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川贝母DNA指纹鉴定

中药材川贝母DNA指纹鉴定
中药材川贝母DNA指纹鉴定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经验鉴别的方法 一、眼观法 1、直接观察法用于观察中药饮片样品外表面、切面的特征。 2、放大观察法:一些中药饮片样品特征,细微而不能直接观察的,可用放大镜进行放大观察。常用于观察种子的纹理、细小毛茸等。例如观察紫苏子表面隆起的网纹。 3、水浸观察法:是对一些皱缩,质脆易碎的花、叶类中药饮片样品,先用清水(一般用温热水)将样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如鉴别细辛叶可用此法观察其叶片形状及脉纹。 二、手感法 1、手摸法即用手捻试中药饮片样品的软硬、柔韧程度、疏松及粘性特征。例如黄芪软而绵韧,当归软而柔,紫草染手,鹿茸毛光滑舒适,土茯苓折之有弹性等。 2、手捏法用手指捏压中药饮片样品,感觉干湿、粘附等。例如天仙子手捏有粘性,萆薢手捏有弹性等。 3、手衡法用手把中药饮片样品、通过上下运动以感觉其轻重。例如矿物类中药饮片质轻与质重就更明显。如磁石质重,赤石脂次之,滑石较轻些,硼砂更轻。 三、鼻闻法 1、直接鼻嗅法是直接嗅闻中药饮片样品散发的气味。例如鉴别麝香的香窜气,白鲜皮的羊膻气,黄芪的豆腥气等。

2、揉搓鼻嗅法某些中药饮片样品由于散发的气微弱,不能直接 嗅到气味,可先将样品柔搓破碎后,再进行嗅。例如鉴别鱼腥草的 鱼腥气味,细辛的清香味等。 3、蒸气鼻嗅法是用热水浸泡中药饮片样品,然后嗅闻浸泡液的 水蒸气。例如鉴别犀牛的角,将犀牛的角置沸水中征浸,有清香气 而不腥,水牛角略有腥气。 四、口尝法 1、舌感法用舌尖接触中药饮片样品,体验味道和接触时的感觉。例如鉴别熊胆,可尝到先苦而回甜的味。鉴别龙骨,当其与舌尖接 触时有吸舌感等。 2、咀嚼法是将中药饮片样品放入口中,用牙齿嚼一分钟体验嚼 时感觉和药味。例如鉴别大黄,咀嚼有砂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石斛味淡而粘滑,有渣。秦皮味苦而入喉。细辛辛辣而麻舌等。另外,口尝时特别注意安全,对有毒中药饮片样品需尝味时,尝后吐 掉漱口以免中毒。

专家:“川贝蒸梨”止咳大多数人都吃错了

专家:“川贝蒸梨”止咳大多数人都吃错了 感冒咳嗽了,“川贝蒸梨”是许多人爱用的润肺止咳的土方子。可是,武汉市中医院主任药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主委叶世登却语出惊人:“川贝蒸梨”止咳大多数人都吃错了。 “我感冒咳嗽,都说川贝蒸梨止咳效果好,可吃了一个多星期不但不见效,反而还加重了。”昨日许先生留言好医生信箱。叶世登主任解释说,这不是“土方子”不好,而是许多人食不对症或食用方法有误。叶主任说,川贝确实是治咳良药,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咳嗽患者。例如春季感冒咳嗽属湿咳,是由感受风寒引起,咳嗽有痰,便不能用川贝止咳,因川贝属寒性药物,用它蒸梨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个“土方子”只适用于久咳无痰的肺热型咳嗽。 有些人喜欢把川贝长时间蒸煮,叶主任笑言这正是老百姓用川贝的一个大误区。因为川贝的止咳成分不溶解于水,能随着水蒸汽而蒸发,长时间蒸煮极易造成药效挥发。正确的方法是在蒸梨的时候,先将川贝用冷水泡软,梨不削皮,从中切成两半,剜去核,将川贝放入梨中,再将梨合上用绳子捆紧蒸煮半小时。这样,在蒸煮过程中,川贝成分会被梨肉充分吸收,吃梨肉即可收效。 在川贝的选择上,叶主任说切忌贪大,应以越小越好,一等品川贝每50克就有240粒以上,还不能选择太白的,太白的可能是用硫磺熏制过的,川贝的天然颜色应该是略带微黄色,而且形状越整、抱合得越紧越好。叶主任还提醒,如果患者是在药房取药,要提防有些药店以便宜的浙贝冒充川贝,川贝和浙贝,虽只一字之差功效却大不同,价格更是相差近40倍,患者购买时要谨防上当。 咳嗽分类 咳嗽主要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1、急性咳嗽:是指3周以内的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病因包括病毒、支原体或细菌包括导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气管异物。 2、亚急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在8周以内的咳嗽称为亚急性咳嗽,原因较为复杂。 3、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可持续数年甚至持续数十年。慢性咳嗽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胃食道返流、嗜酸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最为常见。 咳嗽,中医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按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风热嗽、热嗽、时行嗽、寒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等;按脏腑气血分,有肺虚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劳嗽、气嗽、瘀血嗽等;按咳嗽发病时间与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哑嗽、顿嗽等。 病因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

