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

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
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王海滨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老师

同志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大家一起来研讨一下“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这么一个问题。

刚才在来时的路上碰见两个骑自行车的人不小心撞在一起,两个人下来之后马上怒目相向,相互争吵,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我们看到有钱人抱怨,没钱人抱怨,当官的抱怨,老百姓也抱怨说,社会上怨戾之气盛行,这是我们从大众话语上来看。

我们再从政治话语上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胡锦涛2011年在中共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上就提到我们党执政的“四大危险”,其中第一个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将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世界的懈怠这个危险放在我党执政的“四大危险”的第一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精神懈怠等这“四大危险”尖锐地摆在我们党面前。

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也多次强调:我们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关于人们精神世界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再看学术界对于精神文化、精神世界、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的研究也出现了一大批的文章和著作。以上我们从大众话语、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来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言为心声,大家都这么关注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在当前已经有其非常突出的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再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我们来探寻我们如何来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寻找其具体路径。

一、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

(一)历史境遇

首先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从历史上,从横向上来看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这里边有一个逻辑,从文化认同危机到启蒙相对缺失到多元思潮冲击这三个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先来看文化认同危机,我们知道现代化发端于西方,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在我们跟从于西方的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以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民主政治取代独裁专制,以自由文化取代文化统治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就必然容易造成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一种冲击,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与封建专制社会相统一、相伴生而互相产生的。现代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造成了很大的危机,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价值取向改变了,这必然使人们对传统的那套文化不太认同。而我们来看,我们对文化认同的危机,尤其是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在西方也存在,但西方与我们不同之处是西方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之后,他们有启蒙运动,通过启蒙使人们建立起了适合现代化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我们与西方相比,在传统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之后,我们的启蒙又相对地缺失。

这一点我曾经做过系统的考证,具体来看,我们就看到中国式的启蒙和西方式的启蒙相比,无论是在兴起背景、针对性、学理性和结果上都存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工业发展与资产阶级兴起的时代要求,而中国“五四”时期的启蒙面对的是危亡中的国家,负有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而西方式的启蒙针对的主要是宗教的权威和盲目依赖式的信仰,中国式的启蒙则主要针对的是儒家的封建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的弊端性的因素。

再一个,西方式的启蒙不仅有现实政治意义,而且它还有系统的学理上支撑,即政治话语有

系统的学理上给予支撑,产生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事件理性批判、判断类批判)以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一系列有关启蒙的经典著作。而看中国式的启蒙,我们主要是把西方的文化拿过来,拿来主义,洋为中用,以西方的文化为武器来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借助于西方的思想理论达到经世致用的现实目的,缺乏有深远影响,意义深刻的经典性的著作。

最后一个从结果上来看,西方式启蒙使理性以自由理念深入人心,而中国式的启蒙主要是通过启蒙通过了科学、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解除了思想束缚,进而主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上确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的因素相对来说还比较缺乏。相对法西方的启蒙运动,中国式的启蒙相对不足,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是启蒙相对缺失,这样的一种缺失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成的主要影响主要有以下的表现,首先是以理性和自由为支撑的主体意识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了人们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由意识和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精神的培育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就看到了,一方面以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化对农业社会产生的传统文化造成了认同的危机,在这个认同危机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扶植一定的启蒙运动,能够使人们建立起来适合现代化的一系列的现代性的因素,那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启蒙又相对缺失,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就造成了现在多元思潮冲击的局面。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界成为了西方理论的跑马场,西方的理论你方唱罢我登场,造成多元思潮严重地冲击我们的精神世界。

然而我们却发现在学习西方的文化的时候,我们逐渐地发现西方文化也是多元的,随着意志主义、生命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引入,我们的思想文化跟着西方的文化一时也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西方思潮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也在某种程度上分裂着精神的信念。

西方文化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它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对于西方思潮来说,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思想文化,我们的精神文化就开始随着西方潮起潮落了,此起彼伏的,杜威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萨特热、海德格尔热、哈贝马斯热等思想也开始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秩序感,而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主要是冲击了这种秩序感。由此就造成精神世界处于一种分裂的、多元的、差异性的状态。

总体来看,在当代中国,苏东剧变冲击了社会主义信念,西方思想文化的多元与变动,造成了我们的思想混乱,而西化思潮以及与它争锋相对的反西化思潮的冲撞,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精神困惑。我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显得忐忑不安与无所适从了。这是我们从历史的维度来梳理一下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

(二)现实困境

再一个,我们从现实困境上来看,这个问题也更加地严重。首先是现在中国处于一种社会转型和时空压缩的状态,时空压缩是大卫?哈维提出的一个理论,简单的意思是用时间压缩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走过的道路,这么一种压缩的状态,对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剧变及时空压缩的状态,在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中必然会造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以及不安全感与焦虑感的出现。

由于全球化影响,当代中国面临的处境非常复杂,这就使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不容乐观。我们既要注意到在精神生活上人们对于一度依赖的传统必将失去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应感,又要看到由前现代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的精神世界问题。

如对社会变迁无法适应而导致的精神上的迷茫和痛苦;对改革带来的变动无能为力而产生心

理上的失落与烦恼,以及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无所适从从而造成的认识上的混乱与疑惑等。

再是工具理性和意识形态,理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范畴,西方的思想家将理性划分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交往理性。工具理性主要是涉及到现在的高科技、高技术的机器的工具的统治地位,而且这种技术的统治慢慢地嵌入了我们的心灵,有时候不是我们在使用机器,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是机器在使用我们,机器嵌入人的心灵,科学技术的制约,那这种思潮,这种科技理性在中国的流变逐渐就流变为赋有终极意义的科学主义,它为各种政治意义形态上在科学的名以下进行扩张、独断化提供价值上的合法性。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起,以科技为支撑的工具理性就逐渐成为现代性的控制性因素。工具理性和意识形态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话语霸权,控制思想,影响行为,这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

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来说,工具理性和意识形态的膨胀,导致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反思意识和批判思维的萎缩、独立思想与独立精神的丧失,以及价值理性的遮蔽和意义追寻的失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精神信仰的坍塌。再一个,从消费逻辑和大众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对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出现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消费逻辑日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消费逻辑之中,企业不再局限于仅仅通过普通的市场调查来掌握大众的消费心理,而是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等媒介手段,膨胀人们的消费欲求,有时候为了盈利,他们还通过制造虚假的需求误导人们的消费倾向,在广告的影响下,有时候我们购买某一个商品并不是我们真正地需要它,而是我们看到别人购买了,我们看到广告里宣传得很好,于是我们也就去购买它了。

