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链队列各种操作的实现

实验四  链队列各种操作的实现
实验四  链队列各种操作的实现

实验四栈、链队列各种操作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栈、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

2.掌握实现栈、队列的各种操作的算法。

1.掌握栈、队列的链式存贮结构及基本操作,深入了解栈、链队列的基本特性,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们。

二、实验环境

⒈硬件:每个学生需配备计算机一台。操作系统:DOS或Windows;

⒉软件:DOS或Windows操作系统+Turbo C;

三、实验要求

栈:

⒈用C描述栈的每种操作在顺序栈或链栈上的实现。

2.将建栈、初始化栈、判断栈是否非空、求栈的长度、输出从栈顶到栈底的元素分别

定义为5个子函数,通过主函数实现对上述子函数的调用。

3.输入数据:链表中每个结点为结构体类型,数据域(data)设定为整型。

队列:

⒈用C描述每种操作在链队列上的实现。

2.将建队列、初始化队列、判断队列是否非空、求队列的长度、输出队列的元素分别

定义为5个子函数,通过主函数实现对上述子函数的调用。

3. 输入数据:数据域(data)设定为整型。

四、实验内容

附:参考程序为类C语言程序,非标准C语言程序,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栈:参考程序P58-60

队列:P61-64

五、报告要求

1.报告要求用专门的实验报告纸书写,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2.报告中应写清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

3.报告中应书写源程序,且源程序中要有注释。

4.报告中应包含运行结果及结果分析。如调试通过,请注明‘通过’并写出输入的数据及运行结果;如未调试通过或结果不正确,试分析原因。

5.报告最后包含实验总结和体会。

六、思考题

在以上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停车场问题:

设停车场是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停放在停车场的最北端),若停车场内已停了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通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通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每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停车场为其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停车场。请为停车场编写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c++,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创建,销毁,查找,删除,插入等)

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创建,销毁,查找,删除,插入等)#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bool TRUE=1 ; const bool FALSE=0; typedef int Q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Q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 ,*LinkList; typedef LinkList QueuePtr; typedef struct{ QueuePtr front; QueuePtr rear; }LinkQueue; void InitQueue_L(LinkQueue &Q) {//构造一个只有头结点的空队列Q Q.front=Q.rear=new LNode; Q.front->next=NULL; }//InitQueue_L void DestroyQueue_L(LinkQueue &Q) { //销毁链队列结构Q while(Q.front){ Q.rear=Q.front->next; delete Q.front; Q.front=Q.rear; }//while }// DestroyQueue_L bool QueueEmpty_L(LinkQueue Q)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是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f(Q.front==Q.rear)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QueueEmpty int QueueLength(LinkQueue Q)

数据结构(C语言)队列的基本操作

实验名称:实验四队列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掌握队列这种抽象数据类型的特点及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 从键盘读入若干个整数,建一个顺序队列或链式队列,并完成下列操作: (1)初始化队列; (2)队列是否为空; (3)出队; (4)入队。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单链表存储结构定义为: struct Node; //链表单链表 typedef struct Node *PNode; int dui; dui =1; struct Node { int info; PNode link; }; struct LinkQueue { PNode f; PNode r; }; typedef struct LinkQueue *PLinkQueue; (二)总体设计 程序由主函数、创建队列函数、判断是否为空队列函数、入队函数、出队函数、取数函数、显示队列函数、菜单函数组成。其功能描述如下: (1)主函数: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main() { PLinkQueue a; //定义链表a int b,c,e; //b 菜单选择c选择继续输入e输入元素 do { //菜单选择 mune(); scanf("%d",&b);

switch(b) { case 1://初始化 a=create(); //初始化队列 case 2: //入队 do { printf("\n请输入需要入队的数:"); if(e!=NULL) { scanf("%d",&e); enQueue(a,e); } printf("是否继续入队?(是:1 否:0)\n"); scanf("%d",&c); } while(c==1); break; case 3: //出队 c=frontQueue(a); deQueue(a); if(dui!=0) { printf("\n出队为:%d\n",c); } dui=1; break; case 4: //显示队中元素 showQueue(a); break; case 5: return;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程序结束!\n"); return; } } while(a!=5); { return 0; } } (三)各函数的详细设计: Function1: PLinkQueue create(void)//创队

