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一.概况

湖南大学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山下,分南北两大校区,学校目前占地97.95公顷,其中南校区(原湖南大学)占地70.66公顷,用地范围处于岳麓山国家风景名区范围内,北与湖南师范大学接壤,南与天马村、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交界。北校区(原湖南财经学院)占地27.29公顷。

湖南大学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历经变革,先后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专门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湖南大学。现在,湖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科基础较强、文科独具文化背景、经济学科富有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南北校区发展定位

在教育产业化、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校园物质环境精美化、教学与管理网络化的大形势下,湖南大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湖南大学的总体规划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湖南大学发展规划》,“十五”末湖大在校学生达到36000人,其中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5左右。“十一五”期间,湖大在校学生达到50000人,其中研究生约10000人,本科生40000人左右。

湖南大学南校区目前依托岳麓书院悠久的文化教育传统,发展了以工科、理科为主,文科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预期未来发展学生规模为40000人;湖南大学北校区以原财经学院为基础,未来将重点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预期学生规模10000人。

三.南校区规划

(一)现状主要问题

通过大量社会调查和实地踏勘,我们发现校区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解决,现归纳如下:

1. 功能结构不合理

校园现状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单中心的布局结构,教学区处于校园中心部位,用地规模偏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学生与教师宿舍区分散布局在教学区的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全,学习生活十分不便。各分区的配套设施急需补充和完善。

2. 交通问题严重

麓山南路是岳麓山大学区的一条重要交通道路,其路面状况已不能交通需求;校区内无专用停车站点和停车场,公交终点站设在校区内部的道路边,使本来就不宽的麓山南路通行能力更差,同时车辆的随意停放也影响学校的环境景观。

公交车辆从校园中心区穿过,给湖南大学师生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湖大的人车混杂、交通噪音、汽车尾气、灰尘等,严重影响大学校园宁静与优雅的环境。

3. 发展空间不足

校区西向和北向毗邻岳麓山公园和湖南师范大学;东向凤凰山、天马山、湘江等自然屏障限制了湖大进一步向东发展;南向属天马村用地,有密集的房屋和2000多居民,其征地、拆迁工作将面临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地处国家级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内,其建筑受风景区规划限制不可能向高层、高密度方向发展。

4. 历史文化气氛不浓

湖南大学虽然有岳麓书院、自卑亭、吹香亭等知名历史性建筑,但校园历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大学校园形象不鲜明,标志性欠佳,空间领域感不强,岳麓书院没有突出她作为大学起源的历史地位。规划有待加强从沿江大道牌楼口、自卑亭到岳麓书院这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轴线。

5. 缺乏公共开放空间

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其大环境的绿化条件相当好,但校园内绿化量、绿化点少,尤其是能满足教师、学生日常就近休闲散步、交往的室外开放空间数量不多,缺乏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广场,室外空间功能较少、形式单一,同时缺少休憩设施。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

1. 规划依据

●《湖南大学发展规划》湖南大学 2000.10.18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长沙市规划设计院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8.1

●湖南大学前几轮规划方案成果

2. 规划原则

注重教学科研的发展

湖南大学是千年学府,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他们具有开拓性、适应性及较宽的知识面,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善于人际间的交往,善于在学科的交叉点上萌发新的知识领域等等。教学区目前现状已很难适应这种要求,也不能满足其培养新型的科技人才和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

●恢复岳麓书院千年学府的历史地位与环境风貌

岳麓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是岳麓山地区文化教育的鼻祖,湖湘文化的渊源,也是未来长沙将要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的基地。1983年岳麓书院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应对岳麓书院绝对保护,并从更高的层次、更大的尺度上考虑岳麓书院的文化氛围。树立湖南大学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品牌意识,把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创造作为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学校应该从过去的传统办学模式向一个崭新的多元化、开放性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方向发展。学校与社会要结为一体,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与科研,培养人材、进行信息交流,后勤工作社会化能使学校管理上更集中于教学科研的运作和提高;这是社会分功越来越细提出的要求,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出路。

●加强内部环境的挖潜、改造

湖南大学原有教学、办公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总体布局到内部功能及外部装修与当今教育发展形势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建筑布局的混乱给教学、科研带来了较严重的干扰。本次规划对现有建筑根据其历史和文化地位、现状建筑质量、与湖大规划结构的协调性等,把现状建筑划分成保留、改造置换、拆除等几个级别。湖大的建设在加强外部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大内部环境的改造力度,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努力使校园中心区成为环境优美、设施现代化、艺术气氛浓郁、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教学中心。(三)总体布局规划

