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技术方案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

版权所有?

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

2009年3月15日目录

1.背景3

2.滑坡监测目的、方案设计依据与原则3

2.1监测目的3

2.2监测方案设计依据4

2.3监测方案设计原则4

3.滑坡监测内容、方法和仪器5

3.1地表变形监测5

3.1.1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技术5

3.1.2 GPS测量技术6

3.1.3 GPS与全站仪混合监测技术7

3.1.4实施与规范要求7

3.2滑坡深部位移监测10

3.2.1深部位移监测的方法与作用10

3.2.2测斜仪器10

3.2.3测斜仪的布置11

3.3地下水位动态监测12

3.4孔隙水压力监测12

3.5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13

3.5.1 抗滑桩钢筋应力应变监测14

3.5.2抗滑桩侧土压力监测15

3.5.3 锚索应力监测16

3.6水库水位监测17

3.7地表裂缝位错监测17

3.8宏观地质调查17

4.集成GPS的多传感器滑坡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18

4.1系统框架结构18

4.2仪器的选择与布设18

4.3自动化采集系统方案21

4.4滑坡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23

4.4.1系统总体功能结构23

4.4.2地质地理信息管理24

4.4.3监测信息管理24

4.4.4监测信息分析25

5.GPS变形监测子系统26

5.1监测模式的选择26

5.2监测网的布设27

5.3系统结构设计28

5.3.1数据接收部分28

5.3.2数据传输与数据采集部分29

5.3.3数据处理部分31

5.4监测设备配置及其技术指标32

5.4.1测站设备配置32

5.4.2监控中心设备配置33

5.5安装与施工34

5.6测量更新频率及测量精度34

6.总结35

附录1:香港理工大学安科GPS变形监测软件系统(GDMS)35附录2:多天线开关控制器1

附录3:滑坡监测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解决方案3

附录4:CX-3C型测斜仪使用技术要求6

附录5:VI-600型固定式测斜仪使用技术要求9

滑坡监测技术方案

2009年3月25日(V 1.0)

1.背景

滑坡是指场地由于地层结构、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人工切坡几各种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或全部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层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不良地质现象。滑坡是工程地质问题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在山区及河谷地带尤为常见。许多重要的工厂和居民区就建在滑坡上或是靠近滑坡的地方,滑坡引起的山体垮塌及暴雨后形成的泥石流常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我国是一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和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的数据,2006年发生地质灾害102804起,其中滑坡占87%;2007发生25364,其中滑坡占61%;2008年1-3月发生3106,其中滑坡占67.42%。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人民币,其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数百人。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滑坡之所以能造成严重损害,是因为难以事先准确预报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滑坡灾害预防,重在监测。为防患于未然,必须对滑坡进行监测,实现滑坡危害的早期预报。

2.滑坡监测目的、方案设计依据与原则

2.1监测目的

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建立地表和地下深部的3维立体监测网,对边(滑)坡进行系统、可靠的变形监测。主要目的为确定边(滑)坡变形动态(包括滑坡体变形方向、变形速度、变形范围等) ,并对变形发展和变形趋势作出预测,判断边坡稳定状态,给出边坡失稳预警值,指导施工、反馈设计和检验治理效果,了解工程实施后边坡的变化特征,为最优化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

处治边(滑)坡为对象的边坡变形监测主要分为:

(1)施工期安全监测在施工期对边坡位移(地表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深部位移)、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地下水和库水位等的监测;

(2)处治效果监测是检验边坡处治设计与施工效果,是判断处治后边坡稳定性的最具说服力的手段;

(3)长期动态监测结合施工期监测结果,保持监测数据的连贯性,在防治工程后期开始,对边坡体进行动态跟踪,以掌握处治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和特征,据此评价和预测处治后的边坡长期稳定性。

2.2监测方案设计依据

监测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技术规范和资料:

(1)技术规范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2、《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2005)(征求意见稿);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F10-2004);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7、《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9、《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2)勘察、设计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整治工程设计资料

2.3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1) 监测工作的布置应基本上能控制整个边坡可能的变形,监测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长久、稳定、可靠、不易被破坏,测量基准控制点应在边坡范围以外稳定的基岩上。

(2) 方法和仪器的选择要能反映出边破的变形动态,且仪器维护方便、费

用节省的原则。监测仪器的选择原则是:仪器性能可靠、精度足够、使用简易且不易损坏。

(3) 施工前监测、施工期监测、处治效果监测和长期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4)避免或减少施工干扰。应尽量采用勘探洞和排水洞预埋仪器;施工活动应各方通气,进行文件会签;应尽量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保护设施力求可靠。

(5)监测设计应留有余地。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地质条件不十分清楚,随施工开挖可能发现一些地质缺陷、设计时未估计到的不稳定契体,即可能出现一些设计中未能考虑到的问题,那时,需要修改和补充。3.滑坡监测内容、方法和仪器

滑坡稳定性的监测涉及到一系列特定的参数及其随时间的变化量,如降雨量、土壤湿度、地下水位及移动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地下水位和移动特征。滑坡的移动特征由滑动面的深度、方向、移动量和移动速度来表征。通过监测这些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就能达到监测滑坡的目的。

根据有关规范,对滑坡危害程度属于一级的滑坡,应建立以地表变形、裂缝位错、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库水水位、支护结构应力应变变化的立体监测系统,监控滑坡整体变形。

3.1地表变形监测

3.1.1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技术

用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一般是在滑坡监测区外建立平面控制网,使用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或电子全站仪进行观测,以获取滑坡平面位移监测的参考基准。平面控制网一般包括基准网、校核网、监测网,控制点分为基准点、校核点、工作基点、监测点等,为了保持点位的稳定性,均需要建造一定尺寸的钢筋混凝土墩标。

首先对基准网进行观测,在判断基准网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对监测点的多期观测,可计算监测点的坐标变化量,进而分析监测点的滑移量、滑移方向、滑移速度等。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观测量通过组网,可以进行测量结

果的校核与精度评定该方法灵活多变,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外界条件的滑坡监测。

用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滑坡监测,通常布设测边测角控制网。常规精密大地测量方法监测水平位移,技术手段成熟,适应性强,但有时网形复杂,观测条件较多,观测周期长、费用高、工效低,适合中小型滑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通常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对滑坡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又称沉降观测,该方法属于一维变形测量。根据监测精度要求不同,通常采用一等水准测量或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配用因瓦水准尺。进行沉降监测一般是须设置基岩标,作为地面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再在沉降地域布设沉降观测点,以一定周期重复进行水准测量,经过多期水准测量和地面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计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各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等数据,从而为沉降区域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1.2GPS测量技术

GPS在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相对定位至少需要两台接收机,差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以及削弱空间相关的大气延迟误差,通过相应得GPS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使GPS测量精度达到毫米级,这种模式称为静态测量模式。Real Time Kinematic (简称RTK)GPS 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这种模式成为动态测量模式,其测量精度约为1~2厘米。

与常规的方法相比,利用GPS 进行变形监测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①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能在台风、大雾、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全天候进

