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精品文档】(完整版)

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精品文档】(完整版)
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精品文档】(完整版)

启发式优化算法综述

一、启发式算法简介

1、定义

由于传统的优化算法如最速下降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分支定界法,单纯形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等在求解复杂的大规模优化问题中无法快速有效地寻找到一个合理可靠的解,使得学者们期望探索一种算法:它不依赖问题的数学性能,如连续可微,非凸等特性; 对初始值要求不严格、不敏感,并能够高效处理髙维数多模态的复杂优化问题,在合理时间内寻找到全局最优值或靠近全局最优的值。于是基于实际应用的需求,智能优化算法应运而生。智能优化算法借助自然现象的一些特点,抽象出数学规则来求解优化问题,受大自然的启发,人们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中找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那些受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或者面向具体问题的经验、规则启发出来的方法,人们常常称之为启发式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

为什么要引出启发式算法,因为NP问题,一般的经典算法是无法求解,或求解时间过长,我们无法接受。因此,采用一种相对好的求解算法,去尽可能逼近最优解,得到一个相对优解,在很多实际情况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启发式算法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使得在可接受的计算成本内去搜寻最好的解,但不一定能保证所得的可行解和最优解,甚至在多数情况下,无法阐述所得解同最优解的近似程度。

启发式算法是和问题求解及搜索相关的,也就是说,启发式算法是为了提高搜索效率才提出的。人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根据经验规则进行发现的方法。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

时,利用过去的经验,选择已经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系统地、以确定的步骤去寻求答案,以随机或近似随机方法搜索非线性复杂空间中全局最优解的寻取。启发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算法相对立的。算法是把各种可能性都一一进行尝试,最终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它是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求得答案。启发式方法则是在有限的搜索空间内,大大减少尝试的数量,能迅速地达到问题的解决。

2、发展历史

启发式算法的计算量都比较大,所以启发式算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纵观启发式算法的历史发展史:

40年代:由于实际需要,提出了启发式算法(快速有效)。

50年代:逐步繁荣,其中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等到人们的关注。

60年代: 反思,发现以前提出的启发式算法速度很快,但是解得质量不能保证,而且对大规模的问题仍然无能为力(收敛速度慢)。

70年代:计算复杂性理论的提出,NP问题。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找到全局最优解。发现贪婪算法和局部搜索算法速度快,但解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只是在局部的区域内找解,等到的解没有全局最优性。由此必须引入新的搜索机制和策略。

Holland的遗传算法出现了(Genetic Algorithm)再次引发了人们研究启发式算法的兴趣。

80年代以后: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禁忌搜索(Tabu Search)相继出现。

最近比较火热的:演化算法(Evolutionary Algorithm), 蚁群算法(Ant Algorithms),拟人拟物算法,量子算法等。

二、启发式算法类型

1、类型简介

大部分的算法都是仿生演变而来,如下:仿动物类的算法:粒子群优化,蚁群算法,鱼群算法,蜂群算法等;仿植物类的算法:向光性算法,杂草优化算法等;仿人类的算法有:遗传基因算法,和声搜索算法,神经网络;以及其他的理论成熟并被广泛使用的算法如: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等等

①、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粒子群算法源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CAS理论于1994年正式提出,CAS中的成员称为主体。比如研究鸟群系统,每个鸟在这个系统中就称为主体。主体有适应性,它能够与环境及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并且根据交流的过程“学习”或“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结构与行为。整个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小鸟的出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鸟群中的鸟分成许多小的群);新的主题的出现(鸟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食物)。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的搜索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那。但是它们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距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②、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于199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蚂蚁在运动过程中,会留下一种称为信息素的东西,并且会随着移动的距离,播散的信

息素越来越少,所以往往在家或者食物的周围,信息素的浓度是最强的,而蚂蚁自身会根据信息素去选择方向,当然信息素越浓,被选择的概率也就越大,并且信息素本身具有一定的挥发作用。蚂蚁的运动过程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1当周围没有信息素指引时,蚂蚁的运动具有一定的惯性,并有一定的概率选择其他方向;

2当周围有信息素的指引时,按照信息素的浓度强度概率性的选择运动方向;

3找食物时,蚂蚁留下家相关的A信息素,找家时,蚂蚁留下食物相关的B信息素,并随着移动距离的增加,洒播的信息素越来越少;

4随着时间推移,信息素会自行挥发;

由上面4点原则构成蚁群算法的核心规则。

③、遗传基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又叫基因进化算法,或进化算法。生物只有经过许多世代的不断进化(evolution,演化),才能更好地完成生存与繁衍的任务。遗传算法也遵循同样的方式,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演化,最后才能收敛,得到针对某类特定问题的一个或多个解。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机理的捜索算法,它模拟了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过程中的繁殖、杂交和突变现象。标准的遗传算法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1)编码(产生初始种群)。在利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时,首先要确定问题的目标函数和解变量,然后对解变量进行编码,遗传算法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这种实际变量的编码。编码是遗传算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决定了染色体的组织方式,还影响到交叉、变异算子的执行方式。不同的编码策略对遗传算法的运行效率有较大的影响。问题的编码一般应满足完备性、健全性和非冗长性H个原则,完备性是指问题空间中的所有点都能成为GA编码空

