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郑永慧被誉为“中国翻译界六长老之一”

新中国的今天,翻译界早已将郑永慧视作法文翻译的大家,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翻译的泰斗,其成就可与傅雷比肩。但何曾想到,60多年前,郑永慧的翻译,还因为有傅雷,受到了不少出版社的冷落。

郑永慧出生于1918年,祖籍广东香山,生于越南海防。1942年,郑永慧在上海震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历任助教、讲师。郑永慧原名郑永泰,取“永慧”之名,是为了感激妻子。郑永慧之子郑若麟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往往每天要译至深夜,母亲总是在旁服侍,还做宵夜慰劳。父亲为感激妻子,特取母亲邓慧群名字中的“慧”字,组成译名“郑永慧”。

他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翻译法国文学作品。他翻译的第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苏城舞会》、《猫打球商店》和《钱袋》三部全集。

由于当时傅雷也在翻译巴尔扎克,国内的巴尔扎克译本几乎全是傅雷版。事实上,就在郑永慧完成上述三部巴尔扎克译稿后,出版社却不敢出版。因为当时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很受读者欢迎,尽管这三部小说傅雷尚未翻译,但出版社却也不敢出版郑永慧的译本,怕引起傅雷不安。

不过,时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的李采臣欣赏郑永慧的译文,将其推荐给了国际文化服务社,郑永慧的译本才得以出版。从此,他就走上了翻译之路。

随着翻译作品越来越多,郑永慧被认为翻译成就比肩傅雷。他逐渐意识到,法文翻译要做到“信”很不容易。一次在翻译《高龙巴》时,郑永慧发现傅雷的旧译本中,由于理解错误和自以为是的发挥性注解而“任意删削”的错误达到几十处。郑永慧纠正了这些错误,并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世界文学》上。在文章结尾,他说:“由此可见,翻译要做到绝对的‘信’,是何等困难。傅雷尚且如此,遑论我辈!在翻译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多一分谦虚谨慎,才能少一分失误。”

郑永慧一生共翻译40余部共600多万字的法文作品。法语翻译家余中先对郑永慧有这样的评价:“我曾翻译过梅里美和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但这些东西之前都已经由郑先生翻译过了,所以仔细研究了他的译作,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忠实于原著。”

翻译大家尚且无法完全做到“信”,“达”,“雅”,更何况我们这些后辈呢?在这里知行翻译小编也提醒客户:不要为了图一时之利,而轻信投机者,让自己蒙受更大的损失,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即使出现了馅饼,旁边一定全是陷阱,“一分价钱,一分货”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 来源:添加时间:2008-6-11 17:01:09浏览次数:924 如果你是翻译,或者准备做翻译,请仔细阅读一下以下文章! 1.翻译规模偏小,没有形成产业 很多中国翻译公司专职人员少于15人,很多处于家庭作坊式运营状态,每年的营业额不超过100万人民币,具有良好行业品牌的翻译公司为数甚少。国内缺少培养合格科技翻译人员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很多中国公司的翻译项目只有少量的翻译工作选择外包,中国翻译笔译标准刚刚制定出来,实施过程缺少监控和度量,翻译协会在指导翻译行业发展,提供信息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现阶段,翻译在中国只是一种职业,还没有形成产业。 2.翻译公司数量众多,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在中国开设翻译公司的门槛很低,所以翻译公司正式注册的超过3000多家,没有正式注册的各种翻译工作室更多。由于很多翻译公司声称可以承接多个行业、多种语言的翻译,内部没有采用翻译记忆工具和术语管理工具,而且专职人员很少,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翻译更少,大多数靠兼职翻译或者层层转包,使得翻译的质量难以控制。 3.翻译同行竞争激烈,翻译价格不断走低 中国翻译公司的客户绝大多数来自国内,为了争夺客户,不少翻译公司之间竞争激烈,经常采用低价的翻译等不规范方式。由于翻译价格不断走低,为了获得利润,常规的翻译、编辑和审核的流程经常无法保证,造成了翻译质量下降。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很多翻译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只能惨

