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1、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答题要点:

(1)全球、国家与个人的努力;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共同拥有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2)行政、经济与规劝手段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行政、经济与规劝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规章制度强制人们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可以通过环境立法来加以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但最主要的手段还是经济手段。

(3)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的发展。清洁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需要绿色技术的支持。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技术。

2、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

第一,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又称不歧视待遇或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首要原则,它是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延伸。

第二,关税保护原则。关税保护原则是指肯定关税保护是合法的手段,禁止、取消或限制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同时要求在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各缔约方关税。

第三,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缔约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以及签订的有关贸易方面的条约等都必须予以正式公布,否则不得实施。

第四,公平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得采取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第五,互惠贸易原则。互惠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相互给予特权、利益和豁免,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互惠贸易原则的目的就是维持缔约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

第六,市场准入原则。市场准入原则是指缔约方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等制度,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握和控制要适度。

第七,公平解决争端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通过公正、客观、平等和友好的方式使有关贸易争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3、简述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

答题要点:

(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

(1)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强大动力。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贸易总量迅速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从而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金融国际化

在当今各国普遍开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不

断扩大。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国际化,促进了全球范围的巨额资本流动和资本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3)生产一体化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使世界生产日益一体化,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和国际分工模式的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推动着当代世界经济的结构转变和整体发展。新的经济理论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将迎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将彻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基础。

(三)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

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本来就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本身又存在着不平等的结构,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将会加剧。发达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大部分好处,同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四)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迅猛,世界经济区域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化可以认为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必然反应,寻求全球化收益的国家往往要借助于区域化手段,全球化与区域化共同推进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五)面临环境、资源和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严峻挑战

环境、资源和人口等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侧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而人口增长的巨大负担和经济资源的相对匮乏也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些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4、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5、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6、为什么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金融全球化虽然是一个金融问题,但其产生和发展则根源于实体经济即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金融是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和贸易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为国际金融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国际贸易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大发展,直接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对金融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增长,既是金融全球化的更直接的促进因素,也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而且使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这一途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的疆界,而且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7、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题要点:

(1)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

(2)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3)国际分工为世界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世界市场为国际分工生产提供了价值实现的环境。

七、论述题:

1、从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三个角度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书162~164页)

2、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一是工业烟尘与粉尘。二是工业废气。三是机动车尾气。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和牧业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遭到破坏,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直接威胁。

(3)酸雨。酸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近二、三十年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酸雨。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4)垃圾。全球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到垃圾污染的困扰。垃圾之所以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的垃圾污染,经常将工业垃圾转移到海外,销往或倾倒在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国家深受其害。

(5)地球变暖。地球变暖毋庸质疑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最近地球变暖在明显加速。全球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危险和最可怕的挑战,其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芜,还会助长热带疾病的滋生和蔓延,造成生态混乱、物种灭绝、粮食减产、害虫逞凶、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洪水频繁等一系列灾害。

3、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怎样?

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着内在的历史继承性。世贸组织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合理内核,包括其宗旨、职能、基本原则及规则等。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是世贸组织《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各成员间货物贸易关系的准则。

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也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1.机构性质。关贸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世贸组织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2.管辖范围。关贸总协定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世贸组织不仅要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协调与监督的范围远大于关贸总协定。3.承担义务的统一性……。

4.争端解决。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因此,世贸组织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5.成员的广泛性……。

4、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答案: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5、何谓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

所谓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述六个方面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如何?(见书87~89页)

7、试论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主要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水、大气和生物等。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前者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平衡状态的破坏。

A、温室效应。(1)温室效应。地球的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稀薄的气体层,气体中如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臭氧等能吸收红外射线,保持地球的温度。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超过正常强度,使全球气候变暖。这将使水灾和旱灾交替发生,更严重的是导致南北两极冰雪的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

(2)工业革命到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70PPM上升到350PPM,达到人类诞生以来的最高点,并且二氧化碳浓度以每年1.5PPM的速度增加,如不加以控制,温室效应将进一步恶化。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一半以上都属于高收入国家。因此,发达国家既有责任减轻自身的污染,也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注意防止环境破坏。为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在共同的环境问题前消除分歧意见,共同应对挑战。

