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膜高考题Word版

离子交换膜高考题Word版
离子交换膜高考题Word版

(2014福建)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2014新课标I)27、(15分)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

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

盐?其溶液

显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

Ba(H2PO2),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

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

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杂质。该杂

质产生的原因

是:

27.(15分)

(1)

(2) ①+1

③正盐弱碱性

(3)

(4)①

②阳极室的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③或被氧化

在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离子交换膜的试题比较多,且常出常新.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有离子基团的、对溶液中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也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根据透过的微粒,离子交换膜可以分为多种,在高中试题中主要出现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和质子交换膜三种.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气体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H+)通过.可见,离子交换膜的功能在于选择性地通过某些离子和阻止某些离子来隔离某些物质.现基于离子交换膜原理的一些应用改编一组试题,请大家注意体会.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含离子基团,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它的离子选择透过性,又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离子交换膜法在电化学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工业上用电解原理来制取产品时,使用离子交换膜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连续生产、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高、能耗低等优点.教材中并未专门介绍,一般是在讲解氯碱工业时介绍阳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但在近年考试中涉及离子交换膜原理的考题屡见不鲜.

2013重庆理综)(14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趁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1)催化反硝化法中,H2能将NO3-还原为N2,25℃时,反应进行10min,溶液的pH由7变为12。

①N2的结构式为。

②上述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其平均反应速率υ(NO3-)为 mol L-1 min-1。

③还原过程中可生成中间产物NO2-,写出3种促进NO2-水解的方法。

(2)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题11图所示。

①电源正极为(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

②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左-△m右)为g。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018年全国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

(完整版)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卷 一积累应用(10 分) 1.填空(5 分) (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 分)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 分)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 分) 2.按要求选择(5 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 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①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②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 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 ③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④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 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⑥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母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 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

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卷word版

英语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第一、 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一节为选择题。 第三部分的 第二节和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 30 分 ) 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 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 5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 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 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 15. B. £ 9. 18. C. £ 9. 15. 答案是 C 。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 ' s amusing. B. It 's exciting. C. It ' 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 Studying at a school. C. 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 Ordering drinks. C. 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Go on the Internet. B. Make a phone call.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I )

2018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康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默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遭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时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遭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遭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因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缺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息,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进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

膜分离的原理

膜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何为纳滤膜? 答:纳滤膜的透过物大小在1-10nm,科学家们推测纳滤膜表面分离层可能拥有纳米级(10nm以下)的孔结构,故习惯上称之为"纳滤膜"又叫"纳米膜"、"纳米管"。 纳滤膜净化原理? 答:(1)溶解--扩散原理:渗透物溶解在膜中,并沿着它的推动力梯度扩散传递,在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传递的形式是:能量=浓度o淌度o推动力,使得一种物质通过膜的时候必须克服渗透压力。 (2)电效应: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由于道南(DONNAN)效应,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 道南平衡:当把荷电膜置于盐溶液中会发生动力学平衡。膜相中的反离子浓度比主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高而同性离子的浓度低,从而在主体溶液中产生道南能位势,该能位势阻止了反离子从膜相向主体溶液的扩散和同性离子从主体溶液向膜的扩散。当压力梯度驱动水通过膜进同样会产生一个能位势,道南能位势排斥同性离子进入膜,同时保持电中性,反离子也被排斥。 三达纳滤膜具有哪些特点? 答:①超低压力下工作(0.15Mpa的压力下就可以稳定工作)。 ②大通量供水。在普通的市政水压下就可以使用,水通量可达15m2/小时。 ③选择性离子脱除。在去除细菌、病毒、过量金属离子、低分子有机物、氟、砷等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一定量钾、钠、钙、铁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 ④使用领域广。在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医药和食品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如何保存纳滤膜? 答:纳滤膜的保存目标是防止微生物在膜表布的繁殖及破坏,防止膜的水解,冻结及膜的收缩变形。前人就有微生物对膜性能的影响进行过多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对膜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防止膜的水解,对任何膜都很重要。温度和PH值是醋酸纤维素膜水解的两个主要因素。对芳香聚酰胺膜,PH值及水中游离氯的含量则是其水解的主要因素。纳滤膜的冻结在冬季运输过程中常常发生。经验表明膜的冻结使膜中的水分形成冰晶而使膜结构膨胀,造成膜的性能大幅度下降或破坏。膜的收缩变形,发生在湿态膜保存时的失水、及膜在与高深度溶液接触时膜中的水急剧向溶液中扩散。不同种类的纳滤膜,其保存方法不同。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在干态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保存在荫凉、干燥的地方。保存温度以8~35℃。 三达纳滤膜用在水处理时与反渗透膜有什么区别? 答:纳滤膜是荷电膜,能进行电性吸附,它具有敏锐的分子截留区,对不同物质能有目的地提纯或去除的优越分离效果。反渗透膜的滤分子量在100以下,只能过滤掉水中的水分子和气体。在相同的水质及环境下制水,纳滤膜所需的压力小于反渗透膜所需的压力。 三达纳滤膜与反渗透制水水质有何不同? 答:经纳滤膜过滤后的自来水能脱除细菌、病毒、低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保留部分

