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收稿日期:2009-07-01

作者简介:王杨(1981-),女,首都经贸大学德育助教,硕士。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首都经贸大学,

北京

100070)

摘要: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系统承担了很多学生教育的工作,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存在着分工不明、工作专业性不强

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情况变化,原有学生工作的体系已不能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本文从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研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新构建,以期使学生工作系统更适应其育人要求。

关键字:学校社会工作;学生工作系统;重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09)03-0057-03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以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的限制,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区”。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及学生工作实施者始终不懈地探索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理念及方法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切入点。例如,当前利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临床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支撑已经被许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学校社会工作应视为一种专业性工作,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工作配合,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协调家长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学校社会工作的涵义

学校社会工作产生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美国中等学校开展的“访问教师运动”,被视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门专业。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语“school

social work ”翻译而来。学

校社会工作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一般而言,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领域可以包括卫生、教育、福利、司法、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其中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学校中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即为学校社会工作。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学者的理解表述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张乐天等人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学校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通常要与学校的行政教学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和社会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

员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义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狭义的学校社会工作则是以困难学生为研究、工作对象的一门学科和一项社会事业。它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

2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2.1增强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从学校学生工作角度来说,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学生问题复合性及高校学生工作系统承载能力的强烈需要。

学生问题的复合性呼唤整体化工作思路。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有复合性。例如,一个厌学的学生,其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其背后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学校、社区,甚至是隐藏更深的原因,其影响因素往往交叉、叠加、累积,极具复杂性。如果学生工作者不全盘考虑学生厌学的原因而盲目进行教育,可能就会由于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好、协调好,学生再回到原有情境中时又会发生问题的反复。因此,将学生置于其所属的整体情境中加以分析,是解决当前学生问题复杂性的一剂良方。学校社会工作符合了当代学生工作中整体性工作思路的需要。社会工作认为人是一个生活于特定社会情境中的特殊个体,标准化的测试并不能反映案主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及其不幸状况。对问题学生,他们强调“人在情境”,采取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跳出封闭的咨询室,运用整体系统的意识去关注社会要素对问题学生产生的综合性、威胁性影响,了解问题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区中所处的不利位置,并在此过程中为其奔走、呼吁,致力于为其构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的社会支持系统。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高校扩招,高等学校承载的教育任务太多,已经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和条件。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任务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8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2009

第19卷第3期

vol.19No.3

57··

杂,细致的学生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学生问题不断增多,其中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其自身所能解决的,而需要社会、社区、家长等有关方面共同协作,综合解决。另外,教育在面对大多数人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个别需要。对于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仅仅依靠对教学组织形式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不够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个案和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一起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2学生全面发展及成长的需要

高校学生工作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其出发点和归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在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潜能发挥及社会化发展。在高校介入社会工作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满足学生个人社会化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中除了要获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还要顺利实现个人社会化。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教师和家长难以及时发现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建立起家庭——

—学校——

—社区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需要发展性的工作思路。21世纪的国家需要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学校教育应努力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的前沿阵地。高校中当前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其重点在于弥补学生过去已经形成的心理损害,解决和改变心理结构障碍。然而这远远不能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学校社会工作除了强调在“危机”之前给予干预之外,其主要任务在于“危机干预”中让受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目标达成的全过程。社会工作者坚信,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没有一个人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的。而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都能在其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因此,学校社工极少越俎代庖地为学生作决定,而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在每一步小目标达成后都能引导学生对下一个目标的思考,目的在于挖掘潜能,发展个性,以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和改变不利现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咨询的方式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有益补充。

3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高校介入学校社会工作,必然面临社工的定位,与学生工作系统的原有成员的工作分工等诸多问题。现有的学生工作系统需要进行重新构建,与学校社工合理配合,实现学生工作的合力。

3.1现有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主要架构

现行高校通常采用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学生工作部(处)统筹和指导学校整体学生工作,同时设共青团,作为全校团学工作的指导机构。各院系设学生工作分支机构,由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主管,下设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岗位。院系学生工作机构受学生工作处及学校团委的业务领导和指导。院系分团委书记和专职辅导员分工各校不尽相同,并不十分明确,但分团委书记较多地负责团学工作。党建、学生心理辅导、就业、勤工助学、日常工作等则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分工。有部分高校专设或在学生工作处下设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独立开展或指导院系开展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现行高校学生系统的构架,使得院系学生工作繁杂且分工不明,特别是在院系多个专职辅导员的情况下,各院系多是按照工作项目分工而非性质分工,使得每个辅导员都要疲于应付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精力做细致入微的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职能混同于一人,使得学生工作老师经常给学生“两张面孔”,不利于在学生中获得信任感和威信。同时,分工和工作方向不明也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图1现行学生工作系统图示