B、酸雨问题

剧增而受到酸雨更多更严重的侵袭。酸雨是酸碱度指标PH值小于5.6 的降雨,它是重化工业的产物,尤其是火力发电厂和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最为严重。有害气体物质可随大气流动,飘散到一国其他地区,甚至飘散到其他国家,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酸雨。酸雨会直接导致农作物的减产、森林的破坏以及造成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C、化学污染品与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

在各种各样的化学污染中,那些能在生物体内积累甚至引起遗传损害的物质,可能对人类长远发展具有最严重的潜在危害。当今,世界上关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防扩散问题,特别是这类废弃物越境转移造成的扩散,已经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对现在的环境问题,只能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

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大历史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三大历史性成就。 第一,这是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上升的速度远远超过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80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30年及二战结束之后的30年;德国统一后的30年;美国经济崛起的30年;苏联增长最快的30年;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飞速增长的30年,以及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各自经济起飞的30年。毫不夸张地讲,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一个落后的穷国在人类历史上以前所未有的迅速起飞的最佳实践。 中国百姓过去30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远远突破了中国百姓自己的预期,而且事实上也远远超过了西方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实际经历。 第二,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体制已经初步成型。这一体制不仅直接带来了经济迅猛发展,更是大幅提升了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的个人生活的自由度,因此,全社会对这一经济体制有基本的认同感,尽管他们对于下一步以及个别部门的改革(如医疗、住房)尚存分歧。 第三,改革文化深入人心。不合理的制度就得改革,改革就是制度变迁,这就是改革文化,这一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在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极为少见。 现行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远不能说是完全符合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但是进一步改革的意愿在民众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已经根深蒂固,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展望未来,为了维系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面对三大基本挑战:第一,解放思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必须再提解放思想。三种倾向恐怕与解放思想相悖。一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过分简单的理解,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恰当的政府管制和干预以及基本的福利性制度安排,而非单极的市场体制;二是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现行体制奉为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三是眼光局限于中国自身,无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正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多方面协调。我个人认为,必须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时代变迁,就业对象仍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大量扩招,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经验浅薄等问题,更有甚者催生出“啃老族”。据调查,2012年就有57万大学生在家待业,今年更创699万大军就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此种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领导要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发展战略)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0708657.html,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作者:赵书文毕文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9期 所谓可持续发展,其根本要求就是,在发展中,既要立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其本质就在于协调代内、代际之间的利益冲突。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处于不同地位的多个利益集团所组成。他们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由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利益成果总是有限的,而人们对利益追求则是无限的,他们总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利益主体更是极力想把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降到最低程度,其结果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必将都受到损害。在全球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社会中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必须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使它们都能依据自己在社会中所占的利益位置享受到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利益成果。后代人也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当代人也有为后代人的利益享受创造条件的义务。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一、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 互利型思维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功利型思维方式而言的。功利型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绝对地以自我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占有人的眼前物质利益为关注和思考对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最根本原因。而互利型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则则是以互利互惠的观点来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以互利型思维方式代替功利型思维方式是实现利益互享,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互利型思维方式指导下看待人与自然关系,就应该正确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善待自然的目的就是善待人类。为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对于人类而言,其生存和发展的利益的实现是高于一切的。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其他物种的“利益”的实现不仅不能与人类的利益实现发生冲突,而且应作为人类利益实现的目的和手段。如果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物种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人类就应限制其发展甚至消灭它。反之,就应该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护它们。由于人类的利益满足最终是以自然界的正常存在为基础和条件的,因此,如果人类在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在利用和占有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对不同主体之间彼此冲突的利益需要进行协调,其最终结果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

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措施,途径,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汇报材料中查看更多范文。 一、建立扶持机制要缩短**州与先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省加大对**州的扶持至关重要。当前,在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开发、扶贫开发和湖南省实施**地区开发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州发展需要的扶持机制。一是要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扶持投入机制。争取国家、省对**州的项目建设给予特殊安排。首先,按照人均投入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则,对**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单列计划管理,优先扶持。其次,按照生态补偿的原则,对惠及下游广大地区的**州公益林保护、生态移民、农村能源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项目优先重点安排。第三,按照保证扶贫目标实现的原则,逐年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发式扶贫机制。争取国家、省对我州优势产