伴随着从以企业为主导的生产逻辑向以大众消费者为主导的消费逻辑的转变,适应大众需要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如看电视节目和电影,只要随便打开一个电视节目两个小时不换台就会发现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盛行。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商业化本质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文化中的大众文化,演变成了由资本逻辑和市场逻辑的文化工业代替了意义、规范等符号的,是愈来愈多的,各式各样的没有意义的文号、符号垃圾被制造出来,并充斥在文化市场上,严重地冲击着精英文化,提升品位,引领时代精神的地位和功能。

我们接着来看消费逻辑和大众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成的冲击。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产生的主要的影响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扩张和膨胀了人们的感性观感、消费激情和心理欲求,在视听快感与心理抚慰中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加重了,人们沉溺于电视、电影制造的世界,沉溺于网络世界,而相对地疏远和逃避现实。

第二,认识上、心理上误引误导,意识上“超重”,消费主义伦理的烂呼,以及自由精神由于流于表面而丧失了本质。

再看物化生存与精神懈怠。这里的物化生存主要是指人对物的依赖逐渐深化成为膜拜,进而把人、社会及其关系降低为物,甚至人的意识也为这个物化结构所钳制,最终导致以物为中心的生存方式,当眼睛盯着物,心里想着去占有这个物质,当这个社会上以你拥有金钱的多少,以权力地位的高低来作为衡量成功标准的时候,人们眼中只有物的时候,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就自然相对地萎缩了,物的膨胀和精神的萎缩是同时进行的。这就导致在中国的现实世界中看到有时候人们甚至“说笑贫不笑娼”,甚至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单车后边笑等这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就以物化生存方式以及其必然导致的精神懈怠密切相关的。

最后一个,后现代性与虚无清晰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后现代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主要是表征西方社会历史与科技领域发展新特征的后现代主义,逐

渐成为当代思潮中颇具影响的文化氛围。

后现代性从实践上来看,在好多思想家那里主要是批判现代性出场的,从哲学理论上看,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上出场的,我是研究哲学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够彻底,因而往往在批判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时陷入了另一种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在批判理性至上时陷入了非理性至上。

后现代主义呈现出来一系列的特征,比如它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对认识论的表象功能,反对语言本质论和语言意义论,它追求割裂传统与标新立异,注重微观与调和,呈现出了一定的无深度性和零乱性。

后现代性的思维方式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后果是一直游荡于人类历史中的虚无主义重新开始粉墨登场了,并俨然成为高居一切的凯旋者。尼采既西方思想家喊出来人死了之后,他喊出来上帝死了,这对中国人来说没有多大的问题,因为中国人信仰上帝的人很少,西方人是信仰上帝的,现在西方人信仰的对象大家都不再信仰,甚至尼采说上帝死了,这样的话支撑人们的精神世界,支撑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那个支撑轰然性的倒塌了。

后现代性和虚无主义也侵入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说过中国的思想界有时候成为了西方思想理论的跑马场,西方的思想往往迅速地影响到、波及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中国,我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像雾像雨又像风”、“潇洒走一回”、“过把瘾就死”、“玩个心跳”等,只要自由不要责任,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享受至上,娱乐至死等靡靡之音。以上我们从历史境界和现实困境两个角度分析了现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

二、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出现问题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地分析一下原因,即出现这些精神问题的原因。上面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间或地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和其出现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和其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同时出现的。现在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再来集中地阐述一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从世界背景来看,西方国家在主导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同时,也牢牢地控制着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领域的话语权,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西方的诸种思潮有时是针锋相对的思想理论,严重地冲击着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思想文化氛围。

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错位,西方国家在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等问题上对我们的主动渗透或客观影响,往往使我们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被动地位。

比如,在我们正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时期,西方一些思想家喊出了“历史不如后现代”的口号,当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地进行现代性的精神启蒙的时候,西方一些理论家已经全面地反思,并且系统地批判了启蒙的诸种弊病,像马尔库塞、弗洛姆、海德格尔等都在反思现代性的弊端。当我们的主体性建设方兴未艾,且渐入佳境之际,当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潮已经建立起来后主体性的话语体系。

我们再从国内背景上来看,主要是市场化和网络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市场化、网络化的影响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原有的价值理念受到冲击,而新的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尚未充分建立起来。此外,受现代化发展不充分的影响,我们还有的人深受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人,不少人的精神世界还留有传统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受现代性的因素、现代性精神的影响比较多,但农村有时候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绕着土地,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还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较少地受到现代化,与现代化相适应的自由意识、理性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这些的影响都还比较少,没有深入到广大的农村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中。在中国农村人占总人口相当大的比例。在受现代化影响比较少的农村,尤其是农村人当中比较缺乏现代化所要求的一

系列精神因素,他还是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文化的传统因素的影响之中。这是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背景、两个角度来分析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诸种问题的原因。

三、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具体路径

(一)要不断改善精神世界重建的外部环境

下面我们就重点地来看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具体路径。我们讲要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我们还剖析了它的原因,找到了这个问题,找到了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们下面就要重点地来寻找一种路径来重建当代中国人的世界,使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能够与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并且还能够助力推动现代化发展,不仅不阻碍,还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第一个路径,我们要不断地改善精神世界重建的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非常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也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还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你要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从劳动分工与社会分化、制度结构与规范体系、利益诉求与财富分配、现代传媒与价值符号等方面来优化并不断地改善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重建的现实环境和依赖的条件。

我们简单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现在的传媒,包括电视、网络,有时候我们看到,传统的电视节目,传统的传播方式、宣传方式往往是教而不乐,它注重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是不能死板的灌输的方式,它缺乏寓教于乐的方式,现在的传媒,电视、电脑中往往是乐而不教,一系列的电视节目中充斥着娱乐精神、享受精神、享受主义,但在娱乐享受的背后,它缺乏一种能够引领人、感染人、鼓舞人的精神价值符号。所以我们要从注种环境里要不断地优化现实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文化、精神生活的重建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综合把握并系统划分内在精神结构

