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

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

【答案】C

【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故选C。

3.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选C

4.“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考点:绿色化学.

5.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答案】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

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

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故选D。

6.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假设每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充分),冷却后留下的气体是( )

A.N2B.CO2和N2C.CO和CO2D.N2和H2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将CO2、CO、H2和N2混合气体通过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氢气均具有还原性,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一氧化碳和氢气被吸收,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故选B。

7.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类B物质的检验

冰水、雨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消石灰、纯碱和烧碱都是碱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

C化学与生活、生产D“低碳经济”的措施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

A、蒸馏水是纯净物,消石灰烧碱都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A不正确;

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灼烧没有,故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不能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故B不正确;

C、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故C不正确;

D、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正确;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盐是含有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8.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故选C.

考点:气体的收集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B正确;

C、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点睛∶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探究质量守恒

定律

验证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证明石墨具

有导电性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该实验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则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以上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故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正确;

D、灯泡发光,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正确。故选B。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解析】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

B. 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

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

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正确。故选A。

12.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13.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 甲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错误;B. 丙难溶于水,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正确;C. 因为一段时间后,甲试管内的水比乙试管内的水多,说明甲更易溶于水,错误;D. 甲、乙、气体都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错误。故选C。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

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故选A。

15.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6.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现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A错误;C 中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错误;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D错误。故选B。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1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析】

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1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的归纳与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A 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跟澄清石灰水反应,选项B错误;

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选项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选项D正确。故选B。

2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

A、水、双氧水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故不正确;

B、氢气、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本身不燃烧,故不正确;

C、焦炭、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不正确。

【点睛】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6)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点】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5)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热传递: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注: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就像开空调的卧式没有关门,而客厅的“热空气”就传递到卧式,使得卧式的温度上升。所以为了节能,我们开空调时要关好门窗,早上要开窗通风。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有关其他碳族元素性质及计算题GZHX140

1. 下列说法摘自某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 A .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能用嘴吮咬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 B .一氧化碳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可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地吸收一氧化碳,防止煤气中毒 C .“汽水”浇灌植物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 .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答案:CD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其他碳族元素性质及计算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ⅣA 族的所有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uuq 五种。它们电子排布相似,有4个价电子。 2. 将二氧化碳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 ) ①32CO Na ②32SiO Na ③22AlO Na ④ONa H C 56 ⑤2)(ClO Ca ⑥2CaCl ⑦3CO C a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⑥ C .① D .⑥ 答案:D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其他碳族元素性质及计算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ⅣA 族的所有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uuq 五种。它们电子排布相似,有4个价电子。 3.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 .汽油或煤油放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 .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其他碳族元素性质及计算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ⅣA 族的所有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uuq 五种。它们电子排布相似,有4个价电子。 4. 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 ( ) A .50% B .75% C .92.7% D100% 答案:D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其他碳族元素性质及计算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ⅣA 族的所有元素,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uuq 五种。它们电子排布相似,有4个价电子。 5. 第三周期元素R ,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且小于次处层电子数的3/4,则关于R 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常温时,能稳定存在的R 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 .R 的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 .R 的单质在固态时,均属于分子晶体

青少版新概念入门startera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青少版新概念入门 S t a r t e r A知识点总结(自己 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概念青少版Starter A 日常用语总结 1.Hello!/ Hi! 2.Good dog!/ Bad dog!/ Good girl! 3.No cat!/ No ball! 4.Look! 5.Yummy!/ Yuk! 6.Help!/ Stop! 7.Oops! 8.Look at my/ your+颜色+事物! 9.Thank you!/ Thanks! 10.Sorry! 11.Happy birthday! 12.Hurray! 13.Please! 14.This is my family/ dad/ mum/ sister/ brother/ friend. 15.Look out! 16.Here you are! 17.Let’s play! 18.Your turn! 19.Guess! 20.-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What’s= what is my name’s= my name is 例: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Peg. 21.It’s a (an).../ It isn’t a (an)...(bike/ car/ doll/ robot/ train/ van) 单词以元音开头,用an;以辅音开头,用a。 比如: an apple/ insect/ egg/ umbrella a train/ van/ robot/ car It’s= it is isn’t= is not 例:It’s a book./ It isn’t an orange. 22.-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例:-Is it an apple -Yes, it is./ No, it isn’t. 23.This is my....../ This isn’t my......(book/ pen/ pencil/ pencil case/ rubber/ ruler/ school bag) This is 无缩写This isn’t= This is not 例:This is my pen. This isn’t my schoolbag. 24.That’s my....../ That isn’t my...... That’s= that is That isn’t= that is not 例:That’s my mum. That isn’t my father. 25.-Is this.../ Is that... -Yes, it is./ No, it isn’t. 例:-Is this a train -Yes, it is. -Is that an umbrella -No, it isn’t. 26.-What’s this/ What’s that -It’s a(an)...(bone/ hamburger/ salad/ sausage/ tomato/ pizza) What’s= what is