行工作;

②监测点与已知参考点间无需通视;

③能够直接测定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值;

④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

⑤不同监测点可以进行同步测量。

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动变形监测方法,GPS 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克服了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的众多缺陷。由于滑坡的变形比较缓慢,所以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常采用周期性重复测量和连续静态测量方式。前者按照一定周期(如:一月一次)进行野外采集数据,然后回到室内下载数据并进行静态后处理;后一种方式则是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全部自动处理,一旦系统建立,无需人工到现场进行作业,非常适用于处于危险期或在恶劣天气及监测环境条件下的滑坡监测,达到近实时的监测要求。

3.1.3GPS与全站仪混合监测技术

用传统边角测量方法的地表位移监测一般需要在稳定的地段,设置测量基准点,布设基准网,并在被监测地段设置若干监测点,利用基准点监测监测点的位移,所以要求监测点与附近基准点应通视。有时很难在边坡附近稳定区域内找到通视条件好的位置布设基准点,基准网难以采用常规的边角网进行布设;另外边坡位移监测点之间通视也很困难,常规边角网形式的变形监测网也难以布设,交会法与极坐标法也因基准点及监测点的通视条件限制而无法应用。而GPS静态测量无需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相互通视,只需要每个观测点上空有较大的可视天空即可,基准点可选在远离变形影响范围的稳定区域,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故可考虑采用整体大范围内布设GPS变形监测网,局部小范围内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法,既方便了监测工作的开展,又极大地减少了监测成本。由于边坡坡度较大,采用水准测量进行垂直位移监测有较大难度,在满足精度的前提条件下,用静态GPS测量和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进行监测。边坡的监测内容包括滑坡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变化速率,达到监测地表位移目的。

3.1.4实施与规范要求

一、变形监测布设原则:

?监测网基准点是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的工作基点,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区,远离滑坡体。

?监测网基准点的数量在满足控制滑坡范围的条件下不易过多;图形强度应尽可能高,确保监测网基准点坐标误差不超过2~3毫米。

?滑坡体上监测点的布置应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尽可能在滑坡前后沿、裂缝和地质边界线等处设点。当滑坡上还有深部位移(如钻孔测斜仪、

多点位移计等)测孔(点)时,也应尽量在这些测孔(点)附近设点,

以便相互比较、印证。

?监测点应布置在稳定的基础上,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建点,且测点数宜尽量少,以较少工作量,缩短观测时间。

?监测垂直位移的水准点应布置在滑坡体以外,并必须与监测基准点的高程系统统一。

二、滑坡观测点位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符合下列要求:

(1)岩体上的GPS基准点及监测点,可现场浇灌混凝土标石。根据观测精度要求,顶部的安装强制对中装置,保证对中误差小于0.5mm,标石顶部须露出地面100cm~120cm,其埋设规格见图1(a)所示。

(2)土体上的GPS基准点及监测点,可现场浇灌混凝土标石。根据观测精度要求,顶部的标志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活动标志。标石埋深不宜小于1m,在冻土地区,应埋至标准冻土线以下0.5m。标石顶部须露出地面100cm~120cm,其埋设规格见图1(b)所示。

(3)抗滑桩顶面的监测点,采用砂浆现场浇固的混凝土桩,并安装强制对中设备。凿孔深度不宜少于10cm,观测视线离结构物顶面要高于20~30cm。

图1 基准点、工作基点的观测墩埋设规格

三、GPS基准网观测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方法。采用GPS接收机同步观测,

观测时段长为3h,采样间隔15s,截止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数≥5颗。基准网基线解算与平差计算采用商用GPS静态后处理软件(如:中海达GPS解算软

件),最弱点精度(相对已知点)M

P =±1.0 mm,M

H

=±1.7 mm,(设计的M

P

≤±

2.0 mm,M

H

≤±4 mm)。当观测条件较差时,观测时间长度需要提高到4~6小时;若基线长度超过5公里,需采用Bernese、Gamit或GIPsy等精密解算软件进行结算。

四、滑坡观测点平面位移的监测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所列二级精度指标施测,垂直位移的监测精度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所列三级精度指标施测,具体精度指标见表1所示。GPS位移监测网观测时段长为2h,采样间隔15s,截止高度角15°,最小卫星数5颗。基准网基线解算与平差计算采用商用GPS静态后处理软件,其内符合精度平面位移精度优于±2.5 mm ,垂直位移精度优于±3.2 mm。抗滑桩顶面监测点的监测是在其附近的GPS位移监测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其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4所示。

表1 本次监测的精度要求

2、观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观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坐标差中误差以及等价的观测点相对基准线的偏差值中误差、建筑物(或构

件)相对底部定点的水平位移分量中误差。

表2 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3 垂直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4 电磁波测距的技术要求

注:1、仪器精度等级系根据仪器标称精度(610-??+D b a ),以相应级别的平均边长D

代入计算的测距中误差划分;

2、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4次的过程;

3、 时段是指测边的时间段,可用不同时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仪器设备均应经过国家计量检定单位的检定,并检验合格。观测前,还须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

3.2滑坡深部位移监测

3.2.1深部位移监测的方法与作用

对滑坡岩土体内部蠕变、特别是滑动面位移矢量的监测,采用测斜仪法。在钻孔内埋设测斜管,定期用测斜仪测量测斜管随岩土体深部位移大小、方向,以此观测岩土体深部位移沿钻孔深度逐点连续的位移变化,由此建立位移-深度关系曲线,通过该关系曲线找出滑动面准确位置,对滑动面的位移大小及位移速率做到监控。

对边坡岩土体内部蠕变、特别是滑动面位移矢量的监测,采用测斜仪法。该方法是通过钻孔内的测斜仪来测量岩土体深部位移沿钻孔深度的变化,并建立位移-深度关系曲线。通过该关系曲线可以找出滑动面的准确位置,并对滑动面的位移大小及位移速率进行监控。

3.2.2测斜仪器

滑坡监测常采用滑移式与固定式测斜仪两种方式进行测量。

滑移式测斜仪成本较低,一台测斜仪可用于多个钻孔的测量,并可重复使用。

但是监测时劳动强度大,费时较多,监测费用高。同时,由于重复使用机械磨损较大,会引起测量误差。在高陡边坡上的监测点人员难以到达进行监测。因此,一般的监测孔中宜采用滑移式测斜仪。

固定式测斜仪是在滑移式测斜仪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主要优点是精度高(机械误差大大减少、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测量方便、监测成本低,并可长期测量。但是由于需将多个传感器按监测间距埋设在钻孔内,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宜在滑坡的重点部位有选择地布置数个钻孔,采用固定式测斜仪进行长期监测,其数据还可作为其它测点观测数据的参考。

3.2.3测斜仪的布置

一、人工边坡

?在滑动面尚未出现时,应采用活动式钻孔测斜仪,当出现滑动面后,方可在滑动面的上下安装固定式测斜仪;

?钻孔测斜仪布置在边坡监测断面的各级马道上。上一个钻孔孔底应达到下一个相邻钻孔的孔口高程;