间中点的表现型;健全性是指GA编码空间中染色体必须对应问题空间中的某一潜在解;非冗长性是指染色体和潜在解必须一一对应PS1。对于一个特定的问题,如何设计出一种高效的编码方式是遗传算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遗憾的是,研究者们至今也没能找到一种通用的编码策略。目前,工程优化中多采用两种常用的编码方式,即二进制编码Psi和实数编码PD1。二进制编码的染色体是由一个二值集合{0,1}所组成的二进制符号串。作为GA算法的标准编码方式,该编码方式尤其适用于能用二值向量描述的优化问题,如化学反应P11、多用途过程规划P3和最优水流参数评估Psi等;实数编码是指个体的每个基因值用某一范围的一个浮点数表示,个体的编码长度等于其决策变量(设计变量)的个数。这种编码方式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遗传算法中,便于较大空间的遗传搜索:改善了遗传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提高了运算效率;便于遗传算法和经典优化算法的混合使用:目前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也被广泛用于优化问题中,如多目标优化IW,凸轮轮廓设汁等。

2)选择操作。选择是指从群体中选择优良的个体并淘汰劣质个体的操作。它建立在适应度评估的基础上,遼应度楚大的个体,被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它的吁孙"在下一代的个数就越多。选择出来的个体被放入配对库中。目前常用的选择方法有轮盘赌方法、最佳个体保留法、期望值法和排序选择法等。

3)交叉操作。交叉是指两个父代个体的部分结构加W替换重组而生成新个体的操作,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下一代产生新的个体。通过交叉操作,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得W提高。交叉是遗传算法获取新优良个体最重要的手段,按照一定的交叉概率在配对库中随机地选取两个个体进行交叉,交叉的位置也是随机确定的。

4)变异。变异就是很小的变异概率随机地改变群体中个体的某些基因的值。变异操作中位置选取的基本过程如下:产生一个在0~1之间的随机数,如果小于Pm则进行变异操作。

启发式算法

2.098/15.093J Recitation 9 Xuan Vinh Doan 2004,10,11 1、启发式算法 整数规划一般是不容易得到最优解的。启发式算法可以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得到较优的可行解。局域搜索启发式算法应用广泛。局域搜索的一般步骤如下: 1、 从一个初始可行解出发 2、 找出相邻的可行解 3、 从相邻的可行解中找出更好的可行解 一般地,局域搜索启发式算法会得到一个局部最优解,而这个局部最优解有时就是全局最优解。算法的好与坏都决定于步骤3。 1.1模拟退火方法 相邻元素是随机选择的,选上的概率为 , n p 1=∑∈N n n p 。移动的决策取决于 目标成本和退火概率: ()()()()()()?????=??x p x c y c e x p p y T x c y c y xy φ 其中温度梯度是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的,比如t C t T log )(=或,。 t Ca t T =)(1πa 1.2 其它方法 其它局域搜索式方法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有相应的方法。如:禁忌搜索、遗传算法(略有不同),蚁群优化法也是一种。 1、 禁忌搜索的组成部分:禁忌表(移动的列表或移动的特征的列表),集中化(好的解),多样化(不好的解)。 2、遗传算法的组成部分:染色体(解的表示法),选择、交叉、变异。 3、蚁群优化:信息素轨迹和启发式愿望(收敛速度)。

