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三集 滚滚红尘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三集 滚滚红尘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三集 滚滚红尘

第三集滚滚红尘

人类的历史一直伴随着烹饪演化的进程,那些曾在时光中留下匆匆脚步的食物,或许依然留存世间的某个角落。从火的独特运用到器具的出现,从地域性口味的融合到饮食风尚的流变。滚滚红尘中,中国人用食物感知世界,也从食物中窥见过往。

云南|洱源

火带来光和热,既作用于食物,也抚慰人心。至今,中国西南的一些民族中,火仍然是受到膜拜的图腾。大理西湖边,一场传统的烹饪正在进行,当地人杀猪,不做任何的处理,直接用稻草烧毛炙皮。一个多小时,猪身每个部位都被烧了五遍,外表金黄酥脆而不焦糊是烧猪成功的标志。这种食用方式在今天看起来也许有些粗放。然而这道白族传统美食恰好能让我们隐约看见人类从生食到熟食的印迹。

新疆|尉犁

两千公里以外的新疆,我们还能看到另一种烤制食物的样本。不过,这要从水开始说起。几乎一夜之间,塔里木河涨满了水,斯拉木·艾买提一大早划着独木舟出门。随水量而来的还有一种即将消失的美味。

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距最近的集镇20公里,斯拉木·艾买提属于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罗布人。和大多数维吾尔族一样,面食是他们现在最主要的食物。夏季,一种食物唤醒他们或许已经深入基因的记忆。鱼曾经是罗布人最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环境改变,水量减少,鱼成了只在这个季节才能享用的食物。一切准备就绪,其它就交给火来处理。这是流传了千百年的美味,人类的烹饪也是这样开始的。

我们怎样评价火对烹饪的贡献都不过分。它不仅划定了生和熟的界限,也加速了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进化。熟食更易消化,经高温分解的蛋白质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火又难以控制,人类尝试了各种方式。中国的长江流域,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食物,三黄鸡腌制后放入各种馅料,用猪网油和荷叶包裹鸡身,之后外层抹上封缸泥,烘烤四小时,泥的阻隔,让炙烤加热更加均匀。鸡肉酥烂油润,并留有荷叶的清香。

罗布烤鱼更接近人类刚刚用火的模样,在火的作用下,鱼肉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还原糖跟氨基酸在高温下产生复杂的反应,这种变化被科学家称作美拉德效应。至今人类看到炙烤食物的颜色还会本能的食欲大增。

云南|洱源

和烤鱼相比,生皮虽然没有完全熟透,但经过稻草的炙烤,猪皮焦脆又保有猪肉的风味。

食用生皮的习俗能够保留至今也和白族特有的吃法有关。梅子是古代先民酸味的重要来源,炖煮发酵而成的梅子醋有天然的果香,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加入多种辛香料就制成当地人常吃的蘸水。梅子醋的酸味可以抑制动物蛋白残留的腥气,味道的调和更加衬托出炙烤猪皮的焦香。

海南|三亚

火的运用诞生了最原始也最伟大的烹饪方式,并带来了食物风味的千变万化。直到有一天容器出现,人类的烹饪开启崭新的一页。人类最早用火烧制的容器叫陶。在中国海南偶尔还能见到这种陶甑,聚拢水汽,蒸熟谷物,是早期中国人用蒸汽烹饪的工具。黎族至今保持着原始的制陶技艺,陶器在中国有超过一万年的历史,如今这种制作方法在大部分地区早已绝迹。

摩洛哥|提兹甘·巴达

陶器出现之后,水开始参与烹饪,它和火一样都是激发味道的媒介,水更打开了新的味觉世界。没有固定形态的水,不仅影响烹饪也决定容器的造型。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的边缘,阿卜杜拉海需要到离家6公里的地方取水。和海南岛充沛的水资源相比,水在这里珍贵得多。塔吉锅,一种节水的烹饪工具,底部很浅,而上部是高高的圆锥形,蒸汽在锅盖上部聚集冷凝重新汇入锅内,只需要少量的水就能烹饪一锅美味的炖菜。

马拉喀什|不眠广场

土陶作为工具在中国已经很少使用,而在摩洛哥塔吉锅则一直存在于当地人的生活中,并演化出了丰富的造型和流派。马拉喀什,摩洛哥美食汇聚之地。摩哈,摩洛哥明星主厨,他每天都会选购最新鲜的食材和最有特色的香料。对各国饮食的融会贯通加上对香料的独特理解,让摩哈获得了今天的成就,而让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还是本民族风格的塔吉锅烹饪。肉质细嫩的羊腿加入多种香料,摩哈认为塔吉锅尖顶的造型使水蒸气循环上升,让香味得以充分混合,长时间炖煮也让食材更加入味。塔吉锅还适合制作各种各样的美食,这种适应当地风土而发明的器具已经成为摩洛哥饮食最具辨识度的标签。

山东|滕州

和塔吉锅一样,也有一种器具让中餐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烹饪。泥型铸造,最传统的铸造法仍在今天延续,现在它最主要的用途是铸造铁锅。1300多度液态下的铁经过快速挤压并降温拥有了美妙的曲线,看似平淡无奇,却因为它的器型和恰到好处的导热功能成就了中餐最独特的烹饪方式——炒。铁锅的发明是中餐烹饪对水火的掌控更有创造力,炊具完美的弧度和烹饪者细微多变的手法让食物在锅内迅速翻转,抛向空中反复散热降温,烹饪过程在最

短时间内一气呵成,水火相济,味形俱佳。

江苏|苏州

烹饪器具和手法构成了风味的底色,而食物的流转,口味的融合则让中国饮食更加枝繁叶茂。中国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巨大,但有一种食物可以让我们看到各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卢贵荣的蟹壳黄烧饼铺是苏州上万家小吃店中的一个,早上八点是她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面团包入油酥,多次擀卷,这是蟹壳黄层层起酥的关键。这种火烤的面食最早由汉代的胡饼演变而来,在中国从西到东变化出不同的样貌。

新疆烤馕,个大结实易于存放,更多地保留了胡饼的形制。四川盆地锅魁,先煎后烤,外皮筋道,内里松软。中原腹地吊炉烧饼,高炉烤制,焦香蓬松,最适合搭配胡辣汤。华北平原马蹄烧饼,用锯末做燃料,无需明火,皮瓤分离,外脆里嫩。中国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种烧饼。人的饮食习惯,物产的丰饶程度,都对它产生了极大影响。烧饼一路行走,一路演化,最终在苏州变成了玲珑小巧、状如蟹壳、色泽金黄的模样。

卢贵荣并不了解烧饼复杂的历史,二十年前她和丈夫从福建来到苏州,每天早上四点开门,手工已是晚上九点。在越来越少本地人从事的职业里,他们渴望靠手艺在这座城市立足。食物流变的历史无比漫长,但承载它的是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时代更迭,人群聚散总能在食物中得到印证。

浙江|湖州

太湖南岸,每当秋风渐起都有一种美食开始走上湖州人的餐桌。钟勤林和钟勤峰是一对双胞胎,哥哥厨艺精湛,专攻后厨,弟弟善于交际,负责餐厅的人际往来。但有一种食物却只有弟弟才能胜任。在中国羊肉更受北方人喜爱,但湖州却是特例。各位调味料去膻,冰糖提鲜增色,湖州的水土和习惯改变了塞北引入的绵羊,杂糅出专属这里的风味,色泽红亮,浓香不膻。