队列的基本操作代码

队列的基本操作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QSIZE 100 #define OVERFLOW 0 #define ERROR 0 #define OK 1 typedef int Q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QElemType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int tag; }SqQueue;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QElemType)); if(!Q.base) exit(OVERFLOW);//存储分配失败 Q.front=Q.rear=0; tag=0; return OK;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return (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返回Q的元素个数,即队列的长度}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rear+1)%MAXQSIZE==Q.front) return ERROR;//队列满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e=Q.base[Q.front];

数据结构-堆栈和队列实验报告

实验二堆栈和队列 实验目的: 1.熟悉栈这种特殊线性结构的特性; 2.熟练并掌握栈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下的基本运算; 3.熟悉队列这种特殊线性结构的特性; 3.熟练掌握队列在链表存储结构下的基本运算。 实验原理: 堆栈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堆栈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 队列顺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队列链式存储结构下的基本算法;实验内容: 3-18链式堆栈设计。要求 (1)用链式堆栈设计实现堆栈,堆栈的操作集合要求包括:初始化Stacklnitiate (S), 非空否StackNotEmpty(S),入栈StackiPush(S,x), 出栈StackPop (S,d),取栈顶数据元素StackTop(S,d); (2)设计一个主函数对链式堆栈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把数据元素1,2,3, 4,5 入栈,然后出栈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栈的数据元素; (3)定义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为如下形式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char taskName[10]; int taskNo; }DataType; 首先设计一个包含5个数据元素的测试数据,然后设计一个主函数对链式堆栈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吧5个数据元素入栈,然后出栈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栈的数据元素。 3-19对顺序循环队列,常规的设计方法是使用対尾指针和对头指针,对尾指针用于指示当 前的対尾位置下标,对头指针用于指示当前的対头位置下标。现要求: (1)设计一个使用对头指针和计数器的顺序循环队列抽象数据类型,其中操作包括:初始化,入队列,出队列,取对头元素和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2)编写一个主函数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 3-18 typedef struct s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snode *n ext; } LSNode; /* 初始化操作:*/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项目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栈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判栈为空、出栈、入栈等运算。 2、掌握队列的基本操作:初始化队列、判队列为空、出队列、入队列等运算。 实验容 题目1: 进制转换。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实现将任意一个十进制整数转化为R进制整数 算法提示: 1、定义栈的顺序存取结构 2、分别定义栈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栈、判栈为空、出栈、入栈等) 3、定义一个函数用来实现上面问题: 十进制整数X和R作为形参 初始化栈 只要X不为0重复做下列动作 将X%R入栈 X=X/R 只要栈不为空重复做下列动作 栈顶出栈输出栈顶元素 题目2: 利用队列的方式实现辉三角的输出。 算法设计分析 (一)数据结构的定义 1、栈的应用 实现十进制到其他进制的转换,该计算过程是从低位到高位顺序产生R进制数的各个位数,而打印输出一般从高位到低位进行,恰好与计算过程相反。因此,运用栈先进后出的性质,即可完成进制转换。 栈抽象数据结构描述 typedef struct SqStack /*定义顺序栈*/ { int *base; /*栈底指针*/ int *top;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当前已分配存储空间*/ } SqStack;

