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探析

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探析
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探析

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的关系探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符号系统。文学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自然也不例外。完整的文学研究应当兼顾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两个面相。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多从文学价值或文学意蕴的角度着手,分析探讨作品的情节、内容、意象、情感等,这是文学符号系统“所指”的一面。至于文学符号的“能指”,则常涉及文本的语言特征、修辞方法等。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形式构成的,需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有深切的了解,语言学者正好担负起这一部分责任,参与到文学“能指”的研究中来。“语言风格”有关的分析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构建,正是可视为这方面工作的直接成果。然而就时下学界的一些论著来看,使用“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两个术语缺乏同一性,彼此有所混用,这一点影响了学界的交流,妨碍对于问题实质的理解。本文试图以具有浓郁地方风味、表现武汉风土人情的“汉味”小说为佐证,简要阐述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语言符号、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

语言符号本来只是一种听觉符号,它是用语音来表示意义的,音义之间的关联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约定性。从系统角度而言,语言符号非常复杂,其内部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又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各系统和各单位之间有着种种联系。每个语言符号的作用都是以整个语言系统作为存在前提,作为一种开放的系统,语言本身在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必然会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调整。那么,能否从字面上将“语言风格”简单地理解为语言符号的特征呢?答案是否定的。

语言符号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处于“备用”状态,等待使用者采纳的;另一种是处于“使用”状态,正被用于交际活动中。“语言风格”是“适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对象、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特定的言语表达形式所形成的特定的言语气势和言语格调。”[1]之所以强调“语言风格”是言语的而不单纯是语言的,是因为“语言风格”是在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并不是以语言对比方法所获得静态的、规范提炼的结果。再者,“语言风格”的言语性也决定了它不能脱离特定的题旨情境,必然受到非语言的外部因素的制约进而影响到言语形式、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形成。因此,对于具

体文本“语言风格”的分析必然是动态的分析,言语形式即语言符号的显性特征只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并不能代表和反映“语言风格”的全貌。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语言风格”并非是一个空灵的概念,必须以语言手段作为基础。构成语言风格的话语体系是语言表达形式的各种特质的综合体,它调动了语言中包括文字、音韵、词汇以至句法篇章组织等各种积极要素,有时还要利用体态语、副语言以及图表符号等,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句法和篇章组织,这是形成风格体系的支架和关节。每个人都有组织语言的一套习惯和方式,遣词造句、行文表达中总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个人风格。现代意义上语言风格学的兴趣正是基于此点,语言学者试图利用自身丰富的语言分析经验,以及精确、客观的分析手段,探索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规律,具体去评判某个作家某部作品的语言是怎样的,如何组织起来的,结构规律如何以及具有何种特点等等。至于作品价值的高低美丑,语言学者不置可否,纵使文学价值不高的作品,本身也可以进行语言分析,也具备“语言风格”。依从这一角度,语言风格学与通常意义上所说修辞学也存在区别,因为修辞学的目的是求“美”,讨论的是如何使文辞流利生动,富有文采,以利于文义的传达。

迄今为止,有关“风格”最有名的定义,是法国文学家布封的“风格即人”。大意是思想的表达属于个人,风格是个人加于自己思想的“顺序和波动”。这一定义简练但却显模糊,既可指某个人的个体语言风格,也可指某个人言语作品在内容思想上所呈现的风格。后者即是现在所说的“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话语特色。能否形成独特成熟的文学风格,往往是评价作家或作品成就的主要标志。文学风格重视对作品整体印象的概括和综合性评价,涉及内容、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当然也包括由语言形式隐含的个人风貌。

二.“汉味小说”的风格层次

严格说来,“汉味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新”概念。之前学界已有“京味小说”和“海派小说”的提法,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老北京的事,文中又选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又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茅盾的《子夜》等,其故事情节均以上海为背景铺陈,其间也夹杂了部分上海话。如此,对“汉味小说”的理解也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因其大量使用“汉腔”即武汉方言而得名,二是因其描摹武汉人的世俗风情而得名。前者是语言风格学的分析路径,后者

则参照的是整体性的“文学风格”。

纵观小说,方言词语主要出现在人物独白或对白中,即表现人物的言语活动及由其建构的话语中。如:

(1) 柳:“去你妈的,邪贷萎子,一肚子坏水。”陆:“多少讲点精神文明嘛。再就是要注意选择器物。坏水装在萎子里,百分之百漏得精光。” (《黑洞》)

