达到位,就足以促使员工采取行动:但是,只有宣传肯定是不够的,还要为变革扫除障碍。很多时候,员工完全理解新愿景,也愿意为之出力,却被一座“大山”拦住了脚步。

有时所谓的“大山”仅仅是个人思维的产物,要挪开这座山,关键是要让这个人明白内外部的障碍并不存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障碍是真实存在的。有时,障碍来自组织结构,例如职责范围过于狭窄,可能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或导致员工难以形成顾客至上的观念。有时,补偿机制或表彰机制设置不当,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新愿景形成冲突。最槽糕的情况可能是上司不愿意改变,而且还不断提出与整体变革相悖的要求。

解决方案:确保网状结构能清除障碍

成功的变革应当在推进过程中吸引更多人参与。公司应鼓励员工尝试新方法、提出新思路并充分发挥领导力,只要这些行动符合变革的整体愿景。参与的人越多,变革的成效越大。

在变革的前半段,任何一个组织都不会有足够的动力、精力或时间来扫除所有的障碍,但它们必须直面主要障碍,并加以清除。如果主要障碍在于个人,那么就必须以一种符合新愿景的方式对这个人进行妥善处理。无论是为了促使员工参与变革还是为了维持整个变革行动的可信度,实际行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错误六:没有系统规划短期目标

真正的变革需要时间,如果没有值得为之奋斗、为之欢呼的短期目标,变革就可能逐渐丧失动力,除非能在一到两年之内看到成功的可靠迹象。否则大多数人都不愿踏上漫长的改革之路。没有短期成绩,许多原本支持变革的人会放弃努力,甚至转而投入反对者的阵营。

管理者常常抱怨不得不制造短期成绩,但我发现,这种压力在变革中可以成为一个有利因素。一旦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变革的紧迫感往往会降低。督促团队追求短期成绩,不仅可以保持紧迫感,而且可以促使他们进行具体的分析思考,从而进一步明确或完善变革愿景。

解决方案:庆祝重大的短期结果

当网状战略结构的决定及行动能令组织获益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肯定,网状结构的信誉度就不会持久。怀疑者会出来阻挠,除非他们看到证据新的经营系统能带来实际结果。人们的耐心有限,因此要尽快证明。为确保网状结构的成功,短期成果最好是显而易见、明确无误且与目标息息相关的。庆祝短期成果可以提振士气,让更多员工接受它:这样一来,一个成果会带来另外一个成果。

如果成果尚未出现,那么这点本身就是一个有用的反馈: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一个尽职尽责的指导团队可以通过众多触角获取真实情况,无需保护既得利益,从而能迅速调整之前的决定,或者调整该决定的实施方式。

错误七:过早宣告胜利

经过数年奋斗,有些管理者一看到业绩出现明显改善,就急不可待地宣告胜利。庆祝阶段性的胜利固然是好事,但匆匆宣布整场战争已经取胜,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场变革可能需要5到10年才能在公司文化中扎下根来。此前,变革带来的种种新气象都是脆弱的,随时可能被打回原形。

我曾对一个极为成功的变革案例做过量化评估,为该公司在7年内实现的变革打分。按十分制计算,该公司7年间的得分依次是两分,四分,三分,七分,八分,四分,两分。变革的峰值出现在第五年,而变革初见成效是在第二年,相距足足36个月。

解决方案:绝不松懈,不断从经验中学习

组织必须不断实施战略动议并提出新动议,以适应变化中的商业环境,从而提高竞争地位。当组织开始松懈时,文化和政治上的阻力就会接踵而至。

在成功的变革案例中,领导者并不急于宣布胜利,而是利用短期成绩使员工对变革产生信心,进而解决更大的问题。他们会着手改造那些与变革愿景不符,但尚未受到质疑的制度与结构;他们会格外关注人员的聘用、提拔和培养;他们还会发起规模更大的流程再造项目,不断深化变革。他们深知,完成变革所需的时间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

错误八:未能将变革深入公司文化

变革新风必须融入公司的血脉,成为“一定之规”,才能确保稳固。如果变革带来的新行为不能成为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一部分,那么一旦变革的压力消失,就可能退回原样。

解决方案:将战略变革以制度化方式融入企业文化

战略动议无论大小,在没有成为日常活动一部分之前,都不算完成。一个新方向或者一种新方法必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要通过制度手段把变革融入公司文化,有两个要点。第一,要有意识地向大家展示新方法、新行为和新态度对于提髙公司业绩所起的作用,否则他们可能张冠李戴,把其他因素当作业绩增长的根源。第二,要确保新的领导者确实能够体现改革带来的新风尚。

