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疗法(四角全息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四角全息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四角全息疗法)

治疗痛症的万能钥匙——超微针刀疗法(四角全息疗法)江松

2012-02-27 09:18:5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超微针刀疗法是由湖北名医胡超伟发明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微创诊疗方法,是以软组织四大理论为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一套全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该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临床反复实践验证,其理论与疗效已完全超出传统小针刀疗法,使治愈痛症的疗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超微针刀疗法与软组织四大理论诊疗体系代表了当代针刀医学的最强技术与最高理论水平。该体系倡导痛症的治疗需整体观念,避开传统小针刀疗法在痛点和病灶治疗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而忽略了引发痛症的真正根源—脊椎动态力学平衡系统,这也是小针刀疗法疗效不确定和复发率高的根本原因。超微针刀疗法以四大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动作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治疗时尽量或绝对不去理会痛点,以恢复脊柱中轴系统的链条力和正常的生理曲度为治愈痛症的根本大法,运用其独特的软组织四大理论,对治疗临床众多脊源性痛症和部分内科病,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立起沉疴.当面痊愈的神效,这是其它任何流派疗法所做不到的奇迹,这也是胡超伟老师每日门诊量140人的真正原因,体现了当代针刀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

我从事小针刀专业十几年,为提高临床疗效,工作期间先后参加过各种针刀培训班十几期,可谓用心良苦,但临床治疗仍把握不住疗效,苦恼迷茫却从未放弃过,也许是我的赤诚之心感动上苍,才能有幸遇上真正的名师,在随恩师学习四大理论和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时,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并得恩师手把手亲传神刀绝技,在恩师的耐心教诲与鼓励下,很快掌握了四大理论的使用方法。在学习和使用超微针刀疗法前一个月时间里,就把常见痛症的治愈率提高到了80%以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认识到四大理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小针刀理论的全新诊疗模式,它使我对原有的陈旧又落后的小针刀理论有了彻底的悔悟和认识,从此思路大开,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和进展,临床治疗也有了充足的自信和底气,门诊量成几何倍增,也使我成为敢把治疗床搬到大街上以纯超微针刀为治疗手段进行公开义诊义治的第一人。超微针刀时代已经来临,我有幸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超微针刀一年创造的成绩是我过去十年用小针刀的总和,真正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经验使我感悟到超微针刀疗法取效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所使用的是多么高级的治疗工具和掌握多么深厚的解剖学知识功底,关键是你的诊疗思路是否正确!四大理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越是高级的东西就越简单。超微针刀疗法简单易学,操作简便,见效神速,就连一个不懂西医解剖的中医也能在两三天内掌握并发挥神效。经常有人向我打电话咨询说没有西医解剖学基础能否学会并熟练掌握运用超微针刀疗法和四大理论?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是不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此我想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人,临床使用成熟的部分经验在得到恩师肯定后,拙手写出与大家共享,借以抛砖引玉。

在超微针刀疗法临床实践中,依四大理论从众多的治愈病例中发现并总结出“颈腰综合征”“颈膝综合征”“长短链条理论”“脊柱平衡新论”“全身链条系统”“四点全息治痛症”,与近乎完美的超微针刀纵横松解法和三维松解法。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纵向松解法和横向松解法,几乎可以用到所有的软组织痛症和脊源性痛症的治疗中。从理论上讲,只要诊断正确,松解到位,其有效

率为100%,大大提高了痛症的根治率和抗复发。横向松解多用于杠杆理论和短链条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脊柱突起和四肢部位的转折处。纵向松解多用于长链条理论和弓弦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方法,常用于贯穿脊柱的维持中轴系统动态力学平衡的长链条系统,两者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短链条以解决局部症状为主,长链条则以恢复和调控中轴系统的动态力学平衡为主,是根治脊源性痛症的根本保障。无论是短链条还是长链条,其在针刀医学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临床实践治疗上都是长短链条结合才能更快更稳更长远的根治痛症。纵向松解源自链条理论。凡是骨性突起的地方都是软组织应力集中点,同时也是最佳治疗点,相对于整个躯干而言,四肢和头部都是大突起,链条拉力线贯通其中,是维护脊柱中轴系统的动态力学平衡的重要着力点,全身所有的骨骼肌几乎都要参与到维护中轴系统的动态力学平衡当中来,这个动态力学传导的途径就是链条拉力线。受引力作用,头颈部的突起承载了来自四肢躯干的所有软组织应拉力,其拉力线的传导途径就是链条理论中的长链条力的传导途径。由小针刀疗法中的肌肉起止点的単链到四肢跨关节的短程链条,再到贯通脊柱中轴系统,连通全身四肢的长链条。构成维护脊柱中轴系统动态力学平衡的全身链条系统,其贯穿中轴的全身链条系统中的任何一条拉力线出现异常和拉力改变,必然会造成中轴系统力学平衡失调而造成相关的脊源性疾病。纵向松解就是取长链条的两头和拉力线的应力转折点,通过改变长链条的异常拉力来调整中轴系统的四维力平衡来治愈各种脊源性痛症和内科病。头颈这个人体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在长链条的纵向松解中起关键的作用,具体用法将在下面的具体病例中讲到。

横向松解是以脊柱的突起和四肢链条拉力线转折处为治疗点,利用了杠杆理论和链条理论,通过横向途径对中轴系统的力失衡起到横向的局部的调控作用,与长链条纵向松解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实践中二者同用有疗效互补的作用。从不同角度来调控中轴系统的力学平衡,可大大提高脊源性痛症的根治率,具体运用在下面的病例中讲到。

