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1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1 时刻:30分钟你实际使用分钟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精心选一选 1.图(1)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 ...是( B ) 2.一对热爱运动的夫妇,让他们刚满周岁的小孩拼排3块分别写有“20”、“08”、“北京”的字块.假如小孩将字块横着正排,则该小孩能够排成“2018北京”或“北京2018”的概率是( C ) A. 1 6 B. 1 4 C. 1 3 D. 1 2 3.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两组数据:甲、乙两颗行星的直径分别为4 6.110 ?千米和4 6.1010 ?千米,这两组数据之间( A ) A.有差别 B.无差别 C.差别是4 0.00110 ?千米 D.差别是100千米 4.如图,把直线l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 线l′,则l′的表达式为(D) A. 1 1 2 y x =+ B. 1 1 2 y x =- C. 1 1 2 y x =--D. 1 1 2 y x =-+ 5.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安静的山谷,驾驶员揿一下喇叭,4秒后听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设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x米,依照题意,列出方程为( A ) A.24204340 x+?=?B.24724340 x-?=? C.24724340 x+?=?D.24204340 x-?=? 6.某公园打算砌一个形状如图(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2)的形状,且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C ) A.图(1)需要的材料多 B.图(2)需要的材料多

C.图(1)、图(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D.无法确定 7.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下底与上底的差恰好等于腰长,DE AB ∥.则DEC ∠等于( B ) A.75° B.60° C.45° D.30° 8.如图是一台54英寸的大背投彩电放置在墙角的俯视图.设DAO α=∠,彩电后背AD 平行于前沿BC ,且与BC 的距离为60cm ,若100cm AO =,则墙角O 到前沿BC 的距离OE 是( A ) A.()60100sin cm α+ B.()60100cos cm α+ C.()60100tan cm α+ D.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细心填一填 9.某农场购置了甲、乙、丙三台打包机,同时分装质量相同的棉花,从它们各自分装的棉花包中随机抽取了10包,测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分别为 222S 11.05S 7.96S 16.32===乙甲丙,,.能够确定 乙 打包机的质量最稳固. 10.如图,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 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 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__30____度. 图(1) 图(2) 第6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A D C E B 第7题

(完整版)初一数学能力测试题

初一数学能力测试题(1)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 填空题 1、将下列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0、0.3、— 2、21- 、1.5、32、5 12-、+100 整数集合{ …} 非负数集合{ …} 2、早晨的气温是-2℃,中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气温是________0C 3、—2与—3的和是_________;-4与-6的差是__________ 4、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 5、_______的相反数是0;__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身;________平方是它本身 6、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则这个数是________ 7、如果—a =—3,则a=_________;如果|a —3|=0,则a =______ 8、计算-|-2|=__________;—(—2)2=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5的所有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比较大小:—2_______—3 3 1____21-- 11、在数轴上点A 表示—2,点B 离点A 五个单位,则点B 表示___________ 12、|a|=2,|b|=3,且a>b ,则=b a 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负数大是正数 B 、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越大,就离开原点越远 C 、若a>b ,则a 是正数,b 是负数 D 、若a>0,则a 是正数,若a<0,则a 是负数 2、下列说法:①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②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③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不会是小于0的数;④任何一个整数的绝对值都是自然数 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有理数加法或减法中,和不一定比加数大,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 、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D 、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 A 、0 B 、1 C 、-1,1 D 、-1,1,0 5、下列各式中,不相等的是 ( ) A 、(-3)2和-32 B 、(-3)2和32 C 、(-2)3和-23 D 、|-2|3和|-23| 6、(-1)200+(-1)201=( ) A 、0 B 、1 C 、2 D 、-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优化设计方案数学基础

第二章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优化设计中绝大多数是多变量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即是求解多变量非线性函数的极值问题。由此可见,优化设计是建立在多元函数的极值理论基础上的,对于无约束优化问题为数学上的无条件极值问题,而对于约束优化问题则为数学上的条件极值问题。本章主要叙述与此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函数的方向导数与梯度 一、函数的方向导数 一个二元函数()21,x x F 在点() 02010,x x X 处的偏导数,即函数沿坐标轴方向的变化率定义为: 而沿空间任一方向S 的变化率即方向导数为:

方向导数与偏导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依此类推可知n 维函数()n x x x F ,,,21 在空间一点() 002010,,,n x x x X 沿S 方向的方向导数为 二、函数的梯度 函数()X F 在某点X 的方向导数表明函数沿某一方向S 的变化率。—般函数在某一确定点沿不同方向的变化率是不同的。为求得函数在某点X 的方向导数为最大的方向,引入梯度的概念。 仍以二元函数()21,x x F 为例进行讨论,将函数沿方向S 的方向导数写成如下形式 令: 图2-1 二维空间中的方向 图2-2 三维空间中的方向

称为()21,x x F 在点X 处的梯度()X F grad ,而同时设S 为单位向量 于是方向导数可写为: 此式表明,函数()X F 沿S 方向的方向导数等于向量()X F ?在S 方向上的投影。且当()()1,cos =?S X F ,即向量()X F ?与S 的方向相向时,向量()X F ?在S 方向上的投影最大,其值为()X F ?。这表明梯度()X F ?是函数()X F 在点X 处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也就是导数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上述梯度的定义和运算可以推广到n 维函数中去,即对于n 元函数()n x x x F ,,,2 1 ,其梯度定义为 由此可见,梯度是一个向量,梯度方向是函数具有最大变化率的方向。即梯度()X F ?方向是函数()X F 的最速上升方向,而负梯度()X F ?-方向则为函数()X F 的最速下降方向。 例2-1 求二元函数()2214x x F π =X 在[]T 1,10=X 点沿 ???===44211πθπθS 和???===6 3212πθπθS 的方向导数。 解:()()()????????????=????????????????=?2121214 2x x x x F x F F ππX X X ,将[]T 1,10=X 代入可得

低年级数学基础训练1 40

班级姓名学号 166 + 7 = 213 + 105 = 98 - 37 = 17 + 179 = 225 - 216 = 61 + 179 = 120 + 9 = 283 + 122 = 24 + 113 = 171 + 267 = 269 + 259 = 163 - 147 = 54 + 205 = 198 - 123 = 212 - 116 = 22 + 238 = 179 + 241 = 195 - 167 = 66 + 57 = 266 - 207 = 285 - 1 = 212 - 203 = 108 - 8 = 187 - 144 = 115 + 2 = 104 + 81 = 38 - 29 = 43 + 19 = 114 + 50 = 16 + 51 = 104 - 76 = 46 - 39 = 48 + 82 = 11 + 90 = 96 - 84 = 115 + 63 = 56 - 32 = 71 + 115 = 97 - 51 = 53 + 115 = 109 - 54 = 81 - 66 =

班级姓名学号 63 - 20 = 64 + 108 = 30 + 109 = 79 - 41 = 68 + 14 = 88 - 87 = 101 - 48 = 86 + 84 = 53 + 74 = 52 + 1 = 58 - 41 = 101 - 50 = 112 + 73 = 110 - 99 = 38 - 12 = 61 - 34 = 27 + 77 = 103 - 19 = 90 - 19 = 90 + 85 = 61 - 9 = 118 - 9 = 11 + 88 = 75 - 43 = 60 + 82 = 84 - 51 = 37 + 13 = 102 - 35 = 103 + 77 = 105 - 96 = 65 - 43 = 14 + 92 = 19 + 33 = 76 - 6 = 4 + 23 = 48 + 85 = 72 - 65 = 76 + 46 = 79 - 47 = 63 - 20 = 90 - 45 = 41 + 46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填了。 1.把m个1/3+1/3+1/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当m=35时,算式的结果为() 2.自然数1的倒数是();0的倒数是()。 3.将两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4.绿色小分队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400棵,有10棵没有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死亡率是()。 5.一组数据:42,44,44,46,48,48,48,50,51,51,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二、解方程。 ①x-0.8x=22 ②(1+70%)x=340 三、我会解决问题了。 1.李阿姨在菜市场买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和1 2.80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如果够,应找回多少钱?如果不够,应添加多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一个长30㎝,宽和高都是20㎝的长方体灯笼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妈妈在家电超市买了一台打八折的彩电,用了2240元,过了几天,这种彩电以七五折出售,这时买一台这样的彩电要花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件雕塑的底座是用混凝土浇注成的棱长2.6米的正方体。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

