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及例题

(完整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及例题
(完整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及例题

小数四则运算综合知识点及例题

一、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的等比数列求和

⑵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⑶乘法交换律:a b b a ?=?

⑷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⑸乘法分配律:()a b c a b a 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⑹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

⑺除法的性质:()a b c a b c ÷?=÷÷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上面的这些运算律,既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又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二、要注意添括号或者去括号对运算符号的影响

⑴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不变;

⑵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⑶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不变,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⑷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例一

计算:1999 3.14199.931.419.99314?+?+?.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1999 3.143=??

200019.4218830.58

=-?=() 答案:18830.58

例二

计算:....?+?=103734171926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10.37 3.4 1.719.26?+?

()10.37 3.4 3.49.63

10.379.63 3.4

20 3.468

=?+?=+?=?=

答案:68

例三

计算:2.009×43+20.09×2.9+200.9×0.28= .

原式20.09 4.320.09 2.920.09 2.8=?+?+?

20.09(4.3 2.9 2.8)200.9

=?++= 答案:200.9

例四

计算:200.920.08200.820.07?-?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00.920.0820.08200.7=?-?

20.08(200.9200.7)=?-

20.080.2=?

4.016=

答案:4.016

例五

计算:199.919.98199.819.97?-?

解析1:使用原式199.919.9819.98199.7=?-?

19.98(199.9199.7)=?-

19.980.2=?

3.996=

解析2:使用凑整法来解决.

原式(2000.1)19.98(2000.2)19.97=-?--?

20019.980.119.9820019.970.219.97=?-?-?+?

2 1.996=+

3.996=

答案:3.996

例七

计算:20.0931.5 2.009317200.9 3.68?+?+?=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 2.009315 2.009317 2.009368=?+?+?

()2.009315317368=?++

2.00910002009=?=

答案:2009

例七

计算:6.258.2716 3.750.8278??+??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 6.25168.27 3.750.88.27=??+??

8.27(6.2516 3.750.8)=??+?

8.27(1003)=?+

8.271008.273=?+?

851.81=

答案:851.81

例八

计算:20.0962200.9 3.97 2.87?+?-?= .

原式20.096220.093920.09=?+?-

()20.0962391=?+-

20.091002009=?=

答案:2009

例九

计算:2.8947 1.53 1.4 1.1240.112880.530.1=?+-?+?+?-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88×(0.47+0.53)+0.47+1.53+(24-14)×0.11-0.1

=288+2+1

=291

答案:291

例十

计算:2237.522.312.523040.7 2.51?+?+÷-?+=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237.5223 1.252300.2570.251=?+?+?-?+

2238.752230.251223912008

=?+?+=?+= 答案:2008

例十一

计算:19.9837199.8 2.39.9980?+?+?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19.983719.982319.9840=?+?+?

19.983723401998

=?++=() 答案:1998

例十二

计算:3790.000381590.00621 3.790.121?+?+?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 3.790.0381590.00621 3.790.121=?+?+?

3.790.0380.1210.159 6.21=?++?()

3.790.1590.159 6.21

0.159 3.79 6.210.15910 1.59

=?+?=?+=?=()

答案:1.59

例十三

计算78.16 1.45 3.1421.841690.7816?+?+?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不难看出式子中7816出现过两次:78.16和0.7816,由此可以联想到提取公因数

原式78.16 1.45 3.1421.84 1.6978.16=?+?+?

78.16=?(1.45 1.69+) 3.1421.84+?

78.16 3.14 3.1421.84 3.14100314=?+?=?=

答案:314

例十四

计算:7.816×1.45+3.14×2.184+1.69×7.816=_____。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7.816×(1.45+1.69)+3.14×2.184

=7.186×3.14+3.14×2.184

=31.4

答案:31.4

例十五

计算:2

?++?+?

147.758.4 4.79409 2.10.9521479

解析: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147.754409 2.10.04790.9521479

()()

=?+?++?

=?+=

1000 2.14792579

答案:2579

例十六

计算:12.5 3.6798.3 3.6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1253628368336

÷=

-+)365

=÷-÷+÷=(1252883

答案:5

例十七

计算:(98065320)(669864)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注意到在被除数和除数的表达式中均出现了98,而且分别有相近的数64与65,我们可以考虑把被除数做如下变形:

被除数980(641)320

=?+-

=?+-98064660

98064(980320)

=?+?