颈腰综合征

针刀临床中,常见有颈腰同时犯病者,患者往往以颈或腰其中之一症状最重者为主诉而求诊。这类患者无论是先治腰还是先治颈,其最终结果是治疗了此病而带动了彼病的好转,并且其好转的程速往往比局部治疗更加突出,这种现象在针刀临床上屡见不鲜。关于这种现象我查阅过很多相关资料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临床上治疗知其法而不知其理,这种病例遇到的多了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经验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受到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影响而改变,如腰曲增大,颈曲也随之增大;腰曲变直,颈曲也反弓;腰骶角紊乱,寰枢关节也错缝;腰椎发生侧弯,颈椎也会在自然状态下歪向同侧;腰椎作为颈椎之根基,腰椎软组织力学平衡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颈椎力学平衡的改变。改变和恢复腰椎的动态力学平衡可间接改变和恢复颈椎的动态力学平衡。但为什么治疗颈椎也同样会连带腰椎病的好转呢?再用上述理论是解释不通的。2009年,我有幸随恩师胡超伟学习圆利针与超微针刀疗法,得恩师亲传四大理论原理和使用方法,从长链条理论中不仅解释了从腰治颈的原理,更为从颈治腰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根据。根据长链条的力传导原理和链条的反作用力原理,在临床实践中对从颈治腰,从腰治颈,颈腰同治中依四大理论找到了更科学更完善的超微针刀治疗点,临床实践200多例都取得了稳定可靠的疗效,最终提出了全新概念的“颈腰综合

征”及其完整的诊疗方案,为临床治疗颈腰椎病开辟了新的四大理论诊疗思路和根治方法。现将临床运用成熟的部分治疗点与大家分享。

1.下项线

2.颈一横突

3.颈二棘突

4.颈六七胸一棘突

5.肩胛骨内上角

6.胸八棘突

7.腰五骶一棘突

8.骼后上棘

9.尾骨 10.膝后横纹 11.肘横纹

具体选择哪些治疗点是根据脊柱侧弯和生理曲度改变的方向,长链条贯通中轴系统的具体着力点以及矢状面的“弦”来决定的,其总的治疗原则是调整和恢复中轴系统的动态力学平衡。其它疾病的治疗点选择也是同理。

在颈腰综合症的治疗实战中,也常用到髂嵴和肩胛冈的治疗,经验是消除下肢症状用超微针刀治疗髂嵴中间线靠下缘部分,消除颈腰症状用超微针刀治疗髂棘中间线靠上缘部分,治疗时注意重点找这些位置上的筋结点和高应力肌紧张处进行治疗。肩胛冈在治疗颈肩和上肢症状时用超微针刀松解肩胛冈中间线靠上缘部分;治疗腰和下肢症状时松解肩胛冈中间线靠下缘部分,治疗时重点找这个位置上的筋结点和高应力肌紧张处进行治疗。

颈膝综合征

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痛大多数都是与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挛缩.力学平衡失调有直接关系。超微针刀疗法中用到以股骨为轴的拉杆理论松解四块肌肉和杠杆理论治疗膑周十二点所形成的纵横松解模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疗效,大多数患者治疗第一次就能自由起蹲上下楼梯,患肢轻松舒适,活动便利。在临床实践中充分考虑到整体观念和力学平衡的重要性。我们用到以脊柱为轴的大拉杆思路,在健侧下肢找到新的治疗点,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并与贯通中轴系统的长链条松解路径又形成了一个大的纵横松解关系,协同提高疗效和治愈率。而依长链条理论治疗后所产生的疗效对治愈膝关节痛症意义最大。关于膝关节的疼痛病几乎没有人会把它与颈椎病联系在一起,我也是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个特殊病例中发现了颈膝之间的特殊病理关系,并在后来的众多膝关节痛病例中依照四大理论推导出该病从颈论治的新思路,并取得稳定可靠的疗效。成功开悟“颈膝综合征”为从颈治膝.从膝治颈.颈膝同治理清了思路。

2009年冬天,河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慕名求诊。该患者双膝患有严重关节炎二十多年,先后尝试过很多种治疗方法都不能治愈,膝关节外观已发生变形,行走起坐.上下楼梯均感困难,严重时需有人扶持才能行走,多年的病痛折磨和久治无效,使患者对治愈该病失去了信心。此次是因为颈椎痛前来求诊,患者只要求治好颈椎痛即可。在颈椎的触诊检查过程中我发现其双侧肩胛骨内上角可触及到明显的软组织条索,下项线可触及软组织挛缩后形成的硬结,依四大理论选择了四个治疗点进行超微针刀松解。一套刀治做下来不过一分钟时间,接下来出现的一幕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医疗奇迹,患者下治疗床后居然可以自己蹲下去穿鞋和不用别人扶持就能自由行走和上下楼梯诉双下肢从未有过的轻松舒适。这个患者前后治疗了三次,每次都只取颈椎治疗,从未动过下肢和膝关节。患者完全康复后电话随访半年情况良好,生活已能自理。这个病例为我利用四大理论开悟“颈膝综合征”提供了灵感。在以后的众多膝关节病例中发现,凡是患有严重膝关节病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其颈部都有不适感和力学失衡现象。用长链条理论在颈部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已完整治疗了200例,90%的患者都在七次以内治愈。临床实践中根据四大理论共为该病找到了二十多个特效治疗点,其

