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12. 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为()。

A. 空白试验

B. 对照试验

C. 校正仪器

D. 取多次测得值的平均值

13.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 室内温度突然变化

B. 气压变化

C. 仪器性能的微小变化

D. 滴定分析仪器刻度不准

14. 滴定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0.02mL,若滴定时用去滴定液20.00 mL,则相对误差为()。

A. ±0.1%

B. ±0.2%

C. ±1%

D. ±0.01%

15. 在标定氢氧化钠准确浓度时,某同学四次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2mol/L、0.1023mol/L、

0.1022mol/L、0.1024mol/L。而实际结果应为0.1098mol/L,该同学的测定结果()。

A. 系统误差小,偶然误差大

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C. 准确度高,但精密度低

D. 准确度较低,但精密度较高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B.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一定为零

C.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

D. 精密度高表明系统误差小

17.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B. 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C. 偶然误差为负误差

D. 偶然误差是某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18. 一个分析工作者获得三个重复测定的结果极相近,可能得出()结论。

A. 偶然误差很小

B. 系统误差很小

C. 所用试剂很纯

D. 准确度很高

19. 用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称量试样时,以g为单位结果应记录到小数点后

()。

A. 一位

B. 二位

C. 三位

D. 四位

20. 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

A. 1.1050

B. 0.100

C. 0.5000

D. pH=12.00

21. 用0.100 0mol/LHCl溶液滴定20.00mL0.100 0mol/LNaOH溶液时,记录消耗HCl溶液的体积正确的是()。

A. 18mL

B. 18.0 mL

C. 18.00 mL

D. 18.00 0mL

22. 下列不是滴定分析反应条件的是()。

A. 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 反应必须有合适的方法确定终点

C. 反应必须无干扰杂质存在

D. 物质组成应与化学式相符合

23.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

止滴定的这一点称为()。

A. 化学计量点

B. 滴定终点

C. 滴定误差

D. 滴定分析

24. 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A. 基准物质

B. 化学纯试剂

C. 分析纯试剂

D. 优级纯试剂

25. 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关系正确的是()。

A. 相差越大误差越小

B. 相差越小误差越大

C. 相差越大误差越大

D. 两者必须一致

26. 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测定Fe2+的方法属于()。

A. 返滴定法

B. 直接滴定法

C. 置换滴定法

D. 间接滴定法

27. 硼砂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滴定时若锥形瓶中残留蒸馏水,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28. 欲配制1 000mL0.1mol/L HCl溶液,应取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

A. 8.4mL

B. 0.84 mL

C. 1.84 mL

D. 18.4 mL

29. 可用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作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物质为()。

A . HCl B. H2SO4C、H2C2O4·2H2O D、NaCl

30. 用0.100 0 mol/L HCl溶液滴定20.00 mL 等浓度NaOH溶液时滴定的突跃范围为9.7~4.3,若标准溶液的浓度都变为原浓度的1/10 , 则滴定的突跃范围为( )。

A. 10.7~3.3

B. 8.7~5.3

C. 7.7~6.3

D. 11.7~2.3

31. 甲基红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3.1~4.4

B. 4.4~6.2

C. 8.0~10.0

D. 1.2~2.8

32. 酚酞指示剂的酸式色()。

A. 无色

B. 红色

C. 黄色

D. 橙色

33. 在高锰酸钾法中,调解溶液酸性使用的是()。

A. 盐酸

B. 硝酸

C. 硫酸

D. 醋酸

34. 高锰酸钾法中所用的指示剂是()。

A. 酸碱指示剂

B. 吸附指示剂

C. 自身指示剂

D. 金属指示剂

35. 用台秤称取35.8gNaCl,又用电子天平称取4.516 2 gNaCl,合并溶解稀释至1 000 mL,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用有效数字运算表示为( )。

A. 0.689 mol/L

B. 0.7 mol/L

C. 0.69 mol/L

D. 0.006 9 mol/L

36.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水中Cl-时,若以铬酸钾为指示剂,则终点时沉淀物的颜色为()。

