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11第2期收稿日期:2011-02-21作者简介: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猪瘟是一个古老而又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在我

国猪群中常年不断,并有不断上升的态势。由于猪瘟的危害甚大,猪瘟仍然是当前我国猪病防控中首要之病。近几年来许多猪场坚持免疫接种猪瘟疫苗,而免疫猪群仍然不断发生猪瘟,造成免疫失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的。现就当前猪瘟的免疫接种与免疫后出现的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仅供咨询者参考。1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无残余毒力,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安全地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与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成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等。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对不同地区、不同致病力野毒株的单独感染或多毒株的混合感染都有中和能力,猪群完全可以得到保护。为此,目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防控猪瘟仍然有特效,不应怀疑。2猪瘟病毒是否发生变异

长期的反复培养传代、高度免疫的压力下,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诱发病毒变异,特别是RNA 病毒,由于没有RNA 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因此在体内免疫压力的选择影响下易发生变异,在与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失去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引起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猪瘟病毒属于RNA 病毒,与其同一科或同一属的病毒如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等,均发现了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猪瘟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朱研博士与涂长春研究员以我国猪瘟病毒石门毒株为模型,对其在免疫压力下的增殖变异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在免疫压力下仍然保持遗传稳定性,能被中和抗体所中和,也未发现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不同代次石门毒株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7%~100%、97.3%~100%,

表明在同一属病毒中,猪瘟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最高,最不易发生变异。3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的问题

用猪瘟弱毒疫苗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疫苗病毒(C 株)能通过母体胎盘传给胎儿,但对妊娠母猪

无害,不会引起胎儿畸形;用猪瘟C 株疫苗免疫接种猪只,可将疫苗病毒传递给未免疫接种的猪只,但是毒力不见返强,其返强的可能性是微小的。国外使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猪只,也发现疫苗毒株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对胎儿无害,生长发育正常,也不产生慢性猪瘟。因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用于母猪妊娠期间的免疫接种。

为什么有人主张母猪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主要是认为接种疫苗易发生应激,诱发其他疫病,甚至造成流产。母猪妊娠期间尽可能不注射疫苗,不用抗生素类药物,让母猪安全健康妊娠为上策。母猪配种前可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既符合免疫程序,又不会影响配种受孕,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到妊娠期间免疫接种?没有必要。

4猪群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的原因何在

近几年来,不少养猪场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仍常年不断发生猪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当前我国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就可引发持续性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的发生,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的带毒率达到

43%。持续性感染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可带毒、

排毒,呈现持续性感染。这些持续性感染的猪只如果能康复就可产生抗体,这样,在这些猪体内便可同时存在血清中和抗体与猪瘟病毒,呈现隐性感染状态,不出现症状,如果这时给这些猪只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疫苗可被猪体内血清中和抗体而中和,使其缺乏免疫抗体,猪只易感染野毒造成猪瘟的发生。4.2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携带猪瘟病毒的妊娠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并长期带毒与排毒。据广东、福建、吉林等地5个规模猪场调查发现,其仔猪先天感染带毒率为96.7%。当给这些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时,仔猪不产生免疫应答,检测不出免疫抗体,呈现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不少猪场给哺乳仔猪于断奶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而常在保育期发生猪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而造成的。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1)02-0081-02

81

2011养猪SWINE PRODUCTION(2)

4.3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当猪群中存在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及细小病毒等感染时,无论是与猪瘟病毒单一感染还是多重混合感染,都会造成猪体免疫抑制,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产生干扰作用,严重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当猪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时,往往给猪只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最终造成猪场猪瘟的常年发生与流行。

4.4疫苗质量问题

猪瘟疫苗如果疫苗病毒含量低、免疫剂量不足,给猪只免疫接种后不足以阻断猪瘟的临床感染引起的猪瘟恶性循环链,这也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群中仍然发生猪瘟的一个重要原因。猪瘟细胞疫苗如果被牛黏膜病病毒(BVDV)污染,用污染的疫苗给猪只免疫接种,牛黏膜病病毒不仅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抑制抗体的生成,致使免疫抗体低下,导致免疫失败;而且牛黏膜病病毒感染妊娠母猪还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诱发母猪流产、产死胎与弱仔。病毒经胎盘传给胎儿,也可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感染。牛黏膜病病毒还可引发2~4周龄仔猪发病,发病率为50%左右。临床上表现为仔猪贫血、被毛粗乱、吃料少、消瘦、生长缓慢、结膜炎、关节炎、腹泻,多数仔猪先后死亡,少数仔猪成为僵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慢性猪瘟病例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

4.5其他因素

饲料霉菌毒素中毒;饲粮中缺少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免疫程序不合理;超大剂量注射疫苗造成免疫麻痹;免疫接种技术与方法不正规;疫苗保管与使用失误;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以及猪群健康状况不佳或其他疾病的存在等等,都会影响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诱发猪瘟的发生与流行。

当猪群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仍然发生猪瘟时,要认真从各个方面去查找原因,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使用只是其中之一。应区分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5小结

养猪场要认真净化猪群,淘汰带毒猪只;选择信誉高的兽药企业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合理的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以提高免疫效果;同时要做好口蹄疫、伪狂犬病、流感、细小病毒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全面确保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饲喂优质饲料、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综合防控,即可确保猪瘟疫苗免疫接种的效果。(编辑:富春妮)