传播学三大学派(陈力丹总结)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二、传播学技术—控制论学派(系统论;控制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著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思想中,包含着对媒介技术形态和表现方式的深刻认识。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1

初三数学中考训练题(五) 1.计算: ()102121138121-???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2++=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1 11.方程38151622=??? ??++??? ?? +x x x x 设y x x =+1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011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 后得△AB ′E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x x 代简求值()()()()()133312 --+-++-x x x x x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水平能力测试卷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水平能力测试卷 一、填空 1、3.08千克=()千克()克 43.6毫升=()升 2、一个小数的百分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的数字是最小的质数,其余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保留一位小数是()。 3、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铁丝的()/(),其中的3段是这根铁丝的()/(),每段长()/()米,也就是1米的()/()。 4、王师傅23 小时织了米长的毯子,1小时织()米,织1米需()小时。 5、菜籽的出油率是30%,3000千克菜籽可榨油()千克,要榨油5100千克需要菜籽()千克。 6、挖一个长50米,宽40米,深2米的长方体蓄水池,占地面积是()平方米,如果在它的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平方米,最多能容纳()立方米的水。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已知它们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8、一张长方形纸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3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

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的总和减少了12平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2、27 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4,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3、244=6,24是倍数,6是约数。()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平行。() 5、甲数比乙数少40%,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 ) 6、如果一个圆柱体与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 1、等腰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④以上都有可能 2、需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跟总数之间的关系时,应选用()。 ①统计表 ②条形统计图 ③折线统计图 ④扇形统计图

传播学基础知识16讲_试题篇_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 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一方面,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需要垄断资本家向国内、国际市场扩展,须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之中和以后日益壮大。大众传播业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再次,在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一方面手中可以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促进社会繁荣;另一方面,媒介内容中的暴力、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受众,特别是少年儿童。 (最后,在学术基础上,许多欧洲学者流亡美国,造成各种人文社会学科和领域的繁荣,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直接导致了传播学这个边缘学科的诞生。) 2、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实用性、经验性明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臵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学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定性分析,注重思辩、

小学数学六年级基础训练(1)

小学数学六年级基础训练(1) 1.看上图填空。(单位:厘米) r=()cm r=()cm r=()cm d=()cm d=()cm d=()cm 长方形的周长是()cm 2.一个车轮的直径为50cm,车轮转动一周,大约前进()m。 3.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厘米时,画出圆的周长是()厘米。 4.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5.一个环形的外圆直径是10cm,内圆直径是8cm,它的面积是( )cm2。 6.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弯成一个圆形铁环(接口处不计),铁环的直径 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7.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或()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1、一袋面粉,用去40%,还剩下()%,剩下的比用去的多()%。 2、一条水渠,长a米,已经修了80%,修了()米,还剩下()米。 3、行同一条路,小丽要10分钟,小华要8分钟,小丽的速度比小华慢()%。 4、一个数的75%是24,这个数是()。 5、一根木料用去40%后还剩下1.5米,这根木料原长()米。 6、将12克盐融入108克水中,含盐率为()%。 7、最大的一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小()%。最小的两位数比最大的一位数大()%。 三、应用: 1、六年一班男生有24人,恰好是女生的5 6 ,六年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2、一筐苹果的3 5 是18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 1 4 ,吃去多少千克? 3、一根铁丝长8米,用去了25%,还剩多少米?