2、 动态规划 2.1 动态规划要素 1、(最重要的)状态变量 . k x 2、控制(或决策)变量 ,k u )(k k x U u ∈。 3、随机变量. k w 4、状态转移方程),,(1k k k k k u x f x ω=+ 5、附加费用。 )),,()((1 1k k k N i k N N W u x g x g E ω∑?=+2.2 Bellman 最优化原理 这里我们想要分个阶段来求出总的最小费用。最后阶段的费用为。在第k 阶段状态为下,决定控制变量,使从第阶段到最后的总费用最小。按下面的递推公式: N )(N N x g k x k u k ()(){}))),,((),,(min 1k k k k k k k k k w x U u k k w u x f J w u x g E x J k k k +∈+= 得到全局最小值为。 )(00x J 一般的,一个递归公式需两个元素: 1. 初始条件 f f =02. 递归公式 )(1k k k f g f =+ 2.3 例题 背包问题 根据不同的状态定义,递推公式有两种: 1. 为最优费用,w 为重量限制。则要找到: )(w F )(w F ()i i w w if F min 0π=ω ()(){}i i i i m i w w if p w w F w F min max ,1φ+?== 2. 当时,令为最优费用,为重量限制。则要找到: 1=i )(w Fi w )(w Fm ()()0,0000πw if w F w if w F ?∞=≥= ()()(){} 0,max 111φw if p w w F w F w F i i i i i ++++?=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综述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综述 作者:东汪定伟 1 引言 人们对复杂事物和复杂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能力是有限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往往不能以明确的函数关系表达,或因函数带有随机参、变量,导致基于数学模型的优化方法在应用于实际生产时,有其局限性甚至不适用。基于仿真的优化(Simulation Based Optimization,SBO)方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随着优化问题越来越复杂,对优化对象的评价只能通过仿真获得的统计指标来实现。这时,SBO是复杂优化问题的惟一选择。近年来,SBO已成为国际上最热的研究方向。 虽然SBO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是当前对于SBO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善,算法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2 SBO的研究概况及分类 综观最优化的发展过程,大约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1940~1970年数学规划阶段一目标和约束是解析函数。②1970-2000年智能优化阶段一目标和约束放宽为含有判断逻辑的计算机程序。③2000年一未来基于仿真的优化(SBO)阶段一用大量仿真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性能评价。 有些学者对SBO做了一些综述工作。Andradottir从连续事件和离散事件两个方面,对SBO 技术作了总结;Azadivar从单目标优化和多目标优化的角度对SBO方法作了论述;在国,湘龙等认为SBO是非枚举地从可能值中找到最佳输入变量值,使得输出结果为最优或满意解的过程。王凌等按照优化方法的不同,对SBO及其改进和应用作了综述。 随着对SBO方法研究的深入,SBO在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制造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总结当前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可以看出,基于仿真的优化是仿真方法和优化方法的结合,是借助仿真手段实现系统的优化的一种优化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粒子群优化算法综述 摘要:本文围绕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原理、特点、改进与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侧重于粒子群的改进算法,简短介绍了粒子群算法在典型理论问题和实际工业对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粒子群算三个重要的网址,最后对粒子群算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应用;电子资源;综述 0.引言 粒子群优化算法]1[(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由美国的Kenned 和Eberhar 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规律和过程,建立了一种基于群智能方法的演化计算技术。由于此算法在多维空间函数寻优、动态目标寻优时有实现容易,鲁棒性好,收敛快等优点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已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 1. 基本粒子群算法]41[- 假设在一个D 维目标搜索空间中,有m 个粒子组成一个群落,其中地i 个粒子组成一个D 维向量,),,,(21iD i i i x x x x =,m i ,2,1=,即第i 个粒子在D 维目标搜索空间中的位置是i x 。换言之,每个粒子 的位置就是一个潜在的解。将i x 带入一个目标函数就可以计算出其适 应值,根据适应值得大小衡量i x 的优劣。第i 个粒子的飞翔速度也是一个D 维向量,记为),,,(21iD i i i v v v v =。记第i 个粒子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21iD i i i p p p p =,整个粒子群迄今为止搜索到的最优位置为),,,(21gD gi g g p p p p =。 粒子群优化算法一般采用下面的公式对粒子进行操作

)()(22111t id t gd t id t id t id t id x p r c x p r c v v -+-+=+ω (1) 11+++=t id t id t id v x x (2) 式中,m i ,,2,1 =;D d ,,2,1 =;ω是惯性权重, 1c 和2c 是非负常数, 称为学习因子, 1r 和2r 是介于]1,0[间的随机数;],[max max v v v id -∈,max v 是常数,由用户设定。 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与其它优化算法一样PSO 也存在早熟收敛问题。随着人们对算 法搜索速度和精度的不断追求,大量的学者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一类是增加种群多样性以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以下是对最新的这两类改进的总结。 2.1.1 改进收敛速度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5[:在量子系统中,粒子能够以某一确定的 概率出现在可行解空间中的任意位置,因此,有更大的搜索范围,与传统PSO 法相比,更有可能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最优。虽然量子有更大的搜索空间,但是在粒子进化过程中,缺乏很好的方向指导。针对这个缺陷,对进化过程中的粒子进行有效疫苗接种,使它们朝着更好的进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量子粒子群的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 文化粒子群算法]6[:自适应指导文化PSO 由种群空间和信念空间 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基于PSO 的进化,而后者是基于信念文化的进化。两个空间通过一组由接受函数和影响函数组成的通信协议联系在一起,接受函数用来收集群体空间中优秀个体的经验知识;影响函数利用解决问题的知识指导种群空间进化;更新函数用于更新信念空间;

文化结构的产品设计方法综述

文化结构的产品设计方法综述产品设计师通过以用户为主体的设计方法,归纳出产品设计的几大重要因素组成的体系(产品—人—环境)。其细分为:(1)用户相关的使用、心理等用户(人)核心体系;(2)产品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品质等产品体系;(3)产品外环境所承载的品牌、潮流等因素的环境体系。层次化结构则将该体系由表至里进行了区分与归纳。 层次化结构的构成 产品设计中,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主要特征代表的形态设计派的设计宗旨是从外观造型的线条、曲面、空间体上打造设计哲学理念,或是简洁、或是优雅、或是灵动、或是强悍,这些风格一旦被塑造定型并确定了它的文化性质,即成为了某个品牌某个风格的一种文化语言,有时,这些风格与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具有相同之处或者如出一辄,此时,设计便可相通。有时,设计师试图通过在产品表面贴纹样而提高产品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这仅仅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最简单的途径,也仅仅是文化传承的最浅层次,容易被认为是“俗套的设计”,因此其层次关系有待深入挖掘。层次化知识结构,将其解析为:基于层次构架与互通性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产品设计的知识结构。层次上的构架包括:表层、中层、内层、核层。表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纹样符号,而产品设计的表现为图形美化装饰;中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风格样式,而产品设计表现为形态样式;内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行为习惯,产品设计表现为方式、功能;核层内容:传统文化表现为精神与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表现为品牌形象、理念、品质内涵。朴素简洁

