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单元内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他们曾经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并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基于以上的分析,首先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实施上。特别是在进行模拟实验中,应把水的三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前后的知识系统化。随后是认识水循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这个基础上,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最后引申到水源的保护上,具体是通过对水的污染和净化进行比较的方法,从而树立儿童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要把模拟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讲清楚,这对他们以后更深层次地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理解后果的严重性,初步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初步认识到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强。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难点: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和成因,然后围绕水循环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了解天气预报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水污染和净化的认识,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1、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循环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P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地球表面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的图片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P2)

活动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模拟水循环实验

教师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能用实验现象来解释自然界水循环的现象。

活动器材:水循环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P2)

活动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水的循环实际不止这一个过程,描述完图片可以通过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出区域性小循环的概念,使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有总体性的大循环也有身边的小循环,它们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水循环是全球性的现象。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回顾,使学生理解水循环是热量变化的结果,从而知道它的动力来自于太阳。

活动二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提示学生从海洋开始,寻找相应的器材进行模拟构建,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在交流记录之后,再请学生上讲台指着模拟器材描述水循环过程,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活动三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两方面作用,例如下雨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但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使空气质量下降等等。随后再扩大范围引申到生活和生产。最后教师可以介绍厄尔尼诺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养成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

1、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2、初步了解云、雾、雨、雪、霜、露六种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初步了解人们预测预报天气的过程。

4、树立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水循环和天气现象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P3)

活动目标: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

活动器材:图片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P4)

活动目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天气现象。

活动器材:酒精灯、烧杯、冰块、湿沙

活动三:讨论人类如何预测天气

活动目标:了解天气预测的基本常识,初步确立科学的自然观。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

活动三:讨论人类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是认识各种常见天气现象,应当由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请他们讲讲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天气现象。随后是观察图片,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以高空、低空和地面这样几个层面整理天气现象,这样也便于学生把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结合起来。雨和雪、霜和露都是相同层面的现象,但它们的物质形态是不同的,活动一中只需学生找出这个不同即可,原因留待活动二解决。最后提出天上的雨为什么下不完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能够把天气现象和自然界的水循环结合起来。

活动二是模拟天气现象形成的实验。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面前的器材设计实验,在交流中对学生的设计加以完善。在实验过程中,要明确要求,将产生的现象与天气现象一一对应起来。在实验后的交流中,提出雨和雪、霜和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首先思考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介绍凝结现象。

活动三是观察人类预测天气的过程。由于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讨论让他们懂得只有从各个层面收集多样性的资料,才能为后来的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最后教师介绍些古代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出示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请学生与现在的天气预测进行对比,再预想未来的天气预测会怎么样?通过这个过程树立学生科学不断进步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的意识。

1、3、水的污染与净化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人类污染水资源的行为。

2、知道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3、初步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知道自来水厂生产的过程。

4、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人类污染水资源行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P5)

活动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几种常见途径和原因

活动器材:图片和相关资料

活动二:净化水的小实验(P6)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

活动器材:墨汁水、塑料杯、活性炭、沙、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橡皮管

活动三: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P6)

活动目标:结合相关影视资料,了解自来水生产加工的几个阶段,进一步理解净化水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

活动二:净化水的小实验

活动三: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主要是观察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水污染的情况,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体会水污染的最终影响对象是人类本身。教师除了教材图片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更为触目惊心的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水污染严重性的认识。

活动二是净化水的实验。教师把清水滴上黑墨水后请学生设计净化方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要不断完善最后形成方案。如果方案多的话可以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最后验证哪组的方法最具效果。实验中提示学生要具有耐心,认真观察。实验交流后请学生思考我们弄黑这杯水用了多少时间多少方法?净化它又用了多少时间多少方法?通过这些问题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使受污染的水复原是需要人们付出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三是拓展活动,观察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教师最好可以找到相关资料媒体,特别是黄浦江取水口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能观察到自来水厂的工作效果。最后把课上净化水的方法和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实验和批量生产是采取不同方法的。

