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美版美术二上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最新人美版美术二上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最新人美版美术二上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最新人美版美术二上第12课《好吃的水果》说课

稿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中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好吃的水果》,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说反思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通过《好吃的水果》这堂课,现将体会感受与大家交流探讨。

1。充分关注学生的感受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美术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我就让孩

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游戏的形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开

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学生最喜欢的歌曲《小苹果》带着他们跳舞进入新课。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

跟苹果姐姐参观水果城堡,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和感受水果不同的外表和诱人的味道。因为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了解人们吃水果的样子,我还设计了一项吃水果比赛,让学生近

距离的感受更生动的真实场面,捕捉到最逼真最形象的画面,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多观察,多发言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但是有很多学生想得到说不出,有的同学说的出却画不出,因此在绘画起来受到

了限制,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观察的培养,课件中出

示很多很多的水果,让他们从形状,颜色,表皮的花纹去分析

了解水果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动口表达,既巩固了观察效果

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这样一来绘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表扬鼓励,增强自信。

很多学生拥有内在的潜力,因为没有发现才没有发出

光亮,这需要老师去激励、去发现、去挖掘。在课堂上,我

会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满怀信心。在课前,我精心自制了一些跟课程内容有关系的小手工,奖

励说的好,做得好,有新思维的学生们,有心思的学生还会把这些小手工拿回家研究制作方法,把它们贴在自己的房间的墙上,美化了房间又激励自己。奖品虽小,但它对于学生们

来说是老师给自己进步的肯定,能鞭策自己的力量,也是优

秀的一种肯定!因此,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里就会对自己信心满满,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扩大自己的艺

术空间。

4.注重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如果失去个性,就等于失去生命。”小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多的学生愿意表现自己的思维与个性。我就让他们尽情的说,尽情的表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么画。只要是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甚至有一些是不符合逻辑和规则的。但是只要学生仔细的观察,用心的想象,所有的无规则的东西都是有趣味的。比如,后来有的学

生说要画香蕉月亮、苹果房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事物

的美好想象,说明他们能积极的思考。我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还请他们讲自己画里的故事,给他们充分的展

示自己的机会,让美术课变得更轻松有趣。

另外,我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孩子较小,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中不提倡绘画技法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比如,课上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不

知道怎样画----?这时我就会比较矛盾,如果我画给他们看,那他们就会照我的原原本本画下来。这样可能会禁锢孩子

的思维,造成绘画的局限。所以我只是用语言仔细描绘事物让孩子自己结合观察与想象来绘画。美术教学需不需要范画,怎样给学生作范画,这一尺度怎样把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些水果型的板书,把要板书的字设计成一个个的水果,总结水果具备颜色、形状、花纹才能显得诱人,人物的表情动作夸张了才能显得生动。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这节课中,有些环节我觉得设计的比较满意,在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指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与反思,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时刻做好准备,继续努力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人李丹

美术鉴赏第2课

礼泉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美术导学案 第二章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第 1 课时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 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重点难点】 重点:本科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难点:本科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有包括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了解。 【教学方法】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 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 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自主预习】

了解《韩熙载夜宴图》、《1954》、《泼墨仙人图》所讲述的内容及表达的意义。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个案补充】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小学美术人美版12册说课稿(精心整理)

小学美术人美版12册说课稿(精心整理)

六年级美术说课稿 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课型欣赏·评述课时 2 教材 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本课的编辑指导思想。根据对拉斯科岩洞绘画布局的研究发现,凡是对人类有威胁的动物,如虎、豹、豺、狼等,大都绘制在朝外的岩壁上,而温顺的牛、马、鹿等,大都绘制在朝里的岩壁上这说明,这些壁画有一定的宗教禁忌的含义。大概通过这些图,来表达当时的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感和理解。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对世界文化遗 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了 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科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栏,传播世界文化遗产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及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古风古韵的美。 教法难点 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课件、世界地图等。学具制作宣传海报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案)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把学生分成4个组: A阿布辛拜勒神庙(非洲)组 B库库尔坎金字塔(美洲)组 C法隆寺(亚洲)组 D奥林匹亚遗址(欧洲)组。 教学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整理信息的能 力,以及小组合作、 探究的意识。

