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

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

2. 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

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

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

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

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

四、说学法

1. 分析归纳法

2. 自主探究法

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破解甲骨文之谜:认真观看下面的视频,回答问题,看看谁

回答的最准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屏《甲骨占卜的源流》,

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

4、这些文字主要刻写在什么上面?

学生回答:1.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2. 王室贵族

3. 风雨、收成、征伐、疾病、生育等

4. 龟甲和兽骨上(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七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还小,兴趣往往会支配着学习行为。通过影片和设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好奇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在教学中设置疑点,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讲授新课

1.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教师出示图片——龟甲刻辞和牛骨刻辞

(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2. 甲骨文的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教师出示图片——殷墟遗址(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师)问题:回想上课时看的视频,商朝时人们为何要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略(师)商朝时期,占卜之风盛行,贵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就是预测凶吉,其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钻眼、火烤,凭借裂后的裂纹形态走势预测凶吉,并将预测结果刻在上面,以期以后验证,因此,甲骨文就是商朝人占卜的记录,故甲骨文又称为卜辞。3. (1)甲骨文发现的价值: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讨论:甲骨文的发现为何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生)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以及阶级关系,记录了商朝后期大量的史实,具有及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讨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生)讨论略(师)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早就指出,甲骨文又具备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示、会意、转注、假借、形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都是用这六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而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这六种方法,所以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又因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许多就是由甲骨文发展变化流传而来的,所以我们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猜谜大比拼用幻灯片展示甲骨文,让学生讨论,写出相对应的现代汉字。(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上课会注意力会不集中所以采用猜谜大比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对甲骨文有生动形象的了解。)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设计意图:通过汉字演变过程的演示,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青铜器

1. 青铜器名称的由来

(生)回答略

(师)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青铜器是将铜、锡、铅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燃料,经高温冶炼为青铜溶液,再经过陶范法铸造而成。

2.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师)想一想:商朝使青铜器有那些种类?

(生)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大量的图片。欣赏各式各样青铜器。(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种青铜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教师出示图片——司母戊鼎并播放《司母戊鼎》(设计意图: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司母戊鼎。)

1)名称的由来

(生)出土时,因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

(2)司母戊鼎的特点

(生)司母戊鼎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司母戊鼎的铸造

(生)讨论铸造的过程: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创造活动的能力。学生思考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培养了他们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驾驭、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选“最佳工程创意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体操作:

①两道数学题的计算:提问形式参照《开心辞典》及主持人风格。

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 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 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

通过学生自己的计算,能够较为形象的了解铸造司母戊鼎的复杂。

②铸造过程的六项工程难题:

为什么一定要70 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

怎样才能协调好250 人同时行动?

怎样才能做到70 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怎样才能保证70 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怎样才能做到70 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设计意图:这项六工程难题设置的意图并不是在于真正要求学生能够找到解决方案,而是学生通过思考并试着解决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司母戊鼎铸造的复杂,由此对商朝的工匠们能够铸造出如此宏伟的青铜器感到钦佩,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师)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铸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给了我们今天哪些启示?

生)回答略

师)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

启示:做事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C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 .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C )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二、双项选择题

1 .商周的文字是( CD )

A .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金文

( AC )

2 .南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铜器的代表是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三、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此器皿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个朝代的青铜艺术?

商朝的四羊方尊

②为什么说它是青铜器中名闻中外的精品?因其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享誉中

外的青铜艺术精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巩固课堂知识,有

助于教学反思;同时加强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五)、板书设计

第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 甲骨文的含义——商朝时期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的文字。

2. 甲骨文的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3.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

4. 文字的演变

二、青铜器

1. 青铜器名称的由来

2. 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3.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1)名称的由来

