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文章编号:1003-4722(2006)S2-0094-03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张 强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摘 要: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的主桥桥式方案选择时充分考虑了水文及高速行车对结构的要求,采用刚性梁柔性拱方案。重点介绍了新型带K 撑的主桁结构及正交异性整体式桥面在该桥的应用。

关键词:铁路桥;钢桥;桥式方案;正交异性板;桥面;桥梁设计中图分类号:U448.13;U448.36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Main Bridge of Ji c nan Huanghe River Bridge

on Beijing 2Shanghai High Speed Railway

ZHANG Q iang

(China Zhongtie Major Br idge Reconnaissance &Design Institut e Co.,Ltd.,Wuhan 430050,China)

Abstr act:At the time the bridge type alternative for the main bridge of Ji'n an H uanghe River Bridge on Beijing 2Shanghai H igh Speed Railway was selected,the hydr ologic conditions at the Bridge site,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structure accommodating to the high speed running trains were fully consider ed and the bridge type of r igid girder and flexible arch was finally chosen for the main bridge.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main tr uss structure with K 2struts and monolithic orthotr opic deck to the bridge is mainly dealt with.

Key words:railway bridge;steel bridge;bridge type alternative;orthotropic plate;deck;bridge design 收稿日期:2006-10-11

作者简介:张 强(1976-),男,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 引 言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跨越黄河的通道,可研阶段主桥按京沪双线桥开展研究。为节约有限的桥位资源,减小对黄河行洪排凌的影响,根据铁道部相关会议精神,初步设计阶段主桥按京沪高速和太青客运专线四线共建考虑。济南位于黄河下游河段,河道水少沙多、淤积严重。桥址处河道属弯曲性的河道,其特点是河道窄而弯曲多,弯曲半径小。工程修建后,对行洪排凌的影响、对河床形态的调整和洪水期水位的表现,以及河道的淤积等问题均需要开展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设计时速最高的客运铁路。本桥设计时速为350km/h 。为保证列车运营

安全和舒适,设计中对桥式方案、主桁结构及桥面形式等均进行了分析。2 主桥孔跨布置

在进行主桥孔跨布置之前,对桥址处的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受两岸控导工程和险工控制,中水河槽和河势溜向已初步得到控制,因此河势变化研究时以近期河势及河道统测断面资料为主。

通过比较河段1980~2001年主溜线变迁图,选用了6个年份的汛末主溜线套绘河势图,确定桥位主溜宽度为250m 。桥址下游1.2km 的郑家店断面的河道边界条件与桥位处相似,借鉴郑家店断面的1980~2001年河道统测断面资料,确定桥位处主

94

桥梁建设 2006年增刊2

槽的摆动幅度为600m。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初步拟定了(112+2@168 +112)m桥式布置进行河工模型试验。按河工模型试验结果,枯水期排凌要求主孔跨应紧靠北临黄大堤前以利排凌,因此主孔整体向北平移,以主桥边跨跨越北临黄大堤,同时为满足主孔总长不小于600m的防洪要求,桥式布置改进为(112+3@168 +112)m。按黄委会对济南河段的孔跨要求,南岸滩地采用不小于50m的孔跨。以改进后的桥式方案重新进行河工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桥位断面有桥与无桥方案调整状况相差不大,有桥方案的排冰效果基本与无桥方案相同。

济南河段为堆积性河道,长期看主槽和滩地基本呈同步抬升趋势。为确保防洪安全,目前采用大堤加高培厚的方法。1999年底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其调节径流泥沙的运行方式将在一定年限范围内对下游河段的冲淤造成影响,使河道下切,减少了部分淤积。根据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水文泥沙分析,桥址处未来50年总的预计淤积高度为4.0 m,在不影响桥长及纵断面布置的条件下,按5.04 m预留此部分大堤加高后的建筑高度。

3主孔桥式方案比较

根据5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6(简称暂规)的要求,在ZK活载作用下,跨度大于80m的梁,采用有碴桥面时,梁端竖向折角不应大于2j,梁体的竖向挠跨比($/l p)限值为1/1000。预应力混凝土梁轨道铺设后,梁的徐变上拱不宜大于20mm。

可研阶段提出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和连续钢桁梁方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方案结构变形均满足暂规要求,但因梁高较高,主孔轨底高程较钢桁梁方案高出5.1m,导致正桥两边的纵坡随之加大,增加了基础的工程数量,并且对长期运营能耗不利。同时,因梁体质量较重,对结构的抗震不利。而部分斜拉桥方案,梁体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线形的影响较难控制,最终也予以舍弃。钢桁梁方案进行了变高度连续钢桁梁及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的对比,见图1、图2。