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执行力不足”八大原因 一、流程不完善 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简洁高效,能否有改进的地方,改进的可能性有多大。 检查流程,应首先检查流程系统本身。组成企业的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总系统、各支系统、各细支系统,以及末梢系统。因此,首先应检查企业流程的循环系统从起点到末梢是否畅通,是否闭合,有没有断裂、梗阻、栓塞的地方,有没有冗余和不够的地方,是否需要添加新的系统,其次,还应检查流程是否格式化、模板化,流程是否合理稳定,每一管道上的设计的流量是否合理,而实际流动中是否达标、超标。 流程检查还应包括检查流程上流的是什么内容。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在优化、再造流程,那么流程上究竟流的是什么呢?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物流;二是信息流;三是现金流;四是文化流----流程上流的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也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以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被顾客识别出来,关键原因是流程上流动着企业与众不同的基因,流动着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即员工的行为方式,流动着企业基本的价值趋向和理念。

二、制度不支持 如果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就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和流动的内容,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关怀:过于严格了,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甚至集体对抗制度;过于宽松了,约束力又不够。如果说,流程是水的话,那么制度就是流水的管线。如果管子不严密,管子粗细搭配不合理,或管子根本没有对接起来,那么将直接影响系统流水。此外,还应关注流程上的内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为乱流等。 三、监管不到位 即便企业有很好地流程和管理制度,但如果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或监管手段落后,或监管人员素质有问题,甚至或组织架构太复杂,都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地运营效率。流程和制度都是固化的,而监管是灵活的,监管必须按原则办事。如果监管者办事不公会极大降低人们对流程和制度的忠诚;如监管者素质低下,根本不懂得如何监管,那么势必会监管无力,导致不知道大家在忙什么,是否忙对了,乃至是否真在忙;如监管者过于严格和僵化,不知道原则加灵活相结合,固守过时的制度,那么将极大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员工为了迎合监管而忙;如身处高位的人没有监管的意识,甚至领导带头忙,超越流程和制度,那么监管力度也将大大削弱。 四、技术不匹配

执行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执行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埋怨下属没有执行力,说业绩没有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是下属没有执行力,下属不会执行,或者说是下属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执行。执行力问题变成了领导最有力的推搪之词,也成了领导们的自豪炫耀之本。 其实,执行力的好坏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下属执行中的问题,同时,更是领导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到一家企业里去培训,到了该公司,发现没有讲课用的黑板,因为讲课需要,我叫营销老总当天去买一块能移动、带轮子的黑板回来,我还用手势做了比划黑板的大小和形状。下午,黑板买回来了,可这块黑板却是一块只有长一米、宽40厘米的小黑板,而且又不能挂,更没有轮子移动。我见了黑板,哭笑不得,我问营销老总,这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像我一样,口头交代一名业代去执行这件事,业代也口头交代采购去购买。采购为了省钱,反正是一块黑板,他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这块黑板买回来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你说能埋怨和怪责采购或者业代吗?你说该批评谁呢,该处罚谁?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是觉得采购和业代没有按我的意图去执行,原因在于他们俩执行不力,这里的“我”是没有责任的,因为“我”是最高领导,怎么会犯错误?中国文化里,领导是不会有错的,要说有错也是书本有错。其实,我想最值得批评的就应该是我,然后才是营销老总,再到业代,最后才是采购员。

为什么是我错的多?第一、我没有把买黑板的具体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第二、我没有用文字形式明确交代好,第三、我没有弄清楚下面执行层面人员的执行能力,第四、我没有做好具体工作的监控。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当领导的人就是这样,总是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一些想法去要求下属执行,实际上是要求下属创造性地执行。但事情执行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并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执行,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于是,就说下属没有执行力,下属缺乏执行力。依我看,下属有没有执行效果首先还要看领导布置任务时是否做好以下沟通。 一、做事的目的是否明确 对下属和同事交代任务时,一定要先把做这件事的意图目的跟执行人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业绩的增长有那些帮助。以上面这个例子为例,我就是因为没有把购买黑板的作用说清楚,目的并不明确,下面的人不一定知道购买黑板是用来干什么的?可能营销老总知道目的和作用,但没有书面明确,结果还是让业代和采购胡思乱想购买黑板的目的。其实,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其作用和目的,通常这种作用和目的是为了业绩的增长或者达成企业的某个方面目标而设立的,因此,沟通好做事的目的就是第一要务。 二、谁来执行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 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与行”。一个企业的成功运营,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素。一直以来,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制约着和政县局(营销部)科学发展的步伐,县局(营销部)在市场监管、卷烟营销、客户服务、基础管理等工作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此次调研拟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自查剖析、能力模型测试等措施找准员工队伍工作能力不足、执行力不强的原因,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一、员工队伍工作能力及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和与员工的交流,我们发现县局(营销部)员工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指令不明确 管理层没有清晰地将战略和目标传递给中下层,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1)所下达的指令抽象,下属员工不知如何去做;(2)下达指令时太啰嗦,长篇大论,下属员工听来听去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甚至于听来听去,最后不知道上级下达了什么指令。这些不明确的指令一般会导致三种后果:(1)下属员工努力的去完成任务,但由于指令