中已涵盖了所有类腰突症的特效治疗点。临床上根据病情和脊柱的长链条理论来分析选择最佳治疗点。

治疗痛症的万能钥匙——四角全息疗法

肩胛骨内上角是一个很神奇的部位,特殊的解剖位置决定了它在疼痛病治疗中的特殊意义。这个部位承载了人体阳面所有链条拉力线的一个重要的力学转折点,超微针刀松解这个部位几乎对人体阳面所有因链条力学失衡而造成的各种痛症均有疗效,而人体90%左右的痛症均发生在阳面,我临床用超微针刀治疗各种痛症几乎都要用到肩胛骨内上角,从数千例的临床实例观察肩胛骨内上角可以治疗常见二十多种痛症,颈椎病.肩周炎.冈上(下)肌损伤,腰背部筋膜炎,肌肉劳损,棘上(间)韧带损伤,腰三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损伤,腰肋三角,腰骶三角区损伤,类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膝关节炎,跟腱炎,跟骨刺等等几乎所有人体阳面的软组织痛症。

与肩胛骨内上角成上下对应关系的髂后上棘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链条力转折点和承载点,其临床意义等同于肩胛骨内上角,二者承上启下,互相协同,构成中轴系统在人体阳面的四个重要的链条拉力线的转折点和支撑点,在维持和调控中轴系统的动态力学平衡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再配合六个(左右共十二个)轴助治疗点,就把人体阳面的常见痛症治疗全息化。四个主要治疗点和十二个辅助治疗点可以治疗人体阳面85%以上的各种痛症,是超微针刀治疗痛症的万能钥匙,其治疗范围随着临床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不断的扩大和完善。临床发现这个痛症的全息治疗模式完全是得益于四大理论和恩师胡超伟的耐心指导。

四角全息治疗痛症实例摘录

例一

一膝关节扭伤患者,病程三天,膝内侧压痛明显,下蹲时疼痛难忍,不能完成下蹲动作,诊为内侧副韧带扭伤。根据长链条理论,距离越远松解效果越好,我选择同侧肩胛骨内上角治疗,超微针刀一点三刀手法,患者膝痛立刻减轻,可自由起蹲行走,活动自如,一次治愈。

例二

一患者手麻,横向松解效果不明显,患者告诉我,坐位时麻木感最重。根据患者提供的动作引发症状的信息,选择长链条治疗,距离越远松解越彻底,我选择了同侧髂后上棘为超微针刀治疗点,未加辅助治疗点,行超微针刀一点四刀手法,出针后患者即诉手麻完全消失。此例的治疗原理是利用长链条松解调控了颈椎的力学平衡而治愈手麻。

例三

一患者单侧腰腿痛,下肢麻木,被某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利用短链条理论和杠杆理论治疗两次,腰腿痛症状明显消失,仅留有脚底麻木感未除,余无不适。再行上法治疗一次无效,脚底麻木依在。患者告诉我低头时脚麻加重,仰头吞服药片时麻木减轻。根据患者提供的动作引发症状的信息,选择长链条治疗,距离越远松解就越彻底,选择同侧肩胛骨内上角加一个辅助治疗点,

一点三刀手法,术毕患者脚底麻木立刻消失,感觉整个下肢都很轻松。此例的治疗原理是利用长链条力协调了骨盆与腰椎的力学平衡关系而治愈脚底麻木。

例四

腰三横突综合征。我在去年给胡老师的感谢信里边提到过胡老师如何用手机短信教会我一个简单的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方法,神奇的疗效征服了我,但现在看来这只是利用杠杆理论来指导治疗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我利用四大理论又分别找出了十几个有效治疗点,经验证明个个特效,四大理论都能用得上。现就临床验证过的有特效的治疗点与大家分享,以帮助后学者开拓思路。此病除利用杠杆理论深病浅治以外,用拉杆理论在对侧腰三横突上治疗也同样立竿见影。用长链条理论在对侧肩胛骨内上角和对侧肩关节上链条拉力线转折处,以及对侧上肢三道关节上的链条拉力线转折处上松解也有特效。用短链条理论可以在同侧髂后上棘及其辅助点上治疗,也可选择冈下肌(天宗穴),同侧肚脐旁,同侧肩胛骨内上角,同侧膝关节后侧链条拉力线转折处,跟腱两侧等等都是特效治疗点,用弓弦理论可以再矢状弦上进行松解治疗。以上众多治疗点任意选择一至两个,再结合脊柱力学平衡理论,只要构成一组纵横松解关系,基本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

例五

一肩周炎患者,在其它专科做过五次小针刀,效果不理想,慕名前来求诊,患者对局部治疗已丧失信心,问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治疗,答曰:有。根据长链条理论和拉杆理论原理,选择对侧肩部和上肢链条拉力线转折处超微针刀松解后,患肩马上就能抬起来,患者连称神奇。肩周炎是所有痛症中最难搞也是复发率最高的。超微针刀疗法不打封闭不用激素,利用四大理论可很快治愈不复发。利用小拉杆在腋下链条力转折点治疗,利用大拉杆在对侧肩部和上肢三道关节治疗,利用弓弦理论在失状弦治疗,利用杠杆理论在同侧颈棘突治疗,利用长链条理论在对侧下肢链条力转折处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从四大理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中认识到,远端松解能快速缓解肩周炎造成的功能障碍,证实肩周炎病很少存在局部粘连,所以小针刀疗法的某些观点是错误的。超微针刀对该病总的治疗原则是解决筋膜问题,只要能解除肌筋膜的张力问题,给筋膜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就能立竿见影地解除肩周炎症状,四大理论所提供的治疗肩周炎的思路都是通过松解来自各个不同角度的链条拉力线的异常张力来放松肩部的筋膜张力,间接给肩周肌肉以足够的活动空间,从而能轻易治愈肩周炎。根据四大理论的思路尝试破译了手足三针.平衡针和董穴治疗痛症的根本机理,都是通过强刺激长链条路径上的拉力线转折点来调整中轴系统的力学平衡,使筋膜张力异常得以在瞬间重构恢复平衡,与普通针刺穴位相比,超微针刀疗法以四大理论为指导能更清晰更准确地找出最佳对症治疗点,因超微针刀是直接在链条拉力线上的力学转折处微创破坏部分异常链条拉力,与通过疼痛刺激来改变链条力的穴位针刺法相比更具有高效与抗复发的优势。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疗法》 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 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 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 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 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 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 一:概要: 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 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 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 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 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 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 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 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问诊:1.什么部位痛

