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昆虫实验

实验二直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直翅目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认识重要的科; 3、了解蝗科的特征; 二、材料: 飞蝗、刺胸蝗、笨蝗、尖头蝗、蚱蜢、菱蝗、蟋蟀、螽蜞、蝼蛄标本。 用具:扩大镜、双目解剖镜 三、观察项目: 1、取飞蝗观察:a、触角比体短b、将前后翅揭起,在第一腹节两侧有一个陷入的鼓膜听器c、雌性产卵器凿状d、后足跳跃式。这代表蝗亚目的特征。继续观察其前胸背板,盖住中胸,但不盖住腹部,三对足附节均为3节,这代表蝗亚目中的蝗科的特征。再观察其前胸腹板平垣光滑,没有突起;头顶钝园,颜面与颅顶的夹角为钝角;将前翅拉起,找到中脉区(一个长形的翅室),区内有一条游离的纵脉,脉上有许多细小粒状突起,位置靠近C U脉,称为“中闰脉”这代表蝗亚目locuatodea蝗科Locustidae飞蝗亚科的特征。 2、取小翅曲背蝗观察,在紧靠复眼的头顶两侧有长方形的小凹陷,称“头侧窝”。前胸背板背面有纵的中隆线,两侧有中部向内曲折的侧隆线,并有前中后三条横沟。 3、取刺胸蝗观察:a、头顶的前面与额组成圆弧形(侧面观)b、前胸腹板生有一圆锥形的突起c、后足腿节的外侧有二条纵隆线,中间有“人”字形脊起(羽状隆线)这代表刺胸蝗亚科的特征。 4、取笨蝗观察:a、沿前胸腹板的前缘有一片状突起,b、腹部第二节背板两侧有发音板,c、后足腿节外侧羽状隆线,为不规则颗粒状突起,这代表笨蝗亚科的特征。 5、取尖头蝗观察:a、颜面倾斜,额与头顶组成锐角(侧面观),背面有一细沟,b、前胸腹板的突起在腹板的中间呈叶状。这代表尖头蝗亚科的特征。 6、取蚱蜢观察:a、颜面极倾斜,顶和颜组成一锐角,b、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c、前胸背板的侧隆线明显,这代表蚱蜢亚科的特征。 7、取菱蝗观察:a、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在腹部背面,b、跗节前、中足2节,后足3节,这代表菱蝗科Tetrigidae的特征。 8、取蟋蟀观察:a、触角比体长b、雌性产卵器矛状c、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鼓膜外露,称“开式”鼓膜,d、足跗节3节,代表螽蟖亚目tettigoniodea 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9、取蝼蛄观察:a、触角比体短,b、雌性产卵器不外露,c、前足开掘式,这代表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a和蝼蛄科Gryllotalpoidae的特征。 10、取螽嘶观察:a、雌性产卵器刀状b、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但鼓膜被遮盖,仅留细缝,称“闭式”鼓膜,c、足跗节4节。这代表螽斯科Tettigoniidae 的特征。 作业: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

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动物标本实验报告 篇一: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动物剥制标本是一种利用动物皮张制成的标本,适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尤其是鸟类和哺乳类,在动物学教学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剥制标本分为真剥制和假剥制两类。真剥制就是将动物皮张还原为生活姿态加以展示。所谓假剥制就是不再将皮张还原为原来动物的姿态,而是简单的展示皮张上体现的特征。本实验为动物剥制实验中的真剥制。 二、实验用品 1. 工具:解剖刀,镊子,棉花,铁丝,剪刀,针线,解剖盘等。 2. 材料:家兔 3. 药品:樟脑粉 三、实验方法 1. 杀死家兔:利用折颈法 2. 清洁标本:如有血污沾染,用棉花醮少许冷水,细心将血污擦拭干净。 3. 剥皮:将家兔头朝左侧腹面向上放在实验台上,自胸部中线处将毛分开,向后到肛门处纵向切开皮肤,切时不

