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_L_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基于C_L_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基于C_L_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收稿日期]

2012-03-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07ASL009)

[作者简介]王玉芳(1970-),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综合发展研究;赵威(1971-),男,河南永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C.L.Morre 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

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王玉芳1

,赵

2,3

(1.开封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开封47500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运用C.L.Morre 回归分析方法和区位熵法,以2001年至2005年和2006年至2010年这两个时段的平均数

据作为截面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中原城市群职能结构中,工业比重较大,制造业占主要地位,各城市职能结构存在趋同现象,大城市职能结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小城市变动幅度相对较大的特点。

[关键词]城市职能结构;C.L.Morre 回归分析;区位熵法;中原城市群[中图分类号]

F2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330(2012)02-0056-06城市职能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承担的分工,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属性。时间属性是指城市职能具有动态性,对某一城市而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城市职能;空间属性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城市不同的职能单元具有不同的职能尺度和影响范围

[1]

。在我国,城市职能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静

态职能分类研究,动态的整体的把握研究缺少。本文作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中原城市群,以2001 2005年和2006 2010年两个时间段为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原城市群整个区域的职能结构变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协作、竞争的角度出发,确定自身的职能类型,协调城市群内各城市职能分工,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职能体系,促进河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数据来源和整理

采用的数据来自2002 2011年的

《河南省统计年鉴》和2002 2011年的《河南年鉴》,本着尽

可能全面反映城市主要职能以及尽可能统一部门

的原则,对两个观测时段的某些部门进行简单的归并与剔除

[2]

。因“农林牧渔业”不能反映城市

非农业职能的特点,首先被剔除,以及2001 2005年的“其他”行业剔除。2001 2005年,制造业、邮政通讯及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这4个行业被保留;2006 2010年,制造业、邮政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业4个行业被保留。将2001 2005年及2006 2010年的水、电、煤气、采掘的生产和供应合并为能源和采掘生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业合并为

金融房产业,2001 2005年地质勘察、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业、科学

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并,

2006 201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

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并,均作为科教文卫部门。2006 2010年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合并为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生活和其他

服务业合并为社会服务业。这样共得出9个部门。为了便于叙述,用2005年代表2001 2005年各部门的统计数据的平均值,用2010年代表2006 2010年各部门的统计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时段城市职能部门的动态性,同时也保证了研究时段的连续性。

2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的C.L.Morre 回归分析

2.1C.L.Morre回归分析方法

C.L.Morre回归分析方法是穆尔在最小需求量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方法。数学表达式为:

E

i =a

i

+b

i

lgp(1)

式中:E

i

是第i个部门p规模城市的最小需

要量;a

i 、b

i

是参数。a

i

、b

i

通过下式得到:

E

ij =a

i

+b

i

lgp

j

(2)

式中:E

ij

是j规模级别的城市中第i个部门

实际找到的最小职工比重;p

j

是j个规模级城市的人口中位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以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指标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进行规模分类。为了排除城市差异的影响,将两测度年均分为3组。第一组:郑州市、洛阳市;第二组:开封市、平顶山市、新乡、焦作;第三组:许昌、漯河、济源市。

根据所分的规模组,从各规模组中找出中位城市规模和每个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在进行回归拟合时,把各组某部门的最小职工比重作为拟合时的因变量,把每组的中位城市人口规模作为拟合时的自变量,这样就可以得出以上两个年份中九个部门的回归分析结果。在进行回归分析时,用各城市的规模人口求出部门的城市基本活动的最小必要量。各城市基本部门的职工比重用部门的最低必要量和部门实际职工比重求出。每个部门就业比重以反映城市职能结构状况是用各部门就业人口除以基本部门就业人口总和[3]。2.2中原城市群城市整体职能结构的C.L.Morre回归分析

本研究的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制造业、采掘和能源生产以及建筑业三个产业部门;第三产业主要是指交通运输、邮政、商业、金融房地产业、科教文卫、社会服务和行政等产业部门。根据公式(1)和(2)的计算方法得出2005年和201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地区的基本部门(主要服务于本区域以外)就业比重和非基本部门(服务本区域)就业比重,以及基本部门中的9个部门比重,其数据见表1。

表12005、2010年中原城市群城市整体部门

就业比重(100%)

部门2010年2005年变化率基本部门比重57.6461.98-4.34

非基本部门比重42.3638.024.34

第二产业比重43.5941.881.71

制造业22.8823.30-0.42采掘和能源生产10.2310.030.20

建筑业10.488.551.93第三产业比重35.6929.995.70

交通运输邮政2.011.110.90

商业7.255.361.89金融房地产业2.511.910.60

科教文卫14.7712.502.27

社会服务2.362.98-0.62

行政6.796.130.66

从上表1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在这两个观测时段的职能结构呈现出:基本部门比重占主要部分;基本部门比重构成上,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的地位比较突出,第三产业略低于第二产业,科教文卫在第三产业中占首要地位,行政部门和商业相对次一些,交通运输邮政及社会服务等服务部门最弱。2010年相对于2005年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的结构现状特征如下:

(1)非基本部门就业比重上升,基本部门就业比重下降,这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从事社会服务业的人口不断增加相一致。

(2)第二产业职工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职工比重,但从两者变化率来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的速度有所下降,说明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三产业的优势在下降,后者的职能地位在不断提高。