A. 白色

B. 黄色

C. 砖红色

D. 紫色

37. 下列适合佛尔哈德法条件的是()。

A. 以铬酸钾为指示剂

B.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

C. 以铬黑T为指示剂

D. pH=6.5~10.5

38. 用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如果溶液的pH=4,将使测定结果()。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忽高忽低

39. 某滴定的突跃范围pH在4.3~7.7之间,应选用的指示剂为()。

A. 甲基红

B. 邻菲啰啉

C. 铬酸钾

D. 铬黑T

40.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一般为()。

A. 1﹕1

B. 1﹕2

C. 2﹕1

D. 1﹕3

41. 人眼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为()。

A. 400~760nm

B. 200~400mm

C. 400~760pm

D. 400~760cm

42. 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A. 蓝色光

B. 绿色光

C. 黄色光

D. 青色光

43. 高锰酸钾溶液呈现紫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A. 蓝色光

B. 绿色光

C. 黄色光

D. 青色光

44. 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0.50,则对应的吸光度为()。

A. lg2

B. lg5

C. lg6

D. lg3

45. 在分光光度法中,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

A. 0.2~0.7

B. 0.1~0.3

C. 0~0.2

D. 0.3~1.0

46. 电子天平的称盘上有灰尘,应用()。

A. 毛刷清扫

B. 湿抹布擦净

C. 水洗净

D. 口吹气吹除

47. 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 量筒

B. 烧杯

C. 容量瓶

D. 移液管

48. 滴定管内如果有明显的油污,则()。

A. 只用自来水冲洗

B. 只用蒸馏水冲洗

C. 只用待测液洗

D. 先用铬酸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蒸馏水洗

49. 下列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的是()。

A. KMnO4溶液

B. HCl溶液

C. NaOH溶液

D. K2Cr2O7溶液

无机化学心得

姓名: 班级: 学号:

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触颇多。因为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上这门课。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到自我感觉良好,到有点小小的紧张,再到立志要开始认真的学习,到感觉状态有所好转,再到充满自信。这其中的纠结、艰辛和自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再加上因为我想要获得保研的资格,因此我对于将这门课学好是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情。下面我就将会将我这一学期所收获的一一讲来。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这其中的莫名的自信感来自于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当时的化学成绩自我感觉还行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就没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当做我所学的重点去认真的准备。到后来在开学的第四周的时候开始上无机化学的第一节课,那节课老师在无心之间问了一句:“同学们,现在这个班上有多少人在高中的时候是学的文科啊?”当时我们就只看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举手了,还认识到只有我们极少数的人是大二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当时出于身为少数理科生的骄傲和一点点身为师姐的骄傲对这门课的自信又多了一层(虽然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当时我还真就这么想了,现在想想当时还真幼稚)。在上了3、4 节课的时候吧,紧张感开始出现了,在当时老师其实讲课是讲的很慢的,而我们差不多学到了胶体溶液那一节,当时在听胶团结构的时候,真的就只感觉眼前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符在眼前飞舞,脑袋中是一片空白,感觉平时都听得懂得字怎么现在就不明白了呢?直到后来在课下复习的时候才渐渐的弄明白。比如:AgNO3 溶液与过量的KI 溶液反应制备AgI 溶胶,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AgNO3+KI=AgI+KNO3 又因为过量的KI 溶液和固体AgI 粒子在溶液中选择吸附了与自身组成相关的I -,因此胶粒带负电。而此时形成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 - + x- + 为:【(Agl) m? nI ?( n-x)K 】?XK 此时,(AgI) m为胶核,I-为电位离子,一部分K+为反离子,而且电位离子和反离子一起形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一起组成胶粒。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为负电荷。其余的反离子则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扩散层,胶 粒与扩散层的整体成为胶团,胶团内反离子和电位离子的电荷总数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课号】041026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课程总学时】75学时 【教学对象】 1、适合化学教育、化工工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预备知识: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原子结构(4学时) 1.1 氢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 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1.3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5 原子参数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 2.1 化学键的定义 2.2 离子键理论 2.3 路易斯结构式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价键理论 2.6 分子轨道理论 2.7 金属键理论 2.8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学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 4.1 热化学 4.2 熵和熵变 4.3 自由能 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大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 5.1 布朗斯特酸碱 5.2 路易斯酸碱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6.1 基本概念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埃灵罕母图 6.4 电极电势 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7.2 化学键理论 7.3 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7.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 8.1 弱酸、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8.2 溶液H3O+的计算 8.3 水解 8.4 缓冲溶液 8.5 酸碱滴定原理 8.6 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重量分析法 9.3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 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0.2 配位滴定原理 10.3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11.1 氧化还原平衡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 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二章S区元素(2学时) 12.1 单质 12.2 化合物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图文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中,决定原子轨道形状的是______,觉得原 1.在4个量子数n,l,m,m s 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的是______。 2.我国化学家提出能及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是______,其值越大,轨道能量越高。 3.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散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系。NaCl、碘酒和泥浆都是分散系,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溶液溶质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性质成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达尔效应能够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其动力学性质可以有________实验证明,电泳和电渗实验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 7.常压下,海水的沸点________100℃.(填<,>,=) 8.人类不能饮用海水,吃冰激凌不如喝水解渴,以及海生生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等现象都是与溶液的依数性之一________密切相关。 9.在寒冷的冬天施工是,常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CaCl、NaCl防冻,依据的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 10.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11.溶胶具有聚结稳定性的原因是有二,一是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 12.胶粒带电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带电;二是_______带电。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科目代码483 注意:.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答在答题纸上,凡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无机化学部分(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基态原子具有下列价电子构型的元素第一电离势最大的是() A.2s22p1B.2s22p2C.2s22p3D.2s22p4 2、O, O2, N, N2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O<O2<N<N2B.O2<O<N<N2 C.N<N2<O<O2D.N2<N<O<O2 3、共价型分子AB n的中心原子A采用sp3d杂化轨道成键时,则分子的空 间构型不可能是() A.直线型B.T型C.三角双锥D.三角锥 4、在0.1 mol·dM-3的氨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铵固体,结果是() A.NH3的电离度变小,电离常数变小。 B.NH3的电离度变大,电离常数变大。 C.NH3的电离度变小,电离常数不变。 D.NH3的电离度变大,电离常数不变。 5、对于配合物中心体的配位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体的数目。 B.直接与中心体键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C.中心体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的对数。 D.中心体与配位体之间所形成的。配键数。 6、己知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大小的顺序是: K sp(Hg2S)<K sp(AgI)<K sp(Ag2CrO4)<K sp(PbI2)则溶解度最大的是()A.Hg2S B.AgI C.Ag2CrO4D.PbI2 7、在酸性溶液中,与H2O2作用不能生成过氧化物的是() A.Na4TiO4B.(NH4)3VO4C.K2Cr2O7D.KMnO4 8、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水解能力PH4+>NH4+B.碱性NH2-<PH2- C.水解能力AsO33->SbO33-D.酸性BF3>BCl3 9、加热分解下列物质时,该物质中的各元素氧化数都发生了变化的是() A.LiNO3B.NH4NO3C.Mn(NO3)2D.AgNO3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答案8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8.1 (a )θb K (F -) = θw K /θa K (HF) = 10-14/6.8×10-4 = 1.5×10-11 (b )θa K (NH 4+) =θw K /θb K (NH 3) = 10-14/ 1.8×10-5 = 5.6×10-10 8.2根据θa K ·θb K = θw K θb K (HPO 42-) = θw K /θa K (H 2PO 4-) = 10-14/ 6.2×10-8 = 1.6×10-7 >> 4.2×10-13 即θb K (HPO 42-) >> θa K (HPO 42-),也就是说,HPO 42-的水解作用远大于其自身的离解作用,所以Na 2HPO 4水溶液呈碱性。 8.3 (a) 水合是H 2O 分子以其偶极的一端在离子周围取向,H 2O 分子作为整体参与反应;而 水解是H 2O 分子被撕裂产生OH ﹣或H +,再与离子结合。 (b) 缓冲容量是指维持系统pH 大体恒定的条件下,缓冲溶液能够中和外来酸或外来碱的量;缓冲范围是指能够起缓冲作用的pH 区间。 (c) 滴定终点是指示剂的实际变色点;而化学计量点指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之间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时所达到的点。 8.4此缓冲溶液NaC 2H 3O 2的浓度为: c (NaC 2H 3O 2)/ mol·dm -3 = 5.00.822.25÷ = 0.622 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lg(1.8×10-5)﹣lg ()()3 2323232/O H NaC /O H HC --??dm mol c dm mol c = ﹣lg(1.8×10-5)﹣lg 622.0550.0 = 4.80 8.5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 5.09 =﹣lg(1.8×10-5 )﹣lg ()()32323232dm mol /O H NaC dm mol /O H HC --??c c 得: c (NaC 2H 3O 2)/ mol·dm -3 = 0.550 m(NaC 2H 3O 2)/g = c(NaC 2H 3O 2)/ mol·dm -3×V/dm 3×M(NaC 2H 3O 2)/g·mol - = 0.550×0.300×82.0 = 14.0 8.6 (a) 当加入0.0060mol HCl 时,溶液中HC 2H 3O 2 和Na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250dm 300.0+?? = 0.270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4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 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指定反应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基元反应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 要点 1.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又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 2.碰撞理论 1918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假设: 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 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 化学反应无缘。 3.有效碰撞 能导致化学反应发生的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4.活化能 对于基元反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常用E a 表示;对于复杂反应,E a 的直接物理意义就会含糊了,因此,由实验求得的E a 也叫作“表现活化能”。 5.过渡状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 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6.基元反应 亦称为简单反应或元反应。 指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7.复杂反应 亦称非基元反应。即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8.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υ同反应物、产物浓度c 的函数关系式 υ = f (c A 、c B …) 经验表明,不少反应其速率方程具有 g B f A υc kc ?=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下压强为101、325KPa =760mmHg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无机化学心得体会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心 得 姓名:班级: 学号:

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触颇多。因为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上这门课。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到自我感觉良好,到有点小小的紧张,再到立志要开始认真的学习,到感觉状态有所好转,再到充满自信。这其中的纠结、艰辛和自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再加上因为我想要获得保研的资格,因此我对于将这门课学好是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情。下面我就将会将我这一学期所收获的一一讲来。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这其中的莫名的自信感来自于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当时的化学成绩自我感觉还行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就没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当做我所学的重点去认真的准备。到后来在开学的第四周的时候开始上无机化学的第一节课,那节课老师在无心之间问了一句:“同学们,现在这个班上有多少人在高中的时候是学的文科啊?”当时我们就只看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举手了,还认识到只有我们极少数的人是大二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当时出于身为少数理科生的骄傲和一点点身为师姐的骄傲对这门课的自信又多了一层(虽然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当时我还真就这么想了,现在想想当时还真幼稚)。在上了3、4节课的时候吧,紧张感开始出现了,在当时老师其实讲课是讲的很慢的,而我们差不多学到了胶体溶液那一节,当时在听胶团结构的时候,真的就只感觉眼前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符在眼前飞舞,脑袋中是一片空白,感觉平时都听得懂得字怎么现在就不明白了呢?直到后来在课下复习的时候才渐渐的弄明白。比如: AgNO 3 溶液与过量的KI 溶液反应制备AgI 溶胶,其反应的方程式为:AgNO 3+KI=AgI+KNO 3 又因为过量的KI 溶液和固体AgI 粒子在溶液中选择吸附了与自身组成相关的I -,因此胶粒带负电。而此时形成的AgI 溶胶的胶团结构 -+x-+为: 【(AgI)m ·nI ·(n-x)K 】·xK 此时,(AgI)m 为胶核,I -为电位离子,一部分K +为反离子,而且电位离子和反离子一起形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一起组成胶粒。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为负电荷。其余的反离子则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扩散层,胶

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硕士《化学综合》(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综合 考试科目代码:663 适用专业:化学 一、 考试要求: 闭卷考试,书写规范、工整,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二、 考试内容: (一)无机化学(占总分比例30%) (1)原理部分 1、化学热力学基础 了解体系、环境、相、状态、状态函数、过程、途径、热、功、热力学能、焓、熵和 自由能等热力学基本概念,能计算化学反应的r m H θ?、r m S θ?和r m G θ?以及用r m G ?和r m G θ?判 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乎衡 了解质量作用定律和阿仑尼乌斯公式以及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 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利用r m G θ?计算K θ。由K θ能计算出 平衡组成。 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计算配体过量时配位平衡的组成。 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能熟练运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方法。了解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电动势的计算。掌握电极电势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5、物质结构 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了解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并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了解前五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

