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简光红

21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一种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已为广大教师所应用。三种学习方式的内涵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性的学习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由于年龄特征,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的能力,也是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设计思考题,以发展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这样,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对所学内容的表层理解上,而是利用新的知识,结合已学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设计情境和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多提一些开放的、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比如在数学学科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1、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2、利用矛盾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新组织教材,设置一个与旧知相连接的新知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新问题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探究。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练一练、读一读、写一写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在进入新课后,就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操作、动口讲述、动脑思考,逐步加深认识。

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效果的呈现完全可以用两个词来概述:紧张有序(效率),扎实有效(效果)。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外显表现

(1)小组合作的程度,能否做到动作快捷、麻利。

(2)学生投入课堂聆听的效果。

(3)学生回答问题的争抢意识。

(4)学生问题的价值性;要对资料进行细致的筛选。

(5)教师点拨的引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6)学生认真思考、记录整理的习惯。

2、隐性因素

(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现代文要先保证学生能够读进去。(2)学生思考的深度、拓展的广度,由点到面。

(3)学生总结、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由一般知识,再到基本能力,以致最终达到较高能力的飞跃、提升。

(4)教师性格原因:所造成的授课方式、方法的不同。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呢?

首先是预习,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创设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预习,了解了该课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搜集

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预习的步骤:

1、首先出示预习目标,明确预习方法。

目标可由老师板示或口述提出,学生补充,师生共同研讨确定目标,教师可以加进自己的指导意见或建议性补充,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性地完成。教师的参考书、集备活页等也可以拿给学生参阅。如果适合分配到学习小组,可进行分配任务,以此提高预习的效率。

2、预习课的主体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小组的成员组成均衡搭配,实现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预习的方式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分配任务的前提一定是各组对所有的学习任务都也涉及到,这样才能让各组再分别确定一部分重点研究课题),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疑难内化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在小组内巡视,做好预习指导。

3、疑难反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班内共同解决。

4、预习的保障措施:

可以通过建立预习笔记来解决,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或提出的有价值问题认真仔细地整理并记录在预习本上(双色笔记),学习组长做好督查,教师做好抽出,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并提倡用双色笔做好标记,这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对于形成知识网络、复习归纳都有一定的好处。

教师以一名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预习之中,预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参与其中,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内发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诸多形式,师生交流学习体会,生生参与问题评说,重在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

预习目标的达成,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

1、各组不同目标,组内相同。

比如:一篇文章先确立目标,学生涉及大概后,可以肢解给不同的组来重点研究,这样学生的各种学习参与资料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本组的“研究课题”,有利于问题的深入及达成简单的共识,也

大大分解了繁琐内容的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各组相同目标,组内不同。

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合作优势,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形成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时,根据班上情况,分成不同的组数,让小组长在组内分配任务,两名同学负责查阅作者简介,另两名同学负责整理作者的其他诗作,剩下的几名组员共同探讨诗词的内涵及诗旨所在。待收整理、讨论交流完成后,组内再一次修补完善、传阅参考,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求知欲。

三、提倡合作学习,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预先分配的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与任务型教学得以优化。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课堂上的充分交往,营造一种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相互交流,一起进行讨论。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身份对学生发号施令,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因紧张而不敢轻易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就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脚戏的语言单向流动局面,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有时学生尽管开口了,但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以一种平等的协商者或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减轻。课堂气氛也会活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语、表情、姿态等各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不要吝啬对赞美字词的使用,尽可能多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行,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种平等、和谐、民主及合作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不可少的条件。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任,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组织。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解决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有效

组织也需要对学生的严格训练,无论是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方式都需要教师经过长期培养和多放的渗透。按照三维目标的说法,叙述学习的自主性同样需要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成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实质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员的而不是少数的。有效指导要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来事实,我认为以下教学行为能产生最显著的教学效果:授课的思路清晰明了,恰当提问,精心组织,激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成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观察、评价、纠错。以形成较规范的技术动作。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五、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淙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六、及时捕捉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性点评,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作为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优美准确意见和观点,多运用肯定、表扬、鼓励性语言,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练习的时间、空间、方法。在改正错误动作时,可通过互同学们互相学习来纠正。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以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锻炼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实践证明,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七、让学生学会观察、评价、纠正错误知识,实施分层教学。加强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价。使之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别人。学会在练习中互相帮

