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学考研参考论文:轻快而沉重的跳跃_谈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考研参考论文:轻快而沉重的跳跃_谈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考研参考论文:轻快而沉重的跳跃_谈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谈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

王柏华

王小波因其杂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坚定的人文主义立场、个性鲜明的文风被誉为一个“人文学者”,一个当代并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一个“自由思想者”。相比之下,对于他的小说艺术,人们的接受多少有些迟疑和保留。在知识界,人们似乎更愿意把王小波视为我们时代难得的学者和思想家,而不是优秀的小说家。然而王小波真正热爱和专心从事的是小说创作,或者按他自己的说法,小说才是他的“正业”。①王小波自幼喜欢读小说,二十来岁开始尝试写小说,为了专心写小说,于1993年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如果不首先了解王小波对小说这门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很难真正进入他的小说世界。

在中国当代文坛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潜在的价值判断:就精神地位和文化价值而言,小说家远不及(人文)学者、(自由)思想家或(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一个真正写小说、热爱小说的人需要为小说一辩。在《小说的艺术》中,王小波说,“我对小说有种真正的热爱;而这种爱好就是对小说艺术的爱好”。话虽朴实却甚为有力,它表达的是对小说的尊重。在《〈未来世界〉得奖感言》中,他还说“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事业。对于这样一种事业来说,个人总是渺小的。因为这些原因,这奖真是太好了。我觉得,这奖不是奖给已经形成的文字,而是奖给对小说这门艺术的理解”。关于杂文和小说的价值问题,王小波自己有过

清晰的表述: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杂文。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对

此感到悲哀……照我看,杂文无非是讲

理,你看到理在哪里,径直一讲就可

……写小说则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

要些无中生有的才能;我更希望能把这

件事做好……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种论

点,说现在杂文取代了小说,负起了社

会道义的责任。假如真是如此,那倒是

件好事……负道义责任可不是艺术标

准;尤其不是小说艺术的标准。(《小说

的艺术》)

“一个真正写小说的人”为“真正读小说的人”写作,王小波说,严肃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变少了,但少而精,这是件好事(见《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虽然视小说为艺术,为严肃文学,但王小波对严肃文学有自己的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严肃文学是一种游戏,它必须公平……对于读者来说,

公平就是在作品的毛病背后,必须隐藏

了什么,以保障有诚意的读者最终会有

所得。(《怀疑三部曲后记》)

直言严肃小说是“游戏”,不承担社会道义的责任,不提供道德教育等等,这样的小说观是否有脱离生活的嫌疑?是否小说家因此就算不上知识分子?对于这个问题,王小波是这样回答的:

假如说,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批判

6

4

现实的话,小说家憎恶现实生活的某一

方面就不成立为罪名。不幸的是,大家

总不把小说家看成知识分子。起码,和

秃顶的大学教授相比,大家总觉得他们

不像知识分子。但我总认为,这样的想

法是不对的。敏锐的读者可能会说,我

写这些无非是要说明,我写的是小说、

我是知识分子。我的用意就是如此。

(《〈未来世界〉自序》)

如此自信和坦白,没有丝毫犹豫和暧昧!王小波对小说的辩护,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

在以上引文里,王小波虽然提及了小说的“虚构之美”,小说家对某些现实生活的憎恶,至于小说的艺术究竟是什么,他少有直接的表述,若想深入了解王小波对小说艺术的看法,可以考察他的师承。

“我的师承”

王小波的长篇小说《万寿寺》的序文《我的师承》“不仅是一种创作谈式的告白,而且是一份独特的记忆清单”,对于王小波的个人创作乃至当代现代汉语写作的研究,这篇短文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②《我的师承》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王小波对语言文字或文体的高度敏感和自觉,这在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见。在《关于文体》一文中,王小波曾不无遗憾地暗示过这一点,他说“自从我开始写作,就想找人谈谈文体的问题,但总是找不到……必须承认,我对文体有特殊的爱好,别人未必和我一样”。王小波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此,而他的小说只是因其独特的文体就足以在汉语文学史上占有永久的一页③

该文提醒我们注意的另一事实是:王小波在文字上的师承来自翻译文学。所不同的

是,这个事实不仅属于王小波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描述,它虽然“鲜为人知”,却是“我们的不传之秘”。对于王小波及其同代人来说,才华横溢如王道乾、查良铮先生不能写作,只能当翻译家,这反而成了王小波们的幸运:由于这些优秀翻译家的努力,在当时贫乏的主流文学之外,王小波们居然能够找到他们渴求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然而,一个更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这些汉译外国文学不仅提供了好的文字,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前者相比,后者对王小波的影响更为深刻。如果说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汉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王小波的记忆清单里既有《情人》的译者王道乾先生,也有《情人》的作者杜拉斯,那么,王小波在《我的师承》一文里所谈及的显然只是他的文学师承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虽然作为语言艺术,小说的艺术最终都要实现在语言文字里,但王小波所使用的“文字”或“文体”显然没有那么普泛。在坦白“我的师承”时,他似乎有意忽视了语言文字之外的东西,把更多的言外之意留给了读者。虽然王小波曾经说过“金庸的文学素质是一流的”,④王小波的唐传奇故事或许受到过金庸的影响。但总的说来,小波那一代受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在小说观念上。

在《我的师承》之外,王小波谈的更多的是他的另一部分师承———西方现代小说,是它们培养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进而真正影响了他的创作。在这里,“西方”“现代”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限定。在《我对小说的看法》一文里,王小波描述了他对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的不同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小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的区别,就像汽车和马车的区别一样大。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再不是一目十行往

7

4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

下看的了。”中国当代读者很少有人知道法国现代小说家图尼埃尔的名字,以及他的短

篇小说《少女与死》,⑤

若不是小波自己提起,谁也不会想到,小波对现代小说的意识正是从读到这篇小说开始的。小波以“大受惊吓”形容他当时的感受。从图尼埃尔以后,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西方现代小说家身上,其中,在小说观念上对他影响最大的首先是法国作家杜拉斯,尤其是她的《情人》。在《我对小说的看法》一文中,小波说,“我对现代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现代小说总是包含了极多的信息,而且极端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小波在此提到了他所热爱的现代小说艺术的两大特点:“包含了极多的信息”和“极端精美”。在《用一生来学习艺术》一文里,王小波进一步谈到他对《情人》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以及《情人》对他的小说创作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我认为这篇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精心的安排……从全书第一句“我已经老了”,给人带来无限的沧桑感开始,到结尾的一句“爱我一直到死”,带来