第二,要综合地把握并系统地划分内在精神结构,这是重建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论前提与出发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学界的关心、大众的注意,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有的学者提出要重建崇高,有的学者从能力本位的人生价值观角度,有的学者从日常观念世界的批判与重建的角度,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重建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但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争论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难以达成共识。我就发现,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讨论精神世界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精神世界它到底包括哪些因素,它有怎么样的结构,它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和原理,把人的精神结构给梳理出来之后,我们再来进一步地看,是我们精神结构的哪一块、哪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再针对性地相应地来寻找中间的路径。

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就觉得把精神世界,有时候人们将它等同于意识世界、思维世界,甚至更进一步的有人一讲精神世界就是知情意这三个部分,通过梳理发现人的精神世界包括这六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欲求世界,欲求世界是说诸种的生理欲求反映到意识中、脑子中就构成了欲求世界,再一个是情感世界,情感世界是我们的友情、爱情、亲情等一系列能够引起我们愉悦或不愉悦的情感,再一个是认知世界、评价世界、伦理世界、超验世界。进一步地把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这六个结构以后,这六个结构各自还遵循着不同的逻辑,适应着不同的原理。

如欲求世界,欲求一旦产生就必然要追求满足,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由于主动能力的限制,这个欲求未必能够得到满足,这个欲求一旦得到满足,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很快乐的感觉,而这个不能满足的欲求往往使人造成苦闷的感觉,这个苦乐原理是欲求世界所追求的原理。

同样,我们还概括了情感世界、认知世界、评价世界、伦理世界、超验世界适应的逻辑和原理。时间原因,我们这里边就不来具体地展开精神世界的六个维度及其遵循的逻辑和原理,我们结合着我们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话题,我们一会儿还要具体地来讲如何针对这个原理来进行重建。

首先一个,我们针对欲求世界过于膨胀而导致精神世界单面化、平面化、精神结构失衡、虚无主义趁机侵袭等现代性精神问题,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过程之中,从内在精神结构的六个维度来看,需要推动欲求世界由过度膨胀到适度合理,情感世界由迷失错位到真情实感,认知世界由功利化与浮躁趋势到理智认知、深入求知,评价世界由混乱思绪到合理规范,道德世界由虚无化到倚重诚信意识和德性观念,超验世界由遮蔽到澄明。

精神世界的六个维度应各就其位,情欲限位,感性维度的或非理性维度的欲求世界和情感世界需要限定位置。

理性上位,作为理性维度的认知世界和评价世界需要提升位置。超越有位,作为超越性维度的伦理世界和超验世界需要有适当的位置。

再一个,从内在精神结构的基本逻辑,满足逻辑、愉悦逻辑、科学逻辑、优化逻辑、德性逻辑、究极逻辑这六大逻辑来看,这六大逻辑需要各行其位。

上面精神世界的结构我们将它概括为“一体六维”的精神结构,这六大逻辑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功能就会使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协调有序,一旦出现某一个逻辑的越位就会精神问题。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累,为什么总是这么累?依据内在精神结构的逻辑分析,这是欲求世界的满足逻辑的越位造成的问题。满足逻辑越位到情感世界、认知世界、评价世界、伦理世界和超验世界,就会导致主体处处追求占有,时时不忘满足,岂能不累。

再是愉悦逻辑越位到认知世界,就会消减科学探索的较真意识与学术探索的敬畏精神,还可能使真理仅仅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笑料。在评价人的时候,如果德性逻辑过度越位到评价世界,就会影响到能力与贡献的分量等。

当然这里揭示的逻辑越位导致的问题,并不是否认六大逻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欲求世界的满足逻辑为例,我们并不否认其动力作用,而是说欲求世界的满足逻辑一旦试图越位控制,就应该得到有效制约,使其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不妄求,这是科学逻辑对它的制约,不盲求,这是规范逻辑对它的制约,不强求,不是德性逻辑对它的制约等。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的逻辑对满足逻辑的制约并不是一种反越位,而是一种占位,各种逻辑只要都占位了,就能够有效制约其他逻辑的越位。

再一个,我们从内在精神结构的主要原理,即六大原理来看,主要是要避免原理失位。这六大原理,苦乐、爱憎、真假、应实、善恶、虚假这六大原理要全部到位,这六大原理是由六大逻辑推理而来的,这里由于时间原因,我们不去从学理上讲推理的关系。

我们主要来看这六大原理在内在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之中的苦与乐、爱与憎、真与假、应然与实然(应该不应该)、善与恶、虚与实是相互伴随,相互依存的。如果妄图一劳永逸地取消苦恼、厌恶等心理因素,而一味沉浸于快乐、喜爱、幸福等精神因素之中,比如幸福是幸运与福气,它是可遇不可求求的,一味沉浸于这种因素之中是不符合精神结构的适用原理的形态。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要求真假原理、善恶原理和爱憎原理到位,我们并不拒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或境界。在现实中,真假相随、善恶相伴、爱憎交织等状态和求真去假、求善去恶、求爱去憎等取向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正是前者的存在推动了后者。还需要注意的是,六大原理之间也可以互相弥补以寻求平衡,比如欲求总是不能够得到满足,精神生活感觉太苦了,我们就可以以爱、真、善进行弥补。

最后自觉到这六大原理的存在和避免原理失位,就可以批判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精神问

题。比如“快乐崇拜”、“让我一次爱个够”等靡靡之音所反映出的精神追求,既是对世界的客观性与非目的性的无知,也是不符合苦与乐、爱与憎等相伴而生的原理的。

面对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烦”,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烦”,既要自觉到情感世界的爱憎原理决定了不可能只有爱、没有憎,也要注意防止“烦”的情绪影响到精神生活的其他原理的功能发挥。不能因为“烦”的充斥而消减求真、求实、求应,应然针对实然,我们追求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求应、求善的精神动力。

此外,在现代生活中,焦虑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状态。现代性的精神焦虑大多是在高新精密的技术网络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控制下,感到无能摆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焦急、焦虑等精神感受。