=?+(986466)10

所以被除数是除数的10倍,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10.

答案:10

例十八

计算:51.28.1119.255370.19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51.28.1119.25

?=?+?+?+?

+)0.1951.28.1119.255120.19250.19?+?+(51225

=?+?+?+?=?+?+?+?

51.28.151.2 1.9119.250.251951.210110.251190.2519

=+?+=+=

5120.2530996117.5618.5

答案:618.5

例十九

计算:2237.522.312.523040.7 2.51

?+?+÷-?+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233 2.522.35 2.523 2.50.7 2.50.4 2.5

=??+??+?-?+?

=??+?+-+

2.5(223322.35230.70.4)

=?++-+

2.5(669111.5230.70.4)

=?

2.580

3.2

=?÷

803.2104

80324=÷

2008=

答案:2008

例二十

计算:1.2517.6360.8 2.6412.5?+÷+?=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1.2517.6360.8

2.6412.5?+÷+?

=1.25(17.626.4)360.8

=1.2544360.8

=55+45

=100

?++÷?+÷

答案:100

例二十一

计算:[20078.58.5 1.5 1.510]1600.3-?-?÷÷-().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0078.5 1.58.5 1.510]1600.3=-+?-÷÷-()()

()200771600.3

20001600.312.50.312.2

=-÷-=÷-=-=

答案:12.2

例二十二

计算:⑴ 8.1 1.38 1.3 1.9 1.311.9 1.3?-÷+?+÷

⑵ 2003200111120037337?÷+?÷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⑴ 原式=(8.1 1.9+) 1.3?+(11.98-) 1.313316÷=+=

⑵ 原式200320011112003733=?÷+??÷(373?)

2003=?(2001733+?)111÷2003222011140060=?÷=

答案:⑴16 ⑵40060

例二十三

计算:⑴ 2004.051997.052001.051999.05?-?

⑵ (873477198?-)÷(476874199?+)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1)原式=(32001.05+)?(1999.052-)2001.051999.05-?

=31999.0522001.05631999.0521999.052261989.05?-?-=?-?-?-=

(2)原式=(873476873198?+-)÷(873476476199?++)

=(873476675?+)÷(873476675?+)1=

答案:(1)1989.05 (2)1

例二十四

计算:221.23450.7655 2.4690.7655++?.

解析:使用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原式21.23450.76550.7655 2.469=+?+()

21.23450.7655 1.234521.2345 1.23450.76550.765521.234520.76552

1.23450.76552

224

=+?+=?++?=?+?=+?=?=()

()() 答案:4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 1、填空。 (1)、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四种运算。统称为()。在四则运算中,把()叫做第一级运算,()叫做第二级运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同一级运算,要()计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后做()(4)、在算式24.6+4.6-6.07和4.8÷0.24×2.34中,要按照()顺序依次运算。 (5)、在算式7.82+0.56×0.9和243.2-15.6÷0.3中,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 (6)、在算式1.8÷[(1-0.4)÷1700]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算()。 (7)、0.4除以20,商是(),0.4除20,商是() (8)、6的4.5倍是(),6的4.5倍比30少() 2、计算。 1.42-0.36÷6×0.6 49.5×0.2- 2.07÷23 6.7+ 3.3÷ 4.4+ 5.6 1-0.09÷(0.12+0.88)8.5+1.5×2+1÷0.4 [10-(0.2+6.37÷0.7)]×0.05

1、口算。 9×0.9=9÷0.9=0.9÷9= 5+0.5×0.5=5-0.5÷0.5=5÷(0.5×0.5)=10.5÷10.5+10.5=9.9+0.1÷10=(1.7+0.3)÷0.5=2、在下面的□里填数,在〇里填运算符号。 (1)、42.6+(5.42+7.4)=(□+□)〇□ (2)、12.34-6.13-1.87=□-(□〇□) (3)、□-(16.5-0.6)=3.14〇□-□ (4)、□÷5÷0.6=15.3÷(□〇□) (5)、49.07×9.9+49.07×0.1=(□〇□)〇□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1.8-7.22-2.78 9-0.24÷1.6×1.1 9.12+9.12×9-6.02 45.2×66.7+66.7×53.8+66.7 0.25×0.8×0.125×0.4 12.75÷[14.6-(1.3+8.2)] 4、列式计算。 (1)、18个0.9减去8.8的十分之七,差是多少? (2)、48减去1.2与5的积后,再去除21,商是多少?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