(2) 猫子说:“个巴吗苕货, 你儿子是婊子养的,你是么事?”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 他们假装威胁说:“瞎点菜了啊。”我就给他们两个字:“敞———的!” (《她的城》) 上述语句中的“邪贷萎子”、“个巴吗苕货”和“敞(音似‘岔’) 的”都是典型的武汉方言,其中蕴含着某一区域人群特有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而小说又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任务的,因此,方言俚语的使用生动地描摹了武汉人泼辣粗鄙的世俗个性,具备文化经验的读者对此会有更深的感知。使用方言创作,能保持所描述生活的本真性,减少语言符号由方言向共同语转过过程中所损耗的原生态生活因子。但方言词语的使用并非就是造就某种文学风格的主要因素。以池莉的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为例,全篇不过九千字,其中武汉方言特有的词语数量极少,但由于作品以人物对话为主轴,方言词语的出现使得人

物性格跃然纸上。但这种“汉味”的文学语言,既有原汁原味的“汉腔”,又能具有文学的品格,使非本地的读者也能明晓。换言之,文学语言虽经作者的刻意经营,是对自然语言的变形、扩张和扭曲,但不是无限度的,语言传播与接受的基本规律仍需遵循。

拉康认为,符号的能指和能指之间彼此串联,构成一个能指的网络。

语言的意义(也包括文本的意义) 正是产自网络化的能指的共同作用。同时,能指与能指彼此之间也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二者层层相套、互相呼应,构成“能指连环”。语言意义的表述也因此而复杂化,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也成为一个追踪寻迹捕捉意义的过程。因此,简单地从语言的某种特点出发,找一些方言语词、方言音韵将其看成是地域文化风格的标志,只是简单的贴标签的做法,并没有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作家运用特定地域的方言进行创作,其主观意识里只是想让让小说的描写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生活,却在无意识中传达了许多原本未曾预见但在符号“能指”背后存在的东西,包括题材的聚焦、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构建等等,这正是文学风格显现的主要介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语言分析的方法(如“隐喻”和“转喻”) 循着能指网络追寻其后隐藏的“无意识”信

息并从中感知文学风格的存在,但语言风格与文学风格之间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汉味”是语言符号背后所潜藏的“无意识”,它以语言形式存在,但意蕴悠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符号是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显现所必须依赖的媒介,脱离语言符号,两者都将不复存在;而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又是两个互相独立、彼此部分重叠的概念,追求的目的以及适用的分析方法存在差异。语言风格是作品文学艺术风格最鲜明的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学作品分类的词汇

书籍英语 通俗小說:popular novel 偵探小說:detective novel 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 愛情小說:love novel (= romance) 懸疑小說:mystery novel 推理小說:whodunit 冒險小說:adventure novel (= saga) 武俠小說:kung- fu novel 幽默小說:humorous novel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 短篇小說:short story 極短篇:short short story 戲劇 戲劇:drama 短劇:short play 喜劇:comedy 悲劇:tragedy 鬧劇:farce 通俗劇:melodrama 雜文 雜文:miscellanies 短論:essay 評論:review 書評:book review 學科 星相學:physiognomy 考古學:archeology 生物學:biology 大氣生物學:aero- biology 語言學:linguistics 動物學:zoology 天文學:astrology 氣象學:meteorology 地震學:seismology 心理學:psychology 醫學:medicine 藥學:pharmacy 昆蟲學:entomology 新聞學:journalism 財政學:finance 經濟學:economics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 魔術:magic 故事書 故事書:storybook 傳奇故事:legendary 民間故事:folklore 童話:fairy tale (= nursery story) 童謠:carol 寓言:fable 傳記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文学概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神学B ?文学C.佛学D ?诗学 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 。 A.表志B .表象C.表情D .表意 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 A.反映论B .信息论C.意志论D .语言论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 文本。 A.象征型B .创意型C.再现型D .表现型 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 ) 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B .形式主义C.新批评D .结构主义6.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 。 A.特殊性B .指意性C.随意性D .独创性 7.( )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悲剧 B .喜剧 C .正剧' D .悲喜剧 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 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B .语言符号 C 叙述场景 D .具体形象 9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 A.文学阅读 B .商业炒作 C .消费导引 D .媒体宣传 10.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 A.媒体宣传 B .文学阅读 C .商业炒作 D .消费导引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 A.文学即文章 B .文学即博学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12. 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 。 A .语言形式创新B.社会关怀 C .个性化趣味 D .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1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 ) 。 A.语音B .文法C.辞格D .语体E.衍意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离骚》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奔走先後〗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民生多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民生原指人生) 〖九死不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忍尤攘詬〗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舉賢授能〗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朝發夕至〗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 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瞻前顧後〗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枝葉峻茂〗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文心雕龍·宗經》:“至根柢槃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 〖上下求索〗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皇天無私唯德是輔〗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按,《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 〖狐死首丘〗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曹操〈卻東西門行〉:“冉冉老將至(《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逍遥游》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满腹