(整理)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药饮片鉴别及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中成药的基本原料,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体现,直接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但是,随着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及部分外来中药饮片的冲击,致使出现了大量的不按规定炮制方法炮制的中药饮片流入市场,从而导致了中药饮片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药材抽验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在这当中有大部分是一些不法分子故意造假(重金属超标的虫草、模具压制的人参、土豆染色做成的天麻等),售假。有的则是中药材保管发生变质。中药材的鉴别不具有一定中药鉴别常识是很难鉴别真伪的。安排这次培训的目的,为了方便从药人员能够对中药材进行简单的快速鉴别,根据中药的某些成分的特性,快速鉴别一些中药。 一、药用植物学知识 1 .药用植物的分类 现以黄连为例示其分类等级如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属………………黄连属 种………………黄连 2.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位于植物体生长的部位,由于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分化,使植物体得以生长 2.2薄壁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贮薄壁组织藏、吸收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 在植物体内担负着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又称营养组织 2.3保护组织:表皮(毛茸(腺毛非腺毛)、气孔(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种不同的组织的复合体) 保护着植物的内部组织,控制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的过度散失,病虫的侵害以及机械损伤等。 2.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2.5输导组织:管胞与导管;筛管、伴胞与筛胞

2015版药典川贝母原药材质量标准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川贝母质量标准规程,确保原药材质量检验过程的规范、统一。 2.责任 本文件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起草,QA和质量管理部经理审核,质量管理负责人批准;质量管理部负责实施。 3.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药材川贝母的质量检测。 4.内容 4.1. 品名川贝母 4.2. 拼音 Chuanbeimu 4.3.【物料代码】01046 4.4.【标准来源】《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6页。 4.5. 来源/供应商详见《供应商审计标准管理规程》(YP-SMP-08-0027)附表主要物料供应商名单。 4.7.技术标准 4.7.1.【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Hsia、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 Fr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P .Y.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et 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4.7.2.【性状】 4.7.2.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见的心牙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4.7.2.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 cm,直径0.4~1.6 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牙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4.7.2.3.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 cm,直径0.5~2.5 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 cm,直径1~2.5 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4.7.3.【鉴别】 4.7.3.1.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检验标准操作规程》(YP-SOP-08-8004)本品粉末类白色或浅黄色。 4.7.3.1.1.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时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4.7.3.1.2.炉贝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