能过深,以见到肌肉为止,不要割开肌肉或腹腔,以防内脏和血污染毛皮。再继续将腹部两侧,背部及后腿部的肌肉与皮肤分离,并从股骨近端处剪断,再将生殖器、直肠与皮肤连接处剪断,清除尾基部的结缔组织,用手轻轻捻搓尾部,使皮与肌肉松动,然后一手握住尾根,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尾根,然后用力拉出尾椎骨。剥头部时,需特别注意,将毛皮继续上剥,用解剖刀边划割边上拉毛皮。眼耳处要翻剥,千万不能割破皮肤,耳朵的软骨小心剪断,否则兔子的耳朵竖不起来。沿着眼睑边缘细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睑和眼球。眼球剥离后,继续剥到上下嘴唇的前端为止,保留少许上、下唇皮跟头骨相连。随后用骨剪截断颈椎,使躯干和头骨分离。前后肢要小心翻剥,后肢翻剥到脚踝处,留腓骨,剥净趾骨基部的肌肉(留下趾骨,便于生态整形),将皮上附着的脂肪和肌肉除净。头骨放入水中煮熟,仔细的将脑髓,肉等都清理干净。剥皮要特别小心,总体上是先剥身体再剥四肢,头部要特别小心。 4. 涂防腐剂:涂时要均匀,特别是颅腔内要多涂些,涂时要注意尽量勿碰脏毛皮,要都涂遍不能有漏除的地方。 5. 做支架:取三根合适长度的铁丝,头部脊柱、四肢共用三根铁丝(左前肢与右前肢,左 后肢与右后肢,头部脊柱连通尾各一根),要设计好各部分的长短比例,三者拧在一起。

昆虫知识竞赛资料

昆虫知识竞赛资料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昆虫也最容易引起孩子们对生物,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昆虫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生物,热爱自然,培养生物研究事业接班人的最好材料. 本次昆虫知识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对昆虫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觉昆虫的识别能力.竞赛分三部分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一.昆虫基础知识部分(笔试) 1.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包括昆虫的外骨骼,身体的分节等. 头部的形态,单眼,复眼,触角,口器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胸部的形态,胸足的形态结构及类型,翅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腹部的形态,尾须,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及其类型. 2.昆虫的生长发育 卵,若虫,幼虫,蛹的形态结构及其类型. 变态发育及其类型. 滞育,冬眠. 3.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食性(单食性,广食性). 昆虫的发声,听觉等(发声器,听器).

昆虫的趋向性(趋光,趋化(气味)性). 昆虫的活动规律(昼夜节律). 昆虫的体色与自我保护(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4.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那些是益虫,那些是害虫,那些需要保护等等. 二.昆虫分类知识部分(实物识别) 1.昆虫各种器官的识别. 2.各种常见昆虫的识别. ①蜉蝣目,蜚蠊目,螳螂目,革翅目,襀翅目,等翅目, 缨翅目,广翅目,毛翅目,蚤目要求识别到目. ②蜻蜓目,直翅目,竹节虫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 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要求识别到常见科或总科. ⑴蜻蜓目:蜓总科蜻总科虫忽总科色虫忽总科 ⑵直翅目:蝗总科螽蟖总科蟋蟀总科蝼蛄总科 ⑶竹节虫目:叶虫修科枝虫修科杆虫修科 ⑷同翅目:蝉科沬蝉科叶蝉科蜡蝉总科 ⑸半翅目: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红蝽科黾蝽科负子蝽科 ⑹脉翅目:草蛉科蚁蛉科螳蛉科蝶角蛉科 ⑺鳞翅目:蝶类:(11科) 螟蛾科尺蛾科灯蛾科舟蛾科夜蛾科天蛾科枯叶蛾科大蚕蛾科 ⑻鞘翅目:龙虱科步甲科萤科飘虫科叩甲科吉丁科 金龟子总科锹甲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复眼 单眼 口器 触角 头顶 额 颊 唇基 口器各部分:

2)胸部 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 ?外骨骼: 每一胸节都由背 板、腹板和两个 侧板组成 前胸背板 前胸腹板 中、后胸 腹板 中胸侧板后胸侧板 ?附肢-足: 3对 后足为跳跃足?翅:2对 前翅覆翅 3)腹部 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骨骼:背板、腹板、侧膜 尾须