绝望的悲凉感,感情的变化都在准确的控制之下。叙事没有按时空的顺序展开,但有另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作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的创造。我对这件事很有把握,是因为我也这样写过……

虽然没有使用现代小说理论的术语,但他明显注意到小说的本质不是故事(story )而是叙述(narrative )。可以说,区别故事和叙述是现代小说理论的核心。这一认识使王小波在创作上高度自觉,他动用电脑,反复调动小说的段落,寻找理想的逻辑线索,最后得

到的是一个“比旧的好得没法比”的新小说,一个全新的叙述。

王小波对叙述而非故事的迷恋体现在他重新叙述旧小说的爱好,他后期创作的《青铜时代》是对他自己早期的唐人故事的重写和改写,而他早期创作的唐人故事又是对已被收入《太平广记》的古人故事的改写。在他的小说中,一个故事情节或故事素材经常被反复叙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理感受。他的小说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关于……还可以补充如下”,“关于……一事还有另一种说法”……

回到《情人》,王小波文中还提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准确地控制感情的变化。在一次访谈中,王小波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感情很重大的事情你不需要去渲染它,你只要把它很朴素地写出来,读者自然会体会。你要是把它渲染了以后呢,倒是有一种“滥情”的嫌疑。至于很轻微的事件倒是可以举一反三地渲染一下,这是我的一种风格。我写小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我跟读者是完全可以沟通的……(黄集伟《王小波:最

初的与最终的》

)这无疑是对中国当代小说滥情化的批评。作家并非没有感情要表达,但感情的表达靠的

是叙述艺术,它不能强加给读者,那样的话,作者不但贬低了读者,还使自己显得很笨。

谈到《情人》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实际影响,除了上文提到的打破时空顺序、寻求新的叙述逻辑以外,如何准确地控制感情的变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主要表现在《黄金时代》创作阶段。像《情人》一样,这些小说也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间或出现第三人称),也是多年后对“似水流年”的回忆,全部叙述基本上是讲述(telling ),很

8

4—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

少出现显示(showing),最重要的是,像《情人》一样,王小波的叙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回环往复,使故事携带多重心理感受,充满“无限的沧桑感”,但一切感情变化皆在准确的控制之下。

除了杜拉斯,在小说艺术的感受方面对王小波影响最大的还有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王小波非常喜欢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我们的祖先》、《看不见的城市》,他还读过卡尔维诺谈论文学的小册子《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小波说,“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看了这本书,就更加喜欢他了,”他喜欢的是卡尔维诺对小说的一个“主意”———小说艺术有无限种可能性:“要知道卡尔维诺从中年开始,一直在探讨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小说像计算机科学一样,确实有无限的可能。”⑥在讨论《情人》时,王小波曾提到小说的“另一种逻辑”,所谓另一种逻辑就是无限的可能逻辑,与之相对的是有限的现实逻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王小波对小说的感受以及他热爱小说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用小说那个无限丰富、有趣的可能世界对抗这个单调乏味的现实世界。的确,正如王小波所说,在这个意义上,小说的存在就构成了对现实的批判。所以,王小波说“小说家最该做的事是用作品来证明有趣是存在的”———“有趣是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⑦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讨论的是文学应当具备的一些素质,如轻、快、易见、确切和繁复,其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

在某些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正在变成石头:这是一种石化……就像谁

也没有办法躲避美杜萨那种令一切化为

石头的目光一样。

我们在生活中因其轻快而选取、而珍重的一切,于须臾之间就要显示出其

令人无法忍受的沉重的本来面目。大概

只有凭借智慧的灵活和机动性我们才能

够逃避这种判决。

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映。⑧

王小波的小说确实具有卡尔维诺所提倡的轻快风格,面对沉重的世界,他的小说就像卡尔维诺所说的“轻快灵便地一跳”,那是“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这种“经过严密思考的轻会使轻举妄动变得愚蠢而沉重。”⑨关于王小波的代表作《时代三部曲》,已不乏评论文字,这里,我们要对《绿毛水怪》作一细读。虽然《绿毛水怪》是王小波接触现代小说之前的一篇习作,但它的叙述已经“相当精美”,而且,对于理解王小波的小说意识,它“包含了极多的信息”。在细读《绿毛水怪》的同时,我们还将参考图尼埃尔的《少女与死》和王小波的杂文《我的精神家园》,这三个不同的文本,为我们理解王小波的内心世界及其小说观念提供了丰富材料。

细读《绿毛水怪》

在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班级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孩子叫陈辉,他太聪明,能识破老师和同学的心思,而且不给他们留面子,所以不但被大家叫做“怪物”,而且很不得老师的欢心。在这个班级上还有一个女孩子叫杨素瑶,她也是因为太精明和不同凡俗而被大家叫做“妖妖”。一天,这两个孩子与那个“魔鬼”老师发生了严重对抗,并在这次对抗中结下了友情。后来,他们发现了一家旧书店,于是,经常一同在那里读书,并把零花钱积攒起来买书。随着年龄的增长,

9

4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

友情的加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爱慕,几乎形影不离。文革之后,两人各奔东西,再也没见面。直到有一天,陈辉偶然发现妖妖两年前留下的一张字条,到她家方得知,她有一天去海里游泳,结果一去未还。悲痛的陈辉经常到海边徘徊,有一天,在海中的一块礁石上,他意外发现了妖妖,原来,她变成了水怪。陈辉也决定变成水怪与妖妖永远在一起,于是,妖妖去寻找可以把人变成水怪的药水,两人商定第二天在礁石会面。陈辉因病未能按时回到礁石,结果永远失去了妖妖。

