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

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

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

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5.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5.透析前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最佳时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等。

(二)饮食指导

加强个体化饮食管理,记录出入量。

1.气虚证:宜食补气的食品,如瘦肉、白扁豆、鹌鹑等。

2.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

3.阴虚证:宜食清凉类的食品,如银耳、莲子、玉竹等。

4.阳虚证:宜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品,如鸡肉、韭菜、生姜、干姜、花椒等。

5.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玫瑰花、油菜等。

6.痰湿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木瓜、荸荠、紫菜、扁豆、红小豆、包菜、薏苡仁、鲫鱼、鲤鱼等。不宜多吃酸涩食品,如柚子、枇杷等。

7.湿浊证:宜食祛湿化浊的食品,如花生等。

8.减少粥和汤的摄入,饮水量应根据患者每日尿量而定,一般以前一日总出量加500ml水量为宜,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本病与情志的关系,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2.护理干预,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症状,针对不同的情志问题,采用释疑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干预。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

(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

(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痛,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六)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艾灸(详见附录2)。

4.中药涂药(详见附录2)。

5.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

6.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证病室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2.做好个人卫生。

3.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进行评估,定期监测血糖。采用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车等。

4.指导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功的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5.透析前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透析的最佳时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等。

(二)饮食指导

加强个体化饮食管理,记录出入量。

1.气虚证:宜食补气的食品,如瘦肉、白扁豆、鹌鹑等。

2.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

3.阴虚证:宜食清凉类的食品,如银耳、莲子、玉竹等。

4.阳虚证:宜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品,如鸡肉、韭菜、生姜、干姜、花椒等。

5.血瘀证: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玫瑰花、油菜等。

6.痰湿证:宜食化痰利湿的食品,如木瓜、荸荠、紫菜、扁豆、红小豆、包菜、薏苡仁、鲫鱼、鲤鱼等。不宜多吃酸涩食品,如柚子、枇杷等。

7.湿浊证:宜食祛湿化浊的食品,如花生等。

8.减少粥和汤的摄入,饮水量应根据患者每日尿量而定,一般以前一日总出量加500ml水量为宜,增加动物蛋白的摄入。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本病与情志的关系,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2.护理干预,存在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症状,针对不同的情志问题,采用释疑解惑、以情胜情等方法进行干预。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第1页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篇一: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相关推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木、发凉、疼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制剂。水温以38~40℃为宜,时间15~20分钟,严防烫伤(其他详见附录2)。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013水肿病(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分析及优化方案

水肿病(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效果分析及优化方案 沂源县中医医院内三科(2013年度) 一、水肿病(消渴病肾病)开展中医辩证施护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1、医院护理部质控组:每季度对科室中医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检查,总结反馈并跟踪督促检 查。 2、科室护理部质控组:每月对科室中医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评价、提出持续改进的措 施。 3、采取辩证施护,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1)对患者出现的浮肿、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疼痛、肢冷、皮肤瘙痒、咽干口渴、腰膝酸软、大便时干时稀、视物模糊等症状有无明显改善进行评价。 (2)能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各脏器之功能恢复,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3)观察临床总有效率有无提高。 (4)满意度调查:每月对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效果进行患者访谈调查及问卷调查。 (二)中医特色护理效果 根据2013年度中医护理常规,结合科室医疗诊疗方案不断完善、修改、优化,突出水肿病(消渴病肾病)辩证施护方案的制定,以患者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化护理。对每一位水肿病患者的病症进行护理评估,按照辩证分型施护,并确定相应护理方法和具体的护理措施,进一步规范了辨证施护方案,强调专科护理特点,即症状/证候施护、病情观察、给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突出对疾病预防及保健知识方面的健康指导,使水肿病(消渴病肾病)护理常规更加规范。符合整体化护理和辩证施护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中医护理理念,使中医术语更好点的运用于临床,强调了中药护理、症状/症候施护及中医护理记录工作,是中医专科护理的基础。 (三)临床疗效分析 2013年度,本科应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水肿病(糖尿病肾病)130人次。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见表1、2。 表1:2013年水肿临证施护疗效分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1.2胃肠实热证。 1.3脾虚胃热证。 1.4上热下寒证。 1.5阴虚火旺证。 1.6气阴两虚证。 1.7阴阳两虚证。 2 对症施护 2.1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进食清热生津类食物。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渴点。 2.2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个体化进餐次数。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增加饱腹感。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胃、饥点。 2.3尿量频多 (1)观察尿量、尿色及排尿次数。 (2)嘱患者睡前尽量少饮水。 (3)指导患者加强饮食调理。 (4)阴阳两虚证病人节制房事。 2.4脘腹胀满 (1)饮食有度,进食清淡易消化、少产气的食物,忌暴饮暴食。 (2)餐后1小时适当运动,操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 (3)顺时针按揉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助脾胃之运化。 (4)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胃。 2.5大便秘结

