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住院患者健康宣教处方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SSI的定义 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40%。SS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 (二)SSI的诊断标准 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 (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SSI。 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 38℃,局部疼痛或压痛; (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 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其中Ⅱ+Ⅲ类相当于原来的Ⅱ类),详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分类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级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可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应激状态,甚至导致个人价值观念的动摇,精神状态的崩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行为控制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使病人在围手术期安全地渡过难关,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通过系统的护理能对同一类疾病的手术总结出规律性,提出问题,找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贯彻于访视的始终,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术后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很是重要,尤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及术后迅速地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特别是认识到了突出个性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美国护理学会曾在1994年指出,护理包含了所有的护理实务,并强调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的合一。因此,应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来评估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病人的心理 心理是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心理活动会随环境的变化呈现相应的特征。据文献记载,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其发病、进展、预后、转归、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因,而且会影响疾病的全过程。病人在疾病的状态下,会出现一些和健康人有所不同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病人的心理反应。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缘于疾病,另一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一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一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10T09:40:03.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王淑丽 [导读]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变化快[1],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带来创伤性刺激。 (哈尔滨市群力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资料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采用阑尾切除术的48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9±5.8)min,住院时间为(4.8±1.5)d;对照组手术时间 (53.2±7.3)min,住院时间为(7.1±1.3)d,P<0.05。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出血,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变化快[1],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对患者带来创伤性刺激,如护理效果不佳,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采用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采用阑尾切除术的48例患者,患者症状表现为右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反跳痛等,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7~55岁,平均(34.1±3.6)岁;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4.3±3.8)岁;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7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急性阑尾炎发病急,患者典型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受疾病影响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2],加上得知需要手术后,出现恐惧等心理,而不良情绪对手术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护理人员热情和患者沟通,采取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并在术前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师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告知患者急性阑尾炎手术相对简单,在临床非常多见,使患者能够在精神上放松,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②术前准备: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及时查看检查结果,对于存在影响手术的因素给予对症处理。嘱患者在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水,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做好备皮准备工作。 1.2.2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出现呕吐物误吸;清醒后协助患者调整为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并减轻切口疼痛。观察引流管情况,需妥善固定,避免弯曲、脱落发生,同时记录引流具体情况。②饮食护理:急性阑尾炎术后当天应禁食[3],当患者肛门排气后给予米汤等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软食;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食物,增强体力,促进康复;不可饮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饮品,不可食用辛辣、油炸食物等。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眠、心烦等,同时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反应,应按照医嘱给予止痛剂;疼痛较轻患者给予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来缓解疼痛。④并发症护理:常见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出血、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护理人员在术后加强监测,做好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立即协助医生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35.9±5.8)min,住院时间为(4.8±1.5)d;对照组手术时间(53.2±7.3)min,住院时间为(7.1±1.3)d;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2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出血,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急腹症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同时疾病变化快,不及时治疗可造成阑尾穿孔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性阑尾炎手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效果显著。但手术仍对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未做足充分的护理,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本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术前改善不良心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尽量排除影响手术的因素;术后加强监测,做好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工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

2020年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课件)

2020年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课 件)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 标准 一、是否存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感谢聆听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感谢聆听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二、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否适宜:参见《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1。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 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频次和途径是否合理. 三、给药方法是否适宜 1。给药时机: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2.用药时间: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一、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三、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四、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五、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六、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表1、附表2 八、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7-11-23T14:58:15.2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郭莹莹 [导读] 利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恢复指标。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阑尾炎手术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数病人会出现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病理现象[1]。导致急性阑尾炎出现的原因以梗阻和感染为主,在临床长,急性阑尾炎患者会出现腹痛、发热、腹肌紧张、胃肠道症状、皮肤感觉过敏、压痛和反跳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便有可能造成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脓肿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阑尾炎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以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部分患者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影响,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病史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51.6±4.1)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52.8±4.9)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向患者讲述手术流程的方式,对其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行缓解。同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的予以解答,帮助患者树立一种轻松的治疗心态。并且,护理人员应当全程陪伴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叮嘱患者进行术前用药,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患者的恐惧感。 1.2.2术后护理 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为患者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并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防止创口出血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创口出血护理人员要进行紧急的处理。并且,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在术后当天禁食,之后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禁烟酒,忌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进行刀口换药,并观察刀口情况,防止感染,并要在术后24h后督促患者进行起床活动,防止患者出现肠粘连。患者在术后3~5天时,要禁止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避免出现因肠蠕动而导致的缝合口崩裂。对于老年患者还要注意保暖,并经常进行拍背助咳,防止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单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阑尾切除术多应用于急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并不能因为该手术的广泛性而忽视其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阑尾炎手术后若不进行护理,便有可能出现内出血、盆腔脓肿、切口感染、切口疝、粪瘘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4]。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部分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首先,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通过优质的术前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间接地增强手术效果,以缩短患者的肝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禁止患者食用辛辣食物和防止刺激性灌肠等护理措施,增加了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肛门排气的恢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最新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 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 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 手术切口类别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