业和特色产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优势企业、支柱企业进行股份改造、上市公司购并重组、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设立民族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产业项目的贷款贴息;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引导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要建立稳定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将民族贫困地区纳入财政转移支付的测算范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州各级财政的巨大压力。四是要建立以科教为重点的智力扶持机制。把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纳入扶贫的重要内容。二、加快结构调整农业上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效益比较好的水果、药材、烤烟、茶叶、草食牲畜养殖等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户进入市场;围绕支柱产业开发,建立完善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区,提高大宗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生态防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工业上要努力优化结构和布局,采取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多种手段,促进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加工业精深加工;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以州府和各县城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引导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发展。三产业上要充分利用我州山水奇特、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旅游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此外,还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电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经济发展和服务环境。三、完善政策体系一是完善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 师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书: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推进新课 课件展示: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不断改善、创新的过程。其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战结束后,在三次科技革命完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1962年美国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首次将环境污染这一严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震惊了全球。随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防止世界大系统崩溃则必须放慢经济增长及停止人口膨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足的问题,不仅发达国家要对环境资源问题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程度。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专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 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在该大纲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概念混为一谈。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布伦特莱发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道路,人们寻求的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短暂发展, 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该报告也给出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1990 年,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哲学方面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正确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它要求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有关改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第三节全球《21世纪议程》 ?第四节《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五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六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界动向 本章重点掌握内容 ? 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的具体内容.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针体系结构(活页) 3. 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 4. 人文发展指数. 5. 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6. 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7. 何为“33211”工程. 8. 美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指标的定义和特征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指标的定义和特征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某一方面情况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定量化信息,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涵义。所有指标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要尽可能地把信息定量化,使得这些信息清楚和明了;二是要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即使得所表征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又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目标 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信息系统,监测和揭示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分析各种结果的原因,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政府更好的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简明性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一)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的概念 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即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关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驱动力指标反映的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 ?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作的选择和反应,即显示社会及其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等所作的努力。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必须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能够描述和表征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现状;第二,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精品文档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经济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 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生态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在资源投入、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所谓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社会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是以3R 绿色消费的理念。一个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该国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和智力、技术等条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环境承载力: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资源问题) 2、体会可持续发展观点 3、建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环境、与环境协调、和谐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可分为两部分1、资源问题2、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 师:2008/8/8中华儿女最值得骄傲的时间奥运会的召开!奥运开幕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打开回忆的宝箱!在四大发明环节中,印刷术表演时还记得组成了什么字? 生:“和”字 师: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在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每样东西都渗透着祖先的智慧!我们的文字也蕴含着许多的祖先的智慧!我们来欣赏三幅“和” 书法你认为那幅最好?为什么? 生(观察):第二幅!因为它的分布均匀合理! 师(赞赏):非常好!“和”我们可以把它拆开左边的“禾”与右边的“口”,“禾”可以解释为植物或粮食,“口”就是我们的嘴,嘴要吃!当粮食和我们的消耗恰到好处时就是“和”,“禾” 与“口”哪边过大或过小都不好!古人在造字多有智慧啊! 欣赏诗-----<早发白帝城> 师:李白也是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才产生写这首诗的灵感吗? 生:不是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什么? 我们又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 一、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 2、从是否恢复或再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1、不可再生资源 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 2、可再生资源 能在相对短时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的自然资源 3、现在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 (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讨论:森林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对森林光砍伐不种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当人们砍树的速度过快时,可再生资源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 (1) 1.1环境污染 (1) 1.2生态恶化 (2) 2生态危机的成因 (3) 2.1爆炸的人口引发生态危机 (3) 2.2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4) 2.3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5) 2.4生态保护监督机制不健全引发生态危机 (5) 2.5对自然生态价值观念的缺失引发生态危机 (6) 3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7) 3.1融入世界大潮,凸显中国特色 (7) 3.2完善“一二三四工程”体系 (7) 3.3构建新的“耦合”动力体系 (9) 3.4构筑“三个平台” (10) 4实例:太湖蓝藻的爆发与治理 (11) 5总结 (12) 6参考文献 (13)