两方案主要计算结果比较见表1。

图1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

图2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

表1两方案主要计算结果

竖向挠跨比$/l p

中跨边跨

梁端转角/j 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1/15651/2060 1.576

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1/29221/2128 1.604较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不仅在提高钢梁竖向刚度上具有明显优势;由于桁高的降低使腹杆的长度减少,杆件受力更为合理;单根杆件的最大重量也较变高度连续钢桁梁方案为小;杆件的制造与安装更加方便。因此,桥式方案最终确定为等高度刚性梁柔性拱方案。

4主桁断面设计

根据可研阶段的研究结论,初步设计阶段未进行方案的比选,按刚性梁柔性拱方案开展四线桥的相关设计工作。刚性主梁采用带竖杆的等高度三角形桁架,桁高16.0m,节间14.0m。柔性拱肋按圆曲线布置,矢高30.0m,矢跨140.0m,矢跨比1/4.67,拱肋在拱脚与支点处斜杆通过节点相连。因主桁宽度大,初步设计时就30m总桁宽采用两桁和三桁进行计算分析,其断面布置见图3、图4。

主要静力计算分析结果见表2。

图3两桁方案主桁断面布置

图4三桁方案主桁断面布置

95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张强

表2两桁和三桁方案主要静力计算结果

桁式方案弦杆最大内力/kN支座反力(中桁)/k N支座反力(边桁)/kN(一桁)最大竖向挠跨比$*/l p 拉力压力边支点中支点1中支点2边支点中支点1中支点2边跨中跨

两桁4980021140)))2570083150913001/25451/3733三桁38500160001700056110628301135044030507301/28721/4097

注:*为静活载作用下的最大竖向挠度绝对值。

从计算结果可看出,采用两桁和三桁方案结构的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主桁采用两桁方案具有结构受力明确,构造相对简单等优点。当结构受力很大,杆件截面选择时钢板厚度及截面尺寸超出现阶段钢材所允许最大尺寸时,采用三片主桁可有效解决此问题。本桥跨度相对较小,在四线ZK活载作用下,2片主桁时其杆件最大内力为49800kN。另外当采用3片主桁时,由于整体桥面横梁与主桁连接的构造要求,主桁下弦杆件须具备必要的高度以适应与横梁的连接,由于构造要求而导致结构的用钢量增大。因此两桁方案更优。

两桁方案的杆件截面,弦杆采用箱形截面,截面高度在1500mm以内,内宽1300mm。腹杆除受力较大的斜杆采用箱形截面外,其余均采用便于拼接的/H0截面,箱形截面高800~1700mm,/H0截面高900mm,腹杆截面外宽均为1300mm。主桁平弦部分节点采用整体节点设计,考虑制造及安装方便,拱肋节点采用拼装节点。主桁最大板厚控制在50mm以内。杆件截面选择时钢板厚度及截面均满足常规尺寸及现阶段已有材料、制造施工工艺的要求。

5桥面结构设计

目前我国铁路桥常用的桥面结构为纵横梁桥面系。在纵横梁桥面系的设计计算中,为防止纵横梁参与主桁共同作用而引起横梁过大的面外弯矩,通常在跨间设置伸缩纵梁。但伸缩纵梁造成桥面的不连续性将对高速行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桥桥面设计为桥面板和下弦杆结合的低高度桥面[1]。用正交异性板整体桥面代替纵横梁桥面体系,取消下平联、伸缩纵梁及制动架,桥面结构与下弦杆共同受力。根据资料我国最早采用正交异性板桥面的淮南复线拓皋桥运营状态良好。

开口纵肋具有制作、焊接方便,易于根据不同的内力改变截面等优点,因此桥面纵肋采用开口肋。

由于整体桥面板与主桁下弦杆采用焊接,横梁与竖杆及横联形成了节点完全刚性的横向框架,竖杆须承受较大的面外弯矩,为改善横梁及竖杆的受力状态,本桥的横联设计为带/K0撑的结构。在两桁方案中,通过对横向平面框架的分析研究,横联采用/K0撑的结构,竖杆的面外弯矩为2200kN#m;而无/K0撑的结构,竖杆的面外弯矩达9460kN#m。