的无印良品CD播放器无印良品CD播放器产品设计,通过一根拉绳操作音乐播放与停止,裸露的旋转CD盘面给人简单而美妙的观感。此设计无疑是对产品与文化深层次的挖掘与表现的设计构思。如此设计需要大胆与锐利的目光,传统文化中没有CD播放器,而CD播放器的操作一直都被认定为有几个按钮的操作方式。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并非仅仅对风格的追求,并非因为风格的框架所决定的,而是对文化与产品层次挖掘的成果。无印良品的产品包装以简单朴素为特色风格,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纸张作为商品袋,给人以新鲜、纯粹的感觉[3]。从表1可知,该产品的设计是通过对产品进行深入挖掘,发现了文化的对等性,而将两者融合,最终在产品的外观中体现出融合的结果,这是文化在现代化产品设计上应用的典型例子。装饰华丽的诺基亚“回纹”手机曾盛极一时的诺基亚回纹系列手机,可谓文化(符号)与产品结合的经典,无论是纹样还是材质,无论是触感还是交互,这款手机的设计都给人强烈的文化刺激。虽然曾有人质疑其过于花哨的外表,但没有人怀疑它的商业成功。多少年后的今天,从另外一个新的视角去看,这款产品的设计,在设计手法上表达了“文化”的哪个方面、层面?用户体验设计的经典——iPhone手机目前依然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手机以独特的操作体验、简练的形式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用过的人无不被这种技术和设计带来的操作体验而折服。iPhone手机的成功更多的是对产品的理解,同时在工业设计上对用户为中心的PHE设计体系的客观分析。 基于文化应用层次化结构的产品设计方法

启发式优化算法

启发式优化算法
Heuris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理论与应用 Theory & Application

内容纲要
? ?
优化问题与优化算法 常用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 ? 遗传算法 ? 粒子群优化算法 ? 混合策略优化算法
?
?
讨论

优化问题
?
组合式优化问题
? ? ? ?
七桥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公路连接问题 旅行商问题 无约束函数优化问题 有约束函数优化问题 函数优化+组合优化
?
函数优化问题
? ?
?
混合优化问题
?

七桥问题
?
Euler在1736年访问Konigsberg时,他发现Konigsberg城中有 一条名叫Pregel的河流,河上建有七座桥如图所示: 市民有 趣的消遣活动是星期六作一次走过所有七座桥的散步,每 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而且起点与终点必须是同一地点。
Impossible Task!

最短路径问题 SPP-shortest path problem
?
?
?
货柜车司机奉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车货 物从甲地运往乙地。 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网纵横交错,因此有 多种行车路线,这名司机应选择哪条线路 呢? 假设货柜车的运行速度是恒定的,那么这 一问题相当于需要找到一条从甲地到乙地 的最短路。

公路连接问题
?
?
某一地区有若干个主要城市,现准备修建 高速公路把这些城市连接起来,使得从其 中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经高速公路直接或 间接到达另一个城市。 假定已经知道了任意两个城市之间修建高 速公路成本,那么应如何决定在哪些城市 间修建高速公路,使得总成本最小?

粒子群算法综述

粒子群算法综述 【摘要】: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新兴的基于群体智能的启发式全局搜索算法,具有易理解、易实现、全局搜索能力强等特点,倍受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粒子群算法并为深入研究该算法提供相关资料,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在论述粒子群算法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围绕pso的运算过程、特点、改进方式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并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优化综述 优化理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在多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人们关于优化问题的研究工作,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深入,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科学的进步都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由于高速数字计算机日益广泛应用,使优化技术不仅成为迫切需要,而且有了求解的有力工具。因此,优化理论和算法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至今已出现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几何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网络流等许多分支。这些优化技术在诸多工程领域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如系统控制、人工智能、生产调度等。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大,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范围的拓宽,常规优化法如牛顿法、车辆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已经无法处理人们所面的复杂问题,因此高效的

