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基础题(pdf,含解析) 沪教版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基础题(pdf,含解析) 沪教版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基础题(pdf,含解析) 沪教版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基础题(pdf有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浸泡后,导致着火点升高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3.工业上常把煤粉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减少酸雨的形成

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石油气D.一氧化碳

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一些燃料和氧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下列物质不适合作这种燃料电池的燃料的是()

A.硫磺B.氢气C.甲烷D.一氧化碳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8.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B.降温和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防止火势蔓延

9.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煤气泄漏,迅速打“110”报警

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木材除臭

C.学校档案室失火后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炒菜时油锅中着了火,最好是用水浇熄

10.据新华日报报道:2004年3月22日山西的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2名矿工遇难,10人生死不明.为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闻井下气体的气味

B.保持矿井通风并杜绝一切明火

C.井下不能有任何光亮

D.进矿井带着火把,若火焰熄灭,人应立即退出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食物的腐烂

C.实验室制取氧气

D.红磷燃烧

12.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制品的生锈B.动植物的呼吸

C.农家肥的腐熟D.家庭燃气的燃烧

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保存白磷的瓶子上粘有的标记是

B.商场电器着火,断电后快速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洗去蚕丝被上的油污,用肥皂进行乳化洗去油污

D.减少面粉厂通风次数,防止面粉飞扬遇火引发爆炸

15.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C.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

17.图标具有以物象、图形为直观语言来表达意义、情感等作用。以下图标中,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

A.B.C.D.

18.春节将到,人们常常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春。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D.

19.下列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

2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书和精密仪器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开窗通风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2014年11月16日寿光一食品厂发生火灾,致18人死亡.经分析,本次火灾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引起,且厂房顶部泡沫夹芯板属可燃材料,部分车间内因堆积大量的易燃物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1)从燃烧的条件来看,厂房顶部的泡沫夹芯板是.线路老化泄漏的电火花在引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2)氢氧化铝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铝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为.

(3)请你结合所学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2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煤油做成蜂窝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常引发煤气中毒事故,煤产生“煤气”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除排放煤气外.燃烧与多种环境污染问题有关.下列环境污染与燃烧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可吸入颗粒增加(如PM2.5)点燃煤块和纸张时,纸张易点燃的原因是.

23.建设“美丽中国”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国家大力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的优点是(合理即可),乙醇作燃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4.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序号)。

①隔绝氧气②降低温度③隔离可燃物

25.小华观察到,在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拨打手机.他查阅资料并分析如下:(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

油的着火点较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 8H 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汽油易燃烧,而食盐水却不能燃烧,这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

.26.2014年11月27日3时52分,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林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8人受伤,瓦斯是井下可燃气体的总称,主要成份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煤矿矿井中,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根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

2 4.0%~74.2%CH 4

5%~15%CO 12.5%~74.2%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27.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子啊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细小的固体物质叫做可燃粉尘,请你猜想影响可燃粉尘发生爆炸的因素有反应物接触面积和等.

(2)镁粉用于汽车轮毂抛光,干燥的镁粉在空气中遇到明火极易燃烧或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根据镁粉的性质,你认为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储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B.远离火种及热源C.隔绝空气密封保存D.露天随地堆放

(3)亮亮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操作如下: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打气筒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①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鼓入空气的作用.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

②近期我国全面开展排查粉尘生产,请你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写一点).

28.2008年9月20日,深圳一歌舞厅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致4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歌舞厅演职人员使用自制礼花弹手枪发射礼花弹引燃了天花板的聚胺脂泡沫所致.请回答:

(1)礼花弹发射后引发天花板的聚胺脂泡沫燃烧的原因是.

(2)在室内遇见聚胺脂着火,可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呼吸道,理由是.(3)如果让你设计歌舞厅,为了防止发生重大火灾,应注意的一问题是.29.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如图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2)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水也能灭火,其灭火原理

是.

30.用来扑灭档案发生火情时的灭火器是.