第二单元地震与火山

单元内容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验观察,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有比较多的了解,知道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很多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对地球内部缺乏必要的认识。本单元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探究方法包括观察、推理等,了解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下面有着炽热的岩浆,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发生地壳层面。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成因和现象。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解暗箱法是一种推理活动,在认识地球内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暗箱法是科学家了解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灾害的预报和防范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与在自然灾害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2、经历“解暗箱”的过程,初步知道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研究间接证据获得的。

3、初步知道地震和火山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有关。

4、初步知道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地震和火山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高温和高压有关。

难点:经历“解暗箱”的过程,初步知道科学家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大多数是通过研究间接证据获得的。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观察和解暗箱法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然后围绕地壳表面的两种自然现象地震和火山展开探究,了解它们的现象和成因,认识人类对它们的探索历史,交流在自然灾害中自我保护的方法。

2、1、地球的内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知道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2、通过猜测“黑盒”子里有什么东西的活动,知道人们可以从间接的证据,推断物体内部的情况,知道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

3、通过解暗箱法初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推理能力。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P8)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基本构造。

活动器材: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图

活动二观察地壳剖面的模型(P8)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地壳这一圈层的特点。

活动器材: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图

活动三推断暗盒里装的东西(P9)

活动目标:通过解暗箱活动,了解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大多是用收集间接证据来进行的。

活动器材:一个纸盒,里面装的木屑或铁屑、一块磁铁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活动二:观察地壳剖面的模型

活动三:推断暗盒里装的东西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内部三部分的厚度,教师可以用熟鸡蛋作比喻,把蛋壳比作地壳,蛋白比作地幔,蛋黄比作地核。向同学们介绍地壳虽然有4——80千米那么厚,但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它好像鸡蛋的蛋白那么薄。在交流地球内部情况时,除了温度的变化外,教师可以介绍一下内部高压的情况,为以后的地震火山打下基础。

活动二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地壳的结构,上面是土壤层,下面是各种岩石层和岩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地壳内部的构造和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联系起来,让学生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三解暗箱是比较难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解暗箱,因为地球内部我们无法到达和直接观察,所以要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大暗箱。然后通过自己准备的暗盒开展活动。最后让学生清楚科学家们也经常通过间接证据来了解地球和宇宙一些情况,进一步明确解暗箱法的意义。

2、2、地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地震会使地面出现各种破坏现象。

2、经历模拟地震发生的活动,初步理解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而引起的。

3、了解科学家对地震的研究成果及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了解地震引起的后果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活动器材: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二:模拟地震的成因

活动目标: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

活动器材:酒精灯、海绵、

活动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活动目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地震时自我保护的基本措施。

活动器材:图片、资料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地震引起的后果

活动二:模拟地震的成因

活动三:讨论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是观察认识地震现象,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通过资料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对地震的认识。教师不仅通过图片,更好是播放视频,让学生有更感性地认识。

活动二是模拟地震形成的实验。在模拟实验前,应该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充分地讨论,把什么代表什么一一讲清楚。教材上有两块海绵模拟岩石地运动,也可以使用塑料垫板来代替。模拟活动中使用不同颜色的垫板叠在一起。除了模拟活动外,教师应更多的展示一些扭曲和断裂后的岩石层照片,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是介绍人类对地震预测的发展,请学生介绍张衡的事迹,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在交流现代地震预测中,除了各种预测方法外,教师更应和学生讲清我们现在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才可能对地震会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三是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学生们通过电视或者家长日常的教育,对地震中的自我保护可能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问题“假如遇到地震我们怎么办?”的交流,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利用他们的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把学生交流的一一总结。首先态度上要沉着应对,根据所处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其次应该有迅速的行动,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例如:震时应靠在墙角或躲在坚实的家具下面,震后应迅速撤离到室外,任何时候要注意保护好头部。

2、3、火山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火山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而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

2、能通过模拟活动,理解火山的形成的原因。

3、初步知道火山喷发会给人类造成灾害,但也有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火山喷发的情景(P12)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了解火山喷发的景象。