这就是《绿毛水怪》所讲述的故事,但小说《绿毛水怪》讲述的不仅仅是这个故事。与这个故事相比,小说的叙述方式更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个被叙述了三遍的故事:首先,它是故事的主人公陈辉自己的叙述,第二,它是听故事的老王对故事的转述,当然,读者不能忘记,第三,故事的真正叙述者是小说的作者。除了三重叙述以外,我们还注意到,陈辉和老王的叙述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皆采用了讲述而非显示的方式。这个叫老王的人以陈辉的语气把陈辉对他讲述的故事重述了一遍,在重述的同时,他也没有漏掉他自己听故事时的态度,以及陈辉对他的若干态度的反应(老王的态度也大多是在陈辉的叙述中显示出来的,在这时,叙述者老王又成了被叙述者)。例如,在陈辉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老王经常面带怀疑地微笑,甚至直接讥讽他在编造,这使陈辉不得不在遗憾的同时,不断向他保证“这是真的”。当故事讲到妖妖到海中游泳未归,老王终于被感动,但他的感动很快就被水怪与陈辉的重逢冲散,在小说的结尾,陈辉眼里噙满了泪水,而老王却满脸奸笑,于是,在讲故事和听故事的双方分手之时,后者不但被骂作“混蛋”,而且被揍了一顿。

一段如此美好的感情和一个如此悲惨的

故事竟然是由一个没有同情心的老王以讥笑的口气转述的,《绿毛水怪》的故事与其叙述似乎很不协调,如果我们把老王听陈辉讲故事也视为一个故事,那么,这两个故事可以说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一个美好,一个平庸。小说中有两个“我”,一个是陈辉,一个是老王,两者都不是隐含作者“我”,老王代表着常人,他属于王小波在另一篇小说《猫》中所写到的对被残害的猫无动于衷的大多数人,⑩

如果我们认为隐含作者“我”在情感上离陈辉更近,那么,作者和陈辉对妖妖的强烈感情都隐藏在老王的叙述背后,并没有得到直接表达,那一段美好的情意和悲惨的结局似乎都是别人的故事。美好被平庸包围,寓悲剧于喜剧之中,把真情隐藏在人物背后,这不仅仅是《绿毛水怪》的特点,而且也是王小波全部小说的特点。《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小说创作的一次预演,与后来的小说创作相比,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在这里似乎表达得更为真切。细续《绿毛水怪》是进入王小波小说世界的一个捷径。

故事和叙述的冲突只是《绿毛水怪》的外部冲突,在小说的内部,以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为核心,存在着更多的冲突。在聪明、诚实的孩子妖妖和陈辉心里,小孩和大人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小孩比大人好得多,老师所代表的大人“都很坏”,他们宁愿永远不长大。他们在无情的老师和学校之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发现了一家旧书店,一个“新大陆”,“一个无穷无尽的快乐的源泉”。图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想像世界,有了它,他们就可以随时远离那个丑恶的现实世界。基于同样的原因,直到妖妖终于远离人生,故事已经结束,老王已经深表同情,陈辉(和作者)仍然抵挡不了

5—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

可能世界的召唤,他为他心爱的妖妖设计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水怪世界,就像小时候,在平庸、丑恶的同学和老师之外,还有一个妖妖,在单调的学校之外,还有一个新大陆。更有意味的是,当陈辉错失了妖妖,现实世界辜负了可能世界,小说以陈辉之口告诉我们,前者对后者犯下了难以挽回的罪过。

从《绿毛水怪》开始,压抑、平庸的现实世界与自由、美好的想像世界的冲突始终是王小波小说的潜在主题(这个主题在短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和昆仑奴》和长篇小说《万寿寺》里表达得最为集中),更为重要的是,哪怕美好被平庸包围,想像最终被现实吞噬,他的小说里总有一个诗意的、想像的世界在闪亮,总有一股强烈的冲破现实、戏谑现实的力量,这也是他的小说让我们感到痛快,让我们向往、感动的原因。细读《绿毛水怪》,不难发现,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不是孩子的受难史,对于那个乏味的、压抑孩子的学校,小说甚至没有直接而强烈的控诉,在陈辉的叙述中,平庸和无趣的老师和学校似乎只是一个背景,叙述者的感情几乎全都献给了两个孩子的美好友情、那个“新大陆”、以及他们的诗情。这一点与王小波对小说的理解密不可分:

现实生活中的大多场景是不配写进小说里的,所以有时想像比摹写生活更

可取(《〈未来世界〉自序》)

我总觉得一门心思写单位里那些烂事,或者写些不愉快的人际冲突,不是

唯一可做的事情。《关于幽闭型小说》虽然总的看来,在王小波的小说里,现实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突破,但他那戏谑的叙述风格始终在刺发着冲破现实的想像。

王小波对乏味和平庸有一种天生的恐惧,他一生以乏味和平庸为敌,虽然在一个

媚俗的时代,这样的说法似乎是对王小波的嘲讽。然而,细读王小波的文字,你会真切地感到,在他那里,乏味和平庸绝非抽象的词汇。在一次访谈中,王小波谈到了插队时“那段噩梦一样的日子”:“傍晚时分,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无所依托。我当时年轻,害怕这样活下去,衰老下去。没有思想,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λ?王小波早年的“心灵伴侣”他的哥哥王小平告诉我们,王小波与《少女与死》中的那个少女有“斩不断的联系和相似之处”,那篇小说是解读王小波内心世界的指南。 λω那是一个对无聊充满恐惧、害怕被庸俗世界淹没的少女。小说中有这样的句子:“她害怕的是一种更深的痛,是身体上的病,也是精神上的病,是像潮水一般突然在世界上汹涌澎湃、似乎要淹没世界的庸俗以及平淡”;“她在用绝望的毅力,迎着乏味的苦恼,在忧郁而灰色的一片空虚中游泳”。正是一个恐惧庸俗的少女,才可能如此痴迷于死亡和性爱中所蕴藏的快感和美,终于,在自制的脚手架、偷来的手枪、从林子里捡来的毒菌和细木工送给她的精美的断头台的陪伴下,在极度的快感中,她因心脏病突发而死。正如王小平所言,王小波与那个少女的结局也十分近似,他们虽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们都“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就像陈辉和妖妖在学校外面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在乏味和平庸的世界里,王小波一但发现了他的“精神家园”,就再也没有离开,用他自己在《我的精神家园》里的话说,那是一条竹篱笆之间的小路,上面开满紫色的牵牛花、花上落满蓝蜻蜓。陈辉和妖妖就是他与哥哥,也是在十三岁的时候(小学五年级),在爸爸的书柜和旧书店里,在哥哥的引领下,他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美的