鼓励学生制作课件。 2.每个学生根据书中的问题,查找最下边一行的图片资料。 生: (1)阿布辛拜勒神庙组: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什么特点?神庙前的四尊雕像是谁? (2)库库尔坎金字塔组:介绍库库尔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时间、艺术特色。说一说埃及金字塔和库库尔坎金字塔两者从外形看有什么不同? (3)法隆寺组: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它和中国传统的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奥林匹亚遗址组:介绍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艺术特色。《掷铁饼者》 《竞技表演》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看看老师手里拿得是什么?世界地图!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外出旅游去,好吗? 二、故事导入、欣赏、分析拉斯科岩画 师:先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1940年,在法国拉斯科地区,4个来自蒙蒂尼的法国少年,想去探究30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结果惊奇地发现在洞中的岩壁上画着数百个动物,经考古学家考察后发现,这是15 000年前原始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出示拉斯科岩画)师:从画中你还能看出哪些内容? 画面是以粗壮、雄浑的黑色线条勾勒出轮廓,表现出动物的体积感,使整体效果雄伟壮观。 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巨大的财富,地球上还有许多优秀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海洋中,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辉煌文化----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小组交流 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分小组对世界文明的足迹进行分头收集资料了,下面时间啊,我们就要展开我们的探秘之游了。我们先到—— A 阿布辛拜勒神庙组交流: 欣赏非洲文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建筑和雕塑,简单了解非洲其他建 筑——金字塔 1.阿布辛拜勒神庙。倾听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感

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 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9课

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探索重点: 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探索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

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

“引导探究法”。 3、八字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论。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教学程序 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 体会 学习欲望1、导入: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 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 “神”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到原始 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 右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的祖 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 术。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 花鸟画三大类。这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绘画 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猛虎捕食图(黑山 岩画,新石器时代) 意在激活学生的思 维,使学生对中国古 代绘画产生浓厚的 兴趣。

人美版小学美术说课稿图画文章

《图画文章》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图画文章》,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图画文章》是湘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所学的美术,抓住文章的主题,给文章进行配画,体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美术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

重难点为: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五、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美术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游戏法、启发引导法、师范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纸、铅笔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和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游戏导人 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 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 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

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案获奖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若干具象艺术作品掌握具象艺术的特点、作用。 2、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理解美术作 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2学情分析 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对美术教育认识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鉴赏具象艺术作品,以及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具象画作并介绍:像这些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就是具象艺术。(引出课题)幻灯片出示课题——具象艺术 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具象艺术,一起去感受它的风采。教师幻灯片补充--走进。 我们应认识和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学会鉴赏具象艺术和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二、教授新课: (出示幻灯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当代实力派的油画家王沂东和冷军的写实油画作品,看看具象艺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有哪些呢?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像我们看到的一样真实。 欣赏《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 开首表现的是------郊野风光。 中段表现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表现的是------市区街道,是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虹桥上下发生着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然后教师小结)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面具教案

校本时间研修成果 教学课题:《面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 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 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 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分析多种风格的面具,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四、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六、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面具实物 学具准备:有色纸袋,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鸡毛,布头,金属片……) 剪刀,胶水,双面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入室。 二、导入:欣赏原始森林的音乐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很优美的原始森林的音乐,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从音乐中联想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师:原始人要穿什么服饰,头上要戴着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情感得到诱发。 三、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做——“面具” 四、讲授新课 1、欣赏非洲面具: 师:你看过远古人类的面具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看了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从哪里看出来吓人,恐怖? 有谁知道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吗? 小结:原来,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们对一些疾病或自然现象不能做科学的解释,他们以为是妖魔鬼怪在作恶,于是他们就戴上这些他们认为能给人们带来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来驱妖降魔。还有些将士在打仗的时候,带上凶猛的面具,使自己显的更威武,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 2、欣赏傩戏面具: 设计意图:用提问形式欣赏非洲面具和中国傩戏面具,使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的美,并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态度奠定基础。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来自贵州的傩戏面具,这几个面具的特点是怎样的?色彩是怎样的? 古代的人们把面具当作除魔消灾的工具,那么我们现在把面具用来干什么呢? (装饰,娱乐,演戏) 3、出示现代面具,引导欣赏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这些艺术品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师:同学们,你们在商店里看到过或者买过哪些面具,你喜欢哪个?(孙悟空,奥特曼……)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身边的面具,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4、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个面具,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几个