2017-2018学年上海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基础题

(pdf有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浸泡后,导致着火点升高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解答】解:手帕属于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手帕没有燃烧只能是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这是由于水分蒸发吸热造成手帕温度低于其着火点造成的。

故选:D。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答】解:

A、图1中的热水既能够提高温度,又能够使白磷和氧气隔绝。不正确。

B、图2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够燃烧;而白磷换成红磷后,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不正确。

C、图1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不正确。

D、图1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也不能燃烧。正确。

故选:D。

3.工业上常把煤粉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减少酸雨的形成

C.减少煤的浪费D.减少氧气的消耗

【解答】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A、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选项正确。

D、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石油气D.一氧化碳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正确;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C.石油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D.一氧化碳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错误;

故选:A。

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一些燃料和氧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下列物质不适合作这种燃料电池的燃料的是()

A.硫磺B.氢气C.甲烷D.一氧化碳

【解答】解:硫磺燃烧产生SO2,会污染空气。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故选A。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解答】解: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

具其一即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所以A错误。

B、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B错误。

C、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C错误。

D、开挖隔离带,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所以D正确。

故选:D。

8.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B.降温和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防止火势蔓延

【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故选:B。

9.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A.发现家里煤气泄漏,迅速打“110”报警

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木材除臭

C.学校档案室失火后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炒菜时油锅中着了火,最好是用水浇熄

【解答】解:A、煤气泄漏,不能关灯打“110”报警,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或者电火花会发爆炸。故A错误;

B、家里冰箱有味,放一木炭,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以除味。故B正确;

C、学校档案室失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损坏图

书档案。故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会在水面继续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10.据新华日报报道:2004年3月22日山西的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2名矿工遇难,10人生死不明.为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闻井下气体的气味

B.保持矿井通风并杜绝一切明火

C.井下不能有任何光亮

D.进矿井带着火把,若火焰熄灭,人应立即退出

【解答】解:A、甲烷气体无色无味,不能通过闻井下气体的气味判断,故A错误;

B、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通风可降温,使气体不易达到着火点,严禁烟火,也可防止可燃性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井下比较黑,应该有照明设施,故C错误;

D、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不能进矿井带着火把,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食物的腐烂

C.实验室制取氧气

D.红磷燃烧

【解答】解: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正

确。

C、实验室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不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红磷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钢铁制品的生锈B.动植物的呼吸

C.农家肥的腐熟D.家庭燃气的燃烧

【解答】解:A、钢铁制品的生锈是因为铁与水、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动植物的呼吸,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C、农家肥的腐熟是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家庭燃气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解答】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

1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保存白磷的瓶子上粘有的标记是

B.商场电器着火,断电后快速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洗去蚕丝被上的油污,用肥皂进行乳化洗去油污

D.减少面粉厂通风次数,防止面粉飞扬遇火引发爆炸

【解答】解:A、因为白磷有毒,应该贴的标志是反应有毒的标志,错误;

B、商场电器着火,断电后快速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正确;

C、洗去蚕丝被上的油污,用洗洁精进行乳化洗去油污,错误;

D、增加面粉厂通风次数,防止面粉飞扬遇火引发爆炸,错误;

故选:B。

15.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解答】解:A、烟花爆竹是易燃易爆物,容易引起火灾和炸伤人,因此燃放烟

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故A正确;

B、电器着火,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故B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瓶内的酒精会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了氧气,阻止了酒精的继续燃烧;故C正确;

D、天然气是可燃性的气体,空气中含有一定的天然气时,可能会引起爆炸,因此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D正确;

由于题目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16.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

A.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

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C.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

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

【解答】解:A、油、纺织物属于可燃物,汽车加油站、纺织厂应该严禁烟火。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含量高时易造成窒息死亡,所以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夜晚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开灯检查;因此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可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说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图标具有以物象、图形为直观语言来表达意义、情感等作用。以下图标中,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

A.B.C.D.

【解答】解:A.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错误;

B.表示可回收标志,正确;

C.表示腐蚀品标志,错误;

D.表示易燃物品标志,错误;

故选:B。

18.春节将到,人们常常燃放烟花爆竹庆贺新春。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D.