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分析与讨论

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分析与讨论 发表时间:2015-01-14T13:18:45.65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9月第9期供稿作者:徐彬[导读] :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超过72小时并不能有效提高预防效果。 徐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上海崇明202150)【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摘要】目的:对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0年Ⅱ类手术切口的手术病例1782例,将这些病例按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的长短随机分成A、B、C、D四组,对这四组切口的感染率用计算NNT值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B、C、D四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7%、1.53%、1.60%、1.62%。设A组为对照 组,B、C、D与之对照组成三组试验组并计算出的NNT值分别为416、588、666。结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超过72小时并不能有效提高预防效果。【关键词】Ⅱ类切口;NNT;围手术期Ⅱ类手术切口是清洁-污染手术切口,该类切口一般需要预防用抗生素。好多临床医生还是不放心,唯恐患者切口感染,故意延长预防用药时间。所以笔者在此对Ⅱ类切口的预防用药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讨Ⅱ类手术切口的最佳预防用药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从我院的信息系统调取Ⅱ类手术切口的手术病例1782例,由临床药师整理记录,最后汇总统计。所选的病例围手术期给药时间都是术前0.5~2小时给药。预防用药所用品种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并严格按照38号文件进行选取。1.2方法需要治疗指数(NNT)是指预防1例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医师在一段时间内应用某一疗法需治疗的病人数量。在本文中是指每预防1例手术切口感染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例数。NNT值越小,预防价值越高。设治疗组事件发生率(EE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则NNT=1/CER-EER。这里的事件发生率也就是指切口感染率。对照组A组(预防用药时间t<24h),治疗组B组(预防用药时间24<t<48h),治疗组C组(预防用药时间48<t<72h),治疗组D组(预防用药时间t>72h)。设A组为对照组,A、B、C组与之对照得到三组对照试验组AB、AC、AD,对这三个对照试验分别计算出NNT值。2结果A、B、C、D四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7%、1.53%、1.60%、1.62%,统计结果详见表1。AB、AC、AD 三个对照试验组所计算出的NNT值分别为416、588、666,详见表2。3讨论由表1可以看出,当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t<24h时,切口感染率为1.77%,切口的感染率已经非常低了,完全可以被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当预防用药时间延长为24<t<48h时,切口的感染率为1.53%,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切口感染率稍微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并不明显。所以,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的给药时间t<24h就足够了。B组的切口感染率比A组稍微有所下降,说明有些手术还是有必要适当延长预防给药时间,当患者的手术部位比较容易感染切口时,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就要适当延长,否则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当给药时间进一步延长为48<t<72h,C组的切口感染率并没有比B组下降,这里说明有些手术虽然有必要延长围手术期的用药时间,但是总的预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超过了48小时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当围手术期的用药时间t>72h时,D组的切口感染率并没有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是基本上跟C组持平,这里更充分说明给药时间超过48小时,并没有提高预防效果。由表2可知,AB、AC、AD三个对照试验组的NNT分别为416、588、666。AB对照试验计算出的NNT值为416,说明在预防用药时间t<24h的基础上,预防用药时间24<t<48h要通过预防416例手术患者才能预防1例切口感染,显然B组的预防效果与A组基本相当。这种延长给药时间并没有显著提高预防效果,所以Ⅱ类手术切口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只要t<24h就可以了,不需要延长到24<t<48h。同样,AC和AD两组对照试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Ⅱ类手术切口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间并不需要延长至72小时甚至超过72小时,并不是预防用药时间越长,切口的感染率越低,因此,四组预防措施可排序为:A优于B优于C优于D。有的时候临床医生根据病人情况,确实需要的话,预防用药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为24<t<48h,这种情况只是对少数手术而言,如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手术,涉及重要脏器的手术,异物植入手术等。4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3-09T17:00:01.147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肖艳 [导读]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四川绵阳621000阑尾炎属于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等特点,通常需采取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间, 肖艳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4年5月到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抽取96例作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法将本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1.65)h和(4.11±0.71)d,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4±1.78)h和(6.98±0.85)d,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能早日痊愈出院,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围手术期; 针对性护理干预; 阑尾炎手术; 并发症Theeffectofperioperativenursingonappendectomypatients XiaoYan【Abstract】objective Todiscusstheeffectofperioperativenursingonappendectomypatients.Methods Choosed96casesofappendectomypatientsfromMay.2014toSep.2015todivideintostudygroupandcontrolledgroup. Thestudygroupweretreatedwithperioperativenursing,thecontrolledgroupweretreaGtedwithroutinenursing.Comparedthecomplication,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Results The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ofstudygroupwere(12.39±1.65)hand(4.11±0.71)d,incidenceofcomplicationwas4.17%.Thetimeofgettingoutofbedandin-hospitaltimeofconGtrolledgroupwere(25.14±1.785)hand(6.98±0.8 5)d,incidenceofcomplicationwas16.67%.Conclusion Treatingappendectomypatientswithperioperativenursin 【Kgeiysewfofredcsti】vetodecreasecomplicationtoextendinclinic. perioperativenursing,appendectomy,com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57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61-02阑尾炎属于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等特点,通常需采取阑尾炎切除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间,除手术医师本身业务水平外,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对于手术疗效有重要影响[1].本研究为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对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本组研究的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在知情状况下就本研究签署了同意书.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是48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 年龄为16~47岁,平均年龄为(31.15±3.18)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12例,穿孔性阑尾炎14例,阑尾脓肿7例;对照组男24例, 女24例,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为(32.65±3.22)岁;疾病类型:单纯性阑尾炎14例,化脓性阑尾炎13例,穿孔性阑尾炎15例,阑尾脓肿6例;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于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的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①术前基本护理.禁食水,对于病情危重、进展较快患者,如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补液处理,避免其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禁止应用镇静剂.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腹胀患者则采取胃肠减压治疗.②心理护理.依据患者个体情况,为其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告知该手术属于小手术,缓解患者对于手术存在的恐惧心理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在围手术期保持平和心态,增强患者依从性; (2)术后护理.①术后基本护理.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情况,讲解并强调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注意将给氧速度控制在2~4L/min,帮助其维持95~100%的血氧饱和度,预防其发生心律失常.因手术以及术后麻醉可导致患者局部组织段血管扩张,出现循环血容量缺乏和血液粘稠度上升,引发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等并发症,使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升高,因而需采取抗血液粘稠药物,比如采取阿司匹林等,做好预防措施;②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恢复其肠蠕动功能,避免其发生肠粘连情况,缓解其腹胀腹痛症状;同时,对患者实施腹部按摩,促使其早日排气.患者保持仰卧位,屈膝、屈髋,护理人员将手贴于患者腹部,采取旋转手法予以按摩护理,避开其手术切口,5~10min/次,每日3次,力道从轻至重,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禁粗暴用力.③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排气后少量进水,如没有腹部不适症状则可在第二日进食流食,注意不可进食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术后第三日可食用半流质食物,往后逐步进食普食.④切口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发生红肿、渗血等情况,注意其引流管量、颜色等,定时更换患者引流袋,并予以妥善固定,避免其引流液倒流,引发逆行感染等.一旦有异常发生,需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妥善处理.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护理、常规心理疏导以及术后体征监测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其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x- ±s 表示,其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其统计分析,而P<0.05代表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2.2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1.65)h和(4.11±0.71)d,对照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4±1.78)h和(6.98±0.85)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阑尾炎手术虽然较为普遍,手术难度相对比较小,然而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依然十分必要.然而,由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护理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3].本研究对于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阑尾炎患者