不明确,被迫停止工作,再去询问指令;(2)不知如何去做。收到“注意点,不要做错了”类似这样抽象的指令,属下一般都习惯性地忘记了,没有真正去执行,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去执行;(3)按自已想法去做。当下属员工被批评之后,下次就会注意了,但他仍然不知道怎样去做,一般都会按自已的理解去做。可能会导致执行的结果出人意料,让你大吃一惊。所以如果没理解指令就按自已的想法去做,还不如不做,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渠道不畅通 渠道不畅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往下传递的渠道,问题通常出在中层管理者身上,这是由于,当高层制定的政策中涉及到不利于中层的利益时,中层管理者出于本位主义而使信息传递不全或走样,结果执行在中层就遭遇障碍打了折扣;另一种渠道是由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即基层人员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在中层遭遇障碍,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结果不畅通的渠道影响了执行力。 (三)跟踪不到位 企业在整个管理活动中,“重结果、轻过程”,对员工日常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和监督。由于在执行过程跟踪不到位,问题就会拖沓延长,结果执行力当然大打折扣。 (四)标准不统一

八大常见病句类型

八大常见病句类型 1 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⒈缺主语①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 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 家的启发很大。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⒉缺谓语①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 “过着” ②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 “参与”前加上“承担” ⒊缺宾语①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 “走上……的道路” 二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 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⒈主谓搭配不当①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 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不会发出声响。② 我国 钢铁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是“钢铁”而不是“生产”。⒉动宾搭配不当①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②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大家认真准备节目。“纪念”的只能是 “三八”节而不是“到来”。⒊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①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 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三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 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 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①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 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四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 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 第二,语意堆砌。例如:① 篮球场上十 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五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 思不清。例如:①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 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② 听了他的报告, 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 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 B. 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统治 C.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 D. 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统治者利用宗族关系来强化统治,故B正确;材料反映天子、诸侯重视宗族关系,没有涉及“民间”,排除A;根据“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不相同,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目的分析解答。 2.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说明儒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做

出调整,故D正确;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思想,A错误;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3.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据此材料可知 A. 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 C. 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 D. 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法体现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排除B;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排除D。 4.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 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C. 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D. 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知,材料

关于执行力不足的自我检讨

关于执行力不足的自我检讨 老师安排的任务,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后还是没有执行,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在此做下自我检讨。 通过这件事,深切体会到了老师再三跟我们强调的执行力的重要性。由于任务的未完成,也是很着急,开始也是找出各种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但是,想起老师曾经讲过的弹簧效力,还是从自己的自身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找来了几本关于执行力的书籍,好好学习体会一下其中的道理,学习其实的思想。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就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多次犯错,以至累教不改,无可救药,之后自然便是领导寒心、自己灰心。 通过这一件事情,联想到很多的事情的失误在于我的惰性,这一学期来班级存在的问题,自己存在的问题多半是由于执行力不足照成的,总结了一下几个原因 1.推功揽过,不负责任; 2.管理不当领导不足; 3.目标不清计划不明; 4.只重指令不懂沟通; 5.事必躬亲不会授权。 总结愿意之后,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改进思想态度,采取适当的方法提升执行力:

1.端正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老师和其他干部, 也就是老师讲的“十字”原则; 2.管理制度严谨,不能朝令夕改,建立健全班级的奖罚制度; 3.发挥班级干部的执行表率作用,不能把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归咎于 各个方面,却忽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4.不能只重指令,而忽略了沟通,生活在集体之中,人不不能独立 出来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学会也其他班级和社团联合会以及其他人员的沟通,加强合作; 5.合理分解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对于任何的一项任务,都要 将工作分解到每个人身上,通过清晰的分配,明确目标与责任。 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千斤担子有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以上是我对自己执行力不足的自我总结和检讨,今后一定吸取着一学期以后的经验教训,从各个方面改正自身的不足,提高执行力。

团队管理团队执行力不足的10大原因

团队管理团队执行力不足的10大原因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什么是团队执行力? 学术界对于团队执行力的理解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对此做出过自己的定义。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着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综上所述,团队执行力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团队执行力从团队二字入手。一个团队需要许多方面组成,有4大因素,大致可以用三种情况表示: 队伍—人 体系—形士气—势 对应这以上4点,一个缺乏团队管理执行力的团队一般会暴露出4大类问题: ⑴团队执行力人员问题:下属缺乏贯彻执行的能力。 ⑵团队执行力结构问题:执行结构过于复杂,不适合贯彻执行命令。 ⑶团队执行力士气问题:下属缺乏贯彻执行的原动力,或者下属贯彻执行时态度不端正 ⑷团队执行力团队文化问题:团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或奋斗理