湖州羊肉还有另一种吃法,拆骨带皮吃起来更过瘾,长时间炖煮,肉质酥烂,鲜香浓郁,舀一勺做浇头就是酥羊大面。人的口味就是这样,有时像岩石般顽固,有时又如流水一样豁达。江南水乡湿冷的冬日里,香甜的羊肉是湖州人餐桌上的一抹亮色。

广东|佛山

香火龙舞是佛山人在中秋节举行的庆祝活动。和火龙一样对当地人来说不可缺少的还有一种糕点。选用陈年果木,阴雕技法,雕刻的深浅对应着不同的图案。这种木质模具是制作中国传统糕点的工具。把包裹馅料的面团放入不同的模孔内,印上吉祥的图案,这就是专属于中秋节的食物——月饼。馅料和工艺的细小差别,让月饼从口味到口感千差万别。广式莲

蓉、苏式鲜肉、京式五仁,中国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无论差异多大,人们约定在中秋这一天享用。相比美味,这更是一种文化认同。中国农业文明的传统生活形态仍在以食物的方式代代相传。月圆之夜,中国人的祖先把食物做得色形美好,装点每个生命的悲喜和祈愿。

浙江|杭州

月饼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宋代,而宋朝的另外一道传奇美味也吸引着今天的厨师。董顺翔,杭州人,入行三十多年,对仿古菜有浓厚的兴趣。杭州曾是南宋的都城,街市繁华,食肆兴盛,然而食物的风味却很难从考古挖掘中获得。遥远的宋朝是什么味道,它牵引着董顺翔无穷的好奇心。在有文字流传的一千多道的菜谱里,董顺翔找到了一个目标。董顺翔和众多厨师共同努力,经过反复考据和调试,蟹酿橙终于得以重现。取当季鲜橙,顶部开盖,去除果肉和汁水,大闸蟹剔出蟹黄和蟹肉。将蟹粉放入锅内,加橙汁汆炒,出锅后盛入空橙内,再次蒸制,蟹酿橙由此得名。蟹肉中的蛋白质遇到酸,在酸性条件下,蛋白从浑浊的状态变得透明,这是新的复合风味出现的标志。宋代人对食物竟有这样的想象力。蟹的鲜香,橙的酸甜融于一体,这是一种陌生的味道,也是宋朝的味道。一千年前,中国人把奇思妙想与对世界的感知注入食物,滚滚红尘,沧桑巨变,在这些存续至今的精致美食中,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视觉和味觉重返当日的繁华和古人保持心意相通。

云南|宣威

在人类的烹饪历史中,由中国人发明并影响全世界的食材,最典型的莫过于豆腐。倘塘镇以制作黄豆酱而闻名,豆腐要趁热包成小块,速度至关重要,随后挤压出多余水份。包块成形,重力挤压,撒盐腌制,而后是黄豆腐制作的关键——火煮染色。姜黄是一种天然植物染色剂,古人更多用它来杀菌,染色后的黄豆腐在常温下能保存三天。豆腐块经过多次挤压变得脆韧而有弹性。麻绳拴挂更快晾干水汽,有效防止变质。宣威盛产火腿,和黄豆腐搭配,火腿的鲜味被豆腐吸收。在中国烹饪里豆腐是最好的配菜,配鱼肉得其鲜美,搭果蔬得其清爽。

中国人吃大豆的历史近五千年,然而很长时间里都困扰于它的不易消化,直到豆腐的出现,一种真正神奇的美食才得以诞生。凝聚剂滴入豆浆,奇迹发生,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状结构,水分子被网在中间,豆腐由此产生。

日本|东京

豆腐不仅改变了中国饮食,也影响了世界,国际上有许多语种甚至完整保留了豆腐的汉语发音。日本受豆腐影响最深刻,并且创作出了绢豆腐,不经重力挤压即可直接成型。虽然

现在很多绢豆腐都用葡萄糖内脂作凝聚剂,但服部一夫依然坚持用传统的盐卤点浆。服部一夫生活的城市保留了很多唐朝时的建筑样式,它也是日本豆腐店最多的地方。绢豆腐因外观细腻而得名,因为将豆浆全部凝固更好保持大豆的营养,含水量较高,柔软可口。日本饮食崇尚清淡新鲜,豆腐料理很好地发挥了这一传统,日本人吃豆腐往往直接食用或水煮,更多保留豆腐的原味。

服部家的豆腐店有108年的历史,服部一夫在店里工作了50年。日本人的家庭料理非常简单,豆腐水煮放入木鱼花提鲜,酱汁调味。豆腐给服部家带来了稳定的生活,这种中国人发明的食物也渗透到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中。

厨师兰桂均要做一道面点,迎接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多次擀压直到面片薄到透光,长半米重达两斤的大刀切除0.2毫米宽的面条。这个能熟练使用筷子的英国人在20多年前来

中国学习历史,却意外地迷上了中国烹饪。

(要做菜,必须从好的原料、调料做起点)

四川|郫县

郫县豆瓣选用青色蚕豆,制曲发霉后混入二荆条辣椒制作而成。搅缸使豆瓣酱更好接触空气,日晒沐浴阳光,夜露接受水汽的滋润。郫县豆瓣赋予了麻婆豆腐醇浓味厚的特点。这道菜也是扶霞此次学习的重点。

英国|伦敦

距离成都一万多公里的伦敦是扶霞出生的地方,今天中国烹饪越来越多出现在异国他乡,食物跨越国界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长达20年的时间,扶霞一直关注这个话题,回到伦敦,这依然是她研究的重点。早期中餐进入西方国家,根据各国口味做了很多的改良和变异,也产生了一些只在当地才有的中国菜。但在今天的伦敦,更多正宗的中国食材和饮食开始出现。扶霞所钟爱的川菜也日渐接近它本来的样貌。随着海外华人总数的增长,中餐厅已经全世界遍地开花。伦敦不断有新的餐厅,新的食物在这里落地生根。让扶霞惊喜,和半年前吃到的大刀金丝面不同,她又见到一种新的面食。中餐不再是单一的口味,英国人开始逐渐接受中国的地方小吃,并通过它们了解中餐的丰富。当然,扶霞在伦敦展示最多的还是麻婆豆腐。通过食物西方人认知的东方开始变得清晰和具体。

新疆尉犁,斯拉木·艾买提去往最近的集镇,沙漠边的生活仍在继续。日本京都,小孙子6岁生日的现场,服部一夫决定退休,把豆腐店传给女儿。四川成都扶霞再一次来到豆瓣酱厂,她关于中餐的新书也已经出版。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痕迹地投射在食物上,化作我

们平凡的一日三餐。每个仔细品味的人都会心怀感念,余味无穷。

美食影片策划书范文

美食影片策划书范文 ; 以美食来传递动人的感情; 让朴素的食物因为爱的内涵焕发光彩; 用美味的食物和美好的爱情向人们诠释生活的美好 五专题片风格: 专题片传递的内容,精神及用途,直接决定了其整体风格定位。本片主要讲美食,风格轻松,故事的讲述温和,同时传说丰富了内容,增加了食物的神秘感,不至于乏味,对于美食的展示,吸引眼球,为之振奋。 六受众定位: 主要针对恋人,夫妻;边缘受众是向往爱情,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所有人。 七制作手法: 解说,音乐,画面交相辉映,同期声恰当的运用 八人员配备: 播音一名,播报解说词; 记者一名,现场采访;

