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3)

一、学科概况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分子的科学数据。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揭示微观世界奥秘的先驱,是现代物理学创立的奠基石。原子、分子和团簇是物质结构从微观过渡到宏观过程的必经层次和桥梁。从天体到凝聚态、等离子体,从化学到生命过程都与原子分子过程密切相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基础性强、渗透面宽、应用范围广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不仅为现代科学各分支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数据,而且在能源、材料、环境、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国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开拓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并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原子分子物理学专业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A、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

B、原子碰撞

C、激光与原子、分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D、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三年;应修34分。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主要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对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课程学习应采取教师授课和小组式讨论的方式进行,并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的课程考试采用书面考试和提交与该课程有关的小型论文结合进行。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实验内容的制定、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科研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学位论文进行。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可开始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在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提出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后实施。在论文撰写阶段,导师要经常检查并和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对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后,应聘请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阅,评阅人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为外单位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可组织答辩,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硕士学位。

- 385 -

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 386 -

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修线性代数。

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

课程编号:0941201

学分:3

总学时数:8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群论是处理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物理体系的一种有利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群的基本特性和表示方法,学会从群的角度解决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中的一些问题,

为后期的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群论基本知识

1.1 群的定义和性质

1.2 群的几个例子

1.3 群的乘法表和重排定理

1.4 商群、同构和同态

1.5 子群、生成元和直积

1.6 陪集、共轭元素和类

1.7 对称操作群

1.8 置换群

第二章矢量空间、算符和线性变换

2.1 矢量空间与Hilbert空间

2.2 函数空间

2.3 矢量空间中的线性算符和线性变换

2.4 本征值问题

2.5 Unitary算符和Unitary变换

2.6 Hermite算符

2.7 矩阵的直和和直积

第三章群的表示理论

3.1 群表示的定义

3.2 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不变子空间

3.3 Schur引理

3.4 正交定理

3.5 等价表示和特征标

3.6 群元空间和正规表示

3.7 直积群的表示

3.8 某些群的不可约表示

3.9 投影算符表示空间的约化

- 387 -

3.10 表示的直积及其分解

第四章群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4.1 量子力学中的希尔伯特空间

4.2 函数的变换

4.3 空间平移和时间平移

4.4 哈密顿算符的对称性

4.5 对称性所引起的约化

4.6 微扰和能级分裂

4.7 矩阵元定理和选择定则

4.8 动力学对称性

4.9 时间反转对称性和空间反演对称性

4.10 原子对称性

4.11 原子跃迁的选择定则

4.12 塞曼效应

第五章完全转动群的不可约表示和角动量

5.1 用欧拉角描述转动的完全转动群的不可约表示

5.2 二维幺正群

5.3 由二维幺正群导出的完全转动群的不可约表示

5.4 无穷小转动算符和角动量算符

5.5 角动量耦合与矢量耦合系数

5.6 矢量耦合系数的性质

5.7 张量算符

5.8 不可约张量算符矩阵元的约化,Wigner-Eckart定理

5.9 三个角动量的耦合,Racha系数

5.10 自旋角动量

5.11 计入自旋转动耦合的哈密顿算符所属的群

参考文献:[1] 量子化学,徐光宪,科学出版社。

[2] 量子力学II,曾谨言,科学出版社。

[3]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科顿,科学出版社。

[4] 群论及其在物理和化学中的应用,方可,重庆大学出版社。

[6] 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谢希德,科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课程编号:0941202

学分:3

总学时数:8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使学生熟练掌握偏微分方程的基本差分格式的设计方法和处理技巧,深刻理解差分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极其分析方法,了解谱方法和有限元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概念

1.1 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

1.2 有限差分近似

1.3 差分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及稳定性

- 388 -

1.4 差分格式稳定性分析方法

第二章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法

2.1 一维问题

2.2 二维问题

2.3 初边值问题

第三章抛物型方程的差分方法

3.1 线性问题

3.2 非线性问题

3.3 对流扩散方程

3.4 波动方程的解法

第四章椭圆型方程的差分方法

4.1 Poisson方程

4.2 边界条件的处理

4.3 特征值问题

第五章谱方法简介

第六章有限元方法简介

参考书目:[1] 陆金甫,关治: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 李荣华,冯果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课程名称:高等量子力学

课程编号:0941203

学分:3

总学时数:8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1.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微观粒子运动的本质

2.深入认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

3.提高应用量子力学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学习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章散射理论