小针刀疗法[精华]

小针刀疗法[精华]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 一、[概说]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二、[基本内容] 1、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 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 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06T15:10:11.0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刘少锋 [导读] 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云南开远 661699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感染情况,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疾病康复时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刀;推拿;功能锻炼;肩周炎;临床疗效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轻体力劳动者,肩周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1-2]。我院通过采用小针刀手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为(5 2.2±6.3)岁;病程0.3-1.5年,平均病程(0.5±0.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30~72岁,平均年龄为(52.3±5.7)岁;病程0.3-1.2年,平均病程(0.4±0.4)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近两周内未使用任何肩周炎治疗药物;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工作。(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合并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局部性病理性骨折者;试验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资料收集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给予单纯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1)小针刀治疗方法:先寻找压痛点,每次取1-5点做好标记,患者取坐位,患肩屈肘至90度,前臂自然放在治疗台上,常规消毒后采用小针刀直刺皮肤达骨面,做疏通剥离,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开,肩胛岗外缘点不宜进针太深,应紧贴骨面,遇有硬结或条状物应剥离,每隔5天治疗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再次创口消毒,采用无菌纱布覆盖,48小时内伤口不能接触水。(2)推拿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伸展,由医者先用滚、拿、揉法帮助患者放松肌肉,随后双手握住腕部抬高患臂,最大程度向上牵拉患肢,使患者感觉疼痛。(3)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康复治疗师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被动牵拉患肢,如双手爬墙,挽背患手拉健手,前驱患手拉对侧耳朵等。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将上肢尽量高举,最少维持15秒,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旋转法:一手叉腰,一手自然放松,做前后环转摇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后伸法:双手向后反被用健手拉住患手,慢慢上举,上举程度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而定,进行反复操作。搭肩法:患测手搭在对侧肩部,肘关节紧靠胸壁。每天进行1-3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活动幅度以患者自觉疼痛可耐受为限。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的VAS、ADL评分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转,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手风寒所致,故又称“漏肩风”,患病后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僵硬,不能活动,肩部受到牵拉时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不佳,部分学者认为服药治疗肩周炎只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而中医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大大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针刀疗法属于针灸的特殊疗法,它巧妙地将针灸针与手术刀两种机器的优点整合到一起,小针刀的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具有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代谢,预防肌肉萎缩的功效。术后配合功能锻炼,更有效增强患者肌肉的弹性,消除关节肿胀和痉挛,促进疾病康复。 研究发现,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持续爱你1例创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中出现1例关节红肿胀痛,停止功能锻炼后好