中药饮片性状鉴别

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意义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中药材大多来源于植物,特别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器官形态相近,炮制后往往外表形态、颜色近似,不易区分,容易发生混淆,另外还经常出现假冒掺伪现象,给饮片的鉴别增加了难度,例如用纸丝染色充西红花,用紫苏子充菟丝子,月季花当玫瑰花使用,苏木当降香使用等,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优劣,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执业中药师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鉴别中药饮片的能力。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断现象、气味,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等。它简便易行,在药房柜台即可进行,鉴别时可运用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鉴别。 1、形状 中药饮片因其来源不同,植物器官不同及炮制方法不同,饮片的类型有多种,如圆片,有白芷、白芍、泽泻等,长方形片,如葛根、杜仲等,斜片如黄芪等,条片状,多为皮类药材及叶类药材,如丹皮、厚朴、枇杷叶等,段状片,多为草本类及细长枝条根,如荆芥、紫苏、党参、牛膝等,果实、种子一般为类圆球形,如五味子饮片,扁圆形如酸枣仁饮片,心形如苦杏仁饮片等,大者常切成类圆形片状等,如木瓜饮片、槟榔饮片。中药饮片片型的长短厚薄,是饮片规格、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的规定,片:0.5mm以下为极薄片,1~2mm为薄片,2~4mm为厚片;段长:10~15mm;块:8~12mm 的方块;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有的地方中药炮制规范有补充。如2~4mm 为中片,4~5mm为厚片,5~10mm为短段,10~15mm为中段,长约30mm为长段等,各地中药炮制规范具体尺寸略有不同。 2、表面 是饮片最具特征的地方,切片的饮片可分为周边(即外表面)和切面(即横切面)。外表面属植物的保护组织,切面是植物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综合反映。如白芷的周边具纵皱纹,木香的周边具网状皱纹,即双子叶植物根、根茎、茎、皮的最外层常由木栓细胞组成,因此饮片外表面显得较为粗糙,有时呈鳞片状剥落,单子叶植物根、根茎外表无木栓层,外表面较为光滑,如麦冬、天冬。 饮片的切面大多为横切面,特征非常重要,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区别不同的品种及易混淆的饮片。 观察饮片横切面应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及蕨类植物,一般说来,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等,形成层成环,呈放射状纹理,根茎、茎中央有髓。单子叶植物根为内皮层环,皮部宽、中央有髓,中柱一般较皮部小,如百部、麦冬等。单子叶植物根茎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如白及。蕨类植物根茎、叶柄基部的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柱环列,如狗脊根茎饮片中柱呈圆形环,紫萁贯众饮片叶柄基部中柱“U”字形,绵马贯众饮片叶柄基部分体中柱环列等。有的中药饮片具异常构造如牛膝、川牛膝,具同心多层异型锥管束环,商陆饮片切面上显“罗盘纹”;何首乌饮片切面上显“云锦状花纹”,大黄根茎饮片髓部具多数“星点”等。木质藤本植物导管较粗大,饮片切面上呈小孔洞,如川木通饮片。皮类中药有的干皮组织中纤维束和薄壁组织相间排列,折断面显层状结构,如黄柏饮片、秦皮饮片。 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重要的识别特征,如人参、西洋参、五加皮具树脂道,饮片皮部具棕黄色小点;苍术具大型油室,饮片显“朱砂点”;鸡血藤具分泌细胞,饮片皮部有树脂样红

川贝功效作用禁忌以及食用方法

川贝功效作用禁忌以及食用方法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 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 《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1、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或慎服川贝。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川贝。 3、服用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4、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不宜或慎服。 5、燥热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口干、痰少稠黏、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选用川贝粉确有良效。如果口淡不渴,咽痒,以晚间咳嗽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应及时请医师诊治。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食物相克: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 一川贝枇杷膏 材料 1枇杷:选土枇杷最好。 2川贝:研磨成粉。 3枇杷叶:洗净的枇杷叶或者中药店的成品枇杷叶。