摄像两名,现场拍摄; 后期制作两名 九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相机两台,磁带两盘,以及各辅助设备若干 十拍摄资金:XXX 十一具体内容: 1开头: 两个人谈恋爱通常是从吃饭开始的,虽然约会地点可能是公园或者电影院,不过恋人们总会提议“一起吃个饭吧”。不得不说,爱情与美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们喜欢并且善于用美食来传递感情,寄托情怀。美食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味道,更主要是承载了一段记忆,蕴含了一个动人的爱情传说。(声音+画面+解说,主要包括人们吃饭的场景,尤其是情侣和夫妻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注重对人物神态的拍摄。同时也可搜集一些有关古代人们做美食,共享美食的温馨,安逸的生活场景) 2主体部分主要是讲述美食及美食里的爱情传说,涉及到的美食有老婆饼,老公饼,恋爱豆腐果,千层粉,同时简单描述少数民族如何用美食求爱,以及国外代表爱情的美食。

(声音+画面+解说): 第一部分: 老婆饼饼皮疏松化渣、馅心滋润软滑、味道甜而不腻,是广州一带名小吃,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那温馨的名字和那段感人至深的传说。以前有一对恩爱但家庭贫穷的夫妇,由于老父病重,家中无钱医治,媳妇只好卖身进入地主家,挣钱给家翁治病。失去妻子的丈夫并没有气馁,研制出一道味道奇好的饼,最终以卖饼赚钱赎回了妻子,重新过上了幸福生活。这道美食流传开来后,便被人们称作老婆饼。单身的男士如果每天吃上一个甜美的老婆饼,肯定会让你增加早日找到另一半的决心;而恋爱中的男女则可以利用老婆饼来营造气氛,说不定就会让感情突飞猛进呢,如果是你亲手制作的,那成功的机会肯定会大得多哦。 有趣的是和老婆饼相对应的还有一种饼叫老公饼,形状稍大,呈椭圆形,其馅心用松肉,蒜蓉,椒盐和蛋黄做成,略带咸的口味作用于味蕾,产生一些刺激,表现男人的阳刚之气。 第二部分: 在广东西北方的贵阳,也有一个久负盛名的小吃“烤豆腐果”。豆腐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 《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新闻纪录片。在10集的体量里,不仅有重症抢救、120急救、还有公民器官捐献,有一个年轻癌症妈妈的抗癌日记,更有临终关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这部纪录片刚播第一集,大家都说“瑞金医院真有魄力!”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说:瑞金医院很有魄力。因为在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拍摄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6月11日开播,第一集就打破“套路”,把几个失败的病例呈现给观众——因为吃海鲜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没救回来的24岁青年、没有挺过手术后第二天的马凡综合征患者……,第一集的拍摄医院,就是瑞金! 这是一部医疗纪录片首度以这样大的篇幅直面医学上的“不完美”。“一般故事的套路是——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病人出院了还会谢谢医生。然而,风险大的手术总有失败,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客观聊聊真实的医疗到底是怎样的了。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起初很担心说了失败案例,播出后会引来不理解。”这是记者在瑞金医院听到的声音,毕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这样的勇气。所幸,好评如潮。“看

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绕开这个话题谈医疗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很客观、很正面,我觉得需要这样的宣传,还原医疗本来的样子,有努力,有失败。”“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好多医务人员在朋友圈敲下这些话。有人评论,“敢于面对和谈失败,本身是一种进步。敢于面对真实,本身是一种升华。促进真实和重建诚信,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一。”绝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之后,更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和无奈。 遇到救不回来的病人,医生会懊恼,会难受。手术台上的成功,会让医生无比喜悦。抢救总是争分夺秒,用双手捂热血库紧急送来的救命血浆,是医生的平常事。 也会有这样的场景,手术还在进行中,家属却已经冲进来掐住了医生的脖子……“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说哪个医生没面临过失败,这首先是一种不客观。一个三甲医院的教授跟记者说起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他称此为“一个劫”。 那时他还是年轻的住院医生,夜急诊,一个严重外伤的病人来了,20多岁,手术做到凌晨两三点,术后看看病人,

纪录片《舌尖上的重庆火锅》拍摄方案

舌尖上的重庆 拍 摄 方 案 之纪录片 小组成员:曾艳玲马灵静 李雪薇李艳杨小弘

一、概述 题名:舌尖上的重庆——重庆火锅 缘由:最近中央电视台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记录片,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本小组成员想借着《舌尖上的中国》这股东风,把自己小组的纪录片定名为《舌尖的重庆》。我们小组成员多为重庆人,对重庆这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身在重庆,便于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而重庆又素以火锅闻名,在介绍重庆火锅的同时,还能让观众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 目的:向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朋友介绍重庆最地道的火锅,以及重庆火锅的历史渊源。 意义:重庆作为年轻的直辖市,通过介绍其特色美食——火锅,让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朋友了解重庆的饮食文化,提升城市魅力,拉近观众与山城情感上的距离,激发他们前来品尝的欲望,同时带动重庆旅游的发展、拉动消费。 思路: (1)剧本思路:先介绍重庆火锅的现状(列举几个重庆名火锅店、火锅节),再追溯重庆火锅的历史渊源,并在其中穿插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火锅的奇闻轶事(例如清朝时期的千叟宴)。 (2)拍摄思路:先到刘一手火锅店、过江龙火锅店、小天鹅火锅店拍摄顾客吃火锅的热闹场景,就地采访一两个客人吃火锅的感受,再采访店长本店火锅的特色、历史传统、客流量等相关信息。然后将重庆火锅的历史渊源和一些奇闻轶事情景再现(借鉴中央卫视记录片剪影的拍摄方式,寻找演员进行拍摄)。 (3)制作思路:首先将拍摄的素材进行筛选,按照剧本思路进行剪辑排列,综合运用各种特效、音乐、字幕、解说词、旁白等手段渲染美化。 风格:(1)画面风格:火锅现状——都市感 火锅历史渊源——古典唯美 (2)节奏风格:由都市的快节奏向历史的厚重感过渡。 (3)剪辑风格:将传统剪辑风格和创造性剪辑风格相结合。围绕阐述剧情,剪辑风格平实,镜头间都以平切完成,摄像角度较为固定。每个场景发生的事件,先中景交代事件发生地点,再近景交代事件人物,及人物关系,再看具体内容,对话则会对谈话双方进行特写,有动作则近景交代。根据剧情需要偶尔插入慢镜头、蒙太奇等手段增加画面效果,同时创造性地运用戏剧性效果剪辑、表现性效

我整理的外国美食纪录片清单

我整理的外国美食纪录片清单 《面条之路》:面条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最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最初的面条又会是什么模样?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个中玄机竟然能从木乃伊的面具中窥出蛛丝马迹?面条是怎样走进意大利而被称为pasta?对日本僧侣来说,面条又是怎样一种特别的佳肴?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面条——这一承载人类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过的奇妙之旅! 《寿司之神》:由大卫·贾柏拍摄的关于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影片当中将会看见美味寿司背后,所付出的心力以及其绝不妥协的信念和态度。 《舌尖上的英国》:本剧介绍英国的食物来源,在North Wales,West of Scotland, Norfolk,Kent,四个主要地区进行美食的探索。