流体力学知识点大全-吐血整理讲解学习

流体力学知识点大全- 吐血整理

1. 从力学角度看,流体区别于固体的特点是:易变形性,可压缩性,粘滞性和表面张 力。 2. 牛顿流体: 在受力后极易变形,且切应力与变形速率成正比的流体。即τ=μ*du/dy 。 当n<1时,属假塑性体。当n=1时,流动属于牛顿型。当n>1时,属胀塑性体。 3. 流场: 流体运动所占据的空间。 流动分类 时间变化特性: 稳态与非稳态 空间变化特性: 一维,二维和三维 流体内部流动结构: 层流和湍流 流体的性质: 黏性流体流动和理想流体流动;可压缩和不可压缩 流体运动特征: 有旋和无旋; 引发流动的力学因素: 压差流动,重力流动,剪切流动 4. 描述流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拉格朗日法着眼追踪流体质点的流动,欧拉法着眼在确定的空间点上考察流体的流动 5. 迹线: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曲线 流线:任意时刻流场中存在的一条曲线,该曲线上各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 该曲线的速度方向一致 性质 a.除速度为零或无穷大的点以外,经过空间一点只有一条流线 b.流场中每一点都有流线通过,所有流线形成流线谱 c .流线的形状和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稳态流动时不变 迹线和流线的区别:流线是同一时刻不同质点构成的一条流体线; 迹线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经过的空间点构成的轨迹 线。 稳态流动下,流线与迹线是重合的。 6. 流管:流场中作一条不与流线重合的任意封闭曲线,通过此曲线的所有流线 构成的管状曲面。 性质:①流管表面流体不能穿过。②流管形状和位 置是否变化与流动状态有关。 7.涡量是一个描写旋涡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流体速度的旋度▽xV 为流场的涡 量。 有旋流动:流体微团与固定于其上的坐标系有相对旋转运动。无旋运动:流 场中速度旋度或涡量处处为零。 涡线是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在该点的流体的涡量方 向一致。 8. 静止流体:对选定的坐标系无相对运动的流体。 不可压缩静止流体质量力满足 ▽x f=0 9. 匀速旋转容器中的压强分布p=ρ(gz -22r2 ω)+c 10. 系统:就是确定不变的物质集合。特点 质量不变而边界形状不断变化 控制体:是根据需要所选择的具有确定位置和体积形状的流场空间。其表 面称为控制面。特点 边界形状不变而内部质量可变 运输公式:系统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转换成与控制体相关的表达式。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总结

熔化和凝固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 1、物态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注:物态变化时,既要关注温度的变化,又要关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情况。 2、固体的分类 (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体是:玻璃、蜡烛的蜡。 3、熔化【重点】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注:融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融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注:在遇到这种曲线图时我们要会从中读出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上面两个图,图1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0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2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 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级A)StarterA重点知识总结