?一般,钻孔是铅直布置。但当边坡较缓,钻孔也可靠边坡坡面方向呈斜孔布置,但偏离铅直线不宜太大(10~15度以内),以防损失其量程过多。

?深部水平位移监测孔与地表水平变形测点靠近布置,以便相互比较、印证。

二、天然滑坡

天然滑坡的监测断面一般一个,主要控制滑坡的整体稳定性;

?钻孔倾斜仪孔首先要控制滑坡的前缘和后缘。因此,在前后缘至少各布置一个钻孔。埋设仪器的钻孔应尽量利用地质勘探钻孔,以节约经费。

?宜在地质分析、理论计算等预测的基础上将前后缘之间的钻孔,布置在变形大,可能发生破坏的部位,或者地质上有代表性的地段。

?根据滑坡的发展,也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未能预计到的情况(如裂缝、塌方),根据这些新情况,如需要则补充测孔。

?监测钻孔应穿过潜在滑动面,打到稳定的基岩。

?深部水平位移监测孔与地表水平变形测点靠近布置,以便相互比较、印证。

3.3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地下水是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外因之一。为了了解地下水位变动情况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场地仍保留的,合符监测要求的原有勘察钻孔和监测工作增加的钻孔中,与其它监测同周期对钻孔地下水位进行量测,以在解读位移成果时,同步掌握地下水位影响因素。

(一)地下水位监测的布设

?选择滑坡坡高最高处的山顶或不同高程马道上打深钻孔,进行地下水长期观测。钻孔打到含水层底板以下。

?在监测断面与各排水洞交会处,各布置1个测压管,进行重点监测。此外,利用排水洞按一定间距布置一些测压管,作一般监测。

?当布置有钻孔倾斜仪时,可在每个钻孔倾斜仪孔孔底布置渗压计一支。

(二)监测仪器与方法

常用的地下水位监测的仪器有手动式的电测水位计和传感器式的遥测水位计。水位计在测头中还可安装测温元件,在测水位的同时可监测水温。

对地下水进行监测,不同于水文地质学中“长期观测”的含义。因观测是针对地下水的天然水位、水量和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的,一般仅是提出动态观测资料。而监测则不仅仅是观测,还要根据观测资料提出问题,制订处理方案和措施。

3.4 孔隙水压力监测

孔隙水压力对岩土体变形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饱和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过程中以及研究滑坡稳定性等问题时,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很有必要。

监测孔隙水压力所用的孔隙水压力计型号和规格较多,应根据监测目的、岩土的渗透性和监测期长短等条件选择,其精度、灵敏度和量程必须满足要求。

孔隙水压力计类型、适用条件及计算公式

(一)施工工艺流程:钻孔—清孔—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在孔口用砖及水泥做方形保护台—孔口用旧套管保护,上加盖子—测量读数—测量完毕保护电缆与孔口。

(二)技术要求

1. 钻孔:按设计孔径与孔深进行钻进,钻孔垂直偏斜度不大于1.5%,并应进行地质与地下水编录。

2. 孔隙水压力计埋设

(1)埋设前应首先检查孔隙水压力计,确保仪器完好,按设计要求接长电缆,并在电缆上做好编号记号。

(2)在仪器埋设前将前盖空腹装满水,排除气泡。埋设时,将进水口朝上,以免空腹内的水溢出。

(3)将砂灌入孔内形成厚度为50cm左右的人工过滤层,然后将孔隙水压力计放置预定的深度,到位后加30-50cm的中砂,上部再用粘土球形成隔离层。

3.5支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

抗滑桩应力应变监测在抗滑桩施工期,选定部分桩体(2根或4根),在桩中埋置压力盒和钢筋计(1.5 2.0m),监测抗滑桩实际受力状态以及应变,对照设计力学模型分析,监测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理论状态的吻合程度,判断设计

合理性和安全性。

锚索应力监测在锚索施工过程中,选取部分锚索,在锚索锚头部位钢绞线上安装锚索测力计,监测锚索实际受力状况,对照设计分析,判断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5.1 抗滑桩钢筋应力应变监测

目的是监测抗滑桩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理论状态的吻合程度,判断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

采用GJ-16型振弦式钢筋测力计测量钢筋应力。量程:最大压应力100MPa ,最大拉应力200MPa;灵敏度0.1MPa;综合误差≤ 1.5%F.S。

(一)施工工艺流程:抗滑桩桩孔施工—清孔—制作钢筋笼并将振弦式钢筋计绑扎焊接在钢筋笼上—钢筋计电缆绑扎与保护—钢筋计编号和存档—下放钢筋笼至桩孔—孔口电缆固定与保护。

(二)技术要求

(1)埋设前应首先检查钢筋计,确保仪器完好,按设计要求接长电缆,并在电缆上做好编号记号。

(2)采用绑焊法安装钢筋计。用两根与钢筋主筋直径相同且长度为10-15cm 的钢筋等距离夹在连接杆与主筋接头两旁,单面满焊。连接钢筋计后再制钢筋笼。

(3)焊接时钢筋计要包上湿棉纱并不断地浇冷水,直到焊接完毕后钢筋冷却到一定温度为止。

(4)计算公式

P=K△F+b△T+B

式中:P-被测钢筋的载荷(kN)

K-钢筋计的标定系数(kN/F)

△F-钢筋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钢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T-钢筋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B-钢筋计的计算修正值(kN).

注:频率模数F=f 2×10?3

3.5.2抗滑桩侧土压力监测

采用TJ—22型振弦式土压力计进行监测。测量范围 2.5MPa,分辨率≤0.08%F.S,综合误差≤1.5%F.S。

(一)施工工艺流程:土压力盒接电缆并编号—抗滑桩桩孔施工一段—在孔壁开凿坑槽作为土压力计埋设点—在坑槽侧壁均匀地抹上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初凝后安装土压力计—孔口电缆固定与保护。

(二)技术要求

(1)土压力盒的埋设应在抗滑桩桩孔护壁浇注前进行。埋设前应首先检查土压力计,确保仪器完好,按设计要求接长电缆,接头处的防水密封要可靠,并在电缆上做好编号记号。

(2)抗滑桩桩孔每开挖一段,在护壁混凝土浇注前,按土压力计直径尺寸的1.1倍在孔壁预定位置开凿坑槽作为土压力计埋设点。坑槽正面槽壁应修平,并用细砂填充捣实。坑槽侧壁均匀地抹上高标号的水泥砂浆。

(3)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将土压力计放入坑槽内,土压力计的受力感应板应面对着土体,并与孔壁表面平齐,两者之间不能留有缝隙。土压力计与坑槽侧壁缝隙及抗滑桩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充捣实,不能留有缝隙。

(4)埋设时应注意避免水泥砂浆包裹住土压力计的受力感应板。

(5)护壁施工中应做好电缆和土压力计的保护和防水工作。

(6)测量及计算: TJ型振弦式土压力计的测量用振弦频率读数仪完成。测量方法请参照相应读数仪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完成后,记录传感器的频率值(或频率模数值)、温度值、仪器编号、设计编号和测量时间。