(2)司母戊鼎的特点

(3)司母戊鼎的铸造

(4)出土地点——殷墟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增强学生记忆. )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株洲市景弘中学李秋来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第7课,课文内容包括:甲骨文、青铜工艺、金文。其中,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以及汉字的演变;关于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论断。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商朝文化的主要的一课,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定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及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 兴趣和能力;学习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 史规律的能力;搜集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或利用课本的插图,指导学生观看并想象,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鉴赏一些甲骨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文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认识到青铜工艺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说教学方法 初一学生通过看一些课外书及电视,对甲骨文和青铜器有了初步了解,但不深入,同时,初一学生具有年龄小、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猜甲骨文“众”字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首先进行组内自学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任务: (1)什么是甲骨文,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它与现在文字有何关系,研究甲骨文有什 么意义,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功能,种类,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了解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最精美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造字特点,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象征意义,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如:分析常见甲骨文的构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包括讲述法、讨论法、图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造字特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商周时期高度成熟的青铜铸造业,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成就,甲骨文、青铜器对研究商周历史的意义。 1、通过对甲骨文发现及甲骨的功能介绍,引导学生理解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通过对甲骨文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及青铜器铭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提升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 3、通过对青铜器的观察,引导学生提高观察、联想、分析、鉴赏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甲骨文、青铜器、编钟等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学习从文物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 2、组织学生观看汉字演变的视频动画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组织搜集青铜器图片,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鉴赏有关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形成初步的认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中华早期文明的辉煌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商周工艺的成就 难点:了解甲骨文并认识其发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以启发分析、问题归纳为主,辅以读书指导、多媒体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牛骨刻辞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上面的这些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那你知道这种文字叫什么吗?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甲骨文的知识吗?那就和我一起走近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其探究兴趣,提高其求知欲望) (二)教师引领,探讨新知 1、初识甲骨 思考:什么是甲骨?它是如何被发现的?甲骨用来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视频中寻找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作答 (设计意图:视频直观详细介绍甲骨文发现的过程,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教师:王懿荣因病得福,揭开了甲骨文的面纱,他被后人称为甲骨文之父。商人商人遇事要占卜并用文字记述占卜的前因后果,因此甲骨文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商周史的重要史料。 展示:甲骨文是刻在或上的文字。 出土于今小屯村,商朝时称殷,甲骨文又被称为。 甲骨文是迄今所知中国的文字。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简单了解甲骨文,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填空 教师: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今天的汉字有什么联系?甲骨文的发现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短片。 播放:动画短片 教师:短片里我们直观的感受到汉字的演变过程。现在谁能尝试说说甲骨文和汉字的关系? 学生:举手回答(甲骨文和今天的汉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今天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汉字演变的视频动画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小结:短片中的文字都是以形表字,采用象形方式造字,除此之外,甲骨文中还有指示字,会意字,甲骨文采用了多种造字法,这说明甲骨文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殷商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最重要的文字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朝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 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些文字的含义和用途。 2.讲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以及它们与汉字的渊源关系,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3.介绍司母戊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以及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4.观察课文中的青铜器照片和资料,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 己的观察结果,加深对青铜艺术的认识。 5.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 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对研 究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字体辨认的练;同时,学生对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介绍和讲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研究内容。 1.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等基本信息; 2.文物的形状、材质、工艺等特点; 3.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等。 3学生合作,讨论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什么 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 4教师点拨,总结商朝青铜器的特点,为学生 提供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 程,对中国古代铸造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了 解。 5学生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分享彼此的知识。 6教师点拨,对学生展示的青铜器进行点评,引 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 意义。 板书设计理由:板书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 作答。学生小组展示和教师点拨的板书,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简洁明了。)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甲骨文与青铜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能力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现怎样体现了商朝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想象古蜀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 学生历史思维和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平等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 2. 教学难点:甲骨文(设计意图: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较难讲述清 楚;因为甲骨文与现代的文字有较大的差别,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将甲骨 文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设计意图: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 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 的适度性原 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 四、说学法 1. 分析归纳法 2. 自主探究法 3. 总结反思法(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破解甲骨文之谜:认真观看下面的视频,回答问题,看看谁 回答的最准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屏《甲骨占卜的源流》, 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定义、历史地位和价值。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 3、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青铜器 (1)青铜器的定义和历史地位。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 (4)青铜器的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 (5)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甲骨文 (1)甲骨文的定义和历史地位。 (2)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甲骨文的字形和字体特点。 (4)甲骨文的刻划技巧和文化内涵。 (5)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2、讲解青铜器 (1)讲解青铜器的定义和历史地位,引入教学内容。 (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3)分别介绍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和其用途,让学生了解其功能。(4)讲解青铜器的刻划技巧和字体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技术内涵。