2、队列的应用 由于是要打印一个数列,并且由于队列先进先出的性质,肯定要利用已经进队的元素在其出队之前完成辉三角的递归性。即,利用要出队的元素来不断地构造新的进队的元素,即在第N行出队的同时,来构造辉三角的第N+1行,从而实现打印辉三角的目的。 队列抽象数据结构描述 typedef struct SeqQueue { int data[MAXSIZE]; int front; /*队头指针*/ int rear; /*队尾指针*/ }SeqQueue; (二)总体设计 1、栈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int main() (2)空栈建立函数:对栈进行初始化。 int StackInit(SqStack *s) (3)判断栈空函数:对栈进行判断,若栈中有元素则返回1,若栈为空,则返回0。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4)入栈函数:将元素逐个输入栈中。 int Push(SqStack *s,int x) (5)出栈函数:若栈不空,则删除栈顶元素,并用x返回其值。 int Pop(SqStack *s,int x) (6)进制转换函数:将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 int conversion(SqStack *s) 2、队列 (1)主函数:统筹调用各个函数以实现相应功能 void main() (2)空队列建立函数:对队列进行初始化。 SeqQueue *InitQueue() (3)返回队头函数:判断队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返回队头元素。 int QueueEmpty(SeqQueue *q) (4)入队函数:将元素逐个输入队列中。 void EnQueue(SeqQueue *q,int x) (5)出队函数:若队列不空,则删除队列元素,并用x返回其值。 int DeQueue(SeqQueue *q) (6)计算队长函数:计算队列的长度。 int QueueEmpty(SeqQueue *q) (7)输出辉三角函数:按一定格式输出辉三角。 void YangHui(int n)

队列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书实验四队列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李四 学号:2012 班级:计Y124 指导老师:王日凤 专业: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提交日期:2013年6月20日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队列特点的分析,掌握队列的存储结构及其基本操作,学会定义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掌握队列先进先出的特点,掌握队列的基本操作,如出队列、入队列、判队列空、判队列满等,熟悉各种操作的实现方法。 3)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队列的实际应用。 2.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含n个数据的队列,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包括: ?//1. 初始化,构造一个空队列 void initQueue(Queue &Q) ?//2. 判断队列空, 空则返回true bool QueueEmpty(seqQueue &Q) ?//3. 判断队列满, 满则返回true bool QueueFull(seqQueue &Q) ?//4. 取队头元素, 用x返回队头元素,返回true;空队列则返回false Bool QueueHead(seqQueue &Q, elementType &x) ?//5. 入队列,在队尾插入新元素x (流程图) bool pushQueue (seqQueue &Q, elementType x) ?//6. 出队列,用x带回队头元素,并在队头删除,返回true,队列空则返回false(流程图)bool popQueue (seqQueue &Q, elementType &x) ?//7. 输出队列,从队头到队尾依次输出 void printQueue(seqQueue Q) (2)队列应用:利用队列操作打印杨辉三角形的前n行(如n=7)。 3.实验要求 (1)上机前交实验源程序(纸质版),由学习委员统一收好交老师(附上不交同学名单)。 (2)用一切你能想到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课上进行答辩。 (4)实验报告当场交。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代码、实验输入输出结果以及实验体会供五部分。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一--进程管理

实验一进程管理 一、目的 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本实验要求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进程调度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PCB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信息:进程名(进程ID)、进程优先数、轮转时间片、进程所占用的CPU时间、进程的状态、当前队列指针等。可根据实验的不同,PCB结构的内容可以作适当的增删)。为了便于处理,程序中的某进程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各进程的轮转时间数以及进程需运行的时间片数的初始值均由用户给定。 2、系统资源(r1…r w),共有w类,每类数目为r1…r w。随机产生n进程P i(id,s(j,k),t),0<=i<=n,0<=j<=m,0<=k<=dt为总运行时间,在运行过程中,会随机申请新的资源。 3、每个进程可有三个状态(即就绪状态W、运行状态R、等待或阻塞状态B),并假设初始状态为就绪状态。建立进程就绪队列。 4、编制进程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本程序用该算法对n个进程进行调度,进程每执行一次,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在调度算法中,采用固定时间片(即:每执行一次进程,该进程的执行时间片数为已执行了1个单位),这时,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并排列到就绪队列的尾上。 三、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系统。 编程语言:C#。 四、实验思路和设计 1、程序流程图

