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重构和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一)

血管重构和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一)
血管重构和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一)

血管重构和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一)

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后3~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大约为35%~40%。再狭窄机制研究进展表明,血管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包括平滑肌细胞激活、增生和迁移以及细胞基质分泌)1~4]。最近研究表明再狭窄尚与血管重构(vascularremodeling)有关4~6]。收缩性血管重构指血管球囊成形处血管管径或体积减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浸润和分泌对此起一定作用10]。再狭窄过程可能是细胞增生所致内膜增生和血管几何改变所致血管重构的总和6]。以往文献常忽视了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和外膜改变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血管重构概念及其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形成中的意义,血管外膜改变在血管重构和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

再狭窄的基本病理过程

血管成形术后血管损伤过程类似于一般伤口愈合,分3个重叠的血管修复阶段6,11]:①早期血栓期:血管壁弹性成分由于血管成形术中牵拉撕裂致内膜分离,并延伸到血管中层和外膜层,撕裂平面因内皮剥脱使内膜下成分暴露,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形成血栓,并有炎症表现,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4,6,11]。②细胞颗粒期:涉及细胞迁徙至血管损伤区域,内膜撕裂和血栓机化处可见犬牙交错着HHF-35染色(α-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少,泡沫细胞可见11]。平滑肌细胞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小板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等生长因子激活下,迁徙到损伤部位增生,并分泌细胞外蛋白基质4,6,11]。③血管重构期:特点是内膜平滑肌细胞不再增生,平滑肌细胞和外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6]。可见中层纤维变性、外膜层纤维变性增加和外弹性纤维层周围厚带11]。胶原蛋白构成了再狭窄病变血管壁蛋白成分的50%,葡糖胺聚糖透明质酸(glycosaminoglycanhyaluronan)等其他蛋白质也是血管壁主要组成8]。

目前大多数抗再狭窄药物试验是通过抗血小板和抗血栓形成或抑制平滑肌增生进行,大多不能显著减少再狭窄。许多学者在寻找新药的同时,意识到血管重构也是再狭窄的一种关键性过程6]。

血管重构的定义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

重构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严格是指大小和形态改变6]。对动脉血管而言,血管成形术后可有急性重构(过度扩张和被动弹性回缩)和晚期重构(慢性扩张或收缩)13]。晚期血管重构意味着慢性血管直径和动脉壁构成改变,可伴有血管大小和形态改变。它是血管对血液动力学应力、动脉损伤和细胞增生的反应5,6]。血管壁结构改变包括四方面细胞生物学过程即细胞生长、细胞死亡、细胞移动以及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血管壁局部产生的生长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和血液动力学刺激决定了血管壁结构改变5]。血管重构可分为有利重构和不利重构,前者是指一种正常适应性或补偿性改变,后者是指适应不良改变。由于血管大小改变是影响再狭窄的较重要因素,几何重构常用于指总体血管面积(血管大小)扩大或收缩。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性导管、静脉搭桥移植血管和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均可致血管重构4~6,15],我们着重探讨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血管重构。

实验结果表明,兔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后1个月再狭窄程度与内膜增厚关系不密切,而与血管缺乏代偿性增大(外弹力膜面积增大)和/或血管径缩小程度有关4,6]。Andersen等14]在猪冠脉实验模型上发现新生内膜与介入后晚期管径不相关,晚期管径大小与晚期血管体积有关。血管被扩张程度越大,血管损伤越大,随之新内膜形成程度越大,但增大的血管代偿适应了较大新生内膜而不发生管腔再狭窄。只有迟发管腔径丢失(lateluminalloss)(包括新内膜形成和血管重构)超过了以前急性管腔径获得(acuteluminalgain)才有再狭窄病变发生。血管迟发管腔径狭窄主要由收缩性血管重构引起缩窄血管所致,内膜增生只说明不超过30%

迟发管腔径丢失,而收缩性血管重构能说明至少70%迟发管腔径丢失。

Mintz等16]从人体冠脉内超声发现血管重构约能说明迟发管腔径丢失(再狭窄)的73%,而迟发管腔径丢失(再狭窄)的27%是由血管内膜或中层增生所致(图1)。血管成形处的血管外弹力膜截面积(即血管截面积或血管大小)变化是双向的,大约20%病变可有血管外弹力膜截面积增加,80%病变可有截面积减少而有致再狭窄可能。尽管有内膜斑块增生,外弹力膜截面积增加可增加迟发管腔径获得而减少再狭窄发生(图1),这与动脉早期粥样硬化过程中适应性血管重构扩张相似15,16]。只有显著晚期收缩性血管重构产生才可有晚期再狭窄表现。因此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由晚期血管截面积变化(血管重构)的方向和程度所决定。

影响血管重构的有关因素主要有血液动力学(血压、血流量以及血流切变应力)改变和细胞外基质组成改变4,5]。血管成形术后扩张部位再发动脉硬化病变中,代偿性血管体积增大缓解了再狭窄发生,这种扩张性血管重构可能与血液动力学改变激发内皮细胞途径修饰血管重构过程有关4~6]。血管损伤后不久发生内皮细胞层再生可能是最后决定管腔截面积从而最终决定其临床过程的关键因素。血管成形术后内皮细胞作为一种血液动力学刺激(如血流速度和切变应力改变)换能器,产生的生长和迁移抑制物,而血管壁细胞生长和死亡之间平衡以及重构基质控制和维持血管几何形态能力可能决定了血管管径大小5]。缺乏内皮细胞或再生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均可削弱切变应力改变所致的代偿性血管体积增大重构反应,可能是再狭窄形成的一种机制4]。