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携带日本脑炎病毒(JEV)的蚊虫叮咬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能引起儿童脑炎。怀孕母猪被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侵害胎儿,引起流产或延期分娩及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等繁殖障碍;青年公猪表现为睾丸炎,严重的可失去配种能力而被淘汰;尤其对后备种公、母猪的危害特别大。

乙型脑炎是由蚊子叮咬而引起的,我们无法完全消灭蚊子,也无法阻止猪只不被蚊子叮咬,因此,注射疫苗成为预防乙型脑炎的首选。

即将临近乙脑流行期,当务之急是做好免疫。从3~4月初开始及整个蚊虫活动期间,6~7月龄的后备种公、母猪必须于配种前4周及1周进行2次猪乙型脑炎活疫苗接种(不要使用灭活苗),千万不能漏防。可选用中牧或武汉科前“猪乙型脑炎活疫苗(SA14—14-2株)”,其病毒含量高、免疫原性好,1头份即可,无需加量使用。该疫苗种毒为人用弱毒疫苗株经猪体适应、克隆筛选获得,安全性能高。因注射后3周才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所以要在蚊虫出现前1个月接种,南方每6个月免疫1次。

使用疫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免必须在150日龄以上,以防母源抗体干扰;②以间隔2~3周注射两次为佳;③2周岁以内的种公猪、初产母猪产后都要免疫1次,二胎以上母猪可不免疫;④疫苗必须用专用稀释液,内含免疫增强成分,不要随意用生理盐水替代专用稀释液,并保证在稀释之后2小时内用完;⑤疫苗要严格按照规定在低温条件下运输、贮存,在2℃~8℃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在-15℃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检查,不要使用过期、失真空及接近失效期的疫苗;使用过程中应防高温、消毒剂和阳光照射;其他使用注意事项参见兽用生物制品一般注意事项;

⑥乙脑活疫苗经安全性试验证实,1头份剂量接种早期怀孕母猪,接种后虽可能出现短时(2~4天)的病毒血症,但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苗毒不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发病,对胎儿的发育也未出现不良影响,因此,后备母猪漏免而已怀孕的,可在怀孕早期补免1次,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办法,在配种前做好免疫是最佳选择。

(250000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专家组

吕惠序)

快到猪乙型脑炎流行期当务之急是搞好免疫中图分类号:S858.28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1957(2011)02-0082-01

!!!!!!!!!!!!!!!!!!!!!!!!!!!!!!!!!!!!!!!!!!!!!!!!!!!!!!!!!!!!!!!!!!!!!!!!! 82

猪瘟免疫程序

在我国,由于多年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得到有效地控制,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 在猪瘟的控制上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猪瘟免疫程序,但是根据本人多年来的调查发现,各地养猪场的免疫程序大同小异,其基本情况大致有三种: 1.种猪集中统一免疫:种公猪、种母猪一年两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仔猪21-25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采用这种免疫程序的猪场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种公猪一年两次集中免疫,每次接种4-6头份;种母猪断奶后与其仔猪同时免疫,母猪接种4-6头份,仔猪接种2-3头份,仔猪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有相当数量的猪场采用该种免疫程序,但其比例比前一种少。 3.超前免疫:在疫区有些猪场为了控制仔猪早期感染猪瘟,在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即超前免疫),每头猪注射1~2头份,注射后1—2小时让其自由吮奶,第二次免疫在30-40日龄左右进行,每头接种3-4头份;种公猪、种母猪一年两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 一、“种猪集中统一免疫”下仔猪的免疫程序 (一)其有利的一面: 首先,在受猪瘟威胁地区或发生猪瘟时可以很快控制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可以简化管理,生产上容易操作实施。 (二)其不利的一面: 首先,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有资料表明,母猪配种和妊娠期免疫,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仔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其次,很难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众所周知,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4~8时是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种猪集中统一免疫”的方法很难保证仔猪首免时间合理。实际上,许多养猪场猪瘟预防效果不是很好,与这些猪场采用了这种免疫程序有关。 (四)修正建议: 如果确实需要坚持“种猪集中统一免疫”,仔猪首次免疫要真正做到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猪瘟野毒提供感染机会,就必须经常对仔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