1. 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以现状湖南大学结构脉络为出发点,本着尊重历史、结合现状、考虑长远发展的原则,规划结构采取“一心两轴”的布局手法。

一心:以岳麓书院为核心。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同时也是未来长沙大学科技园的历史核心,规划以此为出发点,把岳麓书院、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集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与书院研究的中心。

两轴:是历史文化轴和教学科研发展轴。东起桔子洲,经湘江边牌楼往西到自卑亭、饮马池、岳麓书院、爱晚亭形成了湖南大学东西向的历史文化轴线,该轴代表了湖大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现106、202公共汽车终点站往南经过教学中心区、南楼及一系列开放空间直到渔湾市湖南大学未来南大门,形成一条反映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的教学科研发展轴,该轴体现了湖大的时代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湖大未来教学、空间发展的一条重要轴线。

2. 规划布局

规划将未来功能分成五大部分:牌楼口主入口区、岳麓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教学科研区、学生公寓区、体育运动区。

①牌楼口主入口区

湖南大学以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而著称,因为没有围墙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湖大空间的领域感不强。本规

划结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拟恢复岳麓书院古牌楼,作为湖南大学在湘江风光带上的标志,同时也是岳麓书院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序景。此区规划以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为指导思想,加强与岳麓山风景名胜保护区总体规划的

协调。根据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牌楼口及桃子湖地区属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中的天马山景区,因此在本区规划

中基本不布置与景区无关的建筑与设施。

②岳麓书院历史文化保护区

此区以岳麓书院为核心,严格控制建筑的数量,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色彩、体量,以保护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

环境与气氛为原则,逐步拆除与岳麓书院无关的教师公寓等建筑,最大限度地保护岳麓书院的历史文化氛围。

③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是大学的主体,本规划将教学科研区再分成三个分区。

教学科研中心区:此区位于大学的地理位置中心,是教学科研发展轴的起点,以现有北楼、中楼、前进楼、南

楼、环工系等为基础,结合待建的研究生院、法学院、机械楼以及现机电工厂位置待建的教学科研建筑等,形成

一庞大的教学科研建筑群体。

教学科研北区:以东方红广场为界,其北部包括图书馆、东楼、电气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力学系、计算机系

等在内的现教学建筑,此区以现状为主、主要改造其绿化环境,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科研南区:此区分为两期,南教学一区与南教学二区,为湖南大学进一步往南发展规划设计的新的教学科研

区,是教学科研中心往南的延伸。一期考虑与计算机专科学校现有教学建筑的结合,使其连片发展形成相对完整

的教学科研区;二期在渔湾市湖大南入口附近。

④学生公寓区

学生公寓区共有三片,其中两片是现有的、一片是规划的。以现大学生活动中心、十一舍、十四舍、十六舍等学

生公寓组成的东片学生公寓区;以五舍、九舍、十三舍、十八舍等组成的北片学生公寓区;结合教学科研区往南

发展在渔湾市规划建设的南片学生公寓区。

⑤体育运动区

学校目前有一个体育场,规划在渔湾市再建第二体育运动场,游泳馆建于渔湾市第二体育场。

(四)道路交通规划

公交车穿越校区一直是湖大的老大难问题,此次规划拟将公交车搬出校区,还学校以宁静、优雅。公交车终点站外迁至象鼻嘴学校入口区附近,过境公交走沿江大道。在学校主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学校内部只允许少量小汽车通行,学校内部交通倡导步行化,改善步行环境,吸引学生、老师步行去学习、工作。在入口区至东方红广场设一路电瓶车解决岳麓山公园游人及校内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的交通问题。

(五)绿化景观规划

名山(岳麓山)、名水(湘江)、名洲(桔子洲)、名院(岳麓书院)集于一体,造就了湖南大学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规划旨在加强湖大的人文历史气氛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景观设计上强化两条轴线。历史文化轴从桔子洲起步,过栈桥到潇湘大道风光带朱张渡口,见岳麓书院古牌楼,经过水道(咏归桥意境)到湖南大学现大门,再过文化走廊到自卑亭,经过东方红广场进一步西行达饮马池、岳麓书院,穿过岳麓书院的深深院落继续沿山西行,最后到达爱晚亭,组成完整的历史文化轴线系列。教学科研发展轴从现106、202公共汽车终点站开始,一直到渔湾市南大门长约1200M,规划五处重要节点,在这些节点上设置环境艺术小品和标志性建筑,体现现代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四.北校区规划