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123A =,,, {}245B =,,, 则集合A B U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 2.已知一组数据4, 6, 5, 8, 7, 6,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为________. 3.设复数z 满足234z i =+(i 是虚数单位), 则z 的模为_______. 4.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 可知输出的结果S 为________. 5.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 其中1只白球, 1只红球, 2 只黄球, 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 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 6.已知向量()21a =r ,, ()2a =-r 1,, 若()()98ma nb mn R +=-∈r r ,, 则m-n 的值 为______. 7.不等式224x x -<的解集为________. 8.已知tan 2α=-, ()1tan 7αβ+=, 则tan β的值为_______. 9.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 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 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与圆柱各一个, 则新的底面半径为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以点)0,1(为圆心且与直线)(012R m m y mx ∈=---相切的所有圆中, 半径最大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11.数列}{n a 满足11=a , 且11+=-+n a a n n (*N n ∈), 则数列}1{ n a 的前10项和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P 为双曲线122=-y x 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 到直线01=+-y x 的距离对c 恒成立, 则是实数c 的最大值为 。 13.已知函数|ln |)(x x f =, ?? ?>--≤<=1 ,2|4|10,0)(2x x x x g , 则方程1|)()(|=+x g x f 实根的个数为 。 14.设向量)12,,2,1,0)(6 cos 6sin ,6(cos Λ=+=k k k k a k πππ, 则∑=+?1201)(k k k a a 的值 为 。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全国卷理综试题和答案

1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试题8648分。在每 14~18题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全的得30分。 14. 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 A B C D 15.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 2 ms 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 162018年2500 m 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T=5.19 ms 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Nm/kg T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93510kg/m B123510kg/m C153510kg/m D183510kg/m 17 ( )用波长为300 nm 1. 2810-19 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3.00108 m·s-1 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 Hz B81014 Hz C21015 Hz D81015 Hz 18 l,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3 2 l i随时 间t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2 19 v-t —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 A 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 C D 20()L1、 L2L1中的电流方

L2L1的正上方有a、b L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 B0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01 3 B和01 2 B A L1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 12 B B L1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12 B C L2的电流在b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12 B D L2的电流在a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 12 B 21 平面内的a、b、c、d电场方向与此平面平 M为a、c N为b、d连线的中点。一电荷量为q q>0 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 W1c点移动到d W2 A a、b两点连线平行 B M点移动到N122 WW C c、d之间的距离为L2W qL D W1=W2a、M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一定等于b、N两点之间的电势差 3 共174分。第22~3233~38题为选 22 6 100μA,内阻900ΩR1 0~999.9ΩR2 0~99 999.9Ω 要求利用所给器材先组装一个量程为1 mA 为3 V的直流电压表。组装好的多用电表有电流1 mA和电压3 V两挡。 1R1和R2*为公共接线 a和b分别是电流挡和电压挡的接线柱。

2014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优胜教育英语入学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第I卷听力部分满分30分,不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录取时提供给高校作参考。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 和D )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 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The Cambridge Science Festival Curiosity Challenge Dare to Take the Curiosity Challenge! The Cambridge Science Festival (CSF) is pleased to inform you of the sixth annual Curiosity Challenge. The challenge invites , even dares school stud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5 and 14 to create artwork or a piece of writing that shows their curiosity how it inspires them to explore their world.Students are being dared to draw a picture, write an article, take a photo or write a poem that shows what they are curious about. To enter the challenge, all artwork or pieces of writing should be sent to the Cambridge Science Festival, MIT Museum, 265 Mass Avenue, Students who enter the Curiosity Challenge and are selected as winners will be honor at a special ceremony during the CSF on Sunday, April 21st. Guest speakers will also present prizes to the students. Winning entries will be published in a book. Student entries will exhibited and prizes will be given. Families of those who take part will be included in celebration and brunch will be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的介绍

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反渗透膜是膜分离技术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使膜分离技术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时代。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20世纪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此外,以膜为基础的其它新型分离过程,以及膜分离与其它分离过程结合的集成过程也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膜分离原理 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不同的膜过程使用不同的膜,推动力也不同。目前已经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过程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 二、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这四大过程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已有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有许多商品化的产品可供不同用途使用。这里主要以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为代表介绍一下。 反渗透膜(RO)

反渗透膜使用的材料,最初是醋酸纤维素(CA),1966年开发出聚酰胺膜,后来又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合成复合膜。CA膜耐氯性强,但抗菌性较差。合成复合膜具有较高的透水性和有机物截留性能,但对次氯酸等酸性物质抗性较弱。这两种材料耐热性较差,高温度大约是60℃左右,这使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中受到限制。 超滤膜(UF) 超滤膜也是使用CA做材料,后来各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其材料多种多样,共同特点是具有耐热、耐酸碱、耐生物腐蚀等优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1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蓝色表示只有试题没有答案,红色表示包括试题和答案。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新课标 (宁、吉、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 黑、晋、豫、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新)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全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 (冀、桂、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云、贵、甘、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青、内蒙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古、藏))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北京卷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理综文综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上海卷 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 语文英语文科数学理科数学文综理综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辽宁卷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同新课标同新课标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陕西卷 同新课标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同新课标同新课标 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重庆卷 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福建卷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湖南卷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同新课标同新课标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 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四川卷 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载迅雷高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速下载语文英语数学(文) 数学(理) 文综理综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本地下广东卷