助、互相质疑、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营造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指导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身体素质水平,能够顺利完成的技术动作展开练习,也可以将学生进行优化组合,采用分层次教学,有效的完成预定知识。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发展。

八、小结,升华探究成果。

小结是一节课的尾声。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小结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以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九、课外延伸,迁移与拓展探究外延。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

总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要做到一是适时、二是适度、三是适当、四是适合、五是适应,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能学”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想学”,教学生“会学”,从而进一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责任上,导入学生能“坚持学”,尽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尽善尽美,使学生彻底地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轨道上来。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合作与创新自我评价(共5篇)

篇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 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 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 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 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 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 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课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贯穿于新课程改革的始终。它是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 一.理性的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话来说,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转变观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首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向,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者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都能在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改变传统的死板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1、学生自主学习。美术课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以激发和培 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给学生审美的愉悦。这种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尝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认识科学概念,形成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出探求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教育研究者们发现,“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获取知识、发展技巧、培养能力,同时学习科学方法,养成钻研精神,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并使个性充分发展。探究式学习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更加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我在教《分类》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参观,让他们观察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摆放。让学生置身于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在讲“分类”的第一节课时,我用电脑设计了超市中零乱的货架,让学生进行调整,感知分类的作用。这就为新课的引入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因为是用多媒体动画教学,通过丰富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争抢着发言,要帮助老师整理货架。第二节课,我设计从分铅笔引入新课,形式新颖,别具匠心。学生拿着铅笔自由想象,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学生都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他们那诸多的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让学生自主探究科学 一、通过自主探求,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自行探求的实现,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卢梭说过: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囿于别人的思想;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少让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才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真正的解放。所以学生通过自行探求,使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学习主人的权力。 1、学生成了课堂中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只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矛盾的挑起者、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良好氛围的创造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了学习干预,同时也打消了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依赖教师的念头,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我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我只组织他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树,没有其他的干预,但学生们观察树的时候,真的很像科学家。他们或抬头仰望,或低头细瞧,或用手抚摸,碰到新发现时,几个人或是七嘴八舌,或是惊讶,或是惊喜,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教师此时只是一个旁观者。但是我觉得学生们正是由于没有了教师的干预,他们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不时时依赖老师,而主动去寻求知识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习兴趣 正是由于教师在学生自由探索过程中,只充当环境的创设者。使学生的学习少了一份干扰,学生的学习感到没有负担。自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四年

级《科学》中《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时,我只分给同学们几块磁铁、铁、塑料、铜等材料,交代我们这节课研究磁铁的磁性。学生们可来劲了。特别是男孩子们,因为早已玩过,所以玩磁铁的动作远远超出了我的计划范围。在教室里任何东西都是他们选择的目标,他们高兴极了。教《我看到了什么》也同样,学生们有的竟爬到树上去。(虽然不对,但这为之后开展讨论提供了真实的材料)看学生们这高的兴致,我真的不想做应有的“干预”。 3、学生的自信心增强 以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一种学习上的胆怯。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多进行评判的结果。也就是对学生的探求进行了干涉,束缚了他们思想的同时,也大大减弱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放开让学生去探求,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他们通过自己探求,虽然难免会有不准确的结论,但它毕竟是自己的探求成果。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因此而感到自傲。比如我在教四年级《科学》中的《植物怎样生存》这一课时,我偶然发现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学生竟然与同学为一个不同的看法争了起来。我看到她们因争论而发红的脸,不禁笑了。 4、动手能力增强 由于在自行探求中,教师没有了以往的全面指导,好多事情都由学生自己动手,自行探求。所以他们只能靠自己不停地动手,才能解决自己对事情产生的疑问。比如《磁铁的磁性》,对于一些东西,能否被磁铁吸住,他们只有一个一个地去试。我在这课堂中,好几次看到几个学生先是猜测挂在墙壁上的不锈钢挂片是否被磁铁吸住,紧跟而上的是争论。最后他们站在椅子上去试了一下,终于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1)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说“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寓言故事。为什么小白兔不要白菜,而要菜籽和种菜技术?为什么小白兔第二年会有吃不完的菜?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就相当于“白菜”,“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就相当于“菜籽”,“学习方法”就相当于“种菜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职业信息技术教学。职业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现实,它最需要“白菜”,需要尽快掌握实用技术,注重应用性;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未来,更需要的是“菜子”和“种菜技术”,需要加强兴趣培养,注重智能开发,注重基础性。正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应用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对学生发展终身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在信息时代,学校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要靠人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获取。合作也将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探究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子”。 (3)、“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合作的技术,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菜技术”。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认真回顾《课程标准若干核心观念理论的解读》这门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探究学习,探讨信息内涵,拓展知识外延。 “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方法。(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星星变奏曲》一课,就可质疑题目中的“变奏”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用“变奏”一词?这样,学生能去查阅资料,从而解决两节诗的结构和语言上的异同。(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3)抓重点语句质疑。对语言的揣摩赏析是中学语文