对于焦虑的极度恐惧与矫枉过正,往往会使人虚化一切,进而陷入空虚的境地。如何在抵制虚无情绪的同时又能够消减焦虑?这个精神结构的六大原理全部到位是一剂良方。

具体来说,如果能够坦然地面对有苦有乐的人生——苦乐原理到位,拥有真情实感的爱与憎——爱憎原理到位,理智地认知真假——真假原理到位,客观地评价应实——即应实原理到位,承担惩恶扬善的责任——善恶原理到位,理智地认知真假,超然地面对得失——有无原理的到位,自然有利于走出焦虑的精神困境,又不会误入虚无的深渊。以上我们主要是从精神世界的结构与它追求和适应的基本逻辑及主要原理的角度,我们来进行思考、判断、求索了一下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路径。

(三)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主观能动性和整体统一性

第三个,为了破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危机,还需要重建历史生活的传承性、主观能动性和整体统一性,这里边的第三条重建路径的探索,我们主要是针对我们刚才第一部分讲到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精神文化从历史上来看面临了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启蒙相对缺失和多元思潮冲击这三个环环相扣的因素,为了破解这三个问题造成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的影响,我们从三个角度重建了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主观能动性和整体统一性来探寻重建的路径。

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我们先看第一个。一方面要重建遗传,即对历史精神的继承,另一方面是重建承新,即对新时代精神的吸收与内化。这两个方面是同时并存不可或缺的,否则就容易造成精神生活中的墙上芦苇,缺乏遗传,没有对传统保守的遗传,或是退耕还林,缺乏承新,缺乏对现代性因素的吸收,一味地抱着传统不放,是这么一些现象。

针对文化启蒙相对缺失的这样一个现代性的精神问题,可以从重建精神生活的主观能动性这一个角度寻求破解的奇迹。这种主观能动性正是精神世界与精神生活的本性,也是现代化进程及现实生活世界的迫切需求,重建精神生活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当前精神生活的受动性与依赖性倾向的批判,又是对精神生活的独立性与能动性的肯定,还是对自发性与原创性的精神生活的启蒙与建构。

最后一个,针对多元思潮冲击所造成的现代性的精神问题,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西方的各种思潮,各种思想导师的迷信对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冲击,让我们往往感觉到无所适从,无所选择,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针对这样的一种冲击,我们可以从重建精神生活的整体统一性来寻求破解的契机,整体统一性,一方面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它包含了六个方面的结构、逻辑和原理,所以我们要不时地回归内心,要精神反思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不要让它压缩和萎缩了,要发挥强大的精神力量,完整的精神生活,至少要包括这六个维度。

如果说前边讲的两个针对传统文化认同危机,我们要重建精神生活的历史传承性,是对现代性的精神重建的一种历时态的横向探索,这里边我们讲重建精神生活的整体统一性,是一种共时态的探索,推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从分裂,我们的思想、理论、精神生活有时候成了西方的思想、理论、精神生活的跑马场、传声筒,西方人怎么阐述理论,我们也怎么阐述理论,西方人看什么样的电影,我们也看什么样的电影,他们看什么样的电视,我们也看什

么样的电视,我们的精神文化完全跟着西方的走,这样就容易造成精神生活的分裂,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和处于高度发展的工业化的西方化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错位。我们的现代化还未充分实现,还未充分地展开,在我国前现代的因素,传统的、落后的因素,现代的因素,适应现代的自由意识、法治意识、竞争意识,我们也一定有了,此外,后现代的因素,前现代、后现代因素在当代的中国同时共存的这样一种时空压缩的状态,中国的状态和西方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够完全按照西方的精神文化来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我们推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分裂走向统一,这既是内在精神世界统一本性的要求,我们前面阐释了精神世界的六个结构及其遵循的逻辑和适应的原理,精神世界也是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再一个也是克服现实精神困境的一剂良方,是我们刚才讲的西方的思潮对我们的多元冲击。还有利于发挥精神的整体性力量与推进现代化进程,我们要发挥我们的精神性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这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往往相对比较重视物质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对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相对重视得不够,有所忽视。