1

5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

和诗意的世界,那里有《青铜骑士》,有希腊哲人和他们画在木版上的优美的曲线。哥哥告诉他,曲线是希腊哲人全部心胸的表达,从此,王小波始终没有忘记那条优美的曲线,他一直在文学世界里追求着他小时候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

精神家园与乌托邦噩梦

与有限、无趣的现实世界相比,无限、有趣的小说世界本身就是精神家园的居所。在王小波的小说世界里,精神家园不是乌托邦幻影,而是心理现实;小说之外的现实时空反倒是可怕的乌托邦噩梦———“反面乌托邦”。营造精神家园、描摹乌托邦噩梦是王小波小说的两大主题,营造前者正是为了驱逐后者,描摹后者也是为了维护前者。

黄金时代系列是包括作者在内的若干“王二”们的似水流年,是从那个特殊年代中走过的整整一代人的似水流年。在那里,王小波试图解释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那个时代。《黄金时代》在九十年代的诞生,为中国当代的文革文学或知青文学书写了新的一页。与此前的文革文学不同,面对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王小波“在拒绝遗忘的同时,

拒绝简单的清算与宣判”,

λξ他的小说所呈现的文革史不是那个童话般的善与恶、神与魔

的斗争史,也不是普通人或精英受难史,

λψ在这个权力游戏的棋盘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棋子,权力关系或施虐-受虐关系变幻不定。当弱者一方在无知无识中转为强者,当不自由的一方突然发现自己享受着莫大的自由,读者所感到的畅快甚至超过小说的主人公;然而,那又是多么沉痛的畅快!《黄金时代》的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小说的叙述自由穿行在现在和过去之间,一种回环往复

的结构使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携带着过去和现

在的多重心理感受。虽然总的说来,这部小说的叙述不属于客观叙述类型,它的心理事实明显多于历史事实,但它采用的是有限视角,故事的主人公和叙述者“我”经常处在无知无识、漫不经心的状态,这种叙述不要求读者轻易认同叙述者的立场,相反,它激发了读者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另一方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小说始终清晰地回响着真正的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声音,它准确地控制着情感的变化。王小波站在权力游戏之外,邀请你与他一同冷静地反思那个曾经和

正在包围我们的“无边而滞重的无趣”

λζ世界,寻找那个理性、智慧和有趣的世界。

白银时代系列和青铜时代系列(以及未完稿黑铁时代系列)皆跨越了现在的时空,前者进入了未来,后者深入到更遥远的过去。未来和过去不过为王小波营造想像世界、创作他心目中理想的小说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们更多地实践了王小波对现代小说的理解。早期的唐传奇故事大部分已在青铜时代中得到重写,但它们并没有被后者取代,仍然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尤其是《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这个系列虽然借助了唐代传奇故事的大致情节,但遵循的是可能的逻辑。与传统传奇小说和现代传奇小说不同的是,它们以古今时空、现实和虚构相互交织的叙述同时破坏了传奇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的逻辑。青铜时代系列虽然有过于调侃和拖沓之嫌,但仍不愧为汉语小说艺术的精品,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了小说的无限可能性。

王小波是大力写作汉语乌托邦小说的第一人,他的反面乌托邦创作直接受到奥维尔的小说《1984》的影响。他说“《1984》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乔治?奥威尔的噩梦在我们这里成真,是因为有些人以

2

5—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

为生活就该是无智无性无趣……我写的是内心而不是外形,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λ{按照他的理解,乌托邦的噩梦就是“无智无性无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和未来仍在不断重演。既然乌托邦在“黄金时代”就已经成为历史,白银时代系列的反面乌托邦小说类型和青铜时代系列中的反面乌托邦叙述不过是黄金时代系列的自然发展。

反面乌托邦小说的锋芒所指是极权主义或“无智无性无趣”的现实,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描写和批判,王小波试图创作那种“神似”而非“形似”的东西,这符合他所钟爱的卡尔维诺的小说观。即使在那个噩梦般无智无性无趣的时代,王二和陈清扬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性趣昂然、自由自在的世界!一段残酷的历史、一代人惨痛的经历,居然在王小波笔下,幻化为精彩的“黄金时代”。现实就像一块石头,小说好象只是借用这块石头,实现了一个轻快的跳跃,跳向对岸的精神家园。反面乌托邦完全可以成为这样一块石头,让小说家从另一个方向轻快跳跃。

反面乌托邦小说虽然为王小波施展想像提供了无限空间,但遗憾的是,与黄金时代系列相比,王小波后期的小说写得过于压抑和沉重。黄金时代系列虽然直接描写了现实的荒诞,但它们往往用想像和虚构战胜了现实:在《立新街甲一号和昆仑奴》中,生活在立新街甲一号的“我”虽然向现实妥协了,但生活在长安城的王二却实现了理想。所以,它们读起来那么有趣,那么痛快。然而,到了后期,王小波越是以乌托邦的想像方式进入未来和过去,他就越是逼近了现实,越是不能逃脱现实的逻辑和压抑。《黑铁时代》俨然一个醒不了的梦魇。事实上,王小波后期的一些小说已经走向了他所理解的小说的反面,不再有趣,不再轻快。当然,《黑铁时代》还没有最后完成,如果他的生命能够延续,他的身体没有对他的精神造成影响,或许他有能力借助卡尔维诺的力量摆脱这个梦魇。 λ|

或许,小说的轻快终究难以抵挡历史和现实的重负,在王小波的内心,一种深刻的孤独和悲哀,终究不能化解。从创作白银时代系列之后,王小波所有的想像都未能挣脱那个乌托邦噩梦,一再出场的“王二”总是把沉重的历史和现实带入想像。在青铜时代系列中,《寻找无双》的叙述是最干净利落、最少现实干系的一篇,然而在故事的结尾,作者还是忍不住谈起了那位李先生和他自己:

人活在世上,就如站在一个迷宫面前,有很多的线索,很多岔路,别人东

看看,西望望,就都走过去了。但是我

们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

渺小的心灵里,容不下一个迷,一点悬

而未绝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一切疑难

放进自己心里,把自己给难死了。 λ}

不想记住的事,多数人说忘就真的忘了,而王小波和他的小说却总有忘不掉的东西———无智无性无趣的生活,即乌托邦噩梦,是它激发了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成就了王小波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他小说的深度,也是它几乎摧毁了他的肉体和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