1.1 相互作用表象态随时间的演化

1.2 微扰论展开

1.3 散射矩阵

1.4 幺正矩阵的微扰论展开

1.5 散射截面

1.6 分波法

1.7 库仑散射

第二章角动量理论

2.1 转动算符的矩阵表示,D函数

2.2 对称陀螺的转动谱及波函数

2.3 非对称陀螺的转动谱

2.4 不可约张量算符

2.5 Wigner-ECKart定理

2.6 张量积

- 389 -

2.7 一阶张量的投影定理及矢量模型

第三章量子体系的对称性

3.1 守恒量与对称性

3.2 量子态按对称性的分类

3.3 能级简并度与对称性的关系

3.4 矩阵元的选择定则

第四章时间反演

4.1 时间反演与时间反演算符

4.2 时间反演不变性

4.3 力学量的分类与矩阵元的计算

第五章相对论量子力学

5.1 Klein-Gordon方程

5.2 Dirac方程

5.3 自由电子的平面波解

5.4 电磁场中电子的Dirac方程

5.5 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第六章辐射场的量子化及其与物质的作用

6.1 经典辐射场

6.2 辐射场的量子化

6.3 多极辐射场及其量子化

6.4 自发多极辐射

参考书目:1.曾谨言著,量子力学卷II,科学出版社,1993.

2.II.II.郎道E.M.粟弗席茨著,严肃译,量子力学,人教出版社,1981.

3.L.I.Schikk 著,李淑娴,陈崇光译,量子力学,人教出版社,1981.

4.P.A.M.Dirac 著,陈咸亨译, 量子力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65.

5.邹国兴著,量子场论导论,科学出版社,1980.

课程名称: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理论(I)

课程编号:0951204

学分:3

总学时数:8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检测)

说明:本门课程主要讲授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对简单原子体系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二章矢量模型

2.1 薛定谔方程

2.2 矩阵方法

2.3 中心力场模型

2.4 乘积波函数

2.5 反对称化波函数的耦合

2.7 电子组态

2.8 同科电子,闭合壳层

- 390 -

2.9 同科电子的LS 谱项

2.10 具有几个开壳层的电子组态

2.11 组态平均能量

2.12 组态的相对能量

2.13 电离能随Z的变化

2.14 LS耦合下的能级结构

2.15 洪特定则

2.16 jj耦合

2.17 对耦合

2.18 实例:Si I 3pns

2.19 其它耦合表象

2.20 统计权重

2.21 能级结构的定量计算

第三章3nj符号

3.1 3j符号

3.2 6j符号

3.3 9j符号

第四章组态平均能量

4.1 对称算符的对角矩阵元

4.2 单电子束缚能和原子总束缚能

4.3 电离能和单电子束缚能

4.4 计算实例

第五章径向波方程

5.1 变分原理

5.2 Hartree-Fock方程

5.3 经典势能

5.4 交换势能

5.5 Hartree-Fock方程的求解

5.6 齐次方程(局域势)方法

5.7 各种近似方法

5.8 相对论修正

5.9 相关修正

第六章径向波函数和径向积分

6.1 径向波函数的计算

6.2 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6.3 组态平均能量和计算精度

6.4 相对论效应

6.5 单电子束缚能量随Z的变化

6.6 库仑积分和自旋-轨道积分随Z的变化

第七章耦合反对称

7.1 两个角动量的耦合

7.2 三个角动量的重耦

7.3 不同耦合表象间的转换

7.4 同科电子反对称化的困难

- 391 -

7.5 部分根源系数

7.6 祖份系数

7.7 先行数

7.8 任意组态的反对称化波函数

7.9 对称算符的单组态矩阵元

7.10 旁观子壳层的影响

第八章能级结构(简单组态)

8.1 动能和电子—核相互作用能

8.2 闭合壳层的影响

8.3 单电子组态

8.4 双电子组态的自旋—轨道矩阵元

8.5 双电子组态的库仑矩阵元

8.6 中间耦合

8.7 本征失的纯度

8.8 对耦合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Robert D.Cowan, The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Spect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1981.

2.[美]J.C.斯莱特著,杨朝潢译,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第一卷,第二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1.

3.Sobelman,Atomic Spectra and Radiative Transition , Springer-Verlag, 1979.

