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的体温变化规律

女生的体温变化规律
女生的体温变化规律

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

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打印基础体温测试表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

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

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

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一般来说高温持续超过16天就是怀孕的征兆。

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15号到24号持续了20天之后降温。一般是早期流产的征兆,女性如发现有这样的基础体温,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没有排卵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没有排卵的基础体温曲线图,持续低温,没有高温期,没有形成高低温双相变化,如果是测量发现有如图示的姐妹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是什么原因造成没有排卵,以便对症下药,及早治愈!

黄体功能不良导致体温缓慢下降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黄体功能不良导致体温缓慢下降的基础体温曲线图,一般而言,当没有受孕的状态下,黄体素的浓度会因子宫内膜即将脱落而急速下降。如果体温下降速度缓慢,表示说黄体功能不良,也不利于怀孕。

黄体素浓度不够导致排卵期体温上升缓慢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黄体素浓度不够导致排卵期体温上升缓慢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可以观察到在14号排卵之后,15号开始体温缓慢上升。这种情形代表着体内分泌的黄体素浓度不够快,因而导致体温上升缓慢。通常也代表着排卵状况不良,受孕机率下降。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体温小常识

体温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体温 英文名称:body temperature 定义:机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理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体温,通常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测量方法有口测法、腋测法及肛测法。 目录 定义 具体介绍 正常波动 体热平衡 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 调节方式 调节中枢 体温测量具体方法发热分度标准 相关词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编辑本段具体介绍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摄氏度为低热,38~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40摄氏度为高热,40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摄氏度或低于25摄氏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察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正常平均体温37摄氏度,来自1868年乌德利希对2500名成年人腋下温度平均值。美国马里兰州医学院麦克维克检测148人的口腔温度平均值为36.8摄氏度,测定结果表明:个体之间正常体温变动范围可达2.7摄氏度,每个人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可相差0.6摄氏度,正常人早晨6时体温最低,下午4时最高。体温38摄氏度以下一般认为是低热,38摄氏度以上认为是高烧。 编辑本段正常波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咱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 编辑本段体热平衡 机体内营养物质代谢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其中50%以上以热能的形式用于维持体温,其余不足50%的化学能则载荷于ATP,经过能量转化与利用,最终也变成热能,并与维持体温的热量一起,由循环血液传导到机体表层并散发于体外。因此,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处于平衡,即体热平衡,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果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就会升高;散热量大于产热量则体温就会下降,直到产热量与散热量重新取得平衡时才会使体温稳定在新的水平。 编辑本段产热过程 机体的总产热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体温曲线图

体温曲线图 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 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

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 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 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一般来说高温持续超过16天就是怀孕的征兆。 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图示为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15号到24号持续了20天之后降温。一般是早期流产的征兆,女性如发现有这样的基础体温,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测量方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发烧的时候我们都侧脸过体温,但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各种正确测量方法的要点。 体温表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它们都由玻璃制成,其一端有水银,水银遇热上升的刻度就是体温度数,其中口表应用最多。 测体温前,应看清水银柱是否在刻度以下。如不在,应用拇指、示指紧握体温表上端,手腕用力向下向外甩动,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 测体温的部位在腋下、口腔、肛门。 (1)腋下:此处测体温最为方便。测温时,应把体温表的水银端放到腋窝处夹紧,10分钟后取出。 注意:①出汗多时要先擦去腋窝部的汗水;②若洗澡后,须隔20分钟才能测温;③体温表应紧贴皮肤,两者问不能夹有内衣或被单;④腋窝周围不应有影响温度的冷热物体,如热水、冰袋、开启着的电热毯等。 (2)口腔:将体温表的水银端置于舌下,闭紧口唇,但牙齿不要咬合。3分钟后取出。 注意:①如进食、饮水或吸烟,须隔半小时后测温;②寒冷季节从室外进屋,须隔15分钟;③如不慎咬破口表,应用清水漱口并吐出口腔内碎玻璃及水银,也可口服牛奶或鸡蛋清。 (3)肛门:主要用于婴幼儿及昏迷病人。应先在水银端涂少许润滑油(食用油、石蜡油均可),再慢慢将水银端插入肛门内约3厘米深(婴儿仅将水银头插入即可),3分钟后取出,用软手纸将肛表擦净。注意:测温期间最好握住体温表的上端,以防脱落折断。有腹泻、直肠、肛门疾患者不宜采用肛门测温。 查看度数时,一手横拿体温表的上端,使表与眼平行,轻轻转动体温表,就可清晰地看到水银柱上升的度数。测毕后,体温表用冷水予以清洗,擦干后收存。如为传染病人,体温表须在70%酒精中浸泡半小时。 正常人的口腔温度是37℃左右,直肠内温度比口腔高~O.5℃,腋下则比口腔低~O.4℃。正常体温在一昼夜可以稍有变动,但不应超过l℃。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38℃为低热,39℃以上称为高热。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或日周期。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而发生变动。在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 动植物教研组陈文教授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三章神经系统 第四章感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系统 第六章循环系统 第七章呼吸系统 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九章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十章泌尿系统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课程重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 3.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课程难点】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 反馈的概念。 2. 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 【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 【思考题】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2. 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3. 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左明学主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姚泰主编. 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P47~74 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4. 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后者是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 大体解剖学:借助解剖手术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形态和构造的科学;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的微细结构的科学。 胚胎学:研究由受精卵发展到成熟个体过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 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一)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前和后:腹面为前,背面为后。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Jyw.koala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