Isner等12]观察到86%冠脉再狭窄病变有程序性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apoptosis),而只有29%冠脉粥样硬化病变有细胞凋亡。再狭窄过程中血管外膜外弹性纤维层截面积常与血管中层及内膜层截面积一起相应减少,提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重构过程存在着细胞凋亡,影响再狭窄程度16]。

慢性收缩性重构可能与血管壁胶原蛋白沉着和再机化有关4]。由于血管重构发生于细胞增生后血管重构期,细胞外基质代谢可能是血管重构形成的一种重要原因。管壁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其含量和机化可影响重构过程6]。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受损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和血小板均可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s-β,TGF-β),促使平滑肌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和基质。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涉及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对血管重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6,8]。

近来文献10]提示血管外膜在血管重构中有重要作用,下面着重分析血管损伤后血管外膜改变及其在血管重构形成中的作用过程。

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改变在再狭窄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实验动脉成形术后24小时血管外膜可见BrdU(5-溴脱氧核苷)活性增加(DNA合成增加),无明显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几天后外膜胶原纤维形成提示着外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在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形成术后常见外弹性纤维层和内弹性纤维层破裂,外膜层连接组织(胶原纤维)可延伸到内膜层和中层10~12]。外膜成纤维细胞由于弹力层撕裂,移行到血管中层和/或新生内膜层形成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然后经历细胞凋亡,或转变为静息成纤维细胞11,12],或转为表现α-肌动蛋白的平滑肌细胞13]。

再狭窄的一种机制是血管损伤后血管外膜收缩绞窄动脉而致迟发管腔狭窄14]。实验动脉损伤的特点之一是发生了严重血管外膜破坏,触发新外膜形成和收缩14,15]。血管重构期外膜有较高生长因子表达,激发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生物合成8],外膜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13]和胶原纤维合成增加11]缩窄损伤血管。血管外膜尚可发生纤维变性而挤压血管(象疤痕收缩一样),阻止血管代偿性增大而对再狭窄起重要作用。人体冠脉球囊扩张后再狭窄重构可由同样机制触发,僵硬粥样硬化斑块因介入挤压而与被伸展的顺应性较好的管壁成分(斑块游离壁、中层和外膜)分离,撕裂常延伸到血管壁深处。牵拉和撕裂所致外膜和

血管周围损伤可触发新外膜形成和收缩(收缩性重构),以致迟发管腔狭窄形成。血管壁损伤处常有明显外膜增厚,血管外膜是血管重构重要因素,其成纤维细胞激活所致胶原和基质形成增加可影响人体再狭窄过程6,14~16]。

血管外膜炎性活动是血管细胞对球囊损伤的一种重要反应。血管损伤后有外膜蛋白溶解活动增高,Libby等8]发现血管损伤后早期外膜细胞内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表达增高。外膜炎症及其所致的基质蛋白酶降解活动有助于动脉扩张,可能也是血管损伤后适应性增大(扩张性重构)的一种机制6,8]。血管重构和再狭窄的实验和临床对策

综上所述,收缩性重构是冠脉成形术后晚期再狭窄发生发展中的一种主要因素。目前针对收缩性血管重构防治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有物理支撑(冠脉内支架置入)、减少局部损伤(切割球囊)和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产生(血管内局部传递放射性同位素作局部放射、生长因子拮抗药物口服或局部应用)。

再个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冠脉内支架可通过防止血管回缩和血管重构而明显降低再狭窄发生率17,18]。BENESTENT研究17]随机对26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置入支架,另258例行标准球囊成形术(共520例),随访7个月观测两组再狭窄和心脏事件发生率,支架置入组再狭窄率为22%,而常规球囊扩张组为32%,且支架置入组心脏事件明显减少。有研究18]对410例冠心病患者(50%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置入Palmaz-Schatz支架或行标准球囊成形术,随访6个月,支架置入者有较低再狭窄率(31.6%对比42.1%)。

Barath等19]介绍用切割球囊较锋利地和有规律地纵向切割血管壁以减少球囊损伤所致愈合反应和血管重构以降低再狭窄发生。

血管内局部放射可能通过抑制损伤部位外膜纤维化而对迟发血管重构有良好作用。Waksman 等21]用同位素90锶/钇(90Sr/Y,释放β射线)和192铱(192Ir,释放γ射线)在动物冠脉内照射发现外膜和中层细胞增生明显减少,α-肌动蛋白阳性肌成纤维细胞减少,同位素照射过的血管外周径明显大于未照射过的血管。有人在冠脉内置入放射性同位素支架作局部放射,试图抑制内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管壁胶原合成,且支架本身又能抵抗重构,降低再狭窄率9,22]。

许多研究致力于通过局部传递导管在血管壁局部环境中进行局部药物传递高浓度复合物(如放射性同位素或重构拮抗药物),使其有足够浓度渗透内膜到达血管外膜以控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血管壁收缩9,20]。