淡经营。 随着目前小语种高校的不断增多,学习小语种的人也随之增加,造成小语种翻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高校生以锻炼的目的,以价格低为优势进行兼职翻译,但恰恰影响了小语种翻译行业,比如,葡萄牙语在5年前,翻译人员的价格基本为200元/千中文字,但就目前的现状看,150元/千中文字已经是中等价格了,大部分价格均维持在130-140元。(以上均指葡译中),中译葡的价格在葡译中的价格上增加10-20元。且不说价格问题,由于大量高校翻译人员加入此行业,导致了某些翻译公司走向了利润极端化,忽视了对文件的质量要求,因为公司业务职员并不懂小语种,所以无法进行翻译校对,并最终导致整体小语种翻译行业的质量不高,并持续下降。 4.翻译培训机构不足,科技翻译人才短缺 由于2006年中国才正式在高等院校设置“翻译”专业,而且社会上缺少培养科技翻译的培训机构,所以科技翻译人才的社会供应不足。另外,高校的翻译课程大多注重翻译理论的论述,缺少更多结合翻译公司实际翻译项目的课程很少。所以不少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到翻译公司工作后,还需要公司进行二次培训。 5.翻译公司开始尝试本地化翻译 由于客户对于本地化翻译的质量比较认可,而且本地化翻译的价格相对较高,近两年来,本地化翻译成为不少中国翻译竞相加入的新业务。70%以上的翻译公司在网站上列出它们可以承接本地化业务。它们的本地化业务大部分是本地化翻译,多数从国内知名的本地化公司承接业务,也有些翻译公司承接网站内容的本地化。由于缺少熟悉本地化翻译的专职员工,而且翻译流程不规范,不少本地化翻译业务很难顺利实施。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浅析明清翻译高潮出现的原因

陈墨 08级3班 0801010301 Cours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structor:潘旭州 Date: 22/06/2010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existed a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Abstract: Many translation works are charged to be unfaithful in modern translation climax, especi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1840 to 1911.They are lack of background of western language culture, which lead to the mis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seiz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I will talk about it from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its reasons, processes and characters. Key words: translation, climax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The school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he school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Modernization Brief Introduction: The disadvantages of study of the reasons why there existed a translation climax

中国电影翻译现状

1.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许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 时我国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为了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影视字幕翻译顺水而生。新时期,全世界的影视作品有新的特点,影视字幕翻译如何应对这种新的情况?本文仔细分析近几年我国影视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影响字幕翻译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丰富影视字幕翻译理论,为我国影视作品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2.现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的影视也推向了世 界各国。这些作品的引进或出口速度、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能让全世界人们畅快地欣赏到原作的风采,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文化障碍。但这些高质量的译制片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是太完美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让人不太理解原作的意思,不能准确表达原作的文化内涵。字幕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观众,它仅仅是整个电影工业上的一环,一部影片能够走上银幕与观众见面,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为此付出努力和心血,译者有将他们的心血完整还原给观众的责任和义务。影视字幕正在朝娱乐化、归化策略为主、翻译速度加快等趋势发展。一、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一)词义的理解错误许多影视的翻译会出现词义上的理解错误,这种错误往往是译者自己对影视的理解没有深入,只是凭自己的语言环境或语言能力去翻译。2000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发行的动作电影《U571》里就有一句话:“All hands forward!”影视字幕翻译成:“全速前进!”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出现这句字幕的时候,那位法国 现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影视充斥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的影视也推向了世界各国。这些作品的引进或出口速度、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能让全世界人们畅快地欣赏到原作的风采,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文化障碍。但这些高质量的译制片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是太完 字幕组(英语:Fansub group):是指将外语影片配上字幕的爱好者团体。是一种诞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属于一种民间自发的个人团体组织。字幕组是由爱好者根据个人兴趣所组成的团队[注 1],并且,字幕组是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爱好者们制作字幕只是因为自己对某部作品的喜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兴趣。但是,并不排除有少数字幕组成员,为了个人利益,参与盗版活动。由于美国电视剧在中国流行,现在在中国国内,更为大众(基本上普通网民,他们接触字幕组的机会较多)所熟悉的,一般是指制作美国电视剧字幕的美剧字幕组。因为相比美剧来说,动画字幕组的受众面相对较小。 起源 中国在中国大陆,字幕组的起源是因为随着宽带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很多优 秀的电视剧、动画、电影都来自欧美、日韩以及其他国家等地区,而CCTV等有权引进境外节目的影视机构,因国外作品引进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数量有限;在国内的电视台须以普通话配音,导致水平降低;广电总局相关的审批手续也非常繁杂,而且对于“不良内容”可能加以删减或禁止引入。加上中国大众的外语水平不高,字幕组由此诞生。最早的字幕组的片源多数是从在海外的人士录制并发布至中国大陆的论坛上。字幕组不仅包括翻译日本动画的字幕组,随着外国片源的增加而逐渐出现电视剧或电影配上字幕的团体,另外部分综艺、游戏节目也被字幕组翻译。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28014137.html, 1