4.多少比60多20%?50比少37.5%? 四.解下列方程(共18分) (1) 30%X=120 (2) X+0.2X=240 (3)X+130%X=460 (3)20X=-X+7

传播学三大学派

(一)代表人物:拉斯韦尔 拉扎斯菲尔德 霍夫兰 莱文(旧译勒温、卢因)美籍德国心理学家 施拉姆 (二)经验—功能学派的特点 1.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2.功能取向的学术立场 (三)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来源:信息论 (一)代表人物:1.英尼斯 2.麦克卢汉 3.梅罗维茨 4.莱文森 5.詹姆斯·凯瑞 (二)控制论思想在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 (三)系统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提出的。 (四)技术—控制论学派的理论观点: 循着由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启发的传播思想,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它从传播媒介技术形态的角度研究传播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技术主义范式”。 1.英尼斯(1894-1952)相关媒介理论的代表性着作《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向》(1951) 英尼斯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时空偏向性。 2.麦克卢汉(1911-1980),加拿大学者,英尼斯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因在《理解媒介》等着作里提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 3.梅罗维茨(1953-),美国传播学者。代表作:《消失的地域》(1985)。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 4.莱文森(1947-),被称为“媒介哲学家”,美国学者。代表作:《软边缘》(1997)。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他认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詹姆斯·凯瑞(1934-2006),美国文化学家和新闻教育家。他关于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基础训练题(1)(无答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基础训练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 一、口算。 5×4= 72÷8= 4÷4= 54÷6= 24÷6= 62-28= 90+800= 800+200= 76+23= 48-29= 33-25= 590-60= 二、相信自己,我会填! 1.18÷6=()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乘法口诀是()。 2.时针旋转一圈是()小时,分针旋转一圈是()分钟。 3.比直角小的角是()角,()角比直角大。 4.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除法算式:、。5.2070读作:(),五千零一写作:()。

6.2805中,“2”在()位上,表示2个(),“8”在()位上,表示“8”个(),()在个位上,表示()个一。 7.与30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8.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 9.5个同学共做了30个风车,平均每人做()个。 1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它是一个()位数。 (二) 一、想一想,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82和128的和大约是()。 A、700 B、600 C、460 2、有6只小兔,如果每只吃3个萝卜,一共需要()个萝卜。 A、9 B、2 C、18 3、24÷6读作:()。 A、24除6 B、24除以6 C、6除以24

4、由4、8、 5、0、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A、4058 B、4580 C、8540 5、下面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40 B、5004 C、5400 二、我是聪明的小判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3080是由3个千和8个百组成的。() 2、一瓶可口可乐重50千克。() 3、在除法里,除得的结果叫做差。() 4、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5、5与3相加得8,5和3相乘得15 ()

四年级数学能力测试

四年级数学能力测试 一、填空。(2---9题每空4分,共64分) 1、按规律填数。(每空2分,20分) (1)2,5,14,41,()、() (2)95,47,23,11,(),()。 (3)3,3,9,6,27,9,(),()。 (4)1,3,6,8,16,18,(),()。 (5)(8,6)、(16,3)、(24,2)、(12,□)。 (6)(17,16)、(14,10)、(13,4)、(□,2) 2、□+□+△=16,□+△+△=14,△=(),□=()。 3、在□÷5=□……□,要使商和余数相同,被除数可以是()。 4、数学竞赛共出了20题,做对一题得6分,做错1题倒扣3分,小明共得57分,他做对了()题。 5、修一条长3600米的隧道,已经修了30天,还剩1200米没修,平均每天修()米。 6、一筐水果,连筐重150千克,吃去一半水果后,连筐还重80千克,筐里原有水果()千克,筐重()千克。 7、对于数a,b定义运算“△”为a△b=(a+3)×(b-5),那么6△7=()。 8、甲乙丙丁四人量身高,甲比乙高6厘米,丙比丁矮4厘米,乙比丁高1厘米,()最高,最高的比最矮的高()厘米。 9、小华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平均94分,语文、数学平均96分,小华的英语考了()分。