(1)告知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指导腹肌锻炼促进肠蠕动。 (2)宜食荞麦、玉米面、燕麦、菠菜、芹菜、韭菜等食物,必要时予大黄、玄参泡饮,禁食辛辣燥热之品如花椒、羊肉、狗肉等。 (3)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4)遵医嘱给予麻仁丸等润肠通便药。 (5)穴位贴敷天枢、脾俞、肾俞。 (6)耳穴埋豆:主穴: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配穴:大肠、直肠、肺、便秘点。 2.6虚烦不眠 (1)做好情志调适。 (2)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饮用热牛奶、温水泡足,可食用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3)穴位按摩内关、神门穴,艾灸百会穴。 (4)操练八段锦“五劳七伤向后瞧”动作以健脑安神。 (5)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配穴:心、神门。 2.7倦怠乏力 (1)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材。 (3)病情平稳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提高免疫力。 2.8肢体麻木、疼痛、发凉 (1)进食活血化瘀食品。 (2)给予中药足部熏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中药贴敷涌泉穴。 (4)做好足部护理。 (5)耳穴埋豆:主穴: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配穴:腰、足、耳小神经。 2.9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阅读及看电视,多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或银杞明目汤。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明目。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雾化以改善症状。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爪甲色淡,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二、临床症状/症候施护 (一)浮肿(水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尿的颜色、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每日测量体重1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腹水病人需每天测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2.观察病人皮肤的肤温、颜色及有无红肿、破损、搔痒、化脓等情况。加强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有无发红、变瘀等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推、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水垫。四肢水肿严重者,应予软枕适当抬高。阴囊水肿严重者,可予吊带托起。已形成压疮者,按压疮的常规护理。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是消渴病日久及肾、损伤肾气所致,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少水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三焦有关。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血糖、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饮食习惯Q (3)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 ①气阴两虚证。 证候:脾气虚兼肝肾阴虚为多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视物模糊,小便量多。舌红少津,脉弦细。 ②脾肾气虚证。 证候:下肢水肿,面色无华,脱闷纳呆,肢重困倦或便澹。舌淡苔白,脉满细或缓。 ③浊毒上逆证。 证候:全身水肿,气短语怯,面色晦暗,精神萎靡,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心悸气急,尿少便滤Q舌胖质黯,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 ④脾肾阴虚证。 证候;面目、全身水肿,皖腹胀满,畏寒肢冷,食少便清,腰酸腿软,

阳痿早泄。舌胖淡苔白腻,脉沉细。 ⑤心胃湿热证。 证候:面色潮红,脱腹闷胀,烦躁不安,食欲旺盛。舌胖苔黄腻,脉弦数。 二、护理要点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肾衰竭患者早期可以适当活动,症状较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4)患者应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压疮发生和口腔感染。 (5)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人量,定时测量体重、血糖等。 (6)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①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水肿、血糖、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情况。 ②患者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③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及时报告医生。 ④患者表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神昏诡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及时报告医生Q ⑤应注意服用降糖药物患者的饮食及用药反应,如出现头昏、心悸、出汗、无力等,应速喂糖水,并立即报告医生。 (7)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顿服。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3、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 2、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在诊疗过程中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评价 其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中医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糖尿病肾病 患者进行精心、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辨证施护、运动饮食等方面 的护理,并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无明显并发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达99.1%。 结论:应用传统护理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个性化的综合 护理,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品质,减缓或扭转肾脏疾病的发展,减少 并发症、缓解病情、改善营养状况、减少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促进医患关 系的和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达40%,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 致肾功能衰竭。糖尿病人的身体代谢出现问题,会引起身体的改变,伤口的愈合 会比较缓慢,而且很容易感染。所以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伤口愈合、感染等。而且,糖尿病肾病的人,因为肾病,会引起药物的排泄,如果积压 在体内,很有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甚至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 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减少其死亡率,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 本医院对住院的糖尿病肾病病人采用个性化的中药治疗和护理,可明显延缓其病 情发展,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患病危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6月份本院72名糖尿病肾病病人,按中医治疗方 案进行护理,所有病人均达到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35名男性和37名女性;病人的年龄为36~9岁,平均为47.3~12.9;UAER>300 mg/24小时,31例肾功能 轻度损害, UAER<30~300 mg,24小时内肾功能正常者30~300毫克/24小时;UAER≥30 mg/24 h的患者,病程为3~31年,平均(10.3~19.7)年。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郁热证: 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 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 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 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 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 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 1 / 14

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 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 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 食疗方: 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 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或沉细。 2.肝肾阴虚证: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痛。两目干涩,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沉细。 3.脾肾亏虚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口干不饮,大便不实,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兼证 1.痰瘀证(贯穿于疾病始终) 症状:舌色暗,舌下静脉迂曲,瘀点瘀斑,脉沉弦涩。 2.湿热证 症状:兼见尿频、急迫、灼热、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有证候重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 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 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 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 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焦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不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疲倦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 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加,污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 肢冷,面无人色,神疲备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 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有症状/ 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加 1.察看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治,适合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合。 2.察看口干、口渴、每天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品,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采纳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 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 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咨询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淆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 粗精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合增添饮食纤维的摄取,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添饱腹感,延缓食品汲取稳 固血糖。 3.察看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 胰、饥点等穴位。 (四)疲倦乏力 1.起居有时,防止劳苦。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品,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 炖排骨。 3.病情稳固者适当运动,顺序渐进。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理脏腑 气血功能。 (五)肢体麻痹、痛苦、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品,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其病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燥热内生,耗伤津液,引发消渴。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消渴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应控制饮食总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同时应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糖果、蛋糕、油炸食品等。建议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情志失调是消渴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医强调“心静神宁”,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家人及护理人员应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特色护理是消渴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泡脚等中医护理方法。针灸治疗可