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能与肌动蛋白(actin)结合并抑制其聚合作用,抑制细胞移动性和平滑肌收缩,动物实验将此药局部传递至血管损伤处,几周后可能因血管重构和回缩减少而血管管腔面积增大,无新内膜形成减少,最终降低了再狭窄。在美国已开始了将细胞松弛素B通过多微孔(microporous)球囊导管局部传递给药的多中心临床实验6,9]。Tranilast,N-(3,4-二氧甲基肉桂酸)邻氨基苯酸N-(3,4-dimethoxycinnamoyl)anthranilicacid],一种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的抗过敏药,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释放TGF-β、白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2,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而抑制瘤状疤痕(keloid)和肥厚性疤痕形成6,23]。Kosuga23]发现254例定向冠脉病变旋切患者中40例术后服tranilast,每天600mg持续3个月,随访6个月再狭窄率为30%,对照组为43%。这可能因为tranilast抑制了胶原蛋白合成致改变血管重构过程,其机制有待冠脉内超声研究证实。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建议收藏)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 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文档交流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文档交流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 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 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 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文档交流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者(如TIA); 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 (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 头部CT 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文档交流

血管MRI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中的应用

血管MRI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D)常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相联系,但缺乏直接的在体成像技术。心血管磁共振(CMR)结合对比剂增强以及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成像在其诊断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CMR通常采用腺苷或双嘧达莫等扩血管药物,评价静息和负荷状态的心肌灌注。在无梗阻性冠脉的患者中,由负荷引发的心肌灌注减少是CMR诊断CMD的主要方法。 不合并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D患者多达50%,CMR的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检查为这些患者的诊断和复查提供了很好的选择。CMR检查在心肌疾病的CMD上体现出独树一帜的诊断优势,被推荐为该类CMD的首要检查方式。糖尿病患者在负荷状态下的的心肌灌注减少、MPRI值减低,揭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此类患者运动时能量缺乏加剧的原因,并且通过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检测到可逆性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较高。 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定量评估静息-负荷状态下的心肌灌注情况,发现MBF减低可提示有CMD,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毛细血管密度减低也会出现微循环缺血。而CMD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利用MPRI可有效识别这些患者的CMD。 无冠状动脉阻塞的主动脉狭窄患者,MPRI的降低提示其心绞痛症状与CMD有关。负荷-静息心肌灌注结合其他常规序列,不仅仅在这些原发病本身的诊断上起到关键的作用,还能检测出微循环障碍的存在,明确疾病的进展并提供预后信息。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时可发生微循环阻塞,LGE时可以在高亮的梗死区域中出现低信号,即为MVO。对于此类患者,结合钆的首过灌注和LGE的表现,以其明显的视觉对比可检测出梗死心肌中的MVO。 近年来,参数定量成像的快速发展使其在CMD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该技术能将心肌组织中不同的T1、T2、T2*的弛豫时间量化,比如T2* mapping可直观地识别出AMI中的心肌出血,这些新技术有望作为常规对比剂增强扫描的替代和补充。 总之,磁共振能够通过心肌灌注成像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微循环变化,但目前针对CMD的扫描序列、测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还缺少标准化的指南。尤其是CMR定量评估微血管的方法,各种参数的界值有待进一步优化。 然而,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虽然CMR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一站式”的检查特点结合无辐射灌注技术在CMD的诊断上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优势,相信未来CMR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刘文娴 自1977年9月Andress Gruentzig首次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以来,以PTCA 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今天,除PTCA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还涵盖其他多项能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包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旋磨术、定向旋切术、抽吸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目前美国每年的PCI例数超过50万例,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超过100万例。 在介入治疗广泛开展,而且冠心病的治疗同时存在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权衡治疗的风险与收益,价格与效益,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冠脉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一、影响PCI因素 (一)解剖因素 病变形态和绝对狭窄程度是支架前时代PTCA即刻结果的重要预测因素,主要由血栓或夹层造成的急性血管闭塞发生于3-8%的患者,而且与特定的病变特征有关。过去提出的依据病变特征,严重程度的病变分类法已基本上被目前的PCI技术所改变,后者利用支架处理原发和继发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美国ACC/AHA专家委员会修改了以往的ACC/AHA病变分类系统,以反映病变的低、中、高危程度(见表1)。 表1 病变分类系统[2000解剖风险分组(PCI支架时代)] 低危中危高危 局限的(长度10mm)管状(长度10-20mm)弥漫(长度.20mm) 向心性 易于到达 非成角(<45o) 外形光滑 轻或无钙化 非完全闭塞偏心性 近端中度扭曲 中度成角(>45o<90o) 外形不规则 中或重度钙化 完全闭塞<3月 近端过度扭曲 成角很大(>90o) 完全闭塞>3月和/或桥样侧枝

脑梗死静脉溶栓流程

XXX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一、医疗流程 (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如果发

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七)、抽出溶栓总剂量10%得阿替普酶在1分钟内静推,其余药物在1小时内静脉泵入完毕。 (八)、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注意检测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最初2小时内,1次/15分钟,随后6小时,1次/60分钟,此后1次/4小时。直至24小时。 (九)、rt-PA输注过程中注意事项。出现下列情况,停止输注。 1、过敏反应:显著得低血压、舌源性肿胀。 2、神经功能恶化: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项评分下降2分),病情加重(NIHSS评分增加4分) 3、血压大于185/110mmHg持续存在或伴神经功能恶化‘ 4、严重得全身出血: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 (十)、过敏反应处理 1、停rtPA; 2、停ACEI/ARB; 3、高流量吸氧; 4、根据情况应用抗