(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人民大众日常精神生活中的理性认知和自觉意识

最后,要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个自信”转化为人民大众日常精神生活中的理性认知和自觉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渗透、意识形态灌输和话语霸权,西方对中国进行渗透,我们要自觉有意识地抵制这种渗透,在他们的一些听似很光鲜、很动人的语言背后,有时候渗透着他们的利益追求,有的美国记者就发现,美国经常在全世界推崇自由、民主、政治,还打着这些口号批判其他国家,美国的记者统计发现,凡是在世界上能源比较集中的几个地方,它的周围都有美国的驻军,所以美国盯的是能源资源等利益,民主、自由等是它打的一种口号,教学也是一种研讨的过程,所以我们有时候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可以进一步研讨。在这里来说,我们要撕破他们有些话语背后的陷阱,马克思说得很清楚,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美国人也是围绕着美国的利益在行动的。我们要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有效地抵御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意识形态灌输和话语霸权,我们要坚持我们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化被动为主动,我们要向全世界发出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和话语体系的铿锵之声来奠定基础。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阐释了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具体路径。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1、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生命有多宝贵,面子就有多宝贵。 你给足他面子,他就会给足你一切!可如果你伤了他的面子和自尊,他就会对你恨之入骨,彻底把你推向他的对立面! 2、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今日独享繁荣,明日就独吞苦果,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3、在官场混的人,须处处小心、时时注意。 哪怕你荣耀了大半辈子,如果最后犯个大错,可能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做人就像种田,最后收成才是评定的标准。 4、欲望-实力=痛苦程度。 当欲望远远超过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5、嫌贫爱富的人性本质推动着社会发展。 如果人人喜欢贫穷落后,那么谁还愿意从事体力劳动?谁还愿意从事脑力创造?哪儿来的吃的、穿的、用的和住的?这样社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应该将嫌贫爱富看做一种社会正常现象。 6、聪明人,有些时候会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而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真正的实惠。 7、有句话说:“呼唤什么缺什么。” 中国人虽然呼唤中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走极端。正因如此,现在国家才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含义就是中庸,让世人不要偏激和走极端。 8、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9、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 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 10、情感投资技巧。 最高明的情感投资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11、CEO的管理智慧。 一开始先给下属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 12、倾听很重要。 不管对方的话有多难听,我们都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听听他到底想表达什么。13、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 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14、人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 聪明一过头便会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子了!古今得祸者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才是愚蠢。 15、一个施恩惠于人的人,不要将此事记挂心头,也不要张扬出去让别人赞美。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解放日报/2007年/4月/29日/第008版 思想者·连载·广告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许纪霖教授在上海政法学院的演讲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倒性优势价值观,侵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什么一个千年礼仪之邦,一旦进入世俗化社会,物欲主义的出现会比其他世俗化的发达国家更凶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中国在进入世俗化社会的时候,宗教同时发生了衰落。一旦市场经济激发起人性中的原始欲望,那种没有灵魂的、赤裸裸的物欲主义便很容易迅速弥漫。 物欲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即便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主流地位,但与以往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学说相比,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它不具有超越和神圣的性质,无法成为一套进入宪法、教科书、宗教、公民教育等主流建制的冠冕堂皇话语。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的实践层面,它已经被公众默认了,成为不言而喻的“潜伦理”、“潜规则”,但永远无法登堂入室。于是,物欲主义便自我包装。在当代传媒和广告所呈现出来的物欲,都不是直观地、赤裸裸地呈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承载社会的较高期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风貌为社会所持续关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 [关键词] 精神面貌思想道德素质自我发展需求 大学生优良的精神面貌是促社会进步推动力,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使大学生感到一种自豪感,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同时也遏制了一些不良习惯和倾向的产生。因此,大学生好的一个精神面貌,是一个当代社会首先得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缺少了一些生气和棱角。大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是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 (1)青春的朝气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最重要的表现是具有青春的朝气,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蓬勃发展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脱去孩童的稚气,展现生命勃勃的生机,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才是大学生该有的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的豪言壮举,在这一时期得以体现。青春就是勃发的代名词,勃发的生命,勃发的精神。 (2)独立性 %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时代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那么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外界赋予我们的独立性和我们自己要肩负起的独立性与过去就有所不同了。大学生精神面貌的独特之处也表现在独立性方面,大学生要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是人人都应该做到的,更要有独立的思想,在思想上不依赖别人,有独到的见解。 (3)团结性 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别人来体现的。”是的,一个人永远也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具有团结的精神。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合作的时代,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有所作为的,团体是我们发展的平台。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色,与团队中的成员相互配合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当然不能缺少团结性。 (4)创造性 鸿儒能够“兴论立说”,使学者既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又善于实践,他们不受前人思想束缚,敢于创新。由此可见学者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因此创造性作成为大学生精神面貌之一更是正确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是学习和以后工作必不可少的,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学习和工作就不会有所突破,更会停滞不前。在科技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创造性的思维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前提和保证。 (5)批判性 以批判的态度看待一切你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先在我国大学生的学习陷入了完全尊重权威的泥淖中,对著名的学术著作和著名学者的学术观点完全持肯定和接受的态度。其中缺少了重要的批判精神。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应带着问题进行,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形成大学生独特的精神面貌。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

(学习心得体会)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评价与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对其学习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还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 自从看了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享誉度很高的著作,书里他提及到的几个地方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触很深刻。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是表示赞同的,但有些是觉得值得推敲的。 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节里,辜先生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这句话高度的褒扬了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他也把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很是赞同。他认为,西方人相信传统“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牧师,军队等,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我想,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国主义历史上发动那么多灾难性战争的一大原因。

但是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的义务,即忠诚的义务。中国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过牧师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维持国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爱的法则是爱父母,正义的法则是忠诚,忠君。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博学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华精神是源远流长,不可磨灭的。 作者另一个关于儒学的观点也十分鲜明。他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对此,作者将儒学中的“仁”“孝”“礼”“爱”分别与西方宗教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并引用了《论语》《中庸》中的大量观点和西方宗教和哲学家的言论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军队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这或许是针对作者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对比与结论,但到现代,我个人不很是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也有军队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约束。西方的宗教对于一些国民来说,起码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信仰,他们信仰了宗教会使他们心理感受好一点,或者这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而并不因为他们的道德过不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有中国著名作家指出,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贪污腐败,恰恰因为中国人缺少了信仰。 诚然,我们需要坚持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在辜老先生的那个年代,社会情况确切如老先生所说那样,但我们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国的爱国情愫,甚至有对西方某些地方不满而将其夸大甚至将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现的问题的情况。

中国人的眼神(深度好文)

中国人的眼神 (深度好文) 觉得文章不错请分享给朋友们!推荐好文章让更多人读到也是为自己集福 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 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 在美国很多城市里,过了晚上8点找饭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很多餐馆都已关门,过了9点10点更难,街上到处都很安静,包括纽约也是如此。 上班的日子里,很难见到酒吧爆满夜夜笙歌的情景,只有周末会热闹一些。对于我们这些没时没点的电视人来说就苦了,于是有人开始还念起中国来:“要是在咱们那儿……” 可毕竟是在美国,只好靠司机的经验去寻找餐馆。当然也有聪明的指引:去唐人街吧。果真,一进唐人街,灯火辉煌,看样子,中国人,还真把优良传统带到了美国。 大城市如此,美国诸多小镇更是如此。 天黑不一会儿,静得让外来人心慌,只好赶紧找旅馆,算是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地方。 不过,一家又一家住户中透出来的灯光,告诉你美国人的温暖所在。在美国,很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家人的照片,其乐融融的合影透露着美国人的家庭观念。

一次是偶然,两次是感概,当一次又一次看到如此相似情景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美国社会运行的基础以及美国人心中珍贵最善良的角落。 以上的情景,绝不仅仅出现在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比美国更甚,家中的电视小得可怜,甚至很多家庭还用着录像机。 人们的脚步纷纷慢了下来,生活占据了生命的上风,人们的眼神,有一种单纯和干净的东西,人们似乎变简单了。 于是你会感慨:可能所谓的现代化时间长了,并不意味着向前走,而是回身寻找,重新回到人的心灵,回到生活与生命的本身。 无论欧洲还是美国,也包括日本,环境都再度清洁起来,蓝天白云出现的频率,大大多余中国,显然,一旦心灵与生命被尊重,自然也必被尊重。 观察这一切,不意味着羡慕或对自身的批评,而恰恰来自对未来中国的思考。 还要多久,还需要经过怎样的路程,我们的眼神才能够重新纯净起来,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快乐?何时让家庭的照片出现在一张又一张办公桌上,而不是对同事暧昧地说:我单身。 又在怎样的环境保护措施下,让中国的街头从早到晚都是跑步锻炼的人?当然,你还可以期待:人与人的相处变得简单,不再需要天天运用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聪明去斗智斗勇。 从美国回来后,我说过一句话:“当下的中国,由于欲望,我们的人性处于退步的阶段。”