6主桥下部结构设计

据钻孔资料揭示,桥位工程地质地层以第四系河流相粉质土为主,其间多夹粉、细、中砂及粉土、粘土薄层或透镜体,钻孔深40m以下姜石含量较高,姜石层分布较多。根据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分析,较好的工程持力层为地表以下20.0m深度以下的硬塑粉质粘土层。

该桥工程地质土适合于桩基和沉井基础。采用大直径打入钢管桩成本太高。而沉井基础由于地层含钙质胶结的姜石分布较广,沉井下沉进度慢,不利于工期的控制。最终,主桥基础采用适应性好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7结语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高速铁路桥的建造技术,结合国际咨询的成果,形成了适合于本桥特点的结构设计。目前主桥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坤全,吴定俊,曹雪琴.高速铁路钢结构桥梁桥面结

构布局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12):56-59.

96桥梁建设2006年增刊2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文章编号:1003-4722(2006)S2-0094-03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张 强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摘 要: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的主桥桥式方案选择时充分考虑了水文及高速行车对结构的要求,采用刚性梁柔性拱方案。重点介绍了新型带K 撑的主桁结构及正交异性整体式桥面在该桥的应用。 关键词:铁路桥;钢桥;桥式方案;正交异性板;桥面;桥梁设计中图分类号:U448.13;U448.36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Main Bridge of Ji c nan Huanghe River Bridge on Beijing 2Shanghai High Speed Railway ZHANG Q iang (China Zhongtie Major Br idge Reconnaissance &Design Institut e Co.,Ltd.,Wuhan 430050,China) Abstr act:At the time the bridge type alternative for the main bridge of Ji'n an H uanghe River Bridge on Beijing 2Shanghai H igh Speed Railway was selected,the hydr ologic conditions at the Bridge site,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structure accommodating to the high speed running trains were fully consider ed and the bridge type of r igid girder and flexible arch was finally chosen for the main bridge.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ype of main tr uss structure with K 2struts and monolithic orthotr opic deck to the bridge is mainly dealt with. Key words:railway bridge;steel bridge;bridge type alternative;orthotropic plate;deck;bridge design 收稿日期:2006-10-11 作者简介:张 强(1976-),男,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1 引 言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黄河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跨越黄河的通道,可研阶段主桥按京沪双线桥开展研究。为节约有限的桥位资源,减小对黄河行洪排凌的影响,根据铁道部相关会议精神,初步设计阶段主桥按京沪高速和太青客运专线四线共建考虑。济南位于黄河下游河段,河道水少沙多、淤积严重。桥址处河道属弯曲性的河道,其特点是河道窄而弯曲多,弯曲半径小。工程修建后,对行洪排凌的影响、对河床形态的调整和洪水期水位的表现,以及河道的淤积等问题均需要开展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设计时速最高的客运铁路。本桥设计时速为350km/h 。为保证列车运营 安全和舒适,设计中对桥式方案、主桁结构及桥面形式等均进行了分析。2 主桥孔跨布置 在进行主桥孔跨布置之前,对桥址处的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受两岸控导工程和险工控制,中水河槽和河势溜向已初步得到控制,因此河势变化研究时以近期河势及河道统测断面资料为主。 通过比较河段1980~2001年主溜线变迁图,选用了6个年份的汛末主溜线套绘河势图,确定桥位主溜宽度为250m 。桥址下游1.2km 的郑家店断面的河道边界条件与桥位处相似,借鉴郑家店断面的1980~2001年河道统测断面资料,确定桥位处主 94 桥梁建设 2006年增刊2