湖南大学北校区位于岳麓山西北,与湖大南校区相距5KM(直线距离2.5KM),2000年4月20日由原湖南财经学院合并而成湖大北院。

(一)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1. 发展空间不足

湖大北校区环山抱水,环境非常幽静。其用地受山与水的阻隔使其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东向受山的阻隔、西向是龙王港,东南面是省委党校、西南面是山,唯北向有一小的开口,但此地块地势很低,平均海拔只有31M左右,比周围用地平均低5M,大部分时间处于洪水位以下。

2. 过境交通穿越校区、交通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北院与周围其它单位用地混杂在一起,相互共用设施、出入口等,到目前为止省委党校、周围部分村落它们的出入还得经过湖大北院,给学校的管理、安全等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3. 学校主出入口处于深街小巷中形象不佳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

1. 规划依据

●《湖南大学发展规划》湖南大学 2000.10.18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8.1

●北校区前几轮规划方案成果

2. 规划原则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建立经济高效的大学校园

湖大北院用地空间不足,所以其发展不可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只能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尽可能地高效利用土地,

既满足学校功能布局的需要又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树立后勤社会化的大思路

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与科研,其它的一些功能完全可以让给社会去经营,这是社会分功越来越细提出的要求,

也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出路。

(三)总体布局规划

以现主入口大门西面三角形用地作为转换点将北院用地分成新旧两部分。旧区大部分用地为教师、学生的生活、福利配套用房,对这部分用地规划建议只进行局部改造,加强环境绿化;新区是北校区未来教学、科研的主要用地,以一栋学生公寓及其前广场作为新旧区之间的过渡,往北是教学科研区、往西过龙王港是学生公寓区。教学科研区以一条步行轴线组织建筑空间,建筑采取中国传统院落式手法,沿龙王港退后道路60M左右作为绿化、防洪、学生运动场用地,整个教学科研区建筑空间规划采用的是现代的手法,但不乏中国传统空间礼制秩序的精髓。

(四)道路交通规划

湖大北校区规划对过境交通采取分流的办法来解决,去党校的交通沿东部山脚下经过田径场西边现有道路到达党校,到西边村落的交通经过沿龙王港新建滨水道路解决进出问题。在西面与北面入口附近均设停车场,以限制外来车辆的进入。

新区内部交通主要以步行为主,从长宁公路北主入口到中心转换广场的距离是350M,规划有意控制其在步行可以接受的距离内。

(五)绿化景观规划

湖大北校区依山环水,自然环境条件非常优越,其规划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生态、景观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式,大的方向以与山水相呼应、相协调为原则。在中心区布置一栋12层学生公寓,形成标志性建筑,作为主入口区步行轴线的对景,同时其本身也是该区域的主角。主入口步行轴线分别在入口、中段、端点上设三处大小不一的广场。

五.经济技术指标

(一)总用地指标

(二)南校区用地指标

现状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三)北校区用地指标

现状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平衡表

(四)学生规模

计算方法一

因目前无法完全套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拟按规划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会堂等教学用公共建筑反推规划学生规模。

教学用公共建筑国家指标

湖大现状与规划教学用公共建筑面积

按以上标准:●南校区约可容纳学生30100人

●北校区约可容纳学生9000人

●南北校区共39100人

计算方法二

按三大项用地的规划建设用地总指标54M2/生计:

●南校区 105.77公顷/54M2/生=19587人

●北校区 33.14公顷/54M2/生=6137人

●南北校区共25724人

此方法明显偏低,因规划中大量学生公寓、教师住宅已社会化并末考虑,而原标准却包含这些用地在内。

六.附图

■区域位置图

■南校区规划

○总平面图

○现状图

○功能结构分析

○道路交通分析

○绿化景观分析

■北校区规划

○总平面图

○现状图

○功能结构分析

○道路交通分析

○绿化景观分析

目录

一.概况 (1)

二.南北校区发展定位 (1)

三.南校区规划 (1)

(一)现状主要问题 (1)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 (1)

(三)总体布局规划 (2)

(四)道路交通规划 (2)

(五)绿化景观规划 (3)

四.北校区规划 (3)

(一)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3)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 (3)

(三)总体布局规划 (3)

(四)道路交通规划 (3)

(五)绿化景观规划 (3)

五.经济技术指标 (3)

(一)总用地指标 (3)

(二)南校区用地指标 (3)

(三)北校区用地指标 (4)

(四)学生规模 (4)

六.附图 (5)

项目名称:湖南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单位: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