“文坛外”的意义

王小波被海内外行家誉为“大器晚成”的、真正的“文坛外高手”(见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黄金时代》的封面文字)。我以为,王小波不是因为他的创作而是因为他对小说的真正热爱和独特理解而置身文坛之外。他用自己成功和不那么成功的小说创作让我们

3

5

轻快而沉重的跳跃

重新认识小说。借用卡尔维诺的话说,小说有无限种可能性,小说是现实世界向可能世界的“轻快灵便的一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王小波的一跳或许并不轻快,然

而,他以自己的心胸跳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它将永远留在世代读者的心上。

注释:

①据李银何介绍:他以前根本没想过要做杂

文,李银河鼓励他写杂文的一个原因是,许多看不懂他小说的人可以通过他的杂文认识他,他的杂文有点像他的小说的广告。见丁东《小波的人生选择———与李银河女士谈王小波》,见《浪漫骑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

②参考戴锦华《智者戏谑》,见王毅主编《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③参考崔卫平《狂欢诅咒再生———关于〈黄金时代〉的文体》,见《不再沉默》。

④见艾晓明《成长岁月———与宋华女士、王小平先生谈王小波》,见《浪漫骑士》。

⑤图尼埃尔(Michail T ournier ,1924—

)。该小说见《外国文艺》1979年第四期,译者陈乐,该刊在同期一共发表了图尼埃尔的五个短篇,《少女与死亡》是其中的最后一篇,它们选自作者1977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松鸡》。⑥引文分别见于王小波《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和《茫茫黑夜漫游》,二文分别见于《浪漫骑士》和《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⑦见《怀疑三部曲?总序》,花城出版社,1997

年5月。

⑧见《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卡尔维诺著,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

19页。

⑨见《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第7—8页。⑩见《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 λ?见王锋《我希望善良,更希望聪明》,见《浪漫骑士》。

λω见王小平写给艾晓明的信,见《黑铁时代》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的编者艾晓

明的序文《关于〈黑铁时代〉及其他小说遗稿》。

λξ见戴锦华《智者戏谑》,见《不再沉默》。 λψ参考王毅《王小波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方式及其意义》一文,见《不再沉默》。

λζ参考静矣《王小波的遗产》,见《浪漫骑士》。

λ{见《〈怀疑三部曲〉总序》。

λ|王小平提醒我们注意,王小波后期的小说之所以越来越压抑或许与他的身体状况和生命的紧迫感有关,而他小说中越来越多的施虐狂-受虐狂的组合或许受到了他所做的同性恋研究的影响。见《成长岁月》。 λ}见《青铜时代》,第609页。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100101)(责任编辑:许树森)

45—北京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

2015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专业博课参考书-真题-分数线-资料-育明考博

育明考博2014届学员成绩喜报 英语各类课程学员数873人 专业课各类课程学员239人 专业课教学测评中学员零差评 英语一对一全程32名学员全部过线 第七期考博英语集训营四个班97名学员90人过线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专业考博分析 一、考博介绍: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院招生15人,其中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建模研究、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学分析应用三个方向,其指导老师为宫辉力、李小娟、张晶、余洁、周德民、刘先林、张爱武、赵文吉、史文中、王乐。 二、联系导师: 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这是我们考博成功的关键第一步。 大多数考生会在九月中下旬与导师取得联系。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一般情况下,导师

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 (1)、欢迎报考。这种答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我们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具体的进展,避免出现初试之后却没有名额的情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认为希望很小一般会被刷。其实这样还是比较好的一种回答,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但不排除偶然,像出现直博和本学校的硕转博名额问题,可能会给我们的报考和录取产生影响。 总之考博凭的是实力和自身的本事,关系只是占一部分,自己努力了就行,不用过分纠结于导师回复有没有啥隐含意思的。 初次联系好导师后,一定要注意跟导师保持联系。每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向导师汇报一下学习情况或者复习情况,交流一下科研方向,这很有必要。一方面让导师觉得你很想去跟他深造,另一方面显得你虔诚好学。 三、博导简介: 宫辉力,宫辉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山东莱阳人,1986年12月入党,1974年7月参加工作,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在职研究生(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北大方正-首都师范大学)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兼职教授、环境遥感博士生导师、博士后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一) 读过王小波的全集,对于至少是后期的王小波有些了解。但我实在辩证的怀疑的看,这点很重要。王小波给予和展示给我我一种新的面对生活的态度,并且给出了他自己的实例。至少是我不再像原来那样盲目,不过依旧盲目。然后,他也是我更深入的想了自己的人生体系,也许是我第一次对比人生体系,与年长的人。这样的机会在年轻时并不多。在我看来,也许我的体系较王小波还是有些不同,尽管具体问题上经常殊途同归。他的体系以思考后的感性“有趣”为基础,而我的以比较接近理性的“本性”为判断标准。或许先人有类似的学说,而且如果存在,将比我的更加成熟。不过不成熟也有优点,就是可以进一步的前进,没有过多阻碍与约束。我的时代自然科学更加发达,对于生命的理解若是还没古人精辟,那就是我的不是了,或者我们的不是,但至少我是有责任的。这是目前最大的收获。 其次是对于具体方面的收获,文革的历史,文化的含义,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现世与古代共通的地方太多了,王小波又重新告诉了我这一点,而且这一切都是围绕人性而来。 然后,王小波提示给我文学的内涵,使我明白了自己的浅薄。以前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文学,以为仅仅是书上的古文加之现代的小说诗歌,以致是所谓名着。经过王小波的“再教育”,才知道就连名着也