包头黄河大桥顶推设计简介汇总

包头黄河公路大桥顶推设计简介 一、桥址概况 本桥于包头东河区西南10公里的黄河上。该河段属平原区游荡型河流。具有河弯多、河床宽而而浅、比降平缓及河床摆动大的特点。有的河段经过多年淤淘,最后自然裁弯取直。桥位处北岸淘,主河槽有往北移的趋势。南岸淤,河滩宽而浅。 黄河水位及流量,一年内出现两次高峰。据记载27年内历史最大流量5,963m/s。一年内有两次凌期,3月下旬开冻后及11月封冻前。前者流冰严重,最大流冰体积可达 450×200×1.5m3,流速1.27m/s,常在急弯浅滩处形成冰坝,拥冰堵塞,造成凌害。为减少凌害,每年都需组织力量炸凌、防凌,迫使强行解冻。造成凌情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此段黄河流向由南向北,上下游纬度差达5度之多。 本河段水流含沙量大,年平均3.87~8.85kg/m3,日最大含沙量可达62kg/m3。 包头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相对湿度52%。年平均降雨量322mm。风沙大,年平均最大风带1.8m/s,主要风向NE。年平均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26.9℃。土壤冻结深度1~1.75m。10月下旬开始冰冻,次年5月中旬全部解冻。 本区地震烈度为6-7度。 由地质钻孔可知,表层30~40深为第四纪黄河冲积层,离地面40~100m为第三纪湖相沉积层。经化验,地基土为硫酸盐盐渍化土。 除昭君坟河段有几百m长的片麻岩露头外,河底300m内无岩层。 二、桥位与桥型设计 (一)桥位比较及桥孔设计 桥位勘察时对三个桥位进行了比较。 其中昭君坟、镫口桥位因位置不适,接线长,线形差,拆房和占地多等缺点被否定。最后确定画匠营子桥位。该桥位有位置适宜,接线短,河床顺直,两岸地势较高,洪水可归槽等优点,缺点是河床地质较差,河底300m以内没有岩层。 设计流量按多年洪峰流量资料延长序列:Q1%=6,300 m3/s,Q0.33%=7,010 m3/s。桥高由通航水位和最高流冰水位控制设计。按1/300或1/100或然率所计桥高,桥孔尺寸基本相同,但前者计算基础埋深稍大。设计流量为7,010 m3/s。因桥位处地质差,不宜过分压缩,冲刷系数采用1.2。桥下所需过水面积2,500 m2。按流冰宣泄及五级通航要求,参照上下游河段已建成的桥梁,桥孔不宜小于60m,包头防汛指挥部要求70孔径。 本桥一般冲刷采用64-1式计算,h=15.2m。局部冲刷按65-1式计算,h=6.41m。 (二)桥型方案的选择 1973年曾对70mT构和65m悬拼连续梁方案进行过详细的比较。二者在建筑高度、养护、外观、施工难易及使用性能方面相差甚微。若每个墩基础均用8φ1.5m钻孔桩,T构所需桩长84m,连续梁所需桩长60m。比较全桥经济指标,连续梁方案少用混凝土4,980m3,少用钢材177吨。然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将对连续梁产生附加应力。但经计算,在4cm的相对沉降影响下,连续梁支点弯矩增值不超过10%。当时推荐了连续梁方案。1975年因压缩基本建设,该桥停建。1978年工程再次上马。上级要求1979年10月开工,限期两年完成,在这紧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地区)城市设计与行动规划_简要说明——设计语言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于家堡地区)城市设计与行动规划 简要说明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专家工作一室 2007.01.08

前言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如何尽快地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改善工作、居住、交通、游息条件的需要,吸引投资和人才进行经济建设和发展,是当前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并因此提出了各种对策,如城市形象建设、综合竞争力提高等。在具体的实践中,所有这些对策都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开发活动来实现。 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城市发展的投融资渠道、资源的配置、利益分配、土地批租、人口发展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城市规划侧重理性推导和物质空间的塑造,忽视市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效益分析,忽略规划实施的过程而显得脆弱和贫乏,这是导致城市规划可实施性较低的原因之一。 本行动规划正是在如何创造一个可实施的好的规划、以及如何实施规划两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规划从整体发展角度整合现有规划,针对于家堡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进行通盘性、战略性、现实性的规划建议,以符合市场需求和满足地区近期建设开发需要为目标,实现规划方案项目化和开发方案时序化。 由规划直接引发行动——通过制定前瞻的、可持续的、高附加值的开发定位,研拟出行之有效可操作的开发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平台,最终转化为真实直接高效的城市开发行动。 对规划方案的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论证,对政府引导、控制、推进于家堡开发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提出建议;对城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组织、土地使用模式、重要节点等提出规划建议。