念。 今天,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讨论团队执行力的问题,不论是在网络的文章里,还是在职业讲师交流的**群里,还是在今天的培训课堂上我们都在不断的研究和讨论团队执行力问题。为什么您的团队执行不力?原因何在?故借此机会我就个人观点与见解与大家分享团队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笔者据工作上所遇情况和诸多企业相关负责人讨论分析得出以下团队执行不力的十大原因: 1、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为何要执行?(也就是没有统一的目标) 2、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执行的利益(好处)是什么?(也就是不明白其执行的价值与意义) 3、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为谁执行?(不明白为谁而做?) 4、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由谁来做?(就是其岗位工作分配情况) 5、您的团队管理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时候开始去执行?) 6、您的团队不知道被要求执行的任务是什么?(任务分解不明确) 7、您的团队不知道执行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才是做好了?什么样才算是完成任务) 8、您的团队不知道怎么执行?(有目标了,方法呢?怎么去做?) 9、您的团队不知道自己缺乏执行的能力?(领导跟进不到位,监督不到位) 10、您的团队不知道不去执行的后果是什么?(不去完成将会有何惩罚?)

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原因教学提纲

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常见病及其原因 一、消化系统 ①、口腔溃疡:原因: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浅表性溃疡。疗法:可进行中医疗法、花粉疗法、基本疗法和饮食疗法 ②、食道炎:原因:食道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不正当的刺激,食道黏膜发生的水肿充血而引发的炎症。 疗法:给予柔软流质食物,禁喂粗、硬、干、粉等刺激性食物。 ③、胃炎:原因:即为胃粘膜炎症 疗法:如系胃酸降低者可结0.5%的稀盐酸或胃酶合剂10毫升。 ④、胃溃疡:原因:是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疗法:口服康复新液。

⑤、十二指肠溃疡:原因: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以及神经功能失调 疗法:无并发症的溃疡病应内科治疗。 二、呼吸系统 ①、流行性感冒:原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疗法: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保持口鼻清洁鼻炎。 ②、咽喉炎:原因: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 疗法:可进行茶疗、自治疗法和手术治疗三种 ③、急性支气管炎:原因: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 疗法:病人应休息至体温正常.发热期间应鼓励病人喝水(达

3~4L/d). ④、慢性支气管炎:原因: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变而成 疗法:戒烟或避免烟雾刺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⑤、鼻炎:原因:鼻腔中的一些区域受到刺激而产生之炎症。 疗法:进行体育锻炼,日常饮食要清淡,提防感冒。 三、循环系统、 ①、动脉粥样硬化:原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 疗法:控制易患因素、降脂降压。 ②、冠心病:原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

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疗法:注意身体补水 ③、高血脂:原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 疗法: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④、高血压:原因:遗传、环境因素。 疗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⑤、贫血:原因:人体的造血机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机能降低); 疗法:饮食营养要合理、注意睡眠。 四、神经系统、 ①、神经衰弱:原因;以烦恼、衰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论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论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清朝最后十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历史时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满清皇室威严丧尽,颜面扫地。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走狗,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社会矛盾加剧。在统治内外交困之际,慈禧太后不得不重新祭起改革的大旗,宣布实行“新政”,企图力挽狂澜,延续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新政”非但没有能够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反而半路夭折,连累清王朝本身也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垮台。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比洋务运动更能体现清政府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色彩的“新政”会失败,而成为清朝灭亡的助推器呢?就我理解,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改革者魄力不足,“新政”具有欺骗性 亨廷顿认为,“改革者必须比革命者具备更高超的政治技巧,一个成功者必须是一个一流的政治家。”⑴细数世界史上改革成功的案例,德国有“铁血宰相”俾斯麦,俄罗斯有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日本有明治天皇与伊藤博文等,而中国恰恰缺少这样的人。主持这次改革的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先看慈禧,虽不能说慈禧没有做过一点好事,但作为封建专制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代表,她绝不是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她大半生都是在政治权力中度过,她关注的是如何维护自身权力,如何让清政府免于灭亡,至于救亡图存不过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危机。她或许具有改革的意识,但是她并没有领导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的能力,而在国人心中,她只是个擅玩小聪明的权利狂,“但知权利,绝无政见”。再看载沣,他比慈禧太后没有能力也没有手段还没有威望。他主持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如驱逐袁世凯、重用亲贵、成立皇族内阁、拒绝立宪派的请愿及实行铁路国有政策等,均激化了社会矛盾,起到了反面作用。有这样的改革者,改革焉有不败之理? 再者说,“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根基,因而被斥责为“假维新”“伪变法”,陈天华曾说﹕“见从前守旧惹的祸来,才敷衍行了一段新政,不过是掩人耳目”。⑵从1901年1月颁布了所谓变法诏,说要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但是回避了变法自强的关键——政治改革。只是到1906年被派出国的五个大臣,在西方考察了几个月回国后,向慈禧太后力陈实行宪政以达到皇位永固,内乱可弥的母的,清廷才于1906年9月1日宣布了“预备立宪”上谕,宣称要“仿行宪政”,这才勉强与政治改革沾点边。但其根本原则仍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对于何时实行立宪,上谕中根本没有提及,实际是一张空头支票,在政治改革方面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为。所谓“新政”做的不过是发展实业、充实武备以及办学堂、办警察、清查户口、钉门牌等等。更何况新政还有讨洋人欢心之意,博取其信任,以期早日签订和约的用意。买办官僚盛宣怀看到前引变法上谕后即说:“今两宫一心,已饬议行新政,将来中外必能益加修睦,悉释前嫌。”他为清廷草拟致列强政府的信稿中这样写道:“敝国现议实行新法,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正式发出的国书中“实行新法”四个字改成了“力行实政”。这些都清楚地反映出新政的实质。 二、国内财政拮据,社会矛盾全面激化