颈椎病超微针刀治疗要点

颈椎病超微针刀治疗要点 颈椎病部分: 1.颈椎病分型:A头痛头晕型B肩背痛手麻型C混合型(就是前两种混合) 颈椎病可以不考虑动作去做但是一定要背熟神经定位。 2.要记住头大小直肌,上下斜行肌这四块肌肉的起止点,头晕型的必须清楚这四块肌肉的拉力 线互相切换,以免切错加重病情,如果切错了导致病人头晕更严重应该在对侧补上一刀。 3. 头痛头晕型的基本治疗点:下项线(两乳突骨连线),C1横突点 ,C2棘突旁开1.5CM点, C6 7棘突点,C7横突尖上方筋膜结节点(以下直接称C7横突) ,相对应椎间孔变小的棘突点(参考神经定位). 一般的眩晕是上行斜肌拉紧引起的松解后好转,如做完颈椎其他点后还没彻底解决,提示上行斜肌没完全松解。 4.肩背痛手麻型必做点:C7横突 ,肩胛内上角。 手麻痛:不是颈椎引起的就是正中神经卡压. 正中神经卡压做旋前圆肌或腕横韧带.以大拇指麻木为主做旋前,以小指为主做豌豆骨,单小指麻木做尺骨鹰嘴沟,大圆肌也可以引起手麻这个也要注意。 5 .做C1横突必须改善生理曲度. 变直的考虑斜角肌 ,曲度变大的考虑颈夹肌,头夹肌,竖脊肌,肩胛提肌。 只要改变曲度才能很好的巩固远期效果。(很多人都说超微远期不好,远期好不好掌握权在病人自己手里和医生没关系,医生的任务就是把症状治好,找出发病 的原因告诉患者怎么去预防复发。曲度变大枕头垫高,曲度变直用圆形枕头)。 C1横突做不出效果可做C3-7棘突,做C1横突必做C7横突。 做C1横突时一定要摸出上斜和下斜哪边的拉力大做拉力大的。 面瘫:摸到C1横突的治疗点,C1横突, C3-6棘突, C2棘突1.5CM。 6. 头晕:上,下位颈椎都可以发生,枕大小神经卡压也可以引起。 怎么去辨别:上位颈椎的特点是天旋地转 下位的只是晕 而枕大小神经卡压引起的头晕伴随着前额,太阳穴胀痛。 7. 肩胛提肌和C7横突尖上方筋膜结节点是肩背部7块肌肉的总枢点,也是纵行颈夹肌,头 夹肌交汇点,是拉杆链条理论的交通枢纽点。 肩胛区,骶三角区上下对应长短杠杆和长短链条纵横交汇的枢纽点。 C7横突尖上方筋膜结节点是汇集颈椎后部半侧面部脸部N 血管肌肉拉力引起相应的症状。 “C7横突尖上方筋膜结节点是一个重要的区域不是某个固定的治疗点” 8 .肩背疼: 菱形肌处酸痛一般按照菱形肌相关治疗 效果不好则按颈椎进行治疗,并且肩胛提肌,竖脊肌是治疗重点。 凡跟坐位有关系的都是骶三角,凡跟呼吸有关系都是膈肌和斜角肌 9 .引起落枕(急性病睡觉起床发现脖子不能转动)的肌肉只有斜角肌和斜方肌 斜角肌在胸锁乳突肌后侧,斜角肌找条索结节用“毫针”平刺。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观点,集针刺与手术之优点,对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和某些骨关节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方法简单,痛苦小,见效快,花钱少为其优点。 【原理】静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静止时,其所有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以维持人体各部稳定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如果组织器官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在某一部分遭到破坏,不能维持这一部分的正常的力学状态,谓静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与失调。人体在活动状态下,其所有组织器官在体内不同的活动方向.范围.以维持各种活动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如果某一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方向.范围遭到破坏或限制,人体在活动状态下不能维持某一组织器官在体内的正常力学状态,谓动态平衡失调。 软组织损伤或病变(如炎症)后,可产生的粘连.结疤.使肌肉.韧带.筋膜.腱 .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破坏了静态和动态平衡,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粘连发生在人体活动较强,肌肉运动幅度较大的部位,如四肢.腰背.关节周围容易出现症状)。小针刀剥离粘连、松解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含量,再配合功能锻炼,可达到新的静态、动态平衡而痊愈。 【适应症】 1、各种原因软组织粘连而引起的四肢、躯干各处的顽固性痛点,外力损伤、累积损伤、病理损伤(包括风湿、疽、痛、疖切开排脓,或其他切开手术愈合后)所引起的粘连后,可使疼痛迅速缓解削除。粘连面积越小,效果越好。 2、滑囊炎。滑囊受急慢性损伤后闭锁,囊内压力增高,产生胀痛。胀大的滑囊压迫周围生疼痛。这种病变常规方法难以奏效,用小针刀将滑囊切开数孔,往往可速见疗效。 3、各种腱鞘炎或韧带挛缩引起的疼痛,尤其是对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跖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疗法》 一:概要: 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一一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2?反阿是穴疗法一一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 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 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 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 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 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3、软组织损伤的诊断: (1)神经、肌肉解剖定位诊断。 (2)功能障碍动作的参与肌肉来诊断。 (3)CT、X光、磁共振等临床检查诊断。 三:软组织损伤机理: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方法。 1、小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症的思路 --- 软组织粘连。 小针刀的方法一一针刀松解。 2、宣蜇人对软组织损伤的思路一一无菌性炎症。 宣老的方法一一银质针,加温促进血液循环,带走炎症。 3、圆利针对软组织损伤的思路一一组织内压增高。 圆利针的方法一一减压。(比如扇形针刺,形成多个减压通道)四:对骨质增生的理解: 临床上常见的骨质增生我们只能说是类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基因缺陷的一种骨质异常增生的一种很少见的疾病,而我们临床常见的只能说是类似于骨质增生的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机理:软组织损伤后力量减弱,机体为了增加该组织的力量,调集身体的钙,堆积在受伤的软组织上,通过增加受伤软组织的硬度,从而达到增加其力量的目的,久之钙质堆积逐渐增多,造成了硬化到骨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骨质增生。 五: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钟志国富河2005-12-13 13:21:00 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1月第 3卷第1期 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针对此基本病变,小争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1]。小针刀术是闭合性微创伤无菌手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快,疗效确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骨伤科相关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精确的定位是小针刀疗法的先决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以局部解剖结构为基础,结合压痛点和病理反应点确定针刀松解点。肌肉、肌腱的损伤性疾病,其病变多集中在起止点的高应力点处。病灶点常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病理性的痛性结节。定点时要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是哪块肌肉、肌腱的损伤,是起点还是止点的损伤,找准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定点时一定要避开神经、血管,以免误伤。如:岗下肌损伤,患者多有外伤史,患肢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岗下窝、肱骨大结节处有压痛(岗下肌起于岗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分骨面)。定点时在肌肉的起、止点处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1.2 小针刀术必须以影像学检查为客观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和解剖变异,在小针刀术前必须拍病变部位的X线平片,以此为依据,结合

临床表现进行定点。针刀医学要求应用针刀的每位医生必须有亲自阅片的本领,且不能简单按传统X线片诊断标准定病态与否,而应按针刀医学的X线影像学重新认识[2]。另外,影像学检查不仅是精确定位的依据,而且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适合小针刀疗法。 1.3 以临床表现和神经定位为依据准确定位。对于累及神经干、神经根的疾病,痛麻症状多表现在神经末端的支配区,病灶处可无症状。在行小针刀疗法时,必须熟悉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相应的神经定位病变来确定神经卡压的病灶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切忌完全以痛为腧进行定点。 2 针刀操作要领 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时,在朱汉章老师提出的四步八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五点:快、慢、稳、准、松。快,指进针刀时破皮要快,因为皮肤表面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所以进针刀时要快速刺破皮肤直达皮下,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先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前在进针刀点注射0.25%~0.5%的利多卡因局麻后再进针刀);慢,当针刀达皮下后,要慢慢摸索进针刀,密切结合患者的感觉和术者指下的感觉,做到手应心,心应手,当进针刀过程中患者突感剧烈疼痛,多为针刃触及血管壁,当患者有触电样感觉甚至会向远端放射时,表明针刃触及神经干,此时要迅速上提针刀2~3mm,然后稍变方向后再继续深入;稳,指进针刀时术者必须持稳针刀,确保垂直进针,不要抖动、偏歪、提插,否则会偏离病灶;准,是指针刀必须准确抵达病灶点,针刃触及粘连、疤痕灶时有韧性、紧涩感,患者觉酸胀,抵骨