Unit 6 This is my family. 词汇:family mu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 句型:This is... 句子:1.This is my mum. Lesson 2 词汇:my your 缩写:What’s=What is my name’s=my name is 句子:①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Pop. Unit 7 Happy birthday? 词汇:bike car doll robot train van 缩写:it’s it’s=it is it isn’t it isn’t=it is not 词汇:a an 句子:①It’s a van. ②It isn’t a car. 短语:a train/van/robot/car An apple/insect/egg/umbrella Lesson 2 句型:Is it...? 句子:㈠Is it an apple? Yes,it is./No,it isn’t. Unit 8 That’s my book. 词汇:book, pen, pencil ,pencil case, rubber, ruler, school bag 缩写:this is this isn’t this isn’t= this is not that is that isn’t that isn’t= that is not 句子:①肯——This is my book. 否——This isn’t my book. ②肯——That’s my book. 否——That’s isn’t my book. Lesson 2 句型:Is this...? Is that...? 句子:①Is this a pencil? Yes,it is./No,it isn’t. ②Is that a school bag? Yes,it is./No,it isn’t. Unit 9 What’s this,Mum? 词汇:bone, hamburger, salad, sausage, tomato, pizza 缩写:What’s=What is 句型:What’s...?

《流体力学》复习参考答案(年整理)

流体力学 习题解答

选择题: 1、恒定流是: (a) 流动随时间按一定规律变化;(b)流场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c) 各过流断面的速度分布相同。(b) 2、粘性流体总水头线沿程的变化是:(a) 沿程下降 (a) 沿程下降;(b) 沿程上升;(c) 保持水平;(d) 前三种情况都可能; 3、均匀流是:(b)迁移加速度(位变)为零; (a) 当地加速度(时变)为零;(b)迁移加速度(位变)为零; (c)向心加速度为零;(d)合速度为零处; 4、一元流动是:(c) 运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a) 均匀流;(b) 速度分布按直线变化;(c) 运动参数是一个空间坐标和时间变量的函数; 5、伯努利方程中各项水头表示:(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a) 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b)单位质量液体具有的机械能; (c)单位体积液体具有的机械;(d)通过过流断面流体的总机械能。 6、圆管层流,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4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c)2m;(a) 4m;(b)3.2m;(c)2m; 7、半圆形明渠,半径r=4m,其水力半径为:(a) 4m;(b)3m;(c) 2m;(d) 1m。 8、静止液体中存在:(a) 压应力;(b)压应力和拉应力;(c) 压应力和剪应力;(d) 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 (1)在水力学中,单位质量力是指(c、) a、单位面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b、单位体积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c、单位质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d、单位重量液体受到的质量力。 答案:c (2)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a、重合; b、平行 c、斜交; d、正交。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碳族元素知识点

碳族元素 13.1 碳族元素通性 周期表中第ⅣA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统称碳族元素。其中碳(C)、硅(Si)是非金属元素,锗(Ge)、锡(Sn)、铅(Pb)是金属元素。本族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ns2np2,主要氧化数+4和+2。 碳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2s22p2,在化合物中一般多显+4,也可显+4到-4之间的任意氧化数。在化合物中,C能以sp、sp2、sp3杂化轨道相互结合或与其他原子结合。C-C、C-H、C-O键的键能大,稳定性高,奠定了含碳有机物结构复杂、数量庞大的基础。 硅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3s23p2,化合物中一般显+4价。Si-Si键不稳定,但硅氧键很稳定,所以硅的化合物中硅氧键占很大比例。锗(Ge)、锡(Sn)、铅(Pb)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稳定氧化态逐渐由+4变为+2,这是由于ns2电子对随n的增大逐渐稳定的结果。 锡一般以+2价的形式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铅则以+4价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于共价化合物和少数离子型化合物中。+4价的铅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碳主要以煤、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物存在。硅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泥沙中,自然界也存在石英矿。碳、硅在地壳中的丰度分别为0.023%,25.90%,碳是组成生物界的主要元素,硅是组成地球矿物界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分布很广。硅有很强的亲氧性,自然界中基本不存在游离态的硅,一般以硅的含氧化合物,如SiO2、硅酸盐等形式存在。锗、锡、铅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的形式存

在。. 13.2 碳及其化合物 单质 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球碳。 金刚石:具有四面体结构。每个碳以sp杂化,与相邻四个3 金刚石晶体中碳碳键很碳原子结合成键,是典型原子晶体。没有自由电子金刚所有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强,主要用而且不导电。石硬度最大,在所有单质中熔点最高,它还用于制作首饰等高档装于制造钻探用钻头和磨削工具,饰品。σ3个碳原子形成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的石墨:具有层状结构。层内每个碳原子都是以sp2轨道相互平行重叠,形p轨道,在同层中与相邻