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桥梁建设2017年第47卷第5期(总第246期) Bridge Construction, Vol. 47, No. 5 #2017 (Totally No. 246)95 文章编号!003 —4722(2017)05 —0095 —06 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设计 孙海涛,张德明,部长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双索面结合梁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88 +218 + 218 +88) m。加劲梁为钢一混凝土结合梁,钢梁采用双主纵梁梁格体系,桥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钢梁与桥面板之间利用剪力钉连接。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边桥塔横桥向均为H 形,顺桥向均为单柱形。桥塔下设分离式矩形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全桥设置2根主缆,主缆采 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并使用缠包带防腐。吊索采用竖直形式,每个吊点设2根吊索。结构设置双 向阻尼装置,其中横向为金属弹塑性阻尼器。桥梁造型设计紧密结合地域景观特色。该桥采用黄 河主槽内桥梁全顶推施工核心技术,钢梁采用步履式顶推就位,然后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并浇筑 湿接缝,最后进行结构体系转换。 关键词:自锚式悬索桥;三塔;结合梁;主缆;镀锌铝合金钢丝;金属弹塑性阻尼器;防腐措施; 桥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8.25;U442. 5文献标志码:A D e s i g n o f M a i n B r i d g e o f B i n h e H u a n g h e R i v e r B r i d g e i n Y i n c h u a n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 o. Ltd.,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The main bridge of Binhe Huanghe River Bridge in Yinchuan is a self-anchored com-posite girder suspension bridge with triple towers,double cable planes and with span (88+218 +218 +88) m.The stiffening girder of the bridge is the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girder,of which the parts of the steel girders are the lattice system of the double girders,the deck slabs atop the girders ar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the slabs are connected,using the shear studs.The towers are the reinforc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b ridge,the intermediate and side towers take the H shape whil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t ake the single column shape.Under each tower,the foundation of the bored piles and the s eparated rectangular pile caps are arranged.On the whole bridge, 2 main cables are provided.The cables are made up of the zinc-aluminum alloy coated steel wrapped by the tapes against the corrosion.The suspenders are the vertical ones and at pending point, 2 suspenders are arranged.For the bridge,the two-way dampers are which the dampers arrang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re the metallic elastopl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the bridge is made to closely and well merge with the regi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design,the part of the bridge over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Huanghe River is constructed,completely using the core technique of the incremental launching. The steel girders are firstly launched in place step by step,the precast concrete laid and the wet joints are cast and finally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the bridge is transferred. 收稿日期!2016 —10 —12 作者筒介:孙海涛,髙级工程师,E-mail:sunhaitao@smedi. com。研究方向:大跨度桥梁设计。

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

齐鲁地域建筑与文化课程作业《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 姓名孙秀梅 学号2010051170 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班级建筑103班 专业建筑学 指导教师高宜生 2014年5 月

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 一.项目背景 1904年胶济铁路开通,清政府在济南自主开埠,在城西门外,胶济铁路以南规划建设商埠区。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和兴衰起落,今天的这一片区形成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店铺集中区、良好商业氛围和宜人步行尺度的特色街区、具有代表性的商埠区历史格局,保护和自我更新成为发展的主题。 商埠片区道路沿东西南北正交布 置,城方格网状。现有保护范围 东至顺河高架路,西至纬十二路, 南至经十路,北至胶济铁路,总 用地面积800余公顷。 1.地点 本次设计用地位于商埠区核 心片区内,研究范围东起纬二路, 西至纬五路,北起经三路,南至 经四路。 详细设计范围为位于中山公园以东。总用地面积约3.15公顷,其中含城市道路 1.06公顷,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 2.09公顷; 2.现状 项目现状主要为棚户住宅用地,另有两栋4层住宅楼,但建筑质量较差,内部主要单位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市中区残疾人联合会等,沿四周道路为一二层的沿街商业。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现状用地向南300米范围内有经五路幼儿园,向北200米范围内有纬三路小学,东侧紧邻二十七中学。 经落实地块中有两 处区级文物保护单 位,属近代建筑, 一处是20年代初的 德国建筑,一处是 20年代的张荃生家 宅。 3.基地与周边关系 ①基地东侧两地块 南邻大观园片区, 北临办公区和部分 新商业区,东侧存 有万达商业区,所 以基地东侧两块地块着重作为商业区设计。 ②基地其他地块周边多为居住区,北侧相邻地块沿街为商住混合,南侧相邻地块沿街多为办公。所以其他地块设计为以服务当地居民为主的生活性区域:中山公

郑州东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郑东新区 “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城市设计包含这样几个意义:一是离不开‘城市’,二是城市设计离不开‘设计’。 郑东新区当初的设计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团队设计的。 “环形城市” 是郑东新区的特色,也是为某些人所诟病的所在。 目前,世界城市规划大都走的这样两条路径-欧洲城市大都以广场为中心,广场对他们的城市非常重要。在广场上树立一个纪念碑或雕塑等,交通以此组织,道路以此向外放射。根据城市的自然地形条件和景观建筑特征,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轮廓进行高度上的分区,确定高层建筑群的布局、城市空间走廊的分布、自然地势和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轮廓。巴黎中心城区以凯旋门为