4.郑乐民、徐庚武,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课程名称: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理论(II)

说明:本门课程是《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I)》的后继课程。在对不可约张量算符代数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复杂原子的结构和辐射跃迁几率的计算问题,并通过对高激发态和

高离化态原子特性的介绍,把学生直接带入当今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学研究的前沿.

教学内容:第一章不可约张量算符的代数

1.1 复杂矩阵元的计算

1.2 拉卡代数

1.3 不可约张量算符

1.4 维格纳—艾卡特定理

1.5 两个算符的乘积的矩阵元

1.6 两个张量算符的张量积

1.7 约化矩阵元的不耦公式

1.8 两个张量算符的标积

1.9 单位张量算符

1.10 双张量算符

1.11 自旋—轨道矩阵元(单电子组态)

1.12 直接库仑矩阵元(双电子组态)

1.13 交换库仑矩阵元(双电子组态)

1.14 交换矩阵元的等效算符

第二章能级结构(复杂组态)

2.1 引言

- 392 -

2.2 库仑矩阵元(同科电子)

2.3 非同科电子的直接积分

2.4 非同科电子的交换积分

2.5 自旋—轨道矩阵元

2.6 实例:f3sd2

2.7 能级结构:近LS耦合条件下的自旋—轨道作用效应

2.8 lw组态的能级结构

2.9 组态的能级结构

第三章组态相互作用

3.1 一般情况

3.2 波函数的正交性问题

3.3 双电子组态

3.4 类单组态的相互作用

3.5 里德伯系列的相互作用

3.6 单电子组态

3.7 Brillouin定理

第四章辐射跃迁

4.1 爱因斯坦跃迁几率

4.2 电偶极辐射(经典)

4.3 电偶极辐射(量子力学)

4.4 电偶极跃迁选择定则

4.5 偶极谱线强度

4.6 振子强度

4.7 谱线强度的理论计算

4.8 LS耦合下的选择定则和相对强度

4.9 单电子组态的辐射偶极积分

4.10 单占据子壳层中的单电子跃迁

4.11 违背选择定则的情况

4.12 磁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

4.13 禁戒跃迁的实例

第五章原子能级和辐射跃迁的数值计算

5.1 计算程序

5.2 从头计算

5.3 最小二乘拟合计算

5.4 实例

第六章连续态

6.1 引言

6.2 单电子的连续基函数

6.3 径向波函数的归一化

6.4 波函数的能量量纲

6.5 连续态和分立态的径向积分间的关系

6.6 光电离

6.7 分立态和连续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高离化态原子

- 393 -

7.1 等电子系列中电子的束缚能

7.2 能级结构

7.3 组态相互作用

7.4 辐射多极积分

7.5 光谱

7.6 自电离和双电子复合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Robert D. Cowan, The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Spect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o 1981.

2.[美] J. C. 斯莱特著,杨朝潢译,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第一卷,第二卷,上海科学出版社,1981.

3.Sobelman, Atomic Spectra and Radiative Transition , Springer-Verlag, 1979.

4.郑乐民、徐庚武,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北京大学出版,1991.

课程名称:原子碰撞理论

课程编号:0951205

学分:3

总学时数:80

开科学期:第三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原子碰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在不同的能区内处理原子碰撞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势散射

1.1 分波法

1.2 相移的积分方程

1.3 方势阱和刚球势散射

1.4 波函数的积分方程

第二章势散射的一些特殊方法

2.1 变分法

2.2 R-矩阵法

2.3 半经典散射方法

第三章长程Coulomb 势的散射

3.1 长程Coulomb势散射的抛物线坐标解法

3.2 长程Coulomb势散射的分波解法

第四章碰撞的一般理论

4.1 多通道散射的波函数和边界条件

4.2 散射矩阵和截面

4.3 Born展开和Born近似

4.4 多通道径向波函数和边界条件

4.5 扭曲波近似

第五章低能电子与原子的散射

5.1 电子与氢原子的弹性散射

5.2 极化轨道方法

5.3 模型势方法

- 394 -

5.4 变分法和紧密耦近似方法

第六章中能电子与原子的非弹性散射

6.1 耦合通道和相关的近似

6.2 光学势与扭曲波近似

6.3 Born近似

6.4 半经典模型

6.6 电子碰撞电离

主要参考书目:

[1] B. H. Bransden, Atomic Collision Theory(Second Edition), 1983.

[2] C. J. Joachain, Quantum Collision Theory, 1982.