2、主要程序代码 //PCB结构体 struct pcb { public int id; //进程ID public int ra; //所需资源A的数量 public int rb; //所需资源B的数量 public int rc; //所需资源C的数量 public int ntime; //所需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int rtime; //已经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public char state; //进程状态,W(等待)、R(运行)、B(阻塞) //public int next; } ArrayList hready = new ArrayList(); ArrayList hblock = new ArrayList();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ArrayList p = new ArrayList(); int m, n, r, a,a1, b,b1, c,c1, h = 0, i = 1, time1Inteval;//m为要模拟的进程个数,n为初始化进程个数 //r为可随机产生的进程数(r=m-n) //a,b,c分别为A,B,C三类资源的总量 //i为进城计数,i=1…n //h为运行的时间片次数,time1Inteval为时间片大小(毫秒) //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数组、阻塞数组。 public void input()//对进程进行初始化,建立就绪队列、阻塞队列 { m = int.Parse(textBox4.Text); n = int.Parse(textBox5.Text); a = int.Parse(textBox6.Text); b = int.Parse(textBox7.Text); c = int.Parse(textBox8.Text); a1 = a; b1 = b; c1 = c; r = m - n; time1Inteval = int.Parse(textBox9.Text); timer1.Interval = time1Inteval; for (i = 1; i <= n; i++) { pcb jincheng = new pcb(); jincheng.id = i; jincheng.ra = (random.Next(a) + 1); jincheng.rb = (random.Next(b) + 1); jincheng.rc = (random.Next(c) + 1); jincheng.ntime = (random.Next(1, 5)); jincheng.rtime = 0;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的实现

封面: 安徽大学 网络工程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的实现 ______2010\4\12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栈和队列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2.理解栈和队列的相关基本运算; 3.编程对相关算法进行验证。 【实验内容】 (一)分别在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栈的以下操作(含初始化,入栈,出栈,取栈顶元素等): 1.构造一个栈S,将构造好的栈输出; 2.在第1步所构造的栈S中将元素e 入栈,并将更新后的栈S输出; 3.在第2步更新后所得到的栈S中将栈顶元素出栈,用变量e返回该元素,并将更新后的栈S输出。(二)分别在链队列和循环队列上实现以下操作(初始化,入队,出队,取队头元素等): 1.构造一个队列Q,将构造好的队列输出; 2.在第1步所构造的队列Q中将元素e入队,并将更新后的队列Q输出; 3.在第2步更新后所得到的队列Q中将队头元素出队,用变量e返回该元素,并将更新后的队列Q输出。

【要求】 1.栈和队列中的元素要从终端输入; 2.具体的输入和输出格式不限; 3.算法要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对运行过程中的错误 操作要做适当处理。 三、实验步骤 1.本实验用到的数据结构 (1)逻辑结构:线性结构 (2)存储结构:程序一、四(顺序存储结构); 程序二、三(链式存储结构); 2.各程序的功能和算法设计思想 程序一:顺序栈 #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define STACKINITISIZE 100 #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 define OK 1 # define ERROR 0 #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void Initstack (sqstack *s) { (*s).base = (SElemtype *)malloc(STACKINITISIZE * sizeof (SElemtype)); if(!(*s).base) exit(OVERFLOW);

试验 --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试验三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一、问题描述: 熟悉并掌握循环队列的相关操作,自己设计程序,实现循环队列的构造、清空、销毁及队列元素的插入和删除等相关操作。 二、数据结构设计: #define MAXQSIZE 10 //最大队列长度 struct SqQueue { QElemType *base; //初始化动态分配存储空间 Int front; // 头指针,若队列不空,只想对列头元素 int rear; //尾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尾元素的 //下一个位置 }; 三、功能设计: 程序中所涉及到的函数如下: 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构造一个空队列Q Status DestroyQueue(SqQueue &Q) //销毁队列Q,Q不再存在 Status ClearQueue(SqQueue &Q) //将Q清为空队列 Status QueueEmpty(SqQueue Q) //若队列Q为空队列,则 //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返回Q的元素个数,即队列长度Status GetHead(SqQueue Q,QElemType &e)//若队列不空,则用e返回Q的对 //头元素,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Status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若队列不空,则删除Q的队头 //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 //OK,否则返回ERROR Status QueueTraverse(SqQueue Q,void(*vi)(QElemType))//从队头到队尾依次 //对队列Q中每个元素调用函数 //vi()。一旦vi失败,则操作失败四、源程序: // c1.h (程序名)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malloc()等 #include // INT_MAX等 #include // EOF(=^Z或F6),NULL