(3)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比重下降,而采掘与能源生产和建筑业比重上升,尤其是建筑业上升的最快(这与近几年房地产过热有关),但制造业仍为中原城市群的主要职能,这是国家宏观政策作用的结果。

(4)第三产业各部门变化差异不一,社会服务部门比重下降,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商业、科教文卫、行政部门比重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

75

第2期王玉芳,赵威:基于C.L.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商业和科教文卫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说明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从结构上有所提高。

2.3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结构的C.L.Morre 回归分析

在C.L.Morre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城市某部门在岗职工人数除以中原城市群该部门在岗职工人数总和,得到各城市某部门占中原城市群该部门的比重。这个比重值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各城市职能结构变动对中原城市群整体城市职能结构变动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各城市职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见表2和表3。

表22005年9城市各部门占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部门的比重(100%)部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市第二产业比重25.586.8715.6914.7213.9810.396.035.372.17制造业17.967.5217.869.0715.3510.186.747.757.22采掘和能源生产23.043.689.9735.494.3315.175.781.321.22建筑业44.789.3714.258.447.43.964.975.191.64第三产业比重24.6911.6214.5710.6313.727.569.976.031.21交通运输邮政25.7610.6918.989.7611.828.498.424.661.42批零业22.3512.5310.3910.2818.926.749.018.421.36金融房地产业28.4912.2815.2910.139.687.598.247.171.13科教文卫23.6911.9315.6810.4312.898.649.035.831.88社会服务40.177.9613.5910.647.627.076.235.511.21行政19.8910.9815.7513.2613.9810.029.016.170.94

表32010年9城市各部门占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部门的比重(100%)部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市第二产业比重26.356.1216.1314.3813.2911.136.225.212.17制造业24.826.7915.689.7311.4712.357.279.012.88采掘和能源生产26.112.6912.6833.653.5413.125.621.231.36建筑业48.046.1710.036.6710.963.895.536.492.22第三产业比重25.6112.8913.8110.2113.258.019.075.651.5交通运输邮政30.9810.5918.7911.699.626.737.822.431.35批零业32.1810.2612.649.7517.66.335.594.521.13金融房地产业36.6910.1112.289.729.566.886.137.691.03科教文卫26.2312.3515.799.7612.637.928.745.351.23社会服务33.0911.6912.1812.9610.277.696.114.321.69行政26.0710.0513.2611.5812.359.449.656.531.07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两个测度年各城市职能结构对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结构的影响特征呈现出:第一规模组城市职能结构对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结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规模组城市影响较小;最后是第三规模组城市影响最小。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结构现状特征如下:

(1)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首位城市[4],其职能结构变化对中原城市群的整体职能结构影响最大,从其在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结构的比重来看,郑州市的第二产业比重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且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呈现突出地位,不论是从2001 2005年时间段还是2006 2010年时间段内,郑州市的建筑业一直在第二产业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主导地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造成郑州市建筑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主要与郑州市的房地产过热有关系;第三产业中金融房产业、交通运输邮政业、商业(批零业)比重上升幅度较大,但社会服务业有所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还较快。

(2)开封城市职能结构变动较大。第三产业变动幅度大于第二产业,说明开封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优势职能明显,这主要得益于郑汴一体化以后,给开封的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多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开封市的旅游业以及餐饮行业。

85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第二产业占中原城市群地区的比重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开封的第二产业不发达,加上从2003年以来,开封市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造和重组,大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这直接导致开封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大量减少,第二产业职能下降。

(3)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第二大城市,第二产业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制造业占重要地位,采掘和能源生产发展较快,建筑业虽然在第二产业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其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4)平顶山作为能源城市,其采掘和能源生产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平顶山的优势支柱产业;制造业比重上升,说明平顶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原城市群整体职能结构有一定影响;此外平顶山社会服务部门比重上升较快,说明平顶山的社会服务职能有增强的趋势。

(5)从新乡第二、三产业部门在中原城市群整体比重构成来看,第三产业略低于第二产业,但就新乡自身而言,第二产业占居的比重比较大,而且第二产业里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职能最为突出。

(6)从焦作来看,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比重增幅最大,采掘业次之且略有下降,说明焦作工业职能突出;第三产业总体就业比重增加,这是焦作实施“工业兴市、旅游强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社会服务部门、交通运输等职能日益凸显。

(7)从许昌各部门职工在中原城市群整体职工比重来看,其优势部门并不突出;各部门比重相当;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比重增大,说明制造业是许昌的优势职能;在第三产业中,行政和批零业职能有所提高。

(8)从漯河第二产业比重在中原城市群的排名来看,位序靠后,但制造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且高于济源、开封,说明制造业职能是漯河的优势职能。

(9)济源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在第二产业中占很大比重,社会服务和行政则呈上升趋势,说明制造业仍是济源的主要职能。

3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的区位熵分析3.1区位熵法

区位熵法是由经济学家马蒂拉和汤普森首先提出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

i

=(e

i

/e

j

)/(E

i

/E

j

)(i=1,2,3……n)(3)