4冰糖:适量。 工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锅最好是不粘锅,也可以选择懒汉锅,更为方便。 2料理机:用来把枇杷打成浆。 步骤 1熬枇杷叶:2碗水熬成一碗,用纱布过滤。 2熬水的时候,枇杷去皮去核。浸泡在凉水中防止变黑。 3打浆,有料理机的按说明书操作,没料理机的直接上手抓茸,或者放案板上拿刀拍一下。 4化糖,锅内可以少加点水化开即可。将打好的浆下锅。 5加进熬好的枇杷叶水,两小时后加川贝粉。 6在三小时后起锅。 7将经过五个小时熬制后的成品装瓶。 注意点 1熬煮中途记得不停的翻动,以免糊锅。 2要放枇杷叶,比例为1斤鲜果2克干叶,如果是鲜叶,把绒毛洗干净。 3川贝要选本色的,要个大饱满,比例是1斤鲜果2克川贝。 4冰糖不能要白色的小块晶体状的,一定要大坨的浅黄色的粗糙冰糖。 5熬到最后,一般是1斤枇杷有个2两膏体,就可以起锅了。 二川贝炖雪梨 川贝炖雪梨的功效 川贝炖雪梨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功效,长期食用可以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材料 雪梨,冰糖,枸杞,川贝粉,白开水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 基层监管部门没有药品检验机构和检验科室,在日常监管工作,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发挥传统的眼看、手模、鼻闻、口尝等常规方法的作用,没有七成把握不要抽样检验。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提高日常监管效率,现介绍中药饮片鉴别的经验方法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学习,牢记药材主要特征 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理论知识。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一)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党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大理石样花纹”。 (二)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似铁,研末红似血。 (三)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大麻“角质有光泽”。 (四)断面鉴别: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五)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二、积累总结,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

中医: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川贝母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川贝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就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希望能帮助基层医生正确认识和应用川贝母。 一、川贝母的历史沿革 (一)川贝母的本草记载历代主要本草对“贝母”皆有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历代本草至《本草纲目》收载贝母来源多种,但应用不分功效差异,产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以峡州(湖北宜昌)、越州(浙江绍兴)为道地,未见川蜀产的明确记载。 自明代《本草汇言》提出“必以川者为妙”之后,至18世纪末,古代医家对川贝母及其他品种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区分,分辨形、性、味、功效、临床适应证。认为川贝与其他贝母共具润肺清热、止咳化痰、开郁散结功能,用来治疗痰嗽、心胸郁结、肺痈、肺痿、瘿瘤、痈肿、疮疡,但认定为川贝母为其上品。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若解痈毒,破瘾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浙江产贝母称“土者”,四川产的称“川者”。 吴仪洛《本草从新》:“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浙江产形大,亦能化痰,散结,解毒。”“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像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 张璐《本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像山者微苦又次之。”此处“西者”据考证极有可能为新疆产贝母(伊贝母),像山贝母为浙江产之浙贝。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川产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补气利痰而不寒”。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载:“今川中图者,一叶一茎,叶颇似养麦叶。” 《本草求真》概括“小者川贝母,甘苦微寒,滋润大于清别,后世一直沿用”。 《中国药典》自1963版开始收载川贝母,1977年版药典起指定四种专属品种一直延续到2010版药典前。2010版药典中又收录的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作为药材来源。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项下规定: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川贝母的命名沿革川贝母的别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现代又有根据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蒜贝等。 二、川贝母的临床应用 (一)川贝母的经典方应用《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芪、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也。以上使用必以川者为妙。” 川贝母具有苦寒之性,有清热化痰之功。用治肺热咳嗽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二母散;兼有甘味微寒,尚能清润肺燥,长于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治阴虚燥咳,常与杏仁、麦门冬、紫苑等药同用,如贝母丸;还可用治老嗽咳血,常与天冬、沙参、百部等药同用,如月华丸。 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的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其功能与主治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川贝母的现代组方应用随着人们对川贝母的应用,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代临床不断地涌出新的应用:王晓杰临床以川贝母为主治疗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服药2周腹水全消,食欲增进。陈晋宇在1年多内,治疗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主症的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共29例。另外,川贝母与当归等组成配方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由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组成的咳安含片用来治疗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_0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lucidus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eHsiaoetK.C.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 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uniflora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4)秦皮与合欢皮 秦皮:木犀科苦枥白蜡树FraxinusrhynchophllaHance、白蜡树 FraxinuschinensisRoxb.、尖叶白蜡树

川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的使用方法]