是不熟的。而且自己愚蠢的时间够久了,失去的还是很宝贵的少年时光。生活就是用来后悔的,少年的错不全在于我,而青年的时间就不能再浪费了,否则就更愚蠢了。王小波虽然并不是交给我文学,(他的作品很好,但不能概括文学)但是他将文学的大门打开了,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才是文学,知道了世界上有卡尔维诺,尤瑟纳尔,杜拉斯这样的真正的作家,而不是混迹于近乎远古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样古代的大师中,这样才能修复我们文化上的的断层。虽然还没有读过,但是可以预见,今人要比古人强,今人的精英中的思想要比古人更加深刻,否则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王小波全集读后感(二) 书中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等。《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都以文革为背景。我对文革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关书籍。偶尔在某些为民主摇旗呐喊的网络大V 笔下窥见一星半点,大约知道文革开始是文斗,后来升级为武斗,从冷兵器升级到手枪甚至坦克,当然也死了不少人,有被批斗祸害死的也有武斗中被打死的。但这些都不曾发表在主流媒体上,也就是说电视上没见过,报纸上没见过,主要都在自媒体上流传。我不知可信度有多高,但感觉是真的。因为如果不是错的太过荒唐连自己都羞于面对,怎么可能这么多年来都避而不谈?!所以当王小波用戏虐的口吻、荒诞的故事来影射文革时,我并不觉得吃惊。只是王小波对“性”的偏爱让我有些厌烦。虽然王小波的描写很干净,毫无脏的感觉,但我还是觉得作者有些猥琐甚至变态。人如其文吗!比如,曹雪芹就应该

2015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文学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文学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 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一、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 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2014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分数线 学科门类(专业)名 称 分数线 中国古代文学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执行国家线, 总分≥367 分 三、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科目书名作者出版社 710 中国语言文 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本不限《古代汉语》(第 1 册)王力 中华书局,1998 年校订重排本《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905 中国古代戏 曲史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 城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 年版《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张燕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修订版 814 中国古代文 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历代文学作品选》 (6 卷)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四、历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国古代戏曲史考研真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西厢记》里除莺莺、张生、红娘之外,其他人还有(1),(2)。 2、沈璟的戏曲创作有(3),他主张戏曲创作要(4)。 3、徐渭的代表作是(5)。 4、“玉茗堂四梦”是指(6),(7),(8),(9)四部作品。 5、苏州派的代表作家有(10),其代表作为(11):另一个作家是(12),代表作为(13)。 6、李渔的戏曲理论集中表现在(14)这部书里,他的戏曲创作有(15)。 7、《桃花扇》里除李香君、侯方域外,其他人物还有(16),(17)。 8、《中原音韵》的作者是(18),写作目的是解决(19)问题。 9、戏曲文本中的“占”是指什么脚色(20)。 二、标点下文并解释曲意(10分) [红衲袄](《玉簪记·追别》)

关于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与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关于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与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张逸红 (丹江口市一中刘志远听课整理) 交流提要 高考综合改革下历史教学应有的坚守与改变 正在走来的新高考是与新课程相衔接的一项系统工程。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一方面,要深入正面解读改革方案,把握其精神,放大其有利因素;另一方面,要研究高校招生科目的要求,比较高考改革方案与现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实践,哪些是一致的要求?如何做得更好、更扎实到位?哪些是高考改革倒逼下应该做的必要调整和改变?从而厘清未来教学中的坚守与改变。 一、高招专业导向对中学历史课程提出的要求 (一)高考方案与中学历史课程的相关点 2014 年9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按照文件精神,“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它明确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的轨道。为此,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分别出台的方案规定:“高中学业考试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等级赋分的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又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 新高考方案中,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并以等级呈现。沪浙两个方案关于高校招生录取中选考科目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二)高校招生选考历史科目的统计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其招生是为大学挑选要培养的人。为此,高校制定选考科目主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下文以部分北京高校在浙江省招生的要求,并结合上海市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2017年约1400所高校拟在浙江省招生,首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其中,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各校提出选考科 由表格可知,在浙江省招生的高校中,历史科目在传统文综中涉及的专业最多。从上海各高校汇总的情况看,37所本科高校共设置专业(类)1096个,大部分高校对于选考科目较少限制,但仍有41个专业涉及历史科目,略低于地理47个,远高于政治26个。较改革之前的文理分科,选学历史的学生在专业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发挥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三)高校专业对历史科目的要求分析 1.历史学类专业 历史学是有明显单一科目属性的专业,对于考生史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等有较

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

2008年外国语学院新闻信息综述 * 元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评论》主编盛宁教授来院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做了题为“文学批评与文学能力”的讲座。讲座围绕“什么是文学”,“文学批评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文学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英文) * 元月1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西方语言哲学研讨会暨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隆重开幕。外语学院隋然教授当选为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隋然教授做了题为“俄罗斯语言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评述”的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并主持了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会。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杜桂枝等8名教师和博士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学院、俄语系) * 元月17日下午,学院召开了200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院长封一函全面总结了一年来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成绩,同时也对当前学院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科研副院长隋然、教学副院长赵秦岭、党委副书记常建勇、行政副院长龚淑英分别宣布了教师获奖名单,总结了科研、教学、学生工作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主要成绩。党委书记刘华就学院的建设发展问题讲了话,并表彰了一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员。(学院) * 元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度全国28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结论(教高司函【2008】14号,我校英语专业被确定为优秀。(学院) *元月,法语系黄晞耘老师翻译的法国当代著名学者于丽娅·克里斯特娃的学术著作《反抗的未来》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法语) * 3月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陆建德教授为外语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文学中的历史背景”的讲座。此次讲座正式启动了外语学院新学期为本科开设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由教学副院长赵秦岭主持。(学院) * 3月20日下午,外院举办本科教学质量专题报告会,教务处处长王德胜教授受邀为全体外院教师做了题为《找准抓手、强化建设、有效提升--关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的精彩报告。随后,作为2门校级优秀课程的建设负责人,英语教育系主任邱耀德老师介绍了他的课程建设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经验,为教师们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学院) * 3月20日,外语学院新一届工会换届选举进行了投票表决,根据选举结果,院党委讨论通过常建勇、成亚君、帅鸣、徐壮垣、陶莹、关晶辉、李茂贵当选为新一届工会委员。21日上午,新当选的工会委员进行了工作分工。主席:常建勇;副主席:成亚君、帅鸣;宣传委员:徐壮垣;女工委员:陶莹;文体委员:关晶辉;福利委员:李茂贵。(学院) *3月25日,法国国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来院做了题为《中文教学的崛起》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党委书记兼法语系主任刘华老师主持,法语系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法语) * 3月,法语系李军老师参加了在广外举行的“中法跨文化研讨会”,并做了题为《中法经贸合作弱项分析》的专题发言。(法语) * 据国家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07年硕士毕业生四元吾朗的学位论文----《中日法令用语比较研究》入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元吾朗是来自日本海上保安大学的留学生,师从外语学院李均洋教授,难能可贵的是,论文是用中文写成。(日语)