猪瘟疫苗分类

猪瘟疫苗目前主要有四种:脾淋苗(I)、乳兔苗(I)、细胞苗(II)和联苗。这四种疫苗的猪瘟毒株虽然均是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但彼此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1)脾淋苗、乳兔苗和细胞苗为猪瘟单苗,单苗可以用于猪基础免疫.(2)普通苗一般指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RID的含毒量,远高于组织苗每头份不低于150RID的含毒量),既能防止临床发病,又能保护不发生亚临床感染,达到了“双保护”的水平,所以一般猪瘟免疫使用猪瘟细胞苗免疫就可以了。 (3)脾淋苗和乳兔苗,是兔源组织苗,是利用成兔和乳兔的活组织生产制备的,产量小,成本高,易污染。本类疫苗最好不用于乳前免疫,没吃初乳的子猪群免疫猪瘟活疫苗(兔源)可能诱发较严重的接种反应。 (4)在紧急免疫猪瘟苗时,组织苗优于细胞苗,可能因为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特别是淋脾苗中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建议 (1)子猪做基础免疫时最好选用猪瘟细胞苗,不要选用猪瘟组织苗(脾淋苗和乳兔苗). (2)一旦发生猪瘟,须紧急免疫猪瘟疫苗时,建议使用猪瘟脾淋苗,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转移因子使用。 对于猪瘟免疫,某些养殖户说:“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一头猪注射几十头份甚至上百头份,以毒攻毒,也未见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进而形成了“注射量多多益善”或“多了比少了好”的错误观点。 分析:无论是正常免疫猪瘟疫苗,还是紧急免疫猪瘟疫苗,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均是错误的做法,即使免疫后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后续的负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首先,猪瘟苗均是活疫苗,大剂量注射疫苗,无形中就给机体内注入了大量的病毒,就会给健康猪埋下“潜伏的病原”或加重病猪的疫情。 其次,大剂量使用猪瘟苗,不仅造成了疫苗的浪费,增加了成本,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猪瘟病毒的生态变化以及机体正常免疫能力的产生,甚至产生“免疫耐受”现象。再其次,猪瘟活疫苗的生产过程,有时会发生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情况,这会使疫苗的免疫效能下降,甚至免疫失败(这是猪细胞苗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必然会增加疫苗对猪体的副作用。 建议 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会造成猪体长时间带毒、排毒,猪场很难净化猪瘟,甚至猪场一旦发病,猪瘟都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对于猪瘟苗的使用,应当科学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定量免疫猪瘟疫苗。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亚急性和慢性型除见不同程度的败血性变化外,还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是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政府对该病实施强制性免疫。 现在虽然疫苗已广泛使用,但非典型性猪瘟却仍不断发生,甚至有些养殖场更换猪瘟疫苗及免疫程序后,猪瘟的防控仍不理想,本文就其原因做以下简要分析。 1、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和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 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王琴研究员曾报道:我国猪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了猪群的随意流动是传播与扩散该病的重要原因。通过监测,发现我国的猪瘟流行在大部分地区依然是基因2群和1群,没有发现基因3群;疫苗毒株抗原性没有发生变异,目前疫苗依然有效。 2、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2.1、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 圆环病毒被行业内形象的称为猪的“艾滋病”,不言而喻,这是因为圆环病毒像艾滋病病毒一样,侵害的都是免疫系统,造成普遍的免疫抑制,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4期刊发了一篇题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文章。文章指出: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导致PBL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严重抑制和紊乱。实验结果见图1。 图1: 2.2、蓝耳病毒的免疫抑制性干扰 先感染PCV2,2日后免疫猪瘟单免猪瘟疫苗 先免猪瘟疫苗,2日后感染PCV2对照组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李雪艳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9期 一、加强免疫是预防猪瘟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选用适宜的疫苗进行有效免疫注射,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目前,采用的疫苗有中国的兔化弱毒、脾淋苗,牛(羊)睪丸细胞苗.兔化弱毒克隆株苗及日本的细胞弱毒苗,免疫效果均较好。 (-)免疫程序 猪瘟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及本地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程序有:仔猪岀生后吮初乳前接种疫苗,注苗后2 h吃初乳,40日龄再免疫1次。 1?非疫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0~40d免疫,留作种用的再免疫1次。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20~25d免疫,以后半年免疫1次。 2?疫区。仔猪出生后吮初乳前首免,40d二免,以后1年免疫1次。1年以上无可疑疫情安全地区,35-60 H龄首免,以后1年免疫1次,其中,疫点、受威胁区20-25 B龄首免,60日龄二免。 目前,已确定猪瘟母源抗体主要是经初乳传递,为此,在吃初乳前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可避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而达到较好的防疫效果。可考虑推广应用,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吃初乳的时间,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免疫剂量 猪瘟免疫剂量正在被加大,有的养猪场兽医人员认为用苗剂量越大其保护性越好,据目前生产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监测情况,认为加大在1~4倍范围即可。断奶之前仔猪4头份,断奶后仔猪2~3头份,大猪2头份。由于猪瘟疫苗的剂量要求,特别建议在猪瘟疫区,尽可能使用单苗,而不用三联苗,以免由于疫苗剂量不够,造成非典型、甚至典型猪瘟流行。 (三)驻马店市实际情况 驻马店市因偶有散发性猪肺疫病猪发生,就驻马店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大面免疫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再结合适时补针、仔猪窝边注射(母猪所产仔猪25 ~ 30日龄用猪瘟单苗2头份进行首免,50 ~ 60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