TJ型振弦式土压力的计算公式:

P=K△F+b△T+B

式中:P-被测土压力(MPa),K-仪器标定系数(MPa/F),△F-土压力计实时测量频率模数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b-土压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MPa/℃),△T-土压力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B-土压力计的计算修正值(MPa)。注:频率模数F= f 2×10?3

3.5.3 锚索应力监测

在锚杆施工过程中,选取部分锚杆,在锚杆钢筋上预埋锚杆测力计,监测锚杆实际工作状况,对照设计分析,判断设计分析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采用MJ-101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

(一)工作原理

当被测载荷作用在锚索测力计上,将引起弹性圆筒的变形并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钢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振弦式读数仪上,即可测读出频率值,从而计算出作用在锚索测力计的载荷值。为了减少不均匀和偏心受力影响,设计时住锚索测力计的弹性圆筒周边内平均安装了三套振弦系统,测量时只要接上振弦读数仪就可直接读数三根振弦的频率平均值。测量范围:0~3000kN,分辩率≤0.06 %F.S。

(二)施工技术要求

1. 锚索测力计应在锚索施工完毕7天之后进行安装。

2.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锚索计安装在张拉端或锚固端,安装时钢铰线或锚索从锚索计中心穿过,测力计处于钢垫座和工作锚之间。

3. 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锚索计进行监测,并从中间锚索开始向周围锚索逐步加载以免锚索计的偏心受力或过载。

4. 测量与计算

MJ-101型振弦式锚索测力计的手工测量用ZXY-3型或其它型号振弦频率读数仪完成。测量方法请参照相应读数仪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完成后,记录传感器的频率值(或频率模数值)、温度值、仪器编号、设计编号和测量时间。

MJ-10l型振弦式锚索测力的计算公式:

P=K△F+b△T+B

式中:P--被测锚索荷载值(kN);

K--仪器标定系数(kN/F);

△F--锚索测力计三弦实时测量频率模数的平均值相对于基准模数的平均值的变化量(F);

b---锚索测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T--锚索测力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B--锚索测力计的计算修正值(KN)。

△F--(△F1+△F2+△F3)/3

注:频率模数F=f2×10-3。

3.6 水库水位监测

采用特制的水位计定期进行库水位测量。

3.7 地表裂缝位错监测

对存在于地表的滑坡裂缝进行位错监测,采用裂缝两盘埋设观测桩,采用钢尺定期测量的方法,监测滑坡裂缝发展状况与错动大小、方向,主要针对刚刚开始治理的边坡,作为最直观和快速的监测手段,对施工安全监控起到预报作用。

对存在于地表的滑坡裂缝进行位错监测,采用裂缝两盘埋设观测桩、用钢尺定期测量的方法,监测滑坡裂缝发展状况与错动大小、方向,作为最直观和快速的监测手段,对施工安全监控起到预报作用。

3.8 宏观地质调查

宏观地质调查法是采用常规的边坡变形形迹追踪地质调查方法,进行人工巡视,该调查法是在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定期采用调查路线穿越塌岸区。主要观察边坡滑塌迹象、地表变形、地表水系、植被情况、地面及结构物裂缝发育发展情况等,为判断边坡稳定性发展趋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4.集成GPS的多传感器滑坡自动化监测方案设计

4.1系统框架结构

如上图所示,通过在潜在滑坡体的适当位置布置专门的监测仪器,用来监测滑坡体的地表位移、表面裂缝、深部位移、倾斜变形、地下水位以及环境降雨量,这些监测仪器通过专门的数据采集装置进行自动采集并记录,再通过GPRS无线传输方式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远程的中心数据接收站,远程中心数据接收站只需要一台台式机配合相应的Internet网络(需要公网IP或ADSL),通过配套的数据采集软件即可实现数据的现场采集、实时监控、异常测值报警的目的,从而可远程监控该滑坡体的地表位移、深部变形和相应的变形速率,以及环境量变化等实时状况,实现对动态监控滑坡体变形发展及灾害预警。

4.2仪器的选择与布设

对于高危滑坡体或高边坡,以其变形监测为重点,即对监测对象在表面布设若干个GPS位移测点,同时在两个不同高程各布设一套深部位移监测仪器,共同监测边坡或滑坡体的位移变形或倾斜情况,实时监测其稳定情况。对处于高地下

水区域的边坡或滑坡体,可以增设一个地下水位观测点。考虑到降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需要布置一个雨量观测点。

(1)地表(整体)位移监测

采用中海达GPS进行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香港理工大学的多天线与单天线混合GPS变形监测技术,即在不改变已有GPS接收机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个附加的GPS多天线转换开关GMS(GPS Multi-antenna Switch)来实现一台接收机机多个天线的时分单通连接,实现一机多天线,从而达到节省硬件费用的目的。该系统目前分别在韩国和台湾的高速公路边坡上安装了该套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实践证明,一机多天线系统适用于滑坡、大坝、工业厂房等缓慢变形的连续运行自动化变形监测。当滑坡监测的部分监测点比较分散时,可以采用单机单天线模式,以避免天线电缆过长而带来的信号衰减过多和施工困难。GPS变形监测子系统是整个滑坡变形监测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复杂的部分,为此该子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将在第5节详细进行说明。

(2)内部变形监测

滑坡体或边坡的内部变形观测,依据其具体情况可采用垂直坡面钻孔安装多点位移计或钻孔安装垂直测斜管配固定测斜仪。固定式侧斜仪具有以下优点:

?避免人工读数和记录引起的人为误差;

?可以实现远程及恶劣天气下采集数据;

?每天可以进行24小时的连续监测,特别是快到临界变化时,能在事态恶化之前采取处理措施

?可以准确记录失事事件的时间,使之与外部因素相关联,比如降雨、地震、人工建造活动,便于监测小组分析事故原因;

?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按程序步骤监测限定的阈值、变化速率,从而能在超出预定的极限值时自动报警。

具体安装如下:

◆钻孔:在期望的测量位置,钻一定深度的测量孔,注意对基准位置进行

相应的工程处理。

◆安装测斜管:由于雅安的位移监测已进行很长时间,对位移量和位移方

向都已了解,所以准备采用单传感器探头,要求安装测斜管时,将导槽

方向对准已知偏移方向。

◆回填灌浆:灌浆过程中要注意在测斜管中加清水平衡,避免测斜管浮起。

首次灌浆后,浆液会有所回落,届时需进行补灌。

◆固定式测斜仪安装:首先,按照设计位置,截取安装连接杆,通过安装

连接杆将各探头串接,组成传感器串(也可在下放过程中连接);接着

在管口位置安装顶部夹具,通过夹具支撑传感器串,将传感器串的导轮

方向对准测斜管的导槽方向,慢慢将传感器串放入设计位置;最后,将

传感器串固定在顶部夹具上。

(3)地下水监测(如果需要的话)