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24==76 ()=56+45 45+ ( )=98 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被减数一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一差减数+差=被减数如: ①180-70 =90的算式中,180是(),70是()。 ②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因数x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如:加法算:3+3+3+3=12 乘法算:()12×()=60 ()×6=72 483×5表示() 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x商

如: 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 5、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0,还是得原数。 ②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③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④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⑤0÷0得不到固定的商。如:5÷0得不到商 注:0不能作为除数。 (二)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如:117+21+17-19 83×91÷131÷1 420+80×15-30 530+54×4÷24 630÷(21-12)×16 (420-42×7)÷63

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整理

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整理 1、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定律: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a x b x c=a x (b x c) 乘法分配律:(a+b)x c=a x c+b x c 或a x c+b x c= (a+b)x c 减法定律:减法的性质a-b-c=a-(b+c)或a-(b+c) =a-b-c 除法的特性:a* b*c=a* (b x c)或a* (b x c)= a 宁b*c 3、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把它设为未知数,再找出等量关系计算。 4、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分数 的大小不变。 5、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二、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 1、打折计算方法:现价*原价二折扣 2、一件商品打几折,求现价。计算方法:原价x折数 3、一件商品打几折,求原价。计算方法:现价*折数 4、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解答方法: 1、找准单位1——并在题目的文字下面标注

①总数量是单位“ T 例如:小红看完整本书的,那么单位“ 1”是整本书的页码。 ②原价就是单位“ T 例如:笔记本电脑原价是300元,现在降价了,那么单位“1”是原价3000元 ③分数比率之前的“的”字前面的量是单位“ 1” 例如:全校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那么单位“ 1”是女生人数。 ④一个东西比另一个东西多几分之几中“比”后面的东西是单位“1” 例如:商店卖的苹果比橘子多,那么单位“ 1”是橘子数量。 2、确定乘或除 (1)已知单位“ 1”,用乘法(2)未知单位“ 1”,用除法或方程 3、对应量和对应分率 (1)单位“ 1”x对应分率 (2)对应量十对应分率二单位“1” 若用方程:一般设单位“ 1”的量为未知数 4、如何根据分率句来写等量关系 找出关键性的字和词,“是”字、“占”字、“相当于”、“正好是”等字、词, 相当于等量关系式中的等于号,分率前面的“的”字相当于等量关系式中的乘号。如:(1)公鸡的只数是(“是”可以改为“占”或“相当于”、或“正好是” 等字词)母鸡的。 等量关系式是:母鸡的只数X =公鸡的只数 (2)五年级有男生15人,相当于(“相当于”可以改为“是”或、“占” 或“正好是”等字、词)。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数量关系式是:全班人数X几分之几=男生人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教师版)