活动器材:图片

活动二模拟火山喷发(P13)

活动目标:能进行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初步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器材:锥形瓶、番茄酱、塑料袋、钉子

活动三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P13)

活动目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活动器材:图片资料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火山喷发的情景

活动二模拟火山喷发

活动三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P13)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通过观察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或图片,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震撼的情境。观看前,让学生思考火山喷发时有些什么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炽热的岩浆、岩浆会涌出或喷射出火山口,人根本无法靠近等等。让学生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讲清喷发时各种现象。

活动二是两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这个两个模拟实验是模拟地球内部高温和高压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原因。活动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番茄酱在什么情况下才溢出瓶口,从而推想火山喷发的原因。另一个模拟实验教师可以选择用果冻粉做比较大的果冻,由顶部向果冻内划出一些裂缝,以便红墨水更容易从中涌出。活动三的讨论应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全面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介绍庞贝古城的故事,也通过一些视频播放火山有益的地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火山的相关内容。

自由探究1——模拟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 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模拟水循环的装置,观察水在这个装置中是怎样变化的。思考这个模型展示的是水循环的哪一个过程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和实施模拟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实验不断改进、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目标:

观察制作材料,明确活动要求。

活动二:讨论交流制作方法并制作装置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2 制作完成实验装置并测试效果。

所需器材:玻璃碗、保鲜膜、橡筋、小瓶、干黄沙、棉花、瓷碟、餐巾纸、热水

活动三:比较装置效果并改进

活动目标:

1、比较出各组实验效果

2、针对其他小组的长处改进自己的装置。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二:讨论交流制作方法并制作装置

活动三:比较装置效果并改进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要以制作比较改进模拟水循环装置为主,在动手制作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把制作装置的目的、条件、材料一一分析清楚,然后请学生根据已有条件进行方案设计,通过交流不断完善方案,使之具备可操作性。

完成后的装置要进行比较,如果有学生选取阳光作为加热方法,那课堂上无法完成比较的,提示学生在课后进行比较,要保存好自己的装置,正确记录结果。

比较之后,组织学生就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仔细观察各组不同的装置区别在哪里,装置的优点可能是什么导致的?装置的缺点又是什么?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等等。最后根据交流结果再次改进自己的装置,使水循环的现象更为明显。

第三单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单元内容分析: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学生从小到大一直都在经历的地球周期性变化现象。但学生能够感知到的只是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周期性变化,对于这些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并不了解。因此,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经历的周期性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关系。

在探究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过程中,本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实施模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利用实验室器材设计、模拟自然变化的实验,并能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收集资料了解观察对象的意识,懂得模拟实验的意义和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运动着的天体,同时进行着自转与公转的周期性变化运动。

初步知道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地球某地物体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等。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周期性变化。

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模拟、查阅资料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的探究能力。

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以探究地球的“旋转”为主线,分别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进行探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以及所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自然现象。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地球的自转以及所产生的现象,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地球的公转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3、1、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通过排列八个城市日出的先后顺序,初步知道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天体不停地绕着地轴在作自西向东周期性的旋转,培养推理、分析的能力。

通过“自转看太阳”游戏,初步知道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形成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意识。

通过模拟“影子变化”,初步知道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操作模拟实验的能力。

教学设计: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目标:

通过排列八个城市日出的先后顺序,初步知道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天体不停地绕着地轴在作自西向东周期性的旋转,培养推理、分析的能力。

通过“自转看太阳”游戏,初步知道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形成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意识。

活动器材:城市日出时间表、地球仪、太阳图片

活动二:模拟影子的变化

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影子变化”,初步知道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培养观察、比较以及操作模拟实验的能力。

活动器材:地球仪、牙签、橡皮泥、手电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二:模拟影子的变化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与地理意义,为此设计了一个推理活动和二个模拟活动。分别是:根据八个城市日出时间推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模拟太阳与月亮的“东升西落”;模拟地球某地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简单操作初步了解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以及地球的自转带来的周期性变化。