常见猪瘟的类型和综合防治

常见猪瘟的类型和综合防治 1猪瘟的分类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是养猪业的头号大敌,自从多年前我国成功地制造出猪瘟疫苗后,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疫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病毒出现毒力强弱不同的毒株,本病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同时存在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猪瘟类型。 1.1急性猪瘟主要发生于没有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只,这类猪只体内没有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一旦感染就会很快发病,多数急性发作死亡。此类猪只表现出急性发热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典型猪瘟症状,外观猪体温升高到40.50~42 ℃呈稽留热,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粪便干硬如球状,尿色发黄,病猪厌食,精神极差严重沉郁,部分猪只运动失调有痉挛等神经症状。大多数病猪3d内死亡,病程稍长者出现腹泻、尿脓稠而臭,行走无力,消瘦等变化,此类猪只多于1周内死亡,极少数侥幸存活者成为僵猪,并长期向外排毒。目前猪瘟免疫比较普遍,此种类型相对较少。 1.2慢性猪瘟也称为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是目前最常见的猪瘟类型。主要发生于免疫过猪瘟的猪只,这些猪只体内本来应当有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但是由于猪瘟免疫不合理或某些原因引起免疫抑制发生抵抗力下降,不能抵御猪瘟病毒侵袭而发病。因为猪只还有一些抵抗力,所以表现出的症状就不典型,呈隐性经过,发作慢而温和。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等症状。慢性猪瘟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11周,其病程也比较长,同时有呼吸和神经症状。在猪群中不断出现死猪现象(主要是中、小猪,特别是哺乳仔猪)。猪群中常出现有“无名高热”、“干耳朵”、“干尾巴”、“烂喉病”等病猪,有的出现皮肤烂斑、点状出血。有的腹下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紫斑蹄、污斑症)、花皮猪等。本病的发病和死亡率相对急性猪瘟来说比较低,主要是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常耐过者多,但从此以后成为僵猪,并长期向外排毒。患有慢性猪瘟的病猪外观症状极为不典型,临床很难判定。笔者曾经遇到过仅出现吃食减少,没有其它症状,用药无效,1周左右死亡的慢性猪瘟病例。比较经典的慢性猪瘟病程是先沉郁、发热、厌食,再出现临床症状改善,好象要康复然后突然恶化迅速死亡,前后可持续1~2个月。 1.3迟发性猪瘟是由母猪怀孕后期感染低致病性猪瘟,然后传播给仔猪引起的猪瘟疫病。这种仔猪出生后直到断奶前看起来都同正常猪一样,从断奶后逐渐开始发病,一般生后6个月内均发病死亡。没有发病前的猪貌似健康,却不停的向外排病毒,感染其它猪只。这种猪使用猪瘟疫苗免疫不产生免疫力,随时可以发病。该病一旦发作,同一群的猪只可能会全群覆没,紧急免疫接种也不起作用,经济损失很大,它是近年来新发生的对养猪业发展危害最大的一种猪瘟类型。目前我地猪群已经发现多起迟发性猪瘟,无一不是全群覆没,值得广大养猪户高度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11第2期收稿日期:2011-02-21作者简介: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猪瘟是一个古老而又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在我 国猪群中常年不断,并有不断上升的态势。由于猪瘟的危害甚大,猪瘟仍然是当前我国猪病防控中首要之病。近几年来许多猪场坚持免疫接种猪瘟疫苗,而免疫猪群仍然不断发生猪瘟,造成免疫失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关注的。现就当前猪瘟的免疫接种与免疫后出现的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仅供咨询者参考。1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疫苗,其免疫原性好,无残余毒力,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脑炎病变。可安全地免疫接种妊娠母猪与哺乳仔猪,不影响受精率及成活率,不引起流产、死胎等。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对不同地区、不同致病力野毒株的单独感染或多毒株的混合感染都有中和能力,猪群完全可以得到保护。为此,目前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防控猪瘟仍然有特效,不应怀疑。2猪瘟病毒是否发生变异 长期的反复培养传代、高度免疫的压力下,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诱发病毒变异,特别是RNA 病毒,由于没有RNA 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因此在体内免疫压力的选择影响下易发生变异,在与抗体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失去与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引起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猪瘟病毒属于RNA 病毒,与其同一科或同一属的病毒如口蹄疫病毒、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等,均发现了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猪瘟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朱研博士与涂长春研究员以我国猪瘟病毒石门毒株为模型,对其在免疫压力下的增殖变异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猪瘟病毒石门毒株在免疫压力下仍然保持遗传稳定性,能被中和抗体所中和,也未发现能够逃脱抗体中和作用的突变体病毒。不同代次石门毒株的核苷酸以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7.7%~100%、97.3%~100%, 表明在同一属病毒中,猪瘟病毒的遗传稳定性最高,最不易发生变异。3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的问题 用猪瘟弱毒疫苗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疫苗病毒(C 株)能通过母体胎盘传给胎儿,但对妊娠母猪 无害,不会引起胎儿畸形;用猪瘟C 株疫苗免疫接种猪只,可将疫苗病毒传递给未免疫接种的猪只,但是毒力不见返强,其返强的可能性是微小的。国外使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猪只,也发现疫苗毒株穿越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对胎儿无害,生长发育正常,也不产生慢性猪瘟。因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用于母猪妊娠期间的免疫接种。 为什么有人主张母猪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主要是认为接种疫苗易发生应激,诱发其他疫病,甚至造成流产。母猪妊娠期间尽可能不注射疫苗,不用抗生素类药物,让母猪安全健康妊娠为上策。母猪配种前可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既符合免疫程序,又不会影响配种受孕,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到妊娠期间免疫接种?没有必要。 4猪群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的原因何在 近几年来,不少养猪场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后,猪群仍常年不断发生猪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病毒持续性感染的影响 当前我国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就可引发持续性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的发生,据有关报道,妊娠母猪的带毒率达到 43%。持续性感染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可带毒、 排毒,呈现持续性感染。这些持续性感染的猪只如果能康复就可产生抗体,这样,在这些猪体内便可同时存在血清中和抗体与猪瘟病毒,呈现隐性感染状态,不出现症状,如果这时给这些猪只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其疫苗可被猪体内血清中和抗体而中和,使其缺乏免疫抗体,猪只易感染野毒造成猪瘟的发生。4.2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携带猪瘟病毒的妊娠母猪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使其产下的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并长期带毒与排毒。据广东、福建、吉林等地5个规模猪场调查发现,其仔猪先天感染带毒率为96.7%。当给这些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时,仔猪不产生免疫应答,检测不出免疫抗体,呈现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不少猪场给哺乳仔猪于断奶前后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而常在保育期发生猪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仔猪产生先天性免疫耐受而造成的。 关于猪瘟的免疫问题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中图分类号:S85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1)02-0081-02 81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及注射事项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及注射事项 猪瘟一直是困扰着养猪业的一大问题。本病以散发和非典型症状为主,10-20日龄和40-60日龄的仔猪易感,造成猪瘟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疫源的广泛存在,猪的隐性带毒,疫苗选择、运输和保存不当,免疫程序不当。因此,进行有效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是预防猪瘟最好的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一些专家的研究结果,凡格猪瘟疫苗小编饭饭针对目前普遍猪瘟疫苗推荐几种免疫程序。 (1)猪瘟洁净区。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20-2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各2头份/头。 (2)猪瘟污染区。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后备种公、母猪:选定后配种前免疫一次,3头份/头。 经产母猪:产后20天和产前30天各免疫一次,3头份/头。 仔猪:新生仔猪超前免疫(零时免疫),即出生后接种1头份/头,隔1-2小时后才可让其吃初乳,35-40日龄二免,2头份/头。 (3)猪瘟暴发区。 在受猪瘟威胁地区和猪瘟暴发区,采用紧急接种猪瘟疫苗的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猪瘟的蔓延。在发生猪瘟的猪场对除哺乳仔猪外的所有猪只紧急接种,5-8头份/头,虽在注苗后3-5天可能会出现部分猪只死亡,但7-10后猪瘟可平息。对已确诊的病猪采取扑杀的方法,如有条件在疫情控制后进行普查,淘汰隐性带毒猪,控制传染源。 猪瘟疫苗的注射也有很多要注意的,下面凡格猪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就为大家整理了去点注射猪瘟疫苗注意事项。 1.不要过早注射 有些养猪户给刚出生几天的子猪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不妥。因为初生子猪能够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可预防猪瘟。如在这时注射猪瘟疫苗,将会干扰和破坏母源抗体的作用。据试验,在子猪40日龄--45日龄、母源抗体开 2.不要重复注射。 有些养猪户饲养的猪已由兽医注射了猪瘟疫苗,又自行重复注射,以为效果会更好,结果适得其反。猪瘟疫苗是一种弱毒疫苗,适量注射后,通过引发抗体产生而获得免疫力,具有1年以上的免疫期。如果在短期内重复注射此种疫苗,其抗体就会与毒苗产生中和作用,使猪容易感染猪瘟。 3.不要在怀孕期注射 有些养猪户在母猪怀孕期间或母猪临产时注射猪瘟疫苗,这样做是不妥的。猪瘟疫苗能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引起子猪死胎、流产或早产,因此注射猪瘟疫苗只能在母猪怀孕前或产子后进行。 4.不要共用针头 有些养猪户在给猪注射猪瘟疫苗时,不注意针头消毒或更换针头,健康猪、病猪都用1个针头注射,从而造成相互交叉感染的恶果。因此在注射时,一定要更换针头或将针头消毒后再用。 5.不要注射失效疫苗