队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名称 循环队列和链式队列的创建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队列的特点 (先进先出 FIFO) 及基本操作 ,如入队、出队等, 2、队列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和循环队列的实现,以便在 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应用。 三、实验内容 1.链式队列的实现和运算 2.循环队列的实现和运算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VC++6.0 运行环境实现其操作 五.程序算法 (1)循环队列操作的算法 1>进队列 Void enqueue (seqqueue &q, elemtype x) { if ((q.rear+1)%maxsize = = q.front) cout<< ” overflow”; else { q.rear=(q.rear+1)%maxsize; // 编号加 1 或循环回第一个单元 q.queue[q.rear]=x; } } 2>出队列 Void dlqueue(seqqueue &q ) { if (q.rear= =q.front)cout<< ” underflow”; else q.front =(q.front+1)%maxsize; } 3>取对头元素

elemtype gethead(seqqueue q ) { if(q.rear= =q.front) { cout<<” underflow;”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q.queue[(q.front+1)%maxsize]; //front 指向队头前一个位置 } 4>判队列空否 int empty(seqqueue q ) { if (q.rear= =q.front) else return 0; reurn 1; } (2).链队列操作的算法 1>.链队列上的初始化 void INIQUEUE( linkqueue&s) {link *p; p=new link; p->next=NULL;//p 是结构体指针类型,用 s.front=p;//s 是结构体变量,用. s.rear=p;//头尾指针都指向头结点 -> } 2>.入队列 void push(linkqueue &s, elemtype x) { link*p;//p 是结构体指针类型,用-> p=new link; p->data=x; p->next=s.rear->next;//s 是结构体变量,用s.rear->next=p; s.rear=p;//插入最后 . } 3>判队空 int empty( linkqueue s ) {if (s.front= =s.rear)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4>.取队头元素 elemtype gethead( linkqueue s ) { if (s.front= =s.rear) else retuen return NULL; s.front->next->data; }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及其应用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及其应用 一_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一_二、实验内容 题目一、试写一个算法,判断依次读入的一个以@为结束符的字符序列,是否为回文。所谓“回文“是指正向读和反向读都一样的一字符串,如“321123”或“ableelba”。 相关常量及结构定义: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typedef int SElemType;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设计相关函数声明: 判断函数:int IsReverse() 栈:int InitStack(SqStack &S )

int Push(SqStack &S, SElemType e ) int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int StackEmpty(s) 一_三、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1、初始化栈 /* 函数功能:对栈进行初始化。参数:栈(SqStack S)。 成功初始化返回0,否则返回-1 */ int InitStack(SqStack &S) { S.base=(SElemType *)malloc(10*sizeof(SElemType)); if(!S.base) //判断有无申请到空间 return -1; //没有申请到内存,参数失败返回-1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S.base=new SElemType; return 0; } 2、判断栈是否是空 /*函数功能:判断栈是否为空。参数; 栈(SqStack S)。栈为空时返回-1,不为空返回0*/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 if(S.top==S.bas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3、入栈 /*函数功能:向栈中插入元素。参数; 栈(SqStack S),元素(SElemtype e)。成功插入返回0,否则返回-1 */ int Push(SqStack &S,SElemType e) { if(S.top-S.base>=S.stacksize) { S.base=(SElemType *)realloc(S.base,(S.stacksize+1) * sizeof(SElemType));