目录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3) 第一节中国翻译市场概述 (3) 一、我国翻译市场总体概况 (3) 二、我国翻译行业发展阶段 (3) 三、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 第二节2011-2015年我国翻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4)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4)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4)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4)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翻译产能规模统计分析 (5) 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翻译产品产值统计分析 (6) 2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翻译市场概述 一、我国翻译市场总体概况 中国“入世”以来,愈来愈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与之相关联的国外资料、网站、软件需要和本地进行对接,从而催生巨大翻译市场。国际贸易,国际技术交流以及国际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同样蕴藏着非常大的翻译市场机会。每一次国际技术转让都会涉及到能堆满好几间屋子的资料需要翻译;每一个国际贸易项目的进行都会有大量产品介绍,合作文书翻译以及现场口译的需求;而逐年增加的国际性会议中,翻译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国际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和美国一家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到2007年底,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将网页上的外国语言,翻译成为本国语言的翻译业务将达到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中国的翻译市场则将达到过300亿人民币。翻译市场会跟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迅速发展,目前为止仅国内翻译市场就保持着每年50%以上增长率,而且每一年的增长率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我国翻译行业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翻译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行业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的翻译市场行业处于成长期,无疑正在向成熟期迈进。 三、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规模小,具有良好行业品牌的公司甚少。国内缺少合格培养专业翻译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翻译标准的实施缺少监控和度量。翻译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产业。 2、翻译公司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由于专职人员少,很多公司不得不依靠兼职翻译或层层外包,使得质量难以保证。 3、同行竞争激烈,价格不断走低。很多公司为了争夺客户,不惜压低翻译 3

2015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作为跨国交流桥梁的语言作用越来越明显。语言服务行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萌芽,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使得语言服务市场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这期间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据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月,全国共有语言服务(翻译)企业15039家。近几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也大幅增加,这些都表明语言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二、语言技术及产品研发日益成熟 目前市场上的语言服务产品不仅局限于谷歌翻译,国内企业也纷纷推出一系列新的翻译软件系统。致力于将翻译记忆和机器翻译技术进行融合、以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翻译的智能翻译技术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三、产学研结合成为翻译学科发展新趋势 快速增长的语言服务需求使得专业翻译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外语教学中脱离出来,更多的翻译院校已经开始积极寻找实践基地和翻译项目,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国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创建的广外多语港、天外多语港项目就是产学研结合最好的例子。 四、翻译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日趋完善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已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英、法、日、俄、德、西、阿等7个语种二、三级口笔译共29种58个科目考试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开,资深、正高、副高职称考评办法也已出台。翻译资格考试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报名人数快速攀升。该项考试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能力和水平,规范翻译市场,加强行业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上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还只限于政府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不断向往扩张的同时也不断涌入,翻译不在局限于政府外交方面,经济、商务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以及最近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更多契机。 虽然语言服务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无论是制度、管理、人才培养各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而伴着国家“走出去”的坚定步伐,语言服务行业会经历空前的变革,变得更加成熟和活力。

中国翻译的现状、环境以及挑战

回溯历史,首先众所周知的翻译三次高潮大多只注重单纯的翻译活动,而之后逐渐的开始翻译理论的研究,但这些理论的研究也是单纯的止于经验,并没与形成良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严复的“信、达、雅”也并没有从语言学的高度说明翻译问题的本质。其后受严复影响的许多探索翻译理论的研究的翻译家如林语堂、傅雷、钱钟书对于理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语言分析层面即对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的比较来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翻译活动。 直到90年代才开始逐渐的脱离语言分析层面,慢慢的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翻译而有了全方位的研究,既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去研究翻译理论。什么叫做意识形态上的翻译研究?意识形态从广义上来讲既翻译行为背后的一切思想观念保罗政治、哲学、艺术、审美、宗教等等。这里可以引用王东风对于佛经翻译和对严复翻译活动的描写和分析中的一句话“在翻译最高准则忠智商还有一只在无形之中操纵翻译行的手,那就是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能只从两种语言入手而抛开译者的本身,译者的主体性应该受到重视,因为译者本身而是民族文化建构的参与者。针对译者主体,2004年国内翻译界也重点的讨论了“女性主义”,打破性别的歧视,并对女权主义一反传统翻译的被动和消极的“忠实,对等”原则,把翻译看作是具有文化建构意义的社会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文化介入和协调,以重塑妇女形象。90年代在翻译研究上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学派:语言学派、功能学派、诠释学派、结构学派、文化等学派,并对翻译的