冠状动脉解剖学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1.左主干: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长度5~40毫米,然后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尚发出第三支血管,即中间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2. 左前降支:沿肺动脉前行至前间沟,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其主要分支包括: (1)间隔支动脉 室间隔穿支:几乎成直角发出,第一室间隔穿支较粗大,越接近心尖部越细小,且与前降支成角越锐利。 (2)对角支: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相互平行,自近端至心尖,逐渐变细小。偶然一支粗大的角支可以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右室前支左圆锥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 3.左回旋支:绕向后于左心耳下到达左房室沟。其分支包括: 1)钝缘支: 1-4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钝缘支较粗大,其分支后的左回旋支明显变细。 约10%的回旋支到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称为后降支。 回旋支尚发出分支供应房室结,50%的窦房结动脉分支来源于左回旋支,还可发出左心房支提供大多数心房血供。左室前支左室后支 冠状动脉解剖学 右冠状动脉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中部,也可发自近主动脉瓣或右冠窦-主动脉交接处。下行至右房室沟,绝大多数以一支传导血管至后室间沟。其分支包括: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的心脏窦房结动脉 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端右上方, 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以后分支常成直角发出, 供应右心室前侧壁或右心房。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1)后降支: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2)左室后支: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时发出 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注释: Ao(Aorta主动脉) MT(main Trunk左主干) Rc(Right coronary右冠状动脉) 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Diag.(Diagnoal branch对角支) LMB(Left Marginal Branch左钝缘支) Spyder View(“蜘蛛位”) PLA(Posterior Left ventricle artery左室后支)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 四、关于冠心病的基本知识: 1、斑块形成分四个阶段:脂质沉积;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性斑块。 2、梗塞分心内膜下梗塞和透壁性梗塞,VCT表现为肌壁变薄,密度降低。 3、梗塞的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左室乳头肌梗塞等。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无抬高的心梗)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是以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其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而非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

r-tpa静脉溶栓操作规程

r-tPA静脉溶栓操作规程 用药前 1、病史和体征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 2、治疗前检查:体重、血常规、血型、PT、PTT、纤维蛋白原、电解质、Bun、Cr、Glu 、 ECG、biomarker 3、治疗前CT检查 4、治疗前MRI检查(DWI/PWI、Flair、MRA) 5、符合后述的入选/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 1.年龄18~75岁; 2.临床症状符合缺血性卒中的诊断 3.卒中症状或体征出现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窗在3-9小时内 4.首次发病或既往卒中未遗留明显后遗症(mRS≤1); 5.NIHSS评分>4分(至少有肢体力弱得分) 6.MRI检查能够在卒中发作后小时内完成 7.累及半球灰质的PWI异常灌注区最大直径>2 cm 8.PWI/DWI不匹配区≥20% 9.MRA显示TICI分级为0或1级 排除标准 1.CT检查发现高密度病灶(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塞范围大)、急性低密 度病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2.患者在行MRI检查后30-60分钟之内仍不能得到试验治疗者 3.昏迷 4.卒中症状在随机分组过程中迅速好转 5.严重的卒中症状(NIHSS>25) 6.6周内有卒中史

7.发病初有癫痫发作 8.由于治疗脑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操作而引起的卒中(由诊断性脑血管造影或心 脏介入引起的卒中应该治疗) 9.临床有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等表现,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使MRI提示正常 10.既往有脑出血、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病史 11.估计为脓毒性栓子栓塞; 12.出现近期的急性心肌梗塞相关的心包炎; 13.近期内(30天内)有过手术、实质脏器的活检和腰穿; 14.近期内(30天内)有过外伤(包括头外伤),内脏损伤或溃疡; 15.肯定的活动性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憩室; 16.任何近期(30天内)活动性出血; 17.肯定的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素质,基本的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数<100 000/ mm3,血 球压积<25 % 或口服抗凝治疗者INR值> 18.妊娠期、哺乳期和前30天内分娩者; 19.对碘对比剂严重过敏者; 20.其他严重的疾患或估计生命不足1年者; 21.任何其他的医生肯定一旦开始降纤治疗将使患者承受很大的风险情况下,如淀粉样脑血 管病; 22.两次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10分钟, 重复2次测得的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 23.MRI显示ICH 或SAH 24.DWI 异常范围>1/3 MCA 供血区 25.PWI提示无灌注异常 26.颅内病变干扰PWI和DWI的评估 27.MRI检查的任何禁忌症 知情同意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的目的、效果、出血并发症、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可能、效果不理想的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020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 1.背景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 的报道已有43 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心血管病指南。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列入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并提出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1]。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专门针对CMVD 的指南或共识,我国临床医师对于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诸方面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鉴于此,2015 年3 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的专家,着手编写本共识。专家组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工撰写、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并认真征求10 余位在CMVD 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资深专家的意见,最终完成了本文的定稿。尽管如此,专家

组认为,CMVD 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临床证据明显不足,本共识的内容仍然是粗略和初步的,希望本共识和建议对于该领域更加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够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2.CMVD 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CMVD 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1973 年,Kemp HG 首次将此病命名为X 综合征(syndrome X),1985 年,Cannon RO 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2007 年,Camici PG 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1]。本专家组认为,微血管功能异常一词未能涵盖本病的微血管结构异常,因此建议命名为CMVD。 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CMVD 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往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 的发生率约为45%~60%。2012 年欧洲一项包括11 223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7.5 年随访研究显示,入院时近1/3 的男性和 2/3 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但无论在男性或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主要心血