本讲主要是通过一些速算技巧,培养学生的数感,并通过一些大数运算转化为简单运算,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的等比数列求和 ⑵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⑶乘法交换律:a b b a ?=? ⑷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⑸乘法分配律:()a b c a b a 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⑹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 ⑺除法的性质:()a b c a b c ÷?=÷÷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上面的这些运算律,既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又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二、要注意添括号或者去括号对运算符号的影响 ⑴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不变; ⑵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⑶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不变,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⑷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例 1】 计算:200.920.08200.820.07?-?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200.920.0820.08200.7=?-?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及三角形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及三角形知识点四则运算及三角形知识点 四则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或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基本练习 1、口算题 12× 3 1 5 2 3 1 5 4 6 6 5 2 3 8 3 2 2 5 1 4 - × ÷3 1÷ 4 3 3 8 5 9 刚才同学们的口算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 × + × 15 - 5 + 1 = 16 8 8 5 5 5 2 5 6 3 8 5 5 4 3 1 4 5 2 5 3 1 3 1 - ÷ ( + )× 36÷[1-( - )× ] 9 6 8 6 5 4 3 5 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指名回答 (1)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2) 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按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2 1 1 + ×15 ÷ 3 5 5 2 1 1 (1)先除后乘再加,算式为 + ×(15 ÷ ) 3 5 5 2 1 1 (2)先加后乘再除,算式为( + )×15 ÷ 3 5 5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启发啊?(我们要注意括号的使用啊,很重要,括号可以改变题中的运算顺序。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本来该用小括号的有些同学不用,这样就出现错误了) 三、简算。 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运算定律有: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背诵)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背诵)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①(a+b)×c=a×c +b×c;a×c+b×c=(a+b)×c;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c—b;a—b+c=a+c—b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小数混合运算专项练习276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1)0.11×1.8+8.2×0.11 (2) 2.34×99+2.34 (3) 5.4÷2.7×0.8 (4)132×101 (5) 6.25÷1.25÷0.8 (6) 2.5×16. (7) 6.33×101﹣6.33 (8) 1.56×1.7+0.44×1.7 (9) 1.8×[(3.41﹣2.9)÷0.03] (10)0.125×32×2.5. (11) 1.258×18.5﹣0.258×18.5 (12)8.48÷0.8×0.9 (13) 1.25×2.4 (14) 5.85÷(1.3+0.5)×6. (15)17.17﹣6.8﹣3.2﹣6.17 (16) 5.4×[(1.3+2.15)÷0.2] (17)8.4÷0.6+8.4÷0.4 (18)16.8×10.1 (19)10.9﹣0.9÷0.2+1.8 (20) 1.25×3.2×0.25. (21) 1.36+4.85+2.64+6.15 (22)98.5÷2.5÷4 (23) 5.4÷[2.5×(3.7﹣2.9)] (24)0.8×(4﹣3.68)÷0.01 小数混合运算--- 1

(25)83.7﹣12.83﹣0.17 (26) 5.96+13×(3.2﹣3.12)(27) 4.32÷2.4×1.7; (28)16.2×4.5+3.8×4.5;(29)9.05﹣3.86﹣3.14; (30)7.28+0.72÷0.9 (31) 4.32+5.43+6.68 (32)17.17﹣6.8﹣3.2 (33) 5.29×9+5.29 (34)16.8×10.1 (35) 2.74×9.5+5×0.274 (36)0.36+9.6÷3.2. (37) 3.75×25+6.25×25 (38)25.46﹣8.23﹣1.76 (39) 2.9+7.1×10 (40) 1.25×32×0.25. (41)15.68﹣(7.78﹣4.32)﹣2.32 (42)0.25×3.2×1.25 (43)9.99×1.01 (44) 4.63×1.4+46.3×0.86 (45)17.5÷0.8÷12.5 (46)0.9+9.9+99.9+999.9. (47) 2.9×99+2.9 (48)25×11.2×4 (49)23.25﹣6.75﹣3.25. (50)125×3.2×2.5 小数混合运算--- 2

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

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2、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6、0不能做除数,a÷0是错误的表达。为什么

如0÷5=5,因为一个数只有和0相乘,结果才是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5÷0=,找不到商,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的积都是0,不可能是5这样的非0数。 知识点三:乘除法的关系 1、因数x因数=积(求两个数的积用乘法) 48 ÷ 12 = 4 4 x 12 = 48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因数)x(因数)=(积) 48 ÷ 4 = 12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被除数÷除数=商(求两个数的商用除法) 48 ÷ 12 = 4 48 ÷ 4 = 12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 12 x 4 = 48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详解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详解 四则运算详解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完整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