边坡或滑坡体处于高地下水区域,地下水的变化往往对灾害点加速恶化起很

山体滑坡监控预警完整系统.docx

山体滑坡预警监测系统 一、需求概述 1. 山体滑坡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 监测区域处于滑坡多发地段,临近居民区,需要采取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动态监测手段,及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预警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免受或减少损失。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 自动报警定位需求 支持在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精密仪器及时监测出山体松动、偏移的微小征兆,在及时发现并立刻自动报警的同时,迅速确认并在监测地图上显示滑坡位置O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 预警预测需求 支持通过分析长期的山体位移变化,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范补救准备。 4. 信息查询管理需求 可以对历史监测数据、报警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等进行查询管理。并建立数据档案,用于长期监测研究。

二、系统总体方案 1. 系 统总体架构方案 数据传输与接收接口服务 1)基础层 基础成主要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硬件,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础 数 据 收 发 接 口 管 理 报 警 信 息 查 询 软 件 历 史 数 据 查 询 管 理 监 测 数 据 管 理 存 储 基础地报警信监测分 理数据息数据析数据 历史监 测数据 实时监 测数据 数 据 层 系 统 维 护 管 理 软 件 0.M -1-00 -LED D.x 日E I.DG -J-BD ? - Uil : ?. 预 警 短 信 发 布 管 理 滑 坡 位 置 方 向 监 测 预 测 分 析 管 理 软 件 自 动 监 测 预 警 软 件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主要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终端、网络平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监测终 端采集数据通过传输网络与计算机平台互通,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数据层 整个系统的数据包括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分 析数据、报警信息数据、历史报警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核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应用层 在基础层和数据层基础上,开发应用系统,包括数据管理、自动 报警、图形分析预测等若干功能软件 4)表现层 是指最终系统的操作界面,将有电子地图为系统地图,实现各种功能包括报警、图表查询、图形分析等功能操作界面O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 系统总体配置方案 本系统从用户需求出发需求配置:激光测距监测设备终端设备、监测预警平台软件、无线传输设备。 1)激光测距监测设备3套。

滑坡处理专项方案范文

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康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隧道进出口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康临高速公路KL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隧道进出口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一、隧道概况 南阳山隧道为上、下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隧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境内,穿越南阳山。上行线K48+970~K52+260,全长3260m,明洞27m,下行线K48+962~K52+290,全长3290m,明洞24m,隧道出口下穿省道S309线。进、出口处Ⅵ级围岩地段,为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岩体衬托能力,均设超前大管棚注浆预加固处理后进行暗洞开挖。浅埋段Ⅴ、Ⅵ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深埋段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预留核心土先拱后墙法施工,洞身一、二次衬砌均采用模筑砼共同组成永久性承载结构。隧道进出口地处古滑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大量的软弱岩层,受地形、构造应力的影响,隧道开挖后出现滑坡、坍塌、大变形等问题,给隧道正常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二、下行线进口滑坡体地质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和综合勘察资料,隧道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隧道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和更新统地层,隧道下行线K52+140~K52+340位于滑坡地带,坡面植被发育,自然边坡25℃左右,洞口段60米范围覆盖层厚6m~15m的坡积亚粘土及亚砂土层,下伏上第三系临夏组泥岩,围岩软弱,土质松散,含水量大,顺坡面向沟道内极易产生围岩失稳坍塌,影响隧道西端进、出口安全。 10月中下旬出现蠕滑变形,S309公路、乡间便道均被错开,滑坡体表部横

向拉张裂隙与纵向剪切裂缝发育,滑坡体前缘冲沟沟底宽度仅5~ 10m,滑坡前缘空间狭小。该段原滑坡堆积亚粘土体吸水饱和与泥岩层面之间形成软化带,滑体与滑床间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当土体的下滑力超过接触面处的抗滑力时,产生滑移。 三、进洞方案 1、设计进洞方案 原设计考虑明洞开挖造成省道S309线中断,先改移S309线;同时填筑洞口冲沟土方,起到反压作用,让滑坡体无进一步滑动的临空面及空间;明洞边仰坡采用3.5m锚杆挂钢筋网锚喷的临时支护,锚杆间距 1.5m,按梅花状布设;在暗洞开挖前,明洞一次衬砌和仰拱施作完成,立即进行回填反压,尽量缩短边仰坡暴露时间,有利于滑坡的稳定;在明暗交接处的套拱与长管棚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和棚架作用下,采用双侧壁先墙后拱预留核心土法进洞,台车就位后立即进行二次衬砌施工,确保明洞段边仰坡稳定和结构安全。待洞口工程完成后恢复S309省道通车。 优点:常规施工法,工艺简单,造价低,明洞回填完成后,恢复S309线上跨明洞,有效减小了S309线下沉及位移; 缺点:明洞大开挖后,原山体力学平衡受到破坏,边仰坡临空面大,雨季施工容易诱发古滑坡体活动,存在安全隐患;先明洞后暗洞施工顺序,增加暗洞施工工期;同时增加恢复S309线相关工程量,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2、施工单位建议进洞方案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 施工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学院路延伸段道路工程 K3+100~K3+340左侧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湖南泓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学院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施工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施工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员配备及组织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机械设备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用水、用电及原材料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施工方案及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环境、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施工方案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

山体滑坡抢险专项方案施工方案及工艺 一、施工准备 开工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做好施工阶段水、电、原材料等及配套设施的保障工作,方便施工顺利的进行。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因第二级边坡的桩基、托梁已施工完成,以及托梁上部挡墙第一层混凝土已基本施工完毕,且雨季即将来临,为防止坡顶土体受雨水浸泡后,增大对支护结构的侧向推力,加大下滑趋势,经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几方代表现场勘察后决定,按如下步骤和方案进行处理: 第一步:先对二级边坡坡顶进行抢险施工,以确保二级平台以上土体的安全。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第一道截水沟开挖→滑坡体堵缝和夯实→第二道截水沟开挖→第三道截水沟开挖→挂网喷浆。 因第二级边坡挡墙至开挖线以外山体出现大量大小不一的裂缝,其中最大裂缝宽度达0.5米,深度达5米左右,为避免坡顶地表水对下面边坡的影响,本方案共设置三道断面尺寸为600*800mm的截水沟,第一道截水沟位于坡面最外侧裂缝与坡顶之间的正中处,主要作用是截住坡顶与本截水沟之间坡面的地表水,减少坡顶地表水对下侧边坡的浸泡。第二道截水沟位于边坡开挖线外侧2米处,主要作用是截住