院长:唐国安

项目负责:许乙青

规划设计:许乙青朱忠东邹运郑瑾王峰李蓓蓓余兵英谢林卫

王涛

合作单位:湖南大学规划地产办

设计时间:二○○一年六月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郑州市财税学校扩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 2. 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二、总体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区域位置: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路以南,岗南路以北,尚庄路东西两侧区域。总征地面积67540平方米(合101.3亩)其中城市道路面积17540平方米(合26.3亩),建设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合75亩)。 建设规模:本次主要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3810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7946平方米(地上6176平方米,地下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78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0684平方米(地上9184平方米,地下1500平方米),体育馆5930平方米,体育看台1800平方米,锅炉房120平方米。 2、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规划原则: 1)分析周边环境,延续校园原有的肌理,做好扩建的衔接与发展。 2)提倡一种弹性规划思想,弹性的规划结构是一种规划的宏观结构和发展方向。一方面,这种规划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含今后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规划结构具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考虑校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步骤,有弹性的空间需求。 3)合理分区,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4)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如各种形式的庭院、入口灰空间、休息连廊、共享空间等,“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既有空间的围合感又具有层次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5)智能型校园是21世纪校园的必由之路,智能型校园的特征,校园即是交流信息的场所,又是教育生活的地方,同时校园的设施应多用途、频繁地、高效率地利用。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智能型校园的特征,为学校建筑的多功能和对外开放的半公共服务留有充分的余地,创造更多富有人性色彩的信息交流场所及设

旅游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 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财经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1:1000 远期规划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 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1.项目背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

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意义与作用大学校园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1、校园历史与发展 2、现状基地与评价 二、规划设计思想 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 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 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 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与布局 2、道路交通组织 3、绿地空间系统 4、景观风貌规划 5、建筑群体设计 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2、排水规划 4、电力规划 5、电信规划 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 8、环境卫生保护 六、经济技术指标

分区用地表: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 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正文 一、历史与现状分析 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 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 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大学城的中西部,翡翠路以北,九龙路和汤口路以东,容城路以南,丽人湖环湖西路以西,西侧怀抱丽人湖及公园景区。用地与周围交通便利,并可与开发区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由丽人湖伸展出的三道低凹湿地似指状自东向西插入基地,形成起伏相间的地貌。基地内最大高差约11、50M,零星散布许多池塘,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好;东面的丽人湖的滨水绿带为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景观资源。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将伸入基地的低凹湿地转变为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宝贵条件;正确处理新校区与大学城的整体关系,合理规划校园与周围道路交通、开发区的关系,以及组织具有安徽大学传统特色与未来精神的校园空间。 二、规划设计思想设计依据: ①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 ②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③安徽大学新校区地形图 ④安徽大学新校区市政管线设计资料和环保意见书 ⑤安徽大学新校区岩土工程地质初勘报告 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大学校园空间形态研究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 (2012级)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学生姓名:童尚政 学生学号: 12142113 指导教师:陈峰 完成日期:2016年1月5日

建筑学专业学年论文评价表 学生姓名童尚政学号12142113 班级建筑121 学年论文题目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城市规划与设计 论文所属方向 [ ]建筑技术科学 [ ]其他 一、自我总结及论文评价 本论文在陈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构思和内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近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二、指导老师评语及论文评价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签名2016年月日 三、答辩记录及论文评价 记录人签名: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组长签名2016年月日 三、学年论文成绩 [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研究 童尚政※ 摘要:为了改变大学校园庭院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功能混乱、忽略使用者心理情感的现状,从庭院空间的概念特征出发,探讨庭院空间在大学校园内应该具有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来将庭院分为教学区等四种庭院类型,分析其人流情况、空间布置手法与特点、尺度问题等,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此重视师生群体的心理,促进交流与沟通,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空间塑造 Research on the space form of campus courtyard Tong Shangzheng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ce design in the presence of chaos, ignore the status of psychology of users,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tyard space of of courtyard space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have the function and space form.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o the courtyard divides the teaching area and so on four courtyard types, analysis the stream of people, space layout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scale issues, tha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this atten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achieve the education aim. Key words:University campus, Courtyard, Spatial form, Space creating 1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与教育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大学校园改扩建十分火热。但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却不成熟,校园建设没能考虑人的需求等原因,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庭院作为校园内亲近自然,促进交往的重要空间也没能例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人的需求视角出发,深入分析校园庭院空间形态,提升空间品质,加强和完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 本文是对于大学校园庭院空间形态的研究,运用了查找文献、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大学校园庭院的概念特征开始,到分类汇总一些经过实地考察的大学校园庭院,总结他们的空间 ※童尚政,男,1994-02,建筑121,491061642@https://www.360docs.net/doc/8110205729.html,. 指导老师:陈峰,176619711@https://www.360docs.net/doc/8110205729.html,.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 2006-12-15 8:51:13来源: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 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 111o51ˊ-112 o02ˊ,北纬 30o16ˊ-30 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 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 公里,至宜昌市 60 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 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 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 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 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 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 单位相继建成。 1976 年新场( 1981 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 发展。 1981 年列为乡级镇, 1985 年 12 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 霜期 220 天左右,年均气温 16.5 ℃,一月最冷,最低气温 -14.8 ℃;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 38.5 ℃。 年平均降雨量 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 米,相对高差小