优化算法成为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目标之一。 1.粒子群算法的背景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新兴的演化算法。该算法是由j.kennedy和r.c.eberhart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群智能的随机优化算法。这类算法的仿生基点是:群集动物(如蚂蚁、鸟、鱼等)通过群聚而有效的觅食和逃避追捕。在这类群体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行为是建立在群体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即在整个群体中信息是共享的,而且在个体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与协作。如在蚁群中,当每个个体发现食物之后,它将通过接触或化学信号来招募同伴,使整个群落找到食源;在鸟群的飞行中,每只鸟在初始状态下处于随机位置,且朝各个方向随机飞行,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初始处于随机状态的鸟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跟踪)组织的聚集成一个个小的群落,并以相同的速度朝着相同的方向飞行,最终整个群落聚集在同一位置──食源。这些群集动物所表现的智能常称为“群体智能”,它可表述为:一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讯或间接通讯(通过改变局部环境)的主体,能够通过合作对问题进行分布求解。换言之,一组无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智能行为特征。粒子群算法就是以模拟鸟的群集智能为特征,以求解连续变量优化问题为背景的一种优化算法。因其概念简单、参数较少、易于实现等特点,自提出以来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周利,蔡迎春,杨泽涛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典型设计方法(CBR法、A ASHT O法、S HEL L法、A I法及国内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针对现行设计方法,特别是我国设计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综述 文章编号:1009-6477(2007)04-0036-04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B S ummary of Dome stic&Overseas Asphalt Paveme nt Design M ethod Zhou Li,Cai Y ingc hun,Y ang Zetao 沥青路面是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的路面结构。以沥青路面为主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古典法、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3个阶段。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大体为后面2种,即以工程使用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和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为了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今后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设计方法:(1)经验法的代表方法:CBR法和A AS HTO法;(2)力学-经验法的典型代表:AI法和SHEL L法;(3)我国2004规范(报批稿)采用的设计方法,并作简单评价。 1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国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2大类[1]。 1.1经验法 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荷载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美国加州承载比(CBR)法和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工作者协会(AA SHT O)柔性路面设计法。 1.1.1CBR法[2-3] CBR法是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3者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所提出的C BR指标已作为路面材料的一种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路面设计经验法(T A法)就是以CB R法为基础制定的。 1.1.2AA SHT O法[2,4-5] A AS HTO法是在1958)1962年间A AS 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了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路面结构中的路基土采用回弹模量表征其性质,路面结构层按各层材料性质的不同转换为用一个结构数(S N)表征。AAS HT 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PS I是一个由评分小组进行主观评定后得到的指标,它与路面实际状况(坡度变化、裂缝面积、车辙深度、修补面积)之间建立经验关系式,提出了轴载换算的概念和公式,考虑了结构的可靠度和排水条件的影响,这些思想对后来世界各国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力学-经验法 力学-经验法首先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应力、应变、位移),利用在力学 公路交通技术2007年8月第4期Technology of Highw ay and Transport Aug.2007No.4 收稿日期:2007-01-10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 更多gbj149 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郭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类别:不限 出版日期:20070701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的图书简介 系统地介绍了最优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由浅入深,突出方法的原则,对最优化技术的理论作丁适当深度的讨论,着重强调方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包括最优化问题总论,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动态规划,现代优化算法简介,其中前八章为传统优化算法,最后一章还给出了部分优化问题的设计实例,也可供一般工科研究生以及数学建模竞赛参赛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的pdf电子书下载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的电子版预览 第一章 最优化问题总论1.1 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1.2 最优化问题的算法1.3 最优化算法分类1.4

组合优化问題简卉习题一第二章 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基础2.1 二次型与正定矩阵2.2 方向导数与梯度2.3 Hesse矩阵及泰勒展式2.4 极小点的判定条件2.5 锥、凸集、凸锥2.6 凸函数2.7 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习题二第三章 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3.1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基本原理3.2 线性规划迭代算法3.3 对偶问题的基本原理3.4 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习题三第四章 一维搜索法4.1 搜索区间及其确定方法4.2 对分法4.3 Newton切线法4.4 黄金分割法4.5 抛物线插值法习题四第五章 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5.1 最速下降法5.2 Newton法5.3 修正Newton法5.4 共轭方向法5.5 共轭梯度法5.6 变尺度法5.7 坐标轮换法5.8 单纯形法习題五第六章 常用约束最优化方法6.1外点罚函数法6.2 內点罚函数法6.3 混合罚函数法6.4 约束坐标轮换法6.5 复合形法习题六第七章 动态规划7.1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7.2 动态规划迭代算法7.3 动态规划有关说明习题七第八章 多目标优化8.1 多目标最优化问题的基本原理8.2 评价函数法8.3 分层求解法8.4目标规划法习题八第九章 现代优化算法简介9.1 模拟退火算法9.2遗传算法9.3 禁忌搜索算法9.4 人工神经网络第十章 最优化问题程序设计方法10.1 最优化问题建模的一般步骤10.2 常用最优化方法的特点及选用标准10.3 最优化问题编程的一般过程10.4 优化问题设计实例参考文献 更多 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现代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试题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大作业及考试题 一、提交一份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理论及实际应用综述报告要求:阐述五种以上现代设计方法,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必须包含有英文参考文献。 二、完成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卷试题,试卷题目如下: 1、采用系统化设计流程说明某公司今年需要投资研发一款新型汽车的整个设计流程。(20) (1)请具体阐述采用何种工作方法,如何去完成汽车的规划设计过程? 答:首先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现有汽车的性能特点及市场上不同消费阶层客户对汽车功能、外观、能耗、及性价比的期望,然后与设计、营销人员共同分析讨论研究,明确所设计汽车的类别、目的和任务,最后结合实际现有生产能力的情况策划出生产汽车的品种样式,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2)请具体阐述采用何种工作方法,如何去完成汽车的方案设计过程? 答:根据前一阶段制定的设计汽车类别和任务要求,利用系统化设计方法确定所设计汽车的总功能,然后将该总功能分解成为单个的分功能(功能元),然后利用物理数学知识及创造技法对该功能元求解,以得到最佳原理解,再通过最佳原理解的组合得到不同的设计方案。最后再根据对汽车的设计任务要求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3)请具体阐述采用何种工作方法,如何去完成汽车的技术设计过程? 答:根据方案设计阶段确定的汽车设计方案,召集设计人员初步设计出汽车的设计总图,然后对汽车进行可靠性设计、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定性设计出汽车的结构,再选取汽车不同部件的材料、尺寸,通过对汽车进行价值设计、有限元设计、优化设计和动态设计,以定量设计汽车的具体结构尺寸。最后,请专家对这一阶段设计的汽车进行技术评价分析。

