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6 开国大典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品为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作者按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别记叙了大典前、大典中和大典结束后的情景,读后那部分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二)细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1.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描写默读,边读边划出作者的描写,读所划的部分,想象当时的情景,批注自己读后的体会。

2.按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大典前对会场的描写。

(1)2——3自然段对会场上建筑及布置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物的位

置;引导学生了解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作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第4自然段对群众队伍的描写:引导学生抓重点句“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重点词“直奔”体会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第二部分:大典中场面的描写:引导学生交流从对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中所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场面描写时要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从重点词“一齐”中体会人们的心情。)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抓住“升起来了”和“站起来了”加以理解。)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喊“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第3部分:对大典结束后场面的描写。

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洪流”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练习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洪流”换成“游行队伍”;把“流”换成“走”;把“光明”换成“光亮”。

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三)回归全文

教师总结: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的科技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将要举办奥运会。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的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背诵第7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试着体会文中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收集有关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课文原文素材新人教版

7 开国大典 (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有改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30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参加。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

第2单元教学内容 7、开国大典 教材解析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xxxxx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xxx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xxx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印象深刻,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从这些文字中已经感受到了典礼的盛大与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典礼临近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现得越发强烈。当毛xxxxx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由此表现了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xxxxx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xxx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的句

子,表达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记叙阅兵式的部分则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自豪的感情。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这一场面。先总体写受检阅部队缓缓入场的情景,再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这样的写法,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更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也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课文的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对毛xxxxx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xxxxx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xxx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会场环境的描写及人们激动心情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课文插图是董希文先生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该画创作于1953年,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xxx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毛xxxxx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全国人民共同举行庆典。毛xxxxx手持文稿正在宣读公告,向全国人民发出最雄伟的声音。此时,万里晴空,蓝天上白云朵朵,广阔的天安门广场,人潮如流,红旗如海,呈现出一片祥和、喜气的节日气氛。此画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准备:《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 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 【设计意图】 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一种学习氛围,能够有激情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4】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的“引擎”——小学语文《开国大典》的深度学习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的“引擎”——小学语文《开国大典》的深度学习 《开国大典》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 以“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为人文主题,以“了解文章是怎样 点面结合写场面;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为语文要素,还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灯光》和“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 《狱中联欢》等选文。 按照教学进度,《开国大典》的教学时间正好与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庆典 相契合,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重温革命岁月,留住历史的声音” 教学目的。 2022年9月29日下午,笔者在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六(3)班教学公开课 《开国大典》。本节课以新课标任务群学习”为教学理念,主要研究“文学阅 读与创意表达”板块,设计了题为“真实任务驱动,演绎红色经典”的课例。在 教学中,笔者牢牢把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抓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析读写学情,潜心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文本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通过阅 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引导学生以阅读推进 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感受场面,体会情感,学习表达。 一、创设任务情境,梳理大典过程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开国大典》,一起去重温庄严而盛大的历史 时刻,齐读课题。 生:开国大典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学习了第一部分文字,谁来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生: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会场、典礼、阅兵和游行四个场景。 二、精挑画面介绍,再现盛典场面 1.回顾内容,理清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典礼仪式这个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5-10自然段,想想,典礼仪式进行了哪些活动?圈出关键词。提示:重点关注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 生: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2.自读阅读,交流感受 (1)梳理本段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学习“点”的描写。 师:在这庄严的典礼仪式上,毛主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人民群众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再默读这部分文字,将描写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文字,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划出,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同桌交流。 生:梳理此场景中描写毛主席的语句。 师:读这些文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1: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作用之大,任务之多。 生2:毛主席受人崇敬、爱戴。 师:在嘹亮的国歌奏响之后,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谁来读宣告的内容?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毛主席宣告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这宣告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让我们回顾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播放视频,激发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 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豪洋双语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主备人:姓名:班级: 7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难点)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重点)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2.带着激动的心情默读课文2遍,朗读3遍,读通、读顺课文。 3.给下列生字注音。 盏栏汇爆宣帜阅制坦距隆射 4.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典礼五更天就位肃立瞻仰敌人检阅 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次序陆续 5.理解词语。 (1)下午三点,会场上发出一阵排.山倒海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排山倒海”形容,文中用这一词语表达了。 (2)战士们挺着 ..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本义是指,本文是指。