西北大学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chapter 12

第十二章 s区元素 Chapter 12 s Block 教学要求 1.了解s区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解释Li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什么最低,能解释碱金属与水、醇和液氨反应的不同; 2.了解主要元素的矿物资源及单质的制备方法,特别注意钾和钠制备方法的不同; 3.了解s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特别注意氢氧化物的碱性变化规律; 4.了解s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化合物,特别注意盐类溶解性的热力学解释; 5.会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碳酸盐分解规律; 6.了解对角线规则和锂、铍的特殊性。 课时分配(4学时) 1.概述和单质:2学时 2.化合物:2学时 3.对角线规则:1学时 12.1 概述 alkaline metals alkaline earth matals lithium beryllium sodium magnesium potassium calcium rubidium strontium caesium barium francium radium 注意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所有性质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皆由此而来。 s区属元素最外层电子组态分别为ns1和ns2,由于受到内层电子的强烈屏蔽,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控制较松弛。因而单质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容易失去各自的ns电子分别形成+1价和+2价阳离子, 其氧化态与各自的族号相对应。 12.2 单质 12.2.1 物理和化学性质

Some properties of the alkali metals, M, and their ions, M + property Li Na K Rb Cs ground stat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atomic (metallic) radius, r (M)/pm ionic radius, r (M +)/pm melting point, mp/℃ boiling point, bp/℃ first ionization energy, I 1/kJ·mol -1 density at 20℃, d /g·cm 3 hardness a flame color 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E ○一 /V [He]2s 1 152 59 180.54 1347 520.2 0.534 0.6 carmine -3.040 [Ne]3s 1 186 99 97.81 883.0 495.8 0.971 0.4 yellow -2.713 [Ar]4s 1 227 138 63.65 773.9 418.8 0.862 0.5 violet -2.924 [Kr]5s 1 248 149 39.05 687.9 403.0 1.532 0.3 bluish red -2.924 [Xe]6s 1 265 170 28.4 678.5 375.7 1.873 0.2 blue -2.923 a On the Mohs scale, hardnesses of ten minerals range from that of talc(0) to diamond(10). Some properties of the alkaline earth metals, M, and their ions, M 2+ property Be Mg Ca Sr Ba ground stat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atomic (metallic) radius, r (M)/pm ionic radius, r (M 2+)/pm melting point, mp/℃ boiling point, bp/℃ first ionization energy, I 1/kJ·mol -1 density at 20℃, d /g·cm 3 hardness a flame color 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E ○一/V [He]2s 2 111 27 1278 2970 899.4 1.85 ~5 none -1.85 [Ne]3s 2 160 72 648.8 1090 737.7 1.74 2.0 none -2.356 [Ar]4s 2 197 100 839 1483.6 589.7 1.55 1.5 orange-re d -2.84 [Kr]5s 2 215 113 769 1383.9 549.50 2.54 1.8 scarlet -2.89 [Xe]6s 2222 136 729 1637 502.8 3.60 ~2 green -2.92 a See footnote to Table 12.1. ★ 两族金属单质主要讲述规律性 ★ 单质的化学以其还原性为特征 (1) 与氧、硫、氮、卤素反应,形成相应的化合物,特别要注意氧化物的多样性 (2) 两族金属被水氧化的反应分别为: 2 M(s ) + 2 H 2O(l ) = 2 M +(aq ) + 2 OH -(aq ) + H 2(g ) (M = 碱金属) M(s ) + 2 H 2O(l ) = M +(aq ) + 2 OH -(aq ) + H 2(g ) (M = 碱土金属) 实验室利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干燥烃类和醚类有机溶剂,但 金属钠不能用来干燥醇类 溶剂。 这是因为钠的还原性是如此之强, 以致能将醇分子中的氢原子还原为H 2,例如与乙醇的反应: 2 CH 3CH 2OH(l ) + 2 Na(s ) NaOCH 2CH 3(sln ) + H 2(g ) ● 同一族自上而下性质的变化有规律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习题解析 林培喜等编