冠脉血管

LA -Left Atrium左心房 RA -Right Atrium右心房 LV -Left Ventricle左心室 RV -Right Ventricle右心室 MitralValve二尖瓣 A.Aorta-Ascending Aorta升主动脉 D. Aorta-Descending Aorta降主动脉 SVC –Superior Vena Cava上腔静脉 IVC –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静脉 PA -Pulmonary Artery肺动脉 PV -Pulmonary Vein肺静脉 LMA -Left Main Artery冠状动脉左主干 LA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左前降支 LCX -Left Circumflex Artery左回旋支 LMB -Left Obtuse Marginal Branch 左边缘支(钝缘支) RCA -Right Coronary Artery 右冠状动脉 PDA -Posterior Descending Artery后降支ConusBranch右动脉圆锥支 LAA –Left AtrialAppendage左心耳 RAA –Right AtrialAppendage右心耳 CS -Coronary Sinus冠状窦 MCV –Middle Cardiac Vein心中静脉

GCV–Great Cardiac Vein心大静脉 PIVV –Posterior IntraventricularVein后室间静脉(心中静脉) PLVV –Posterior Left Ventricular Vein 左室后静脉 PLV –Posterior Lateral Vein左室后侧静脉(边缘静脉)

冠脉血管解剖

掌握心脏的血管解剖,尤其是冠状动脉解剖是心血管科医生最基本的最起码要求。以下是虫哥制作的心脏动静脉模型 要是您觉得复杂,神经科医生笑了,虫哥经常CT室看见神经科医生对着重建的脑血管CTA发愣,尼玛,这哪里是血管,这些明明就是一堆草嘛,倒数第2堆,第3排那根草,叫狗尾巴草,供应左侧内囊,如果梗塞会引起右侧肢体偏瘫-----什么是专业这就叫专业,所以心脏就那么几根血管-----我们应该知足了

如果要说心脏的血管解剖复杂绝对是人为因素造成,虫哥总结的原因大致如下 1、传统教学方式和二维图片枯燥,内容乏味,简单的东西也让他们写复杂了,明白的东西让他们写糊涂了,基于我们智商上的优势咱不能对这帮人要求太高 2、同一根血管有不同名称,不同简称,在不同专科又有不同俗称,还有英文名字,英文简称 比如这个孩子他学名叫沈鹤,艺名叫小沈阳,简称羊仔英文名字叫xiao-senyaner,简称、XSY 俗称二狗子-----如果学医,以上你统统都得记住, 在学术讨论会时先发言的医生说,从心电图上看我觉得这个犯罪血管是二狗子,另一个医生说小沈阳的供血范围不应该影响到v5、v6,底下接着说xiao-senyaner如果做PIC一个支架可能不够,还有一个表示反对羊仔这种血管它一般都只放一个支架,靠近左主干例外,其实他们刚才讨论的都是学名叫沈鹤的那根血管,晕了吧,这个才一根血管的讨论,再多混搭几根看你晕不晕,什么叫折腾,这就叫折腾,中华文化就是博大精深“回”字还有八种写法呢,所以在中国学医,你只能认命 3、不同的插图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命名甚至以讹传讹造成混乱,图上的越多混乱,同一个部位,前一张图的名称跟后一张图说不定就矛盾了,大家可以翻翻以前的帖子 所以为了尽量避免犯上述错误,虫哥解决方法如下

治疗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治疗冠心病时,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是否值得关注? 作者:国际循环网日期:4/28/2012 5:46:21 PM 点击:843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叫缺血性心脏病,而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症状。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丧失劳动力。更严重的是,心绞痛还可能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 从解剖生理学的角度,对心肌血氧供应是始于主动脉发出,经由心外膜大中型冠状动脉(冠脉)、微小冠脉和毛细血管网,到达心肌细胞,其中冠脉造影可见的心外膜大中型冠脉负责血氧传输,微小冠脉在将血氧供应到心肌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在毛细血管网处与心肌细胞进行血氧交换。因此,冠脉全程畅通是改善心肌灌注的关键,任何部位的狭窄均将影响心肌的灌注,只有冠脉全程畅通,才能有效保障心肌灌注(图1)。 与大中型冠脉相比,占冠状循环95%的冠脉微小血管不能被冠脉造影所检测,因此,冠脉微血管病变可以说是海面下的冰山,是一种不可见的潜在危险。冠脉微血管作为冠脉循环的末端,对于冠脉的血流量有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心肌灌注。2011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冠脉微血管病变研究进展”表明,非阻塞性冠心病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冠脉微血管病变,其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图2)。冠脉微血管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比如微血