(4)请具体阐述采用何种工作方法,如何去完成汽车的施工设计过程? 答:首先根据对汽车的前期设计和评价分析,对汽车进行总体设计,即通过专家系统、CAD/CAM 等技术设计出汽车的装配图,然后对汽车的零部件进行具体设计,即通过机械制造技术、装配、检验等方法确定汽车具体零部件的图纸,最后编写汽车设计的技术文件,图纸校正和汇总,以得到汽车最终设计说明书。 2、用系统化设计方法分析并提出垃圾清洁系统(车)的总体方案;用一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合理方案,并建立该系统优化数学模型。 (20分) 答: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明确垃圾清洁车的总功能——压缩运输物料;然后,对其进行功能分解:压缩运输物料分为压缩物料和运输物料,而压缩物料又分为传动和压缩,运输物料分为传动和移位;再对分功能求解,通过垃圾清洁车的形态学得到具体的分功能解;最后方案组合,从得到的垃圾清洁车众方案中通过评价分析选取出效率高、承载能力强、生产及使用环境友好的垃圾清洁车,即最佳方案。 现代社会垃圾清洁车的生产要求成本低,使用要求寿命长且维修方便。因此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法来对垃圾清洁车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技术——经济评价法即对设计方案就经济和技术方面进行评价,求出加权相对价值,再进行综合比较。 (1)获得垃圾清洁车的技术评价Wt 垃圾清洁车的技术评价目标是求方案的技术价Wt ,就是求出垃圾清洁车的各项技术性能评价指标的评分值和加权系数乘积之和与最高分值的比值: max 1p q p W n i i i t ∑-= 其中,i p 是各项技术评价指标的评分值;i q 是各项评价技术指标的加权系数,11=∑-n i i q ;max p 是最高分。 (2)获得垃圾清洁车的经济评价Wt 垃圾清洁车的经济评价目标是求方案的经济价Ww ,就是求出垃圾清洁车的理想生产成本与实际生产成本的比值: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

陆吾生教授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 (Dept. of Elect. and Comp. Eng.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的正教授, 且为我校兼职教授,曾多次来我校数学系电子系讲学。陆吾生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最优化理论和小波理论及其在1维和2维的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控制系统优化方面的应用。 现陆吾生教授计划在 2007 年 10-11 月来校开设一门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课程“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每周两次,每次两节课),对象是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系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以他在2006年出版的最优化理论的专著作为教材。欢迎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系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该短期课程,修毕的研究生及本科生可给学分。 上课地点及时间:每周二及周四下午2:00开始,在闵行新校区第三教学楼326教室。(自10月11日至11月8日) 下面是此课程的内容介绍。 ----------------------------------- 最优化方法及应用 I. 函数的最优化及应用 1.1 无约束和有约束的函数优化问题 1.2 有约束优化问题的Karush-Kuhn-Tucker条件 1.3 凸集、凸函数和凸规划 1.4 Wolfe对偶 1.5 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 1.6 半正定规划 1.7 二次凸锥规划 1.8 多项式规划 1.9解最优化问题的计算机软件 II 泛函的最优化及应用 2.1 有界变差函数 2.2 泛函的变分与泛函的极值问题 2.3 Euler-Lagrange方程 2.4 二维图像的Osher模型 2.5 泛函最优化方法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5.1 噪声的消减 2.5.2 De-Blurring 2.5.3 Segmentation ----------------------------------------------- 注:这是一门约二十学时左右的短期课程,旨在介绍函数及泛函的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只要学过一元及多元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学生就能修读并听懂本课程。课程中涉及到的算法实现和应用举例都使用数学软件MATLAB 华东师大数学系

启发式开料算法

开料介绍以及启发式算法研究 目前针对PCB行业没有存在可以异形拼版的软件。但是有部分软件可以满足此功能都是应用在其他的行业,如果钢材切割,玻璃。五金之类的行业,这个些行业与PCB的拼版要求有很多工艺上的不一致。比如在钢材比较注重实际的利用率,玻璃行业在留下余料的时候需要考虑加工上的一些可行性。还有就是卷材行业有也类似应用。 下面针对启发式算法做些了初步的探讨 算法分析 问题说明: 一般的开料算法可以简单的表示成如下数学语言: 开料问题是寻找平面最优布局的优化问题,即将一系列二维不规则零件P1,P2,…Pn 合理地排放在原料板 B 中,使材料的利用率(使用面积总和/占用得原料板面积)最高,并满足下面的约束条件; l)料Pi,Pj 互不重叠:i,j=l,2,…n。 2)料Pi 必须放在原料板B 中:i=1,2,…n。 3)满足一定的排样要求。 4)满足加工的便捷以及可能性。 开料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个是开料过程中的几何问题,主要是针对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的零件,如何确定物料的最佳排放位置,检测物料位置的合理性以及相关算法。 另一个是物料的调度问题,即如何从参加物料的物料库中选出最优的物料零件,如何得到一个优化的物料排样顺序。无论是几何问题还是调度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一方面来源于物料形状的不规则性,同时也与参与物料零件的多样性以及零件的批量、生产周期、排样方向性要求等有关。这些因素相互没有明确逻辑关系,也很难达到一个预期的全局最优解。在很多情况下,得到的结果都是局部最优解或者是次优解,当然如果只是针对PCB行业,在物料的多样性比其他的开料可能相对比较简单些,一般不会有太多的料需要进行一起拼版,一般针对开料优化搜索算法有启发式搜索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或者他们的组合来解决开料问题。也有这些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以寻求一种最好的优化算法。然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开料算法的开料效率运行时间极长,利用率没有手工开料的高。也有开始从料的形状着手,通过求解任意多边形的临界多边形(NFP)来研究开料问题。目前的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精品文档】(完整版)