3、2、地球的公转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初步知道地球是在椭圆形状的公转轨道里、倾斜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周期性的公转。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事物周期性变化的能力。激发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通过模拟地球公转时太阳照射在地球各个纬度的情况,知道由于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的直射与斜射,以及四季周期变化。培养设计、实施模拟试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释。

通过分析地球公转位置和太阳照射情况的变化,初步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照程度以及昼夜长短情况,培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释。

二、教学设计:

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活动目标:

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初步知道地球是在椭圆形状的公转轨道里、倾斜着地轴、自西向东进行周期性的公转。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事物周期性变化的能力。激发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

通过模拟地球公转时太阳照射在地球各个纬度的情况,知道由于地球公转造成太阳的直射与斜射,以及四季周期变化。培养设计、实施模拟试验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释。

活动器材:地球公转资料、透明方格纸、手电筒、地球仪

活动二:模拟地球的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目标:

通过分析地球公转位置,初步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照程度以及昼夜长短情况,培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球公转位置和太阳照射情况的变化,初步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昼夜长短情况,培养根据模拟图片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认识身边的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释。

活动器材:地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的公转轨道位置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活动二:模拟地球的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二个模拟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地球公转的原理与地理意义。分别是: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模拟地球的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模拟实验施建立具有在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因此活动一先要组织学生交流所收集的地球公转的资料,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中倾斜的绕着太阳旋转的。由于“四季的形成”与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安排在一个活动中进行模拟和分析。活动二“模拟地球的公转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根据本课活动一的实验结论以及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的实验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模拟、分析,对本单元的学习也是一个总结,因此被安排在了最后。

第四单元、天象观测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月亮、日食与月食、一天中太阳高低位置的变化三个内容作为学生探究的切入口,以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变化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学生活动多以学生操作、实验、测量为主,让学生亲身感悟、体会天象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测量、记录并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天象的观测研究的兴趣。

单元目标:

通过连续观察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并初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初步了解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知道日食与月食的产生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初步知道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模拟、测量等动手操作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连续观察、记录观察数据并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各项内容的学习都是以学生活动的形式予以贯穿。第一、二课时是以模拟实验来感受、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日食、月食的成因。第三课时是以测量、记录太阳高低位置探究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天象,引起学生对研究内容的兴趣和渴望,在这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是能点燃学生的热情的。另外,也可让学生预先收集有关天象的资料,为展开后续教学作了铺垫。模拟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建立在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运动轨迹的了解上,故教师在教学中也是需要为学生搭建此学习支架的,便于学生层层爬坡,步步递进的学习。第三课时的学习,建议分割为两个课时展开,既有课堂中的研究学习,又有课后的测量、记录,当学生拿着数据再回到课堂时,教师要着力关注学生资料的交流和分析,从而获得事物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1 月亮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并初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形成对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基本概念。

活动器材:

多媒体或图片、排球、光源等

教学流程:

活动一:观察月相变化图,分析变化规律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活动二:模拟月相变化的成因

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4、2、日食与月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知道日食与月食的产生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2.初步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周期性的规律,地球上某一位置可能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是可以预测的。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活动器材:排球、乒乓球、光源等

活动一:讨论日食现象,模拟日食成因

活动目标:学生通过模拟月亮、地球、太阳的运动轨迹及位置关系,探究日食形成的原因。

活动二:自行探究月食的成因,解释月食现象

活动目标:

学生通过模拟月亮、地球、太阳的运动轨迹及位置关系,自行探究月食形成的原因。

拓展活动:是否每月都会产生日食或月食现象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有其周期性的规律,

通过阅读了解地球上某一位置可能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是可以预测的。

4、3、一天中太阳高低位置的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记录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初步知道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连续观察、记录观察数据并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

活动器材:

量角器、铅笔和直尺。

活动一:一天中太阳在空中的高低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目标:

通过的测量活动,知道一天中太阳在空中的高低位置会有变化。

活动二:测量并记录一天中太阳的高低位置

活动目标:

1、测量、收集一天中太阳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变化的具体数据。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耐心、求实的科学态度。

活动三:绘制统计表,探究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与一天中温度变化的关系活动目标:

通过测量、收集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通过两张折线图的比较、分析,探究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自由探究2 编制科普小报

一、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讨论,发现收集到的材料要经过适当的筛选和整理后才能使用。通过设计方案和制作,培养学生编制科普小报的能力。

通过编制“天象观测”的科普小报,进一步提高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交流、整理收集的材料

活动目标

通过比较、讨论,发现收集到的材料要经过适当的筛选和整理后才能使用。通过收集、交流的小报材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器材

《活动手册》p19探究工作表

活动二制作“天象观测”的科普小报

活动目标

通过设计方案和制作,培养学生编制科普小报的能力。

通过分工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评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器材

《活动手册》p19探究工作表。

制作小报的纸。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整理收集的材料

(二)制作“天象观测”的科普小报

第五单元我在长大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为活动主线,认识人由小到大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进而关注自己未来的成长并有意识地选择健康的成长方式。本单元的内容是切合学生想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特点而设计的,故每一课时的先后遵循了人从出生到成长变化这样的规律安排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从外在最显著的方面发现人由小到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起到导入铺垫的作用。第二课时则从众多的变化中选取身高作为范例研究,以统计图呈现的方式整理、分析数据从而了解儿童身高范围不同这一知识。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建立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对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变化的探究,既有前面知识的归纳又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目标:

初步了解青少年身体成长变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高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依据事实说明问题、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注自己未来的成长,有意识地选择健康成长的方式。

教学建议:

1、要想教学成功,学生资料收集的完备程度是关键。本单元中三个课时的内容均涉及资料收集,根据教学实践体会,依靠学生收集效果并不佳。建议教师们在课前设计一份较为详尽的“家长书”,告诉家长教师的要求,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填写的内容也详细列出,这样能使家长知晓并提供帮助,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提醒学生尽心保管带来的物品,因为这对家庭而言也是一份极为重要的家庭档案。

2、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为什么要把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怎样整理和分析均是教师要花时间去思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逐步引导的耐心,特别是把磁铁按身高数据排放以便统计这一过程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再现,这样能为后面学习统计图表打下扎实的基础。

3、本单元中还可渗透德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尤其是第一课时中我的每一步成长变化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这里的两纲结合还是很自然的。

5、1、我的成长

教学目标

1.认识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2.学习收集证明人成长变化的资料。

3.通过交流资料,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动器材:

婴儿在母体内发育长大的视频资料。

课前学生收集各类小时候的物品:如出生证、手脚印、照片、衣物、像带、磁带、身高、体重记录等教学流程:

活动一: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从胎儿到婴儿的视频文件,初步了解婴儿在母体内的变化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儿童成长变化的照片,初步认识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

活动二:介绍自己成长的经历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5、2成长和身高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知道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变化有快慢不同的阶段。

初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分布范围。

3.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4.初步了解选择健康的成长方式有助长高。

器材准备

课前学生需要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各年龄的身高数据;米尺、彩色纸条若干、卡纸(1寸见方)每人一张、小磁铁若干。

教学流程:

活动一:身高变化的过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变化有快慢不同的阶段。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活动二:比较身高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不同年龄段的人身高分布在不同的范围中。

2.初步培养利用整理后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2.初步了解选择健康的成长方式有助长高。

5、3、寻找身体的变化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特征。

从多侧面收集反映个体成长变化的资料。

3.依据事实分析说明问题,初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器材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的“成长的展示”材料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的资料,了解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及其主要特征。2.依据事实分析说明问题,初步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制作成长资料卡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资料卡加深对成长变化的认识。