中心组织道路与交通,是这一规划模式的代表。郑州以二七广场与二七纪念塔为中心,向周边分别放射出二七路、人民路、东大街、德化街、福寿街、西大街等,与之相似。 另一个就是中国传统都市街道横平竖直的规划,北京中心城区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组织道路与交通,则是这一规划模式的代表。在郑州,经一路到经八路、纬一路到纬五路交织而成的四方网格,大体与之相似。两种规划,无论哪种,都预设了城市的中心。之后,城区向外扩展,往往只能采用“摊大饼”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延伸。为解决交通问题,往往规划出一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如此这般,该中心的道路堵塞,特别是遇到节假日或大型活动的时候,几乎无从解决。“黑川先生设计郑东新区,采取的组团式规划、组团式发展,每个组团都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每个组团都视为一个城市的细胞。如CBD,

济南商埠区规模与形态

济南商埠区的规模与形态 济南商埠区采用了全新的规划布局和经营城市的思想,街区采用了南北向和东西向道路相垂直的棋盘式道路网格局,创立了“经X 路”、“纬X 路”的布局与命名方式。规划注意对城市景观轴线的处理,如津浦站正对纬三路、津浦铁路管理大厦正对馆驿街等。济南商埠区的街道规划是按照经纬来设计的,但与地球仪上的经纬正好相反,东西向的道路称为经路,南北向道路称为纬路,据说这起源于传统纺织业中所讲的经纬线。因东西向的马路长而且宽,所以经一、经二路等便被老百姓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经路与纬路将商埠区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棋盘状街区,沿街可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则建设里弄或别墅。这种布局是西方近代商业城市常用的一种规划手法,便于功能分区。老城新埠成为济南的新式格局,它既保留了一个具有传统风格的老城,又容纳了一座体现西方近代风格的商埠新区在经营城市方面:街坊划分大小恰当,有利于批租和管理,街区外侧安排商业店铺,街区里面建设里弄或别墅,功能分区明确;为了方便市民休憩娱乐,建立了济南最早的公园———商埠公园(今中山公园),并建设了公共娱乐服务设施和火车站广场。整个区域老济南传统建筑较多,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图底关系在片区当中的运用,每一个小的界面封闭性强,多样化却又统一等特点充分体现。

济南开埠后,是在老城之外另建新城。这样做既很好地保存了老城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城市的发展。商埠就是在老城之西新建的商业区。济南由于城市的发展,外国人比较多。为了方便办理各国的事务,有些国家在济南设立了领事馆。当时,有三个国家在济南设领事馆,这三个国家是:德国领事馆、英国领事馆和意大利领事馆。领事馆主要分布在经二路和经三路上,经二路德国领事馆、小纬二路英国领事馆、经三路意大利领事馆等。随着外国领事馆的设立,各种风格的建筑出现在新城区。那些欧式建筑,为济南增添了许多异国情调。既代表了济南的开放程度,也丰富了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的建筑。如济南的老火车站、邮政局、天主教堂等。这些洋建筑并没有显得特别突兀,而是融入了周围的环境。在建新商埠区同时规划了城区的道路和道路的命名。济南新城区是以经纬路来命名道路的。关于用经纬路的命名,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按纺织的经纬线来命名的。古代人们把纺织中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济南城市的发展受北边黄河和南边山区的影响,城区东西长而南北短。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 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成为棋盘格式的道路系统。第二种说法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先秦科技著作《考工记》书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这是有关于街道布局最早的说法。唐长安城基本上是按照《考工记》中“九经九纬”的网格状的布局。长安城南北的街道是九条,朱雀大街是城市的中轴线,东西各四条街道。而东西的街道如果从宫城算起,也是九条。经一路是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后,所修建的第一条东西向的现代的道路,故又称一大马路。这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经纬路就象一个清晰的坐标系统,其最大好处是地点标注清楚。比如北洋大戏院是在经二纬三,原来的德国领事馆是今天的市政府所在地,在经三纬三。经几纬几,把位置标注的清清楚楚。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按照经纬路很容易找到要去的地方。全国以经纬命名的城市有两个,郑州和济南。郑州的经纬路只有比较少的一部分。济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济南近代的发展也由此开端。从此,济南城区西移,城市建设打破了老城的束缚,拓展了向外发展的空间,商埠逐渐成为各国洋行和济南新式工商业的集中地。