【9A文】游客服务中心设计说明书

鹿邑老子游客服务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篇 第一篇规划背景 1、总体发展战略 (1)鹿邑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实施“老子文化兴县”战略。 ——做大做强老子文化产业,发展老子文化旅游。 ——着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2、相关规划 三河交汇、水青草绿、功能齐全,集老子文化和水景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1)鹿邑县城乡总体规划(20RR-2030) (2)鹿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鹿邑县旅游总体规划 (4)鹿邑县涡河公园规划 3、旅游景区建设 老子故里旅游景区建设(国家4A级景区)最早打出“老子故里”品牌的景区。20RR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恢复太清宫和明道宫唐宋鼎盛景观的基础上,鹿邑县兴建了十里生态文化长廊、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故居、三清大殿、问礼广场、睡仙广场、道源碑林、翰轩苑、老子文化博览园、李母墓等景点,形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观群,目前规模已达800余亩。 先后成功举办了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老子庙会、公祭老子大典等文化活动。集祭祀朝拜、陈列展示、参与体验项目于一体。 第二篇规划目标 作为紫气大道上的入口景区,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担任整个旅游景区

的入口形象工程,在旅游配套类型方位方面应把握鹿邑的总体发展趋势和需求,探索适宜于老子国际慢城的新模式,为后续服务区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功能定位 集合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特色购物,节庆娱乐复合型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 形象定位 本项目的建筑设计,以中式现代休闲风格为主,结合老子文化、道家思想文化内涵,以高低错落的既现代又传统的建筑形式,配合高台,柱廊,屋顶,阳台,精致细部等构筑一个具有现代化,又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第三篇规划理念及原则 1、老子解读 老子,姓李名饵,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2、文化解析 (1)国际慢城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国际城市发展模式→文化慢城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和传统生活相融合,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用一种怀旧的情绪,回归自己健康、规律和幸福的生活。国际慢城不是一个城市建设理念,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理念国际慢城是最能代表当下国际上最为时尚的旅游观和旅游态度。和国际相比中国人的旅游观尚存差距,需要导引的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鹿邑尤然,需要对标性提升转型。 (2)老子文化&国际慢城文化 鹿邑之慢,世界之慢,异曲同工。老子之慢,根正苗红,慢得其所。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User [选取日期]

1.第一章基本概况 (1) 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 1.2.历史沿革 (2) 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 1.4.镇区基本概况 (3) 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 2.1.规划背景 (4) 2.2.规划的依据 (4)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 (3)《镇规划标准》 (5) (5)《兰州市总体规划》 (5) 2.3.规划指导思想 (5) 2.4.规划原则 (5) 2.5.规划期限 (6) 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3.1.发展条件分析 (6) 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 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 4.1.总人口预测 (9) 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 4.3.村镇体系规划 (11) 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 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 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 5.1.城镇性质 (14) 5.2.城镇规模 (14) (2)流动人口预测 (15)

5.3.规划范围 (15) 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 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 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 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 6.4.绿地系统规划 (23) (1)、公园 (23) (2)、街头绿地 (24) (2)防护绿地 (24) 6.5.景观系统规划 (24) (2)存在问题 (24) (2)宏观控制原则 (25) (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 (1)山体景观 (25) (2)景观道路 (25) (3)景观节点 (25) ①广场 (25) ②出入口 (25) 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 7.1.道路交通规划 (26) 7.2.给水工程规划 (29) (2)工业用水量 (29) (3)其它用水量 (29) (4)消防用水 (29) (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 7.3.排水工程规划 (30) 7.4.电力工程规划 (30)

旅游总体规划

.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旅游总体规划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又综合分析旅游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划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制定保护和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它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面规划;评价和开发;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 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可操作性1.它与旅在这一点 上,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 则性很强,但游发展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可以切实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是在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系统性2.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 用大旅游观抓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划,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大旅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完整的市场系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游管理”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所谓总体规划,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具体性3.具体,而且要求其详细、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 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划,而是大而实、全而实的规划。 4.层次多样年,远106—5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年,中期规划 从规划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年以上,10并对20期规划在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