(完整版)小数四则混 合运算计算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0.11×1.8+8.2×0.11 (2)2.34×99+2.34 (3)5.4÷2.7×0.8 (4)132×101 (5)6.25÷1.25÷0.8 (6)2.5×16 (7)6.33×101﹣6.33 (8)1.56×1.7+0.44×1.7 (9)1.8×[(3.41﹣2.9)÷0.03](10)0.125×32×2.5 (11)1.258×18.5﹣0.258×18.5(12)8.48÷0.8×0.9 (13)1.25×2.4 (14)5.85÷(1.3+0.5)×6(15)17.17﹣6.8﹣3.2﹣6.17(16)5.4×[(1.3+2.15)÷0.2](17)8.4÷0.6+8.4÷0.4 (18)16.8×10.1 (19)10.9﹣0.9÷0.2+1.8(20)1.25×3.2×0.25 (21)1.36+4.85+2.64+6.15(22)98.5÷2.5÷4 (23)5.4÷[2.5×(3.7﹣2.9)](24)0.8×(4﹣3.68)÷0.01(25)83.7﹣12.83﹣0.17 (26)5.96+13×(3.2﹣3.12)(27)4.32÷2.4×1.7 (28)16.2×4.5+3.8×4.5(29)9.05﹣3.86﹣3.14 (30)7.28+0.72÷0.9 (31)4.32+5.43+6.68 (32)17.17﹣6.8﹣3.2 (33)5.29×9+5.29 (34)16.8×10.1 (35)2.74×9.5+5×0.274(36)0.36+9.6÷3.2 (37)3.75×25+6.25×25(38)25.46﹣8.23﹣1.76 (39)2.9+7.1×10 (40)1.25×32×0.25 (41)15.68﹣(7.78﹣4.32)﹣2.32 (42)0.25×3.2×1.25 (43)9.99×1.01(44)4.63×1.4+46.3×0.86(45)17.5÷0.8÷12.5 (46)0.9+9.9+99.9+999.9 (47)2.9×99+2.9 (48)25×11.2×4 (49)23.25﹣6.75﹣3.25 (50)125×3.2×2.5 (51)3.6×10.1 (52)5.8×2.7+0.58×73 (53)3.6+6.4×1.8 (54)(1.48+3.02)÷(3.6×0.5) (55)(36.7﹣4.9)×101﹣31.8 (56)6.33×101﹣6.33 (57)35.6﹣5×1.73 (58)1.6×55.4﹣55.4×0.6(59)17.68÷5.2+2.7×1.5 (60)1.08×0.8÷0.27 (61)102×0.45 (62)22.78÷1.25÷0.8 (63)0.34×101﹣0.34. (64)0.125×32×2.5 (65)0.8×6.3﹣0.8×3.8 (66)504÷3.2×2.08 (67)(20﹣0.8×9)×5.7(68)2.4×1.5+3.6÷1.5 (69)7.38﹣5.14+3.62﹣2.86(70)0.12×1.8+8.2×0.12 (71)5.4÷[0.51÷(1.2﹣1.03)](72)[(8.1﹣5.6)×0.9﹣1.05]÷0.04 (73)10.8﹣0.8÷(0.35+0.05)(74)8×[1÷(2.3﹣2.25)](75)2.64×9.9+0.264 (76)4.52+0.61+1.39+6.48 (77)4.27﹣(1.96﹣1.73)(78)(294.4﹣19.2×6)÷ (6+8) (79)12.5×0.76×0.4×8×2.5.(80)4.98+8.02×2.5 (81)60.8﹣40.8÷2.5 (82)0.8×69.6×12.5 (83)4.98×99+4.9 (84)6.48÷3.2÷2.5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知识总结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 示: =a×(b×c) (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 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 =a×c+b×c;a×c+b×c=(a+b)×c ①(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 ;a÷(b×c) =a÷b÷c a÷b÷c =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c÷b ;a÷b×c a÷b÷c =a÷c÷b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例题 一、常见乘法计算: 1、整数:25×4=100 125×8 =1000 =1 0.125×8 =1 2、小数:0.25×4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题: 50+98+50 =50+50+98 =100+98 =198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题: 488+40+60 =488+(40+60)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2 3 (2 + 口)十 3 - 3 4 32 45 16.8 x 〔( 2.4+ 1 ) 3 -1.12-1 -〕 6 〔24.8+ ( 3 2-2.5 )x 210 - 10〕 9 13 8.4 x 〔( 1.2+3 -) 3 18 1 24 x 1.375+215 x 19 19 13+〔 2丄 4 14 3 (2 -1.875 14 2 11 2 (3? x 25.8-3 2 x 16.76+3 x 19.6 )x( 1.25-") 11 11 严-(8-丄) 2009 2009 55 12 36 品- 5 (8.5-2 - )- 3.5〕x 3 1 7 2 4 1 9 〔4 *( 2—1 7 2 11 -9 主〕x 池 21 4