摘要 在智能领域,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常用的经典优化算法都对问题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要求优化函数可微等,仿生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智能行为的优化算法,由于其几乎不存在对问题的约束,因此,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各种优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描述了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优缺点,并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一种基于量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标准测试函数的优化上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改进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优化性能明显要优于其它算法。本文算法应用于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的优化问题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最后,对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适应度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I 1.概述. (1) 1.1引言 (1) 1.2研究背景 (1) 1.2.1人工生命计算 (1) 1.2.2 群集智能理论 (2) 1.3算法比较 (2) 1.3.1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GA)比较 (2) 1.3.2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ACO)比较 (3) 1.4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4) 1.4.1理论研究现状 (4) 1.4.2应用研究现状 (5) 1.5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 (5) 1.5.1神经网络训练 (6) 1.5.2函数优化 (6) 1.5.3其他应用 (6) 1.5.4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程应用概述 (6) 2.粒子群优化算法 (8) 2.1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8) 2.1.1基本理论 (8) 2.1.2算法流程 (9) 2.2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10) 2.2.1惯性权重 (10) 2.2.2压缩因子 (11) 2.3算法分析 (12) 2.3.1参数分析 (12) 2.3.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点 (14) 3.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 (15) 3.1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的问题 (15) 3.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分析 (15) 3.3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 (17) 3.3.1 QPSO算法的优点 (17) 3.3.2 基于MATLAB的仿真 (18) 3.4 PSO仿真 (19) 3.4.1 标准测试函数 (19) 3.4.2 试验参数设置 (20) 3.5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4.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22) 4.1支持向量机 (22) 4.2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 (22)

启发式算法研究小结

启发式算法研究小结 0.探究启发式算法的缘由 在选《管理优化决策》这门课的时候,我抱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巨大的求知欲,试图尝试在这门课上学到我感兴趣的知识点以及确定我今后极有可能的研究领域和大方向。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在我选择博士专业内选修课和专业外选修课的同时我发现了管理优化决策这门课和计算机学院那边开的选修课——《启发式优化》(由吕志鹏教授讲授),有很多是相通的,发现管理界尤其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所探究的问题出奇的一致,已经很难分清,哪个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哪个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围了。正如各位都知道的是,由于选修课最终确定前一个月是可以去试听的,然而我并没有因为两者看上去内容有些相似就匆忙退选。通过对这两门课的内容进行比较,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带给我巨大的好奇,到底是管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偏向运用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工具,还是计算机应用研究的方面越来越偏向实际的管理优化问题了呢?亦或者两个学科的边界正在走向模糊?我想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这一说法对于我来说可能并不是很新鲜,但这的确是我亲身经历的一种美妙体验和发现。它带给我新奇的同时也无疑给了我值得我深思几点的启示: 首先,众所周知,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交叉的新兴学科,它的方法和工具都是依托和借助其他领域和学科而来的,它本身并没有或者几乎没有一个完完整整的只属于管理学科的方法和工具,几乎是其它学科的知识演变而来的,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然而管理领域和传统计算机研究等领域的视角并不完全一样,其中对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们而言,他们不但在乎启发式算法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效率是否大幅提高(而管理领域的专家们更在乎这点,能用第一,好用第二,或者说管理专家们更在乎第一点——问题能够得到的解决,至于第二点就不是那么迫切。而对计算机领域的向专家们而言,可以说两者都非常重要、要求非常苛刻),更在乎它所表现出来的优越特性(就时间、空间复杂度以及算法求解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集中性和分散性而言的)。然而当管理领域的学者们求解类似问题,一般来说都是和我们生活中的管理者经常遇到且直接和的决策相关的问题,因为由于管理者的决策质量好坏会往往直接导致企业和团体的效率和绩效和高低,进而导致企业和组织的竞争力强弱,所以一般企业或者个人都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诉求来解决管理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由于管理者们非常了解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完全全的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因此他们很难也极少去尝试寻找最优解,找到满意解就可以了,这一点和启发式算法的设计思想不谋而合(由于