数据结构 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及其应用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 2、会用栈和队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可任选或全做) 题目一、试写一个算法,判断依次读入的一个以@为结束符的字符序列, 是否为回文。所谓“回文“是指正向读和反向读都一样的一字符串,如“321123”或“ableelba”。 相关常量及结构定义: #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 define OK 1 # define ERROR 0 typedef int SElemType; //栈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设计相关函数声明: 判断函数:int IsReverse() 栈:int InitStack(SqStack &S ) int Push(SqStack &S, SElemType e ) int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int StackEmpty(s) 题目二、编程模拟队列的管理,主要包括: 出队列、 入队、 统计队列的长度、 查找队列某个元素e、 及输出队列中元素。 [实现提示]:参考教材循环队列的有关算法,其中后两个算法参考顺序表的实现。 题目三、Rails

Description There is a famous railway station in PopPush City. Country there is incredibly hilly. The station was built in last century. Unfortunately, funds were extremely limited that time. It w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only a surface track. Moreover, it turned out that the station could be only a dead-end one (see picture) and due to lack of available space it could have only one track. The local tradition is that every train arriving from the direction A continues in the direction B with coaches reorganized in some way. Assume that the train arriving from the direction A has N <= 1000 coaches numbered in increasing order 1, 2, ..., N. The chief for train reorganizations must know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marshal coaches continuing in the direction B so that their order will be a1, a2, ..., aN. Help him and write a program that decides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get the required order of coaches. You can assume that single coaches can be disconnected from the train before they enter the station and that they can move themselves until they are on the track in the direction B. You can also suppose that at any time there can be located as many coaches as necessary in the station. But once a coach has entered the station it cannot return to the track in the direction A and also once it has left the station in the direction B it cannot return back to the station. Input The input consists of blocks of lines. Each block except the last describes one train and possibly more requirements for its reorganization.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block there is the integer N described above. In each of the next lines of the block there is a permutation of 1, 2, ..., N. The last line of the block contains just 0. The last block consists of just one line containing 0. Output

队列的常见操作

数据结构面试之四——队列的常见操作 题注:《面试宝典》有相关习题,但思路相对不清晰,排版有错误,作者对此参考相关书籍和自己观点进行了重写,供大家参考。 四、队列的基本操作 1.用数组构造队列 队列即是满足先进先出的链表。用数组存储的话,同样需要满足队列头front出栈,队列末尾rear入栈。而对于数组来讲,rear和front可以代表数组头和尾。不能简单的固定rear 和front的大小为maxSize和0,因为可能出现中间元素为空的现象。所以,对于数组队列来讲,可以想象成环式存储,因为每一次入队后rear+1,每一次出队后front+1。这就需要控制front和rear的大小,每一次修改只要满足front=(front+1)%maxSize,rear=(rear+1)%maxSize即可满足要求。 同样需要注意:入队操作前先判定队列是否已经满;出队操作前先判定队列是否为空。 template class arrQueue { public: arrQueue(intnSize=100); ~arrQueue(); arrQueue(constarrQueue& copyQueue); arrQueue&operator=(const arrQueue& otherQueue); voidinitializeQueue(); void destroyQueue(); bool isQueueEmpty(); bool isQueueFull(); void addQueue(constType& item); void deQueue(Type&deletedItem); private: int maxSize;

数据结构-队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队列的顺序表示和实现。 二、实验环境 Windows7 ,VC 三、实验内容及实施 实验三:队列 【实验要求】 构建一个循环队列, 实现下列操作 1、初始化队列(清空); 2、入队; 3、出队; 4、求队列长度; 5、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 int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SqQueue;//队列的存储结构 int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new int[MAXSIZE]; Q.front=Q.rear=0; return OK; }//队列的初始化 int EnQueue(SqQueue &Q,int e) { if((Q.rear+1)%MAXSIZE==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SIZE; return OK; }//队列的入队 int DeQueue(SqQueue &Q,int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ERROR; e=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MAXSIZE; return OK; }//队列的出队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int i; i=(Q.rear-Q.front+MAXSIZE)%MAXSIZE; return i; }//求队列长度 void JuQueue(SqQueue &Q) { if(Q.rear==Q.front) printf("队列为空"); else printf("队列不为空");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void QueueTraverse(SqQueue &Q)

