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大作业1

马克思基本原理大作业1

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请论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依据。因此,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只有紧密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加以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把理论学习和研究同推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同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现实矛盾结合起来,同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二是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只有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文化的特殊性,使之体现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总结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的独创性经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出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即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

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流,是主要的。但是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那是支流,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同时也不忽视支流,防止支流对主流的影响,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均属于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考试重点大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定义:从阶级属性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地位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打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科学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所遵守的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作业 1.第4题 空间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5题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的灭亡 D.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6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7题 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 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8题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9题 规律是()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10题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 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16题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17题 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8题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1.第19题 社会改革是()

20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交卷时间:2016-10-08 14:44:00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辩证法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可知论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2. (5分)?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考试批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201803考试批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学生姓名马玉龙学习中心安徽淮南毛集电大奥鹏 学号120905211000153考号120905211000153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高起专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大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一、凡是大作业的课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指定网址提交电子版作业: 1、提交网址:http://202.152.187.8:8081/schoolwork/login.aspx 2、提交起止时间:2018年2月11日-3月18日23:00; 二、电子版大作业提交须知: 1、输入的用户名为学院学生平台用户名; 2、课程考试号可以登陆学生平台,在页面右上角的“个人中心”中查询,为7位的数字; 3、提交的文档格式必须为word文档,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 4、严格按照课程名称提交相应课程大作业,提交错误的大作业,按0分处理; 三、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不得拖延,逾期不交者,按0分处理; 四、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大作业,将酌情扣分。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照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一、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1]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材料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材料3]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答:陆久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答: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作业1 1.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6.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6.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6.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6.0分)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 6.0分)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6.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6.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6.0分)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8.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6.0分)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10.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6.0分)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1.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本题6.0分)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期末复习)论述题部分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_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理想在人们现实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推动力量。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乃至崩溃。一个人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障碍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干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零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5、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答:,(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答:(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3)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4)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现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它必将为更高形态的唯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9-01 10:11:22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反映论的观点 ? B. 可知论的观点 ? C. 实践的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B.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 D.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物质手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1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 B.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1.2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展开解析

解析 4. (5分) ? A.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 B. 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 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D. 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1.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5. (5分) ?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B.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C. 对人们有用的观点或者理论 ?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真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我们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分化出了人类社会,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 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 人类思维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 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 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①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②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它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8-03-27 17:13:30 一、单选题 1. (5分)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开始于()。 ? A. 19世纪70年代 ? B. 19世纪60年代 ?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 19世纪50年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的行为,称之为()。? A. 收购 ? B. 垄断 ? C. 兼并 ? D. 联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 B.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 C.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D.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 B.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 C. 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 D. 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 C.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垄断价格是指(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是( B )。 A.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道理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道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道理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道理 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 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理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1.社会革命根源于( D )。 A.人口数量因素B.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任何变革现实的实 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3

作业一 第1题(4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上帝创造世界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第2题(4分)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第3题(4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第4题(4分)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第5题(4分)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第6题(4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第7题(4分)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第8题(4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第9题(4分)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第10题(4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B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论述: 第1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常说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第2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3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的。 4)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阶级性); 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6)如何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 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根本方法); 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a.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6年江南大学上半年机考大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上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当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答: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革命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越来越成为科技的物化,劳动者“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次,它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面目一新,新的“知识产业”迅速兴起。再次,它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现代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现代科技革命使思维方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使认识活动出现数学化、模型化、形式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它用最新的事实印证着马克思所认为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