2.在活动中学会欣赏与合作。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 默写(10分) 1、靖安宅里当窗柳。 2、复恐匆匆说不尽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4、短笛无腔信口吹。 5、非人哉!__________ , 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 。7、日初出沧沧凉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8、友人惭,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1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1、孔子不能决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⑴贫者语于富者曰()A、yù B、yì ⑵子何恃而往()A、shi B、chì 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A、shù B、shǔ ⑷吾一瓶一钵足矣()A、bō B、b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⑵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⑶犹未能也()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词的古今意义。(2分) ⑴越明年古义:今义: ⑵买舟而下古义:今义: ⑶吾欲之南海古义:今义: ⑷西蜀之去南海古义:今义: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圆与角》练习题

圆与角的复习 1.图中圆上有6个点,任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能画出条线段。 2.如图所示,小圆半径为4厘米,环宽1厘米,大圆的半径厘米,直径。 3.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倍。 4.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5.过两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过三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6.把二副三角尺如图拼放一起;图中的∠α的度数为。 7.下面三角尺拼成的角是多少度? 8.如图的三角尺上,∠是直角.一块三角尺上有个角是锐角。 9.如图,两块三角尺拼成的角是。 10.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C.无数条 11.用一副三角尺拼不出()的角。 A.75度 B.135度 C.80度 12.下面各角中,()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拼画出来。 A.10 B.75 C.20 D.25 13.用一幅三角尺拼摆,不能画出的角是()。 A.15° B.75° C.85° D.105° 14.两把三角尺,如图相拼,其中∠1=() A.60° B.45° C.105° D.90° 15.如图是一副三角尺.把一块三角尺的直角与另一块三角尺的一个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角最大是多少度?() A.180° B.150° C.135° 16.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的角。 A.100° B.160° C.110° D.105° 17.用一副三角尺不能拼出()的角。 A.20° B.135° C.150° D.15° 18.一块三角尺上有三个角,最大的那个角是什么角?()

C.锐角 19.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50°的角。() 20.写出一副三角尺所拼出的角的度数。 21.借助一副三角尺画出15°,105°,120°,135°的角。 22.用一副三角尺画一个75°的角。 23.用三角尺画出120°和15°的角。 24.过一点P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过M、N两点呢? 25.如图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26.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27.经过下面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28.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在画出的图形中共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及翻译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第一单元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诗人对夕阳发出的感慨。“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回呢? 2、第二单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般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宫高墙内宫女们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诗描写传神,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军官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诗人被罢斥回乡,在乡间向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人民,希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盖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第四单元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色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才练的姑娘身穿着和荷叶一样的丝绸裙子,鲜艳的荷花正迎着姑娘的脸庞盛开着。采莲女在池塘中和荷花难以区分,若隐若现,知道听见了《采莲曲》的歌声,才发现是采莲女们划着小船出来了。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单元内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他们曾经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并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基于以上的分析,首先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实施上。特别是在进行模拟实验中,应把水的三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前后的知识系统化。随后是认识水循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这个基础上,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最后引申到水源的保护上,具体是通过对水的污染和净化进行比较的方法,从而树立儿童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要把模拟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讲清楚,这对他们以后更深层次地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理解后果的严重性,初步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初步认识到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强。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难点: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和成因,然后围绕水循环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了解天气预报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水污染和净化的认识,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1、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循环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P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地球表面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的图片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P2) 活动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模拟水循环实验 教师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能用实验现象来解释自然界水循环的现象。 活动器材:水循环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P2) 活动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水的循环实际不止这一个过程,描述完图片可以通过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出区域性小循环的概念,使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有总体性的大循环也有身边的小循环,它们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 +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 =差 ②被减数 =差+减数 ③减数 =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 =积 ②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 =商 ②被除数 =商×除数 ③除数 =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数与量 一、大数的认识 一)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数位?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 (十进制计数法 )。 10 个一万是十万,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题目举例:( 100)个千万是十亿。一亿是100 个(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 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 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 0。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 位上写 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 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读写法练习 (1)读数: 230 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 上表示多少个一)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10、《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百忧集行》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整理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第一单元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 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 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 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教案.doc