外生殖器: 雌性一产卵器雄性一交配器4)听器5)气门10对 2、内部解剖 ★解剖方法: 用小剪刀从足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 小剪刀沿虫体背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从尾端腹面开始,沿腹 面中线偏左剪至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里开始,将 左侧体壁除去。剪时注意剪刀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 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面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 织气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肉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 白色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面)。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 马氏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项目二 园林植物主要昆虫识别

项目二园林植物主要昆虫识别习题 一、选择题 1.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 A. 蝗虫 B. 蚊子 C. 蝼蛄 D.苍蝇 参考答案:B 解析:蝗虫、蝼蛄的口器为咀嚼式,苍蝇的口器为舐吸式口器,因此答案选B。 2.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 A.蚜虫 B.天牛 C. 枯叶蛾 D. 菜粉蝶 参考答案:A 解析:天牛、枯叶蛾和菜粉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因此答案选A。 3.蜜蜂的后足是()。 A. 跳跃足 B.开掘足 C. 游泳足 D. 携粉足 参考答案:D 解析:蜜蜂的后足特化,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称为携粉足,因此选D。 4.属于离蛹的昆虫是()。 A. 天牛 B. 苍蝇 C.小菜蛾 D. 家蚕 参考答案:A 解析:苍蝇的蛹为围蛹,小菜蛾和家蚕的蛹为被蛹。因此选A。 5.属于肉食性昆虫的是()。 A. 蝼蛄 B.蚜虫 C. 猎蝽 D. 蜜蜂 参考答案:C 解析:蝼蛄、蚜虫和蜜蜂属于植食性。因此选C。 6. 属于鳃叶状触角的昆虫有() A.白蚁 B.金龟甲 C. 蝗虫 D. 蜻蜓 参考答案:B 解析: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蝗虫的触角为丝状,蜻蜓的触角为刚毛状。因此选B。 7. 螳螂的前足是() A.游泳足 B.携粉足 C.捕捉足 D.步行足

参考答案:C 解析:螳螂的前足用于捕捉猎物,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因此是捕捉足,选C。 8. 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素是()。 A. 光、温度 B. 光、水 C. 光、食物 D. 温度、水 参考答案:A 解析: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形成的种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由于光和温度造成的,因此选A。 9.一般昆虫的生长起点温度是()。 A. 8-12℃ B. 0-10℃ C. 22-30℃ D. 30-40℃ 参考答案:A 解析:一般昆虫的生长起点温度是8-12℃,低于这个温度昆虫则不能生长发育。因此选A。 10.蝼蛄的前足类型是()。 A.步行足 B.跳跃足 C.捕捉足 D.开掘足 参考答案:D 解析:蝼蛄的前足扁平,粗壮而坚硬,可在土中活动,称为开掘足,因此选D。 11.美国白蛾的前翅类型是()。 A.膜翅 B.鳞翅 C.半鞘翅 D.复翅 参考答案:B 解析:蛾蝶类的翅属于鳞翅。因此选B。 12.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其类型为()。 A.膜翅 B.鳞翅 C.半鞘翅 D.复翅 参考答案:D 解析: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用于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因此选D。 13.蝇类昆虫的蛹属于()。 A.离蛹 B.裸蛹 C.被蛹 D. 围蛹 参考答案:D

【实验报告】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一)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

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地点。一般来说,森林、果园、苗圃、菜园、经济作物林、灌木丛都能采到大量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说课讲解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 特征

一昆虫解剖镜的构造和使用 解剖镜、双目解剖镜又称体视显微镜、立体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等。其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基本一致现以22XB—01型解剖镜为例介绍如下。【目的】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材料】解剖镜 【用具】 【内容和方法】 一、解剖镜的构造和功能 (一)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 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 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双目解剖镜构造图 (二)光学部分 1. 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柱,右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害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7.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先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8.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至。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9.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10.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11.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12.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昆”为“众多”之意, “虫”为小型动物,昆虫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动物。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分布广,作为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的成员,在维持生态自然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一些昆虫为人类提供了明显的益处和丰富的资源,仅有极少数昆虫对人类有害成为害虫,大部分昆虫还未被发现或鲜为人知。昆虫形态各异,发现、描述、鉴定和命名昆虫,尽可能地利用昆虫的资源而控制其为害,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识别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 ●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 ●说明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 ●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 能力目标 ●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 ●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 ●能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 ●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