链队列基本操作的C++实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QueueLink { protected: Node *front,*rear; void Init(); public: LinkQueue(); //无参数的构造函数 virtual ~LinkQueue(); int Length() const; //求队列长度 bool QueueEmpty() const; void Clear(); void Traverse(void(*Visit)(ElemType &)); //遍历队列 StatusCode OutQueue(ElemType &e); //出队操作 StatusCode GetHead(ElemType &e) const; //取队头操作 StatusCode EnQueue(const ElemType &e); //入队操作 LinkQueue(const LinkQueue ©); //复制构造函数 LinkQueue&operator = (const LinkQueue ©); //赋值运算符重载 } template void QueueLink::Init() { rear = front = new Node; } template QueueLink::LinkQueue() { Init(); } template QueueLink::~LinkQueue() { Clear(); } template int QueueLink::Length()const { int count = 0; for(Node *tmpPtr = front->next;tmpPtr != NULL;tmpPtr = tmpPtr->next) count++;

顺序队列的基本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QueueSize 50 typedef char QueueData; typedef struct queue { QueueData data[QueueSize]; int rear,front; }SeqQueue; void Menu() { printf("\n"); printf("|…………………………………………|\n"); printf("| 1、建立|\n"); printf("| |\n"); printf("| 2、显示|\n"); printf("| |\n"); printf("| 3、入队|\n"); printf("| |\n"); printf("| 4、出队|\n"); printf("| |\n"); printf("| 5、取队头元素|\n"); printf("| |\n"); printf("| 6、退出|\n"); printf("|…………………………………………|\n"); printf("\n"); printf("请选择菜单项,按回车键完成选择:"); } //模块1 建立 void Set(SeqQueue *&Q) { Q=(SeqQueue*)malloc(sizeof(SeqQueue)); if(Q==NULL) { printf("存储空间分配失败!\n"); exit(1); } else { printf("存储空间分配成功!\n"); } Q->front=Q->rear=-1; //置空队列

队列的表示及实现实验报告

陕西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班级信工082 学号200806030202 姓名李霄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2010-12-20 室温报告日期2010-12-20 成绩 报告内容:(目的和要求,原理,步骤,数据,计算,小结等) 实验名称:实验三队列的表示及实现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队列的“先进先出”特性。 2、掌握队列的逻辑结构及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熟练运用C语言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 4、灵活运用队列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1、实现链队列,并编写主函数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依次10、20、 30、40,然后,出对3个元素。再次入队50、60,然后出队3个元 素。查看屏幕上显示的结果是否与你分析的结果一致。 2、在1的基础上,再出队1个元素。查看屏幕上显示的结果是否与你 分析的结果一致。 3、编写主函数比较取队头元素操作和出队操作。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LQNode,*PQNode; typedef struct { PQNode front,rear; }LinkQueue; int InitQueue(LinkQueue *Q) { Q->front=Q->rear=(PQNode)malloc(sizeof(LQNode));

if (!Q->front){printf("errors\n");return 0;} Q->front->next=NULL; return 1; } int QueueEmpty(LinkQueue Q) { if(Q.front==Q.rear)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t EnQueue(LinkQueue *Q,DataType e) { PQNode p; p=(PQNode)malloc(sizeof(LQNode)); if(!p) { printf("\n\nerrors\n\n"); return 0; } p->data=e; p->next=NULL; Q->rear->next=p; Q->rear=p; return 1; } int DeQueue(LinkQueue *Q,DataType *e) { PQNode p; if( Q->front==Q->rear) { printf("\nerrors\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