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思考题-重点及答案[纯属个人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 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老师这里有一张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的图表资料

老师:这里有一张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的图表,请同学们看这张表回答课本第7页的问题,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等一下我会叫同学来回答。 学生:思考。 老师:好,时间到请同学回答问题,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同一个或不同的问题。 得出结论: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象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学生:举例子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个例子,红细胞有什么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得出结论:血浆的渗透压与红细胞相等,从而保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血浆的渗透压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相当。由此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修使用生理盐水。 老师:叫学生自己归纳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完善稳态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完善稳态的概念。 老师:那么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分析说明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学生:听讲 老师:如果么某个器官功能出现障碍,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明:内环境成分要保持相对稳定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的功能及细胞代谢功能的实现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个器官、系统要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否则会出现稳态的失调。 老师:简要介绍人类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指出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对着幻灯片14讲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出现的现象。联系生活讲“空调病”。为什么会出现“空调病”,这种病的现象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指出“空调病”的现象、影响,提醒学生要保持机体的健康,平时要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平时可以多打打球,也可以去跑步之类的。 提问:以上的事实说明内环境稳态什么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细胞代谢需要各种物质和适宜的温度、PH,细胞生活在一定的渗透压的液体中的事实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

准怀孕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准怀孕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先来谈下基础体温(BBT),BBT 是排除一切干扰后测的体温。说明对测量体温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一般是通过人体一昼夜中的最低体温,经过6~ 8 小时的睡眠以后,通常在早晨从熟睡中醒来,未做任何动作。有些姐妹对这个概念还处于模糊的状态,以至于就算体温曲线出来后还是不能排断究竟哪天是PL 的一天。这样测到的体温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 1)那么如何来测基础体温呢? 使用的体温计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水银的、电子的都可以,只要你一直使用同一只体温计就可以了。不过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使用专门的电子基础体温计,少用水银体温计。因为你想,当你早晨刚醒,还处于不大清醒的状态下,含着一段水银,一旦咬破~~后果就很严重的。(汞是有毒的,计划怀孕准备那段已经讲过了)。另外,女性专门的电子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五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测量基础体温的方法虽然简单,但要求严格,还需要长期坚持。一般需要连续测量3个以上月经周期才能说明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姐妹只测了一个月的体温,后面几个月就不再坚持了,拿此月的体温依此类推下个月的,那样是很不正确的,每个月的体温都是不同的,要长期坚持才能说明问题。记住哦!!一定要坚持测!) 在月经期,如遇有感冒、发热、腹泻、失眠、饮酒、使用电热毯等情况,往往容易影响基础体温,在测量时要注意,同时注意要特别标记说明。 (2)基础体温的波动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基础体温,男性的体温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周期是单一性的。而女性的生殖激素比较复杂,并且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基础体温就会有波动。

女生的体温变化规律.

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 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

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打印基础体温测试表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

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 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 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体温测量流程

体温测量流程: 目的: 1、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用物准备:测温盘内清洁容器(消毒后备用体温计)、秒表、记录本、笔、润滑油(测肛温)、消毒纱布、卫生纸、弯盘。 操作流程: 一、着装规范,七步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以下,清点数目)。 二、评估 1、环境:温度适宜。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能力。 3、评估影响体温相关因素。 4、评估测量部位和皮肤情况。 三、实施要点: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方法,根据病人选择适宜的测温方法 取得患者的配合。 2、测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 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3、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让患者用鼻呼吸,闭口 3分钟后取出。 4、测肛温,用屏风遮挡,患者取侧卧或屈膝仰卧,露出臀部, 润滑肛表前端,将肛表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 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5、读取体温数,消毒体温计。 6、安置患者舒适体位,征询患者感受。 7、消毒手并记录。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测口温前15-30分钟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