1.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还有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蚰蜒)、重足纲(马陆)和蛛形纲(蜘蛛、蝎子)(图2.1.1),均为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成对分节的附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 (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 部分内脏,末端生有外生殖 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图2.1.2)。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 议一议 色彩斑斓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 蜂,引吭高歌的知了,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吐丝的蜘蛛,蜇人的 蝎子,还有虾、蟹、马陆、蜈蚣等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 4 5 图2.1.1 常见节肢动物 1.蟹 2.蝗虫 3.蝎子 4.蜘蛛 5.马陆 1 2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昆虫学实习,还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学会了各种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标本的制作和对昆虫的分类检索。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昆虫学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1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上了《普通昆虫学》。昆虫学是一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当然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学校提供了一次与昆虫们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它们。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并很认真的去做。体会颇多: 1.专业知识的增长。原来只学理论知识真的不够的,只有在实际中的认识才深刻,才更容易掌握。正所谓理论结合实际。没有实际上的应用,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话。所以很感激老师给了我们这一次这么好的实习。让我的专业知识得

到了提高,是意识中的提高,不再是死记硬背。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昆虫有了更深的认识,跟以往有了不同的注解。对昆虫形态、栖息地、生活习惯都了解了不少。不再是文字上的描述,而是视觉上的印象。 2.思想上的收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昆虫学有了更高的兴趣,看书不在那么乏味。还有改变了我谈”虫”色变的习惯。知道虫子们的厉害,以后种植物也会对付了。这所谓学以致用嘛。也对自身的专业多了些信心。感觉自己已经是大三了,那就是说大学的时光已不多了,剩下的时光要好好把握,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便以后找工作。 还有通过与同学一起捉虫,明白了同心协力的力量。与同学一起出去的机会也不多了,那是快乐的时光,是以后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次实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回味无穷。 昆虫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2经过两天半的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真是感受很多,收获颇大。 算是天公作美,这几天的天气都不错,但是由于季节关系,昆虫出现得并不频繁。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利用午休的时间去收集昆虫,因为老师讲过午休时气温较高,昆虫活动会较为大些。从这我知道了昆虫的活动受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在采集昆虫的时候,还要求我们对昆虫的习性有一定的了解,方便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植物上的不同部位会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2.9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 只【3X、5X 各一】/每组 我的猜测: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 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02.14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 只、玻璃塑料瓶 1 个、圆柱玻璃杯 1 只、烧杯1 只、 烧瓶1 只、保鲜膜3 张、透明塑料绳 2 米 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认识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目其代表科的重要识别特征和种类代表。 二、实验器具及材料 (1)器具:体视显微镜、解剖针、表面皿等 (2)标本: 1.大蟋蟀 2.海南土白蚁 3.稻蛛缘蝽 4.菜缢管蚜 5.蚧类 6.榕母管蓟马 7.黄守瓜8.大黑鳃金龟 9.茄二十八星瓢虫 10.菜粉蝶11.小菜蛾 12.斜纹夜蛾 13.瓜绢螟14.美洲斑潜蝇15.瓜实蝇16.叶蜂类17. 荔枝瘤瘿螨 三、实验内容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 (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2)种类代表。 四、实验观察和记录 1、昆虫纲的分类方法; ①昆虫形态学:外部形态特征 ②昆虫生物学: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③昆虫生理学:内部结构及生理 2、农业昆虫常见目的主要形态特征观察; 天敌:蜻蜓目、螳螂目、脉翅目等 害虫: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蛛形纲) 标本 名称主要形态特征