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近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人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象迷惑不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自我认同的?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和公共文化又是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大时代中的大问题。 为什么富裕地区庙里香火旺 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 当代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现代化。所谓现代化,从精神形态而言,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论述,这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是一个除魅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神的时代,是一个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的时代。 在前现代的传统社会,无论欧洲还是中国,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上,都有一种超越的神圣价值。这种神圣价值,或者以上帝这样的人格神、造物主、意志主宰的形态存在,或者以天命、天理、良知等形态出现。这个神圣世界,提供了世俗世界的核心价值、终极关怀和生活的意义。然而,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便是神圣的超越世界的崩溃。世界进入了一个韦伯所说的祛除神魅的时代。人替代超越之物成为自己精神的主宰。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源头和生活的意义不待外

求,而要从世俗生活本身自我产生,精神生活开始走向世俗化。 当超越的神圣世界失落之后,世俗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公共文化的共同基础是什么?这些本来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都发生了问题。 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不再是衡量其有何终极性意义,而是作为达到特定世俗目的之手段,是否有效和合理。人的精神生活不再追求超越的意义,达到上帝的彼岸,或成为现世的道德圣人,而是看其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了多少具有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由此,个人的自我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物欲主义的世界观和个人观,在一个生产欲望、消费至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之中,便呈现为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一彻底的、全面的世俗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精神现象,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正在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铺天盖地,不仅垄断了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也侵蚀到精神生活领域。市场社会的出现,使得市场的金钱逻辑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在全球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支援下,物欲主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积极、健康、向上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隐患令人担忧。本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道: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与继承同在的21世纪,在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西方价值文化充斥大学校园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对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课堂提问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状况、道德状况、价值观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当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关心国内外发展形势;他们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标榜“青年兴则国兴,青年道德高尚则社会稳定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主流让人满意。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隐患 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我们充分肯定,但是却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同样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存在着重大隐患,具体表现在: 1、人生价值观倾向多元化、利益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各种思潮一起向大学生涌来。信奉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是注重奉献还是注重索取?是利人还是利己?是努力学习还是追求金钱、享乐、刺激、舒适、悠闲?所有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都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供他们挑选和确定。但有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错误的倾向。 2、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据调查表明,在很多高校1/2的人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假恶丑的人不到1/10。还有2/5的人是摇摆人“现在有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 3、公德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有老幼上车了,许多人装着睡觉,装着没看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内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到;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 4、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大学生认为教育最后的出路不大,毕业后没有前途,所以出现逃避学习的现状。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网络、追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 首先不得不说辜鸿铭是一个天才。一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 这本书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而且此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虽然我个人觉得部分思想也有极端之处,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说,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此书,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的作为中国人的名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确是我们国人所拥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说也有偏颇,但是在那个时代来说,辜老先生对东方文明的宣传实在是功不可没无可厚非的。此书中表达的和描述的中国人是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当然关于中国人的精神,还需要我们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课程前言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中,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精神世界,这方面的生活水平往往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原来我们设想的是人们的经济得到满足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这样一个伟大的幻想已经破灭了。在现代化的征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它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满足而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精神世界秩序的问题。精神世界是否需要秩序?它需要什么样的秩序?怎么样建构这个秩序?所以今天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秩序。 我们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秩序井然,显得井井有条,非常有秩序时,一切事物能够有条不紊,且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基本保证,有条理、有顺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人才能够循序渐进,不断地得到发展,而如果失去顺序,秩序紊乱,往往容易导致混乱、倒退,甚至崩溃。历史上,秩序井然时,这个国家和民族处于发展时期,财富得到很大的积累,人口数量在增多,而在战争和混乱、失序时,这个国家就会倒退,甚至崩溃,被新的朝代所取代。在我们古代朝代更迭时,每一个朝代的初期,往往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并且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建立一个秩序井然,不断发展的时期。然而,封建社会,往往到一个朝代末期开始混乱,开始失序,被新的朝代所取代。所以,“有秩序——没秩序”的一治一乱的循环,这是人类社会。 其实,正如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自然规律、自然世界的秩序,它控制自然界运动变化,水往哪里流、风怎么样刮,其实自然界背后有自然规律控制下的自然秩序。那法制伦理规范和纪律规章制度这些人类创造的文明,它约束下的社会秩序也调节着社会历史的持续发展。在自然界有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自然秩序,在社会界有社会秩序支配的社会发展。在精神世界里边亦是如此,精神直接的欲望、情感、认知、评价、意志和信仰等维度,它在倾向于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一定的秩序,以避免精神世界的紊乱。在精神世界领域往往向往自由、追求自由,我的欲望、情感、政治,我都想追求自由,不想被束缚,我想主动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不置可否,当代大学生现实了,物质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种人文素养,他们追求成功,追求名利,没有了对学术的钻研精神,没有了纯粹的学术精神,一心一意向“钱”看。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现状是病态的,黑格尔说:一切存在皆合理,或者说,在病态的社会中,这种病态的现象是最合理,最应该被理解的。所以,我想要先指出一点,那就是众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每每谈到这样消极负面的问题,总会出现一些自负的人甚至是大学生本身,他们总是站在一个高点,以“举世混浊我独清”的态度批判大学生本身,批判当今的社会制度,其实这样的姿态,才是病态的。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我自己开始构思这篇评论时,我总是在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应当接受并受到尊重的现实,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生,无论是原因还是结果,我应当秉着一个尊重、理解的态度,站在一个大学生的立场上,或者说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而并非一个改革者或者批判者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相对更清晰、更全面的剖析这个现状,从而给出自己的意见。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幼稚与成熟的过度阶段,他们自以为成熟,其实还存在许许多多不成熟的思想,他们自以为有能力,其实还差得远,于是便滋生出了许多问题。他们忍过了高中的煎熬、争破头皮挤进了大学校门,可各大高校却屡屡传出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此为价值观的缺失;他们每天刻苦学习,却并不以获得学术知识为首要目的,不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最终目的,此为学术精神的缺失;他们一直在“创新”的口号下生长,却鲜有人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虽身处在大学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地方,在学术科技上有所创意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佛法云:有果必有因。因在何方?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导读:本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呢。青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对国家和民族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近,我阅读了有近代中国文化怪杰之称的辜鸿铭先生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中国人的精神》原载1914 年的《中国评论》,1915 年更名《春秋大义》在京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全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明的价值,在当时中国文化面临歧视、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情况下,其影响尤为特殊。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在这部著作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庸俗、愚昧、狡黠的,但却并不可怕没有侵略性,没有荒唐,没有邪恶。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确是自由的过着一种真实的、感觉的生活。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和无法绕开的中国的文明。