青少版新概念入门 StarterA 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新概念青少版Starter A 日常用语总结 1.Hello!/ Hi! 2.Good dog!/ Bad dog!/ Good girl! 3.No cat!/ No ball! 4.Look! 5.Yummy!/ Yuk! 6.Help!/ Stop! 7.Oops! 8.Look at my/ your+颜色+事物! 9.Thank you!/ Thanks! 10.Sorry! 11.Happy birthday! 12.Hurray! 13.Please! 14.This is my family/ dad/ mum/ sister/ brother/ friend. 15.Look out! 16.Here you are! 17.Let’s play! 18.Your turn! 19.Guess! 20.-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What’s= what is my name’s= my name is 例: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Peg. 21.It’s a (an).../ It isn’t a (an)...(bike/ car/ doll/ robot/ train/ van) 单词以元音开头,用an;以辅音开头,用a。 比如:an apple/ insect/ egg/ umbrella a train/ van/ robot/ car It’s= it is isn’t= is not 例:It’s a book./ It isn’t an orange. 22.-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例:-Is it an apple? -Yes, it is./ No, it isn’t. 23.This is my....../ This isn’t my......(book/ pen/ pencil/ pencil case/ rubber/ ruler/ school bag) This is 无缩写This isn’t= This is not 例:This is my pen. This isn’t my schoolbag. 24.That’s my....../ That isn’t my...... That’s= that is That isn’t= that is not 例:That’s my mum. That isn’t my father. 25.-Is this...?/ Is that...? -Yes, it is./ No, it isn’t. 例:-Is this a train? -Yes, it is. -Is that an umbrella? -No, it isn’t.

工程流体力学复习知识总结

一、 二、 三、是非题。 1.流体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是水平面。(错误) 2.平面无旋流动既存在流函数又存在势函数。(正 确) 3.附面层分离只能发生在增压减速区。 (正确) 4.等温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和压力都减少。(错误) 5.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一定也是水平面。(错 误) 6.平面流只存在流函数,无旋流动存在势函数。(正 确) 7.流体的静压是指流体的点静压。 (正确) 8.流线和等势线一定正交。 (正确) 9.附面层内的流体流动是粘性有旋流动。(正 确) 10.亚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正确) 11.相对静止状态的等压面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正 确) 12.超音速绝热管流摩阻随管长增加而增加,速度减小,压力增加。(正确) 13.壁面静压力的压力中心总是低于受压壁面的形心。(正确) 14.相邻两流线的函数值之差,是此两流线间的单宽流量。(正确) 15.附面层外的流体流动时理想无旋流动。(正 确) 16.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液体的水平面是等压面。(错 误) 17.流体的粘滞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滞性减少;温度降低粘滞性增大。(错误 ) 18流体流动时切应力与流体的粘性有关,与其他无关。(错误) 四、填空题。 1、1mmH2O= 9.807 Pa 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连续介质、无粘性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惯性力 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后总管路的流量 Q为,总阻抗S为。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总阻抗S为。

热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A期末练习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级A Listening 听力部分30’ 一、听录音,写单词,并写出单词的中文含义(20’)。 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10’) 1. ( ) A. skirt B. shirt C. sock D. sweater 2. ( ) A. rabbit B. tortoise C. rubber D. parrot 3. ( ) A. twelve B. twenty C. eleven D. seven 4. ( ) A. a duck B. two ducks C. three ducks D. four ducks 5. ( ) A. evening B. morning C. lunch D. breakfast 6. ( ) A. chair B. shelf C. bed D. wall 7. ( ) A. next to B. bedroom C. bathroom D. between 8. ( ) A. dancer B. nurse C. man D.woman 9. ( ) A. aunt B. uncle C. cousin D. sister 10. ( ) A. this B. that C. those D. the

Writing 笔试部分70’ 三.用“a”或“an”填空(10’) 1. apple 2. book 3. rabbit 4.umbrella 5. mouse 6. __ ice cream 7. ___ little monkey 8. __ big egg 9. __ red apple 10._banana 四、圈出不同(10’) 1. red blue pink banana 2. frog mouse butterfly big 3. shirt anorak short cap 4. seven eight sister eleven 5. father mother uncle driver 五、请写出缩写(10’) I am___ he is___ you are ___ is not___ are not___ it is___ they are____ she is____ that is ____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10’) ( )1.--What’s this? A. That’s a book. B. Yes, it is. C. It’s a bus. ( )2.--What colour is it? A. It’s yellow. B. It’s a dog. C. Thank you. ( )3.-- is your name? --I’m Ann. A.What B. Who C. Where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a知识点总结