教学的重点,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4)从矛盾中质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让学生猜一猜为何称“死海”,为何又说“不死”。(5)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还要知道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可对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行解答。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从课文中找到解疑的依据;(2)展开想象;(3)新旧知识结合;(4)运用比较,区别异同;(5)举一反三。 同时,在解决了问题后,在深刻理解信息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容量及授课时间适度拓展知识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如:在理解了以物喻人的表现方法后,要求学生就“粉笔、蜡烛、杨柳、梅花”等事物展开联想尝试在课外练笔中运用;以线索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写法在《台阶》、《背影》等课文中均有运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综合了不同文中环境描写的不同作用后,可以让学生的运用在习作中。 探究式的教学改变了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充满自豪感,并从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次,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整理内化,使知识系统化。 教师对全文的归纳总结,一方面依据教学目标,一方面结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能力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泉州河市中学杜白娟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字】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又高于生活,并为青少年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的衔接,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任何的学习都离不开问题。学生也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可来源于教师、教材、学生自身或其它途径。就学生探究兴趣和动力而言,自己提出的问题则是最好的。然而学生很难提出确切的合适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东园学校肖艳峥(学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

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一重点句品读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读中发现"花生米"是否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2、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有否增加?"(有),从哪看出?(好像)3、删掉"好像"一词再读句子,你悟到什么?(多了一个人,花生米增加,可增加不多),也可联系前文说一说。(人增加,花生米也一定增加了)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你还想说什么?(增加一个人,分量还数得清。那平时他吃的真的很少呀!)由于读中发现"花生米到底有否增加"这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样学习《草船借箭》时,"文章明明是写诸葛亮利用草船骗了曹操的箭,可课题为什么却用'借' 呢?""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能完成任务吗?"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发展 华蓥市双河小学谭永泉 《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课标》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营造激发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入境动情,将情感和乐趣融为一体,主动参与学习,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与亿万人民沉痛哀悼总理,无限怀念总理的深情产生共鸣,上课伊始,首先播放哀乐,在哀乐声中教师用低沉、缓慢的声调导入新课:“1976年1月8日,在中华大地的上空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位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江河为止呜咽,山川为止哭泣。全国亿万人民更是悲痛欲绝。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然后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把学生“送”到当时的长安街上,让他们与长安街上送总理的人们站在一起,让他们“身临其境”。通过以上三步,把学生的心拉回到文中所描写的那一特定的历史场面中,学生悲从心中来,泪光闪闪。这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人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 代家墩小学李建玲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几个月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

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 二、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例如:在口算训练里,我出了“230+580”一题后,很多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并说出他们的计算方法。有的说“230+500=730,730+80=810”有的说:“200+500=700,30+80=110,700+110=81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发言,还有的学生问我:“教师究竟有多少种算法?”于是,我趁机让他们分组展开讨论,说一说还有哪些算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总结了十余种算法。课后教师又激励学生,你们想不想把你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如果有兴趣,放学后就可以到集贸市场去练习……,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 三、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去发现,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根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片一样美的名字。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自主合作探究开题报告

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