- 395 -

XX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顺利进行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顶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严肃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体育基础理论、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技能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具有竞技体育基础理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竞技体育的组织竞赛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具有体育社会学、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等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社会体育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领域 (一)体育教学(********) (二)运动训练(********) (三)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中期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学校批准,可延长学制半年或一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课、

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为必修课(10学分),包括政治(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2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的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4门,每门课程3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至少8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实践课(6学分),是各专业领域学生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学生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实习(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学期,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必修课程考试成绩达到75分以上方可获得学分,选修课程考试60分即可获得学分,达不到以上要求按不合格计,规定进行考查的课程成绩合格即获得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原则上一年内完成。 课程考试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等多种方式,但应以笔试为主(不低于60%)。选修课程可通过考试、考查获得学分。课程考试不及格可给予补考,补考不及格无学分。 五、培养方式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参与实践过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1、根据本专业设置的特点,成立跨教研室的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成员5-7人。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长和副组长由具有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2、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指导和协调培养方案的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

XX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研究生部 2008年6月

目录 **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 (1) **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8) 高等教育学学科................................... ............. . . (1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 (11) 计算数学学科 (12) 应用数学学科 (14) 光学学科 (16) 力学学科 (18) 物理电子学学科 (20) 应用化学学科 (21) 机械工程学科 (22) 光学工程学科 (24)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 (2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3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32) 电路与系统学科 (3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35)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36)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 . (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 (40)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 ....................... ................. .(41)土木工程学科 (43) 水利工程学科 (45)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 (4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4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 (50) 区域经济学学科 (51) 金融学学科..................................................... . .(53)国际贸易学学科............................................... . (54)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55) 会计学学科 (57) 企业管理学科 (58)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59) 设计艺术学学科 (61)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印刷工程) (62) 食品科学学科(包装工程) (64) 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学科 (66)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68)

级原子物理试题

原子物理期末试题 (物理学院本科2007级用,试题共4 页。时间2.5小时。卷面共计100 分。) 姓名学号班级 一、填空。答案按序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字数与空格长度无关(每空1分,共35分) 1.前20种元素中,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最小的是___。 2.1895年____首次发现了X射线。 1897年___通过实验证实了电子的存在。 3.1911年____通过___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1914年的夫兰克-赫兹实验表明了___。1921-1927年间的戴维逊-革末实验 表明了_____。 5.若氢原子从n=7能级开始退激,在玻尔模型框架内,共可观测到___条谱线。 6.对于Li原子的 n=3 → n=2跃迁,考虑电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考虑原子 实极化和轨道贯穿效应后,该跃迁分裂为___条;进一步考虑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后,原跃迁分裂为___条。 7.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关系,如原子处于某能态的平均寿命为10-7 S,那么这个 能态能量的不确定度的数量级约为____电子伏特。 8.不考虑相对论效应,若电子和质子的动能都分别等于它们各自的静止质量 能,则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之比λ电子:λ质子约为_____。 9.价电子为同科d8,按LS耦合可形成的原子态数目有___种,其中最低能量的 原子态为____。价电子组态为sd时,可形成的原子态数目有____种。

10.双原子分子的价电子组态πδ,可形成的分子态的数目有___种,其中在分 子轴方向具有最大总角动量的分子态为____。 11.束缚态的物理波函数ψ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可概括为_______。 12.作为一种纯粹的假设,假设电子的固有自旋量子数为 s=1,其它量子力学规 律不变,那么L主壳层最多可容纳___个电子。 13.原子处于6G3/2态,其总轨道磁矩为____μB,总自旋磁矩为___μB,总有效磁 矩为___μB。 14.两个 J≠0的单重态之间的光谱跃迁,在磁场中发生塞曼效应。垂直于磁场 方向观察,不同波长的塞曼谱线的数目____(填写“不确定”或者“有?种”)。 平行于磁场方向观察,不同波长的塞曼谱线的数目______。 15.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可表示为_____,转动能级公式可表示为____,转动 轴与分子轴的几何关系为相互____,振转光谱带中____位置处谱线间隔最大,约为其它位置处相邻谱线间隔的___倍。 16.已知110Pd64是Pd同位素中最重的稳定同位素。据此可判断112Pd的β衰变 方式为____衰变。112Pd与114Ru70相比,半衰期更____。 17.中子和氢原子质量分别为1.008665u和1.007825u,则12C的结合能为___MeV。 18.某放射性核经过1天后有2/3发生了衰变,再经过2天后,残留的未衰变 的原子核的数量是原有数量的_____。 19.按照玻尔模型,处于第一激发态的He+与处于基态Li2+的电子轨道半径之 比为_____。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2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包含如下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夸克物质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高能碰撞唯象学,以及高能核天体物理。本专业方向是以国内及国际大型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为依托,在粒子物理方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在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内容包括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在理论上涉及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及形成夸克物质的机理,粒子碰撞与粒子产生物理模型,夸克物质信号的预言;实验研究包括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核电子学以及新型探测器的研发和研制,探测器软件研发及网格计算技术在实验模拟及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目标是探寻夸克物质信号,检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预言,研究TeV能区的新物理。该专业方向