王小波作品全集简介

1. 《青铜时代》:小说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2. 《沉默的大多数》:对国人的作品,只有主观的评价。因此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 3. 《爱你就像爱生命》:系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也是迄今他们夫妇最完整和独立的一本书信集。 4. 《黄金时代》: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 5.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第二卷为杂文;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为长篇小说和剧本;第六卷、第七卷为中篇小说;第八卷为短篇小说;第九卷为书信;第十卷为未竟稿。

6. 《我的精神家园》: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7. 《似水流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似水流年里去了。 8.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受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后,人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 9. 《绿毛水怪》:知识分子有话从来不明说,嫌这样不够委婉。

10. 《思维的乐趣》:当然,大家不乏讴歌主旋律的决心,但能力,或者干脆说是才能,始终是个主要问题。多数的影视作品善良的创作动机是不容怀疑的,但都不好看。这句话,始终是正确的,可以适用于很多年代和各个地域国家。 11. 《白银时代》:《时代三部曲》之二 12. 《黑铁时代》:在本卷中,作者以他一贯奇妙绝伦的构思构筑了一篇篇精彩的小说。《绿毛水怪》《歌仙》《红拂夜奔》等,王小波的故事从古到今,其中的主角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绿毛水怪,有唐朝的大将军李靖,故事曲折生动,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首都师范大学历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60分) 1.“湖畔诗人” 2.“人的文学” 3.丁玲 4.《财主的儿女们》 5.《画梦录》 6.《相信未来》7.“第四种剧本” 8.《创业史》 9.《<鲁迅杂感集>序言》 10.《干校六记》 11.《烦恼人生》 12《棋王》 二、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简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30年代"海派文学"的特征 2.简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三题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鲁迅、沈从文和赵树理的乡土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之异同。 2.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莫言、张炜和贾平凹的思想艺术成就之异同。 3.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萧红、张爱玲、王安忆的女性文学写作之异同。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1、请解释下列名词:(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三大主义” 2.“爱美剧” 3.《海滨故人》 4.《画梦录》 5.《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6.《我用残损的手掌》 7.《关汉卿》 8.《风雷》 9.《神女峰》 10.《祁连山下》 11.新写实小说 12《平凡的世界》 2、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简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鲁迅小说中“看”与“被看”的关系 2.曹禺作品中的家族关系 3.郭小川叙事诗的思想探索 4.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3、论述题(从以下2小题中任选一题,共30分) 1.试论述并比较外国思潮对鲁迅、郭沫若、茅盾的影响。 2.试比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小鲍庄》、汪增琪《受戒》以及韩少功《爸爸爸》中四个孩子的形象。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 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两类,其中硕博连读仅招收已获取我校2019年硕博连读生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1954年就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著名学者漆绪邦、向锦江、廖仲安、张建业、许自强、曹利华、王景山、邾瑢、欧阳中石、饶杰腾、段启明等教授,作家毛志成、魏润身等曾经在本院任教。 现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高级涉外文秘系、比较文学系、影视文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等6个系。全院设有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影视文学、语文学科教育学、高级涉外文秘、文化产业、大学语文等教研室,另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信息资料中心以及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科研研究生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拥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1955年始设,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非师范类、1995年始设)、汉语言文学(比较文学方向、非师范类、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学(书法教育方向、非师范类、1993年始设,后停办)、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2002年始设)、文化产业管理(非师范类、2005年始设,原属汉语言文学下方向,2010年升为专业)、国际汉语教育(非师范类、2009年始设,原名对外汉语,2013年更名国际汉语教育)、专科专业曾有汉语言文学(1955年始设)。 中国语言文学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2003年获得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古代文学(1998年始设),文艺学(2001年始设)、汉语言文字学(2001年始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3年始设)、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3年始设)、中国古典文献学(2003年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2003年始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分语种,2003年始设)、文化产业(2008年始设)、影视文学(2008年始设)、文化研究(2008年始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2012年始设)、语文教育(2012年始设)、文化创意产业

2019年首师大世界史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首师大世界史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 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现任院长为刘屹教授。历史学院是在历史系基础上建立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54年,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宁可先生、戚国淦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六十年来,经过四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历史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得到发展,办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点齐全,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

首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 题库

魏晋六朝题库: ____,千里无鸡鸣。 铠甲生虮虱,________。 ________,去日苦多。 ________,短歌微吟不能长。 牵牛织女遥相望,________。 ________,视死忽如归。 秋风发微凉,_______。 出门无所见,_______。 ________,清风吹我衿。 ________,贤者处蒿莱。 ________,长揖归田庐。 ________,英俊沈下僚。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最具反抗性的言论是________。 “建安七子”是________。 建安时期,____的《____》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________,依依墟里烟。 ________,带月荷锄归。 ________,虚室有余闲。 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 ________,莲花过人头。 海水梦悠悠,________。 标志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是《____》;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是《____》。“卷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出自____篇,属于___朝的____歌辞。 折柳送别的习俗,始见于___朝民歌____。 对案不能食,________。 ________,何况我辈孤且直。 ________,参差皆可见。 去矣方滞淫,________。 喧鸟覆春洲,________。 ________,长星夜落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诗人____《____》一诗中的名句。 鲍照的代表性诗歌作品是《_______》首。 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指的是____和____。 南北朝诗人中,明显地融合了南北诗风的诗人是____;他的代表诗作是《______》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是_____时期______编集的《______》一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是____编纂的《____》一书。 与君离别意,________。 无人信高洁,________。 岁华尽摇落,________。 ________,波撼岳阳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原野》 答:《原野》是曹禺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剧,是曹禺惟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谴责,多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熊佛西 答: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代表剧作有《赛金花》、《上海滩的春天》等。对于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此外,熊佛西提倡戏剧大众化,立足于农村,注目于农民。为此,他进行了戏剧大众化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3.“新感觉派的圣手” 答:“新感觉派的圣手”是指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穆时英注重心理分析,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派手法,来表现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穆时英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南北极》、