猪瘟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高热稽留,,小血管变性引起广泛出血小血管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塞和坏死。。

病原学特点 ?病原 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分类 分类::黄病毒科 形态大小::球形,40-50nm,单股RNA,有囊–形态大小 膜 囊膜上有两种糖蛋白,,分别为E1抗原结构::囊膜上有两种糖蛋白 –抗原结构 (55KD)和E2(46KD),核衣壳由36KD蛋 白质构成

–血清型血清型::仅1个,但各毒株之间毒力有差异 强毒强毒::急性型猪瘟急性型猪瘟,,发病及死亡率均高发病及死亡率均高。。中毒中毒::慢性型慢性型,,亚急性型猪瘟 低毒低毒::迟发性猪瘟迟发性猪瘟,,轻微和亚临床形式轻微和亚临床形式,,引起胎儿和新生仔猪的死亡引起胎儿和新生仔猪的死亡。。 无毒无毒::疫苗株疫苗株((C 株)。

–抗原性抗原性::HCV 与BVDV 抗原关系密切抗原关系密切,,存在交叉反应叉反应。。二者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猪肾细胞猪肾细胞、、如:PK15、SK6 ?羊肾羊肾、、牛睾丸细胞——C 株猪瘟兔化弱毒株?HCV 复制部位限于细胞浆复制部位限于细胞浆,,不产生细胞病变–存在位置存在位置::HCV 在病猪体内分布于全身的组织和体液内和体液内,,但在脾脏但在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毒量最高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仅猪易感仅猪易感,,其他动物有抵抗力但可产生抗体。不同品种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年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外种猪更易感 传染源传染源::病猪和带毒动物均是传染源病猪和带毒动物均是传染源,,在直至抗体产生前的整个病程中可经尿产生前的整个病程中可经尿、、粪、多种分泌物排毒(如口如口、、鼻、泪液泪液)。)。)。屠宰时则由血屠宰时则由血屠宰时则由血、、肉、内脏内脏、、废料废料、、废水散布废水散布,,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一般由消化道一般由消化道,,口鼻黏膜口鼻黏膜,,结膜结膜、、生殖道黏膜及皮肤擦伤道黏膜及皮肤擦伤,,还可经呼吸道黏膜感染还可经呼吸道黏膜感染,,垂直感染感染。。