(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试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术后2小时 2、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4、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5、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6、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7、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 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以上都不对 8、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9、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0、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 1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正确的是:() A、头孢唑啉5g B、头孢呋辛3g C、头孢呋辛1.5g D、头孢曲松3g 1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A、非限制使用级B、限制使用级C、特殊使用级D、以上都对 13、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芙琦星)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皮疹 B、神经毒性反应 C、戒酒硫样反应 D、肌病 14、下列药物中含有乙醇的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点评标准 一、是否存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二、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用是否适宜:参见《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1.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 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频次和途径是否合理。 三、给药方法是否适宜 1. 给药时机: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2. 用药时间: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监测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患者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避免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保温;护理干预 在手术室环境中有60%~9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1]。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却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低体温可降低患者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等。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关注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2]。本文通过对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1 2.7)岁,体重(62.5±12.1)kg。试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1 3.0)岁,体重(63.4±10.6)kg。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对照组为常规手术护理,试验组为保温组,且术前、术中、术后均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3 m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速度输注晶体液。鼻咽温度传感器1支(M1029A,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Philip监护仪1台(MP70,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 1.2.2 体温干预措施两组术前将温度探头插入鼻咽部监测鼻咽温度,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除维持室温24~26℃外,无任何其他的保温措施。试验组采取综合温度干预护理措施:增加手术室环境温度,维持室温24~26℃;手术床上铺38℃水循环变温毯;患者入室后即予加盖大棉被保暖,定期巡视;使用BW58型Biegler 静脉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至37~39℃输入;术中冲洗液加热至体温水平;人工鼻行气道加温湿化等。 1.2.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麻醉前、后鼻咽温度、术中的失血量、气管拔管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