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师说》-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

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

(1)学生齐读课文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2.疏通文意

请同学翻译课文,遇到重点字词句或译错的地方插进去讲

3.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再次朗读,把握主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2.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文章在第二段是如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明确】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3.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

同时也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段,“能行古道”照应第三段。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引导学生体味收获,探讨问题: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五)作业小结

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围绕“当下从师的意义”写一篇300字小文。

六、板书设计

师说

从师的必要性

古之学者必有师择师的态度

择师的标准提倡尊师重道师今昔对比

说批判耻师父子对比批判耻学于师

贵贱对比

写作缘由

七、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

《师说》教案 一、导入 二、解题及作者简介 1.看注释一 补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八代”指的是东汉以来的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2.了解题旨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请学生逐段朗读,检查字音句读,顺势解决通假和语气问题。 四、请学生说说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及困惑的问题。 五、检查学生自习情况 1.韩愈作《师说》要送给谁?为什么要送他? “嘉其能行古道。” 追问:具体讲,李蟠哪几点做得好? 具体是两个方面:一是“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是“不拘于时,学于余”。 1.好古文有何可贵? 这里所说的“古文”和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有关系。 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无病呻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提出“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文道结合”的观点。坚决摒弃只讲形式 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2.“不拘于时”,所谓“时”,就是时俗,指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诵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2)氓中兴的修辞手法。 3.采薇要求:朗读,找出重章叠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2016年1月】 1. 兰亭集序要求不详。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16年1月】 1. 有一个梦想要求:分析排比句语势。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高中语文)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 题及答案解析(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小狗包弟》 D.《拿来主义》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剧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 A.《闺塾》 B.《三块钱国币》 C.《长亭送别》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屈原;韩愈;汤显祖 B.屈原;苏轼;王实甫 C.杜甫;苏轼;王实甫 D.杜甫;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 物形象”,下列教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 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 师引导学生梳理含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 的是()。 A.《道德经》《论语》 B.《庄子》《颜氏家训) C.《商君书》《史记》 D.《世说新语》《资治通鉴》 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 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 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句探究诗歌意蕴 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 《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 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公姥伶俜葳蕤 (2)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 (3)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 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 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 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毫无道理。【板书:刘兰芝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 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 明确:(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板书:焦仲卿懦弱】 (3)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板书:焦母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19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统考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科目代码: 403)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列举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骈文特点,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C. 贾谊《论积贮疏》 D. 吴均《与朱元思书》 2.学习《阿房宫赋》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梳理形容建筑的成语,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勾心斗角 B. 飞鸾走风 C. 美轮美奂 D. 筑室道谋 3.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 》提出,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细化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不同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 B.结合自身优势的教学风格,教师需要重组或创造新的学习任务群 C.注重学习任务群的渗透融合,衔接延伸的特点,避免内容发热遗漏和缺失

D.关注共同学习任务群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的差异 4.在学习老舍《茶馆》时教师向学生推荐同样具有“京味” 语言特色的剧本,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王朔《动物凶猛》 B. 萧红《呼兰河传》 C. 刘恒《窝头会馆》 D. 曹禺《日出》 5.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步行街学习文化建设,为商店撰写对联,下列对联不合适的是()。 A.素以为绚花逊色,馨而且暖长生香(水果店) B.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茶叶店) C.奇花异草增春色,雅竹幽兰缀而容(花店) D.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书店) 6.学习古代诗词表现艺术选题,教师组织学生梳理诗句,探究诗歌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手法,下列适合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伟《山居秋暝》)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 D.道狭草木生,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田园居》) 7.为了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作品,探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师说》说课稿

部编版高中语文说课稿 《师说》说课稿 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10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11课《师说》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 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分配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第三课时:诵读第3、4段,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总结全文(认识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预习安排 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十分重要,时间应相当充裕,做得越细致越好。为此,拟在课堂抽出20──25分钟让学生预习,掌握要领;未完成的部分由学生自找时间补做。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诵全文2—3遍。 谀(yú)苌(cháng)聃(dān)郯(tán) 欤(yú)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 二、本文是针对“耻学于师”的坏时尚写的,笔锋犀利。试就下列两个方面各举出几个例子。(划在课本上) 1.批判坏现象的尖锐语气。 2.叙述正确主张的决断语气。 三、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意加黑点的语句。仔细阅读一遍,然后说说韩愈写《师说》有什么意图。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高中 语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篇一:教师资格证试讲高中语文题 教师资格认定高中语文学科试讲题 1(《再别康桥》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2(《雨巷》(戴望舒)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3(《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4(《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5(《小狗包弟》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6(《荷塘月色》阅读欣赏课(第二课时) 7(《故都的秋》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8(《氓》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9(《孔雀东南飞》阅读欣赏课(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10(《归园田居》阅读欣赏课——知人论世读陶诗 11(《烛之武退秦师》阅读指导(一课时) 12(《鸿门宴》第二课时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指导(一课时) 14(《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5(《祝福》阅读指导(任选一个角度) 16(《寡人之于国也》阅读指导(一课时) 1 17(《登高》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18(议论文写作指导(从立论的角度、论证方法的合理使用中任选一个方面)