第一道截水沟与本截水沟之间坡面的地表水。进一步减少两水沟间坡面地表水对下侧边坡的浸泡。第三道截水沟设置在距挡墙墙背2米处,主要作用是对墙背回填坡面上的地表水进行排除,减少雨水对墙背土体的浸泡和土体因自重的增加而产生对挡墙的水平推力。3条截水沟基本与路线呈平行状布置。为更有效的将坡面积水排除,水沟迎水面一侧不能高于原坡面,截水沟沟底应设置不小于2%纵坡,将坡面的地表水通过截水沟引入两侧山谷或自然沟渠中。截水沟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开挖,断面尺寸为600*800mm。为进一步缩短截水沟的施工时间,在截水沟槽开挖成型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对水沟两侧壁和沟底采取挂网+喷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强度为M20,厚度为5cm。 为避免雨水对山体裂缝区域的冲刷和浸蚀,造成裂缝进一步的扩大。本方案采用小型挖掘机先将有裂缝处山体表层的杂草、树根以及表层土清除,然后用粘土将裂缝分层填入,用夯实机将其与裂缝土体分层夯打密实。最后用挖机将整个坡面修整平顺和夯实,做到坡面无松散土方或石块。且在墙背处回填土体的表面形成一定的纵坡,使墙背坡面积水能及时流入截水沟排出,以减少地表水对墙后土压力的影响。最后采用锚杆挂钢丝网+喷射水泥砂浆对整个坡面进行防护施工。喷射水泥砂浆厚度为5cm。Φ16mm锚杆长度为1米,布置间距为2000mm*2000mm,钢丝网网格尺寸为:20*20mm。为确保喷射砂浆的厚度,在砂浆喷射施工前应做好厚度标记,确保厚度均匀,无露筋现像。在施工时因天气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施工中断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未施工完毕裸露的坡面用防水彩条布或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施工完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先行项目部 嵩昆咼速公路先行段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 先行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四川欣通公路工程部嵩昆高速公路先行项目部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于嵩待高速公路K10+230,起点桩号K0+000,终于嵩待高速公路K7+830,终点桩号K2+400,沿嵩待高速公路进行道路扩宽施工,路线全长2.4公里。主要工程量:中桥1座,小桥加宽两座;通道涵接长2座;涵洞16座:其中盖板涵接长15座,总长454.13米,新建圆管涵1座,长133.5米;路基填方69044.5m ;3路基挖方204602.3 m ;路基防护29829.5m ;碎石桩18204m;换填透水性材料67193.38 m。 3本合同段设计路基填方均为借土填方,路基挖方均为弃方,利用K1+302 及K2+208旧桥及通道,和与其相接的乡间道路、新修施工便道,对左、右侧土方进行施工。 本合同段路线位于侵蚀堆积盆地地貌区。拟建路线范围内主要分布第四 系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人工填土层为昆曲、嵩待以及乡间道路路基填筑,岩性以黄褐色混泥土、碎石及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以灰褐色粉质黏土、粘土、粉土、粉、细砂、砾砂及圆砾为主。粘土、粉质黏土多呈可塑?硬塑状态,粉土、粉细砂、砾砂及圆砾多呈中密状,强度稍高;第四系土层总厚度>50m。该路段下部粉砂、粉土厚度较厚,且分布较连续,为可液化的土层。据实验结果表明,粉土层粘粒含量较高。 该段路线设计均以一般路基形式通过,挖填方量均不大。该路段不良地 质作用发育一般,仅局部路段浅表层存在少量软弱土层,进行换填或浅层处治即可。第四系覆盖层厚较大,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对路基施工有一点影响;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二、编制依据 1、为规范滑坡和高边坡处理安全施工,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滑坡和高边坡 -0 -

滑坡监测的方法简述

滑坡监测方法简述及新进展 缪静芳 摘要:介绍了滑坡监测的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滑坡监测技术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不断发展的GPS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传感器、TDP测试技术、无线传感器在滑坡形监测中的应用。并且指出了不同滑坡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优缺点。 关键词:滑坡;滑坡监测;GPS系统; TDR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1 引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或全部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尤以滑坡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市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及危害,平均每年至少造成15-23亿元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对滑坡进行监测, 实现滑坡危害的早期预报,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滑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 监测既是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塌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滑坡监测的内容 滑坡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坡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滑坡推力实测。目前,国内外滑坡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已由过去的人工监测逐渐过渡到仪器检测,并正向高精度的自动化遥测系统发展。监测仪器也在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电子经纬仪等先进设备,正在逐步成为滑坡动态监测的新手段。 3 滑坡监测的方法 从滑坡的监测内容来看,滑坡监测应该是由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的。对于不同的监测目的、不同的滑坡发育阶段及不同的滑坡类型所选择的滑坡监测方法也不同。目前滑坡动态监测中使用的技术大致可归纳为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大地精密测量法、设站观测法、仪器仪表监测法和综合自动遥测法。 3.1 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滑坡发育过程中的各种迹象,如地裂隙、房屋、泉水动态等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其中,最常用的是对地表裂隙、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在裂隙处设置简易监测标志,定期测量裂隙长度、宽度、深度的变化,以及裂隙的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等。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不同,滑速也不同,因而不同部位产生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有滑坡后部的拉张裂隙、滑坡体中前部两侧的剪切裂隙、滑体前缘的鼓张裂隙和滑坡舌部的扇形裂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滑坡标志,如封闭洼地、滑坡鼓丘、滑坡泉、马刀树、醉汉林等。该方法的特点是获取的信息直观可靠,简单经济,实用性较强,适应于对正在发生病害的边坡进行观测。但也存在内容单一、精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3.2大地精密测量法 该方法即采用高精度光学和光电测量仪器,如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通过测角和测距来完成监测任务。监测边坡的二维( X、Y 方向)水平位移常用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监测水平单向位移常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监测边坡的垂直位移常用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大地精密测量法长期以来受到滑坡工程监测人员的高度重视,是由于具有如下优点: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精度高;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我们一定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利用工程资金,向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献上“良心工程、道德工程、精品工程”。 1.2、编制依据 (1)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2)我公司的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0和职业健康安全OHSMS18000《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3)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锚杆工程 一.材料 (1)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高强度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用II

级或III 级钢筋。 (2)水泥浆体材料:水泥应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采用符合要求的水质,不得使用污水,不得使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 (3)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 (4)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它杆体无害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5)防腐材料: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耐久性,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任何限制。 二、作业条件 (1)在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器具和工艺方法。 (2)根据设计要求和机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平整出保证安全和足够施工的场地。 (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各部件的质量,并检查原材料和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工程锚杆施工前,宜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

GPS监测山体滑坡方法的探讨

第1章绪论 1.1 全球定位系统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新一代的卫星无线导航系统。目前,GPS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测量,车辆导航与控制,大地测量,形变体监测,资源调查,观测地壳运动,将测绘工程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GPS主要包括GPS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接受部分。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 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经过20余年的实践证明,GPS系统是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多功能系统。GPS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多模式、多用途、多机型的高新技术国际性产业,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1.2 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卫星不断地发送出自己的时间信息和星历参数,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接收器的三维方向和三维位置以及运动信息和时间速度。 例如,假定恒星的离我们的距离为17710米,它是一种高轨道和精确定位观测,这颗恒星以画圆为中心,我们是在球的上面。那么假定为19320米距离的二星级,我

高边坡及滑坡处理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高边坡及滑坡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为规范高边坡安全施工,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高边坡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述工程施工前,技术人员向施工队,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二、采用的标准规范 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起于在建的宣城南环线与现状宣泾线交叉处,终点与规划桃花潭西路相接,(含连接线)路线全长45.124km(终点桩号K45+175.66)。全线设

