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关于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关于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关于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诗是哲学意义上一个间接的分支,作为长久而自身存在的艺术,我们则必须明确诗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而天才作为理性哲学的占有者,往往追求一种虚拟价值的对等,以直接而模糊的概念割裂了这种秩序的存在。至于事物至深的本质理解,往往以自身的形象来作为对这种现象的阐述,当然,形式也就是这些概念最好的借口。对于诗歌价值本身的意图,却置之不理。

而我们历来也始终相信:诗在哲学领域充当着“释梦“的工具,是哲学语言的传播者。而对于这种解释的阐述,我们却很难理解:思想作为概念本身却并不接受这种形象的描绘。一方面,我们始终反对诗与哲学之间的混同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却极力主张这种现象的存在。当艺术家以一种非传统的概念将这些陌生的语言置于传统的形式之时,我们的理论或认知却趋于保守。从而,诗被涂上一层模糊的面纱,激情与智慧也就随之消亡,代之以传统的“真理”或者矛盾的“幻觉”,这样,也就违背我们最初的真实。

在这个问题上,诗与哲学之间的理论之争也就变得愈发明显,诗的形式与内容也变成了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两者之外,形成一种接近艺术而却背于艺术的荒诞之路。而对于自己作品本身的思考,只是局限于机械和传统审美的需要。

至于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也不关乎两类:

其一:是为了维护作品本身形式的需要;

其二:是为了延续读者感官的激情;

如果仅仅只考虑效果,那么这种作品的形式最佳,凭借作品自身语言的优美,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我们需要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漫派”诗歌则是这种形式最好的表达,从一点入手,借助于年轻的激情与准确无误的想象,相似的主题也就成为我们印象之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而对于非艺术本身,形式则决定一切。基于这种反复和不确定价值因素,我们则形成了对一种对非现实艺术过度的依赖或者模仿,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充斥着作品本身。甚至有一种预感,纯粹的理性也隐藏了我们愈发的热情,超越了我们想象的真实,而且,这一切也是被允许的。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朱憙《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13、""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14、""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1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17、""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毛泽东诗曰: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哲学名言名句古诗词练习

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 、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2 、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 、自然界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 反映的哲理是()。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 、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 、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6 、下列诗句与“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C.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 D.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7、 "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 ) A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 、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8 、朱憙《观书有感》: "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 ) (1)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 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 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 (1)(4) B 、 (2)(3) C 、 (1)(3) D 、 (2)(4) 9 、南北朝诗人王籍有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 " 一鸟不鸣山更幽。 " 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 " 点金成铁 "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 、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 、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 、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0 、杨万里诗云: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得一枝奇葩,如果仔细得加以分析,其中蕴含得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得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得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得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得多样性决定了人们得思维复杂性D人们得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苏轼诗曰:"横瞧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发展得 D、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得选项就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得"枯荣"表明(B )A、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B、事物就是运动变化得 、生命运动就是最高级得运动开始D、静止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得哲理就是(C ) A、事物得联系就是条件得 B、物质就是不长久得 C、新事物就是不可战胜得 D、规律就是客观得 6、贾岛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得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瞧,就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 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瞧就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得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得认识D诗人得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得哲理就是(D) A、山外得花一般比山中得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得观点瞧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得过程 D、事物得前途就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得哲理就是(C ) ⑴矛盾与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就是矛盾,矛盾就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就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得哲理就是(C A、事物随人们得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得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就是有意识,有目得能动性得活动 12、苏轼得《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就是(A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书就是知识得源泉C、科学得发展需要想象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瞧体现了(A )哲理 A、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她事物联系瞧 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C、联系

常见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词语体现的哲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0.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1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4.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15.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8.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21.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哲学诗歌篇一: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

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

含辩证思想的古诗歌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唐杜甫)