11十10 〔21- 3 空X 29 (1.7+1 1 )〕X 0.16 5 / 2 1、 1 3 5 0.625 X:(1- +3 —)+ -1 3 6 6 5 8 1 2 2 、2 、6 〔(1-3 - X 1 —)-8 - -3.6丨十2 — 9 5 17 5 25 〔2- ( 5.55 X 1.4-2.7 - 0.4 )〕+ 0.135 3 37 1 2 1 〔26.5 X - (8.3-7 ) +4 - 2-丨十11 _ 8 40 2 3 4 80.35 X 0.25+4.197 X 2.5+0.2903 X 25+0.00865 X 250 〔0.314 - 15.7+ ( 3-1.47 )X 6 2丨* 102.2 X( 5-0.375 ) 3 8 工十2更-12 X 11十7+〕X丝 13 22 5 13 5 63 〔(4+4 3- 1.5 X 3)- 2— -0.83 丨十-51 7 8 5 28 100 3 9 〔2 - (8.5- 口)* 3.5〕*〔 1 -( 3.05+4 )〕=2 5 20

新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2 ~ 3页※ 1.加法的意义: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的意义: ①已知两个数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②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③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 + 加数差 = 被减数—减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5 ~ 6页※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4.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0+ 任何数=任何数 ②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任何数—0=任何数 ③ 0与任何数相乘得0 。→ 0×任何数=0 ④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0÷任何数=0 注意:0不能做除数。 3.括号 ※教材 9 页※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租车方案 ※教材 10 页※ 租车、租船最优方案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尽可能多的租座位多的车(租用费用低的); ②座位不空或尽可能的少。

五年级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00题50379

5.6×2.9 3.77×1.8 0.02×96 5.22×0.3 9.99×0.02 4.67×0.9 5×2.44 1.666× 6.1 9.432×0.002 5.6×6.5 4.88×2.9 5.61×4.3 8.9×2.4 5.5×55 9.77×0.02 1.384×5.1 8.78×83 2.6×61 0.059×0.2 4.268×1.7 57×5.7 9.46×2.85 1 7.8×6.4 1.5×4.9 2.5×0.88 5.555×5.2 2.22×3.33 7.658×85 36.02×0.3 56.78×8 15.6×13= 0.18×15=

85.44÷16 42.84÷7 101.7÷9 67.5÷15 230.4÷6 21.24÷36 0.736÷23 43.5÷12 35.21÷7 39.6÷24 6.21÷0.03 210÷1.4 51.3÷0.27 91.2÷3.8 0.756÷0.18 0.66÷0.3 11.97÷1.5 69.6÷2.9 38.4÷0.8 15÷0.06 (循环小数的用简便方法,除不尽保留2位小数): 8.2÷0.12 0.8÷0.9 76.4÷5.4 4.7÷3 1.25÷1.2 32÷42 14.36÷2.7 8.33÷6.2 1.7÷0.03 2.41÷0.7 0.396÷1.2= 0.756÷0.36= 15.6

×13= 0.18×15= 0.025×14= 3.06×36= 0.04×0.12= 3.84×2.6≈(保留一位小数) 5.76×3= 7.15×22 90.75÷3.3 3.68×0.25 16.9÷0.13 1.55÷3.9 3.7×0.016 13.76×0.8= 5.2×0.6 8.4×1.3 6.4×0.5 4.48×0.4 5.25×5 35.4×4.2 0.042×0.54 0.76×0.32 0.25×0.046 2.52× 3.4 1.08×25 0.12×0.16= 4.8×0.25= 0.125×1.4≈(保留两位小数)2.5÷0.7≈(保留三位小数) 10.1÷3.3= 0.75÷12.5= (用乘法验算) 3.25×9.04= (用除法验算)