动物:cat 猫 dog 狗 fish 鱼insect昆虫 monkey 猴子 panda 熊猫 zebra 斑马 pig 猪frog 青蛙 mouse 老鼠 parrot 鹦鹉 rabbit 兔子 tortoise 乌龟 食物:apple 苹果 egg鸡蛋hamburger 汉堡包 salad 沙拉 sausage香肠tomato西红柿 pizza比萨jelly果冻 颜色: green绿色 red 红色 blue 蓝色yellow黄色 orange 橙色 身体部位: leg 腿 mouth 嘴 nose 鼻子 玩具:Ball 球 kite 风筝 violin 小提琴xylophone 木琴doll 木偶 robot 机器人 车:bike 自行车 car 小汽车train 火车 van 货车;面包车 家人亲戚:family 家人 mum 妈妈 dad 爸爸 sister 妹妹 brother 弟弟friend 朋友 文具:book 书 pen 钢笔 pencil铅笔 pencil case 笔袋 rubber 橡皮 ruler 尺子 school bag书包 职业:dancer 跳舞者,舞蹈专家 doctor医生 nurse 护士 policeman男警察policewoman 女警察 postman 邮递员 teacher 老师 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形容个人体态:tall 高的short 矮的big大的 little 小的fat 胖的thin瘦的 衣物: anorak 带帽子的夹克衫 cap 鸭舌帽 T-shirt T恤Shirt 衬衣sweater毛衣hat有檐帽 方位介词:behind 在…后面 in 在…里面 in front of 在…前面 on 在…上面under 在…下面 其他词汇: girl女孩 boy 男孩 sun 太阳 table 饭桌 umbrella 雨伞 king 国王 queen王后zoo 动物园 window 窗户 bone 骨头 句子: at my yellow leg! 看我黄色的腿!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这是我的哥哥和姐姐。(用于介绍某人) ’s a robot. 这是一个机器人。 it an apple? Yes,it is./No,it isn’t.它是一个苹果吗?是的,它是。/不,它不是。 isn’t my schoolbag. 这不是我的书包。 this a schoolbag? Yes,it is. /No,it isn't. 这是一个书包吗?是的,它是。/不,它不是。 ’s this?It’s a hamburger. 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汉堡。 What’s that?It’s a salad. 那是什么?那是一盘沙拉。 What is it?It’s an egg. 它是什么?它是一个鸡蛋。 8.How old are you?I’m eleven. 你多大了?我十一岁了。 9.Are you seven?Yes,I am. /No,I’m not.你七岁了吗?是的,我是。/不,我不是。 10.You aren’t five. 你不是五岁。 11.He’s tall.他很高。She isn’t fat. 她不胖。 12.Is she tall?Yes,she is./No,she isn’t.她高吗?是的,她高。/不,她

流体力学-总结+复习 4-5章

A16轮机3,流体力学复习资料,4&5章 第四章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1. 流动的力学相似 1)几何相似:两流场中对应长度成同一比例。 2)运动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速度成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3)动力相似:两流场中对应点上各同名力同一比例,方向相同。 4)上述三种相似之间的关系。 基本概念(量纲、基本量纲、导出量纲) 量纲:物理参数度量单位的类别称为量纲或因次。 基本量纲:基本单位的量纲称为基本量纲,基本量纲是彼此独立的,例如用,LMT来表示长度,质量和时间等,基本量纲的个数与流动问题中所包含的物理参数有关,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流动一般只需三个即,LMT(长度,质量和时间),其余物理量均可由基本量纲导出。 导出量纲:导出单位的量纲称为导出量纲。 一些常用物理量的导出量纲。 2. 动力相似准则 牛顿数?表达式? 弗劳德数?表达式,意义? 雷诺数?表达式,意义? 欧拉数?柯西数?韦伯数?斯特劳哈尔数? 判断基本模型实验通常要满足的相似准则数。 掌握量纲分析法(瑞利法和π定理)。