有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环境,“粒子物理研究所”、“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批准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研究环境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 称 简介 1 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夸克物质物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

原子与分子物理排名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迅速、影响力最大的分支学科之一。本专业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子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其它学科密切相关,最容易形成交叉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际最前沿研包括:超快超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学;分子反应动力学;立体化学动态学。 向包含当前几个热门研究课题: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解离与电离;生物分子结构及性质;反应物和产物分与取向;量子波包动力学;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分子电子学等等。 本专业硕士点有教授1人。硕士点的挂靠单位为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室。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清华大学A+ 2 四川大学 A 3 吉林大学 A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5 大连理工大学 A 四川大学: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314436952.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5289 吉林大学: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314436952.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559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314436952.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433 大连理工大学: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8314436952.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4394 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 2008年录取分数线: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 河北大学--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东北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辽宁大学--物理系-- 原子与分子物理 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现代物理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哈尔滨师范大学--理化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原子与分子物理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湘潭大学--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原子与分子物理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重庆大学--数理学院-- 原子与分子物理

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二级学科: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一、学科简介 学科始建于1954年,现有4个本科专业,2006年与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 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优 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科设有8 个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使用的创新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其中省级科研基地 1 个。 学科现有成员32人,其中教授10 人,副教授8人,博士14 人,占43.75%,学科队伍中有教育部机械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省拔尖创新人才 2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 2 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16 人,其中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 机械工程学科跟踪学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逐步形成了机械零件传动性能分析与检测技术、机械加工及其自动化研究、机电液控制技术研究、机械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研究等多个具有较强特色和优势的稳定研究方向,本学科在带传动技术、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自由曲面研抛设计与加工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激光加工微小孔技术、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毕业后可 从事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勇于追求真理,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能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 三、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 (一)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 精密加工与控制技术 2. 智能磨削测控技术 3. 激光加工技术 4. 机械加工自动化 5.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 6.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二)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物理习题

1.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 ε 和平均平动动能 w 有如下关系:[ C ] (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 (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 解:根据平均平动动能:kT 2 3=?, 平均动能:kT 2i =ε,对于双原子分子kT 25 =ε 对于单原子分子kT 2 3 =ε所以2 O He ??=,2 O He εε≠,答案为C 。 2. 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时,其内能为: [ D ] (A)RT 23 (B)KT 23 (C)RT 25 (D)KT 25 (式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K 为玻耳兹曼常数)。 解: mol 1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 时,其内能为RT 2 5 3. 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 (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 [ C ]P RT M m V =, RT i M m E 2 = 4. 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 (A) 66.7% (B) 50% (C) 25% (D) 0 [ C ] 222.21O H O H +→ , RT E 361=, RT RT RT E 4 15 2521252=?+=, RT E E E 4 3 12=-=?, 411=?E E 5.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C 】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专业领域 1、体育教学 2、运动训练 3、竞赛组织 4、社会体育指导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学分,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方向核心课,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每个专业领域设置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实践课,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

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生必须到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教研室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 、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 、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门主干课程。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 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 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 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8 英文名称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某一专业领域(或职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应用领域中问题的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专业实践能力较强; 3.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4.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和学位论文阶段。 专业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重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通过加强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单位或基地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四、培养类型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五、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29学分。 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08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人才。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研究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涉及到物理、材料、能源及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好物理学基础、具有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新型制冷低温技术 (2)制冷低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3)制冷低温流体传热、传质特性 (4)复合相变蓄能材料与蓄能技术 (5)室温磁制冷材料与磁制冷技术 三、招生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2020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中国计量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级) 学科培养方案(代码:) 一、学科简介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二、培养目标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三、研究方向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在规定学制时间内未能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攻读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不少于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总学分不少于学分。详见附表1- 学科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者免修《研究生英语》课程,附表2- 学科必修环节基本要求及考核办法。 六、学位论文工作 详见附表3- 学科学位论文工作。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满足科研业绩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经学院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科研业绩要求:应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以中国计量大学为第一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申请授予学术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其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或者托业(TOEIC)、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考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英语水平未达到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其科研业绩突出者(指在完成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规定科研业绩基础上,再完成学校规定基本科研业绩1项及以上),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可提出学位申请。