【解答】解: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

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正确。

B、图为废旧塑料回收标志,所以错误。

C、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所以错误。

D、图为剧毒品标志,所以错误。

故选:A。

19.下列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清除可燃物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

【解答】解: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正确;

B、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不能清除可燃物,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正确;

故选:C。

2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书和精密仪器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开窗通风

【解答】解:A、图书和精密仪器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B、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或空气,所以正确;

C、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不能用点燃的火柴去检查是否漏气,应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判断,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一来能稀释天然气,防止达到爆炸极限,二来可以降低天然气的温度,使它达不到着火点,所以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2014年11月16日寿光一食品厂发生火灾,致18人死亡.经分析,本次火灾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引起,且厂房顶部泡沫夹芯板属可燃材料,部分车间内因堆积大量的易燃物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1)从燃烧的条件来看,厂房顶部的泡沫夹芯板是可燃物.线路老化泄漏的电火花在引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氢氧化铝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铝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

33H2O↑+Al2O3.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为氢氧化铝分解时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氢氧化铝分解出的氧化铝,能够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请你结合所学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装修时使用阻燃材料、不能随意堆积可燃物、定期检修电线线路.

【解答】解:(1)因为泡沫夹芯板能引起火灾,所以泡沫夹芯板具有可燃性,电

火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填: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氢氧化铝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有: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氢氧化铝分解时吸收热量,能使周围温度降低;(3)灭火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隔绝空气或氧气、撤走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经常检查电器开关、插座要连接良好防止出现明火;容易出现高温的地方要及时清理就可以防止火灾发生;

故答案为:(1)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Al(OH)33H2O↑+Al2O3.氢氧化铝分解时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氢氧化铝分解出的氧化铝,能够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答案合理即可)

(3)装修时使用阻燃材料、不能随意堆积可燃物、定期检修电线线路(答案合理即可)

2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煤油做成蜂窝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提高燃烧利用率.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常引发煤气中毒事故,

煤产生“煤气”的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2CO.除排放煤气外.

燃烧与多种环境污染问题有关.下列环境污染与燃烧没有直接关系的是C.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可吸入颗粒增加(如PM2.5)点燃煤块和纸张时,纸张易点燃的原因是纸张的着火点比煤块低.

【解答】解:将煤做成蜂窝状,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燃煤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2CO;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

物质;产生的烟尘会造成可吸入颗粒增加;氟氯烃可以破坏臭氧层,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纸张的着火点比煤炭要低,所以纸张更容易被点燃.

故答案为: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提高燃烧利用率;2C+O22CO;C;纸张的着火点比煤块低.

23.建设“美丽中国”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国家大力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的优点是节省石油资源(合理即可),

乙醇作燃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解答】解: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或促进农业生产等;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节省石油资源(合理即可);C2H5OH+3O22CO2+3H2O。

24.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③(填序号)。

①隔绝氧气②降低温度③隔离可燃物

【解答】解: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这属于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选③。

25.小华观察到,在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拨打手机.他查阅资料并分析如下:(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C8H18+25O216CO2+18H2O;

(2)汽油易燃烧,而食盐水却不能燃烧,这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反应物是汽油主要成分的C8H18,生成物是二氧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初三化学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典型题例】 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1) 实验1可燃物 实验2与氧气接触 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或O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 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2)③④;②④(3)乙 【巩固练习】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 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 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 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中考知识点总结:燃烧与燃料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 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 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 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初三化学专题04—燃料与燃烧

2019——燃料与燃烧 2.(2019·铜仁市)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42.(2019·上海市)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7.(2019·攀枝花市)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NaOH溶液 2.(2019·攀枝花市)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 10.(2019·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019·株洲市)(2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11.(2019·株洲市)(2分)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25.(2019·株洲市)(6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若反应生成了葡萄糖,则反应条件为光照。 (3)C2H5OH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AD。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1-2m,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 泡沫灭 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 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 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 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 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 氧化碳 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 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 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 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复习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红约1S后取出。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见书本P15)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量液体体积--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