2018理科综合高考真题全国卷Ⅰ试卷及答案详解-最全word版本

2018理科综合高考真题全国卷Ⅰ试卷及答案详解-最全word版本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

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 2和NO- 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 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排列组合高考真题及答案

1.将标号为1,2,3,4,5,6的6张卡片放入3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2张,其中标号为1,2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36种(D)54种 【答案】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排列组合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的卡片放入同一封信有种方法;其他四封信放入两个信封,标号1,2每个信封两【解析】 种方法,共有种,故选B. 个有2.某单位拟安排6位员工在今年6月14日至16日(端午节假期)值班,每天安排2人,每人值班1天 . 若6位员工中的甲不值14日,乙不值16日,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A)30种(B)36种 (C)42种(D)48种 解析:法一:所有排法减去甲值14日或乙值16日,再加上甲值14日且乙值16日的排法 221211CC?2?CC?CC=42 即365444法二:分两类 2C种排法=6 甲、乙同组,则只能排在15日,有4位员工中的7天,若每天1人,每人值班13.某单位安排7位员工在10月1日至7日值班,日,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月710月1日,丁不排在10甲、乙排在相邻两天,丙不排在 D. 1108种 C. 1008种 A. 504种 B. 960种 214共有号1、2号或6、7解析:分两类:甲乙排AAA2?种方法442)(431124号,共有号或不排7,丙排7甲乙排中间AA?AAA种方法34233故共有1008种不同的排法 名学生和2位第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 82828282(A)AAACAAAC(D) B ())(C 78898897答案:A 5.由1、2、3、4、5、6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1、3都不与5相邻的六位偶数的个数是 (A)72(B)96(C)108(D)144 解析:先选一个偶数字排个位,有3种选法 22AA33有三个位置可排,24个=1①若5在十位或十万位,则、2322AA3=12只有两个位置可排,共3个、排在百位、千位或万位,则若②5122个108=)12+24(3算上个位偶数字的排法,共计. 答案:C 6.如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A,B,C,D,E,F六个点涂色,要求每个点涂一种颜色,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用 (A)288种(B)264种(C)240种(D)168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基础知识与分类讨论思想,属于难题。 4(1) B,D,E,F用四种颜色,则有A?1?1?24种涂色方法;433用三种颜色,则有) B,D,E,F

(word完整版)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I卷-WORD电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于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于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章,“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于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线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提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

(完整word版)五年高考真题专题六

2015~2011年各省市高考题(改编)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2015·江苏,30)The real reason why prices (be), and still are, too high is complex, and no short discussion can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is problem. 解析句意:价格过去和现在仍然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没有简短的讨论可以令人满意地解释这个问题。根据and still are可以推断出空白处是对过去时态的考查。 答案were 2.(2015·湖南,22)As you go through this book, you (find)that each of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through World War Ⅱ had a different experience. 解析句意:在你浏览这本书时,你会发现经历二战的数百万人的经历各不相同。as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意思是“当……的时候”,在从句中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所以主句使用一般将来时,即所谓“主将从现”,主句使用一般将来时,从句使用一般现在时。 答案will find 3.(2015·湖南,25)I wasn't able to hide my eagerness when I (ask), “What do you wish me to do now?” 解析句意:在我问“现在你想让我干什么?”时,我无法掩饰自己的迫切心情。从句中的时态应该和主句中的时态保持一致,而不是和直接引语中的时态保持一致。 答案asked 4.(2015·湖南,28)He must have sensed that I (look)at him.He suddenly glanced at me and said quietly, “Why are you staring at me like that?” 解析句意:他一定是感到了我在看他。他突然瞥了我一眼,然后平静地说:“为什么这样盯着看我?” must have done是对过去情况的推测,that后面应该使用过去时,在根据后面“为什么这样盯着看我?”所使用的时态为进行时,可知此处为过去进行时。 答案was looking

2018年浙江英语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英语 选择题部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纸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学@科网 1. What will James do tomorrow? A. Watch a TV program. B. Give a talk. C. Write a report. 2. What can we say about the woman? A. She’s generous. B. She’s curious. C. She’s helpful. 3. 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 A. At 6:30. B. At 8:30. C. At 10:30. 4. How does the woman go to work? A. By car. B. On foot. C. By bike. 5.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Doctor and patien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regret? A. Giving up her research. B. Dropping out of college. C. Changing her major. 7. What is the woman interested in studying now? A. Ecology. B. Education. C. Chemistr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is the man? A. A hotel manager. B. A tour guide C. A taxi driver. 9. What is the man doing for the woman? A. Looking for some local foods. B. Showing her around the seaside. C. Offering information about a hote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n office. B. At home. C. At a restaurant. 11. What will the speakers do tomorrow evening?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

(完整word)2016年高考试题(理综)新课标1卷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学优高考网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