第五章黏性流体的一维流动 1. 黏性总流的伯努利方程 应用:黏性不可压缩的重力流体定常流动总流的两个缓变流截面。 该方程的具体形式?几何意义? 2. 黏性流体管内流动的两种损失 沿程损失:产生的原因?影响该损失的因素? 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达西公式? 局部损失:产生原因? 局部损失计算公式? 3. 黏性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 层流和紊流 上临界速度,上临界雷诺数? 下临界速度,下临界雷诺数? 工程实际中,圆管中流动状态判别的雷诺数?2000 4. 管口进口段中黏性流体的流动 边界层的概念? 紊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 层流进口段长度计算经验公式 5. 圆管中的层流流动 速度分布? 切应力分布?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 -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完整版)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只要剪应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应力。 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实验。 4 作用于流体上面的力 (1)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于所取流体表面的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压应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剪应力 应力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2)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常见的质量力: 重力、惯性力、非惯性力、离心力) 单位为 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常见的密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时的水 20℃时的空气 (2) 粘性 ΔF ΔP ΔT A ΔA V τ 法向应力周围流体作用 的表面力 切向应力 A P p ??=A T ??=τA F A ??=→?lim 0δA P p A A ??=→?lim 0为A 点压应力,即A 点的压强 A T A ??=→?lim 0τ 为A 点的剪应力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 ,1pa=1N/㎡,表面力具有传递性。 B F f m =u u v v 2m s 3 /1000m kg =ρ3 /2.1m kg =ρ

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运动时,相邻流层间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速率成正比。即 以应力表示 τ—粘性切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由图可知 —— 速度梯度,剪切应变率(剪切变形速度) 粘度 μ是比例系数,称为动力黏度,单位“pa ·s ”。动力黏度是流体黏性大小的度量,μ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运动粘度 单位:m2/s 同加速度的单位 说明: 1)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2)液体 T ↑ μ↓ 气体 T ↑ μ↑ 无黏性流体 无粘性流体,是指无粘性即μ=0的液体。无粘性液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对物性简化的力学模型。 (3) 压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性:流体受压,体积缩小,密度增大,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T 一定,dp 增大,dv 减小 膨胀性:流体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温度下降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P 一定,dT 增大,dV 增大 A 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液体的压缩性用压缩系数表示 压缩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压强增加单位P ,液体体积的相对减小值。 由于液体受压体积减小,dP 与dV 异号,加负号,以使к为正值;其值愈大,愈容易压缩。к的单位是“1/Pa ”。(平方米每牛) 体积弹性模量K 是压缩系数的倒数,用K 表示,单位是“Pa ” 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它表示在一定的压强下,温度增加1度,体积的相对增加率。 du T A dy μ =? dt dr dy du ? =?=μ μτdu u dy h =ρ μν= dP dV V dP V dV ? -=-=1/κρ ρ κ d dP dV dP V K =-==1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3.2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说明:注意区别溶化和溶化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例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加热要熔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是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要加热,但是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例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糖水。 二: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注意:酒精灯外焰加热,水浴加热、并且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者 海波(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 2、现象: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 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停止加热,变成液态的海波又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还是始终保持在熔点不变,等到所有的海波全变成固态时,温度才又继续下降。 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停止加热,由稀变软,又变成固态,温度不断降低。 三:晶体与非晶体 1、根据物质在熔化时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可将物质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如海波、冰、石英、所有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如石蜡、沥青、玻璃、橡胶、蜂蜡等。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的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温度必须达到熔点;让晶体继续吸热。晶体凝固也需要两个条 件:温度必须降到凝固点;让晶体继续放热。 4、晶体在处于熔点和凝固点时,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典型例题】实验改进,如何缩短加热时间?增加水的初始温度。 【典型例题】海波的熔点是48℃,则海波在48℃是所处的状态是() A,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固液共存态D,都有可能 【典型例题】利用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食品,通常比水0℃的水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要从外界吸热,熔化成0℃的水后又可以继续吸热,这样0℃的冰就比等质量0℃的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典型例题】火山喷发是一种十分壮观的自然现象,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黑云母-白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