管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女性冠心病、PCI术中的慢血流/无复流现象、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图2.无阻塞性冠心病逐年上升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重点集中在冠状动脉主干的病变,然而在冠脉血流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却是冠脉微循环。虽然我们有多种药物和血管重建方案去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但针对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却非常有限(图3)。BB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收缩力达到降低氧耗的目的,对冠状动脉无明显扩张作用;微血管上主要为T-型钙通道,缺乏L-型钙通道,因此,传统的L-型CCB对微血管几乎没有扩张作用;微小血管中缺乏将硝酸酯转化为有效代谢物所必需的酶,因此,硝酸酯对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不佳,代谢类药物只是改变代谢途径,对冠脉无扩张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冠脉微血管的扩张受代谢物质的调控,如ATP等。KATP通道开放剂对冠脉微血管有扩张作用,而且对微血管的扩张作用逐级增强,即血管越细,扩张越明显。尼可地尔作为KATP通道开放剂,不仅能够有效扩张大中型冠脉,而且能够有效扩张冠脉微小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可能有助于解决冠脉微血管问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并且挽救了许多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同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心脏手术本身存在高风险,术后仍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出血、尿潴留、心包填塞、肺栓塞、心脏骤停,有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术后重点有效的监测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1、出血及伤口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因为加压包扎固定不良、大量抗凝剂的应用和术后肢体用力、皮下组织松弛引起,包括局部穿刺点淤血,局部假性动脉瘤形成,消化道出血。 2、低血压因造影剂扩张外周血管所致。 3、尿潴留。由于术后肢体制动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前未训练床上排尿而造成。 4、心包填塞。术中冠状动脉损伤可发生心包填塞,患者主诉胸闷心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奇脉、血压迅速下降、脉压降低、听诊心音遥远等症状。 5、肺栓塞。肺栓塞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壁的局部创伤,高凝状态,术后绝对卧床、从而影响了下肢静脉回流,并可有新鲜血栓形成;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制动过度,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解除包扎后,下地行走时深静脉内血栓脱落,特别是大便用力时,不仅可增加心脏负担,同时对长期卧床并发静脉血栓具有抽吸作用,可导致栓子脱落,通过静脉系统到达肺循环而并发肺栓塞。表现为首次下床活动时,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心悸、气短或晕厥。 6、心脏骤停。发生可能是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出现阿-斯综合症。(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 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支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的信心,重点介绍本病围手术期的配合,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为术后监测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2、出血及伤口感染。“8”字绷带加压法固定24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及术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发现,立即报告医生,把穿刺部位重新加压包扎;术肢术后24小时制动,避免受压、用力,测量血压、静脉输液或采血等均不在穿刺侧进行,以免加重肿胀〔1〕;假性动脉瘤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者超声引导下反复压迫,如果效果不加,尤其较大的动脉瘤,考虑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及压迫包扎法,必要时外科手术修补。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呕血、黑便;如有血容量不足及呕血、黑便,立即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扩容药物,并配血备用;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3、低血压护士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血压、脉搏,1/30 min,监测4 h。如发现患者血压降低,立即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加快静脉输液速度。

溶栓操作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操作规程 (北京天坛医院经验,仅供参考) 一、rt-PA静脉溶栓治疗程序 1、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团注。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点,持续1小时以上。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测血压q15min×2h,其后q60min×22h ?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 ?神经功能评分q1h×6h,其后q3h×18h ?24h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 ?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 ?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拉贝洛尔10mg静注,持续1-2分钟以上(注意:如果患者有哮喘、>1度心脏传导阻滞、明显的心力衰竭或心率<50次/分,则应避免使用拉贝洛尔)。如果血压 仍>185/110mmHg,可每10~15分钟重复给药(同样剂量或剂量加倍),最大总剂量不超过150mg。也可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的患者禁用静脉注射)。 如果血压仍>185/110mmHg,可重复给药(间隔至少为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下列方法配制,通常将250mg 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生理盐水、5%或10%的葡萄糖、5%的果糖或含0.9%的氯化钠的右旋糖苷40;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为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病人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如果初始血压>230/120mmHg并且拉贝洛尔或乌拉地尔疗效不佳,或初始舒张 压>140mmHg,则:以0.5μg/kg/min开始静点硝普钠,根据治疗反应逐渐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达10μg/kg/min,以控制血压<185/110mmHg,并考虑持续性血压监测。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冠脉介入诊疗术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95-01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尽早地联合纤溶和急诊PCI是实现STEMI最佳再灌注的策略[1]。冠脉介入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成熟,但其毕竟是一项有创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及护理 常发生于术后4h鞘管拔除后3~30min,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表情痛苦、血压明显下降、心率突然减慢[2]。原因:拔管对血管的剌激;拔管后的按压手法不当;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紧张;血容量不足;空腔脏器的扩张刺激等。在拔鞘管之前,皮下注射利多卡因和应用镇痛剂相比,病人的疼痛较重,且血管反应事件较多[3]。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心率及血压变化,维持好液体通路,拔管时备好急救药品,操作过程中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若出现严重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先行快速静脉补液,

必要时可静脉注射阿托品或升压药[4]。一旦发现立即停用血管扩张药物,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护、氧气吸入、快速液体输入速度[5]。在拔管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交谈,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压迫止血时应以食指和中指压迫股动脉搏动最强点,其按压力度以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且按压处以下肢体皮肤无青紫为宜。拔管时常规备好阿托品1mg加0.9%生理盐水4ml和多巴胺20mg加0.9%生理盐水18ml。 2桡动脉闭塞、手部肿胀、发紫及穿刺处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由于动脉鞘管对血管壁的刺激和高浓度的造影剂使用容易引起血管痉挛;手部肿胀、发紫及穿刺处出血均是由于止血压迫不当所致。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包扎过紧可能出现桡动脉闭塞、手部肿胀,过松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有报道精神紧张可诱发血管痉挛,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放松疗法,减少精神紧张[6]。为预防术中血管痉挛,通常是在病人进入导管室时测量血压不低于正常后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化。术后手腕穿刺部位的观察:术后4h内每15~30min观察1次手腕部有无渗血及手指末梢循环和桡动脉搏动情况,4h后观察1次/h,直至术后12h。如发现患者肢端青紫、感觉麻木、肿胀或疼痛等