《NHK:舌尖上的世界》「民以食为天」系列:又名《食物和文明的世界群像》。日本NHK电视台耗费巨资,拍摄组全球行走五万公里,记录#*$@#$类吃什么,为何吃,怎么吃。从南美秘鲁传到欧洲挽救了饥荒的土豆,到德国巴耶州农民对一头猪的充分利用,这部纪录片以全球各种食物的起源为焦点,揭示食物与人类的关系。 《面条的滋味》:在这个让人垂涎欲滴的纪录片中,我们在越南和泰国的不同地区进行了一次食物之旅。显然,人们早已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有钟爱面条的特殊癖好!难道妙处的关键在于某种原料——辣椒或熬制骨头的“美味秘方”,还是酸甜味道的精心调和……食客们已经考虑周全,并且成为清楚自己想从碗里得到什么的挑剔之众。跟随本片,观众们将体会每个国家美食风味的不同和微妙之处,或许可以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一餐。 《水果猎人》:凭借《千锤百炼》《沿江而上》金马奖两度摘桂并两度入围圣丹斯影展评审团大奖的华裔导演张侨勇2012年又一部纪录片力作!影片跟踪了几位所谓的“水果猎人”,前往美国的夏威夷、秘鲁的利马、亚马逊流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岛,以及意大利等地寻访水果之旅,让看的人不知不觉想尝尝那些看着美味的珍稀水果。

《老广的味道》:美食纪录片的特色呈现与美学追求

《老广的味道》:美食纪录片的特色呈现与美学追求 一、缘起 2014年,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家卫视在节目编排上,每天必须排播30分钟纪录片节目,由此引发了我国纪录片制播生态的巨大变化。在当时的全国纪录片销售市场上,以宣教型纪录片为主,优质的纪录片资源、尤其是满足收视需求的纪录片资源特别少。那么,能不能为广东卫视量身定做、打造一部适合其频道气质的纪录片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研究,广东卫视《凡人大爱》纪实团队,选择了“舌尖上的广东”作为记录的题材。 为什么是舌尖题材?主要依据如下: 第一,资源的优势。食在广东,名声在外,名声即关注度。广东物产丰富,粤菜又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饮食形态多样,以广东饮食文化为题材,预估片子播出后能有不俗的收视。 第二,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开播,收视火爆,反复刷屏,说明美食题材很对观众的口味,纪录片亦能创造高收视,正好可以借势而为。 第三,锻炼团队制作商业纪录片的能力。《凡人大爱》纪实栏目团队当时承担着广电总局的“每个卫视必须有一档道德建设栏目”的指令任务,导演们在完成主旋律日常栏目化作品的同时,希望尝试制作不同类型的纪录片节目,创造职业新鲜感,这是内

在的主观动因;外在的因素是广电频道观众和广告的双重流失使我们有了危机感。纪录片导演要在市场上立足,必须具备制作商业纪录片的技能和成功作品。广东人形容“技多不压身”,要“周身刀,把把利”,《老广的味道》这个项目,正好成了一块磨刀石,去打磨、培养团队的作战能力。 二、制播宗旨策略:一部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纪录片 “食在广州”抑或“食在广东”,似系外地人对广东饮食的评价,大抵是指粤菜:一是食材丰富,所谓“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粤东所有食货,天下未必有之”。二是烹调手艺精到,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三是饮食的态度讲究,不时不食、不鲜不食、不猛不食、不奇不食。如果夸赞一个广东人生活有情趣,识饮、识食是重要的指标。四是广东人还有很多迥异于其他省份的饮食习惯,诸如饮食因节气而动,一年四季煲汤,春天去湿、夏天去暑、秋天去燥、冬天进补,可谓广东靓汤天下无敌。更不用说广东人饮食中体现出来的“好意头文化”,如把猪舌称为“猪利”,把猪肝称为“猪润”,把发菜称为“发财”……妙趣横生,粤味儿十足。 “食在广州”闻名全国,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周松芳博士研究民国味道,提出“食在广州”肇兴于清朝中期一口通商体制的确立,并在五口通商时期粤菜随粤商北上上海、天津、北京,尤其在万商云集的上海,基于人口流动、贸易、商业繁荣的原因,粤菜以

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纪录片《人间世》观后感 今天的凌晨,我想把我最近看的纪录片的一些观后感写下来,由于这是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更像是在写一个博客。 最近在看一部纪录片,名叫《人间世》,第一部第二部都看完了。说实话,看完这些纪录片心情都是很堵的,以前看纪录片记载的东西,更多的感悟是自己在暗自消化,这次我想写下来。 我想特别表扬一下这部纪录片的全部工作人员,除了记录这些真实医学、疾病事情,更有无形地传递一股人生的哲学在里面。 我想从纪录片里自己可以想起的多个记忆比较深刻的片段,通过文章记录下来自己的一些感悟。 “病人都是软弱的”

这句话来自纪录片里面的一个11岁的孩子—安仔,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但是却给了很大的打动,疾病不会看你是小孩还是大人,不会看你是高官还是平民都会突然袭击你,然后摧残你。 安仔的这个病房的所有的病人都是得了一种很可怕且发生几率较低的癌症—恶性骨肿瘤,得病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三,且大多数发生在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要把做手术把骨头拿出来医生把这些恶性肿瘤细胞磨掉去掉,再放回原部位。有得人很幸运手术后很成功,没有复发,并且生存了很久,有很多孩子还是要截肢,甚至很多孩子截肢还是未能阻止癌细胞转移到肺部等部位。 安仔最后还是因为肺部的转移,最后离开这个世界。在这一集全程作为视频旁白的是另一个患者—杜可萌小朋友,这个小朋友13岁,每次都是很乐观地讲着,并且还会在网上写上一些文字,最后知道自己在化疗的疗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还是转移到肺部了。她跟医生说:她这个乐观使者累了,想卸下面具。

“法律给予她生育权” 是的,这个是很多田园女权自媒体经常拿来抨击社会、误导女性的一个手段。 但是这句话是纪录片里面一个医生说出来的,原因是这个医院接纳了很多全国各地聚集于此的各位准妈妈们,她们的身体非常不适合生孩子,有很大的生产风险威胁生命,但是医生不能直接打掉这些孩子,因为这些准妈妈是大多数出自的内心非常渴望有一个孩子,她们有选择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的权利。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准妈妈,自身有心脏问题,如果要生孩子,在生产的时候很大的风险会死亡。 让部分田园女权很失望的是,全家上下,公公婆婆爸爸妈妈老公妹妹全部反对这个准妈妈生孩子,但是这个妈妈还是知道风险并冒着风险想生一个孩子。

美食纪录片主题口号

美食纪录片主题口号 口号,美食纪录片主题口号 1、记录食尚,品味中国。 2、吃在中国,世界的梦想。 3、食尚中国,从味发现。 4、八方食尚,品味中国。 5、食尚中国,健康万家。 6、品味食尚,美味中国。 7、食尚中国,嘴边的时尚。 8、食尚中国,美味精彩。 9、食尚在中国,健康伴你行。 10、食尚中国,诗上中国。 11、健康食尚,美食存档。 12、食尚中国,精彩欣赏。 13、美味存档,感受食尚。 14、食尚中国,做世界的厨房。 15、食尚中国,精彩档案。 16、品出时尚,食尚中国。 17、食尚中国,精彩传真。 18、食,中国味;品,中国行。 19、食尚中国,精彩古今。 20、舌尖上的王国,美在天然。 21、食尚中国,健康中国。 22、中华食为天,食尚在身边。 23、食尚中国,领香天下。 24、绿色新食尚,健康心方向。 25、食尚中国,美味天堂。 26、食尚跟我来,美味我先尝。