作者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而书中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必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老先生对中国人和西方人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推崇中华文化、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人是深沉的、博大的、纯朴的和灵敏的。在文中,辜先生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助西方文明等论调里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他看来,西方人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这也是对20 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会有人总是觉得“西方月亮比中国圆”,从而忘掉根本。以我们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须继承和发扬,也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科技,绝不能有那种民族自大的心态,从而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中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于我们的中华民族。 辜鸿铭是一个天才。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 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永远不会结束。

当代中国人最需要什么

当代中国人最需要什么 文/木虫 记得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中国人勤劳、善良、纯朴、忠诚、勇敢、聪明,我深以为然,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些纯朴的好人,要为他们的幸福好好读书。及至读书读到高中,尤其是读到了鲁迅的一些文章之后才知道,其实,中国从来也不乏走狗,不乏混蛋,不乏麻木和猪狗之徒。虽然当今中国许多人有钱了,但有钱的混蛋还是比比皆是。那么,他们最缺乏什么,最需要什么呢。 鲁迅先生曾经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说的是,一个人自己先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然后蹲下身子来仔细观看,慢慢地就会在他身边围满一大圈人,人总是越聚越多,最后达到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其实,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前面人的在看什么,但只要大家在,他就会在,就会喜欢,就会继续围着,伸着长长的脖子,笑嘻嘻的看。等到原先最早的那个人,忽然“啊哦”大叫一声,并说,散了吧。于是,大家就轰的一声作鸟兽散。 我常常惊异与鲁迅的想象力,惊异于鲁迅的讽刺能力。但我并不赞成鲁迅的苛刻和严酷,尤其是不赞成鲁迅只管说出来的痛快,嘴上不饶人,而从来不管不顾以后的事情,让人总是感觉缺少了一些大家风度。这正如一个很好的医师,只管把脉,诊病,不管开药、输液,动刀。 中国人的确是善良、纯朴、勤劳、勇敢,但确也不乏邪恶、狡猾、刻薄、无赖之徒,但即使是狡猾之人,也毕竟还是一国同胞,同是皇帝之后、同饮黄河、长江之水。因此,即使狡猾也是狡猾的老实人,即使邪恶也是邪恶的纯朴者,即使刻薄也是刻薄的忠厚之徒。有时候他们为了讨生活,为了满足食欲和性欲,为了和邻居比试高低,难免敲诈、欺骗、惨杂使假、贪污受贿,甚至互相残杀,做出一些下三赖的事情。 其实,中国人还是最善良的。比如,前先时候,有人告诉中国人,邓小平是走资派,中国人就举国上下一致高呼,邓小平是走资派;及至后来,有人告诉中国人,邓小平不是走资派了,是国家领导人了,于是中国人就高呼,邓小平早上好。后来,又有人告诉中国人,邓小平是重新走资派了,于是中国人就又一次振臂高呼,邓小平走资派;后来,又有人告诉中国人,邓小平又不是走资派了,于是中国人又一次大声疾呼,邓小平领导好。再再后来,又有人告诉中国人,邓小平是死不悔改的走资派了,于是中国人就再一次群情激昂,邓小平死不悔改,翻案不得人心!直到最后,邓小平终于成为中国的设计师,中国人似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些什么,但真的明白了吗? 有人告诉中国人,跑步实现共产主义,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刘少奇是特务,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美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世界上不存在上帝,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富起来的人带动没有富起来的人,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性是邪恶的,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性是美好的,中国人相信了。有人告诉中国人,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中国人也相信了。

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状况分析大学生

当代青年思想倾向状况分析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世界是掌握在年轻人的手中的,而作为年轻人的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既能较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思想倾向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倾向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 如何准确地把握的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的特点,研究和分析高校学生真实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但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时刻关心着塔外的一切。他们关心国际问题,关注国内政治、经济改革问题、党的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问题、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关注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素质教育、道德认识、人生价值判断、择业取向、生活与学习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全面、直观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深入地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存在以下一些显著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大学生,他们思想的热点和关注点有明显的不同。高年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更高,更加注重个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多地关注于自我角色的转换,自我人生道路的设计,充满了理想色彩。即使在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两者的侧重点也有差别。在道德认识和人生价值判断上,高年级学生也是更多地从宏观的角度加以认识和关注,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的则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水平如何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状况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体质下,市场经济本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它使得大学校园“实惠”风盛行,媒体对"大款"们的大肆渲染,常常令一些大学生羡慕和倾心。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有些人就会认为“物质需求的满足”就是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doc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7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含7篇,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文/韩三奇 如果说,当下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反对。当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时,中国人没有感到骄傲与快乐,中国目前积累的财富,让任何一个国家都留下口水,可是,中国人却感到身心疲惫。看看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1.拜金 拜金是资本社会典型的特征,大多数人的心灵被财物异化,拥有金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吃饭穿衣之实用目的,金钱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它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计算着自己的收入是不是一直在 增长,金钱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数字,而不是实用的交易工具。GDP必须天天向上,公司收入必须年年增长,而且为了GDP和收入,可以牺牲一切,比如矿工或员工的生命、水源、大气、身心健康等等。 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经彻底绝迹,金钱至上已经深入人心。普通人见面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收入多少,父母从内心最关心