(5)介绍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其历史价值。 3、讲解甲骨文 (1)讲解甲骨文的定义和历史地位,引入教学内容。 (2)介绍甲骨文的制作工艺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3)介绍甲骨文的字形和字体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文字表达方式。(4)讲解甲骨文的刻划技巧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理解其文化价值。(5)介绍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4、课堂互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5、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

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

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 青铜器与甲骨文总结归纳 【导语】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两大杰作,它们承载着我们祖先 的智慧和文化。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既是实用工具,又 是主要的礼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 的文字记录形式,是记录商代社会信息的重要遗迹。本文将总结归纳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影响。 【主体部分】 一、青铜器 1. 青铜器的起源 青铜器始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最早的青铜器以盂、盆、壶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包括钟、爵、觥等一系列的礼器,成为上层社会权贵的象征。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采用了“铸、采、凿、施、钉、串”等多种工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铸造工艺,通过采用“失蜡法” 和“双模铸造法”,制作出具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

3. 青铜器的功能与象征意义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工具,也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等重要场合,展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权势的象征。青铜器也 是古代王权的象征,在政治权力的传承和权威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甲骨文 1. 甲骨文的起源与发现 甲骨文起源于商代晚期,是古代神奇的文字系统。它最早发现于今河南郑州的商王朝墓地,后来又陆续在其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 方方面面。 2. 甲骨文的形式与内容 甲骨文大多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形式繁杂,包括卜辞、铭文、商代人名等。它们记录了丰富的信息,如宗庙祭祀、天文地理、农业生产、贸易往来等。甲骨文的出现不仅是古代社会从口头传统向书写传统的 转折点,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3. 甲骨文的意义与价值 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文字系统之一,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成就。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还可以进行历史考证和文献挖掘,为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重要 的依据。 【个人观点】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第二单元“中华古代文明”的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但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强烈。他们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知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掌握它们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准备一些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泉州九中:林碧瑜 2019.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泉州九中的历史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的《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一堂的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因此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的历史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学情分析 教材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他们的好奇心特强,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认识事物往往侧重于感性,对枯燥无味、抽象简单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感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再者,初一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方法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在这一课中,可以对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准度上进行训练,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四 .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上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这些字体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金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5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寓教于乐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和图片观察法等 6板书设计: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 【内容探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 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生:饮食、祭祀、军事等。 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师:那时人们根据龟甲或兽骨上炸裂的纹理,判断是凶是吉。古人对占卜的结果相信吗?重视吗?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吗?

青铜器与甲骨文示范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本课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5课,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造型精美等特点,集中体现了当时强盛的经济实力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不仅对研究商朝文明有重要参考作用,也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灿烂辉煌的文明,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2.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难点】 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教师:这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灿烂的景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入本课,直接引出本课的两大重点青铜成就和甲骨文,同时思考这种文明的景象。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青铜器与甲骨文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五篇)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化,培育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觉历史规律的力量。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育学生的艺术鉴赏力量和文物爱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沟通中探究学问猎取学问,享受胜利猎取学问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制造的辉煌成就,培育学生喜爱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化,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 (1)教法 1、图片观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 (2)学法 1、观看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沟通法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2023年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及课件