式中:n为产业部门数;e

i

为某城市中i部门职

工人数;e

j

为该城市总职工人数;E

i

为中原城市群

i部门职工数;E

j

为中原城市群总职工人数;L

i

为i

部门的区位熵。L

i

大于1,说明该城市在i部门属于职能比较高的部门。

由于区位熵法计算简单,且所需数据容易获取,大大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非基本部门的复杂过程。但是区位熵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在假设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且没有考虑城市规模因素[5]。区位熵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城市某一部门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与中原城市群该部门从业人数占中原城市群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二者的比值即为区位熵值,其理论意义是该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城市某部门的发展情况以及该部门所体现出的城市职能如何。因此,在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类型变动的分析时,还应综合考虑到各城市规模(不同部门从业的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6,7],见表4和表5。

3.2中原城市群城市整体职能结构的区位熵分析从中原城市群整体城市职能各部门的区位熵值变化情况来看,2005年在中原城市群9个职能部门中,有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房地产以及行政4个指标的值大于1,说明在2005年以前,中原城市群的整体城市职能还不太突出,只是在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房地产以及行政4个职能部门得以体现。2010年中原城市群整体城市各部门9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大于1,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整个中原城市群在整体城市职能结构中仍以工业为主[8],2010年中原城市群制造业的区位熵值远大于采掘业和建筑业,说明中原城市群制造业在最近的5年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其城市职能进一步突出。2010年,在第三产业中,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科教文卫区位熵值最大,其次是行政部门、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说明中原城市群科教文卫职能突出,中原城市群的科教文卫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次是商业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区位熵值小于1,说明中原城市群的商业和社会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95

第2期王玉芳,赵威:基于C.L.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表42005年中原城市群9城市各部门区位熵值

城市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房地产科教文卫社会服务行政中原城市群0.820.690.771.031.221.370.870.681.07郑州0.800.891.791.030.831.280.811.520.77开封0.720.350.801.081.221.301.240.811.19洛阳1.230.460.901.070.710.831.111.240.92平顶山0.682.790.630.750.790.720.750.841.12新乡1.180.250.360.841.270.691.070.581.03焦作1.201.460.390.880.700.780.840.571.06许昌0.820.710.560.380.520.611.070.761.24漯河1.090.210.910.321.381.490.940.761.13济源1.620.590.610.750.520.500.920.810.48

表52010年中原城市群9城市各部门区位熵值

城市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房地产科教文卫社会服务行政中原城市群2.171.201.591.170.921.131.290.881.21郑州0.750.941.731.081.231.420.981.060.92开封0.790.290.681.191.511.171.331.111.03洛阳1.170.920.741.400.660.931.181.871.03平顶山1.982.430.511.030.740.620.711.210.84新乡2.080.290.760.741.480.911.130.811.07焦作1.691.280.390.680.730.770.850.811.07许昌1.410.910.730.820.770.851.290.701.28漯河1.690.151.080.360.711.210.830.691.16济源1.170.871.120.860.760.510.791.410.42

3.3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结构的区位熵分析(1)从各城市区位熵的变动情况来看,郑州由2005年9个指标中4个指标大于1,到2010年9个指标5个大于1,2个几乎接近1,说明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其综合中心城市职能日趋明显。

(2)开封两个观测时段的商业、交通运输业、科教文卫业、金融房地产业和行政业的区位熵值都大于1,社会服务区位熵值由2005年的0.81提高到2010年的1.11,说明开封在“郑汴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服务职能得到了提升,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洛阳区位熵值大于1的部门个数从2005年的4个增加到5个,尤其是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两部门得到了快速发展,说明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第二大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中其综合型副中心城市职能日趋明显。

(4)平顶山在两个观测时段的部门区位熵中,采掘业的区位熵值都是2.4以上,2010年制造业、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的区位熵值均大于1,说明平顶山作为一个以采掘业为主导的城市,其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相对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实力,交通运输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5)新乡两个观测时段的区位熵值大于1的部门个数没有变化,且都是制造业、商业、科教文卫和行政,其制造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区位熵值由原来的1.18快速提高到2.08,说明新乡在中原城市群中制造业的职能显著突出。

(6)焦作区位熵值大于1的仅有制造业、采掘业和行政,且制造业职能相对有所增强,行政职能基本上没有变动,而采掘业职能有所减弱,这与焦作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关,但工业仍是焦作的主要职能。

06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7)许昌的科教文卫和行政的区位熵在两个

测年中都是大于1,且制造业区位熵值由2005的0.82提高到2010年的1.41,说明许昌的科教文

卫和行政职能协调较好,

随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昌的制造业职能凸现出来,其它职

能如交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8)在这两个研究时段内,制造业职能始终是漯河市的优势职能,其金融房地产业和行政在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中较为突出。

(9)济源区位熵值大于1的部门由2005年

的1个增加到2010的3个,

制造业职能有所下降,但其采掘业、建筑业和行政职能明显增强。说

明济源目前仍以制造业为主要职能。

4结论

利用C.L.Morre 回归分析方法和区位熵方法

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原城市群作为河南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就城市职能结构而言,整体上仍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制造业职能较突出,而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科教文卫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与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投入和社会服务水平息息相关。②各城市职能结构存在趋同现象,

不同规模城市职能结构变动幅度不同,大城市职能结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小城市变动相对较大。③从这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还可以看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城市的行政职能在不断的弱化。

[参考文献]

[1]赵群毅.武汉城市职能的历史演变与区域比较研究

[J ].现代城市研究,2006,(2):37-43.