《普通物理教程》试卷A卷(含答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宿豫职教中心函授站 《普通物理教程》试卷 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对于单原子分子,其自由度数i= ;对于刚性双原子分子,其自由度数i= 。答案:3, 5 2.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告诉我们,按照统计分布,分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的状态。即能量较高时分子数较少,能量较低时分子数较多。答案:低 3.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总是与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分子的算术平均速度及分子直径的平方成。答案:正比 4.在容积为10-2m3的容器中,装有质量为100g的气体,若气体的方均根速率为200m/s ,则气体的压强为Pa。答案:1.33×105 5.定体摩尔热容是指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使1mol某种气体的温度升高1K时所需的。答案:热量 6.卡诺循环的效率仅取决于两恒温热源的,卡诺循环的效率不可能等于1。答案:温度 7.增加原理内容是:在孤立系统中进行的自发过程,总是沿熵的方向进行。答案:不减小 8.由于声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造成接收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答案:多普勒效应 9.机械波的形成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答案:波源,传播振动的物质 10.两列相干平面简谐波振幅都是4cm,两波源相距30cm,相位差为π,在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任意一点P,两列波叠加后的合振幅为。答案:0 11.杨氏双缝干涉的明暗条纹是分布的。答案:等距离 12.光有偏振现象,证实光是波。答案:横 13.若光子的波长为λ,则其能量子为。 答案:hc/λ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 ,体积为V ,温度为T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k 为玻尔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密度为( ) A. M/V B. pM/(RT) C. pM/(kT) D. p/(RT) 分析与解: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RT/M 知,密度为m/V=PM/(RT)。故答案为B 。 2.压强为p ,体积为V 的氦气(He ,视为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 A. 3pV/2 B. 5pV/2 C. pV/2 D. 3pV 分析与解:由理想气体的内能E=iυRT/2,且氦气的自由度为i=3。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υRT ,所以E=3pV/2。故答案为A 。 3.两容器内分别盛有氢气和氧气,若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分别相等,但体积不同,则下列量相同的是:①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②单位体积的质量;③单位体积的内能。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分析与解:由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 ,知单位体积的内能相等;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知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相等。故答案为C 。 4.一定量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分别经历等压、等温、绝热三种过程(AB 、AC 、AD ),其容积由V1都膨胀到2V1,其中( ) A.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等压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是等温过程。 B.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绝热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是等压过程。 C.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等压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是绝热过程。 D.气体内能增加的是绝热过程,气体内能减少的是等温过程。 分析与解:一定量的气体(υR=mR/M 一定),由气体状态方程PV=mRT/M 知,等压过程,内能增加;等温过程,内能不变;绝热过程,内能减少。故答案为C 。 5.设高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是低温热源的热力学温度的n 倍,则理想气体在一次看过循环中,传给低温热源的热量是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的( ) A. n 倍 B. n-1倍 C.1/n 倍 D.(n+1)/n 倍 分析与解:效率η=(Q 1-Q 2)/Q 1=1-Q 2/Q 1,且卡诺循环有η=1-T 2/T 1=1-1/n,所以Q 2/Q 1=1/n 。故答案为C 。 k w T 32=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中山大学工学院

中山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7年级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高层次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决策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包括: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城市与区域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新型交通工具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3、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全日制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课程实验、企业实践、应用研究等方式的时间培训,熟悉交通运输行业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及规范,培养独立工作及团队协作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具体包括主要包括: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运输过程自动化与运输信息集成化、智能化,交通物联网及车联网,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综合化的交通信息及控制系统。 (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运输,城市地区及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客货运输需求分析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