28、吃出健康,感受食尚。 29、食尚风,中国味。 30、看食尚中国,品美味生活。 31、食尚中国,健康生活。 32、食尚中国,品味天下。 33、尚出天然,尚出品味。 34、食尚中国,美味大国。 35、食尚中国,精彩味道。 36、挑逗舌尖,美食无边。 37、食尚中国,一品九州。 38、美食海洋,一网打尽。 39、食尚中国,健康老家。 40、品中国味道,做食尚先锋。 41、食尚中国,美味同行。 42、绿色食尚,健康中国。 43、食,品华夏;尚,旅中国。 44、食尚健康,美味人间。 45、食尚中国,领香传家。 46、食尚中国,味你而生。 47、绿色食尚风,味美中国行。 48、食尚中国,美味放送。 49、绿色食尚,环保中国。 50、品中国尙食,享绿色人生。 51、食尚中国,香约万家。 52、领鲜食尚,健康中国。 53、食尚中国,精彩历史。 54、食尚中国,味动你我。 55、食尚健康,品味中国。

力荐bbc的三个纪录片关于科学锻炼和饮食

【力荐】BBC的三个纪录片-关于科学锻炼和饮食 由于父母都是药剂师,我从小在医院职工大院长大的缘故,对于健康饮食少油少盐、按时作息、保持锻炼这些医疗界的常识,算是养成得比较好的。这近三十年来我从不漏掉任何主餐,甚少熬夜玩耍,从小锻炼,除了课余游泳队的训练外,对于主流的运动基本都玩过。作为先天出厂质量比较弱的娃,我算是后天相当认真努力地对待健康这件事。这些习惯的养成,帮助我在历年的体检中,都保持很好的表现,有漂亮的心肺功能数据,内脏脂肪指数也很健康。不过,在我开始系统地进行塑型的学习和锻炼后,重审了我运行了这么多年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现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很多方面需要更细致的耕耘:比如饮食营养的调整、新的运动方式、避免饮食和运动的误区等等。运动医学和营养学这两个健身的基础学科,浩瀚无边,我带着强大好奇和欣喜,在这几个月的学习、交流和实践中,收获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知识。其中首荐的,是英国BBC的这三部关于健康的纪录片,讲运动、减肥、饮食的科学方法和常见误区。Michael Mosley博士的这三部片子,从自身的健康问题出发,加入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佐证,逻辑性很强,还很有趣!从2009年播出第一部后,2012播出后面两部,这个系列一直都是健

身界的经典:《锻炼的真像》-最推荐上班族看!《饮食、节食与长寿》《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一共不过两个半小时,我在文末放了这三个视频。非常推荐你,五一假期找个时间看看。以下是我看完做的笔记,记录对我有启发的点。不过,就如经典的书籍和影片,笔记的作用和原作对比.起来,真是弱!爆!了!《锻炼的真像》1. 运动时消耗的卡路里虽然没有想象的多,但是能刺激身体合成脂蛋白脂肪酶,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脂肪浓度,降低内脏脂肪浓度。2.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具危害性,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重要杀手,身材看起来瘦人也很多有内脏脂肪含量超高的问题(像mosley博士那样)。3. 介绍HIIT的有效性。4. 椅子是杀手--久坐带来的巨大杀伤力,是健身房也无法弥补的:通过测试,发现若有意增加平时走动、站立的时间,每日消耗的热量要超过500大卡,要大于在健身房吭哧吭哧运动半天的效果!不乘电梯、尽可能站立(我们公司有同学站立办公的,就是找架子把电脑架高)、多走路,都是可以做到的 调整。5. 运动效果因人而异,没有适用于任何人的运动方式,唯有不断尝试、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你的健康又有效的锻炼和饮食方式。《饮食、节食与长寿》1.低热量饮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数据的积极影响。2. 科学研究证明:每周两天的轻断食(当天只摄入平常25%的热量),能减少生长因子IGF-1的过量生长,促进身体自动修复,延缓衰老。《关

【经典范文】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内容及健康传播意义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内容及健康传播意义 《人间世》是上海广播电视台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大型医疗纪录片, 于2016年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其片名源于《庄子·人间世》, 意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该片每集都聚焦一个主题, 分别为《救命》《理解》《团圆》《告别》《选择》《信任》《新生》《坚持》《爱》《回到起点》, 该片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对生命、医学、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该片融感性与理性于一体, 开创了医疗类传播报道的新模式, 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健康传播事业的发展。 一、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的内容及框架分析 1955年“框架”概念由人类学家贝特森从心理学层面引入, 后来又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将“框架”理论引入文化社会学领域。1974年戈夫曼提出“如何建构社会现实”的理论思路, 并将框架定义为:一种“阐释基模”, 个体用它来组织经验, 赋予事物意义。[1]甘姆森从两个层面去界定“框架”:一是从事件层面上分析, 即“frame as in picture frame”;二是通过解释事件并赋予意义来下定义, 即“frame as in the frame of a building”。[2]对于框架理论的研究, 我国台湾学者臧国仁认为, 框架理论是人们或组织对于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认为符号的意义源于媒体与信源之间的互动, 框架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思维形式。[3]在本文中“框架”被阐释为一种健康传播的价值观, 或者是“观察事物的世界观”。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内容及健康传播意义 1. 样本及类目制定 “新闻框架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新闻来源和消息来源, 即新闻材料的选择;二是报道对象的选择、报道内容的展现以及报道数量、感情基调等, 即新闻材料的组合”。[4]本文以《人间世》的10集纪录片为研究对象, 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进行5大类目制定: (1) 关于节目的议题——节目需要表达的核心观念通常由节目议题来承载。在任何新闻作品中, 议题都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将节目议题分为6个方面:医护群体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现代医学发展水平;医学伦理;医疗体制;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案例。(2) 关于访谈的对象——在这部医疗类纪录片中, 采访对象侧重对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的访问, 大部分以对话的形式展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四集 肴变万千