[2]许学强.城市地理学[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周一星.再论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J ].地理研究,1997,16(1):11-22.

[4]王发曾,刘静玉.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5]季小妹,陈忠暖.中国中部地区城市职能结构现状分

析及其变动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2):27-33.

[6]姚士谋.区域与城市发展论[

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4.[7]田光进.中国职能结构的特征研究[J ]

.人文地理,2004,19(4):59-64.

[8]徐晓霞.河南省城市职能结构的有序推进[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3,22(3):31-36.Study on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s Functional structure based on C.L.Morr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Location Entropy Method

WANG Yu -fang 1,ZHAO Wei 2,

3

(1.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Kaifeng 475004,China ;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3.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C.L.Morr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Location Entropy method ,using panel data of 2005and 2010,

the paper studied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s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found that :(1)within the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s functional structure ,percentage of industry was dominat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d a main position in industry ,and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cities appeared convergence ;(2)the change extent of function structure was different within different scale cities ,the change extent of big cities was smaller ,while that of small cities was larger.

Key words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 ;C.L.Morre regression analysis ;location entropy ;Zhongyuan Urban Agglomeration

[责任编辑:D ]

1

6第2期王玉芳,赵威:基于C.L.Morre 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_刘东

文章编号:1000-8462(2005)03-0343-05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 刘 东 勋1,2 (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河南开封 475001; 2.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河南开封 475001) 摘 要:中原地区正处于经济崛起的腾飞初期,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以大工业、大市场建立发达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则是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为此,必须构筑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统一的劳动市场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关键词:产业结构;比较优势;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1997年以来全国产业升级和地域分工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买方市场形成、加入WTO以后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比较优势位势发生变化,产业升级势在必行。1997年以来,中国告别了建国以来长期的短缺经济状态,全面形成了买方市场态势,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长期高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分层化日趋明显,新的、更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升级,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外向度大的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西移相伴而生,中部地区接纳东部地区产业西移的条件基本成熟。中国的生产地域分工呈现着极大的不平衡现象,产业升级势头主要发生在外向度较高、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2]。与这种地区性产业升级相伴随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外移,其地理指向比较明显的是中部地区和部分较为发达的西部地区,与此同时,这些中西部地区经过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已经具备了接纳上游产业的条件[1]。 河南的市场化水平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河南属于比较典型的中部地区,但市场化转型较为积极主动,已经完全具备了主流经济学所强调的市场化程度。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关于中国各大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估中,郑州市名列前茅。 1.2 中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和中原崛起战略 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和首位城市的首位度偏低。美国出版的《世界城市》一书认为城市化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其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都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河南省2001年非农业人口比率仅仅为17.2%①,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首位城市郑州市的首位度(首位城市的人口数/该地区城市人口总数)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也处于非常低的地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 河南省的城镇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必须靠城市群的整体带动。中原城市群的范围包括郑州、洛阳、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开封、济源九城市。城镇体系尚未正式形成,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与东南沿海相比,小城镇建设由于乡镇和村办企业的落后而显得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原城市群之间的协调,以中原城市群落体系实施带动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1.3 产业结构特征是研究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城镇群落体系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互补和经济联系的分工与协作较强,并在很多方面共享一些经济基础———如劳动力市场、公共城际交通体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相关的市场中介组织网络体系、区域金融市场、高校和科研机构、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等。如何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强内部协作?现在划入的九个城市是否有内在的激励,关键在于其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制造业的结构特征 根据各地市的统计年鉴中有关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平均每个从业人员的人均资本拥有量,可以像通常的做法那样定义为资本密集度或人均资本)、产出与资本比例(平均每元固定资产净值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一年中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2.1 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在九地市的分布特征 第25卷第3期2005年5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5,No.3 May.,2005 ①《河南统计年鉴2002》(表4-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收稿日期:2004-10-09;修回日期:2005-01-10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重点产业群的选择和建设问题研究》(2004CJJ013)和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基金联合资助。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这里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原城市群将来什么模样?6月12日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中原城市群九大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明确,通过整体规划,实现真正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突出中原城市群组团优势,提升中原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使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城市群中稳做“龙头”。 一、中部4大城市群比较 从统计数字上看,2005年无论是城市群体规模,还是综合经济实力,中原城市群均居我国中部地区4大城市群之首。 生产总值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5914.82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38倍、2.45倍、1.90倍。 地方财政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09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倍、2.38倍、1.89倍。 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中原城市群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0.55亿元,分别是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1.53倍、2.15倍和1.69倍。 地方财政增长速度2005年中原城市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为32.2%,分别高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54.4、44.3和43.8个百分点。 唯一一个排名第二的是发展速度,略低于皖江城市带。省发改委主任林景顺说:“2006年以来,中原城市群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中原城市群9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占到了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发展新概念 新闻发布会称,《纲要》已由省政府正式印发,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纲要提出的“集合城市”、“共生城市”、“经济城市”等城市群发展新概念,引人注目。 1.强化城市整体功能的“集合城市” 《纲要》系统地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框架结构,明确提出中原城市群九市通过在空间、功能、产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作为一个城市群体发挥作用的集合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三大圈层——以郑州为中心的都市圈(开封作为郑州都市圈的一个重要功能区)、紧密联系圈(其他7个结点城市)和辐射圈(接受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的周边城市)。在产业上,发展重点向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郑漯京广、新焦济南太行、洛平漯等四大产业发展带集聚,通过“产业簇群化”发展,努力形成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共生城市”理念兼顾新老城区 《纲要》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根据现阶段城市规模加速扩张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共生城市”的理念,积极引导各市在加快新城区建设的同时,兼顾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实现共同发展。 3.打破“区划城市”突出“经济城市” 《纲要》注重打破传统“区划城市”束缚,突出“经济城市”的发展定位。从城市功能定位入手,以产业定位为重点,研究提出了不同城市的定位,以指导各市突出城市特色,努