川贝母粉的功效与作用[川贝的使用方法]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川贝的用法。 川贝的用法 1.梨切片,川贝要砸成粉末,放在水里然后倒入川贝一起煮,煮30-40分钟就好了,把梨和汤一起喝了,最好加点冰糖或者蜂蜜, 2.用红梨,把红梨的顶去掉把川贝放进去再盖上,配白茅根30克,陈皮15克一起煮,等梨炖好了一起把梨和川贝一起吃掉,把药汁一起喝了。 3.川贝取粉直接白开水送服。 4.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可以在发作之前把川贝+蛤蚧+西洋参打粉装胶囊预防。效果不错。 5.用苹果,去掉苹果顶部,在把苹果的心挖掉,然后放入川贝和冰糖,在放到水中煮熟,熟后一起饮用。 川贝的功效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镇咳作用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kg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1小时后作用开始下降,直至2小时仍有显著作用;按/kg及/kg给药,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组织培养川贝与商品川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 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经口给药,每鼠~,均有明显镇咳效果。自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出的总生物碱和贝母皂甙Ⅰ、Ⅱ、Ⅲ号,采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实验,生物碱未见镇咳作用;贝母皂甙Ⅱ号/kg灌胃,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 另有学者用戊巴比妥钠15mg/kg及苯巴比妥钠75mg/kg给猫混合腹腔麻醉,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经腹腔注射皖贝的醇提物4g/kg,每隔20分钟按原条件刺激。结果显示,用药后猫的咳嗽强度和咳嗽次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60分钟产生显著的镇咳作用,持续2~3小时。皖贝与川贝比较,两者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皖贝与浙贝比较,前者的镇咳作用明显优于后者。故皖贝可作川贝的代用品。 川贝橘红喉片祛痰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kg 及贝母皂甙Ⅰ~Ⅲ号/kg,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给小鼠腹腔注射/kg组培川贝和野生贝母水剂,也同样具有祛痰作用,给药后1小时为作用峰值,2小时后作用下降,按/kg及/kg给药,其祛痰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给予大鼠皖贝醇提物15g/kg灌胃或总甙26mg/kg口服,结果表明,给药后呼吸道分泌量显著增加,总甙最小有效量为12mg/kg,最大有效量为59mg/kg,在此范围祛痰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kg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可致血压下降。 3.抗菌作用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摘要】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后,一些品种易混,抓住鉴别要点,将它们区别开。 【关键词】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 药房中饮片的性状鉴别,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即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鉴别饮片,对中药饮片易混品种鉴别,运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知识,抓住饮片的某些特征,更容易鉴别区分。下面是几组易混品种的鉴别要点: (1)佩兰与泽兰 佩兰:菊科植物佩兰Eur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全草切节。茎圆柱状,叶背面有疏毛,揉之有香气。菊科植物主要特征为头状花序。 泽兰:唇形科植物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干燥全草切节。茎方形有四棱中空,叶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生腺点。唇形科植物主要特征是茎方、四棱,花唇形。 (2)松贝与小平贝母 松贝: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e Hsiao et K. C. Hsia和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的干燥鳞茎。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大瓣与小瓣高度相等,大瓣、小瓣形态分明。顶端钝圆或稍尖。 小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幼小鳞茎。大瓣紧抱小瓣,小瓣高不及大瓣,大瓣、小瓣形态界限不分明,大瓣顶端有一棕褐色小点。顶端较平。 (3)山药、天花粉与葛根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根茎的切片。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质脆、易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山药为单子叶植物,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天花粉:为葫芦科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uniflora Hao根的切片,切面类白色,可见淡黄色筋脉纹或筋脉小点。质坚,细腻、味微苦。天花粉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切片。切片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质坚韧、纤维性强或显粉性,味微甜。葛根为双子叶植物,切面具放射状排列的导管,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