中国近现代史(9.2)--“他败”抑或“自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原因

第九讲:“他败”抑或“自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识记、认知清末新政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正确理解清末新政失败的“他败论”和“自败论”两种观点。通过学界对清末新政的不同看法,客观评价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对历史事件,正确、客观的评价观。 教学重点: 1、清末“新政”的主要改革措施。 2、正确对清末新政的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学界对清末新政失败的“他败论”和“自败论”两种观点。 2、探讨清末“新政”失败原因时,如何树立对历史事件正确的评价观 教学内容: 一、清末“新政”的概况 第一阶段主要推出了官制、学制、兵制、工商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另还颁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法令。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清末新政进入第二阶段,核心是进行体制变更。主要内容包括:宣布“预备立宪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各省成立咨议局,全国成立资政院;成立责任内阁等。 二、学术界有关清末新政失败原因的探讨 (1)“他败论”。其基本观点是“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末新政的中断”。 (2) “自败”论。将清末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内部因素,认为即便没有辛亥革命,清末新政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3)综合因素影响。 三、探讨清末“新政”失败原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韬略层面上:看“新政”重大战略出台的动机、时机。 谋略层面上:看清政府有关“新政”改革的整体规划 。 策略层面上:看清政府如何处理推行“新政”过程中所碰到的两难困境。 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厉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等方方面面发动了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宣布改革的恰恰是不久前发动戊戌政变的西

执行力不佳的8个原因

执行力不佳的8个原因 1、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虎头蛇尾。 2、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 ——朝令夕改。 3、制度本身不合理 ——缺少针对性、可行性。 4、执行的过程过于繁琐 ——囿于条款,不知变通 5、会缺少良好的方法 ——不把工作分解汇总。 6、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没人监督,也没有监督方法。 7、只有形式上的培训 ——忘了改造人的思想与心态。 8、缺少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 ——没有形成凝聚力。 我们更需要一个执行型的企业领导人 他要打造一个执行力企业文化,还要建构一个执行力团队。 执行型领导者要做的7件事 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 ?你是否亲自参与企业的运营? ?你是否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心理? ?你是否会问一些尖锐或一针见血的话,迫使手下思考问题,探索答案 2.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你是否知道员工和下层主管都常常有意地掩盖事实? ?你是否可以确保在组织中进行任何谈话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作为基准?3.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你是否集中精力在几个重要目标上? ?你是否调整自己的视角,为组织拟定几个现实的目标? ?你是否可以为这些目标寻求一个切入点并附带方法? 4.跟进 ?你是否没有及时跟进,白白浪费了很多很好的机会? 5.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你是否赏罚分明,让人们对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或只造成很小的损害? ?你是否提拔真正有执行力的员工? 6.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你是否常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 ?你是否把与下属的会面看成是一次次指导他们的机会? ?你是否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