19(作文指导——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20(作导——如何审文指题立意 21 . 对联教学 1 篇二:教师资格面试中学语文预测题库 教师资格证语文试讲预测题目录 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土地的誓 言 (1) 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紫藤萝瀑 布 (4) 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你一定会听 见的 (6) 4.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安塞腰 鼓 (8) 5.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白杨礼 赞 (11) 6.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与朱元思 书 (13) 7.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济南的冬 2 天 (14) 8.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桃花源 记 (16) 9.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爱莲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高中教师资格《语文》试题及答案(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1. 在完成李商隐的《锦瑟》的教学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2. 导读《朝花夕拾》时,教师借助其中的作品讲解鲁迅的语言特点,下列不合适的是( )。 A.《记念刘和珍君》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藤野先生》 3. 在完成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后,教师建议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培养阅读兴趣,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海的女儿》 B.《麦琪的礼物》 C.《绿野仙踪》 D.《夏洛特的网》 4.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成长的岁月”展开阅读,下列不合适的是( )。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麦田里的守望者》 C.《青春之歌》 D.《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5.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6.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一句中“先”、“后”的用法,下列语句中包含相同用法的是( )。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 某教师将《故都的秋》的教学目标表达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上述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三维目标即三个目标,每篇课文都需要三个教学目标 B.三维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须融合三个维度 C.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最为重要,教师应予以关注 D.三维目标分别表述,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8.关于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的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解读教学文本,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 B.提供相关素材,帮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C.阐释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师说教案 粤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粤教版必修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句读(dòu)谀(yú)经传(zhuàn) 郯(tán)苌(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1)补充注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

2020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20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 批)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 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 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5.配乐,学生诵读; 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 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 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 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 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 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 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 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 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 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会本文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会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课前布置预习: 让学生提前疏通文意并分类归纳文章的文言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在课本上。 一.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古人对老师的尊重,现代社会,人们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职业比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对老师的尊重。然而,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以从师学习为耻,社会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在这种情况下,韩愈站了出来,批驳这样的形象,著《师说》大力宣扬从师学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此有很好的记录:“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二.认识韩愈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

《荷塘月色》 《登高》 《故都的秋》 《沁园春·长沙》 《烛之武退秦师》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世间最美的坟墓》 《雨巷》 《荷塘月色》 一、导入 T:大家看下ppt 上的照片是哪位先生? 好,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出来了,正是我们所熟知的朱自清先生。

我们以前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那是一片描写父爱的的纪实散文,从那篇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风格完全不同但同样相当精彩的散文《荷塘月色》(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 T:上节课我要大家预习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文章末尾处的时间没?是几几年?要是预习中没有注意到的同学现在赶紧把书翻到最后看下时间。好,后面的那位同学,几几年呀?大声的说出来。 好,很好,是1927 年。 我们都学过历史,1927 年是个什么时期?下面我们请我们的历史课代表给大家简单描述下那个年代好不好? 好,李雪怡回答的非常好哈。1927 年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个时候朱自清的生活可以说十分艰苦。因为我们之前都预习过这篇文章,这时大家的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作者可以写出这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呢?我觉得大家有这

个想法非常的好。其实作者就是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他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下这篇课文的配乐录音,看能不能体会出作者这种矛盾的感情。并且给文章分段。 好,我们都听了一遍。 大家能告诉我可以分为几段么?后面的李明回答一下,很好一共是三段,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我相信大家都能准确的说出,细致描写荷塘的是哪一段。很好就是第四自然段。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学习这一段,着重分析“荷塘”和“月色”的画面美。 二、分析文章体会美感 第四段月光映照下的荷塘里的景物 (大家在细致的试着带有感情的把第四段读一遍,脑海中最好能出现画面)作者走到了荷塘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月下的荷塘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名师教案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培养和提高鉴赏传统经典的能力和方法。 5.积累韩愈名句。 素养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学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重难点 1.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走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

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二、了解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了解背景: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朱选均无分。 1.教学《边城》后』教师推荐“爱情悲剧rl主题的小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铁凝《哦,香雪》 B.小仲马《茶花女》 C.莫泊桑《羊脂球》 D.茹志鹃《百合花》 2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要求学生梳理古代叙事诗的发展脉络,下列作品中朝代最早的叙事诗是A.《陌上桑》 B.屈原《离骚》 C.《诗经·氓》 D.白居易《长恨歌》 3.设计《死水》教学,教师准备引入一篇采用“美丑对照‘’原则创作的文学作品,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雨果《巴黎圣母院》 B.老舍《茶馆》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歌德《少年维持之烦恼》 4.指导话题作文”春光无限好“时,教师建议学生引用描写春色的古诗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下列名句合适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C.豆荔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6.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虚词‘’而”的不同用法,下列语句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的 A.青J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B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D遏其牛气.以求履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7.学生作文中’‘通感‘修辞使用不当,教师用课文中的正确例子来讲解,下列语句合适的是 A.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边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 3.11 师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 教材分析 《师说》是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尊师重道的论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有力批判士大夫的愚顽可笑。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本文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比较典型,并且作为了高考背诵篇目,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不可以等闲视之。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的预习案,并且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了记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的文言朗读;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自学讨论) 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质疑讨论)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法、诵读整体感悟、细读圈点质疑、品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积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质疑问难,共同讨论,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