中药饮片鉴别

1.半夏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半夏为类圆形薄片,直径1~1.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有的可见小凹点状的棕色根痕。切面类白色,粉性,洁白细腻,或角质状。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2.天南星 【饮片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1.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生天南星为扁长肾形薄片,直径1.5~6.5cm,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的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切面黄白色,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类圆形薄片。切面淡黄褐色,半透明角质样,光滑。质坚脆。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 3.浙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肾形、新月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1~3cm。外表面类白色至黄白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淡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的可见根的残基。切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粉性,边缘色较浅。气微,味苦。 4.川贝母 【饮片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1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为类圆形、肾形、细条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0.3~2.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有的可见棕褐色基部和稍尖的顶端。切面类白色,粉性,有的可见中间微凹的长条形浅槽。质坚脆。气微,味微苦。 【鉴别要点】以上四种均为常用饮片,形态相似,均属单子叶植物,色白、粉性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半夏、天南星为块茎,须根在上端围绕茎生长,显麻点状须根痕,半夏为类圆形,天南星为扁长肾形,两者大小也不同。浙贝母、川贝母为鳞叶,须根生长在下部鳞茎盘上,饮片弯曲明显,均含有生物碱而味苦。浙贝母片型较大,川贝母较小,有的一端尖。 5.人参 【饮片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的切片。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的鉴别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疗中几种常用且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展鉴别,从而 在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在充分结合笔者多年 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从来源、性状以及科属等方面对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开 展鉴别。结果:在中医治疗中诸如半夏与水半夏、大血藤与鸡血藤以及山豆根与 北豆根等几种常用中药饮片虽然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一定的鉴别要点仍 是能够将其很好区分出来。结论:通过论述笔者在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的 经验,以期能够在切实有效地提升中药饮片鉴别水平基础上,为提高临床中药用 药安全性以及保障中医治疗效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药饮片;混淆品种;比较;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0-02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使其治疗所用中药种 类品种繁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中药种类大概有八千多种,而其 中较为常用的有600多种,这为确保中医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受诸多 因素所影响,目前在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以及一药多源等容 易产生混淆情况,这就使得中医治疗用药时极易出现使用到错误中药饮片的现象,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治疗效果无法保障,甚至是产生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情况, 因而这就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做好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对此,本文将基于 笔者实践,重点围绕中医治疗中几种易混淆的中药饮片鉴别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半夏与水半夏鉴别 根据笔者对半夏与水半夏研究可知,二者同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根茎类中药, 对它们的鉴别要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形状大小鉴别。 半夏通常呈类球形或扁圆球形,而水半夏则为圆形或类圆锥形,即前者比后者更圆。半夏一般直径为l~1.5cm,水半夏直径则为0.5~1.8cm;其次,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鉴别。半夏由于粉性较高使其断面呈白色,而水半夏颜色较淡通常为 乳白色或浅黄白色。半夏气味轻但味辛辣麻舌刺喉,而水半夏气味较小且味道微涩。 2.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 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大血藤与鸡血藤鉴别要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从植物 科属鉴别。大血藤属于木通科植物,而鸡血藤属于豆科植物;其次,从形状与切 面鉴别。大血藤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并且栓皮脱落后呈红棕色,鸡血藤虽表面也呈 灰棕色,但其栓皮脱落后为红褐色。大血藤切面为平整环状,可见六处嵌入黄白 色木质部与被红棕色射线隔开的导管小孔,鸡血藤切面不整齐裂片状,木质部呈 淡红色以及导管小孔不规则,除此之外其皮部内侧往往会产生红褐色或黑棕色树 脂状分泌物。 3.山豆根与北豆根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也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容易混淆的中药饮片之一,对此笔者认 为这二者鉴别要点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植物科属鉴别。山豆根属于豆科植 物越南槐,而北豆根则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其次,从大小与质地鉴别。山豆根 直径为0.5~1.5cm,质地坚硬,而一般北豆根要小于前者,其直径仅为0.3~ 0.8cm,质地韧脆;最后,从二者切面、气味与味道等鉴别。山豆根切面往往呈 现出皮部淡棕色、白棕色以及木部黄白色,并且可见棕色环纹或髓部,而北豆根