7.了解你自己 ?你是否容忍与自己相左的观点? ?你是否注意公司伦理,超越自己的情绪? ?你是否不够强势,姑息表现很差的员工? 人力资源部 上级:总经理 拟设岗位: 人力资源部经理 绩效专员 人事管理员 涉及流程名称: 员工内部招聘流程 员工外部招聘流程 员工申诉流程 职能: 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员工激励、培训和开发、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以及员工沟通。 考核指标及权重: 人员供应 招聘效果 培训效果 考核、薪酬工作差 错次数 员工流失率 重要任务完成情况 部门职责: 1.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提出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设计方案,对公司组织结构设置提出 改进方案。 2.制定人力资源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3.根据公司业务需求,制定招聘政策,组织实施招聘工作。 4.负责提出公司员工培训和职业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5.负责公司日常的考勤、纪律检查监督工作,组织公司员工的考核工作,建立员工考 绩档案。 6.负责制定公司薪酬体系,编制工资、福利计划及员工薪资调整方案。 7.负责公司人事档案管理,办理社会保险、劳动合同,解决员工与公司劳动争议事宜。 8.建立公司的沟通机制,受理员工投诉,定期与员工进行交流,掌握和了解员工动态。 9.制定和完善公司员工手册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制度。

执行力不强整改措施_0

执行力不强整改措施 篇一: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方案 提高执行力个人整改方案 随着深入学习提高执行力专题教育活动的展开,全局上 下形成了先进性教育的浓厚氛围。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人 员,能够参加这样一次深刻的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锤炼。按照“整改提高阶段”要求,结合当前“两烟”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和自检自查情况,围绕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转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益,特制定个人整改方案: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学习的内容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 2、思想有所松懈,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工作有时不够 深入,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 3、创新意识淡化,还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工作按部就班,忽视了自我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自我要求。二、整改目标 1、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 2、形成自觉、科学、全面、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工作和服务再上新水平。

3、组织原则、纪律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4、思想进一步解放,能够与时俱进而创造性地工作。 三、整改措施 抓住这次实践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提高思想,转变作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典型和先进人物看齐,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当率先垂范的带头人。 1、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进一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理论精髓,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真正在头脑中永远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 2、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多看、多想、多写。在注重实干的同时,还要注重思考,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趋向完善。加强与领导、同事的沟通,努力提高自己与同事协作工作的能力。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注重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在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多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广大烟农的呼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要求和愿望。真正知道基层需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三个全心全意”的服务宗旨,不

清末新政的失败及启示

清末新政失败原因和启示 内容摘要:20世纪初,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旨在挽救统治危局的革新运动,然而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自身局限,改革终告失败,清政府最终走向覆亡。 关键字:清政府、不得不、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宪政、辛亥革命 1.改革背景 那是一个值得全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时期。八国联军侵华,尽管有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的英勇抗敌,但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中国战败了。首都北京成了侵略者烧杀抢掠的天堂,中华民族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屈辱和深重灾难。侵略者是无情的,在弱肉强食法则的支配下,她们奉行了一套侵略逻辑:我打了你一棍,震痛了我的手,所以你必须付出代价。向侵略者祈求或投降是无用的,反而会遭嘲笑、鄙视和变本加厉的侵略。全民族奋起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越来越多的指向了腐败的清政府。 清政府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展开了垂死的挣扎。对外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背负上巨额外债;另外,由于清政府的岁收入不足以支付巨额外债,而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这样清政府就不得不每年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和借款利息,而财力匮乏的清廷不得不将此转嫁到广大人民身上。一方面,老百姓不得不支付清廷的沉重赋税;另一方面,各级管理更借收税之名巧立名目,对广大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敲诈。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奋起反抗,深刻震撼了清朝统治。再者,甲午战争抗击八国联军的失败,清政府治理国家的自主权受到极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而这更暴露了清政府的虚弱,人民群众对清政府的失望是革命党获得了更大的市场,清廷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面对摇摇欲坠的统治,最高统治者慈禧老太后坐不住了,不得不改弦更张,抓起了两年前拼死反对的维新变法的大旗。 2.对改革措施的评价 早在慈禧逃难西安的时候,就发布了改革上諭,痛下决心改革图强。改革是从经济领域里开始的,不能不说清廷的的经济改革是一场推进经济近代化。首先,从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看,都是为了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不仅适应了世界资本主义上升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同外国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更重要的是笼络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统治秩序;其次,这种经济改革也有利与人们思想的解放,是清政府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创新。以往朝代,她们所实行的经济政策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重农抑商,而清政府却大力鼓励发展工商业,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否定,而对这一实行了数千年政策的否定确实需要极大的改革魄力﹑决心和勇气;同时,这种政策也是对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重农抑商”、“农本商末”、“重义轻利”思想的巨大冲击,引起了人们价值关念的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追求开始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清廷的的经济的改革是中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经济改革的成果来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据统计,1895年至1911年,新设立的资本额超过万元的民族资本厂矿达800家,资本总额