超微针刀临床实战例江松论文

超微针刀临床实战100 例 -------------------江松论文 超微针刀疗法是由湖北名医胡超伟发明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微创诊疗方法,是以软组织四大理论为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一套全新的针刀医学理论体系。该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临床反复实践验证,其理论与疗效已完全超出传统小针刀疗法,使治愈痛症的疗效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超微针刀疗法与软组织四大理论诊疗体系代表了当代针刀医学的最强技术与最高理论水平。该体系倡导痛症的治疗需整体观念,避开传统小针刀疗法在痛点和病灶治疗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而忽略了引发痛症的真正根源—脊椎动态力学平衡系统,这也是小针刀疗法疗效不确定和复发率高的根本原因。超微针刀疗法以四大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动作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治疗时尽量或绝对不去理会痛点,以恢复脊柱中轴系统的链条力和正常的生理曲度为治愈痛症的根本大法,运用其独特的软组织四大理论,对治疗临床众多脊源性痛症和部分内科病,往往具有立竿见影.立起沉疴.当面痊愈的神效,这是其它任何流派疗法所做不到的奇迹,这也是胡超伟老师每日门诊量140人的真正原因,体现了当代针刀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技术。 我从事小针刀专业十几年,为提高临床疗效,工作期间先后参加过各种针刀培训班十几期,可谓用心良苦,但临床治疗仍把握不住疗效,苦恼迷茫却从未放弃过,也许是我的赤诚之心感动上苍,才能有幸遇上真正的

名师,在随恩师学习四大理论和超微针刀.圆利针疗法时,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并得恩师手把手亲传神刀绝技,在恩师的耐心教诲与鼓励下,很快掌握了四大理论的使用方法。在学习和使用超微针刀疗法前一个月时间里,就把常见痛症的治愈率提高到了80%以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认识到四大理论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小针刀理论的全新诊疗模式,它使我对原有的陈旧又落后的小针刀理论有了彻底的悔悟和认识,从此思路大开,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和进展,临床治疗也有了充足的自信和底气,门诊量成几何倍增,也使我成为敢把治疗床搬到大街上以纯超微针刀为治疗手段进行公开义诊义治的第一人。超微针刀时代已经来临,我有幸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超微针刀一年创造的成绩是我过去十年用小针刀的总和,真正找到了做医生的感觉。经验使我感悟到超微针刀疗法取效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所使用的是多么高级的治疗工具和掌握多么深厚的解剖学知识功底,关键是你的诊疗思路是否正确!四大理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越是高级的东西就越简单。超微针刀疗法简单易学,操作简便,见效神速,就连一个不懂西医解剖的中医也能在两三天内掌握并发挥神效。经常有人向我打电话咨询说没有西医解剖学基础能否学会并熟练掌握运用超微针 刀疗法和四大理论?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你是不是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此我想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以便帮助更多的人,临床使用成熟的部分经验在得到恩师肯定后,拙手写出与大家共享,借以抛砖引玉。 在超微针刀疗法临床实践中,依四大理论从众多的治愈病例中发现并总结出“颈腰综合征”“颈膝综合征”“长短链条理论”“脊柱平衡新论”“全身链条系统”“四点全息治痛症”,与近乎完美的超微针刀纵横松解

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6T12:37:20.0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作者:伊芸 [导读] 关节功能以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显著减轻,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安全性与可行性更高,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2015年3月—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样本容量45例。对照组进行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VAS评分、ROM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ROM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观察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 功能,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关节松动术;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029-02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and Joint Loosing in Treating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Yi Yun. Ya'an Yu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Ya'an, Sichuan 6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combined with loosening of j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admitted at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 the study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sample size of each group was 4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small needle knif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joint loosening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VAS score, ROM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ROM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VA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mall needle knives therapy combined with arthrode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houlder joints 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 learning and popularizing. 【Key words】Small needle knife therapy; Joint mobilization; Periarthritis 肩周炎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较缓,治疗时间较长,一般是双侧或者单侧的关节出现疼痛,多见单侧,双侧较少见,疼痛一般是酸痛或者钝痛,会向上臂以及颈部放射,夜间明显加重,按压后疼痛可缓解,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据调查显示:肩周炎患者进行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扩展,疼痛逐渐缓解,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小针刀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特随机选定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查究,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均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015年3月—2017年3月为研究时段,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样本容量45例。观察组女性16例,男性29例,年龄在41~76岁,平均年龄为(58.56±16.92)岁;病程在1~8个月,平均病程为(4.56±3.17)个月;体质量在18kg/m2~26kg/m2,平均体质量为(22.6±2.6)kg/m2;其中2例是双肩、20例是左肩、23例是右肩。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28例,年龄在42~74岁,平均年龄为(58.08±15.28)岁;病程在1~7个月,平均病程为(4.08±3.01)个月,体质量在19kg/m2~26kg/m2,平均体质量为(22.3±2.4)kg/m2;其中双肩3例、左肩18例、右肩24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者坐位,使得患肩充分暴露,常规消毒患肩,铺巾,戴无菌手套,对肩部进行触诊,直至皮下存在条索状物或者疼痛,另一手持0.6mm×80mm的长针刀,在喙突处的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附着点,小圆肌和岗下肌的抵止点,分别进行切开剥离法,在肩峰下的滑囊处进行通透剥离法,直至硬结处或者疼痛处,患者出现酸胀感时,即可纵行剥离2~4刀,每次治疗时硬结点或者敏感点找5~10个即可,每7天进行一次治疗,连续治疗21天[2]。 1.2.2观察组小针刀疗法同对照组。主要有牵拉、分离、旋转、摆动。结合患者的僵硬情况、肩关节疼痛用Maitland手法分级评估。Ⅰ、Ⅱ级适用于疼痛引发的肩关节受限,Ⅲ级适用于合并疼痛、僵硬等症状者。Ⅳ级适用于肩关节以及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导致的活动受限的。告知患者放松身体,采取舒适的体位,结合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肩关节活动情况,确定手法的应用方向以及治疗平面,例如盂肱关节需要长轴分离并牵引,前后挤压关节面,关节锁定之后对健侧妥善固定,向前缓慢推动患者锁骨。胸锁关节需要用拇指按压并推动锁骨,所有动作每次3~6次,每次30min,每日一次,疗程21天[3]。 1.3 评价指标 1.3.1治疗效果显效: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可正常活动。有效:疼痛等症状可见显著好转,肩关节活动轻微受限。无效:疼痛症状未见显著变化,甚有恶化、加重迹象。前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4]。 1.3.2 VAS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 1.3.3 ROM评分主要从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前屈这五方面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越好[5]。 1.3.4生活质量采用WHQQL-36评分评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包括肌体疼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命力、情感健康五维度,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VAS评分、ROM评分、生活质量),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松解术;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常见病。我门诊部自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朱氏小针刀在病变腰椎间隙的棘间、侧隐窝、横突间韧带处松解,并配合手法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经对68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32 例,年龄23~76岁;其中L4~L530例,L5~S124例,L3~L42例,L4~L5并L5~S18例,L3~L4并L4~L52例。侧方型50例,中央型18例;病程30天~21年。 2.诊断及排除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①常有外伤或腰痛史;②腰痛向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背外侧,活动加重,卧床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拇指背伸力弱;③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节段)和程度,全部病例影像学资料符合腰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病例:①椎体滑脱、骨折、结核、肿瘤者;②非巨大突出者;③突出髓核无严重钙化和骨化者;④无马尾神经损害者;⑤不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 3.治疗方法 (1) 针刀松解术: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脐下垫一高约20 cm 小枕。皮肤常规消毒,进针点皮肤以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后,按针