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五课进入历史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参考教案 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241 时间:2007-09-27 16:23:04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 ◆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 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②表现方式。 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 ④对美的认识。 ⑤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 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 11.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简单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学生讲述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总结,特别是要点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指出,从“审美自律”这一趋势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希望摆脱社会中流行的艺术程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教师展示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拉伯幻想曲》,请同学们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3.研究教材第40页关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注意把《贺拉斯兄弟的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分析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植物写生 课时:2课时 课型:绘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五: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 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全集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第一课植物写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植物写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即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从内容看,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中线条系列,其编写意图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线条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一,学生对线条的已有初步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但是运用线条进行实物写生是初步接触。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前后关系。 方法过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线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预定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观察、交流探究、传统示范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写生的前提是正确的观察,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可以清楚了解植物特点,也与课标提出的“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目标相吻合,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技法,而老师的示范可以更直接从视觉让学生了解画法,学生的实践活动则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从视觉去观察,从触觉嗅觉去感受,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运用线条写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按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学生谈谈日常所见的植物名称、植物作用,再引出摄影师镜头下充满美感的植物写真,从而激发学生植物自然美的欲望,并相机揭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

人美版小学美术《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

人美版小学美术《设计生活标志》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第8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生活标志为载体,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常见标志,进而设计标志并能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节“设计 .应用”课,在学生已具备了初步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如画、撕、剪贴一些基本形,并会拼摆设色等。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设计生活标志的热情,设计、制作身边的标志,同时学生的联想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 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知目标:识别生活中的标志,初步认识标志的作用,特点及分类; 2、技能目标:初步尝试运用联想与概括的方法设计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设计应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

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热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主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了“设计校园标志”这一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始终以“设计校园标志”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四个环节中达成教学目标。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开始上课时,我演示PPT中:武穴知名的商店、学校大门(注:已被遮挡了标志和名称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学生都在努力猜想,可是想猜对很困难,接着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么难猜?有的学生说:这些地方有点像蒙面人。有的学生说没有名字等。在老师揭开神秘面纱时,很多学生都猜出来了。我提出疑问:“大家是根据什么能准确地猜出来的?”大部份学生回答:“认识到标志”。由此引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小学美术人美版12册说课稿(精心整理)

六年级美术说课稿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生: (1)阿布辛拜勒神庙组: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什么特点?神庙前的四尊雕像是谁? (2)库库尔坎金字塔组:介绍库库尔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时间、艺术特色。说一说埃及金字塔和库库尔坎金字塔两者从外形看有什么不同? (3)法隆寺组:法隆寺的建筑特点,它和中国传统的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奥林匹亚遗址组:介绍奥林匹亚遗址所在地、艺术特色。《掷铁饼者》 《竞技表演》表现的是哪方面的容?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一、师生问好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看看老师手里拿得是什么?世界地图!今天 啊,我们就一起外出旅游去,好吗? 二、故事导入、欣赏、分析拉斯科岩画 师:先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1940年,在法国拉斯科地区,4个来自蒙蒂尼的法国少年,想去探究30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结果惊奇地发现在洞中的岩壁上画着数百个动物,经考古学家考察后发现,这是15 000年前原始人类艺术家的作品(出示拉斯科岩画)师:从画中你还能看出哪些容? 画面是以粗壮、雄浑的黑色线条勾勒出轮廓,表现出动物的体积感,使整体效果雄伟壮观。 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巨大的财富,地球上还有许多优秀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海洋中,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辉煌文化----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小组交流 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分小组对世界文明的足迹进行分头收集资料了,下面时间啊,我们就要展开我们的探秘之游了。我们先到—— A 阿布辛拜勒神庙组交流: 欣赏非洲文明——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建筑和雕塑,简单了解非洲其他建筑——金字塔 1.阿布辛拜勒神庙。 (1)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什么特点?(幻灯片出示 片)倾听故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感悟拉斯科岩画不朽的艺术魅力,体会原始人类创作的艰辛,向学生渗透绘画和生活的关系。 了解古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和拉美西斯雕像,感受其建筑和雕塑的宏伟壮观和悠久的文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简单了解埃及金字塔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1954(油画,1954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 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35—1941年在斯波坎尼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1950年间,斯蒂尔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任教,随后到纽约生活和教书。从1963年起直到退休,斯蒂尔一直住在马里兰州的威斯特明斯特。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这里的《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厘米×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907—960)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图中所绘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其父为北唐高官,后在宫廷倾轧中被杀,韩熙载就举家投奔南唐。韩熙载本人学识渊博,不仅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而且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投奔南唐政权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在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