员工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员工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有些企业家经常感到自己的好想法不能实现,具体表现在:新的营销策略已经开会说明了,一到下面就走样;即便确实按照公司的指示去做了,但就是产生不了预期的结果;财务部对促销费用审核非常严格,但年终核算时发现费用增加了但销量没增加;大区经理都签了目标责任书了,但还是完成不了任务;公司员工都在忙,但就是不出成绩;一件小事吩咐下去3个月还解决不了,并且没有主动的反馈,要等到自己过问才知道…… 此时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公司执行力差是员工能力和态度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执行力差是现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外企执行力强是现象,有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机制才是本质。实际上可以这样认为: 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是能力的问题;公司整体执行力差就是管理的问题! 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 通过对大量国内企业的研究并与外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执行力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五各方面: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的公司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甚至没有年度营销大纲,使员工得不到明确的指令;也有的公司营销策略不符合市场需求,员工只好自发的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公司政策经常变,策略反复改,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重点和公司脱节,公司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或完成。 2、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员工入职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几年前外企流行招聘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做代表,但是正式上岗前都要把产品知识烂熟于胸,都要经过1-2周的销售技巧培训,以后每年都有规定时长(如40小时/每年)的培训。 而国内企业则不然,要么没有培训直接上岗,要么培训没有针对性和实操性,如有的公司对员工做励志培训和拓展训练,使员工热血沸腾但工作怎么干还是不知道;有的公司给低层员工做一些行业趋势、宏观战略的培训,也还是没有交给

简评清朝末年三大改革

清朝末年三次改革失败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预备立宪 姜平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请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应该如何挽救国家的危亡,便成为全国官民最关心的大问题;同时,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认真开展了对西方列强的研究工作,逐步认识到列强不仅“船坚炮利”,而且其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比中国先进得多,因而提出了必须学外人之长、补我之不足,即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在半个世纪中、我国曾先后兴起了三次大规模的改革运动。这三次改革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由于统治者方面的原因,三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这段历史是值得后人认真总结、思考和借鉴的。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三次改革失败的情况。 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王朝中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和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些汉族官僚,看到了英、法等国的军舰和洋枪洋炮的厉害。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出发,为了“求强”、“求富”,开始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他们用大量资金购买洋人的机器和技术,先后在各地创办了一些制造船舰、枪炮和弹药的工厂,并用这些近代武器来训练和装备军队。后来又陆续办了一些采矿、冶炼和纺织厂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电讯等企业。为了创办这些事业,还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同文馆或西学馆,并派一些人出国留学,来培养人才。这一切被称为“洋务运动”。提倡办洋务的人,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虽然比清王朝中那些极端愚昧无知、主张复古守旧的顽固派要开明些,但他们不敢认真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害怕触动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也不愿放弃封建官僚阶级的特权地位,因而始终没有提出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革我国政治制度的主张。甚至还为封建专制制度唱赞歌。他们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认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是绝对不可改变的,只要将西方的近代军事装备和先进技术学过来,中国就一定能富强起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洋务派的根本主张。由于清王朝的封建专制制度未做任何改革,在洋务派办的一些近代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也完全采用一套腐败的官僚制度,大小官僚任意安插亲信,结党营私,朋比为奸,贪污中饱,使先进的机器设备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由于腐败的政治制度的影响,使得洋务派提倡的学习西方的努力收效甚微。虽然经过了20年之久的所谓“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中国军队在1883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中仍然打了败仗,中法战争的失败,已经暴露出如不改革落后的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腐败无能的军事制度,仅靠学习外国的一点科学技术,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特权,仍然不愿对专制制度进行改革,而是继续坚持走老路。 他们迷信军事力量,认为只要建设好一支强大的军队,国家就能在战争中打胜仗,成为强国。因此,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从60年代开始,花了国家和人民巨大的资金,用了30年时间,先后建立起了一起似乎很强大的陆海军,并建立了军事工业,表面上盛极一时;他们大肆吹嘘标榜,认为这样就能使中国渐臻于富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本来也是一个受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的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小国,但它因认真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和

执行力不足原因

执行力差的原因 一、个人执行力弱的原因 主要有八个原因: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很多人都是“说过就等于做了。” 1、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 ——虎头蛇尾。 2、管理者出台规章制度时不严谨 ——朝令夕改。 3、制度本身不合理 ——缺少针对性、可行性。 4、执行的过程过于繁琐 ——囿于条款,不知变通。 5、缺少良好的方法 ——不会把工作分解汇总。 6、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 ——没人监督,也没有监督方法。 7、只有形式上的培训 ——忘了改造人的思想与心态。 8、缺少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 ——没有形成凝聚力。 二、部门执行力弱的原因 其一,变通执行。当政策与执行者的利益相冲突时,执行