3.2社会工作介入后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如上文所述,高校介入社会工作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和趋势。学校社会工作主要以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从其定位和宗旨上应当介入学生工作系统。然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存在很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较多地体现政治性、导前性和教育性,社会工作则较多地体现社会性、事后性和服务性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工作与传统的学生工作在工作内容和方式上也有明显不同。因此,需要确定社会工作在高校的介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系统进行重新构建。

笔者认为,应当首先在各高校成立社工站,由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担任高校社工,从事高校的社会工作开展及研究,并逐渐充实社工队伍,向达到一定人数的院系委派驻院(系)社工。驻院(系)社工主要在院系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本院系学生,同时院系社工受学校社工站的专业指导及督导,并向学校社工站寻求专业、实务等支持。

基于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高校的学生工作系统应当在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建构。高校学生工作仍然坚持由学生工作部(处)统筹的校院两级学生工作体系的整体框架,同时设团委、社工站。从行政隶属上,团委与社工直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工作关系上,学生处、团委、社工站同属于学生工作系统,相互协作,有分工、有配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58··

合。从学院一级学生工作体系看,各学院学生工作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管、下设分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及驻院(系)社工。分团委书记由学生工作处、团委委派,专职辅导员由学生工作处委派,驻院社工由社工站委派,分别负责团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及贫困生、问题学生工作。这样,学生工作系统特别是基层学生工作队伍就能够比较清楚地理顺各自岗位的任务及关系,有利于明确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分工,将教育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及专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表1

新建构学生工作系统分工

参考文献:

[1]刘芳.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学校心理咨询相比较[J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2008,(9).

[2]魏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略论[J ].中国青年研究,2007,(5).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4]盛跃明,彭娟.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新建构———基于对思想政治

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考察[J ].理论界,2005,(S1).

责任编辑:王昌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8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2009

第19卷第3期

vol.19No.3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Work System

WANG Ya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Abstract :China's current student work system in college undertakes a lot of educational work ,but there exists some problems as ambiguous division of work and unprofessional work.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changes ,the original system can not adapt to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requirements ,which needs the intervention of social work in college.The thesis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rvention from the necessity ,and studi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work system ,to adapt the educational demand.

Keywords :Social Work in College ;Students Work System ;