现代设计方法综述及在灌注桩抽芯钻机上的应用

现代设计方法综述及在灌注桩抽芯钻机上的应用 摘要:现代设计是传统设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传统设计的深入、丰富和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设计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设计工作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过程产生了质的飞跃,这种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的新兴理论与方法称为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方法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主体,以满足产品的质量、性能、时间、成本、价格等综合效益最优为目的,它不仅指设计方法的更新,也包含了新技术的引入和产品的创新,既是新兴理论,亦是相关高新技术。本文亦对现代设计方法在灌注桩抽芯钻机设计上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设计上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方法;发展趋势;灌注桩抽芯钻机 1 现代设计的由来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人的本能。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和发展自身,出现了各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需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产生构思,并采取一定的技术途径实现这些构思,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个过程就是设计。因此,可以说从人类诞生之日,就孕育了设计的萌芽,设计活动就是人类文明的创造活动,它不论是在精神财富还是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加强了设计基础理论和各种专业产品设计的研究,以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还加强了零件的标准化、部件的通用化以及产品的系列化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设计的速度、质量,降低设计成本。在计算机出现以前,人们就已经把各种产品设计的经验总结成有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步骤和设计手册等,这种设计通常称之为传统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促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扩展。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设计思想、理论与方法,使设计变得更加科学、理性和高效,为了与之前相对经验的、感性的、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设计相区别,人们称之为“现代设计”。 2 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涉及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元交叉学科。它是以设计产品为目标的一个总的知识群体的总称。目前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艺术造型设计、虚拟设计、疲劳设计、三次设计、相似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反求工程设计、动态设计、有限元法、人机工程、价值工程、并行工程、人工神经元计算方法等。在运用他们进行工程设计时,一般都以计算机作为分析、计算、综合、决策的工具。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法、工业艺术造型设计、设计方法学、三次设计等为例来说明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他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并用来完成计算、选型、绘图及其他作业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计

最优化方法及其Matlab程序设计

最优化方法及其Matlab程序设计 1.最优化方法概述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通过各方面的论证,从中提取最佳方案。最优化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如何从多个方案中科学合理地提取出最佳方案的科学。最优化是每个人,每个单位所希望实现的事情。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说,是考虑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最大的性能价格比,设计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则是如何合理、充分使用现有的设备,减少库存,降低能耗,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由于优化问题无所不在,目前最优化方法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和科研的各个领域,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运输调度、生产控制、经济规划、经济管理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用最优化方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技术称为最优化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数学模型。 即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最优化问题。模型中的数学关系式反映了最优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各种约束条件。 2)数学求解。 数学模型建好以后,选择合理的最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包含有多个分支,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 2.最优化方法(算法)浅析 最优化方法求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优化算法的选择。这里,对最优化算法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并对一些比较常用的典型算法进行解析,旨在加深对一些最优化算法的理解。 最优化算法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里根据优化算法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可以将最优化算法进行一个系统分类: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智能优化方法;变分法与动态规划。 2.1 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 线性规划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军事和科研的各个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以获取最大效益;如何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艺流程或调制产品成分等,使所消耗的资源(人力、设备台时、资金、原始材料等)为最少等。 线性规划方法有单纯形方法、大M法、两阶段法等。 整数规划有割平面法、分枝定界法等。 2.2 非线性规划 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效的算法——如一些非线性规划算法。非线性规划广泛用于机械设计、工程管理、经济生产、科学研究和军事等方面。

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

现代智能优化算法课程群智能优化算法综述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6月22日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中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十分普遍,在求解过程中,人们创造与发现了许多优秀实用的算法。群智能算法就是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智能优化算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收敛速度快、全局收敛性好等。群智能优化就是智能优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人工生命,特别就是进化策略以及遗传算法有着极为特殊的联系。群智能优化通过模拟社会性昆虫的各种群体行为,利用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合作实现寻优。本文综述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原理、主要群智能算法介绍、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群智能;最优化;算法

目录 摘要 0 1 概述 (2) 2 定义及原理 (2) 2、1 定义 (2) 2、2 群集智能算法原理 (3) 3 主要群智能算法 (3) 3、1 蚁群算法 (3) 3、2 粒子群算法 (4) 3、3 其她算法 (5) 4 应用研究 (6) 5 发展前景 (6) 6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 概述 优化就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研究与探讨的一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领域。很多实际优化问题往往存 在着难解性,传统的优化方法如牛顿法、共扼梯度法、模式搜索法、单纯形法等己难以满足人们需求。 因此设计高效的优化算法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目标。随着人类对生物启发式计算的研究, 一些社会性动物( 如蚁群、蜂群、鸟群) 的自组织行为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这些社会性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个体的行为都很简单, 但当它们一起协同工作时, 却能够“突现”出非常复杂的行为特征。基于此,人们设计了许多优化算法,例如蚁群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混合蛙跳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并在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 群智能理论研究领域主要有两种算法: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 2 定义及原理 2、1 定义 群集智能优化算法源于对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或觅食行为的模拟。它将搜索与优化过程模拟成个体的进化或觅食过程,用搜索空间中的点模拟自然界中的个体;将求解问题的目标函数度量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个体的优胜劣汰过程或觅食过程类比为搜索与优化过程中用好的可行解取代较差可行解的迭代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生成+检验”特征的迭代搜索算法,就是一种求解极值问题的自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各类优化算法实质上都就是建立问题的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因而实际工程优化问题均可转化为函数优化问题。其表达形式如下: 求: ,,2,1,0)(..), (min , ,,2,1,),,,(21Lm j X g t s X f n L i x L x x X i T n i =≤== 。Ω∈X 其中,i X 为设计变量;)(X f 为被优化的目标函数;0)(≤X g j 为约束函数;Ω为设计变量的可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