者就会抵触它的实施或者变通执行,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借债,预算不允许有赤字,各级地方政府实行的是“以收定支”的平衡预算。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举债是非常普遍的行为。 其二,消极执行。如果执行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就会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导致部门员工执行积极性不高,惯于敷衍塞责,消极怠工。 其三,无效执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样的“执行”根本无法收获实效。 其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是单位部门职能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执行”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然而,有些部门拒不执行上级的命令,“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比如禁酒令,全国多地都曾出台过,但收效并不明显。 其五,不会执行。不会执行有两种可能:一是执行者自身能力不够。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对于上级命令,可能会理解错误,导致执行有偏差,也可能能力无法胜任,无法执行;二是决策本身不合理,不具备现实的可执行性。

执行力不强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执行力不强、工作不负责的表现 1.对下级的工作只管布置,不管检查,不做评估或对结果只听汇报,甚至不管不问或虽然有检查,也是应付差使,发现问题也不催促整改。更有甚者,对下级的工作连布置、检查都没有,却签字认同。 2.接受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不爽快,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借口推脱。 3.对于顾客、上级、一线交办的事情,不催不干,不注重结果 4.遇到不喜欢、不顺心的工作就消极怠工,上级催查才行动或敷衍了事。 5.干工作为完成而完成,工作干完后,不做自我检查,明明知道有问题,也不整改或应付了事 6.对顾客、一线提出的需求和困难,以不属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或以下班为由,不去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甚至连利息也不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馈。 7.看到、听到顾客对酒店有抱怨、投诉,不能快速反馈给相关部门,甚至毫无反应。 8.迫于上级压力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而检讨完后不想办法改进。9.遇到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需要请示的问题,向上级报告不及时,或认为报告上级就了事,不催不问,出了问题,推卸责任,甚至不报告不请示。 10.工作遇到困难,总是依赖上级或他人,自己不动脑筋去克服,甚至打退堂鼓。 11.在大工作时的压力下,叫苦连天,退缩不前,或请病假事假,扔

下担子当逃兵 12.在出现不良结果、错误结果时,习惯于解释,找借口,或归罪于他人,不检讨自己,不敢承担责任。 13.工作中出现不良和错误结果,只管处罚了事,不分析原因,不采取对策,不力争好的整改结果。 14.接受上级的批评十分勉强,甚至强词夺理,即使主伙是对的,也不快速整改,或无动于衷。 15.工作中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隐瞒劣质事件,甚至弄虚作假。16.看到他人和别的部门工作有差错不指出、不反馈,甚至视而不见17.遇到顾客和员工询问或求助时,以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不清楚为借口,给予推脱。 18.与他人和别的部门合作,态度消极,一等二靠三推诿,不当头,不出头,拈轻怕重。领导推办时,总是责怪他人不组织,不配合。19.明知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或没达到质量标准,也不加班加点使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0.要求上报的材料上报后,不等上级验收和反馈信息,便离岗下班,一走了事。 21.将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情绪不好就请假或消极怠工。 22.在休息、出差时,对自己岗位和所管辖的工作不闻不问,甚至关掉手机,中断联系,停止指挥。明知需要到岗,也不返回。 23.明知上级工作有困难,不能为上级分忧分压。当上级分配给任务时,却以不属本部门、本岗位的职业为由,拒绝接受。 24.因循守旧,不勇于创新、不能大胆探索、害怕失败,没有创新行

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

晚清三次改革失败原因再探 作者:迟云飞 自1860年代起,晚清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三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若以富国强兵的目标衡量,可以说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已有多人论述,但笔者近几年思考晚清改革,主要是从改革者主观得失的角度,还是有一些心得,愿得指教。 洋务运动:片面改革需要指出的是,清廷本应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仿效西方的改革。而洋务运动是1860年代也即第一次鸦片战争20年后才开始,改革已丧失了最佳时机。 上世纪80年代,洋务运动曾是史学界讨论的热门,当时无论批评者还是赞许者,多认为洋务运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时至今日,我们完全可以理性、冷静地思考:在当时条件下,要求李鸿章等改革皇权专制的政治体制,无异要求工业时代以前的人造出航天飞机,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仅如此,即便政府机构和人事的改革,也困难重重。我们不能苛求前人做超出他们时代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就进行政治改革,会引起混乱,无异拔苗助长,而那个时代,中国也不具备实行所谓君主立宪制的条件。 问题不在于没有进行政治改革,那么洋务运动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洋务运动还是片面改革。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 第一,军事改革偏重武器。军事改革是李鸿章等人首先做也是一直努力做的,他们觉得西洋人之所以打败我们,就在于他们的洋枪洋炮,以为我们有了同样的武器就可以战胜或至少有能力抵抗侵略者。但是,其基本缺点是重武器装备,轻人、轻制度体制。运用新式武器的同时,应该有新的战略战术,有新的军队体制,有熟悉新的战略战术的军官和士兵。新式枪炮的作战方法,与冷兵器时代有很大区别,相应的体制也要有变化,军官士兵素质的变化,尤其懂得近代战争的军官更为关键。但李鸿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