3、常见目代表科和种类的重要识别特征观察; (1)常见科的重要识别特征; 蜻蜓目 体中型至巨型;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中胸与后胸紧密结 合并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和翅节。 螳螂目 体小型至巨型,头三角形,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向两侧突出,口器咀嚼 式;前胸明显延长,中胸和后胸短,前足捕捉足,中足和后足行走足,前 翅覆翅,后翅膜翅 。 脉翅目 形似蜻蜓,体微型至大型,柔软;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部分棒状、锯齿状 或栉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翅膜质,无翅结,部分有翅痣。 直翅目 1 体小型至中大型;头部下口式;触角线状,复眼发达,口器咀嚼式;前胸 发达,中后胸愈合;足有跳跃足、开掘足等变化;前翅复翅,后翅膜翅; 常有发音器和听器;产卵器发达。 等翅目 2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型,长翅型翅膜质,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半翅目 (同翅目) 3、4、5 触角线状或刚毛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明 显;前翅覆翅、膜翅或半鞘翅;常有腊腺或臭腺。 缨翅目 6 体微型至小型,细长;触角丝状,口器锉吸式;前胸背板矩形或梯形,中 胸与后胸愈合;翅为缨翅,跗节端部无爪。 鞘翅目 7、8、9 体坚硬;触角多样,有线状、锯齿状、栉齿状、锤状、鳃片状、膝状等类 型;一般无单眼,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三角形的小盾片; 足一般为步行足,有开掘足、游泳足、跳跃足等类型,跗节的节数(跗式) 为分类特征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鳞翅目 10、11、12、13 触角线状、羽状、棒状等,多样;口器虹吸式。鳞翅;翅部中央有一大的 中室。翅脉的特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 幼虫额区狭窄,“八”字形;口器咀嚼式,腹足常5对(腹部3-6、10节); 足底有趾钩。有些科或亚科的腹足2~4对(尺蛾,部分夜蛾)和肛足退 化(舟蛾科)。 膜翅目 14、15 触角多样,有丝状、棒状、膝状等;前后胸小,中胸发达;部分有携粉足; 翅膜翅,前翅大于后翅,有翅钩列型连锁;有并胸腹节,部分有螯针。 双翅目 16 触角多样,有线状、羽状或环毛状等;口器舐吸式、刺吸式、刮吸式等; 前后胸小,中胸发达;前翅膜翅,发达,常有腋瓣和翅瓣,后翅棒翅。 螨类 (蛛形纲) 17 瘿螨 叶螨

湖南省蚁科昆虫(膜翅目)的区系和分类研究

湖南省蚁科昆虫(膜翅目)的区系和分类研究蚁科是昆虫纲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知10,000余种。蚁科昆虫分布广,据估计其个体总数超过所有其它动物的总和。 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我国的蚁科昆虫分类研究工作过去多是国外学者的零星报道,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才逐渐开展这项工作,与国际的研究水平尚存在很大的距离。 湖南省地处我国华中区,地形地貌复杂,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昆虫资源非常丰富。先前的学者曾在他们的研究论文或著作中累计记述过102种采于湖南的蚁科种类,但无人对其区系和分类进行系统研究。 有鉴于此,作者在导师陈斌教授和周善义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湖南省膜翅 目蚁科昆虫的区系和分类研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在本论文工作中,作者只身深入湖南省的偏远山区,对该科昆虫作了系统的采集。 采集工作从2003年8月开始,至2004年11月结束,两年累计约9个月。采集范围包括分布在全省33个县的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0个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含国家级、省级和县级)及5个林区乡镇,共采集到蚂蚁标本3万多号。 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了认真整理,共制作干标本1万余号,酒精浸泡标本2 万余号。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这些标本作了系统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和区系分析。 本论文共记述湖南省蚁科9亚科、61属、187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属(犁结蚁属Vombisidris Bolton,1991),18个新种,3个中国新记录种。 115个种首次记述自湖南。18个新种是:六齿钝猛蚁Amblyopone sexidenticulata、短柄猛蚁Ponera breviscapa、都庞岭猛蚁P.dupanglingensis、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昆虫纲分类学)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来的鳞片,如蝶蛾类的翅。 6.毛翅膜质,表面密布刚毛,如襀翅目昆虫(石蝇)的翅。 7.缨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缨状刚毛,如蓟马的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