标准、定义有了更多的讨论,但是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翻译界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谢天振所讲 1.把翻译技巧的研究当成翻译研究的全部。2.只涉及理论的指导作用。3.片面的强调中国特色,自成体系而忽视了中外译论的共通性。因此基于中国翻译目前的发展和问题,中国翻译学的建立成为一个切实而又紧迫的问题。解决目前翻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没有完全形成统一思想的问题。 基于以上翻译研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和不足来过我们的挑战很明确: 1.建立翻译学,统一思想而非各派众说纷纭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21世纪翻译理论的主导还应该是翻译李林家,因为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中国译学的研究者只有清醒的认识中西译学的差异,寻找自己的出发点,明确目标才能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3.对于翻译研究方法,翻译家英爱摆脱传统的思想的禁锢,抛开严重的思辨性和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而着重于描写性、实践性的研究,注重以客观实际的探索。 这些也是中国国内翻译理论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随着翻译研究的逐渐深入,近几年来翻译研究中总会出现一些争论激烈的核心话题,尤其是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如何再现原语或者原文本的文虎?究竟改用什么样的策略是众多翻译家们所考虑的重点问题。这也就出现了近些年中异化和归化的争论,当然这里的曾仑是超越纯语言层面而上升到文化的角度。许多异化主导论者坚持异化翻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小语种问答