利用区位熵分析法对A经济区进行区域分析

利用区位熵分析法对A经济区进行区域分析 -----杨扬 一、A经济区及其各个城市概况 (一)A经济区概况 A经济区(Beibu Gulf Economic Zone)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NN市、BH市、QZ市、FCG市四座城市以及YL市、CZ市两个城市作为物流中心,形成“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见图1)。该经济区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东临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边、沿江,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在中国与东盟、泛A 经济区、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自2006年3月成立以来,经过7年多的开发,A经济区经济快速增长,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兴起,基础设施快速完善,亿吨大港快速崛起,大开发格局快速形成,成为G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部大开发的引擎,中国沿海沿边经济开发的重要亮点,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通道。 (二)A经济区各城市概况 1.NN市概况 NN市,简称邕,古称邕州,是G省首府,G省第一大城市,A经济区核心城市,华南地区特大城市,是G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和贸易中心。 NN市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位于G省中部偏南,是环A经济区沿岸重要经济中心,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2.BH市概况 BH市位于G省南部、A经济区东海岸,全市南北跨度114公里,东西跨度93公里。境内有钦北铁路、209、325国道经过,高速公路可直达NN市、湛江等地,把BH市与桂林、重庆、成都、广州等重要城市连接起来,构筑了中国西南地区便捷的公路出海通道。 BH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342个村委会、84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60万人。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8亿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71.9%,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似,都呈现“起步—加速—成熟”三阶段特征,当前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即将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既受经济因素也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影响尤为突出,而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国家层面上的城市化影响因素有所不同。此外,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到自然与区位条件、国家与地方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 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6.59%(各省区的城镇总人口与对应各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城市的规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也必然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均匀的特征。 一、中国各省区的城市化水平现状 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人均GDP之间密切相关,由于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反映在各省区城市化水平上,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6.59%(各省区的城镇总人口与对应各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是中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省级为单位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全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很大,最高的上海城市化水平达88.6%;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的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中西部地区如贵州、河南、云南、甘肃等省区城市化水平很低,其中最低的西藏(23.8%)与最高的上海(88.6%)相差近4倍。 二、用区位熵的方法分析我国城市化省际差异 区位熵法又称专门化率。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城市化水平区位熵法计算公式: Q=S/P, 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 S为该区域GDP P为人口数占全国的比重

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提要]近年来,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悄然崛起。本文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区域内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构建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新格局。 关键词: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历程 2003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的概念,明确界定了中原城市群的范围。2004年2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设,完成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立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这一期间,由省发改委牵头,河南省编制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同年3月被写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9月,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自此,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探索一条通过建立城市群区内合理的机制体系,对于推动中原地区参与国内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和协作,带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以2010年数据为例分析河南九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原城市群总体经济实力不强。(表1)从表1可以看出,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其各项经济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处于第一梯度;洛阳各项经济指标紧随郑州之后,而焦作、许昌、平顶山、新乡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洛阳,在本文中,将这五个城市同时列为第二梯度城市;漯河和济源两市经济实力相比第二梯度城市又下降一个层次,开封经济实力也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本文将这三个城市列为第三梯度城市。本文认为,虽然郑州发展水平稍高一些,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实力都不强。 (二)中心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小。本文首位度的计算是把郑州和洛阳两市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表2) 城市首位度是指用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指标。目前在我国,首位度已经演变为国家或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根据表2的数据,按照公式S=P1/P2(其中S为常数,P1为最大城市人口数,P2为第二位城市人口数),可以计算得到郑州的城市首位度为1.32。按照位序-规模法则,两城市指数的标准值应是2。比较后可以看出,郑州的城市首位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增强人口聚集能力。 (三)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中原城市群自提出至今,除了郑汴一体化,几条城际公交开通外,中原城市群没有实质性进展,似乎比中原城市群发展原规划进展要慢了很多。在一体化发展方面,中原城市群传统的行政区经济思维定式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有所反映,各种体制性、政策性和设施性障碍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城乡差别最难平衡的一个区域,如何解决二元社会平衡问题,是中原经济区创意规划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原城市群来说,长期以来各区域在产业选择、布局及环境保护设施、法规等方面,均没有纳入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统一管理的轨道。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二元化现象,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