以调节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拔罐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新陈代谢;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等问题。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消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自我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情志护理、起居安排以及中医特色护理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消渴病治疗和康复的关键。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中医认为,消渴病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下面将重点介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消渴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糖、低脂、低盐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及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应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护理方法

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护理方法 肾病综合症是一种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等症状表现为主的症候群,发病后,不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若不及时干预,还易并发急性肾衰竭,故需要尽早治疗和干预。中医博大精深,在肾病综合症护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方法,下面来说说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护理方法。 1.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肾病综合症的发生发展与情志不畅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改善患者情志,需要给其提供移情易性、疏通解郁等情志护理,移情易性指的是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和行为时,家属可通过与其聊天,给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或鼓励其阅读、进行户外活动锻炼等转移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力。疏通解郁是指家属可鼓励和引导患者将内心的烦闷心事倾吐出来,避免将烦闷压抑在自己的心中导致肝火怒结,加重病情,在患者倾吐过程中,家属需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安慰,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因不良情绪。 2.中药熏洗护理 取中药白花蛇舌草60g、土茯苓60g、半枝莲60g、桃仁30g、雷公藤30g、穿山龙30g、莪术30g、丹参30g、艾叶20g加水煎煮,然后,将药液置于桶中对患者肢体水肿处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30-40℃时,嘱患者将双足置于药液中进

行温洗,每次熏洗时间为20-30min,每日一次,熏洗方中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利湿消痈,半枝莲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雷公藤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 止痛,穿山龙可活血舒筋、祛风止痛,这些药物配合,能有效促进患者水肿减轻 或消退。 3.中药穴位贴敷护理 取中药莪术、桃仁、三七、车前草、白芥子、山慈菇、葶苈子、桂枝研磨成 极细粉末,加入适量的生姜汁、食醋、清水调合成硬币大小的药饼,每晚睡前将 药饼贴敷于患者双侧肾腧穴、涌泉穴位置,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穴位、经络、药 物为一体的复合性中医护理方法,将药物外敷于穴位上,不仅能对穴位本身产生 刺激,激发患者机体经气,还能促使穴位相关经脉的功能受到调动,从而能起到 营阴阳、行气血的效果。肾腧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对该穴进行中药贴敷刺激, 可促进肾脏的血流量增加,从而能改善肾功能。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 之一,也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体内肾经的经水均是由此穴外涌而出体表,对其 进行刺激可增精益髓、补肾壮阳。 4.耳穴压豆护理 取患者肾、肝、肺、心、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等耳穴,用小块胶布将大小 约为0.6*0.6cm的王不留行籽贴于各穴处,贴好后,对各穴进行适当加揉捏、按 压等,以感到局部发热或出现酸麻胀感为宜,每穴按压2min左右。则主要是因 为中医将肾病综合症归属为“消渴病”范畴,认为该疾病燥热为标、阴虚为本, 阴虚导致机体脉络无利,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邪泛滥而致使水肿,采用耳穴 压豆以揉捏、按压等方法对相应的耳穴进行刺激,不仅能刺激迷走神经,还能对 机体内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能调节脾肾功能,进而能有效 控制和改善患者病情。 5.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意思是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因为, 为控制和改善自身病情,肾病综合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合理饮食,可适当 进食瘦肉、鱼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为机体补充充足的影响,但是,需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54例分析与体会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54例分析与体会 目的:分析消渴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实施情况,为下一步《方案》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与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证型一致的54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患者按《方案》进行护理并分析。结果:病人自觉症状改善,依从性好(依从率在95%以上),满意度高(满意率在95%以上),护理人员认为《方案》实用性强的占比为94.4%。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给予个体化的中医特色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标签: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分析与体会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1年、2012年组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开展了两批共200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了国家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医护理方案。目的在于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院护理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护理工作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科室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中医护理服务理念,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积极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内分泌科作为云南省省级糖尿病重点专科,在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意见。为探索创新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模式,拓展中医护理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特色优势作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消渴病即西医学中的2型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所致〔1〕。发病率高,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总数达9240万,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住院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2〕。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54例证型与《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3〕一致的消渴病患者按《方案》进行护理,将实施情况采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单行本试行版)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由一名护士认真调查患者及责任护士后填写,进行统计加以分析,并提出今后在应用《方案》时的一些思路,现將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11月到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4例中医证型与《方案》证型一致的消渴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3±2.7岁,54例中医证型均为气阴两虚证。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