冠脉血管解剖

掌握心脏得血管解剖,尤其就是冠状动脉解剖就是心血管科医生最基本得最起码要求。以下就是虫哥制作得心脏动静脉模型 要就是您觉得复杂,神经科医生笑了,虫哥经常CT室瞧见神经科医生对着重建得脑血管CTA发愣,尼玛,这哪里就是血管,这些明明就就是一堆草嘛,倒数第2堆,第3排那根草,叫狗尾巴草,供应左侧内囊,如果梗塞会引起右侧肢体偏瘫-----什么就是专业这就叫专业,所以心脏就那么几根血管-----我们应该知足了

如果要说心脏得血管解剖复杂绝对就是人为因素造成,虫哥总结得原因大致如下 1、传统教学方式与二维图片枯燥,内容乏味,简单得东西也让她们写复杂了,明白得东西让她们写糊涂了,基于我们智商上得优势咱不能对这帮人要求太高 2、同一根血管有不同名称,不同简称,在不同专科又有不同俗称,还有英文名字,英文简称 比如这个孩子她学名叫沈鹤,艺名叫小沈阳,简称羊仔英文名字叫xiao-senyaner,简称、XSY 俗称二狗子-----如果学医,以上您统统都得记住, 在学术讨论会时先发言得医生说,从心电图上瞧我觉得这个犯罪血管就是二狗子,另一个医生说小沈阳得供血范围不应该影响到v5、v6,底下接着说xiao-senyaner如果做PIC一个支架可能不够,还有一个表示反对羊仔这种血管它一般都只放一个支架,靠近左主干例外,其实她们刚才讨论得都就是学名叫沈鹤得那根血管,晕了吧,这个才一根血管得讨论,再多混搭几根瞧您晕不晕,什么叫折腾,这就叫折腾,中华文化就就是博大精深“回”字还有八种写法呢,所以在中国学医,您只能认命 3、不同得插图质量参差不齐,有得命名甚至以讹传讹造成混乱,图上得越多混乱,同一个部位,前一张图得名称跟后一张图说不定就矛盾了,大家可以翻翻以前得帖子 所以为了尽量避免犯上述错误,虫哥解决方法如下

rt-PA静脉溶栓操作流程

rt-PA静脉溶栓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1 年龄18~80岁; 2 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以内(尿激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4分) 4.头颅CT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禁忌证 1 CT检查发现高密度病灶(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死范围大)、急性低密度病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2 昏迷 3 在开始治疗前卒中症状迅速好转 4 严重的卒中症状(NIHSS>25) 5 6周内有卒中史 6 发病初有癫痫发作 7 由于治疗脑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操作而引起的卒中(由诊断性脑血管造影或心脏介入引起的卒中应该治疗) 8 临床有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等表现,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使CT及MRI提示正常 9 既往有脑出血、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病史 10 估计为脓毒性栓子栓塞 11 出现近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包炎 12 近期内(30d内)有过手术、实质脏器的活检和腰穿; 13 近期内(30d内)有过外伤(包括头外伤)、内脏损伤、溃疡 14 肯定的活动性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憩室 15 任何近期(30d内)活动性出血 16 肯定的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素质,基本的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小板数<100×10 ⒐/L,红细胞压积<25%或口服抗凝治疗者INR值>1.7 17 肌酐超过正常范围(>133μmol/L) 18 血糖<50mg/dl或>400mg/dl 19 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20 其他严重的疾患或估计生命不足1年者 21 任何其他的、一旦开始降纤治疗将使患者承受很大的风险情况,如淀粉样脑血管病 22 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 10min,重复3次测得的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 三、知情同意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治疗的目的、效果、出血并发症、溶栓后 血管再闭塞可能、效果不理想的可能等,并签字。 四、静脉溶栓治疗程序 1.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min内团注。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以输液泵静点,持续1h以上。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静脉溶栓流程修改稿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姓名性别年龄体重(kg)病历号病人出处 联系方式: 联系人姓名:与患者关系:电话: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 确定时间(24小时制)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最后看起来还正常是什么时候?) 来院时间:年月日时分 来诊时发病在 4.5小时之内(rtPA)是□否□ 来诊时发病在 6.0小时之内(尿激酶)是□否□ 如“是”,考虑溶栓治疗,行以下程序。如“否”,本流程终止。 开溶栓检查套餐 ?快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相(包括D二聚体)、心梗三项(督促血标本送检及化验!) ?头CT或CTA 筛查静脉溶栓标准 【适应证】是否?年龄18~80岁□□?溶栓开始时发病在4.5h以内(rtPA)或6h内(尿激酶) □□?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NIHSS 5-25)□□?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上必须为“是”,为“否”者不能溶栓