中国翻译行业现状——小语种问答 问:中国有没有优秀的小语种翻译人才? 答:有,但是你找不到。 问:中国有多少优秀的小语种翻译人才? 答:非常少,你很难找到。 问:中国小语种翻译人才有多优秀? 答:不会太优秀,因为群众基础不够,基数小。英语人才是万里挑一,日语人才是百里挑一,小语种人才能十里挑一就不错了。 问:为什么学小语种的人会这么少呢?前途不好吗? 答:不是前途不好。都是这万恶的高考制度给闹的。高考只考英语,知道吗?你葡萄牙语学好了没用。全世界有2.4亿人的母语是葡萄牙语,在中国居然是小语种,真让人可发一笑。 问:我英语过了6级,现在葡萄牙语热,想去学葡萄牙语,怎么样? 答:建议你三思。葡萄牙语热,谁让巴西成了金砖四国(BRICs)了呢。现在流行灵猫四国(CIVIS),里面可没巴西。再说了,你英语学了十几年,也就六级水平,现在专八都臭大街了,你还想再学十几年葡语啊?各种正版盗版的英语学习资料,文字的音频的视频的,排山倒海,多如牛毛,汗牛充栋,你都学不好,国内连一本像样的葡语教材都没有,你还想学好? 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答:贪多嚼不烂。与其门门精通,样样稀松,不如真正精通一门。你现在觉得英语没用是因为你没学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你六级的基础,如果方法得当,再学两年,你会成为英语牛人。现在去学小语种,两年以后顶多达到相当于英语四级水平。你已经挖了6米深了,再挖两米就见到水了,为什么还要去另外挖口井呢? 问:那不是没人学小语种了吗? 答:让那些语言天赋比较好的人去学。或者国家改革高考制度,将小语种考试成绩纳入,可以取代英语成绩,到时候学小语种的人自然会多如过江之鲫。 问:哪些语言属于小语种? 答:我们对小语种的定义是模糊的,没概念的。全世界就日本人的母语是日语,可是在中国,日语不是小语种,是仅次于英语的大语种。在北外,日语是一个单独的系,日语系。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合起来才是一个系,西葡语系。个中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日语的影响力,实际上就是日本企业、日本经济实力的影响力。随着中印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分量越来越小。20年后,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变成真正的“小日本”,日语在中国的地位会被打回原形——小语种。到时候,学中文的日本人会比学日文的中国人多。 问:英语真的那么有前途吗? 答:当然。理所当然。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印度人因为他们的英语优势,正在努力赶超中国。中印之间的经贸关系正在迅猛发展。总有一天,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是中美,而是中印。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老牌的发达国家,印度超过10亿人口,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高潮始于东汉至唐宋时期,佛经翻译盛行。据史家考证,最早的佛典汉译始于东汉桓帝年间的安世高,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五部佛经,开后世禅学之源,其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梁皎慧,高僧传),但其主要偏于直译。继安世高之后译经的是支娄迦谶,其所译经典,译文流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来面目,“辞质多胡音”.到了前秦时代,佛经翻译由私人事业转入了译场翻译,释道安在朝廷的支持下首创译场制度,采用“会译”法来研究翻译。他主张严格的直译,并总结汉末以来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理论,指出五种容易使译文失去原来面目的情况和三种不容易处理的情况。释道安晚年时请来天竺人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继道安之后创立了一整套译场制度,开集体翻译、集体审校的先河。到了唐代,佛经翻译事业达到顶峰。出现了以玄奘为代表的大批著名译者。玄奘即通称的“唐三藏”或“三藏法师”,他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远度印度学佛求经.十七年后归国。他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比过去在组织制度方面更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二三五卷。他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但各民族的翻译活动在创造、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如:回回历书,《元秘史》以及《古兰经》等的翻译。 第二次高潮直至明末清初,欧洲的一批耶酥会士相继来华进行翻译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这次翻译高潮从延续时间及译著数量上都比不上先前的佛经翻译。但其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翻译了一些天文、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著作。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为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著名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其中,西士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总结出三条科技名词翻译的原则,颇有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严复出版《天演论》前数年,语言学家马建忠就提出了所谓“善解”的翻译标准,即译者必须精通原文和译文,比较异同,掌握两种语言的规律,译书之前,必须透彻了解原文,达到“心悟神解”的地步,然后下笔,忠实地表达原义,“无毫发出入于其间”,而且译文又能够摹写原文的神情,仿效原文的语气。这些要求是很高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他本人专研究语法而没有搞翻译工作,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被后人忽略了。 第三次高潮当属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的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这一时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严复和林纾。严复在《大演论·译例言》中首次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翻译标准。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串以求原意明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论的发展 张景丰 (载《语言与翻译》杂志,2002年第三期) 摘要: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景丰(1958-),女,汉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关键词:翻译高潮;翻译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02)03-0048-04 翻译是不同民族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体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已开始设译官,此后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高潮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理论家,经百家争鸣,翻译理论不断发展、进步、趋于完善。因此要了解翻译理论的发展,须了解翻译的历史,总结经验。下面仅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予以探讨。 第一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时期 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有人认为,支谦此序“可以算是最初的直译说了”(罗根泽语)。晋、前秦时道安继而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了比支谦更为明确的主张,即“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可见他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以上三家的论点颇为近似,他们的原则可以概括为“重质朴,轻文采”。唐代僧人玄奘,其真本领在于翻译佛经,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集大成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他不仅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了第一个向