Reconstruction

59··

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_基于辅导员工作现状调研

第34卷 第4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 ol.34, No.4 2014年4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pril. 2014, 051~052 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研究 ——基于辅导员工作现状调研 欧阳 晶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内容提要] 随着当今大学生学业外诸多问题的凸显,学校社会工作逐渐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如何将其引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本文基于对20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高校学生工作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寻找二者结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辅导员工作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4)04-0051-02 当今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除学业外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来自社交、经济、暴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如不及时化解,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西发达国家高校采取的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获得国内学者的认可。然而,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与学生工作整合时需要寻找科学的契合点,需要厘清二者的关系,本文基于对20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高校学生工作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关系,为下一步更深入地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一、问卷调查工作的有关情况说明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的200余名辅导员进行,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本次调查工作涉及的学校,既有省内的高校(11所),又有省外的高校(4所),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职业技术类院校。本次被调查的对象数量多、代表性强、覆盖面广,男女占例分别为55.17%和44.83%,平均年龄为29.68岁,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辅导员工作经验,调查到的信息参考价值大。 2.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针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团队分工情况、涉及的主要问题、自我评价、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全部采用客观题形式,内容基于指导性文件,同时邀请社工专家参与问卷设计,使问卷反馈结果能充分反映辅导员日常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目标等方面的相关性。 3.调查形式 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我课题组成员直接去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学校开展调查工作;二是邀请其他辅导员同仁协助开展调查工作;三是聘请专业调研机构开展调查工作;四是委托高校里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调查工作。 二、当前辅导员工作现状及有关情况分析 1.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问卷发现,绝大多数辅导员的工作基本上都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帮助有特殊困难、特殊问题的学生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78.54%);与教师、家长合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思考、学 习和生活能力(78.93%);指导第二课堂,如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80.46%);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或经常咨询相关专家,丰富此工作内涵(70.50%)。其中,涉及前三项工作的辅导员占比均达到78%以上,第四项工作虽专业性要求高,但涉及该工作内容的辅导员占比也达到了70%。 2.工作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常会涉及学生社交、学业、经济、家庭、情感问题 、就业问题、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生学业、社交、就业、情感四方面的问题涉及面最广,分别有85.82%、75.10%、71.65%、70.88%的辅导员经常遇到。在处理学生的这些问题,辅导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们经常会与被辅导学生的同学、任课教师、其他辅导员、学生家属、心理咨询室老师等合作。 3.所在团队分工情况 大多数辅导员所在团队的分工是按年级划分,即每个辅导员负责专门的年级,或者是按学生工作的内容划分,每个辅导员主抓某一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如公寓管理、党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社团指导、奖助贷发放等。这当中,还有22.22%的辅导员,所在团队的分工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方式,每个辅导员主要负责某个年级的某一项或几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4.自我评价 在为学生有效化解问题方面,14.56%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可以打5分(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62.07%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可以打4分,21.84%的辅导员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一般,少数人觉得自己做得不太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分别有52.11%、46.74%、44.44%、42.15%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学、法律知识、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仅有11.11%的辅导员认为自身知识和技能基本够用。 在所学专业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这个问题上,近六成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工作内容是基本匹配或高度匹配的,但是也还有近四成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专业与目前的工作内容是少量匹配或完全不匹配的。 在角色认知方面,绝大多数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主要扮演了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其中, [收稿日期]2014-02-22 作者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 学生小良,初中二年级时从农村初中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瞧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她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她们。一个学期下来,她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她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她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她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她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就是希望她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于就是家长请求学校帮助。 1、接案:建立关系 小良的父母找到学校帮忙,班主任因此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够帮助小良。社工第一次见小良就是就是学校的社工站,当时小良就是出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并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小良一开始就是处于抵触状态,但当社工说起有没有喜欢的运动时,她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社工对小良的情况了解完后,与多方面沟通后决定开案。 2、预估:收集资料 (1)家庭情况 小良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架构,小良就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她的培养。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父母还就是会尽量满足小良的要求。最近由于父亲工作转变的原因,小良一家三口从原来的农村地区转向了大城市,父亲也希望可以乘机为小良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小良转到一间一流中学。 (2)学校情况 小良所处的新学校就是该市有名的中学,学习氛围很浓郁。小良刚转到新学校就感觉新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压抑,新同学也不像以前的同学一样。同学大多数十分重视成绩,下课放学都只忙着读书、上补习班。新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每天布置的作业对于小良来说就是很繁重的。 3、计划: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析 小良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良从农村中学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 小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之后转入某市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 其一,在新环境里,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良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良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 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她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 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 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

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 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 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 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 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 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习模式初探