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 顶点、角的边。 2. 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 [能力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掌握角的定义。 [情感目标]: 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多媒体出现巨大的激光器发送的2束激光线。 2. 结合已有的经验,说说什么是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边 A B

3.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角。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的引导出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 认识角: 1. 读一读:一点(O )和从这一点(O )出发的两条射线(OA 和OB )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角。 2. 边说边动手画一画,加深印象。 3. 认识各部分名称。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射线OA 、OB 称为角的边 4. 在你所画的角上标示出各部分名称。 5. 学习角的读法与记法: (1)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读“角”。 (2) 看书P68题1中的两个角,学一学“记作”、“读作”。 6. 在你所画的角下写下“记作”和“读作”。 7. 小结。 【说明:通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角,自己尝试画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三、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1. 黑板上演示书P68题2。 2. 数一数两条直线相交得到几个角? 3. 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 小结:基本要标示出4个角,能标出更多角更好。 四、巩固练习: 1. 填空: a) 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到( )个角。 b) 如图三条直线相交,这里一共有( )个角。 O 边 顶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数与量 一、大数的认识 一)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 位 百亿 位 十亿 位 亿 位 千万 位 百万 位 十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题目举例:(100)个千万是十亿。一亿是100个(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0。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读写法练习 (1)读数:230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表示多少个一)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 古诗文言文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迢迢牵牛星 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的量教案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的量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符号表示法及读法;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 学的乐趣与严谨,激发热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量角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认识角 1.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这些图形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是角。 2.认识角 教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角。(板书:∠) 教师:如果给这个角编上序号1,就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角,读作“角一”。大家一起叫叫这个角的名字。 学生读“角一”。 教师:大家认识了“角一”,你又能叫出这个角的名字吗? 学生:它叫“角二”。 教师:“角一”和“角二”谁大?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师:那么怎样量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量角的方法。(板书:角的度量) 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学工具就是量角器,课件展示量角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角器,仔细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1:量角器有很多刻度,像个半圆形。 生2:有内外两圈刻度。 师: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我们量角的方便,知道这些刻度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 生:180份。 师:对,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课件出示1°,让学生认识1°,同时显示外圈数字)。 课件出示量角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大家都说有两圈刻度,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们的量角器,内圈刻度是哪边开始的? 生:从右边开始的。(显示内圈刻度和数字) 师: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同学们能找到有0°的刻度线吗?有几条? 生:2条。 师:这样的量角器就方便同学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测量角的度数。(分别闪烁)课件展示外刻度和内刻度进行区别。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到90度的刻度线在哪里?(抽生上展示台演示) 2.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师:这条标有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刻度线,量角时,要把这条刻度线重合在角的一条边上,并且让量角器的这个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这叫做“两重合”。 师边讲边演示,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做一做。 师: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角的另一边是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抽生试一试,;量出角的度数。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祖父和我》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中的几种基本语调,能准确、清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祖孙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设计说明]: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善于运用朗读促说话、朗读促写作、朗读促理解及朗读促感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说明]:学生在读到大花园的美景时,往往把那里的美丽、生机勃勃和祖父隔离开来。因此在学生了解“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凝聚着温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我们会偶尔彷徨、偶尔感伤,但家人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源泉。特别是儿时的我们,那个陪我嬉戏玩乐,为我们遮风防雨的至

亲是谁呢?可能同学们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或者是祖母、祖父。《祖父和我》写了一副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卷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设计说明]:直接导入,通过质疑增加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落实知识卡片关于语调的知识,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3.预设问题通读全完: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快乐、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这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隐喻在美景和鲜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知。小组交流读后感,在体现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 案三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

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 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泽仕学堂教务处 1 143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沪教版) 1、直接写出结果(6%) 124+12 3 =( ) 1-53 =( ) 76-73+74 =( ) ( )+153=154 -( ) = 1 - - =( ) 2、根据算图写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8%) (1) (2) 3、根据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下面各题。(16%) 125×25×32 25×404 93×66+93×35-93 1876—(353+576)-247 4、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写出计算过程。(6%) □—256=1256 □×48=5904 2525÷□=25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20320814 11