孩子的收入高低,甚至拿收入高低跟别的孩子攀比,而很少关心孩子工作在外是否辛苦是否快乐,收入低的年轻人在父母、亲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亲情战胜不了金钱的诱惑。拜金心态掏空了整个人整个社会的灵魂,让人感受不到精神的活力,也让人活得没有尊严! 2.八卦玩世 “神马都是浮云”,是八卦玩世心态的典型写照。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狗屁,及时行乐是王道,倒也无可厚非。 整个社会充斥着八卦思维,很多人每天打开网页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热闹。围观一些无聊的明星八卦,关注那些道听途说的花边新闻。鲁迅说过,如果你在大街上吐一口唾沫,然后蹲下来看,不大一会儿,一定会围过去很多人,看看你在看什么,他甚至可以忘掉自己手头的工作。 3.怨气冲天 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到处充斥着抱怨与不满情绪,各种对立情绪不断积聚。 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妻子嫌丈夫不努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丈夫怨妻子唠叨。学生抱怨老师打分低,老师指责学生不爱学习。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在进步,这无可置疑,这个也是当代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围绕我们的“成果”,大家可以高谈阔论它十天半个月,甚至都无法尽兴。 但是,我们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政府对“进步”的定义如何,恐怕没有人真正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政府给出的定义,我们无法尽其理解,对于民众心目中的“幸福”我们却能知一二。这是一个物质的社会,对于一个普通或者说一个现实的人来说,进步、幸福就意味着物质丰富,为了“物质”我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是残虐自己。 物质,是这个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无不围绕其树立,当你见到一个憔悴不堪的人,不用问都知道,为了生计,为了生活,什么是生活?有了钱就有了生活,没有钱,你就只能是在找“生活”。 曾经有一句高尚的口号,“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读书”,即使后来有所转变,也还能喊出“为了某某学校的崛起而读书”,但无疑都是伟大的,也是激励人心,那时候说这句话的人可以理直气壮,毫无惧色,放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坦然,一个不装腔作势的人绝对不会说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读书,为什么啊?我们的祖国已经够“繁荣”了,即使有人这样说,也一定是战战兢兢,因为说这句话就意味着被嘲笑,被加以虚伪的帽子。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感情变得冷淡了,或者说不爱国了,而是大众不傻了,理解了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了我们的终极目标“财富”“金钱”,我们才够资本来爱,不管你爱美女还是爱祖国。 在世界上的众多国家,民众都有较为普遍的信仰,即使有几个宗教相互攻伐,争夺信众,但大家总算有自己信仰的一方。但是。中国人不信教,所以我们做事,无所顾忌,基本的道德已经无法约束我们的行为,道德对于价值观的引导和修正已经无可作为。 但是,我们不能说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就错了,也不能说我们追求的就多么的庸俗不堪、无耻下流,这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趋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是至理名言,为官者,竟可巧聚豪夺,为民者,亦能追名逐利。在“金钱”面前,高尚算什么,正义又怎么样,这个社会高尚和正义都太廉价,没有人愿意去碰。这去怪谁? 我们的国家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可是我们却发现,房子越难买了,看病越看不起了,连那些食物吧,看看包装袋上的样子就行了,买不起。在这个新的社会之舟里,我们总在犹豫,不是我们不够毅力和坚决,而是我们没有底气——钱,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钱,有什么好犹豫的,选择算什么,用钱一砸,死人能砸活。 哲学里有一句话,叫新事物生命力强,发展快并终将取代旧事物,这便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当前,我们新的价值观拥有的生命力不是用一个强字就能形容的,发展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毫无悬念的取代着真、善、美,贤、淑、德,当代社会泛滥的金钱观并不是我们的思想在倒退,马克思仙人曾今说了————物质决定意识。 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要期望去打倒他,你在谴责、鄙视它的时候,人家已经可以住一天院,买半间房了,趁我们还没有走到明刀明枪争个你死我活的时候,能找多少找多少吧。

当代大学生的六种精神

当代大学生的六种精神 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就是精气与元神,是一个人所释放出来的足以影响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暗物质、能量场,是个体状态和存在效率的潜性动力与外在体现。青年学子特别是大学生的精气神,展现的则是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就如五四运动前后的大学生,心里装的是国家兴亡,肩上扛的是匹夫有责,为了心中的信仰、头顶的目标,能够真正做到奔走呼号、心中无我、舍生忘死,这靠的就是强大的精气神,就是那个时代所需要而大学生又能勇敢扛起来的大学生精神。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大学生该有什么精神,如何才能“打起”这种精神,这是祖国赋予给每位大学生朋友时代使命。 在这个信息爆炸、全球一体、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个用了三十多年时间积累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百多年财富的伟大国度,我们的大学生也承受着巨大转变、问题叠加、创新发展、激烈碰撞的巨大考验。要让我们的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未来、引领未来,我们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根据多年来与青年学生的交流思考,个人觉得,当代大学生的以下6种精神正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逐渐形成。 一、面向建设的批判精神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任何决策的达成、问题的解决、事业的发展,前提就是甄别和发现问题。缺少了质疑

和批判的眼睛,就缺少了发展进步的机会与动力,就缺少了激发思维、大胆创造的前提条件。然而,青年学子们还必须明白,批判不是抱怨,愤青无益于社会人生。敢于质疑、勇于批判,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建设,必须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解决问题向向行,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大势、适应组织环境,才能怀才能遇、施展抱负、奉献社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很有名望的教师推荐他的一名研究生到市政府实习。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若干的好,将来就可能留在那里工作。半个月过去了,政府办公室的反馈是,该生并不像名师推荐的那么优秀。为此,师生俩进行了一次交流。学生连声抱怨政府内部的很多问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老师则和气的对他说:你发现的这些问题,门口理发店的老刘10年前就发现了,并且不止一次的在我面前抱怨。学生接着说,还有,他们眼睛向上、漠视穷人......老师终于忍不住了,郑重的说:这个问题,门口理发师20年前就发现并开始了抱怨!这不是你的首先发现!从现在开始,你有两个选择,一是离开实习岗位,继续像门口理发师那样不停地抱怨,实习成绩不及格;二是继续在那里工作,但打起精神,把眼睛盯向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提出建设性的可操作的意见建议与方法,让事情因为你而越来越好而不是在无谓的抱怨中浪费生命。学生恍然大悟。从那以后,无论是待人还是做事,读书还是写文章,他都目标清晰,步伐坚定,开阔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