[摘要]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专业实习的开展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却面临着重重障碍,主要体现为“实习资源不足”,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的缺乏。为了应对这一现实约束,构建本土化专业实习模式的途径包括:加强机构的专业性发掘、义工性介入和实习指导老师的角色定位等。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习模式 [作者简介]张荣(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方法、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09)12-0078-02 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利他主义理念指引下的以助人为最终目标的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有效的专业实习是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专业实习的应有功能却没有得到发挥。面对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的主要障碍,结合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背景,本文试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习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主要障碍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这两方面内容彼此影响,课堂理论知识及实务知识的讲授是学生开展专业实习的前提条件,专业实习则是对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 综合来看,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成熟的西方国家里,其专业实习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实习时间的明确要求。在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专业服务机构中开展社会工作实习的时间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本科生不少于400小时,硕士生不少于900小时。而根据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合会的规定,所有学士学位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800小时的校外实习[1]。二是实习机构的专业性。在西方,随着社会工作的长久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实习机构,这便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了足够多的实习场所。三是实习督导的专业性。在西方,实习督导一般由机构中的资深社工担任,不仅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而且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的训练和督导。 与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的发展相比,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则面临着实习资源的不足。 1.从学校内在资源来看,主要集中于指导教师实务技能的缺乏。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时间不长,在目前的国内高校中,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很低。2003年12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曾对全国569位社会工作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研究专长的统计中,有“专业社会工作”背景的教师为19.16%,有“社会学”背景的教师为18.98%,而研究专长为“其他”的教师占21.09%[2]。而且,国内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还普遍处于实务经验缺乏的状况,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培训。另外,由于部分高校没有专职的实习教师,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往往既上课又带实习,再加上学生人数过多,教师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指导作用也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2.从学校外部资源的缺乏来看,主要集中于实习基地的缺乏、机构督导的非专业性及实习机构的行政化。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专业机构非常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时的选择余地很小,可供选择的有街道、社区居委会、福利院、民政机构等,这些机构都属于王思斌所指出的实际社会工作的机构[3],这些机构的特点是拥有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具备一些本土的工作方法,但专业化水平不高。同时由于这些机构的行政特征,使学生实习的专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实习内容行政化,只是做一些打字、整理材料等打杂工作,达不到实习目的。 由于上述实习资源的不足,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虽然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并得到了相应的专业训练,但从专业的角度而言,还远远不能达到专业实习的目的。此种情境下,探索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本土化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二、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习模式的构建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化实习模式是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衍生而来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最早是在1971年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时提出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被定义为“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4]。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发端于西方国家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所以当其进入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第12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实习模式初探 张荣,龚晓洁 (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22) 78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为了能够让学校社工融入学校环境,使社工服务尽快得到落实和步入正轨,服务有需要的老师学生,发挥社工存在的功能,以及将社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价值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社工上岗阶段 一、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建档咨询10个,完成教师节宣传教育活动1个、家长教育活动1个、工作年度计划一份、电话联络家长30人、学校例会2次、制作社工宣传展板1块、工作预报/月报1份 三、工作细则 入驻准备:社工提前2天入驻学校,与学校领导协调分管事宜、住宿、用餐等细节。 学校日常行政安排/咨询工作:社工按照岗位需要,配合用人单位(进驻学校)做日常行政工作。如整理档案资料、收集团委信息等。在这个阶段里社工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校工作的规律,为以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宣传教育活动:教师节是社工进驻学校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社工向全校老师学生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在教师节这天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感谢师恩的活动是社工为今后学校服务打响的第一炮。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引导

学生为老师制作祝福展板,也可以是挑选个别班级进行以老师为主题的讨论分享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拉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教育活动:社工的工作离不开和家长接触,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一进入学校就举办一个生动的亲子教育课堂,是希望家长在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之余,能够理解社工的视角和观念,赢得家长的信任。 电话联系家长:主要是在举办了家长亲子课堂之后,收集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发掘家长层面的需求,影响家长观念,和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携手努力。 其他工作:参加学校例会是为了用最便捷的方式与学校老师领导熟络,让学校老师领导熟悉社工了解社工才会支持社工的工作。并且参与学校的例会也可以让社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模式。制作宣传展板是为了让全校师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社工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模式。宣传展板也是比较有效的宣传社工的手段。 第二阶段学校社工服务探索阶段 一、时间安排:2013年9月16日—11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咨询建档10个,新开个案3个,班会主题活动16期,团康活动2个、一年级新生适应小组1个,家访20户,电话咨询或联络30人,工作预报/月报2份,学校例会8次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学者有许多讨论(Zastow,1996;Franklin,2000)。其中,普维罗(Powell,1993)与一群有实务经验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经过半学期的讨论,发展出两个系统的角色: 第一,在学生(家庭)系统方面的角色是: 1.发现者:有些遭遇困扰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求助,而教师或其它人也未能及时发现和转介。此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职责,必须主动发现学生需求,及时给予协助。例如,「九二一」震灾,有些学童遭到亲人伤亡的打击,导致情绪沮丧,中辍在家。对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透过家庭访问,发现需要帮助的儿童及家庭。或者,结合教师、医师、护理等专业人员,成为协同发现者(co-discoverers),以发现急需协助的案主。 2.治疗者: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直接服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传统角色之一。例如,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受教师转介一个逃学的案主,透过家庭访问知道主因是家庭经济情不稳,案母离家多时,案父有酗酒问题。对此案例,学校社会工作者除协助案主参加青少年的支持团体(support group),也将案主转介给医院,以药物治疗其沮丧情绪。 3.促成者:学校是教育单位,有促进学生成长的责任,学校社会工作者亦须扮演促成者(facilitator) 的角色,透过各种专业技巧,催化学生、家长或教职员去完成必要的改变。例如,某校计划在家长会之中成立一个课程研讨团体,藉以鼓励家长对学校的课程规划提供意见,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负责协助家长组成团体。 4.教导者:学校是教育机构,凡是学校成员,对学生都有教导的职责和功能。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常被期待能就其专业素养提供专门的信息、知识和工作方案给学生及家长。教导者(educator)或「老师」(mentor)的角色,就是提供别人所需知识的一种方法(Franklin,2000)。 第二,在学校(社区)系统的角色是: 1.合作者:在学校里,除了教师与学校社会工作者之外,还有许多助人的专业工作者,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学校谘商人员、学校护士,他们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共同为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协助。社会工作者基于工作需要,经常扮演合作者(collaborator)的角色,与学校其它专业人员互换讯息或连结资源,以利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 2.咨询提供者:咨询(consultation)是发生在专业之间的一种干预方法,通常是出于自愿的关系,目的在分享经验,解决问题(Sabatino, 1991)。在学校里,咨询可能发生在学校社会工作者与教师、校长、学校其它人员或社区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咨询。 3.倡导者:社会工作是服务弱势者的一种专业。如果服务对象是少数族群、进行性障碍(developmentally disabled)、未婚怀孕之类学生,或者资源有限的学生家长,他们的权利较易受到疏忽或剥削,而且没有能力自己争取,特别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倡导者(advocate)的角色,做为案主的代言人,来维护案主应有的权益(Franklin,2000)。 4.联络者: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美国发展之初,是以访问教师(visitingteacher)的身分,担任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络者(liaison) 的角色,一方面瞭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做为学校辅导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向家长说明学校的教育政策及相关措施,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及配合,共同协助孩子成长。后来,联络者角色扩展为协调者(coordinator)、中介者(broker) 、调解者(mediator)、资源动员者(mobilizer)、个案管理者(case manageer)等多种角色。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简称MSW,后同)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南京大学MSW承办单位社会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MSW培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社会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MSW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2、设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MSW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学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工作实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必修课都配备2名以上专任授课教师,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督导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50%。 1、必修课(2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共有7门课,20个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注】:专业必修课还包括社会工作实习(5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详细要求见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