人教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一、 加法和减法: 1、加法定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得的数叫做和,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减法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4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1、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小猿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解析】: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可知:350-147=203;350-203=147;55+12=67;67-12=55。 二、乘法和除法: 1、乘法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 3、除法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小试牛刀: 2、根据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小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可知:13936÷67=208;13936÷208=67;1008÷21=48;21×48=1008。 三、四则运算 1、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运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 3、去括号时: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括号前面是加号直接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除了括号第一位不变符号,其他都要变符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小试牛刀: 3、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6000÷75-60-10 6000÷(75-60)-10 6000÷[75-(60-10)] 【解析】: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答案:(1)10 ;(2)390 ;(3)240。 4、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456+198 802﹣99 243+328+72 732﹣(432+56)

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知识点

分数乘除法知识点 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相同,都是先算乘 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①如果是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②如果是分数连乘,可先进行约分,再进行计算; ③如果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先把除法转换成乘法,然后按乘法运算。 2、解决问题 (1)用分数运算解决“求比已知量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量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是: 第①种方法:可以先求出多或少的具体量,再用单位“ 1”的量加或减去多或少的部分,求出要求的问题。 第②种方法:也可以用单位“ 1”加或减去多或少的几分之几,求出未知数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 1”的量乘这个分数。 (2)“已知甲与乙的和,其中甲占和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 第①种方法:首先明确谁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求出甲数,再用单位“ 1' 减去甲数,求出乙数。 第②种方法:先用单位“ 1”减去已知甲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即得未知乙数所占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数。 (3)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①要找准单位“ 1”。 ②确定好其他量和单位“ 1”的量有什么关系,画出关系图,写出等量关系 式。 ③设未知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④解答方程。 (4)要记住以下几种算术解法解应用题: ①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 1” 的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列方程解 答。 3、要记住以下的解方程定律:(十条搞定方程)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x因数=积;因数=积十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宁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_教案教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掌握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并能正确计算式题.2.通过对的运算顺序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含有除不尽情况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一)口算1.小数加、减法 3.2-0.84.7-2.51.3+5 4.7+2.51.1+4.65-3.3 2.小数乘除法8×0.53.6÷0.40.75÷0.3 0.5×141.2×540.6÷2 (二)教师提问1.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 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3.6×6÷0.9 1.学生试算,集体订正 3.7-2.5+4.63.6×6÷0.9 =1.2+4.6=21.6÷0.9 =5.8=24 2.小结运算顺序(1)教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板书)(2)组织学生讨论: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二)教学例2 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35.6-5×1.736.75+2.52÷12 1.小组讨论例2所提问题2.学生试算,集体订正3.小结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4.练习:不计算,只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

算顺序.7-0.5×14+0.832.6+8×0.5×3 3.6÷0.4-1.2×50.75÷0.3÷0.5-3.2 (三)教学例3 例3计算3.6÷1.2+0.5×5(演示课件“混合运算1”)1.教师提问(1)上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加小括号)(3)如果要先算(1.2+0.5)×5,该怎么办呢?(加中括号)(4)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改变运算顺序)2.学生试做 3.6÷(1.2+0.5)×53.6÷[(1.2+0.5)×5] =3.6÷1.7×5=3.6÷[1.7×5] =3.6÷8.5 3.学生在计算中,遇到3.6÷1.7和3.6÷8.5除不尽的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解决,最后独立完成计算.(强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4.小结教师提问:(1)什么情况用约等于号?(2)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3)谁能总结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5.练习,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0.4×(3.2-0.8)÷1.25×〔(3.2+4.06)÷6.05〕三、课堂小结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的知识?什么是第一级运算?什么是第二级运算?括号起什么作用?运算顺序各是什么?四、巩固练习(一)不计算,只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4.5+1.43÷1.3-1.233.5+5.6÷7×4 13.6×3-40.6÷29.18÷1.7+3.75÷1.5 (二)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20.9+10.5÷(5.2-3.5)9.4×〔1.28-(1.54-0.31)〕[(6.1-4.6)÷0.8-1]×0.4 3.72÷[(54.7-17.5)

整式的四则运算知识点大全

整式的四则运算知识点大全 一、代数式与有理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3、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二、整式和分式 1、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2、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三、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 ......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此时通常省略数字“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4、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5、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6、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