冷热 敷、洗澡、运动、灌肠。 2、测口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3、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的方法。 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 守侯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5、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 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口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简易流程 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评估解释目的→适宜测温方法→摆体位 1、腋温:擦干腋下→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5-10分钟后取 出 2、口温:体温计水银端放舌下→3分钟后取出 3、肛温: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3分钟后取出→消 毒纱布擦拭 读取体温数→擦拭体温计→患者舒适体位→消毒手→记录 体温计破碎后处理程序 1、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 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口服富含纤

专家教你如何给宝宝正确量体温

专家教你如何给宝宝正确量体温 幼儿测体温要分时间和部位,六种常用温度计使用时机各不同,儿科专家提醒家长,感冒患儿家庭护理非常重要,父母要定时给患儿量体温。不过,不同年龄段孩子测体温的方式不一样,选择体温计也因人而异。 上周,邹小姐抱着一岁多的宝宝来到医院专家门诊,她说宝宝莫名低烧两个多月了。可当医生给宝宝测完体温后发现,宝宝体温完全正常。原来,她每次给孩子测腋温时间长达20分钟,体温计一在腋下,宝宝就拼命哭闹。儿科医生蒙萌告诉她,过长时间测量,会让宝宝反感,哭闹时摩擦起热反而让宝宝体温上升。 许多缺乏经验的妈妈觉得测温时间越长越准确,有的则因为宝宝不配合,还没达到正常测量时间就拿走了体温计,这些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最佳时间,不同部位,测量时长不一样 口腔测温:需要5到7分钟,正常体温范围是36.3到37.2度; 腋下测温:需要10分钟,正常体温范围是36到37度; 肛门(直肠)测温:需要3到4分钟,这个部位正常的体温范围是36.5到37.7度。 体温有“时差”,饭后半小时再测 教授称,孩子平均正常体温是37℃,但一天中会有上下变化。有的孩子在数小时内体温会上下相差近2℃。通常清晨体温最低,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孩子吃饭、喝开水、运动、哭闹,或者室温过高,衣服、被子太厚,都可能影响准确性。因此要在孩子安静时、用餐后或运动后30分钟再测。 最佳方式,不同状态,用不同温度计 教授表示,给孩子选择体温计关键不在于类型,而在于测体温时孩子的配合程度。 如果宝宝很安静、很配合,则建议使用腋温计,例如给熟睡新生儿用水银体温计。 如果孩子正在哭闹、十分不配合,可用电子体温计或者奶嘴式体温计,尤其是能快捷测量温度的额头测温计。 为防止幼儿咬断体温计,用电子体温计比水银体温计更安全。 多测几次差别不大取最高值

一天当中人体体温的变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天当中人体体温的变化 导语:一般来讲,除去各种疾病特别是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干扰,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只是和体质有关,有的略高些、有的略低些,基本都能维持在36度左右 一般来讲,除去各种疾病特别是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干扰,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只是和体质有关,有的略高些、有的略低些,基本都能维持在36度左右。其实,如果认真地说,一天之内,人的体温也不是恒定的,有略微的差别,只是变化不大,不易被察觉而已。今天,请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定要注意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随着程序和变化的因素。也可以进行生活中体温那也是呃也是有一定的恒定现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病人来检查体温和观察的病人病情的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预后。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3~38摄氏度为低热,38.1~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热,39.1~41摄氏度为高热,41摄氏度以上为超高热。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摄氏度或低于25摄氏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察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体温正常值: 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体温单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一、体温单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1、楣栏及日期/日数/时间的填写要求: ①用黑笔填写。 ②楣栏填写格式: 姓名、年龄(岁)、性别、日期、科别、病室(如3-5)、床号 (8)、住院号 (6)。 ③转科/床的填写格式: 例如: 病区: 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床号:15→30 ④入院日期填写格式: 每页第一日填写格式为: 年-月-日如“2007-3-27”,其余6天,只填写日期;如到新的月份,应填月-日如“4-3”;遇到新的年度,填写年-月-日,如: “2008-1-1”⑤住院日数填写格式: 从入院当天起为第一天,连续写至出院。手术或产后日数: (用红笔 填写)手术当日写0,次日开始记数,连续填写10天;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依次填写到手术后10天止。依次类推 2、40℃横线以上的内容填写:

①用红笔填写在相应的时间内,纵向顶格填写入院/出院/转入/手术/分娩/死亡后,用短竖线隔开(占一格)再写时间,按24小时填写,具体到时和分,填写死亡时间应与医生一致。 手术不填写时间。 ②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 如内科转入外科,由外科接收时填写“转入-五时三十分”。 3、"40℃横线以下的内容填写: ①体温记录法: 用蓝色笔绘制,口温“●”,液温“X”,肛温“O”.相邻两次体温之间用蓝线 相连,若体温在横线上也要连接。物理降温记录: 红圆圈表示,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度在同一纵格内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多次测体温时,受体温单记录限制需将体温变化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②如体温低于35℃,则在35℃以下用黑笔写“体温不升”。 患者体温突然上升或下降应予 复试,复试符合,在原体温上方用黑笔以一小写英文字母“v”表示核实。 ③患者如拒测/外出/请假而未测体温,在34-35℃之间用黑笔写“拒测”、“外出”、“请假”,前后两次体温断开不连接。患者因手术、检查等原因(没有离院)而未测体温,前后两次体温要连接。 ④脉搏记录法: 脉率以红圆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若脉搏率在红粗线上不必连接;心率以红圈表示,相邻的心率也用红线相连。⑤脉搏短绌的病人测量脉搏的同时必须测量心率,并在体温单上绘制,以红圆圈表示心率, 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相连。

体温的测量方法

发烧的时候我们都侧脸过体温,但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各种正确测量方法的要点。 体温表有口表和肛表两种。它们都由玻璃制成,其一端有水银,水银遇热上升的刻度就是体温度数,其中口表应用最多。 测体温前,应看清水银柱是否在刻度以下。如不在,应用拇指、示指紧握体温表上端,手腕用力向下向外甩动,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 测体温的部位在腋下、口腔、肛门。 (1)腋下:此处测体温最为方便。测温时,应把体温表的水银端放到腋窝处夹紧,10分钟后取出。 注意:①出汗多时要先擦去腋窝部的汗水;②若洗澡后,须隔20分钟才能测温;③体温表应紧贴皮肤,两者问不能夹有内衣或被单;④腋窝周围不应有影响温度的冷热物体,如热水、冰袋、开启着的电热毯等。 (2)口腔:将体温表的水银端置于舌下,闭紧口唇,但牙齿不要咬合。3分钟后取出。 注意:①如进食、饮水或吸烟,须隔半小时后测温;②寒冷季节从室外进屋,须隔15分钟;③如不慎咬破口表,应用清水漱口并吐出口腔内碎玻璃及水银,也可口服牛奶或鸡蛋清。 (3)肛门:主要用于婴幼儿及昏迷病人。应先在水银端涂少许润滑油(食用油、石蜡油均可),再慢慢将水银端插入肛门内约3厘米深(婴儿仅将水银头插入即可),3分钟后取出,用软手纸将肛表擦净。注意:测温期间最好握住体温表的上端,以防脱落折断。有腹泻、直肠、肛门疾患者不宜采用肛门测温。 查看度数时,一手横拿体温表的上端,使表与眼平行,轻轻转动体温表,就可清晰地看到水银柱上升的度数。测毕后,体温表用冷水予以清洗,擦干后收存。如为传染病人,体温表须在70%酒精中浸泡半小时。 正常人的口腔温度是37℃左右,直肠内温度比口腔高~O.5℃,腋下则比口腔低~O.4℃。正常体温在一昼夜可以稍有变动,但不应超过l℃。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38℃为低热,39℃以上称为高热。 ?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人体的基本概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 -------人体的基本结构概述 一、整体框架: 细胞大小和数目 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结构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质、内质网、核膜、细胞核、核仁、线粒体、 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中心体(动)上皮组织:有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核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 基本组织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细胞核大量的细胞间质(基质和纤维)构成 肌肉组织:有肌肉细胞组成(肌肉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流动镶嵌模型 > 1)细胞膜的组成: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膜中脂质的分子数超过蛋白质分子数100倍以上。 细胞膜的结构:膜外表面,有糖链。磷脂双分子层,有蛋白质镶嵌,贯穿于其中。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依赖电-化学梯度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①单纯扩散②易化扩散 ①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特点: i扩散速率高 ii无饱和性iii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iv不需另外消耗能量v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用扩散通量表示。(mol or mol数/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注:∵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外,还可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 ②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i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钠离子通道) ii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载体蛋白的协助) (3)特点: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③选择性④饱和性⑤竟争性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概念: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 如:Na+-K+泵、H+-K+泵等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③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即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能量来自膜两侧[Na+]差,而[Na+]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