社会工作专硕就业前景解读

专业介绍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发生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人群;预防和解决部分因不良互动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就业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爆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显示,广州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原先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现已逐步转向专业社工机构。

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职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 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任务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案工作方法,它的倡导者是雷伊德(Reid)和艾士旦(Epstein)。任务中心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首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目标。因此,它是一种简单而且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任务中心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个人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运用这些能力、方法和技巧面对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的问题。因此,人是健康的、常态的,问题的产生只是个人能力的暂时欠缺而已。 2、对问题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交 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当事人的外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考察。

任务中心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问题的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七大类: (1)人际冲突,这类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冲突,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个人需求、人格特质、性格特征、角色期待与行为关联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冲突就不可避免。 (2)社会关系的不满意。对于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个人在事先总会抱有一定的期望,而当这种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个人就会感到不满。例如,一个喜欢对朋友推心置腹的人,也会对朋友抱同样的要求。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并不会向自己吐露时,便会因为自己对朋友关系的信任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而产生不满。想象和实际存在差距时,个人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适应问题。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和投入并不相同。 (3)与正式团体之间的问题。个人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成为某一个或几个正式团体的成员。而在成为正式团体成员之后,个人就面对与团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例如个人的价值观念如何同集体的价值观念匹配,个人的目标如何同集体的目标结合。如果个人无法将自己同团体有效地融合,对团体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同特定组织和机构产生冲突。 (4)角色执行的困难。角色一词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学中,角色就是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履行角色。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篇一: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书 一、服务学校背景及需求评估 ·学校背景介绍 通过对晨光中学的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实地的考察,可以了解到晨光中学为某二线城市普通初中。该学校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是一所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15个班约65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并不大,也并不是省市重点学校。该学校前身为某工厂的子弟学校,工厂经营不景气,后学校与企业分离编入社会,学校师资实力较弱,有待提高,每年的升学率较低。特殊的背景使得该学校的生源较多样复杂,其中主要是工厂子弟、家庭较困难的低保户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辖区划分来的学生以及部分家境尚可但成绩较差的学生。·需求评估 鉴于该校生源的构成情况、教育实力以及往年情况,该校的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可能是毕业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及同父母一起在城市务工等,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很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就已经明了了以后的出路,因此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他们大多把读书当做是一种应付,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待学习并不认真,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会造成班