《秋水》不分畛域餐腥啄腐大方之家孤雏腐鼠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邯郸匍匐邯郸学步濠梁之上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井底之蛙井蛙之见见笑大方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视死若生双瞳剪水水天一色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望穿秋水瓮天之见望洋兴叹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以管窥天用管窥天一日千里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遗笑大方鱼游濠上盈盈秋水以锥刺地 养生论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出处】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示例】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茅盾《子夜》十七【近义词】挥洒自如、滚瓜烂熟、炉火纯青【反义词】:捉襟见肘、一筹莫展【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出处】《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也作“目牛无全”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示例】这在胡景伊自然是~,而在尹昌衡则会义愤填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近义词】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反义词】垂头丧 气、灰心丧气【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示例】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工匠市廛都有韵。◎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语法】连动式;作谓语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示例】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近义词】安常处顺【语法】联 合式;作谓语 胠箧 盗亦有道出自《胠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唇亡齿寒出自《胠箧》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胠箧》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汪曾祺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论文关键词:汪曾祺作品语言风格 论文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也是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汪曾祺的作品充分汲取了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本文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为研究对象,拟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特色, 对于进一步理解汪曾祺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也期待人们对汪曾祺语言有更深入的鉴赏和研究。 在当代文坛上,汪曾祺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 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高超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汪曾祺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释怀。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汪曾祺长期在北京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平添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汪曾祺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甘美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汪曾祺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新鲜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雅俗共赏,俗中见雅,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汪曾祺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王安忆说过的“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汪曾祺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我家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紫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

文学作品中的降用手法

江苏东海张士先 所谓“降用”手法,是指文学作品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把一些分量“重”、“大”的词语和比较庄严、庄重场合才用的词语降级作为一般词语使用的方法。文学作品中,“降用”手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大词小用 所谓大词小用,就是运用一些语义范围大的词语来表达某些细小的、次要的事情,通过词的本来意义与所述事物的内涵之间的极大差异,造成一种“词不符实”的效果,由此达到令人发笑的幽默效果。如: 1、爸爸是我们家里的权威人士。(《我们家的炊事员》) 2、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到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阿q正传》)例1中的“权威人士”一般指较大范围里最有地位或最有本领的人,这里却用来指家庭里最有地位的人,令人忍俊不禁。例2中的“勋业”是功勋和事业,都指不寻常的事业,这里指阿q对小尼姑“动手动脚”这些事,颇含讽刺意味。 二、重词轻用 重词轻用,是指运用一些语义分量重的词语来表达某些语义分量轻的词语,有意背离词的本意,造成语言表达上严重的不谐调,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突然的心理转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强烈的幽默感也就随之而产生了。如: 3、小伙子,专程进餐,无暇他顾。你瞧!他一手提火烧,另一手握油条,左右开弓,双管齐下,同时向嘴里输送给养。(李英儒《女游击队长》) 4、章先生的身体比我高大,我怕他梦中转身。“牵动全局”,也许要把床翻倒,所以让他睡在下层,我睡在上层。(邹韬奋《经历》) 例3中“输送”“给养”两个很有分量的词却用来形容小伙子往嘴里送食品这些生活的小事情,产生了极强的幽默效果,仿佛那小伙子正坐在我们面前狼吞虎咽呢!例4,“牵动全局”属于政治术语,是指影响一个国家或单位的各个方面,这里降级使用,指睡觉转身影响全床,颇感滑稽。 三、庄词谐用 所谓庄词谐用,就是将适用于某些庄重、严肃场合的词语,故意运用于一些随便的场合中,从而造成语言形式和语言环境上的强烈反差,使之产生幽默风趣的情调。如: 5、中年知识分子激动地喊:老说任人唯贤,择优录取,淘汰也得有个理由嘛!我可是有学历的嘛!(《编辑部故事》) 例中的“任人唯贤”、“择优录取”、“淘汰”“有学历”等用语,常见于选拔人才,任用干部等场合,将这些严肃、庄重的词语运用于冒认爸爸的场合,显得幽默诙谐,滑稽可笑。 “降用”手法如果运用的恰当不仅能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别人去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情趣”,而且还能使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诙谐的效果。同学们在记叙人物时不妨一试。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浅析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浅析xx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在当代文坛上,xx以自己珠玉般的篇什,显示了他那简淡恬适的个性气质和古朴明净的传统风格,表现了驾御语言的xx功力和卓然不凡的语言风度。由于种种原因,xx并不算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他那篇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喝彩,尤其是他那幽兰清菊般的语言更是令人口齿留韵,难以xx。xx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且由于xx长期在xx从事文学和京剧戏曲的编辑和编剧工作,大大影响了他的小说语言,使他操成更为纯熟流利的京味儿普通话。而这京味儿又是最恰到好处的,它xx了文学的生活姿态和个性色彩,而绝无油嘴子之弊,令人感到xx而不平板,流畅而不浮滑,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这种语言的功底和魅力显然得益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完美化合。xx将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消融在文本中,又从日常口语,方言,民间文学中吸取xx的乳汁,兼收并蓄,克钢化柔,扫除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独创了一种新文体。 一、口语化的语言 xx在《xx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曾经写道: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这种文化的积淀自古就有之,从《诗经》到《xx》,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和蕴蓄,就形成了一种“书面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添文章的底蕴与深奥,让文章显得悠长而具有深味。与这种“书面文化”