第四集肴变万千 烹饪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处,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答案。当食物被称作菜和肴,在这两个汉字及其组合变化之间,经历了无数心手合一的塑造,呈现出风味的千姿百态。刀工火候,五味调和,不仅是中国人处理食物的方法,更隐含这他们烹饪审美和处世哲学。 上海|崇明 用盐、石灰、食用碱调制的黄泥包裹鸭蛋,60岁的单定根是崇明岛上为数不多手工制作皮蛋的师傅。这是中国常见的禽蛋腌制方式,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名字——变蛋、松花蛋。蜕变是这场腌制的目标。蛋的内部正在经历一场不亚于宇宙大爆炸的蛋白质分解与重组,凝固,褐变,结晶。30天后,蛋的物理和化学性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奇特的色泽,又滑又黏的口感,略带刺鼻的气味,是中国人独享的美食体验。 对特殊气味食物的钟爱在中国远不止于此。盛夏,苋菜已经窜得比人高,一个月前它鲜嫩的叶子还是宁波人私藏的美好。随着气温升高,叶子的口感大不如前,但方藕儿和老伴儿特意留了一些,待到茎杆粗壮用它制作一种风味独特的食物。切成寸断,清洗浸泡,少量盐腌,宁绍地区,传统人家都会有几个这样的瓦甏。封紧坛扣放在阴凉处,三伏天,方婆婆并不担心苋菜梗变质,她要的恰好就是腐败带来的特殊风味。半个月时间,碗橱底下飘出的气味,预示着开坛时刻的到来。难以名状的味道直冲鼻腔,有人避之不及,有人甘之若饴。霉苋菜梗的卤水是老绍兴人的命,鲜嫩洁白的豆腐,仅仅一夜的时间,小心情就会变身重口味。只需架起一口油锅,自然有人寻味而来。“香”和“臭”,分明是两个敌对的反义词,一旦达到奇臭和异香的微妙临界点,坚硬的次元壁就瞬间击穿,让人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瑞典|韦克舍 嗜臭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遥远的北欧也能找到臭名远扬的知音。希芙在瑞典南部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周末她计划和朋友们聚会,品尝北部家乡的一种食物,按照当地习惯,她必须提前知会邻居。端上来的是大名鼎鼎的鲱鱼罐头,还沉浸在烈酒兴奋中的亲友,有的勃然变色,有的诚惶诚恐,然而,这却是希芙一直想念的家乡味道。 瑞典|恩舍尔兹韦克 冰封过后,波罗的海的洋流裹挟大量肥美的产卵期鲱鱼,被波的尼亚湾收入囊中。每年四到六月,瑞典北部海边小镇上鲱鱼工厂开始忙碌起来。丰富的鲱鱼资源是瑞典人重要的食物和经济来源。从中世纪开始,为了便于保存和运输,他们就用盐和木桶腌制鲱鱼。二百年前,罐头储存方式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全年吃到发酵鲱鱼。21小时浓盐水浸泡,逼迫血水

人间世告别观后感(最新)

每一场告别,都是一场修炼。无奈、难过、心酸、心痛……这些情愫在内心深处集结,集体考验心脏。 共同奋斗的同窗、曾经相伴的前任、多年归家的远房亲戚,结伴而行时,开心浪漫,不得不告别时,无奈心酸。 有的人,一别就是一辈子。来日方长,但机会甚少。彼此相聚的意愿,恐怕不再浓烈。 总有更重要的事情,占用我们的时间。时间一长,不联系的感情,就淡了。淡着淡着,再没有了相见。 上一次的再见,便是再也不见。 突如其来的告别,最心碎 《人间世》纪录片里,记录的生离死别,让我泪流满面。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告别这件庄重的事。 最突如其来的告别,莫过于亲人朋友的意外死亡。因为过于突然,毫无准备,人的悲痛一下子陷入深渊,无法自拔。 纪录片里,一位24岁的小伙,因为生日当天和朋友吃了顿海鲜,结果海鲜中毒,直接送去急救。病危之中,血换了一袋又一袋,还是没熬过来。谁曾想到,这样平常的事情,竟引发这样的结局。 屏幕前的我,心痛又心痛,眼泪流了一行又一行。真的难受。 那种被巨石堵在心口的感觉,令人窒息。 人们常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所以,要珍惜当下。 早有准备的告别,最扎心 《人间世》里,曾是上海一家医院放射科医生的梁金兰,清楚自己的病情,选择住进了临终关怀病房。在生命终止之前,她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她的丈夫陶家林尽管因为重度脑梗,行动十分不变,但还是坚持每天出现在医院,陪伴梁金兰。梁金兰七十一岁,患胸腺癌十一年。十多年来,独生女儿为照顾两位老人,付出了许多。 梁金兰最后的心愿就是安顿好老伴,也是她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 梁金兰和女儿商量好,为陶家林找了一家养老院。 那天,陶家林照常起床洗漱,以为要到医院去看望老伴。女儿说要送他去养老院,这是她和妈妈的决定,因为父亲的身体状况,在家无法照顾自己,女儿需要两头跑,也很无奈。 陶家林最终还是去了养老院。 心愿了后,梁金兰就去了。 陶家林坐在车里,从养老院赶往医院,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的泪点不算低,看片子比较理性,不像别人从头哭到尾,但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一场告别,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到来时,依然痛彻心扉。 最扎心的事,莫过于,你安排好了告别,却要我忍着痛,接受告别。 无可奈何的告别,最心痛 《人间世》里,有一集记录了器官移植及捐献。因为器官存活条件有限,所以器官捐献必须快速决定,移植也必须短时间内完成。时间不等人,在这件事上得到精准诠释。 每当有捐献者捐献器官,捐献者的器官信息就被录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系统根据捐献者的器官情况,以及病人等待时间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自动分配。 华山医院OPO是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华山医院opo的秘书长张明按照分配结果,按照顺序与等待者联系。 第一位,已经等待肾源1404天,将近4年。可惜,这位患者第二天赶不到上海,只能放弃。张明再三确认,患者简单的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无奈,听着心疼。 那么多天的等待,希望出现时,不得不放弃,锥心痛难忍,机会更渺茫。

寻找即将消失的美食纪录片拍摄方案

寻找即将消失的美食 拍 摄 方 案 之纪录片 2015年8月5日

一、概述 题名:《寻找即将消失的美食》以南通为试点 缘由: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本案想借着《舌尖上的中国》这股东风,顺势推出《寻找即将消失的美食》纪录片拍摄方案。由于本案人员,大多居住在南通,对南通这座城有着一定的了解,同时,便于查阅收集资料以及实地考察。 目的:饮食,同时也是文化的面貌的体现,留住古老的味道,回溯久远的时光。可以随着纪录片一起去探寻深藏于南通的百年美味,感叹着老师傅们的坚持,也替一些失传的味道惋惜。对比现今一些商家的无良“美食”,更是觉得坚持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 意义:被称为“近代第一城”的南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其丰富的地方物产养育了南通人民,也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但随着烹饪技术的提高,现如今人们很难品味到地方美食的传统味道了,这些美食不论从原料,又或是制作方法来说已经渐

渐被世人淡忘。此次拍摄就是将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味道呈现在世人面前。 思路: (1)剧本思路: 先介绍南通(或美食所在地)的历史,再以旁白加镜头推送的形式,引入即将消失的美食(讲述它的历史、制作工艺、存在的现状、即将消失的做法对比现在普遍存在的做法),并在其中穿插各个历史时期关于这个即将消失的美食的奇闻异事等(例如:乾隆皇帝、御赐白蒲茶干“只此一家”的牌匾) (2)拍摄思路: 借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剪影拍摄方式,需找演员进行拍摄 (3)制作思路: 首先将拍摄素材进行筛选,按照剧本思路进行剪辑排列,综合运用各种特效、音乐、字幕、解说词、旁白等手段进行氛围的渲染美化 风格: (1)画面风格 即将消失的美食,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的现状——都市感即将消失的美食,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古典唯美(2)节奏风格