【禁忌证】 ?严重脑卒中(临床NIHSS>25分,和/或影像提示急性低密度或脑沟消失>1/3MCA供血区、明显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 ?在开始治疗前卒中症状迅速改善 ?尽管头CT未见异常,临床仍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次神经功能缺损为癫痫发作的后遗症状 ?未控制的高血压:(间隔至少5min重复3次测得)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或需要强力(静脉内给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史 ?近3个月内有有脑梗死史(但不包括未遗留神经体征的陈旧小腔梗)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近3个月内有头颅外伤或严重创伤史; ?近3个月内有胃肠溃疡史;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近10天曾进行有创心外按压、分娩、及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或静脉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 ?有出血倾向的肿瘤史; ?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史?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妊娠; ?已知的出血体质; ?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手术史;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 ?急性胰腺炎; ?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 mmol/L(50mg/dl)或高于 22.2mmol/L (400mg/dl)。 ?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以上必须为“否”,为“是”者不能溶栓。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冠脉造影﹙CAG﹚简介 1 1929年,Werner Forssmann完成首例心导管术 2 1959年美国儿科医师Sones为一个有主动脉病变得患者做心脏造影得时候,利用特制得头端呈弧形得造影导管,误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并将导管远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口,将约30ml得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而使其清晰显影,令人惊讶得就是,患者并没有像预期得那样发生室颤,因为在这之前医疗界普遍认为向冠状动脉里注射造影剂就是非常危险得(会引起室颤),从而开创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3 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经肱动脉切开得冠状动脉造影术、 4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得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二什么就是冠脉造影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得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或上肢挠动脉,沿降主动脉或上肢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得主干及其分支得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得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就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得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就是诊断冠心病得“金标准”、 IVUS、OCT、FFR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得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IVUS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就是常规检查手段。 三曹妃甸区医院如何开展起得CAG 1 呼吁 2 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 四冠状动脉得正常解剖

溶栓操作流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 静脉溶栓治疗操作规程 (北京天坛医院经验,仅供参考) 一、rt-PA 静脉溶栓治疗程序 1、rt-PA 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 分钟内团注。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点,持续1 小时以上。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测血压q15min×2h,其后q60min×22h 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 神经功能评分q1h×6h,其后q3h×18h 24h 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 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 如果发现2 次或持续性收缩压>185mmHg 或舒张压>110mmHg(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 分钟),则给予拉贝洛尔10mg 静注,持续1-2 分钟以上(注意:如果患者有哮喘、>1 度心脏传导阻滞、明显的心力衰竭或心率<50 次/分,则应避免使用拉贝洛尔)。如果血压仍>185/110mmHg,可每10~15 分钟重复给药(同样剂量或剂量加倍),最大总剂量不超过150mg。也可给予乌拉地尔25mg 缓慢静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的患者禁用静脉注射)。 如果血压仍>185/110mmHg,可重复给药(间隔至少为5 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液体按下列方法配制,通常将250mg 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生理盐水、5%或10%的葡萄糖、5%的果糖或含0.9%的氯化钠的右旋糖苷40;如用输液泵,将20ml 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为4mg/ml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病人的血压酌情调整。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如果初始血压>230/120mmHg 并且拉贝洛尔或乌拉地尔疗效不佳,或初始舒张压>140mmHg,则:以0.5μg/kg/min 开始静点硝普钠,根据治疗反应逐渐调整剂量,最大剂量可达10μg/kg/min,以控制血压<185/110mmHg,并考虑持续性血压监测。 任何静脉降压治疗后,均要检查血压q15min×2h,避免血压过低。

静脉溶栓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静脉溶栓治疗流程 (一)、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时间窗: 1、3 小时内: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 (1)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V 3 h。 (2)年龄≥ 18岁 2、3-4.5 小时内:选标准: ( 1 )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 (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 3-4.5 h之间 (二)适应症: (三) 1 、发病 3 小时内的症状严重的缺血性卒中,建议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尽管出血风险增加,但仍可从溶栓中获益(I类推荐,A级证据) 2、发病 3 小时内轻型且致残性缺血性卒中,可考虑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不排除轻症但可能致残的卒中患者,因为可以从溶栓中获益( I 类推荐, A 级证据) 3、对于发病 3 小时内轻型且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治疗。治疗需考虑可能的获益与风险。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部分患者的风险获益比( IIb 推荐, C 级证据) 4、仍然缺乏足够的证据来确定影响对阿替普酶治疗反应的急性 CT 低密度严重程度或范围的阈值。急性低密度或早期缺血性改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应作为排除治疗的标准。 5、对既往MRl发现有少量(1?10个)微出血灶的患者进行静脉溶

栓是合理的。 6、既往MRl发现大量(> 10个)微出血灶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症状性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且临床获益不明确,如果有显著潜在获益,静脉溶栓可能是合理的。 7、对于合并镰状红细胞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是合理的。 8、阿昔单抗不能和静脉阿替普酶同时应用。 9、不应对24h内应用过治疗剂量的低分子量肝素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10、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认真权衡静脉溶栓的潜在风险和可能的获益。 11、考虑到普通人群中出现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很低,在没有理由怀疑化验结果异常时,不应因为等待血液化验而延误静脉溶栓治疗。 12、高血糖或低血糖会有类似卒中的表现,治疗医师应检测溶栓治疗前的血糖水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不适用于非血管性病因的卒 13、发病到治疗的时间会明确影响到预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不 能因为观察到症状改善而延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