置断链三处,分别为K38+380.539=K38+450(短链),K40+311.825=K40+300(长链),K43+526.255=K43+520(长链)。本标段为04标,合同范围为K34+000-K42+900,设断链2处,路线长8.848km。 路基标准横断面: 一般段路基全宽24.5m。 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层为4cmAC-13(改性沥青)+6cmAC-20(改性沥青)+7cmAC-25+36cm水稳碎石+20cm低剂量水稳碎石。 本标段共有桥梁3座(大桥1座、中小桥2座)、涵洞23道。全线与等级道路交叉共有3处,均为平面交叉。另有小交叉19处。 第二章安全施工方案 一、施工场地及临时设施 1、高边坡防护施工队的驻地设在美敖分离立交附近。 2、便道已通至高边坡范围,均以石渣填筑,每天派专人维护,施工时能保证便道通畅、耐久使用。 4、变压器配置1台150KW发电组、1台350KVA变压器,作为高边坡防护施工用发电机。 二、高边坡施工规定 1、施工生产区域应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进出口处应设有明显的施工警示

滑坡监测方案111

目录 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 (1) 3、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 4、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1) 4.1 监测内容 (1) 4.2 监测方法 (1) 4.3 监测周期 (1) 4.4 监测频率 (1) 4.5 监测的等级 (1)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2)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2)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3) 5.3 变形观测点施测 (3) 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4) 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 6.1 监测数据的整理 (4)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4) 6.3险情预警标准 (4) 7、人员与设备组织 (5)

8、提交成果资料 (5) 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 用常规的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竣工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斜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 1) 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 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 3) 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 4) 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 5) 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 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a)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d)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4 . 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4.1 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4.2 监测方法 a) 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 b) 垂直位移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 监测周期 本监测工作从滑坡坡治理工程结束后共计6个月时间。 4.4 监测频率 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

山体滑坡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况 2.2 设计要求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 施工准备工作 4.2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3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4 施工设备配置 4.5 劳动力配备计划 4.6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 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5.2 锚索施工 5.3 挂网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6.1 质量保证措施 6.2 工期保证措施 6.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附图表: 1、施工进度计划表 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文件。 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 1.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DZ/T0219-2006)。 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1.6《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8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清原县武警支队后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地点为清原县,工程质量优良,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7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17日。 2.2设计要求 本工程边坡采用清除坡面岩体,锚索,锚头,垫板,挂网。 一、坡面危岩体清理及削坡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为主。 2、、边坡高25m(标高31m)以下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有坡度不变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松动岩体,坡高25m(标高31m)以上的坡段直接削坡至坡顶,坡率按1:0.5。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造价人才网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二、锚索 1、锚孔直径Φ110mm,采用孔底注浆法,灌注M30水泥砂浆。砂浆灌注必须饱满密实,注浆材料固化前不得移动锚杆。 2、单孔设计拉力120KN,锚固段长4m,锚杆规格Φ25的Ⅱ级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倾角200,。平面上呈3.0*3.0的菱形布置,共5排,第一排锚孔标高为32m,第一、二排锚杆长度8m,第三四五排锚杆长10m。锚杆每隔2m设置一个对中器,锚头采用20cm*20cm,厚10mm的钢板,外部配上紧固器,并采用C30细石砼封锚头。 三、坡面挂网 1、固网小锚杆采用Φ18Ⅱ级钢筋,锚杆采用菱形布置,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m,长度2.0m,钻孔直径42mm,M30水泥浆灌注,建议水泥浆配比为:水泥:砂=1:1,水灰比0.4。 2、钢筋网采用Ⅰ级钢筋6.5双向配筋,间距200*200mm,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筋,钢筋网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加强筋与锚杆焊接牢靠,并用C20砼喷面,厚为12cm。 3、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斜底5%,外露长度10~15cm,梅花型布置,间距3m*3m,断层或节理发育处,泄水孔适当加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 山体滑坡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工程设施,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国内外用于山体滑坡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大体可以分为: 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两大类,由于山体滑坡监测区域的地理条件复杂、线路架设困难、电源供给等限制,使得有线系统部署起来非常困难,系统维护十分不便,并且监测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不高,很多都是把传感器监测节点简单串联起来,当一个传感器节点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后面节点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并且很多监测系统监测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不能为正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从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现有的无线监测方式如GPS、 G IS,设备成本高,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虽然具有全天候、连续获取信息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但该方法对干涉相位图像质量要求 高,需要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这些决定了它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Wire less Sensor Networks)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化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具有自组网、无线多跳路由和多路径数据传输功能,结合数据融合技术,平衡网络负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传感器节点成本低,可实现对整个滑坡监测区域进行大范围的节点布置,保证数据采集的深度,为实现山体滑坡状态监测和预警提供巨量数据基础。本方案针对山体滑坡监测,提出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山体监测区域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结合GPRS/3G通信技术,实现对监测区域的远程实时监护,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山体滑坡的预警预报。 一、系统架构 山体滑坡监控系统由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无线网关和远程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为了得到监测区域的实时有效信息,在监测区域安放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测量山体位移值和加速度值,由于山体滑坡主要是由地下水侵蚀产生,因

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康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隧道进出口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康临高速公路KL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隧道进出口滑坡处理专项方案 一、隧道概况 南阳山隧道为上、下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隧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境内,穿越南阳山。上行线K48+970~K52+260,全长3260m,明洞27m,下行线K48+962~K52+290,全长3290m,明洞24m,隧道出口下穿省道S309线。进、出口处Ⅵ级围岩地段,为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岩体衬托能力,均设超前大管棚注浆预加固处理后进行暗洞开挖。浅埋段Ⅴ、Ⅵ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先墙后拱法施工,深埋段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预留核心土先拱后墙法施工,洞身一、二次衬砌均采用模筑砼共同组成永久性承载结构。隧道进出口地处古滑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大量的软弱岩层,受地形、构造应力的影响,隧道开挖后出现滑坡、坍塌、大变形等问题,给隧道正常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二、下行线进口滑坡体地质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和综合勘察资料,隧道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隧道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和更新统地层,隧道下行线K52+140~K52+340位于滑坡地带,坡面植被发育,自然边坡25℃左右,洞口段60米范围覆盖层厚6m~15m的坡积亚粘土及亚砂土层,下伏上第三系临夏组泥岩,围岩软弱,土质松散,含水量大,顺坡面向沟道内极易产生围岩失稳坍塌,影响隧道西端进、出口安全。2007年10月中下旬出现蠕滑变形,S309公路、乡间便道均被错开,滑坡体表部横向拉张裂隙与纵向剪切裂缝发育,滑坡体前缘冲沟沟底宽度仅5~10m,滑坡前缘空间狭小。该段原滑坡堆积亚粘土体吸水饱和与泥岩层面之间形成软化带,滑体与滑床间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当土体的下滑力超过接触面处的抗滑力时,产生滑移。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近几年来,山体滑坡险情频繁。山体滑坡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滑坡体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而且泥石流将危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交通、人员安全,面对山区地质灾害抢险救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山体滑坡的危害 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2001年1月17日凌晨1时20分,重庆市云阳老县城背靠的五峰山发生大面积滑坡,整个滑坡持续约5个小时,至17日凌晨6时许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滑坡总体方量约为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多万元以上。2001年5月1日20时30分左右,重庆市武隆县县城仙女路西段发生山体滑坡,一幢9层居民楼被垮塌的岩石掩埋,造成79人死亡。 二、山体滑坡处置对策 1、力量调集。根据现场情况调集照明、防化救援、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消防车辆和大型运载车、吊车、铲车、挖掘车、破拆清障车等大型车辆装备,以及检测、防护、救生、起重、破拆、牵引、照明、通信等器材装备,并派出指挥员到场统一组织指挥。如果现场情况严重,仅仅依靠消防力量无法完成时,应及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