相对的则是一种“口头文化”,它是一种民间文化,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它集中就表现在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他自己也说:我对民间文学是有感情的,民间文学丰富的想象和农民式的幽默,民歌比喻的xx和韵律的技巧使我惊奇不置。而当这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一结合,就变得xx俗共赏,俗中见xx,既符合知识分子的阅读要求,也给平民带来了阅读的方便。下面就分析xx作品中口语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 / 8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仿佛能xx,这一声“吱——”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xx语)。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便可体会到,正如xx说过的“xx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确实如此。xx又说:“xx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xx小说散文的语言特色重要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举个例子,

历代文学作品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对词的发展有重大推动: 李煜(南唐后主):用词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柳永(北宋前期):词的通俗化,审美情趣,表达方式接近民众 苏轼(北宋):开创了另一种风格,豪放 周邦彦(北宋晚期):集大成者 李清照:精细、雅致 辛弃疾:作为英雄而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大踏步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姜夔:格律词派,重拾音乐 一.词的起源 词属于一种音乐文学,在音乐基础上发展而来。云瑶集杂曲子:词的雏形 1.音乐:燕乐(北方固有音乐体系和少数民族音乐体系相互融合产生)是词产生的根本原 因。 雅乐体系——清觞体系——燕乐 真正影响词的是民间的小曲小调,小型燕乐,小体质燕乐,有曲填词。 2.叫法 教坊曲、唐玄宗(俗乐) 先有曲后填词(乐府:有词作曲) 二.早期词的演变 1.从自发(民间和文人)到自觉 2.题材 早期题材范围广泛,后逐渐专一,“诗庄词媚”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心太偏,我是曲江临池友。 者人折去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感情浓烈,语言朴素 三.早期文人词 1.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温庭筠是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晚唐人)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颜色、气味刺激 花间词派:由赵崇祚出版的《花间集》而得名,它集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个人的词为《花间集》,他们的词大多描写艳饮享乐、闲情靡思,题材狭窄,艺术上追求辞藻华美、声色刺激、风格软媚。确定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传统。 2.南唐词 冯延巳(宰相) 李璟(国君)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现因鸳鸯向井理,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注重心理意绪摊破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05T10:21:42.6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作者:罗沛楠[导读] 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湖南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湖南郴州 424300)摘要:文学作品赏析的关键在于从作品内容及语言表达方式中寻找到一种独特体验,从而引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语言是文学作 品的核心,也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渠道,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方式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实践中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入手,以此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语言 前言 从语言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可以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了读者的精神体验。对于文学作品,其主要是由文字、词语组合而成的,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语言视角,能让读者走入文学作品的世界中,促进了读者文学素养的提升。 1.语言的含义及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主要是通过优美的句子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可以总结为语句的思想性表达,具有美化文章、修饰文章的作用,同时还就可以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中,对语言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结构句,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起着完善文章结构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句句型主要有总结句、过渡句等,我们高中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应该在文中准确的找出结构句,通过理解结构句内涵来把握文章整体。(2)由浅至深理解含蓄句,在文学作品中,含蓄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针对深层次、难以理解的句子,用委婉的方式进行表述,从而将相应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高中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遇到含蓄句时,需要先对文章主旨进行整体把握,然后逐步推测含蓄句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加深对文章的把握,最终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2.语言修饰视角 对于语言修饰,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以此获取好的语言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反问、比喻、夸张、排比等,而不同的修辞手法产生的语言表达效果及文学影响力也是不同的,如通过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句的气势,借助反问句则可以强化将要描述的意思。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利用多种语言修饰方法来提升作品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要充分了解到这些语言修饰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情感。例如在欣赏散文《春》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这一句话中,通过排比、比喻的语言修饰方法,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直观欣赏绵绵细雨的感受,加深了我们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情感。 3.语句表达方式 语句表达方式是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要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描写、抒情、记叙、说明等,以语句表达方式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也分成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杂文等几种类型。在实际中,我们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在文中大多会通过多种语句表达方式交替出现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文学作品的内容呆滞情况,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趣味性,进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要注意,不同的语句表达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色彩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描写、记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色彩相对比较平淡,议论、抒情可以着重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一般会用于文学作品中矛盾爆发、情感升华等阶段。