刀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侧方型在患侧施术,中央型两侧施术。①松解棘间韧带: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穿过皮肤、脊上韧带直达脊间韧带,探及上一位棘突下缘骨面,紧贴骨面将脊间韧带松解3~4刀。②松解侧隐窝:针刀在病变节段棘突间正中线旁开0.5~1 cm处,穿过皮肤、皮下、竖脊肌直达椎板,紧贴椎板内侧骨面向深处铲切3~4刀。③松解横突间韧带:在病变节段上一位棘突尖正中线旁开2.5~3.5 cm处,将针刀刺达横突骨面,在横突骨面下缘切开剥离横突间韧带。④针刀术后,针孔指压1~3分钟,针口无出血时以创可贴覆盖针口。 (2)手法治疗:针刀松解术毕,按以下方法给病人做手法治疗。 ①牵抖手法:病人取俯卧位,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抓住病人两小腿,用力将病人往后牵抖,反复牵抖3~5次。②抬按手法:病人俯卧,患侧膝关节弯曲90°角(中央型两侧弯曲)。术者双手重叠,右手小鱼际放在病人腰椎病变间隙下位棘突上,一助手站在病床上,双手抓住病人患侧小腿(中央型抓两小腿),将病人患侧(中央型将两侧)髂前上棘提离床面1~3 cm时,术者双手突然用力往下按压,当病人髂前上棘到达床面时,助手将病人大腿放在床面。之后,再重复以上动作15~20次。③斜扳手法:病人侧卧,患侧在上,面向术者,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向病人,一手肘部推肩向后,另一手肘部拉髋向前,两手同时突然用力,只做一次。 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腰部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工作。显效:腰腿痛显著减轻,直腿抬高

超微针刀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 1.刀口只有0.4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 2.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副作用; 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 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 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 微针刀疗法是在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方法。其疗法特点: 1.刀口只有0.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2.不用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安全无副作用。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安全保障。 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 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这样大大的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 6.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 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保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总之,超微针刀采用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是患者接受的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是运用刀口只有0.5mm的极小的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的筋膜,或人体非固有的支持结构系统,直到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的目的,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疗法。人体的肌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针刀深度只有1cm或1.5cm。将这些肌肉或肌腱的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并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多的伤害。另外,重要的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1―1.5cm的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是非常的安

针刀治疗的概论

一、针刀疗法的作用和机制 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根据生物力学原理,把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简、便、廉、验”的新疗法。 针刀的治病机制是通过针刀直刺病灶将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组织切开、松解、破坏。根据生物电原理和压电学原理分析,通过针刺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强局部病变组织的营养供应,同时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分解,末梢神经介质增强,产生血管、神经的活性物质,降低致痛物质在血清中的含量,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离子被阴离子置换,以减轻镇痛的目的。 二、针刀疗法的四大核心理论 1、闭合性手术理论 闭合性手术即(针刀疗法)是不打开皮肤,直接在体内行切割、松解等操作而达到手术治疗目的的方法。在“盲视”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就要求掌握手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体表定位学、动态解剖学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效地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脏器。操作时要有空间概念,手下功夫,既要有西医的精确性,又要有中医的模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使闭合性手术顺利开展。 2、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学理论 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包括人体除了唯一的硬组织之外所有的组织,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力学特征,其损伤病理变化也有相同的规律,为顽