济南东部新城CBD城市设计

济南东部新城CBD城市设计 1规划范围 东部新城CBD位于济南市东部燕山新区经十路两侧,毗邻山东省博物馆、奥体中心和高新科技园,规划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 从经济环境、聚集强度、基础支撑三大系统出发,对济南的CBD发展环境进行评估,确定东部新城CBD近期目标为:地区级专业型CBD;远期目标为:国家CBD格局中的动脉节点,国家级特色商务中心区。 3功能定位 根据“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要求,东部新城CBD 定位为以面向区域的智力型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以地区性金融业公司总部为支撑,以商贸服务业为辅助,突出智力型产业特色的济南东部中央商务区。 4规划结构 济南东部新城CBD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心、四区”。“一轴”为贯穿片区南北的中央轴线,是整个CBD景观、功能与活动主轴和最具特色的空间要素;“一心”即中央绿心,指位于CBD中央区域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四区”包括功能混合的中央活力区、轴线北端的科技总部商务区、经十路北的金融商务区、经十路南的金融商务区。 5交通组织 建立以“交通保护核”模式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政策。规划以经十路、贤文路与工业南路为片区过境交通保护“壳”,以茂岭二号路、解放东路、和平东路、体育西路与新泺路为区域联系“廊”, CBD内部交通形成“小街坊、密路网”

格局,强化片区内部公共交通衔接,重点建设区内慢行系统,提高慢行专用道的使用效率。 6空间景观 规划建立“轴带纵横、脊簇交织”的整体空间景观格局。“轴带纵横”指以规整、对称的核心景观轴为主干,辅以形态自然、尺度宜人的休闲绿化景观带,形成片区空间骨架;“脊簇交织”指以沿路、沿轴的高层建筑带为城市天际线展示脊,突出重点地区的地标高层簇,控制片区竖向空间维度。 7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规划着重解决轨道交通与商业公共设施地下空间的互通、经十路两侧步行联系以及CBD的立体化综合开发问题。规划以轨道交通站点、主要广场、大型公建的地下空间为“节点”,结合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分层设置功能,形成纵横交织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网络。

基于文脉传承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究——以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规划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城市社会问题也日趋明显,而地域性的缺失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我国城市特色的建设大多数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上,缺乏清晰的概念和方法论,反映在作品中往往显示出拼凑的痕迹,造成城市整体形象不完整,城市特色不系统、不突出、不完善[1]。本文通过对城市文脉内涵的研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的课程设计,对如何正确把握历史特色城区文化保护,如何在适应城市发展与需求和历史文脉传承与延续之间达到平衡提出相应方法,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进行创作,以期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 一、城市文脉内涵概述 (一)文脉的含义 文脉(context)是以文化为背景,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内部联系,包括整体与局部,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所发生的联系,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而在城市设计中,文脉是指介于各种元素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亦指局部与整体之间对话的内在联系[2]。将内在联系所包含的各要素具体化,文脉主要包含城市的文化背景、整个城市、城市内部的建筑以及城市当中的使用人群等,并在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引发了不同的城市意象。 (二)城市文脉的特性 城市文脉在城市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等要素的不同,形成了城市文脉的独特性。城市文脉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形态,一个是隐形形态。其中显性因素是指能够为人所感知的外在城市特征,直观上表现为城市实体及城市空间;城市文脉的隐性因素,它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3]。 (三)城市文脉延续的层次性 生命有机体内部的组织会不断更新交替以优化自身结构体,从而适应当前环境的需要;城市同生命有机体一样,也会进行有机更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保留那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引发城市发展文脉符号,包括建筑物、街道和古树等历史印记;另一方面则是对原有空间形态提取升华,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具有历史记忆的场所。城市文脉可以表现在由一种文化因素或一个主题串联起来的一组建筑、一条街区、一座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之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城市文脉分成以下三个层次:景观层次、城市层次、建筑层次[4]。 二、济南商埠区发展现状及困境 济南商埠区曾经作为济南的城市中心,代表了近代济南经济发展水平。同其他城市中心的发展方向一样,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更新交替,整个城市中心也会随之偏移。因此需对商埠区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整治,提出适应性解决策略,为老商埠区注入新城市活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新的城市形象和标志物涌入济南城区,这些新地段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却对旧城区产生了很大冲击。正是由于缺乏老街区的保护意识,老建筑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后建的高层和加建房子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拥挤,最终导致商埠区原有的城市景象丧失,商业氛围不复存在。仅存的商业店面却对老建筑的立面进行了破坏,店面和门面装饰风格不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以及悬挂高度都对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策略 济南老商埠区是在侵略战争时自发城市更新的产物,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现在正面临现代城市的冲击,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保护好这块具有济南独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因此,保护规划应 基于文脉传承的城市更新改造探究 —— —以济南商埠区城市设计为例 殷潘高井立川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与建筑的人文发展关系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文脉主义”“地域主义”等理论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应用亦更加广泛。通过解读城市文脉内涵、要素、特性等基础问题,了解城市文脉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济南商埠区修建性更新改造城市设计,对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周边业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文脉保持和传承的角度出发,研究城市、建筑和景观三个层面的空间关系,强调文脉传承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关系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文脉主义;济南商埠区;传承与延续;城市设计 38