因此,在实际中,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也需要注重从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局部全方位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文学作品精髓。 4.语言句式变化 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时,准确的把握人物思想情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重点及难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我们在对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中,通过语言句式变化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内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思想、情感。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语言句式有反问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其中感叹句涉及到的情感内容最多,其可以对惊讶、快乐、厌恶等多种情绪进行描述,而疑问句则会将重点问题展现出来。在文学作品赏析中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说是文章风格变化的窗口,准确的辨析语言句式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作家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中“江山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简单的几十个字中,用到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多种句式,作者一方面将捕鱼人的生活形象的描述了出来,又联想到了生活的不易,进而展现出对主人公命途多舛的感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语言句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直观的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情感,促进了文学作品鉴赏价值的提升。 5.品味词句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意境进行探究,那么表面的词汇就是带给读者直接视觉冲击的主体,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其语言、词句都是作者反复斟酌、精炼的,一般情况下,品味词汇时,需要从关键性动词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修饰与限定的副词、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进行仔细剖析,从而更加全面的把握到作者将要描述的内容。在文学作品赏析中,通过词汇品味,可以更好的揣摩作者情感,并且我们能以词汇品析为节点,对整篇文学作品进行感知,以此加深我们的认知。 总结 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都被看做是我们高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好文学作品赏析,可以全面提升我们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因此,我们高中生要特别注重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并借助文学作品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试卷 一、革选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 最为相似。 A. 信息论B .摹仿论 C .意志论 D .反映论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 A .反映论 B .信息论 C .意志论 D .语言论 3.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 文本。 A .象征型 B .表现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 B .表象性 C .表情性 D .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 .独创性 B .指意性 C 感染性 D .历史性 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 的自觉运用。 A .人物活动 B .语言符号 C 具体形象. D .叙述场景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 母语B .书面语 C .口语 D .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 B .商业运作 C .个人创造 D .历史演绎 10.( )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 B .消遣娱乐型 C .理性认知型 D .道德教化型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 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 A .作品 B .艺术家 C .语言 D .情感 E .符号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 .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 .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 .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 .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 。 A .语音层 B .文法层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分析 韩寒是我国文学界“80后”的代表人物,其文学作品名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文学影响力却很大。在阅读韩寒文学作品时,对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韩寒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还可以促进我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对此,下面就韩寒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全面探究。 标签:韩寒;文学作品;语言风格 前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高度凝练,就如建筑物无法离开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一样,文学作品如果脱离了语言,就不复存在。有很多学者认为,在探讨文学作品时,首先在于文学中语言的特殊性,语言风格是研究文学作品语言的重要内容,其可以充分揭示出语言规律,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幽默的语言风格 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中的各种组成要素,如修辞、语法、词汇等,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在文学领域中,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轻松诙谐的语言特色,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引人发笑、深含意蕴、带有讽刺。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幽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 (1)词语的变异。词语变异是组成幽默表现风格的常用手段,其通过对常规进行变通,从而将违反逻辑规律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词语变异主要是通过词义变异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不提倡改变词语本身的形式,而是改变词语的使用环境,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在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赋予词语临时语境意义,使得词语本身的意义与临时意义形成比较大的反差,构建出一个幽默的氛围。 (2)理性意义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打破已约定俗成词义在人们心中的态势,产生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使得表达更加具有直观性。例如在《长安乱》中:但是,就是逐城的县管,极度的聪慧,他将自己的银票和下人专门模仿的形似的监银的签名微微浸入水中,签字变化开,笔锋便无迹可寻,然后说是下雨时候淋到了。这种方法后来慢慢流传,民间称之为“洗钱”。这里的“洗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是将非法得来的钱财,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的方式,将其变为合法收入。在这里作者字面意思入手,将其调侃为逐城的县管为了让银票产生流通效应而采取的一种荒诞做法。通过这样的理性意义变异,将逐城县管的愚昧行为和现代社会犯罪犯罪结合起来,产生了戏谑的幽默效应,让人感叹还可以这样理解“洗钱”。 2.繁丰的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4231087.html,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汉语言文学考研学校参考及考试方向介绍.资料