猪场猪瘟危害

猪场猪瘟危害 一、猪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猪瘟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猪身上,检测猪瘟抗体水平大多数都在1:16左右徘徊。这些场并不是不重视猪瘟的免疫防疫工作,但是接种了猪瘟疫苗后,猪瘟的抗体水平还是上不来,其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霉菌毒素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猪只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抑制病原体的侵害,为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例如黄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产生的T-2毒素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体外对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杀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对细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细胞受体改变)或干扰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例如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对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细胞毒性,可作用在胞质分裂(可能藉与丝状肌动蛋白结合)上,从而使免疫机能受到抑制。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常见疾病如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PRRS)及圆环病毒等在猪群存在,会产生免疫抑制,使猪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3.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猪场忽视本场的实际以及猪只个体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4.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临床感染的猪(无临床症状),若此时仅接种1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刺激引发非典型猪瘟。 5.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会影响免疫效果。猪瘟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应立即使用,不能存放过久。稀释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应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内低温保存。此外,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过有效期的疫苗,注射时消毒不严,造成潜伏期病毒的传播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不法厂家私自制造一些质量没有保证的猪瘟疫苗,及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使猪只免疫失败和隐性猪瘟的猪只增多。 二、防治对策 1.加强猪瘟的免疫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定期开展猪瘟免疫抗体的监测,了解猪群的抗体水平和注射猪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引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是由于母源抗体过高)。下面介绍的免疫程序可供猪场参考采用: (1)母猪在产后20-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疫苗4头份。

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

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 什么是猪瘟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损失。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 猪瘟疫苗种类 猪瘟活疫苗(Ⅰ型) 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健康家兔或乳兔,收获感染兔的脾脏及淋巴结,或乳兔的肌肉及实质脏器,磨碎制成匀浆后,加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猪瘟活疫苗(Ⅱ型) 系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于犊牛睾丸细胞或羔羊肾细胞培养繁殖,收获细胞培养液,破碎细胞后,加适当保护剂及抗生素,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猪瘟有哪些症状 最急性型: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猪瘟流行初期 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如何正确使用猪瘟疫苗 种公猪一年两次集中免疫,每次接种4-6头份; 种母猪断奶后与其仔猪同时免疫,母猪接种4-6头份,仔猪接种2-3头份,仔猪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 此种免疫程序在免疫前最好还是先测定仔猪的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再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剂量。这一剂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母猪的接种剂量,另一是指仔猪的接种剂量。 一般情况而言,血液中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仔猪3~15日龄时抗体滴度为1:64以上,保护率为100%;20日龄时抗体滴度降至1:32,保护率为75%,为临界线;30日龄时抗体滴度为1:16以下,无保护力。疫苗免疫一定要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以25日龄和65日龄2次免疫为好

猪瘟疫苗的种类与用法

猪瘟疫苗的种类与用法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经典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病猪是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直接接触而发病。 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易发生,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就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发展。当前我国猪瘟发病状况具有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拓宽。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按程序进行猪瘟弱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许多国家都已经依靠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该病,但是在我国防治效果还很难令人满意。 一、常见猪瘟弱毒疫苗的品种 目前我国猪瘟疫苗主要有组织冻干疫苗和细胞冻干疫苗两大类,因为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只存在毒力的差别,所以选择猪瘟疫苗时应该注意的是该疫苗的抗原含量和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能保证以上这两点就可以放心使用。 1、猪瘟组织冻干苗 (1)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 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耳静脉接种体重1.5千克-3千克健康家兔,选择出现定型热反应的免疫家兔,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兔淋巴组织和脾脏,匀浆后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冻干活疫苗;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相对来说生产成本较高,但疫苗里面含有大量未知免疫增强因子,免疫剂量小,抗原免疫原性好,免疫效果好,免疫过敏反应小。特点是免疫原性强、效果好,免疫后抗体产生快、持续时间长。 (2)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 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3日龄-5日龄乳兔,采集乳兔肝脏、脾脏及肌肉组织,制成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相对于脾淋组织疫苗来说,乳兔组织疫苗产量较高、成本较低。该苗的特点是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效果较好,免疫后抗体产生较快,抗体滴度持续时间较长。 2、猪瘟细胞冻干苗 (1)犊牛睾丸细胞冻干活疫苗 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于犊牛睾丸细胞培养液,收获含毒细胞液,制成冻干活疫苗。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或口蹄疫病毒对该疫苗的生产有严重干扰反应。其优点是可大批量生产,生产过程容易监控,价格低廉,缺点是效价不稳定。 (2)猪瘟传代细胞苗 采用国际认证的同源传代ST细胞进行培养,具有批间差异极小,稳定性好,病毒培养液中病毒含量高,可大批量生产,且生产过程容易监控,可有效避免BVDV病毒污染的威胁。 二、猪瘟疫苗选择 猪瘟疫苗的生产厂家很多,疫苗生产渠道十分复杂,所以应选择生产设备,技术力量,生产工艺等相对较优的厂家。 RID是衡量猪瘟疫苗病毒含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疫病防控难度的加大,每头份猪瘟细胞苗抗原含量国家标准已经升为750RID,脾淋苗抗原含量国家标准为150RID。实际生产中,大部分疫苗企业的内控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大多数企业宣传其猪瘟疫苗抗原含量≥7500RID,部分高效苗抗原含量则高达1.2万RID)。但RID并非越高越好,应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适当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后应及时进行抗体检测,一定的抗体水平是保证防控猪瘟的基础,但过高的抗体水平可能与猪瘟野毒感染有关。抗体水平不佳时需考虑猪群日龄、免疫时机、检测时间、