%36101044.022===--A T 44.01222.01212=?=?=cm cm d d A A Ts Tx Cs As CsAx Cx lg )lg (--?==L /mol 105.3%48lg --lg28%)(L /mol 100.24-4-?=??= mol dm L mol dm dCs Ts dCs As /100.8/100.22.0%48lg lg 234?=??-=-==-κ无机分析化学与分析化学 P171 吸光光度法 计算题 14、已知某有色物质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1cm 吸收池测定时T 1=60%,A 1=0.22,若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改用2cm 吸收池测定,试计算此有色物质溶液的透光率T 2和吸光度A 2。 解: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用2cm 吸收池测定时,此时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和透光率分别为: 15、某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为2.0×10-4mol/L 时,在2cm 吸收池中,测得其透光率为48%。在同样条件下测得该有色物质的透光率为28%,计算此试液的浓度和该有色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 解:试液的浓度为: 该有色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17、什么是吸收曲线?绘制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绘制吸收曲线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测定波长,通常选择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作为测定波长。 18、在吸光光度分析中,为了使测定的误差较小,通常将吸光度控制在0.2-0.7范围内,若吸光度超出了上述范围时,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由朗伯-比尔定律A=Kcd 可知,当吸光度<0.2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溶液的浓度或改用厚度较大的吸收池,当吸光度A>0.7,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溶液的浓度或改用厚度较小的吸收池。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12

第12 章 s 区元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s区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解释碱金属与水、醇和液氨反应的不同; 2. 了解主要元素的矿物资源及单质的制备方法,特别注意钾和钠制备方法的不同; 3. 了解s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特别注意氢氧化物的碱性变化 规律; 4. 了解s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化合物,特别注意盐类溶解性的热力学解释; 5. 会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碳酸盐分解规律; 6. 了解对角线规则和锂、铍的特殊性。 二、要点 1. 汞齐(amalgam ) 又称汞合金,汞的特性之一是能溶解除铁以外的许多金属而生成汞齐。汞与一种 或几种金属形成汞齐时,含汞少时是固体,含汞多时是液体。天然的有金汞齐,银 汞齐,人工制备的有:钠汞齐、钾汞齐、锌汞齐、锡汞齐、铅汞齐等。 2. 熔盐电解法(Molten-salt electrolysis) 指以熔融态盐类为原料的电解方法,常用于制备不能由水溶液中制备的金属,如碱 金属、碱土金属以及钍、钽混合稀土金属的生产。有时为降低熔体的熔点,节省电 能,须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 3. 热还原法(Thermo-deoxidization) 用化学活性较强的金属,将被还原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以制备金属或其 合金的方法。 4. 冠醚(Crown ether) 分子结构类似皇冠的“大环多醚”。最常用的有18-冠-6 (如下图中的a)、二环己基 -18-冠-6及二苯基18-冠-6等。冠醚对K+、Na+及其他阳离子有很强的选择性络合 ,F- ),提 K + X- 表示( X=MnO 4高了裸阴离子的活性。冠醚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相转移反应的催化剂”。 5.穴醚(Cryptant) 分子结构类似地穴的“大环多醚”。穴醚几乎能够实现对K+和Na+离子的完全 分离,选择性可高达105:1。如下图中的(b) (c)所示。 (a) (b) (c)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答案2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a)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共价键:原子和原子之间轨道重叠的程度(共用电子对)。 (b)共价键和配位键:是共价键理论中的一对概念。后者又叫配位共价键。前者的成键原子各自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后者的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的一方 提供。 (c)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是共价键理论中的一对概念。前者共用电子对偏向两个键原子中的一个;后者共用电子对同等程度地属于两个成键原子。 (d)金属导电和离子导电:前者是自由电子导电;后者通过正、负离子在溶液或熔体中运动导电。 (e)σ键和π键:是共价键理论中的一对概念。前者重叠轨道的电子云密度绕键轴对称;后者重叠轨道的电子云密度绕键轴不完全对称。 (f)d2sp3杂化轨道:2条(n-1)d轨道、1条ns轨道和3条np轨道杂化而得的轨道。 sp3d2杂化轨道: 一条ns 轨道、三条np 轨道和两条nd 轨道杂化而得的轨道。 (g)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它们是描述共价键的两种理论。前者用原子轨道重叠的概念解释共价键的形成,将共价作用力的实质解释为核间较大的电子密度对两 核的吸引力。后者将分子看作一个整体,原则上不再承认分子中各原子原子轨道 的个性,将共价键的形成归因于电子获得更大运动空间而导致的能量下降。 (h)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这是分子轨道理论中的一对概念。前者的能级低于成键原子原子轨道的能级;而后者恰相反。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将核吸引在一起; 反键轨道上的电子不但不能提供这种吸引力,而且使两核相互排斥。 (i)定域键和离域键:前者的成键电子属于两个成键原子,例如,H2O 分子中的两个O-H 键;后者的成键电子不属于某一两个特定的成键原子,例如金属中的自 由电子都是成键电子,却不能将其分别归属于特定的金属离子。 (j)导带、价带和禁带:它们是金属键能带理论中的概念。导带一般为金属中的半充满能带,充满了的那一半能带中最高能级上的电子容易进入能量略高的另一能级 (空着的那一半能带)使金属表现出导电性;价带是指金属中能量最高的全充满 能带,禁带则指两两能带之间的区域。