区域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 2、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3、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4、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5、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国(地区)内生产总值和国(地区)外净要素收入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6、国民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和分配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净产值。 7、城镇体系规划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8、城镇化水平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9、城镇空间分布结构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是指区域各城镇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状态和组合形式,包括城镇分布的疏密程度、相对位置、城镇间相互联系的便捷性。 10、经济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11、基础设施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给排水、电力、邮电通讯、街道、路灯、绿地等。 12、城市化地区是划定城市景观地域的一种地理统计单元,主要用于反映城市人口集中的城市联片地区。 二、简答题 1、技术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引进技术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技术提高了区域的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附加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引进技术是应综合考虑本区域引进技术的必要性,现有的经济条件、政策条件积极引进技术可能对本区域造成的消极影响。 2、谈谈你对增长极理论的理解。 增长极的特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联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哪些理论模式? (1)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高速度增长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战略目标,强调不断加强资本积累,实行扩大再生产;强调工业化,强调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强调高消费,更多地生产高价值的商品。 (2)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生活质量为中心的战略变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不发展的增长”而提出的,是传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把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战略目标。(3)自主发展的战略该战略思想是从殖民统治的历史,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来的。基本战略思想是,要发展就要自立,要摆脱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 (4)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区域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对外贸易就能刺激经济增长。 (5)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指用国内生产去替代过去依靠进口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6)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以新的产品(制成品)取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将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4、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有何不同,把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必须具备哪些前提?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823143279.html,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我们从区域不均衡测量出发,对河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进行专题研究。我们用泰尔熵系数分解法把河南省地区差距分解为各个经济区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用基尼系数阐述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以阐明河南省地区差距演变的结构性因素。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的经济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河南省分地区差距的情况。 由于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念,所以用GDP(包括各产业增加值)作为基础数据构造某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是合适的。 以下采集的基础数据,均来自1995—2005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市地、县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汇编》以及《河南五十年》等相关资料。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 (一)对组内与组间差距的泰尔熵系数分解

运用泰尔熵系数(Theil Entropy coefficient),可将河南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如四大经济区内、四大经济区之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 计算得到1996年—2005年间河南省及四大经济区以及各经济区之间的泰尔熵系数,反映了1996年以来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情况。 分析看,1996年—200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差异、中原经济群的经济差异和四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趋于缩小的;但在2001年以后差异是扩大的;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一直都是比较小的。 (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 表1是我们测算的1996年—2005年四大经济区内部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从中看出,河南省整体差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引起的;三分之二的差异是由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而其他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不明显。这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

基于C_L_Morre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收稿日期] 2012-03-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07ASL009) [作者简介]王玉芳(1970-),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综合发展研究;赵威(1971-),男,河南永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基于C.L.Morre 回归分析与区位熵法的中原 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研究 王玉芳1 ,赵 威 2,3 (1.开封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开封47500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运用C.L.Morre 回归分析方法和区位熵法,以2001年至2005年和2006年至2010年这两个时段的平均数 据作为截面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中原城市群职能结构中,工业比重较大,制造业占主要地位,各城市职能结构存在趋同现象,大城市职能结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小城市变动幅度相对较大的特点。 [关键词]城市职能结构;C.L.Morre 回归分析;区位熵法;中原城市群[中图分类号] F2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330(2012)02-0056-06城市职能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承担的分工,它具有时间性和空间属性。时间属性是指城市职能具有动态性,对某一城市而言,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城市职能;空间属性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城市不同的职能单元具有不同的职能尺度和影响范围 [1] 。在我国,城市职能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静 态职能分类研究,动态的整体的把握研究缺少。本文作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中原城市群,以2001 2005年和2006 2010年两个时间段为切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原城市群整个区域的职能结构变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协作、竞争的角度出发,确定自身的职能类型,协调城市群内各城市职能分工,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职能体系,促进河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数据来源和整理 采用的数据来自2002 2011年的 《河南省统计年鉴》和2002 2011年的《河南年鉴》,本着尽 可能全面反映城市主要职能以及尽可能统一部门 的原则,对两个观测时段的某些部门进行简单的归并与剔除 [2] 。因“农林牧渔业”不能反映城市 非农业职能的特点,首先被剔除,以及2001 2005年的“其他”行业剔除。2001 2005年,制造业、邮政通讯及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这4个行业被保留;2006 2010年,制造业、邮政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业4个行业被保留。将2001 2005年及2006 2010年的水、电、煤气、采掘的生产和供应合并为能源和采掘生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业合并为 金融房产业,2001 2005年地质勘察、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业、科学 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并, 2006 2010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查 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并,均作为科教文卫部门。2006 2010年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合并为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生活和其他

中原城市群的结构

中原城市群的结构,组合和功能 地域范围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8亿元,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中原城市群范围 GDP比重8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470.3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44.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1.19亿元。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体系 第一层次: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下辖的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区域;第二层: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新密、偃师等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外围带。 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结构特征城镇分布相对密集。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设市城市数量约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60%, 23座城市的平均密度为3·9座/万km2,略低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4座/万km2),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9座/万km2)。431个城市和建制镇分布密度为7·3座/千km2,低于珠三角(9·8个/千km2),高于长三角(6·8个/千km2)。城市布局呈集聚型,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城市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分形几何特征,经计算得到该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的集聚维数为0·5127 (测定系数R2=0·9791),说明城市分布集中程度较高,城市

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7题;共90分) 1. (4分) (2017高一下·保定月考)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新疆8~10月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采摘西红柿和棉花的原因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联合国难民署发布报告说,迄今逃到黎巴嫩寻求难民身份的叙利亚人已达33.6万。这次难民外迁的主导因素是() A . ① B . ④