二、应用题。 1、甲乙两堆石子,甲堆有200吨,乙堆有120吨,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把石子从甲堆运到乙堆,要运几次后两堆石子就一样多?(6分) 2、妈妈上班坐车,下班走路,在路上共用90分钟,如果往返都走路,要140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要多少分钟?(6分) 2、西瓜有180千克,比苹果的3倍少12千克,比梨子的2倍多30千克,三种水果共多少千克?(6分) 4、张、王、李三家合用一个炉灶,他们烧的柴同样多,张家出了5担柴,李家出了4担柴,王家因无柴出了18元,张家得几元,李家得几元?(8分) 5、下列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0—9中不同的数字,这些汉字各代表哪些数字?(10分)卒= () 兵炮马卒车= ( ) + 兵炮车卒兵= () ---------------------------- 炮= () 车卒马兵卒马= ()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 陈力丹 (2005-11-29 15:52:24.0) 内容提要:本文从传播学方法论角度,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三个学派,分别对它们的形成背景和研究特点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三个方法论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需要在方法论上相互补充,因为组合的整体力量大于分散力量之和。 关键词: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近来读了陈卫星和胡翼青的书《传播的观念》、《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很受启发。我赞同他们将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虽然表述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总的看法相同。陈卫星划分为经验-功能、控制论、结构主义方法论三个学派;胡翼青划分为经验主义、技术主义、批判主义三种研究范式。 这样的划分对于深刻理解传播学很有必要。过去把技术主义控制论方向的传播研究大多归到经验主义学派,也有的被归到批判学派。其实,它与这两个学派的思路很不相同。在新媒介技术急遽发展的当前,这种独特的研究视角到了应当独立看待的时候了。 斟酌用词,“批判学派”之说,难以显示出所指学派的方法论特征,概括得过于笼统;“结构主义方法论”,体现不出该学派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即追究表象背后的权力因素。“经验主义”亦没有完整地表现出这个学派的方法论特征。技术主义的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三论”,特别是控制论。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使用“经验-功能”、“技术控制论”、“结构主义符号-权力”这样的表述,从方法论角度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三个学派,与陈、胡的划分依据差不多,有些地方略有不同。 传播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 为说明学派的划分,需要讨论传播学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和理论条件。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信息的传播并没有被当作一种专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的发轫都源于社会关注,而任何社会关注来源于重大的社会变迁。 传播得以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只能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从照相术、电报、电话、电影的发明和普及,到20世纪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世界的感知。人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变成了如何使用新传媒的问题。 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情景几乎同时浮出水面,即工业国家城市人口的急遽增长。这类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读和写的传播成为必需,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比生活在乡村的人有更多和更复杂的信息需求,他们要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信息,以满足工作、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业化激起的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以及迅速的城市化,促使人们必须关注传播。因为一系列新的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形态、内容、方式等等,均已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经济形态和创新模式的发展与变化。 如果从古代学者那里找寻关于传播现象的论述,总会有一些。但是作为现代传播学的较为直接的学科思想先驱者,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库利(Charles Cooley,1864-1929)、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以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er,1857-1913)。还有一位优秀的记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也在20世纪初为后来的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 杜威是库利、帕克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只有通过有机系统内循环的信息分享,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科学最终要汇集到能够产生相互理解、允许产生合作行为的传播当中。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社会变迁的工具。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把人通过别人认识自己视为人的社会化过程,而传播是这个过程的惟一关键要素。新的传媒修改了传统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反应,改变了个人的日常生活概念。他于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是第一本关于社会传播的专著。他和另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George Mead)共同创立了关于社会信息交换的“象征互动论”。 帕克是最早研究报纸的理论家,他在20多年中通过报纸持续考察不同种族背景的社会群体在美国社会的同化、移民整合问题。他认为传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所在,它创造着和维持着社会。他提出了传媒与舆论如何相互影响、人际网络如何与传媒连接、媒体如何促进社会变迁等后来传播学的前沿问题。