《人间世》纪录片观看笔记

《人间世》 1、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救命》) 2、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这些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救命》) 3、一息尚存,医生就不会放弃。(《救命》) 4、医学存在着许多无可逾越的变数 5、【概括:抢救失败了,感谢信却过来了。这是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车在前十几年来碰到的不多的情况。】今天的人,无论 医生还是患者,看到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尊重,难免都会心头一动吧。(《救命》) 6、每次都是实战,没有演习。(《救命》) 7、十二小时一班,周而复始,一辆车上的三个人(医生、司机、担架员)就这么步调一致地合作了大半年。上车时,他们以 和时间赛跑的方式参与着别人的生死故事;下车后,等不到故事的结尾,他们就要匆匆出发。——救护车(救命车)(《理解》) 8、隐藏在繁华背后的脆弱 9、三个家庭的团圆,来自于捐献者一家的成全。(《团圆》) 1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11、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上海市红十字会给器官捐献者(《团圆》) 12、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轻浅池塘鸳鸯戏水,红裳翠盖并蒂莲…——《花好月圆》 13、去往天堂,路过人间。(《告别》) 14、人生就是一场选择,尽管取舍之间很是艰难,尽管结果往往并不如预期美好,但能选择,就有希望。(《选择》) 15、医生最后都会输给时间,每一个病人最后都被时间带走。但是我们所能尽力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病人能够带来更 好的生活,带来更长的生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凤林(《坚持》) 16、追问什么是死亡,倒不如先想想怎样才算是活着。(《第十集》) 17、疾病、死亡,这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人人都懂。然而,当它具体到个人时,我们总是不太容易接受。这常常是矛盾和纷 争的起源。(《第十集》) 18、医生也想成为一个真正能够救死扶伤的医生。患者,他的愿望也很简单,我就是为了救我的亲人。这里两者之间原本是没 有根本性的矛盾。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如果在一个不能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面,很容易产生误会,最后导致误解,甚至是争吵,最后可能是,拳拳相向。——《人间世》总导演周全(《第十集》) 19、医学的任务不是起死回生,更不是消灭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人,是缓解人的苦痛。在这场战役中,医生与患者本应是同盟。 (《第十集》) 20、让病患和家属揪心的,在医学之内,也在医学之外。(《第十集》) 21、麻木就是一堵墙,会遮住真相,所以我们需要冷静。这正是医学教会我们的。麻木是因为视而不见,而冷静是因为看见了 真相。在这纷繁的人间,没有什么比真相更可贵,更能安慰我们。所以直视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人间,正是我们做这部纪录片的初衷。(《第十集》)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文案第一集山海之间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文案 第一集山海之间 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人类千姿百态的生活方式。中国,拥有最富戏剧性的环境和气候,从荒漠到平原,从山地到海洋,人们因循自然,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竭尽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让我们穿越四季,跨越山海,开始一场采集风味的旅行。 新疆|库尔特 天气转凉,阿勒泰深山中的夏季牧场,毛勒提别克整理自家羊群,仔细挑选出最强壮的牲畜,准备踏上征程。四岁的外孙吾尔恩被委以重任,挑选一只羔羊,今天,要用它款待到访的客人。山地放养的阿勒泰大尾羊,肥腴的脂肪下,肉质极为细嫩。 毛勒提别克家的夏牧场,位于阿勒泰山南麓,在这里野草、羊群和哈萨克人之间,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当年生的羔羊,肉质幼嫩酥软,油脂丰沛,浓香清甜,只要清水炖煮,就是难得的夏季美味。这是夏天里最后的团聚,等待毛勒提别克的将是连续几天的风餐露宿。外孙吾尔恩也要告别牧场,到山下的定居点生活。 入夜,乌云散去,凌晨,踏上征途。人类从逐水草迁徙的动物那里获得灵感,开始游牧。夏秋牧场之间,直线距离接近九十公里,山路崎岖,他们要用整整7天才能走完。每一年草木枯荣,毛勒提别克都沿着季节指引的方向辗转不停,羊群不仅是能力来源,也是他们全家的生计所系。 新疆|乌伦古河南岸 3个月后,毛勒提别克迎来真正的考验,迟来的降雪,让他比预期晚了近四十天才得以进入冬牧场。冬牧场深处荒漠,积雪是唯一的水源,草料稀少,毛勒提别克需要严格控制羊群啃食范围,保证它们安全度过严冬,那是明年的希望。 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 冬季,牧民蓄养的多为成年羊只。中国牧区最东端,呼伦贝尔,人们用一种复杂的方式烹饪多年生羯羊。卵石内部炙烤,奶桶密闭增压,内外同时加热,带皮焖烤的羊肉汁水丰盈,并带有独特的炙烤香。极致的味觉体验在羊胸口,刀锋过处,张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绽开,绵密浓烈,余香满口。 新疆|乌伦古河南岸 寒冷荒漠里也有美味,马肉是哈萨克牧民重要的越冬储备。化雪取水,准备腌制马肉。吾尔恩和妈妈特地从80公里外的定居点赶来。哈萨克族的食谱中,马肉马肠占有特殊地位。

浅析纪录片《人间世》

115 影视传媒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浅析纪录片《人间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明燕飞 【摘要】纪录片《人间世》以医院为拍摄原点,每集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了重症抢救、120急救、公民器官捐献等与医疗有关的真实故事。当下社会医患关系敏感而紧张,该片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本文通过不同方面对《人间世》的进行浅析,对医疗纪录片节目的制作与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关键词】《人间世》;医疗新闻纪录片;镜头;医患关系 《人间世》是由著名导演周全执导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卫计委策划拍摄。在2016年的时候在上海卫视首播,开播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在网络上的评论是非常高分的,同年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最佳纪录片”等称号。导演周全表示,医院是人生四苦集中上演的地方,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地点,在医院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因此他希望以医院为原点,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生的无奈。《人间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分析。1. 新颖的主题 《人间世》主要是以医患题材为主,虽然它并不是开这一类题材的先河,但是它对于医疗问题的深入探究触发了很多观众对医疗改革、临终关怀、器官捐赠等曾经的敏感医疗问题有深入的思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该纪录片全程围绕医患这个中心题材展开,直击不同的医患关系。 医患题材的纪录片并不是陌生的题材,但是由于众多因素医患题材的纪录片一直没有实质的突破,要么一味赞扬医生救死扶伤,要么机械的拍摄医学案例。然而《人间世》让医生、患者的心灵在生命与爱的两弦上获得了强烈的共振,收获了理解与宽容。 《人间世》采用真实镜头,不避讳医患关系,每一帧都是有血有肉的,都是触目惊心的。但是导演绕开医患案例的众说纷纭,并且机智回避了有关制度,而是直接的击中故事的中心,用故事去充实镜头,用镜头去说故事,告诉观众医院里的日常,可能是欢笑、可能是绝望也有可能是淡然。医生和病患都在努力,都不容易,应该是一条战线。然而医院外可能是阳光明媚车水马龙一切如旧,这也就是人生。2. 专业的技术 纪录片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来自视听符号的组成,但是其核心就是映入眼帘最为直观的,匹配的就是镜头语言,因为观众要想知道该纪录片在表达什么主要是通过眼睛去观察最后慢慢理解的《人间世》的视听主要也是通过镜头、声音和色彩构成,其中前面两者占据着主要的成分。 拍摄前一年,主创团队就来到医院学基础医学知识,每天跟在医生后面查房、开会,学抢救知识、学无菌规范等。2014年冬天,4位编导就带队8个拍摄小组开始在上海几家医院蹲点拍摄。在2年的浸入式拍摄里,他们把摄像机搬进了上海的大 小医院,抓取到了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 纪录片的镜头和电视拍摄有着很大区别,记录的是真实、实时和不可控的内容,而且在医院里,拍摄环境特殊,周围随时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伴随不同的情感,这对于摄像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就像第三方,客观的表现,将一切值得的东西拍摄,因为纪录片没有重复拍摄的可能。 如何安排镜头大小,运镜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在第六集中,通过远景勾勒出一个小男孩中秋日在医院过节的无奈,但是通过小男孩用渴望的眼神看着窗外的月亮风景,体现了这个小男孩想要手术成功可以回家和家人团结,这个远景的情景让不少的观众动容,因为这一幕既让人痛心又非常的真实。 在《人间世》第一集中,医生在救治病患手术的过程中突然大出血,摄影师冒着被血喷到的可能迅速用特写抓拍,让很多观众明白了其实每一次手术都是有不可控的一些因素,医生对于每一次手术都是全心全意的进行。第七集里,导演还运用了俯拍的手法的拍摄朱帮红剖腹生产是为了把手术中所有的仪器以及医护人员全部拍摄进去,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到了解到手术室里面是有什么的,把大家的目光都汇集到了医生进行手术的细节上面来。导演和他的团队凭借极高专业素养,用镜头将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但是更多的是,导演希望用镜头去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不容易的,人与人需要相互理解。3. 独特的结构 《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对于叙事结构是非常有逻辑的,比如第二季第一集的主题是《烟花》为什么叫烟花呢,给人留下的遐想就是人的生命可能像烟花一样短暂而绚丽,第二季比第一季的主题设定更加有逻辑性了,每一个主题后面的主人公遭遇的事件都能围绕而说,两者之间不相互矛盾。 《人间世》可以在众多的医疗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它的过人之处是它的叙事语境是偏向“栏目式”的,虽然这类的纪录片慢慢被其他模式环境给冲击,但是有一个强大的实力就是内容丰富,《人间世》利用这个模式不断创新,区别于其他医疗纪录片,每一集的剧情都不重复和感情真挚,使整个栏目的运转十分顺畅。 而且仔细观看每一集的名字,便可发现导演的“良苦用心”,第一季第一集叫《救命》,纪录片就在急诊室里开始了,整个片子的基调也是像急诊室一样紧张,忙碌,毕竟医院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第一季的第四集和第五集分别叫《告别》和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五集 江湖夜雨