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 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森林减少、草地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接踵而来,不仅打破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而且也使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黯然失色。这种巨大的生态压力,将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条件,并且它将不断演化为21世纪上中叶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障碍。以下将详细列举几个我国当前较为显著的生态危机问题。 1.1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的大气环境状况:2013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全国酸雨污染总体稳定,但程度依然较重。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 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年均值,CO日均值和O3日最大8小时均值进行评价,74个城市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中国气象局基于能见度的观测结果表明,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 2013年,473个监测降水的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为44.4%,酸雨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27.5%,酸雨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为9.1%。 (二)水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在经济增长8%的形势下,2013年,全国水质量总体变化不大,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滇池、太湖和巢湖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海河流域污染严重。 在水污染如此严重的同时,我国缺水现象却十分普遍,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水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这

可持续发展概论

可持续发展概论 我的家乡在淄博。淄博的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依靠淄博市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条件,投资建立了山东铝厂、新华制药和齐鲁石化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基础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支柱,新兴产品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淄博也成为了著名的“陶瓷之都”、“石化之都”和“丝绸之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淄博依靠粗放式的发展换来了经济的增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淄博经济已受到来自土地、环保等多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源地的过度开采和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淄博市主要矿产资源,如煤炭、铝土、陶土等开发逐步进入衰退期,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危机。 二是原材料、初加工的产业体系,对资源的依赖性大,对煤、电、油等能源消耗量大。 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任务艰巨,建筑垃圾及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缓解淄博市资源供需矛盾。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和节约型消费。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树立新的资源观,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加大产业链的伸延开发,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要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生活垃圾处理厂,加大固体废物的污染处理。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

必严。 相信通过整治,淄博的环境会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大幅度提升,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途经

1、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答题要点: (1)全球、国家与个人的努力;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共同拥有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2)行政、经济与规劝手段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行政、经济与规劝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规章制度强制人们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可以通过环境立法来加以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但最主要的手段还是经济手段。 (3)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的发展。清洁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需要绿色技术的支持。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技术。 2、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 第一,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又称不歧视待遇或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首要原则,它是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延伸。 第二,关税保护原则。关税保护原则是指肯定关税保护是合法的手段,禁止、取消或限制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同时要求在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各缔约方关税。 第三,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缔约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以及签订的有关贸易方面的条约等都必须予以正式公布,否则不得实施。 第四,公平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得采取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第五,互惠贸易原则。互惠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相互给予特权、利益和豁免,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互惠贸易原则的目的就是维持缔约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 第六,市场准入原则。市场准入原则是指缔约方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等制度,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握和控制要适度。 第七,公平解决争端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通过公正、客观、平等和友好的方式使有关贸易争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3、简述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 答题要点: (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 (1)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强大动力。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贸易总量迅速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从而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金融国际化 在当今各国普遍开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不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局限性 经济增长战略: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1.1 经济增长战略 1.1.1经济增长战略的贡献 GDP的增长提高整个世界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使一些国家消除贫穷,提高收入水平;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向更舒适发展 1.1.2经济增长战略的缺陷 贫富不均严重 社会问题突出 1.2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使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1.2.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贡献 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 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一个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1.2.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缺陷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遇到破坏 自然资源日趋枯竭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 1.3.1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3.2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源 2.1.1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忧患意识 “和谐”与“中道”思想 “天人合一”观念 绿色意识 互动共济的人伦观

2.1.2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 斯密提出的“人口与经济增长的限度论” 李嘉图的“资源相对稀缺论” 穆勒的“静态经济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理论 《历史原理》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增加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后者以算术级数增长。马尔萨斯就人口与生活资料关系的研究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资源的绝对稀缺论”。 20世纪70年代以增长极限论为代表的悲观主义思潮。 人类世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富裕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不断控制的城市扩张、、、、等等。这些难题的产生,是五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五种因素是: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和污染。它们最终限制了地球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围绕这五大因素,罗马俱乐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后的讨论结果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梅多斯等人综合成名为《增长的极限》一书。2.2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与演进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后,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环境和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开始用驻足全球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前途的问题展开了大论战。从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开始,经过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到1972年第一次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们对环境的问题日益忧虑和关心。而从1981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Brown)先生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问世,到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发表,表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有了不断的深入。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聚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晶。 可持续思想产生和发展历程中几个代表性人物、著作、思想,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要义: 2.2.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行驶的这条发展道路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一条舒适、平坦的超级公路,而实际上,在这条道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

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南大学 Center south universty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题目论述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阶段、人口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 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其内涵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