优化设计七年级下册数学全部答案.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5.1 相交线 学前温故1、两方无2、180°新课早知1、邻补角2、对顶角 3、∠ BOD ∠AOC和∠ BOD 4、相等 5、C 轻松尝试应用 1 ~ 3 CAC 4、15°5、∠ AOF 和∠ BOE 6 、解:因为∠ AOD与∠ BOC是对顶角 所以∠ AOD=∠BOC 又因为∠ AOD+∠BOC=220°所以∠ AOD=110°而∠ AOC与∠ AOD是邻补 角 则∠ AOC+∠AOD=180°所以∠ AOC=70° 智能演练能力提升 1 ~ 3 CCC 4、 10° 5、对顶角邻补角互为余角 6 、 135°40°7、 90° 8、不是9、解: 因为 OE平分∠ AOD, ∠ AOE=35°, 所以∠ AOD=2∠ AOE=70°由∠ AOD与∠ AOC是邻补角,得∠ AOC=180°- ∠ AOD=110°因此∠ COE =∠AOE+∠ AOC=35° +110°=145° 10 、2 6 12 n(n-1) 4046132 5.1.2 垂线学前温故90°新课早知 1、垂直垂线垂足 2、 D BE CD C 3、一条垂线段 4、 B 5、 垂线段的长度6、 D 轻松尝试应用 1~3 DBD 4、∠ 1 与∠ 2 互余 5 、30°6、解:由对顶角相等,可知∠ EOF=∠BOC=35°, 又因为 OG⊥ AD, ∠FOG=30°, 所以∠ DOE=90° - ∠ FOG-∠EOF=90°-30 °-35 ° =25° 智能演练能力提升1~3 AAB 4 、①④ 5 、解:如图. 6、 解:因为 CD⊥ EF, 所以∠ COE=∠ DOF=90 °因为∠ AOE=70° , 所以∠ AOC=90° -70 ° =20° , ∠ BOD=∠ AOC=20° , 所以∠ BOF=90°- ∠BOD=90°-20 °=70°因为 OG平分∠ BOF,所以∠ BOG=0.5× 70°=35° , 所 以∠ BOG=35°+20°=55° 7、解( 1)因为 OD平分∠ BOE,OF平分∠ AOE,所以∠ DOE=1/2∠BOE,∠EOF=1/2∠AOE, 因为∠ BOE+∠AOE=180° , 所以∠ DOE+∠EOF=1/2∠ BOE+1/2∠ AOE=90° , 即∠ FOD=90°, 所以 OF⊥OD (2) 设∠ AOC=x,由∠ AOC: ∠ AOD=1:5,得∠ AOD=5x. 因为∠ AOC=∠ AOD=180°, 所以 x+5x=180 °, 所以 x=30°. 所以∠ DOE=∠ BOD=∠AOC=30°. 因为∠ FOD=90°, 所以∠ EOF=90°-30 °=60° 8、 D 9 解: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

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1.doc

2019-2020 年中考数学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 1.图( 1)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 是( B ) ... 图( 1) A B C D 2.一对酷爱运动的夫妇,让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拼排 3 块分别写有“ 20”、“ 08”、“北 京”的字块.假如小孩将字块横着正排,则该小孩能够排成“ 2008 北京”或“北京 2008” 的概率是( C ) A. 1 B. 1 C. 1 D. 1 6 4 3 2 3 .一名宇航员向地球总站发回两组数据:甲、乙两颗行星的直径分别为 6.1 104 千米和 6.10 104 千米,这两组数据之间( A ) y A.有差别 B.无差别 l ′ 4 C.差别是 0.001 104 千米 l 3 D.差别是 100 千米 2 1 4.如图,把直线 l 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到直 O 线 l ′ l ′ 2 1 x ,则 的表达式为( D ) 1 2 A. y x 1 3 2 4 B. y 1 x 1 2 1 1 C. y 1 D. y 1 x x 2 2 5.汽车以 72 千米 /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开向寂静的山谷, 驾驶员揿一下喇叭, 4 秒后听 到回响,这时汽车离山谷多远?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米 /秒.设听到回响时, 汽车离山谷 x 米,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A ) A. C. 2x 4 20 4 340 2x 4 72 4 340 B. D. 2x 4 72 4 340 2x 4 20 4 340 6.某公园计划砌一个形状如图( 1)所示的喷水池,后来有人建议改为图( 2)的形状,且 外圆的直径不变,喷水池边沿的宽度、高度不变,你认为砌喷水池的边沿( C ) A.图( 1)需要的材料多 B.图( 2)需要的材料多 C.图( 1)、图( 2)需要的材料一样多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 答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2006年) 一、课程理念。(每空1分,计20分) 1.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将小学数学的内容分为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教材中“确定位置”属于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举出一个目前国标本苏教版低年级段教材中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2.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

标进行了具体阐述。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现实生活性和体验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 4.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点。(每题10分,计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教学案例,用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来进行简单评点。 1.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 上课一开始,教者出示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大树、房子、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是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呢?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到桥那边去呢?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