(3)交通安全与环境。具体包括交通运输安全和保障体系、交通运输的安全评价、安全认证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处置等,以及交通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监测、预测、评估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4)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具体包括轨道、道路、航道、机场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 (5)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具体包括轨道机车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载运工具结构及其运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载运工具的诊断与维护以及新型载运工具结构设计优化和系统控制等理论和技术。 (6)综合运输及其它。具体包括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综合交通运输经济与行为分析,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交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适应,交通与环保、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诸方面的协调,载运工具、交通环境及各种交通附属设施相互作用。 二、学习方式及学制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但总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化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并聘请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任兼职导师。鼓励围绕工程实践中的重大技术课题,由校企共同制订科研计划和以培养工程型硕士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和科研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2.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除在校教师外,学院聘请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鼓励学生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物理习题 答案

高分子物理部分复习题 构象;由于单键(σ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它是不稳定的,分子热运动即能使其构象发生改变 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稳定的,要改变构型必需经化学键的断裂、重组 柔顺性;高聚物卷曲成无规的线团成团的特性 等同周期、高聚物分子中与主链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为晶胞的主轴,其重复的周期 假塑性流体、无屈服应力,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取向;高分子链在特定的情况下,沿特定方向的择优平行排列,聚合物呈各向异性特征。 熵弹性、聚合物(在Tg以上)处于高弹态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力学性质 粘弹性;外力作用,高分子变形行为有液体粘性和固体弹性的双重性质,力学质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玻尔兹曼叠加、认为聚合物在某一时刻的弛豫特性是其在该时刻之前已经历的所有弛豫过程所产生结果的线性加和的理论原理 球晶、球晶是由一个晶核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空间各方向放射生长形成高温时,晶核少,球晶大 应力损坏(内耗)、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滞后现象,而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现象 应力松弛、恒温恒应变下,材料的内应变随时间的延长而衰减的现象。 蠕变、恒温、恒负荷下,高聚物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现象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链段开始运动或冻结的温度。挤出膨大现象、高分子熔体被强迫挤出口模时,挤出物尺寸大于口模尺寸,截面形状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时温等效原理、对于同一个松驰过程,既可以在低温下较长观察时间(外力作用时间)观察到,也可以在高温下较短观察时间(外力作用时间)观察出来。 杂链高分子、主链除碳原子以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氮、硫等存在,同样以共价键相连接 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含Si、P、Se、Al、Ti等,但不含碳原子的高分子 键接结构、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的联结方式 旋光异构、具有四个不同取代基的C原子在空间有两种可能的互不重叠的排列方式,成为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并表现出不同的旋光性 均相成核、处于无定型的高分子链由于热涨落而形成晶核的过程 异相成核、是指高分子链被吸附在固体杂质表面而形成晶核的过程。Weissenberg爬杆效应当插入其中的圆棒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的“爬杆”现象。 强迫高弹形变对于非晶聚合物,当环境温度处于Tb<T <Tg时,虽然材料处于 玻璃态,链段冻结,但在恰当速率下拉伸,材料仍能发生百分之几百的大变形 冷拉伸;环境温度低于熔点时虽然晶区尚未熔融,材料也发生了很大拉伸变形 溶度参数;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物密度平方根 介电损耗;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极化时,会因极化方向的变化而损耗部分能量和发热,称介电损耗。 聚合物的极化: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性质偏离的现象 二、填空题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队教练或者体育科技产品研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具体要求包括: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精神。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和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拥有一项及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外文文献的阅读,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培养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与社会发展(尹国昌、李爱民、钟建伟、黄福华) 体育经营与管理(朱桂林?、徐国根、张军献、李先长) 体育文化研究(罗林、程其练、刘欣然、项建民、郑国华) 2、培养方向2—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身心适应(黄文英、殷晓旺、丁伟祥、詹晓梅) 运动生理生化(李江华、聂晶) 体能与康复(郑松波、王炜) 3、培养方向3—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李先长、王晓明、郎永春) 民俗体育研究(朱桂林?、洪熊、刘磊) 民族传统健身原理与方法(程其练、郑松波、徐美琴) 4、培养方向4—体育教育训练基础理论 体育信息化(郭开强?、詹晓梅、聂晶、袁艳) 体育教育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黄文英、李江华) 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尹国昌、谢彬、曹烃、刘建坤) 5、培养方向5—体能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程其练、周美芳、何耀昕、黄达武?)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王次农、王燕、邱达明)体操是体能类吗? 专项体能项目教学理论与方法(饶永辉?、戴永冠) 6、培养方向6—球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罗林、林蔚、李爱民、陈志丹)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朱桂林、虞勇、贺新奇) 球类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万仲平、郭开强、邓朝辉、杨德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