中国翻译行业职业调查报告

中国翻译行业职业调查报告 Industry study Analysis of MTI in China 姓名;Hua** 通过对翻译行业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对你国家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无疑起着担当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翻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融合的步伐加快,翻译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由于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翻译行业暴力可图,大量不具备翻译能力的人已经涌入了翻译行业的先例。其实实际上注册一家翻译公司并不需要任何特殊资质证明,以至于某些媒体曾经将经营媒体翻译公司同洗衣店并列为投资几万元,即可实现致富捷径。如此低端的入行门槛便使得这个行业泥沙俱下,鱼龙混合,翻译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翻译出来的东西质量低劣。 目前,国内市场翻译企业多,大企业少。年营业金额超过500万元的翻译机构和企业寥寥无几。然而在这其中,没有知名的翻译品牌,无法对市场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当国际翻译巨头TRADOS等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翻译企业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而且无法拿出与之相当的产品与职业与之抗衡。 其次,中国传统翻译企业缺乏整体质量统筹控控制,现在个翻译机构和企业中90%以上都还停留在完全手工操作的阶段。没有翻译质量控制的工具,没有完整的翻译质量控制流程。整体的翻译质量不高,其中的结果大大的影响和阻碍到了中外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和交流。翻译的问题甚至是可以涉及到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认为,中国近几百年来没有获奖者的情况,根本原因和关键在于没有优秀的文本翻译。 翻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其中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成交价格等层面的竞争手段,导致了市场上无法做到的恶性循环。全国以专业翻译注册的各类企业有3000多家,但是据统计,打着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各种名义注册然而实际上收揽翻译业务的各种企业的各种单位有数万家。依靠低成本,无从业资格的人力资源,胡乱翻译,原本已经很低的翻译价格被一再压低,很多非正规的“翻译社”的收费还不到正规企业的一半,盲目的价格征战使得很多优秀的翻译工作者;离开了翻译行业,大量劣质的防疫又充斥着整个中国市场。 具有专业翻译能力的翻译工作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受到损害之后,他们不得不花费在翻译之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再证明他们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进行的工作和提出的稿酬标准是必要而且合理的。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长期以来翻译一直都被认为是一种投入高而且附加值低的产业。即使是在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对反应也是一种产业的观点没有给到与足够的重视。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在获取外语资料与信息的同时宁可找自己人处理进行内部笑话也不愿意找专业的翻译公司或者寻求服务,事实上在国际市场大分工大合作商机稍纵即逝的今天,内部消化远不能适应性市场的高效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需求,一味地求上图款反而给单位的经济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种背景下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企业应审时车势,思考自己的未来。 翻译行业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一行业需要专业的管理也就是将翻译作为一种专业服务,翻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助手规范翻译过程同时在项目处理过程中对方一个题人员进行特定环节的技术培训,如: 1合理的教导 2激励因素 3制定合理的惩罚标准规范等。

四次翻译高潮

从中国四次翻译高峰期看翻译理论的发展 葛薇 (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1)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Translation Climaxes Ge Wei (Air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cience, Xi’an, Shaanxi 710051) 摘要:我国翻译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与之伴生的是翻译理论的同步发展。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是由“质”而“信”再到“化”,也就是说,从单纯模仿原文句法的直译到允许句法自由的意译再到饱含创造神韵、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多种翻译手法相结合。我国的翻译理论是在不断深化中加快发展,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更新与提高。 关键词:翻译高潮翻译理论翻译史 Abstract: There are four translation climaxes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are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heory.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developed from word-to-word translation to free translation, and then to creative translation by which the translator would combine with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climax,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history 收稿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葛薇(1982-),女,陕西户县人,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助教,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翻译的发展史,本质上其实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政治、文化、商贸相互交流融合的历史。我国的翻译可以上溯至公元67年,传至我国的佛经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了经文的讲解、翻译。由此至今的近2000年间,翻译也随着对外交流、对外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地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从四次影响较为深远的高峰期来对我国翻译理论发展史进行探讨。 第一次高峰期——唐宋及以前的佛经翻译 从东汉明帝派使者从天竺邀请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朝开始,我国的佛经翻译先后在东汉、东晋、南北朝、唐朝、北宋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历时1000多年,译经1690多部、6420余卷,形成了我国外来文化的巨大宝藏。在我国佛经翻译史上,这一时期可以归结为直译到意译的过程。 从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开始,佛经翻译从零散翻译进入了大规模翻译时期。安息人安世高及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都是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家。尽管他们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中问题也很多,但加速了佛教在社会普通群体中的传播。后人对安世高的译文的评价是“贵本不饰”,对支娄迦谶译文的评价是“审得本质,了不加饰”,表明他们的翻译提倡保持文学原意,属于初期的直译行为。在前秦王朝的官方支持下,僧人道安主持了我国最早的大型佛经译场,他提出翻译佛经时要竭力符合原文原意,“惟惧失实”,对直译的要求更加明确。由于这几个人的观点比较近似,后代的翻译家对他们的翻译原则给出了“重质朴,轻文饰”总结。 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译经僧人鸠摩罗什,他一生译经74部、384卷,最早提出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828014137.html, 1

目录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3) 第一节中国翻译市场概述 (3) 一、我国翻译市场总体概况 (3) 二、我国翻译行业发展阶段 (3) 三、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 第二节2011-2015年我国翻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4)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4) 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4) 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4) 第三节2011-2015年中国翻译产能规模统计分析 (5) 第四节2011-2015年中国翻译产品产值统计分析 (6) 2