C . ③ D . ⑤ 2. (2分)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A . 城市的人均收入 B . 城市的建筑特色 C . 城市的布局形式 D . 城市的服务范围 3. (2分)影响农业在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这两个地区的区位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自然 B . 市场 C . 交通运输 D . 政策 4. (4分) (2018高一下·宿迁期末) 图是“某城市2007年和2017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07年相比,2017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位于() A . 2千米附近 B . 4千米附近

C . 6千米附近 D . 10千米附近 (2)十年来,人口密度的变化体现() A . 城市化水平降低 B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 C . 城市等级下降 D .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不变 5. (4分)(2019·乌鲁木齐模拟) 我国某山地城镇利用国家生态搬迁好政策,人口下山产业上山,实现脱贫致富。如图为该城镇农业布局及级差地租关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麓区域() A . ①线付租能力最强 B . ②线付租能力最弱 C . ③线付租能力最弱 D . ④线付租能力最强 (2)该城镇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 重庆南部

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析报告

2018年中原城市群分 析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中原城市群政策推出的背景 (5) (一)中原城市群概要 (5)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 (6) 1、内部发展不平衡 (6) 2、产业结构落后 (7) 3、城镇化水平低 (7) (三)政策连续发力,交通枢纽和城镇化新模式成亮点 (8) 1、十年政策,稳中有变 (8) 2、交通枢纽和新型城镇化 (9) 二、中原城市群将实现内外部发展协同 (10) (一)内部发展协同 (10) 1、借力交通,连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同心圆 (10) 2、“一核四轴四区”协同发展 (12) 3、核心区城市的产业协同功能 (13) (二)外部发展协同 (15) 1、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周转中心=规模化产业+就业机会 (15) 2、城市群建立方位出口,对接京津冀、成渝、长三角 (16) 3、城市群经济互动带动内部轴线城市快速城镇化 (18) 4、“一带一路”政策明确提及,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18) 5、进出口贸易大力受益于“一带一路” (19) 三、中原城市群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前景 (20) (一)交通网络铺设推动城镇化,高铁带动沿线房价 (20) (二)人均购买力稳步增长,产业新城兴起 (23) (三)城镇化带来人口净流入,房地产需求增加 (25)

(四)住宅地产存在上升空间,品牌集中度不强 (26)

中原城市群政策推出的背景。中原经济群具有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粮食和人口数量庞大、历史文化深远的特点,该地区地处内陆腹地,承接东西,贯通南北,是我国重要的客货运输的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发挥着联系东西南北经济合作的桥梁与枢纽作用,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其内部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落后等问题。所以,近十年来中原城市群成为国家重点战略规划区域,以交通枢纽为核心,推动中原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 中原城市群将如何实现内外部发展协同。内部协同方面,中原城市群将以郑州这一区域内核心城市为依托,沿交通线形成建立郑汴洛工业带,将郑州的核心资源优势与开封洛阳的工业基础优势结合,形成郑汴洛大都市圈,从而加强对整个中原城市群的辐射作用。外部协同方面,中原城市群将以郑汴洛都市圈为核心,向北对接京津冀区域,向西对接成渝都市圈,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对接珠三角,凭借中原的周转中心和交通中心优势,将外部资源内部化。同时,中原城市群将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的机会,利用郑州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地位,促进经济外向化、交流国际化。 中原城市群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前景。首先,中原城市群内部交通线的完善,有利于区域内部产业和人口沿交通线聚集,在原有郑州核心城市格局上,扩大都市圈范围,从而推荐区域地产行业发展。此外,中原城市群的交通和人力资源优势,将吸引产业新城落户,从而带动地区经济成长和城镇化水平上升,使人民购买力提升,使房地产投资

用城市化水平区位熵的方法来分析中国

班级:09地理本科一班姓名:杨世龙 学号:2009022112

用城市化水平区位熵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及成因 杨世龙(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 ) 一、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也在逐渐的升高,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达46.59%(各省区的城镇总人口与对应各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城市化水平测度及分析 城市化水平测度的方法通常有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本文主要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分析我国城市化省级差异由于资料的缺乏因此选用的数据时2009年人口数据,并用区位熵的方法分析我国城市化省际差异,区位熵法又称专门化率。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城市化水平区位熵法计算公式: Q=S/P, 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 S为该区域城市化水平 P为全国的城市化水平 表一是以2009年全国及各省的总人口和人城镇人口计算出来的各省城市化水平, 区位熵(Q)值即表示城市化水平。