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功效与作用 贝母的功效: 贝母为名贵药材,贝母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用於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本品性寒味微苦,能清肺泄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於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用於肺虚劳嗽,阴虚久咳有疾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以清肺涧燥化痰止咳,如二母丸。用於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本品能清热解郁化痰散结。治痰火郁结之痪疬,配玄参、牡蛎等以化痰软坚消瘰疬,如消瘰丸;治热毒壅结之疮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 贝母 归经:肺经、心经。 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 贝母的作用: 川贝母: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取川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鸭梨1只,挖去梨核,将浸泡后的川贝母连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锅蒸1个小时,加适量冰糖调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 浙贝母: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所以,对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黄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红为主要表现的风热咳嗽患者,既可选择川贝母,又可选择浙贝母。因川贝母药性和缓,气味不浓,更适合于年老体弱者服用。而对于素体热盛的小儿及青年人来说,最好选择浙贝母。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

川贝母2015年药典

川贝母 Chuanbeimu FRITILLARIAE CIRRHOSAE BULBUS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3'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 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var. wabuensis(S Y.Tang et S C.Yue)Z.D.Liu,S.Wanget S.C.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人,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高0.5~2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稍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 【鉴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或浅黄色。 松贝、青贝及栽培品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 μm。 炉贝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2)取本品粉末lOg,加浓氨试液lOml,密塞,浸泡1小时,加二氯甲烷40ml,超

川贝母的鉴别方法(图文)

川贝母的鉴别方法(图文) 【简述】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清·《本草纲目拾遗》始将浙贝与川贝明确分开。川贝为贵重药材之一,又称尖贝,不仅包括质优的川贝,而且泛指多种尖形小粒的贝母。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d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 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习称“松贝”或“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产地分布】 1. 松贝:主产四川阿坝自治州的松潘、黄胜关、毛尔盖等地。 2. 冲松贝:主产四川理县、小金及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 3. 青贝:主产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及云南德钦等地。 4. 岷贝:主产甘肃岷县等地。

5. 炉贝:主产于青海、四川和云南毗邻地区。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一带为北CB 分论路货,产于四川昌都地区云南金砂江、中甸、丽江等处为南路货。过去多在康定(打箭炉)集散,故名“炉贝”。 【采收加工】 因各产区气候不同,产季也不一致。野生者在夏秋两季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栽培者多于下种! 年后秋季采挖,此时鳞茎浆汁多,质量好。甘肃在5-6月采收;四川、云南6-7月为盛采期;青藏高原要在8月间采收。挖取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表粗皮,再晒干。也有用明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黄熏后晒干者。 【商品规格】 松贝分一二等,青贝分一二三四等。过去还分珍珠贝、岷贝、冲松贝、油贝(僵子)等规格。 【性状鉴别】 1、松贝:鳞茎呈圆锥形,颗粒大小均匀,高约5-8mm,直径约5-8mm,顶端较尖,紧密无裂隙。表面白色微黄、平滑。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裹于大鳞片之中,而只留一似“新月”的部分,俗称“怀中抱月”或“观音座莲”。质坚实、富粉性,断面粉白色,颗粒状。气微弱,味甘而微苦。 2、冲松贝:形状似松贝。惟颗粒较大不匀整,大鳞片与小鳞片相合处有裂隙。 3、青贝:鳞茎呈圆锥形略似桃。高5-10mm,直径6-10mm。表面灰白色;外层两鳞瓣大小相似,偶有悬殊,顶端开裂,平或略尖,茎基部常残留须根。质坚,富粉性,断面粉白色,颗粒状。气微,味较松贝淡。 4、岷贝:形状类似松贝,但颜色较白。另有一种米贝,又称珍珠贝,形似松贝而小(原植物为川贝母),销香港,价较松贝昂贵。 5、炉贝母:鳞茎呈长圆锥形,顶端颇尖,高约1-2cm,直径1-1.5cm。表面白色(白色形似马齿者为北路货,又称白炉贝);色黄白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皮纹者称虎皮贝(为南路货)或黄白色;外层两鳞片大小相等,顶端开裂,基部较尖或圆。质坚脆,断面白色粉质。微臭,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1、松贝、青贝 (1)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u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形、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半夏粒较多,可见2-4 个脐点,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