无机及分析化学重要知识点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重要知识点汇编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绪论 一、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自然科学在纵向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变化中的能量转换。 化学理论已渗透到许多技术学科当中,如采矿和冶金工业的需要,推动了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发展;纺织、印染、煤、石油的综合利用又使有机化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四大化学 化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四大化学"这些都属于纯粹的化学。 无机化学:以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除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以C、H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鉴定方法及其原理; 物理化学:以应用物理测量方法和数学处理方法来研究物质及其反应,以寻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间本质联系的普遍规律。 另外,随着化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又产生了许多应用化学:如工业化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半导体化学等等。 三、本课程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目的: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 2、主要内容:主要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以及其变化的基本原理。 本教程分为两部分:化学理论与元素及其化合物 其中化学理论又分为:四大平衡(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结构理论。 3、学习方法: (1)理论课 大学的学习模式: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多,讲授内容重复性小,作业量少,无课堂练习,强调自学能力的提高。针对大学学习特点,提出如下要求: ①课堂认真听讲,跟上教师讲授思路,有弄不懂的问题暂且放下,待以后解决,不然,由于讲授速度快,容易积累更多的疑难问题。 ②作好课堂笔记,留下一定的空白处,做标记,提出问题,写出结论。 (2)实验课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理论的理解十分重要。 目的:掌握基础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深化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预习报告,实验记录,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试卷