(表中为2009年的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中国各省份区位熵值绘制表二: 依据表二所得到的31个省级行政区区位熵,可把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化水平分为四类: 第Ⅰ类为,城市化水平区位熵为1.67以上,包括1.67,即上海、北京、天津3个省区,这3个省区的城市化起步早,进程快,发展迅速。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传统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制造业中心,变成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等。 第二类为,城市化水平区位熵在1.09以上,不包括1.36,即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吉林、重庆、福建、海南、山东11个省区,主要特点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级市总人口增长快,小城市获得了很大发展,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分布渐趋合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因此城市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类为,城市化水平区位熵为0.81 ≤ Q≤ 0.99之间,主要包括山西、湖北、宁夏、江西、湖南、陕西、河北、安徽、青海、新疆、广西、四川、河南13个省区,城市化水平较低由于地处中国内陆腹地。 第四类为,城市化水平区位熵在0.51 ≤ Q ≤ 0.73之间,包括云南、甘肃、贵州、山西4个省区,处较封闭地区,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少数名族较多,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 三、城市化省际差异的成因分析: 第一、国家目标、战略和政策。国家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一、引言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就开始使用聚集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国外学者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概念。他们认为旅游产业集聚是指旅游产业高度集中在一个特定地域内,旅游产业要素在这个范围内不停聚集的一个过程。近年来,随着对区域旅游产业的研究不断深入,产业集群和集聚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研究当中。学术界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Porter 曾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提出,旅游业是最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之一。国外学者多以州或国家为案例对旅游产业集聚进行实证分析。Jackson (2005)以澳大利亚为研究对象,对该国4个城市的旅游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集聚化发展可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Julie.F (2006)以南非为例进行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强度分析,Julie.J (2006)以及Scoot .N (2008)等分别以中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研究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内部竞合关系和联系网络。Chung (2001)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为案例地,对旅游企业的集聚度与产业经济进行评价分析。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基础理论研究。邓冰、俞犧和吴必虎(2004)对旅游产业的集聚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马晓龙等(2014)以嵩县白云山为例,对旅游产业 集聚的概念、动力以及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在概念与内涵上和工业产业集聚存在较大差别,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定义必须脱离工业产业集聚强调产业纵向联系的认识范畴。第二,旅游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研究。张河清等(2010)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对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进行比较分析。冯卫红(2009)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测度研究。王兆峰(2009)通过量化分析从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两个方面构建旅游产业集聚识别方法体系。王凯(2013)以31个省区为例,利用基尼系数、E-G 指数等对区域旅游产业聚集与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谢燕娜、朱连奇等(2013)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区位熵指数法在旅游集群的产业集聚度判定中应用广泛,邴振华、高峻(2010)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研究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针对长三角区域旅游集聚发展提出建议。何学海(2017)以贵州省各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位熵理论和竞争态势模型,对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进行了测算。本文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湖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确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以后湖南产业未来发展和优化提出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采取区位熵指数法对湖南省旅游产业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分析 ——以湖南省为例 文/蒋倩 【摘要】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湖南省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以及旅游产业各行业的集聚程度, 挖掘湖南旅游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湖南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区位熵;旅游产业集聚;湖南省 【作者简介】蒋倩,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地理。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pr.2018Gen.573No.04 2018年4月总第573期第04期 · ·83

旅游产业区位商

二、云南16 个州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 在分析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之后,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各州市旅游业 发展实力进行分析。 区位熵可以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它是某地区的某 个产业指标与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与高级区域同样产业的指标占高级区 域经济总量的比值的比,是个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区位熵的值大于1,说明 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专业化程度较好,有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不具备竞争 优势。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运用区位熵的计算公式,结合2010 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 16 个州市旅游区位熵及排名: 根据区位熵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云南16 个州市中旅游业比较有竞争优势 的地区分别是:迪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大理市、怒江州和昆 明市。

旅游增长极:(一)一级旅游增长极 选取昆明市和大理市作为云南省的一级旅游从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看,昆明、曲靖、玉溪、红河经济发展实力得分为正, 说明这四个地区在云南省经济实力最强。 但是曲靖和玉溪市并不适合做为旅游增长极,根据旅游区位熵的计算发现, 这两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两市在空间区位上距离 昆明很近,在昆明辐射范围之内,所以不作为旅游增长极。增长极。红河州的经济实力不错,但是旅游区位熵的值在全省并不突出。从区位上 看,红河地处云南东南部,辐射范围有限,所以不能将其划分成为一级增长极。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实力的得分 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昆明的区位熵值也大于1,说明其旅游业也具有竞争力。 从区位角度看,昆明地处滇中地区,接近全省的中心位置,辐射范围不仅包括 滇中,还包括滇东部分区域。 昆明旅游资源丰富、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辖区内环境优美,拥 有石林、滇池、九乡溶洞、西山龙门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昆明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大观楼长联、圆通寺、金殿等文物古迹享誉海内 外。昆明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中心,旅游资源的丰富多 彩是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另外,昆明在全国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是我国面向 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即将完工的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四大门户机场之一。 作为铁路枢纽,以昆明为中心,已有成昆、贵昆、南昆、昆河、昆玉、昆大等 铁路向外辐射。昆明作为全省的省会和唯一的特大城市,其作为全省乃至西南 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看,昆明理应作为云南旅游业的一级增长极,而且具备 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条件。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都位于云南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区,和边境其他市州 如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相比无论经济实力的得分或者旅游业区位熵值都高 出很多,优势明显。在旅游资源方面,版纳和德宏的热带旅游资源比较有特色。 其中,西双版纳与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开展的中缅边境旅游已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与缅方合作实施以旅游业发展替代毒品种植和加工的一 例成功典范,这一成功的合作引起了缅甸政府的重视,不断放宽中国游客入境缅 甸地区的政策,调整政策简化手续,以适应合作发展的需要。 版纳州府景洪市和德宏州的边境城市瑞丽市,都是云南乃至全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口岸,经济地位重要。所以把景洪市和瑞丽市建设为滇南和滇西地区的 二级旅游增长极,成为连接云南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国际口岸旅游城市。充分 发挥其边境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增强云南同南亚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带动 云南省边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限于数据和 资料的取得,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难免存在片面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