内的贫富差距大,由于学生尚且年幼,三观并不成熟,对学生自尊有伤害,条件较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初中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对于刚刚来到新的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也有不足,缺乏比较系统集中的培训。 因此该学校的师生的需求可总结为: 学生方面:1、需要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2、自信心的提升; 3、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老师方面: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家长方面: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不良情绪的疏导。 通过社工协调三方联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工作对象 本次学校社会工作确立的工作对象为该校初一的某班级。该班级为该年级平行班中的一个,该班级的学生囊括了上述的各种典型生源。该班级也存在上述的学习氛围不佳、班内学生家庭条件差异大并且存在孤僻、不擅与人交往的学生等。 对该校进行的服务将会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展开。·服务前准备 在对该校展开服务之前,作为社工,我们将会与该班级的班主任、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同时,也会在学生中进行问卷以及现场提问的调查,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综上所述,要顺利地启动和发展中国本土性的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结合中国三维社会思维模式下独特的家文化,考虑工作对象的处境,所享有文化,生活经验,特别是受助的经验。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在观念上虽有矛盾,但两者并不是完全无法调协的①。通过对中西社会结构之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必须结合其独特的家文化,衍生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推行和发展的社会工作本土理念和操作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 ① 周永新:《社会工作新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2页。 3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社会政策改革与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7ASH002)的阶 段性成果之一。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3 李迎生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5833(2008)0520077204作者简介: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北京  100872)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格林伍德(E 1G reenw ood )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五个:(1)一个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 ),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 );(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 );(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 2tion of the community );(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工作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可以称为一个专业;但是其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尚待于进一步发展成熟。在他提出的五个衡量标准中,其中第一个条件即是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可见,理论对于一门专业的重要程度。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进而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且符合逻辑的解释,一门专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正是由于理论体系发展的系统化、复杂化,掌握这种理论体系所需要经过的教育和训练就会越长、越困难;而一旦掌握了这种理论,一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收稿日期:2009-07-01 作者简介:王杨(1981-),女,首都经贸大学德育助教,硕士。 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构 王 杨 (首都经贸大学, 北京 100070) 摘要:我国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系统承担了很多学生教育的工作,学生工作系统内部存在着分工不明、工作专业性不强 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情况变化,原有学生工作的体系已不能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本文从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入手,探讨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方式,研究学生工作系统的重新构建,以期使学生工作系统更适应其育人要求。 关键字:学校社会工作;学生工作系统;重构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09)03-0057-03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以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的限制,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区”。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及学生工作实施者始终不懈地探索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工作理念及方法逐渐成为了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切入点。例如,当前利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临床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支撑已经被许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学校社会工作应视为一种专业性工作,学校社会工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工作配合,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高校导入学校社会工作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协调家长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学校社会工作的涵义 学校社会工作产生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美国中等学校开展的“访问教师运动”,被视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开端,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门专业。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语“school social work ”翻译而来。学 校社会工作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一般而言,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领域可以包括卫生、教育、福利、司法、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其中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学校中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即为学校社会工作。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学者的理解表述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张乐天等人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学校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学校社会工作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通常要与学校的行政教学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和社会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 员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义的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狭义的学校社会工作则是以困难学生为研究、工作对象的一门学科和一项社会事业。它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学习生活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克服学习障碍,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 2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2.1增强高校学生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从学校学生工作角度来说,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学生问题复合性及高校学生工作系统承载能力的强烈需要。 学生问题的复合性呼唤整体化工作思路。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有复合性。例如,一个厌学的学生,其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其背后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来自家庭,也可能来自学校、社区,甚至是隐藏更深的原因,其影响因素往往交叉、叠加、累积,极具复杂性。如果学生工作者不全盘考虑学生厌学的原因而盲目进行教育,可能就会由于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好、协调好,学生再回到原有情境中时又会发生问题的反复。因此,将学生置于其所属的整体情境中加以分析,是解决当前学生问题复杂性的一剂良方。学校社会工作符合了当代学生工作中整体性工作思路的需要。社会工作认为人是一个生活于特定社会情境中的特殊个体,标准化的测试并不能反映案主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及其不幸状况。对问题学生,他们强调“人在情境”,采取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跳出封闭的咨询室,运用整体系统的意识去关注社会要素对问题学生产生的综合性、威胁性影响,了解问题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区中所处的不利位置,并在此过程中为其奔走、呼吁,致力于为其构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的社会支持系统。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高校扩招,高等学校承载的教育任务太多,已经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和条件。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任务繁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8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ug.2009 第19卷第3期 vol.19No.3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