1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 考试时间 120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一、是非题 (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ⅹ”表示,每小题1分,共5分) 1. 一般情况下,不论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都增大。 ( ) 2. 还原性最强的物质应该是电极电位最低的电对中的还原型物质。 ( ) 3. 基态氢原子的能量具有确定值,但它的核外电子的位置不确定。 ( ) 4. s 电子在球面轨道上运动,p 电子在双球面轨道上运动。 ( ) 5. 依据能级由低到高顺序、遵守Pauli 不相容原理排布电子就能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正常人血浆中每100mL 含(摩尔质量为23g/mol)Na + 326 mg ,(摩尔质量为40 g/mol)Ca 2+ 10mg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mmol/L )为: ( ) A. 142mmol/L 2.5mmol/L B. 142mmol/L 27mmol/L C. 27mmol/L 2.5 mmol/L D. 2.5mmol/L 142mmol/L 2. 在用0. 1002 mol·L ―1 的NaOH 溶液滴定25. 00 ml 某浓度的 HAc 溶液时,滴定管液面如左图所示,其读数应为下列数据 中的 ( ) A.25. 6 ml B. 25. 60 ml C. 26. 40 ml D. 26. 4 ml 3. 反应 (CH 3)2N 2H 2(l) + 4 O 2(g)=N 2(g) + 2 CO 2(g) + 4 H 2O(l) 在确定条件下进行,当ξ= 2. 0 mol 时,消耗掉 O 2 的物质的量是------------------- ( ) A. 2. 0 mol B. 0. 50 mol C. 8. 0 mol D. 4. 0 mol 4. 对于某放热且熵增的反应,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 高温下能自发 B. 低温下可能自发 C. 都不能自发 D. 都能自发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628综合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628 综合化学(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一.无机化学 1.考试内容 ①化学原理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原理和计算。结构化学: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②元素无机化学 s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及盐类的性质。 p区:p区元素的通性;p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制备和性质。 d区:过渡元素的通性;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ⅠB,ⅡB族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特点。 f区: f区元素的通性。 2.考试要求 ①化学原理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了解: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及配位平衡常数的意义。 理解: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溶度积;多重平衡原理。 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分子间力和氢键、多中心键、大p键、dp-pp键。 ②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s区元素单质的性质;f区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多酸结构及性质。 理解:s区元素通性;p区元素通性;d区元素通性。 掌握:s区元素的化合物性质;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盐的结构和性质;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变化规律;碳、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及盐的结构和性质;锡、铅的氧化物、卤化物的性质;氮、磷及其氢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和性质;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及制备;硫的成键特征及多种氧化物形成的重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及结构;铜、银、锌、汞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重要盐类及配合物的性质;钛、钒、铬、锰、铁、钴、镍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尤其掌握钛、钒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Cr(Ⅲ)和Cr(Ⅵ)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及其不同价态之间的转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在4个量子数n,l,m,m s中,决定原子轨道形状的是______,觉得原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的是______。 2.我国化学家提出能及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是______,其值越大,轨道能量越高。 3.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散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系。NaCl、碘酒和泥浆都是分散系,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溶液溶质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性质成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达尔效应能够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其动力学性质可以有________实验证明,电泳和电渗实验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 7.常压下,海水的沸点________100℃.(填<,>,=) 8.人类不能饮用海水,吃冰激凌不如喝水解渴,以及海生生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等现象都是与溶液的依数性之一________密切相关。 9.在寒冷的冬天施工是,常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CaCl、NaCl防冻,依据的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 10.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11.溶胶具有聚结稳定性的原因是有二,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12.胶粒带电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带电;二是_______带电。 13.当把直流电源两极插到由FeCI3水解制备的氢氧化铁溶胶中,通电后,在____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14.当溶剂中溶解了溶质以后,溶剂的部分表面被_______所占据,使蒸发的机会减少,所以达到平衡时溶液的_______低于_______的蒸气压。 15.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典型的物质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6.在60.0mL质量浓度为1.065g/L、质量分数为58.0%的乙酸溶液,含有37.1g 的乙酸。(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5

第 5 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一、基本要求 1.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pH的计算公式; 3.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 4.盐的水解及其溶液pH的计算。 二、要点 1.酸 酸是(1)含氢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氢离子(阿累尼乌斯理论);(2)质子受 体(布朗斯特-劳瑞理论);(3)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形成共价键(路 易斯理论)。 2.碱 碱是(1)在水溶液中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阿累尼乌斯理论);(2)质子接受 体(布朗斯特-劳瑞理论);(3)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形成共价键(路 易斯理论)。 3.中和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4.共轭酸 布朗斯特-劳瑞碱得质子产生共轭酸,相对每一个碱都有其共轭酸。 5.共轭碱 布朗斯特-劳瑞酸失质子产生共轭碱,相对每一个酸都有其共轭碱。 6.强、弱酸 水溶液中可完全离解成离子的酸是强酸,而部分解离的酸是弱酸。 7.强、弱碱 水溶液中可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碱是强碱,而部分解离的碱是弱碱。 8.酸性常数,θ K a 是指弱酸质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又叫酸的解离常数。 9.碱性常数,θ K b 是指弱碱质子转移反应的平衡常数,又叫碱的解离常数。 10.两性现象 是指一些氧化物和羟基化合物既可作酸也可作碱。 11.水合氢离子 水溶液中质子的存在形式。 12.水的质子自递常数 在纯水或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作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它仅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5 ℃时, K= 1.0 × 10-14,又称作“水的离子积”。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