固慢性内脏组织器官疾病的治疗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软组织损伤的各种类型:包括暴力型、积累性、情绪性、隐蔽性、疲劳性、侵害性、自重性、手术性、病损性、环境性、功能性损伤十一大类。 软组织受到损伤后逐渐出现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症状,如疼痛、酸胀、麻木等。 软组织损伤疾病可致人体动态平衡失调。人体运动器官在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3、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如关节扭伤,不仅软组织损伤,而且关节也必错位,即中医骨错缝。这种骨错缝未得到恰当的治疗,受拉力损伤的一侧软组织松弛变长,受压力压缩的一侧,必然挛缩变短。久而久之受压力部位就会形成骨性突起,即骨刺。 4、经络实质的学说理论 经络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电生理调节系统组成的人体庞大的信息反馈系统。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针刀疗法的六大学说 1、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是研究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T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护理

201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350003)2012年2月24日收稿 摘要:目的:总结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 )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3例行TEM 术患者的手术配合要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TEM 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0~180分钟。术中出血量5~150ml 。无一例术中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访视评估,完善的物品准备,医护人员的熟练默契配合是TEM 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关键词:手术配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1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TEM )的配合 施晓玲*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是一种兼备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 优点的新技术,能治疗距肛缘5~25cm 之间的直肠肿瘤[1]。TEM 优点是经过自然腔道无外在的手术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2] ,是直肠良性病变的首选手术方式,对部分早期直肠癌的病人可达到根治效果,并避免了永久性造瘘的致残手术。由于手术器械复杂,所以,护士的熟练配合尤为重要。我院2009年12月起开展此技术,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室共成功配合23例TEM 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5±14.4岁。1.2方法:全麻后,按肿瘤部位的不同摆相应体位,摆体位的原则是让肿瘤位于下方,靠近手术床平面,如肿瘤位于直肠后壁则摆 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 铺巾,经轻柔扩肛后,选择适当长度的直肠镜经肛门插入,接好后端操作板,装上双目镜,连接光源线,在直视下调节好镜头位置,用Martin 臂把直肠镜固定于手术床上。正确连接注气、注水装置和显像装置。保持CO 2低压充气状态,先用针形电刀电灼出拟切除直肠肿瘤的边界线,再用电凝针或超声刀切除,最后对切除的创面冲洗、止血,如有全层切除需用4-0的可吸收带针缝线进行连续缝合,线两端用银夹固定。1.3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30~180min 。术中出血量5~150ml 。手术标本病理回报结果显示:绒毛腺管状腺瘤12例,直肠类癌1例,直肠癌T1期5例,直肠癌T2期2例,其他病变3例。其中,作肠壁全层切除15例,无一例术中并发症发生。 1.4TEM 手术系统:我院的TEM 手术系统是德国WOLF 公司生产。术者在双目镜下操作,并将立体双目镜上的接口连接到图像监视器上,助手及器械护士通过监视器了解手术进程,便于手术配合。操作是在长管状硬管镜下进行,操作空间有限,操作难度 大。因此, 很多器械有左右手区别,需要特别注意。2护理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全面了解病史,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2.1.2手术物品准备:术前准备电刀、超声刀、肛门镜主机及视频系统,TEM 主机要提前自检;低温灭菌的立体双目镜、带3个特制橡胶袖套密封的四孔面板、超声刀、银夹施夹钳、银夹数个;高压灭菌的直肠镜、Martin 臂、专用手术器械、连接管道;4-0带针的可吸收手术缝线,一次性镜头塑料套。 2.1.3手术体位准备:巡回护士和医生可根据患者确定的肿瘤位置来摆置手术体位。2.2术中护理 2.2.1手术体位:摆放体位的目的是让肿瘤尽量位于硬管直肠镜 视野下方。因此, 巡回护士应根据肿瘤位置正确摆放体位。2.2.2手术用物器械:①手术器械的清点。器械多,护士必须清点手术器械及用物,尤其注意手术器械细小可拆卸部分的完整性,以免遗漏至患者体内。②保证仪器管道的通畅性。肛门内镜主机中注水针头用来连接注水管和生理盐水瓶。③器械的中前部杆要涂润滑剂,利于器械经过密封冒,延长密封冒的使用寿命。通过实践,用浸润了液体石蜡的纱布擦拭器械不但快捷而且润滑效果 好。④TEM 手术器械有左右手之分, 所以,将左右手器械分开放置,在选取时能更快捷。⑤手术缝线的准备。一般用4-0可吸收手术缝线,长度不宜超过7cm ,如果创面大,可能需要两到三根。用1枚银夹做结点,连续缝合后,在缝合中段亦可用银夹固定,在缝合结束处使用一枚银夹夹闭线头,剪断后取出缝针即可。2.2.3术中并发症的护理:TEM 手术操作精确,创伤小,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因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损伤肠壁周围组织,如阴道壁损伤,损伤输尿管等,应协助医生即刻在内镜下行严密修补。3小结 TEM 是集内镜、腹腔镜和微创手术优点于一体的治疗直肠肿瘤的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所以,手术护理也要 不断地发展适应。 首先,在术前需先行了解可能的手术体位,并作好相应准备,防止压疮和神经血管的损伤;其次,要求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器械和仪器构造及使用,掌握手术步骤,娴熟地进行手术配合。术后随访患者,关注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状况。我们在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确保高质量的手术配合。 摘要:应用“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一定要熟练掌握寰枕部精细解剖和动态解剖,有丰富的针刀临床经验 及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才能安全有效。本文选取80例患者,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70%,一般治疗1~2次,术后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末见复发及付损伤病例。关键词:“T ”形针刀松解术;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53-02 “T ”形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护理 肖荣*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442700) 2012年2月24日收稿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稳定 性减弱,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 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应用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等方法治疗,症状多可缓解,但比较顽固的颈椎病却欠佳。2009年至今, 我们通过“T ”形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取得 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4.3年。1.2治疗方法:针刀治疗第1次采用大“T ”形针刀松解术。取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cm 为2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