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中国翻译市场概述 一、我国翻译市场总体概况 中国“入世”以来,愈来愈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与之相关联的国外资料、网站、软件需要和本地进行对接,从而催生巨大翻译市场。国际贸易,国际技术交流以及国际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同样蕴藏着非常大的翻译市场机会。每一次国际技术转让都会涉及到能堆满好几间屋子的资料需要翻译;每一个国际贸易项目的进行都会有大量产品介绍,合作文书翻译以及现场口译的需求;而逐年增加的国际性会议中,翻译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国际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和美国一家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亚太地区占30%,到2007年底,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将网页上的外国语言,翻译成为本国语言的翻译业务将达到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中国的翻译市场则将达到过300亿人民币。翻译市场会跟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迅速发展,目前为止仅国内翻译市场就保持着每年50%以上增长率,而且每一年的增长率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我国翻译行业发展阶段 虽然我国翻译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行业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的翻译市场行业处于成长期,无疑正在向成熟期迈进。 三、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规模小,具有良好行业品牌的公司甚少。国内缺少合格培养专业翻译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翻译标准的实施缺少监控和度量。翻译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产业。 2、翻译公司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由于专职人员少,很多公司不得不依靠兼职翻译或层层外包,使得质量难以保证。 3、同行竞争激烈,价格不断走低。很多公司为了争夺客户,不惜压低翻译 3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郭晓勇.doc

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 ——在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 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 各位代表: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暨大型国际活动语言服务研讨会。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本次会议名称定为语言服务行业大会,而不是翻译行业大会,这是因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为内容的新兴行业——语言服务行业,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业,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的主题“全球化与语言服务”就是要强调新兴的语言服务行业在全球化链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全球语言服务行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较其他很多行业要小。美国著名语言行业调查机构卡门森斯顾问(Common Sense Advisory)公司于2010年5月发布的全球语言服务市场报告预测,2010年全球外包语言服务市场产值为263.27亿美元(约1764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13.15%,到2013年预计将达到381.4亿美元。总部位于瑞士的本地化行业标准组织(LISA)早在2007年就估计2006年全球各行业的本地化支出(即语言服务外包产业的收入)约为300亿美元。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预测,2010年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美元,据此估算,全球语言服务外包市场产值已经占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4%-5%左右。这对于一个新兴行业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份额。 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为我国语言服务行业提供了宽阔的发展平台。包括奥运会、世博会在内的各种国际会议和活动频繁在华召开,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在华设立企业或投资机构,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大。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服务行业的支撑。今天上午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享如何通过有效的语言服务组织工作保障大型国际活动的成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语言服务行业服务大局的情况。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 一、蓬勃发展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 中国的语言服务行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萌芽,九十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初步形成;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化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语言服务市场的繁荣,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口笔译服务和本地化服务为主的语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由于语言服务产业尚未纳入国家统计体系中,因而没有市场规模方面的具体统计数据。但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全国在营语言服务企业为15039家。这里面既有雇员上千人的大型企业,也有大量一两个人组成的微型企业。如果按照平均每个企业10名员工,每人年均产值8万元保守估算,仅语言服务企业所消化的翻译和本地化业务年产值就达到120亿元以上,约占全球外包语言服务市场产值的7%。如果再加上市场庞大的语言培训、语言技术工具开发和咨询服务,产值则无法估计。例如,语言培训领头企业新东方2009财年的培训业务收入就达2.66亿美元(约18亿元人民币)。 不少业内资深专家认同这一估算数据,认为根据经济规模和语种重要等级,中文相关语言服务业务所占的比例应该在7-8%之间。今年下半年中国译协秘书处开展了一项语言服务产业调研,参与调查的语言服务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预期其2010年度业绩增长幅度在10%以上,其中四分之一预期在40%以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趋势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也大幅增加,这些都表明语言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二是为语言服务提供支撑的语言技术研发日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语言技术主要包括翻译记忆、机器翻译和翻译管理系统。翻译记忆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借助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兴起,将发展重点转向普及应用,纷纷退出面向教学的产品。广受网民青睐的谷歌在线翻译系统预示着机器翻译技术又一次进入到主流应用行列,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内企业也纷纷推出适用于普通网民的相关软件版本。而致力于将翻译记忆和机器翻译技术进行融合、以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翻译的智能翻译技术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基于网络以及大型关系数据库、能够跨地域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协同翻译平台得到了较快发展,有望成为翻译管理系统的主流趋势。 三是翻译学科的发展使产学研结合成为趋势。快速增长的语言服务需求推动专业翻译教学从外语教学中分离出来,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