公安、安监、卫生、地质、国土、交通、气象、建设、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等部门协助处置,必要时请求驻军和武警部队支援。 2、现场警戒。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要及时与国土资源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根据滑坡体的方量及危害程度,来确定现场警戒的范围。同时立即发布通告,对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人员、车辆进入警戒区域;通过电话、vhf、扩音器等多种形式通知滑坡体上下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立即撤离;启动应急撤离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组织人员、财产撤离。 3、侦察监测。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往往还会发生二次或多次山体滑坡。消防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首先要对山体滑坡的地质情况进行侦察,确定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对其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山体滑坡监测方式有三种:1)宏观监测,在地方行政管理和专业部门技术指导下,利用肉眼的巡查和利用测量工具(如皮尺)测量地表裂缝变化。2)专业监测系统,专业监测系统是采用综合监测手段(全球卫星定位(gps)监测、遥感(rs)监测、地表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对重大崩滑体、重要设施基地实施立体和应急监测的专业化监测与预警体系。3)宏观监测与专业监测结合并用。 4、开辟通道。交通部门迅速调集大型铲车、吊车、推土车等机械工程车辆,在现场快速开辟一块空阔场地和进出通道,确保现场拥有一个急救平台和一条供救援车辆进出的通道。 5、搜救被困人员。滑坡体趋于稳定后,启动搜救工作预案,消防部门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1)

山体滑坡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办法,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宁西第二项目部所辖区域内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灾害。 1.4应急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山体滑坡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及各架子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负责的

管理体制。 2 应急分析 2.1概况 我项目部辖区内,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的工点主要集中在隧道及靠近大山的施工工点。 2.2山体滑坡灾害风险 (1)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直接造成的人身伤亡、设施、设备毁损; (2)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供电、通信、供热、供气、道路等设施毁损所次生的影响和灾害; (3)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灾害; (4)山体滑坡灾害有可能造成的工期延误。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a)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依照法定职责和相关责任制负责,并与所在地国家市(县)级政府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相衔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组长:杨前进; 副组长:刘文其、宋克鹏、洪富义、张留柱; 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及各架子队队长; 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张娟任应急救援办公室主任;

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K169+500~580滑坡应急处理方案 一、滑坡地段情况 滑坡体位于G213线川主寺至汶川公路灾后复建工程K169+500~580段左侧。此段原设计为3米高路堑挡土墙,起止里程为K169+499~K169+601.设计开挖土方总量为222m3,我公司于2009年9月28日~2009年9月29日在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下对该段挡土墙进行表土清理及土方开挖,至2009年9月29日共开挖土方105 m3左右,挡土墙基础土方未开挖、宽度也未开挖到位。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0月3日出现连续降雨,土方开挖工作暂停。2009年10月4日出现轻微裂缝,2009年10月5日上午起,滑坡体滑动速度加快,前缘土体发生多处崩滑、推移和鼓裂,后缘土体沉陷开裂,并在滑体中部产生多条拉张裂缝。至2009年10月6日下午,滑坡体整体推移80cm~100cm,滑坡体后缘最高处相对高50多米,斜长最大100多米,中间裂缝宽度为40cm~70cm,并有进一步滑动的可能。原国道213线亦出现推移。滑坡体对原G213线及公路右侧5户村民生命及和财产形成严重威胁。 滑坡段地质情况:表层为耕植土,以下为碎砾石土,滑坡体沿着一古滑动面向下滑动,滑动面有渗水痕迹。 二、应急处理方案 为及时、有效而迅速地处理山体滑坡事故,避免或减轻山体滑坡对G213线行车以及村民生活、生产安全构成的危害,按照“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2009年10月6日业主茂县代表处及总监办领导在现场实地考察后,根据滑坡段现场情况,要求立即对滑坡体拟定应急处理方案,因此拟定《K169+500~580滑坡应急处理方案》报业主及总监办审定。 1、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李杰(项目经理) 副组长:谭家华(项目总工) 成员:杨林、向庆明、宋清寿、章开、杨柳、左剑、李本康、孟龙、周绪斌 应急小组的职责及人员安排: (1)应急小组职责 a、根据现场滑坡情况立即按本方案启动应急处理措施。 b、负责向业主及总监办报告滑坡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c、应急小组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并严密监视 滑坡的发展,确保抢险人员人身安全。 d、组织和提供滑坡处理所需要的有关物资和机械设备。 e、安排人员对山体滑坡部位经常巡查,特别是降雨期间要派专人 巡查(巡查人员不少于两人)。巡查人员发现滑坡体滑动或土体塌方时,根据实际情况撤离施工人员到安全位置,并立即向应急小组汇报,由应急小组根据情况,组织应急处理。应急小组要确定滑坡处理的重点和中心,把抢救和保护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f、安排道路保通人员24小时在滑坡段两侧值班,确保原G213

高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2015—09—17 编制

1.概述 为实现无人值守的边坡监测自动化,我公司推出了应用于边(滑)坡或大坝等的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边坡岩土体内部沉降、倾斜、错动、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边坡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由专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对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诸如山体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且可为保证地质安全和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参考。 2监测方案系统构成 系统由传感器(渗压计、多点位移计、钢筋计、固定式测斜仪、雨量计、土体位移计、

拉线式位移计)、MCU-32型自动采集单元、通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采集软件等组成。见下图 3测量项目 3.1孔隙水压力 边坡除了受到恒定的重力作用以外,地下水的作用对其稳定性通常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而由于降雨等原因,地下水位往往会在一定范围内往复变化,使得在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上的部分岩土体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这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十分不利。 VWP型振弦式渗压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其它混凝土结构物及土体内,测量结构物或土体内部的渗透(孔隙)水压力,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渗压计加装配套附件可在测压管道、地基钻孔中使用。 3.2土体分层沉降 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VWM多点位移计测量。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每次测量应重复进行2次,2次误差值不大于1mm。 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高程换算出测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 VWM型振弦式多点位移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土坝、土堤、边坡、隧道等结构物内,测量结构物深层多部位的位移、沉降、应变、滑移等,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