上海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泽仕学堂教务处 2 5、列综合算式计算。(8%) (1)50除150与250的和,商是多少? (2)301减去298的差乘25与8的 和,积是多少? 第二部分 概念部分(共30分) 1.填空:(17%)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 5k ㎡=( )㎡ 2 l -290ml=( )ml 7056kg=7t+( )kg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3%) 一条蓝鲸约重125( ) 一枚邮票面积约9( ) 一罐可乐有355( ) (3)上海市的总人口约“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七千五百”人,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人,用“去尾法”凑整到整百万数约是( )人,用“进一法”凑整到整十万数约是( )人。(4%) (4)某型号彩电每台1498元,学校准备买6台这样的彩电,请合理估计一下,李老师大约带( )元钱就够了。(1%) (5)小丁丁画一个半径是4㎝的圆,小胖画一个直径是7㎝的圆,( )画的圆较大。(1%) (6)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3%) 或 (7) 如右图,(2%) ∠BOC= ∠ DOE= A B C D E 30° ……………………………………………………密………………………………封………………………………线……………………………………………………

沪教版四年级上英语

上海牛津版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辅导资料 Unit 1(Module 1)Meet new people 【单词】 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eleven十一twelve十二thirteen十三fourteen十四fifteen十五sixteen十六 【拓展单词】classmate同学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其它】单词 认识,知道 know遇见 meet人,人们 people同班同学 classmate校友 schoolmate 十七 seventeen十八 eighteen十九 nineteen二十 twenty 数数 count 数字,号码 number 学号 school number 在……附近 near 同学 classmate 走到学校 walk to school, go to school on foot 每天 every day 喜欢读书 like reading 打篮球 play basketball 踢足球 play football 一个新学生 a new student 【基本句型】 This is ... (介绍用语) 这是、、、 See you. 再见。 - Nice to see you. 很高兴见到你。 - Nice to see you too. 也很高兴见到你。 【语法】 1.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 her, his, your 在英语中有物主代词,它可以分成名词性的和形容词性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 词,置于名词前,在句子中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后面必须跟一个名词。 例如:This is my brother. His name is Tom. 这是我的哥哥。他叫汤姆。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单数形式:my(我的),your(你的),his /her/its(他的、她的、它的)。 复数形式:our(我们的),your(你们的),their(他们的)。 2. 情态动词Can can后的动词必须是原形,否定形式can’t 例如:肯定句:He can swim very fast. 否定句:He can’t sing. 疑问句:Can he climb a tree? 回答: Yes, he can. / No, he can’t. 3. 名词所有格: 所有格的构成方法: (1) 一般情况(包括单数名词和不带词尾s的复数名词)加 -’s: children’s books 儿童图书 today’s paper 今天的报纸 (2) 带词尾s的复数名词只加省字撇(‘): girls’school 女子学校 the Smiths’car 史密斯家的小汽车 注:带词尾s的单数名词,通常仍加’s: the boss’s plan 老板的计划 the hostess’s worry 女主人的担心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一、需要默写的古诗:(8首) 《望驿台》、《秋思》、《宿新市徐公店》、《村晚》、《暮江吟》、《夜泉》、《迢迢牵牛星》、《嫦娥》 二、第三单元诗词:(古诗三首,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共5篇) 《望岳》、《观沧海》、《饮湖上初晴后雨》《十六字令三首》、《山川之美》

第五单元——第八单元 现代文梳理 《藏羚羊跪拜》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2分) 答:(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语意相近即可)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3分)

答:(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2分) 答(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3分) 答:1、本文运用了转折之法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2、灵活多变的叙述。3、叙议结合的语言,关键时刻亮出几句最精彩的叙事或者议论性的语言。4、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上下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2分) 答:1.请不要让动物的今天,变成人类的明天。 2.保护动物,就是自身保卫。 3.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贴心的伙伴,动物是我们的知己。 《忆读书》 (一)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