济南商埠区改造案例分析

济南商埠区改造案例分析———————中山公园东改造 济南商埠区进行了“三经六纬、一园十二坊”的改造。三经六纬是指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纬三路、四路、五路,小纬六路,纬七路、八路; 一园就是中山公园,十二坊是三经六纬围合而成的十二个小街坊。 一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 该地块位于济南市商埠区中山公园东侧,东至纬三路、西至纬四路、北至经三路、南至经四路,用地达30亩。 2 基地原来概况分析 地块内原建筑以居民住宅为主,除张采丞宅和纬三路59号建筑外,其余建筑较为破败、房屋质量较差,由于居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建筑之间的风貌也极不协调,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脏,乱,差。

3.改造原因 1.商埠区原有的经济活力逐渐衰退、景观环境不断变差,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传统街巷逐渐被“私搭乱建”所蚕食,很多老建筑遭到严重的破坏,老商埠传统格局、街巷和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破败不堪的老建筑老建筑旁在建的高楼 4 改造成果分析 中山公园东片区将秉承清末民初西式建筑风格,在坚持德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同时,突出民国时期西洋建筑特色,体现老商埠的文化精髓。扩大城市绿化景观范围,呈现都市文化休闲、创意产业、休闲购物、城市绿地休憩等四大亮点 (1) 拆除—重建 大部分的居民住房被拆除重建,但是新建建筑仍保留老商埠经典的传统格局,以及街巷肌理,并严格控制新建建筑高度、建筑形式及建筑风貌,传承商埠建筑风格特色,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达到新老建筑的紧密对话。 旧居民区格局建成后的建筑格局 文化与空间 1 百年商埠区----历史古城区 古城区位于商埠区的东部,改造商埠区势必考虑古城区带来的历史文化影响建立起建筑在文化与历史传承与发展上的理念 2 改造区--------周边文化环境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1.《城市设计》王建国着.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着.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黄伟康着.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 4.《城市意象》 [美]凯文林奇着.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城市设计》 [英]培根等着.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9 6.《市镇设计》 [英]F吉伯德着. 程里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7.《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着.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外部空间设计》 [日]卢原信义着. 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3 9.《城市建设艺术》[奥地利]卡米诺·西特. 仲德昆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0 10.《城市并非树形》[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严晓婴译 (全文连载于1985年建筑师杂志) 11.《总体设计》 [美] 凯文林奇着.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1999 12.《拼贴城市》 [美]柯林罗着. 童明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1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着.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4.《寻找失落空间》[美] 罗杰特兰西克着. 朱子瑜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2008 印制份数 院长(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地形图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A(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学期:四年级下学期 班级:建筑11级指导教师:任震、张克强、陈兴涛、王月涛、周忠凯、高晓明

※评分表只贴首页,作业名签需每张作业都有

城市设计推荐书目

1.《城市设计》王建国著.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城市空间设计》夏祖华,黄伟康著.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4.《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城市设计》[英]E.D培根等著.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9 6.《市镇设计》[英]F?吉伯德著. 程里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7.《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外部空间设计》[日]卢原信义著. 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1983 9.《城市建设艺术》[奥地利]卡米诺·西特. 仲德昆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0 10.《城市并非树形》[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严晓婴译 (全文连载于1985年建筑师杂志) 11.《总体设计》[美] 凯文?林奇著. 黄富厢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1999 12.《拼贴城市》[美]柯林?罗著. 童明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1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加]简·雅各布著.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4.《寻找失落空间》[美] 罗杰?特兰西克著. 朱子瑜等译. 北京:中国建工出版,2008 印制份数 院长(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地形图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A(济南商埠区中山公园东片区城市设计)学期:四年级下学期 班级:建筑11级指导教师:任震、张克强、陈兴涛、王月涛、周忠凯、高晓明 ※评分表只贴首页,作业名签需每张作业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