古诗词哲学道理

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持续更新中) 哲学生活问答2009-05-24 11:40:08 阅读4632 评论38 字号:大中小订阅 ● 2008~2009年林老师国内外时事精选(高考、考研、公务员时事) 作者:林锦礼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1、342: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我选 c 答案a)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1次也不能踏进同1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1种观点 林老师回复: 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1样事物是相同的,1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如果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同我都1样无穷无尽”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有a符合. 而bc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 观. 2、kathlee: 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3、见风使舵 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1杯春露冷如水 5、.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6.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老师,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见下面第6题) 5、联系 6、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见下面第8题) 3、网易博友1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 老师,这两句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教材中的例子,用于讲联系的普 遍性的 “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这是毛泽东的诗了,1般的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表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 的. 4、网易博友101: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老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5、海: “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怎样 理解??? 林老师回复: 对于同1个决策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是正常的,“赞同”和“反对”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如果只听到赞同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 没有全面的思考决策议题的科学性.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50句 1、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7、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9、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3、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1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1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8、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9、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1、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4、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8、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生活与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歌解析! 二、成语谚语 生活与哲学 1、守株待兔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想问题、办事物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2、田忌赛马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3、刻舟求剑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5、按图索骥 解析: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6、智子疑邻 解析:这个成语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7、审时度势 解析:说明了看问题、做事情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8、对症下药 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9、对牛弹琴 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10、画龙点睛 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1、本末倒置 解析: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喧宾夺主”、“得不偿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12、唇亡齿寒 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13、竭泽而渔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的是一种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事物前后相继发展过程的长远利益。又如,“杀鸡取蛋”、“毁林种田”等,同属此类。 14、看相知命 解析:这个成语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属此类。 15、故步自封 解析:这个成语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看不到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是用静止的观点对待事物。又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都属此义。 16、水滴石穿 解析: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又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同属一理。17、适可而止 解析:这个成语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就是掌握尺寸,坚持适度。又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都是这个道理。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考试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考试

————————————————————————————————作者:————————————————————————————————日期: 2

哲学部分:名言古诗词试题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3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4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5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6

古诗词对应的哲学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部分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哲学)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得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得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就是主观得,能动得。 辩证法:联系得变化发展得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认为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得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就是被感知、物就是观念得集合: 违背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得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得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得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得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得发展得规律就是客观得。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事物发展就是有规律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得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 尊重客观规律得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 尊重客观规律得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得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前 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受客观规律得制约;唯物主义; 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受客观规律得制约。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重视量得积累,因果联系; 22、瑞雪兆丰年: 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24、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26、唇亡齿寒: 事物就是普遍联系得。 2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事物得部分离不开整体。 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得整体起决定作用。 2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 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得关系,孤立地瞧问题。 30.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与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 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1.未雨绸缪:意识活动得目得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与自 觉选择性。 32.坐井观天: 把部分当作整体得错误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 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发展得,运动就是绝对得、无条 件得。 34.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就是客观得,事物得运动变化与发展不以人得意志为 转移。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与发展得,要用发展得观 点瞧问题。 39、士别三日、刮目相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与发展得,要用发展得观 点瞧问题。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就是运动变化与发展得,要用发展得观 点瞧问题。 41.涸泽而渔: 唯物:违背了联系得客观性,规律得客观性; 辩证法: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瞧问题得形而上学得观点。 4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没有瞧到事物就是不断向前发展得。 4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事物就是不断运动变化与向前发展得,运动就是有规律 得。 44.刻舟求剑: 用静止观点瞧问题得形而上学得观点。 45、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用静止观点瞧问题得形而上学得观点。 4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内因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据、事物得发展就是有规律得;因 果联系得客观性。 4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 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 内因就是事物发展得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48.怨天尤人:

哲学中的古诗词

一、唯物论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哲理】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哲理】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7、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8、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二、辩证法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有关蕴含哲理的诗句66句

有关蕴含哲理的诗句66句 导读: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蕴含哲理的诗句66句,欢迎大家参考。 有关蕴含哲理的诗句66句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12、海上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 2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2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6、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8、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2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30、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 3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3、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3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3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古诗一、唯物论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哲理】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

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哲理】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7、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动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哲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二、辩证法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4.拔苗助长: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 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 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 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 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 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重视量的积累,因果联系; 22.瑞雪兆丰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6.唇亡齿寒: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 取义: 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30.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 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1.未雨绸缪: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 和自觉选择性。 32.坐井观天: 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34.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是客观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39.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41.涸泽而渔: 唯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法: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