汉语言文学考研学校参考及考试方向介绍汉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 分布院校: 【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燕山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山西省】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雁北师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鞍山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 【吉林省】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四平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 【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江苏省】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海工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江南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嘉兴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 【安徽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淮南师范学院 【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师范学院【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山东省】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师范学院、淄博学院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三峡大学、襄樊学院 【湖南省】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长沙电力学院、湘潭师范学院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述特点完整版

文学类文本较偏题目解题方向语言创作特色叙 述特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文学类作品中不太常见的考题作答思路 说明:一二点是主要针对小说而言的,第三四五点小说和散文甚至诗歌可用。 一、小说中对话描写的作用有: 1.对话与人物的关系:①更易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②导引人物出场。 2.对话与情节的关系:①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文埋下伏笔。 3.对话与环境(往往和社会环境有关)的关系: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内容,显得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行文真实、自然。 4.对话与主题的关系:暗示主题 5.对话与效果的关系:用对话引(误)导读者 二、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1.叙述的角度: ①第一种是“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在这种叙事观点中,作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甚至就是主人公。作者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用这种叙事观点进行创作,容易形成小说的真实性、亲切性和说服力,也容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于参与者的视野有限,许多情节只能用“旁听”、“猜测”等方式来表达。在要求情节逻辑严密的科幻小说中,以及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技巧的缺点很大。) ②第二种是“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在这里,作者象上帝一样天上地下无所不知,既能写客观存在的东西,又能写一个人的主观世界,还能同时写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视角去写,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最大限度地方便叙述。(不过,它的最大问题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够,细节上处理不好的话,读者很容易觉察出情节的编造痕迹。) ③第三种是“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叙事者不参与到情节中去,并且只写他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这样写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叙事者不能写不可能旁观到的东西, 2.叙述的形式:对话式、讲述式(比如,山东卷《活着》开头: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 导读:本文文学作品经典语句大全,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篇一 1、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 2、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美丽新世界》 4、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5、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6、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忽而今夏》 7、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叶甫盖尼·奥涅金》 8、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9、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玫瑰的故事》 10、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套中人》

篇二 1、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了一切。——《美国的悲剧》 2、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4、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5、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6、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开到荼蘼》 7、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8、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堂·吉诃德》 9、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局外人》 10、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篇三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2021年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简介有关知识为目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分支之一,以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有关研究办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普遍规律作为其主线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单个文学作品自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构成。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主客观统一产物,重要涉及结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真”:文学价值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方式,将社会真实状况、人生真正面目、作家真诚体验等体现出来。 6.文学价值“美”:文学价值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基本上,满足人们对美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愉悦。 7.文学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内在根据是文学价值。文学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存在于功能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毕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过程。(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通过艺术传达之后竹子,是画在纸上画图,是最后完毕作品。) 王国维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可以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内涵而感不到丝毫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限度时产生创作内驱力,涉及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详细创作活动目。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