猪瘟疫苗种类及其应用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经典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病猪是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直接接触而发病。 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易发生,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就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发展。当前我国猪瘟发病状况具有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拓宽。 防疫方式也多种多样,按程序进行猪瘟弱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等,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疫苗免疫。该疫苗从最初强毒结晶紫灭活疫苗到现在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的防疫效果都非常理想,许多国家都已经依靠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该病,但是在我国防治效果还很难令人满意。 目前市场上常见猪瘟弱毒疫苗的品种 目前我国猪瘟疫苗主要有组织冻干疫苗(I)和细胞冻干疫苗(II)两大类,因为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只存在毒力的差别,所以选择猪瘟疫苗时应该注意的是该疫苗的抗原含量和是否有过敏反应,如果能保证以上这两点就可以放心使用。 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耳静脉接种体重1.5千克~3千克健康家兔,选择出现定型热反应的免疫家兔,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兔淋巴组织和脾脏,匀浆后加入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冻干活疫苗;脾淋组织冻干活疫苗相对来说生产成本较高,但疫苗里面含有大量未知免疫增强因子,免疫剂量小,抗原免疫原性好,免疫效果好,免疫过敏反应小。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3日龄~5日龄乳兔,采集乳兔肝脏、脾脏及肌肉组织,制成乳兔组织冻干活疫苗。相对于脾淋组织疫苗来说,乳兔组织疫苗产量较高、成本较低。 犊牛睾丸细胞冻干活疫苗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接种于犊牛睾丸细胞培养液,收获含毒细胞液,制成冻干活疫苗。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或口蹄疫病毒对该疫苗的生产有严重干扰反应。其特点是产量高、生产成本低。 “文易宁”猪瘟淋脾苗特点及免疫程序 一、“文易宁”疫苗特点 毒力低毒株采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C株原代毒种,生长仅限于淋巴组织,很少在肾脏检测到抗原。 安全虽然可以通过怀孕母猪的胎盘,但不引起受感染胎儿的任何发育异常,它对怀孕母猪和子猪无害。 毒力稳定转变成强毒株可能性小,本疫苗毒株在猪体上回归传代20次~30次仍然保持其弱毒性,并且在皮质类固醇处理和非处理的猪中表现一样。 免疫原性强与细胞苗相比,脾淋疫苗中富含多种免疫增强因子(受感染脾淋组织含有多种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对猪瘟免疫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如转移因子(TF)、白细胞介素(IL)、促有丝分离分子(MF)、巨嗜细胞活化因子(MacF)、趋化因子(CF)等,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增强对野毒的抵抗力,“文易宁”免疫原性是普通细胞苗的5倍以上,使用无须加量,每猪1头份。 先进生产工艺瑞普仅收取感染的家兔脾淋组织,且采用高速匀浆释放病毒、离心纯化、加适宜稳定剂、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专用稀释液瑞普配有猪瘟疫苗专用的稀释液,其含有免疫增强剂和抗过敏成分,可提高猪瘟抗体水平1个~2个滴度,减轻疫苗接种带来的应激或过敏反应,是“文易宁”的最佳伴侣。免疫力产生快、免疫期长注射“文易宁”后4天即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6个月。

浅谈我国猪瘟的现状与免疫要点

浅谈我国猪瘟的现状与免疫要点 作者:朱世蝶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猪瘟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性。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也是HC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数量占饲养量的3%—5%,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近十多年来,随着猪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以及猪的调运和流通,猪瘟的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性流行,规模变小,强度变轻,导致诊断错误,延误最佳诊断时机,使猪瘟疫情的发生增多,成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当前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新趋势 1.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得到了控制,但仍普遍存在,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性流行。 1956年我国制定了消灭猪瘟等重要动物疫病计划,猪瘟总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没有实现消灭猪瘟的目标,每年各地仍有猪瘟发生。 2.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转变 非典型猪瘟主要表现为发病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等特点,在临床上不易和其他猪病区分。猪瘟病毒引起“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猪,这样造成猪瘟的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使猪瘟屡防不止。 3. 由单一猪瘟病毒感染转向多病毒混合感染综合征 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传染病在蓝耳病毒、猪瘟病毒协同参与下不断发生,而且症状十分复杂,猪瘟与副伤寒或弓形体并发、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等情况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4.猪瘟的长期存在、发生、发展和流行形成恶性循环 带毒猪是猪瘟长期存在和发病的根源,特别是种猪群和后备种猪中的隐性感染造成的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和仔猪先天带毒,是猪瘟在我国长期存在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 二、猪瘟免疫要点 1.猪瘟疫苗的种类

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猪瘟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近,笔者做技术推广工作,与广大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进行了交流,不仅学到了一些新东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他们对猪瘟疫苗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子猪的基础免疫(即首次免疫)多使用猪瘟脾淋苗,普通苗很少使用,甚至个别养殖户还用联苗(三联或二联)作首免。 分析 猪瘟疫苗目前主要有四种:脾淋苗(I)、乳兔苗(I)、细胞苗(II)和联苗。这四种疫苗的猪瘟毒株虽然均是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但彼此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1)脾淋苗、乳兔苗和细胞苗为猪瘟单苗,联苗一般指“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或“猪瘟-丹毒二联苗”;单苗可以用于猪基础免疫,但联苗禁止用于首次免疫或子猪断奶前免疫。 (2)普通苗一般指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RID的含毒量,远高于组织苗每头份不低于150RID的含毒量),既能防止临床发病,又能保护不发生亚临床感染,达到了“双保护”的水平,所以一般猪瘟免疫使用猪瘟细胞苗免疫就可以了。 (3)脾淋苗和乳兔苗,是兔源组织苗,是利用成兔和乳兔的活组织生产制备的,产量小,成本高,易污染。本类疫苗最好不用于乳前免疫,没吃初乳的子猪群免疫猪瘟活疫苗(兔源)可能诱发较严重的接种反应。 (4)在紧急免疫猪瘟苗时,组织苗优于细胞苗,可能因为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特别是淋脾苗中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建议 (1)子猪做基础免疫时最好选用猪瘟细胞苗,不要选用猪瘟组织苗(脾淋苗和