(二)初读感知 1.课文描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中有一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这句是 。 2.填空题:课文记叙了开国大典的、、 、的场面。 3.选择题:我们可以从()等方面看出这是“大典”。 A.参加人数多B会场布置隆重 C.群众热情高涨 4.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背最料填空。 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会议筹备会议决定,月日在举行开国大典。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任主任,任阅兵司令员,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阅兵指挥所主任。这次阅兵历时小时,场面非常壮观。 5.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自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三、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庄严()徐徐()欢悦() 反义词:肃静()汇集()启动() 2.词语搭配。 ()的宣告()的声音 ()的掌声()的欢呼 课后反思:

语文版-六年级上-第二单元-6 开国大典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品为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作者按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别记叙了大典前、大典中和大典结束后的情景,读后那部分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过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二)细读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1.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描写默读,边读边划出作者的描写,读所划的部分,想象当时的情景,批注自己读后的体会。 2.按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大典前对会场的描写。 (1)2——3自然段对会场上建筑及布置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物的位

置;引导学生了解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情况,作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第4自然段对群众队伍的描写:引导学生抓重点句“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重点词“直奔”体会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第二部分:大典中场面的描写:引导学生交流从对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中所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场面描写时要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引导学生从重点词“一齐”中体会人们的心情。)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学生抓住“升起来了”和“站起来了”加以理解。)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喊“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映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第3部分:对大典结束后场面的描写。 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引导学生理解句中的“洪流”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练习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洪流”换成“游行队伍”;把“流”换成“走”;把“光明”换成“光亮”。 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三)回归全文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课文知识要点:字词句段篇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课文知识要点:字词句段篇 1.我会认 政.(zhèng)府外宾.(bīn)擎.(qíng)着诞.(dàn)生 瞻.(zhān)仰一盏.(zhǎn)石栏.(lán) 旗帜.(zhì)阅.(yuè)兵制.(zhì)服坦.(tǎn)克 距.(jù)离隆隆.(lōng)声电钮.(niǔ) 爆.(bào)发宣.(xuān)布汇.(huì)集 2.重点词语 协商汇集预定排山倒海爆发宣布就位 鼓舞宣告雄伟肃静旗帜宣读语调 选举完毕检阅制服一致距离高潮 灯笼五颜六色游行次序 3.词语解释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擎:举。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来势凶猛,力量强大。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端详:仔细地看。 4.句子解析 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②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当家作主了。 ④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 欢喜和激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 ⑥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反映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之情。 ⑦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5.问题思考 ①你从群众的反应和主席的动作感受到什么? 群众的反应: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感受到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比信赖和热爱。 6.内容中心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热点专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开国大典》一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横的北面是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年六年级语文上册6.开国大典3教案语文S版0630219

开国大典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部编版语文六上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上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上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七律长征》、《狼牙山壮士》、《开国大典》、《灯光》。 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七律·长征】 1.《七律·长征》作者(XXX),是在1935年10月长征将要结束时,写的一首(七律诗)。全诗生动概述了(红军长征中经历的无数困难)。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话用了(比喻夸张)修辞方法,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著名的战斗。赞颂了XXX(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诗写了红军经过的地方(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XXX)。“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

横铁索寒)。XXX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2.《菩萨蛮·大柏地》(XXX)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夕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酣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XXX,今朝更都雅。 3.回顾全诗句意,感悟思想感情。 《七律•长征》是XXX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诗环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展开叙说,以末了一句话作总结。是总分总的布局。 4.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XXX”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XXX磅礴走泥丸”承接“千山”。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球。作者用夸张、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教学难点: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2.制作课件:《开国大典》视频片段、图片。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并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学生畅谈课前搜集的资料。 4.教师补充背景资料,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5.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时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 (1)出示文中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擎.着诞.生电钮.瞻.仰聂.荣臻. 学生朗读词语,在学生读得不准确的时候出现加点字的读音。注意“擎”应读qínɡ,不要读成jínɡ;“钮”和“聂”的声母都是n。 (2)强调会写字字音、字形等。 注意加点字读音:政.府外宾.爆.发坦.克一盏. 比一比:爆——暴距——拒帜——制 书写:“隆”右半部中间的短横不要丢。 “射”左边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积累词语。 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五颜六色 (1)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为了夯实字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对关键字词的检查仍是重要的。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检测,同时又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知识。 三、理解题目,理清脉络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开国大典说课稿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

开国大典 一、说教材 小学语文s版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文借描绘得有声有色的会场布置、大会盛况、群众游行等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重、热烈的气氛。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教学目标为: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我把在阅读中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