《白金的女体塑像》等。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文艺座谈会时发表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为革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这一文艺方针政策的提出,对我国现代乃至当代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与传声筒,失去了其自主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 5.“样板戏” 答: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又称“革命样板戏”。“样板戏”一词源于1967年《人民日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首次被确立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被称为“样板作品”。样板戏是以江青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激进派进行文艺实验的产物,代表了社会主义试图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尝试。 6.《北方的河》 答:《北方的河》是著名作家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北方的河》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

新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83)中国史综合

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朱绍侯;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李侃等; 《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王桧林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moist,humid都含“潮湿的”意思。damp指“轻度潮湿,使人感觉不舒服的”。wet指“含水分或其他液体的”、“湿的”。moist指“微湿的”、“湿润的”,

首都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学分析应用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数据处理与地学分析应用考 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共招生14人,下设4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育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赵文吉: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同年考取长春地质学院遥感地质专业研究生;1992年毕业后留校从事3S教学与研究。1998年博士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同年10月,进入北京遥感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后站,2000年出站后进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作。 史文中,男,江苏无锡人,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不确定性理论。GIS、遥感、虚拟现实、空间数据质量、GIS中三维及动态数据模型、GIS的设计与开发、GIS遥感的集成、高分辨卫星影像中的特征提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王小波素材

王小波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对他影响很大 创造性作家:王小波生平 王小波是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做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伊塔洛?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 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 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 他擅于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 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 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 也不如其它人写的一样媚俗, 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 性禁忌依然存在, 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 你可以看到, 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 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 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 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 理性清澈, 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曾是个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过, 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 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 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王小波所虚构的艺术之美, 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人为本 王小波“以人为本”的精神立场对于今天的现实道德生活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群体之人, 是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心所在, 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和现实意义。“集体第一,个人第二”作为道德准则是无可挑剔的, 但不能无限泛化, 甚至发展到“目中无人”———忽视了个人的存在。个体之人更应受到尊重。人权, 其精髓是“个体的权利”。面对强权, 个人是弱者。更容易受到侵犯。所以, 整体的人, 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 而不平则鸣甚至铤而走险的人, 则主要是个体的人。所以, 我们虽然不能说“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为本”,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个体的存在; 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但也要反对个体虚无主义。因此我们认为王小波强烈的人权意识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对我们认识人本主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 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二,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我们可以从《有

2020-2021年首师大德语语言文学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及真题分析!

2020-2021年首师大德语语言文学考研考试科目、复试分数 线、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一、学院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是以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和涉外型外语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下设英语教育系、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校级研究机构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哲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中心,院级研究机构有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和会刊设在本院。 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俄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六个学术学位硕士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语)和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笔译和英语教育)。学院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和重点学科一个(俄语语言文学)。 在”十一五”发展时期,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以全新的办学和育人理念、浓厚的学术和教学氛围、优良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吸引优秀学者,吸引国内外学子,共绘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宏伟蓝图。 二、首师大德语语言文学考研招生情况

1、专业及方向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1德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02德语文学 2、初复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1二外英语 ③730德语基础知识 ④827德语综合知识。 复试科目 德语作文(笔试) 德语专业基础知识(口试) 2019年拟招收4人,含1人推免。 3、试卷结构及参考书目推荐 730 德语基础知识 不指定 827 德语综合知识 德国文学方面,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及文学作品; 《德语国家概况》,刘翠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国概况》,德国驻华大使馆发行 《德语国家国情》,马宏祥、李文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首师大考博辅导班:2019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 验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2019年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两类,其中硕博连读仅招收已获取我校2019年硕博连读生资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7年12月,现任院长为刘屹教授。 历史学院是在历史系基础上建立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创建于1954年,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宁可先生、戚国淦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六十年来,经过四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历史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得到发展,办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点齐全,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齐全的二级办学单位。 历史学院下设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文化遗产学系、历史博物馆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下设全球史研究中心、文明区划硏究中心、“四库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研究中心、古文献研究中心、唐宋史研究中心、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公众考古学中心、历史教育发展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现有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五个本科专业,考古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两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一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一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硏究培育基地,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1人,副教授16人,讲师19人。学院现有学生1157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72人,硕士生287人,博士生89人,成人教育学生409人。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15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修订版)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是专门从事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学术机构,每年一度的科研项目立项(含重大招标项目5项,周期为2年,一般项目10项,周期一般为1年),则是研究院邀集海内外同行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制度化举措。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规定: 一、立项程序 1、每年11-12月,发布下一年度课题征集启事,面向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征集项目选题。 2、每年2月底之前,召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或学术执行委员会对选题进行筛选并发布正式的课题指南和招标通知。 3、每年3-4月接受申请者的申报。 4、每年5月底前召集学术委员会评出项目中标者并正式立项。 二、经费划拨(参照第五条中期检查规定阅读) 1、重大项目经费每个不超过50万元,一般项目经费每个不超过10万元。 2、重大项目立项后(每年5月前后)第一次划拨经费50%,次年中期检查通过后(5月前后)第二次划拨30%,结项通过后划拨20%。 3、一般项目立项后(每年5月前后)第一次划拨80%,中期检查通过后(当年12月前后)第二次划拨20%。

三、开题会 研究院的重大招标项目在立项之后的三个月内必须举行开题会,开题会除课题组成员参加外,还应邀请课题组外3-5名专家和研究院领导或研究人员参加。 开题会结束后课题组应该认真吸收专家意见对课题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并将具体修改完善方案报文化研究院备案。 四、成果要报与工作简报 重大招标项目和一般项目均应递交每年一度的年度成果要报与工作简报各一份。成果要报主要介绍项目的年度成果(必须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著作的详细信息),工作简报主要介绍项目的年度进展情况。 五、项目中期检查 1、按照项目申报书、合同书的承诺及本规定的要求,研究院将组织学术执行委员会委员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合格者方可继续得到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具体细节请参见研究院网站每年一度发布的中期检查通知)。 2、项目主持人必须递交中期成果的全文/全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论文发表的刊物封面和目录页,著作的封面和版权页,项目学术和社会反响情况的其他证明材料)。所有中期成果,无论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还是学术著作,其出版或发表时间须为立项之后、内容须与本项目密切相关,并须标有“本文/报告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XX项目之阶段性成果”字样并注明项目号,否则视作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