第五集江湖夜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上一直都流传着风味的故事。关于师承,关于门派,关于琢磨,关于顿悟,无论置身繁华闹市,还是深居乡野陋巷,世上的滋味就这样流转于方寸餐桌,交织在冷暖人间。 湖北潜江|龙湾 盛夏的江汉平原晚稻还没有成熟,但田间的水渠里正孕育着收获。水下隐藏的迷魂阵叫“地笼”,猎物一旦钻进便难逃罗网。独特的风土条件与稻虾共养的生态系统使湖北成为中国最大的小龙虾产区。小龙虾,四十年前中国人还很少见到的奇特物种,今天已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并衍生出迥异的风味。 湖北潜江|五七社区 这是湖北潜江一家普通的小龙虾店,因为背靠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食物来源,旺油焖烧的甜辣风味赢得当地人的青睐。二十年前,油田工人李代军在自家门口摆上锅灶成为这里最早做小龙虾的一批人。餐饮江湖竞争激烈,小龙虾的风味潮流更是瞬息万变,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突破。35岁的郑俊峰就是这样一个闯入者,几次不成功的创业之后,他决定在小龙虾行业一试身手。为了做出跟传统小龙虾不同的风味,郑俊峰开始了自己的烹饪实验。小龙虾近年来中国增长最快速的食材,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小龙虾居然是入侵物种,它的原产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新奥尔良 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大约两百年前这里的居民就开始食用小龙虾。每年春夏之交,人们都会为小龙虾聚集。周末托马斯在郊外木屋迎接家人和朋友,小龙虾丰收季的野炊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水煮时加入玉米、土豆和蘑菇,撒上卡疆粉,这是一种路易斯安纳地区特有的混合调味料,与柠檬汁一起混合搅拌,简单实在一直是美食烹饪的风格。用小船做餐桌,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小龙虾肉质饱满,滋味香辣,汁液蘸满手指的缝隙,带着粗犷浪漫的南部乡村气息。小龙虾的出现标志着聚会的到来,每年五月,南部小城市罗布里奇的“小龙虾节”将有七万人汇集,美食派对,大胃王争霸,小龙虾逃跑比赛和狂欢舞会是这里的人们迎接夏天的方式。 和美食小龙虾的简单烹饪不同,李代军的油焖大虾有自己的独门秘诀,剪去虾须虾尾,去除虾线,烹制前剪开虾背方便入味。 十几种香料在热油里爆出香味,一勺红油最为重要,爆炒,用啤酒烹烧,滋味渗透,油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人间世观后感1 《人间世》,这是一听名字就很压抑的一部纪录片。片名“人间世”来自庄子,原文写为人处世之难,而现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我想,医院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而我们在这里上演着人间世事的百态。和以往我看过的避重取轻的纪录片不大相同,这是一部极其真实的纪录片,不像其他视频一样只有惯有的套路,将医生塑造的似乎无所不能,好像他们总能将濒死的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总能起死回生一般的神奇。而《人间世·救命篇》一开始,就向我们呈现了三则抢救失败的案例。 第一个年轻人被查出有心脏问题,最后发展到急性心衰,医生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的床头,那里还摆放着爱人希望他早日出院而送来的礼物。第二个年轻人因为吃多了变质海鲜,中毒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抢救过程中医生们下意识的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血袋,主任近乎恳求的向电话另一头申请多调用些血袋,但是病人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第三个是患有先天性马凡综合征的病人,不做手术的话大动脉随时会撕裂导致死亡,冒险做了特大手术,几乎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了人造血管,但他还是没能挺过手术第二天…… 这一篇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爱情,更多的是医德医道,医生们很多下意识的细小的举动,都在诠释着救命的艰难和迫切,那是对

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是身为医生对每个病人的责任心。 《人间世·生日篇》围绕的是高危孕妇,看完这集我真的很难去评定她们的做法,明明已经被告知不适宜怀孕,却偏偏愿意拿命去赌,看着她们拼上性命生下的孩子,我不知道我该去赞美母爱的伟大还是批判她们的不理智,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此评判呢。我们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最后都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后果,只是有些决定伤害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连带着深爱着我们的亲人,都会被这个决定拉入悲痛的沼泽。 对医生来说,这些可能是每日最平常不过的记录,却看得我几次泪目。尤其是《人间世·烟花篇》,这是我最先观看的一集,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难过。这一篇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孩子,他们均患有骨癌,虽然这种病的患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三。在本该是天真烂漫无所顾虑的年纪,他们却被命运裹挟着推进病房,受尽病痛的折磨。刚开始我以为既然播放出来了,最后都该是健康出院了,可是却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从鲜活可爱到被盖上了白布,谢幕时名字被框上了方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纪录片一开始便是三个医生尝试给松茗进行麻醉,而松茗挣扎着哭着喊“我要呼吸”。仅仅四个字,就让人不忍再看。在这一集里,他们说的很多话都会让人心尖犯疼。子涵说“痛的时候嘴里含块糖就会好些”;安仔说“游戏里人有很多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我自己,只有一条命”,“我真的到极限了,我撑不住了”;思蓉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以及叙述旁白的杜可萌,在片尾时平静的说“医生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