乳兔苗),禁止使用猪瘟三联苗或二联苗。猪瘟联苗常用于二免或断奶子猪首免。 (2)一旦发生猪瘟,须紧急免疫猪瘟疫苗时,建议使用猪瘟脾淋苗,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转移因子使用。 对于猪瘟免疫,某些养殖户说:“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一头猪注射几十头份甚至上百头份,以毒攻毒,也未见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进而形成了“注射量多多益善”或“多了比少了好”的错误观点。 分析:无论是正常免疫猪瘟疫苗,还是紧急免疫猪瘟疫苗,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均是错误的做法,即使免疫后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后续的负效应是非常可怕的。 首先,猪瘟苗均是活疫苗,大剂量注射疫苗,无形中就给机体内注入了大量的病毒,就会给健康猪埋下“潜伏的病原”或加重病猪的疫情。 其次,大剂量使用猪瘟苗,不仅造成了疫苗的浪费,增加了成本,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猪瘟病毒的生态变化以及机体正常免疫能力的产生,甚至产生“免疫耐受”现象。 再其次,猪瘟活疫苗的生产过程,有时会发生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污染的情况,这会使疫苗的免疫效能下降,甚至免疫失败(这是猪细胞苗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必然会增加疫苗对猪体的副作用。 大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会造成猪体长时间带毒、排毒,猪场很难净化猪瘟,甚至猪场一旦发病,猪瘟都会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对于猪瘟苗的使用,应当科学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定量免疫猪瘟疫苗。

疫苗区分

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猪瘟活疫苗(兔源)(包括乳兔组织苗和成兔脾淋苗)都是优秀的猪瘟弱毒活疫苗,所用的种毒都是C株,但物无完物,它们都存在其各自的优缺点。 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是通过体外培养犊牛睾丸细胞增殖病毒制备而成。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的优点是抗原含量相对高(目前市场上的高效细胞苗达到7500RID/头份),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但是,猪瘟活疫苗(细胞源)的原辅材料涉及犊牛睾丸和培养细胞用的牛血清,导致其制备过程存在BVDV污染的风险。BVDV感染猪能引起疑似猪瘟的疫情。近几年,在我国就有报道由BVDV污染的猪瘟疫苗引起的猪病。 乳兔组织苗的免疫原性较好,但其主要原材料是兔的肌肉,由于兔体肌肉含毒量较低,容易导致单位头份疫苗中有效抗原含量有限(尽管达到了150RID/头份)以及异源组织含量高,因此,临床应用需加大免疫剂量,容易过敏。 成兔脾淋苗是采用有定型热反应的成兔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制备而成的,由于兔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是兔体载毒量最高的部位,由此制备的疫苗单位头份中有效抗原含量有保证,同时异源组织少,临床过敏小。无数临床案例证实,成兔脾淋苗的保护力都优于其它两种疫苗。对于选用何种猪瘟疫苗合适,取决于猪场追求什么。如果需要一份相对漂亮的抗体检测报告,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漂亮的抗体检测报告,并不意味着不发生猪瘟,生产中,就有很多猪场的猪群猪瘟抗体不错,但猪瘟却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如果猪场追求稳定的生产成绩,猪瘟脾淋苗是最合适的疫苗。 猪在疫苗免疫后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力强弱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水平高低来确定,但细胞免疫力却很难用常规方法检测。而在抗猪瘟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评判疫苗好坏既要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高低更要看猪群健康状况。能有效预防疫病保证猪群健康生产的疫苗就是好疫苗。猪瘟脾淋苗既能产生较好抗体水平也能产生坚强的细胞免疫力,在目前是控制猪瘟的最好选择。 目前常用的猪瘟疫苗有3种,即猪瘟细胞活疫苗(细胞苗)、猪瘟乳兔组织活疫苗(组织苗)、猪瘟脾淋活疫苗(组织苗)。每头份细胞苗和组织苗含毒量不一样,细胞苗每头份不低于750RID(兔体反应量),组织苗每头份不低于150RID。 健康猪接种,细胞苗和组织苗效果相当;紧急接种时,组织苗优于细胞苗。原因是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特别是脾淋苗中的淋巴因子是一种免疫促进剂。但需要注意的是,组织苗不能用于超前免疫,它对没有吃到初乳的仔猪可能诱发严重的免疫应激反应。超前免疫用1头份细胞苗,其他免疫用4头份细胞苗或2头份乳兔组织苗,或1头份脾淋苗。这样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可以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减少免疫猪带毒、排毒,防止猪瘟亚临床感染。但加量过大如10头份、20头份没有必要,会造成浪费,同时也可能造成猪的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

猪瘟三种疫苗的对比

猪瘟三种疫苗的对比 现在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有三种,即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 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的用法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为1毫升。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注射本苗后可能有少数猪在1~2天内发生反应,但经3日即可恢复正常。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该疫苗要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该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冻,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要用完;如气温在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另外再说一句在选择兽药添加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最好选用纯中药的添加剂)。例如:在猪催肥的时候可以添加自然康肥猪散,在做到猪健康催肥的同时又起到保健作用。 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大小猪都可使用。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该疫苗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并限2小时内用完。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扰。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的用法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毫升。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冻,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用完。如气温在15~27℃,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