甲骨文与青铜器讲解词

一.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幅甲骨文的图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系统的成熟文字。使用甲骨文的商代也成为了我国有文字可以考证的历史的开端。 二.这幅图片是甲骨文大量出土的殷墟遗址俯瞰(kan)图。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以洹(hu án)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的,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殷墟甲骨目前已经发现5000左右单字,能识读的在一半左右。从文字结构看,是象形结构。 三.这幅图片上能看到大量的甲骨文字。商朝王室贵族盛行占卜,主要占卜求雨,狩猎和出征等事件。然后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称为卜辞。因此,甲骨文记载了大量的商朝时期社会生活的情况,尤其是商王室生活和治理国家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四.同学们,这段视频向大家描述了木字从甲骨文到仿宋体的演变过程,说明了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存在渊源关系,现代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文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而来的。

同学们看完了甲骨文,咱们下面进入青铜器的世界,来一起欣赏一下古人的杰作。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颜色发青而得名。商周时期的青铜有很多种类,例如礼器,食器,兵器等。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礼器。 一.同学们,你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殷墟出土的商王室祭祀礼器——后母戊大方鼎,采用合范法,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需要数百人合作完成铸造。鼎身通耳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结构复杂,形制雄伟,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古代青铜器,它集中显示了商代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二.这一件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三.这件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gui),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四.大盂(yu)鼎为西周前期青铜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家国情怀”的落地生根—人教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家国情怀”的落地生根 ——人教版《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一、教学目标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劳动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正确史观。 时空观念:掌握青铜器及甲骨文出现或发展的时间、地区。 史料实证:对考古实物等史料进行辨析,掌握我国青铜文明的出现及发展,及甲骨文的发展。 家国情怀:体会青铜文明的辉煌和甲骨文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二)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突出方法:通过教师分类介绍、学生分组竞争游戏突出青铜器的种类逐渐丰富;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为例,通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粘贴流程”活动突出等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超。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通过视频和学生举例,使学生重点理解象形字和形声字。 二、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专业性较强,青铜器与甲骨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考古实物图片及丰富的视频资料,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本课的知识要求不高,在考试中涉及到的考点也不多,比较简单,因此设置竞赛游戏、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接触历史不久,对于历史的学习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着浓厚的兴趣或好奇,并有可能在此之前通过书籍或电视等对这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借此充分地展开师生互动;但青铜器与甲骨文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 四、教学设计: (一)实物展示,引出主题;家国情怀,导入新课 展示“四羊方尊”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它的类型、名字、出土地及地位,并观看“宁乡炭河里遗址宣传片”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湖南地方文化的引入,渗透家国情怀,为后面的情感作铺垫,也引出了今天的学习主题。 (二)青铜器——精美绝伦,国之瑰宝 1、自主学习: 2、青铜器的含义 设疑1:什么是青铜器呢? 青铜是铜、锡(铅)的合金,原本呈金黄色,生锈后则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特点,想象一下,司母戊鼎的大小,教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的爱国和保护文物的热情。感受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庞大宏伟和小巧细致,并谈谈自己的心得。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具体的是指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而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称作“青铜文明”。 (板书)三、金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笫九课内容。 【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一甲骨文与青铜器,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搜集十二生肖屮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照片,尤其是司母戊鼎的实物照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汉字的演变;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如何理解屮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铜实物图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找屮骨文与青铜器相关资料,形成对它们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

《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 第一板块 知识梳理 史实: 1. 甲骨文是刻在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上的文字,它出 M _________ 。 2. 甲骨文土要记录了 __________ (朝代)的历史。 3. 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 ______ 时期,从 _________ 至 _________ ,逐步走向鼎盛。 4. 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 ______________ 。 结论: 1. 今天的汉字与 __________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___________ 朝开始的。 3. 商周时期的 _________ 铸造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 _______ 鼎是目前我国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 期为 __________ 时代。 6. _______ ___________ 文和 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文 字材料。 疑难突破 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土权力的象征” ? 答案提示: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 而铸的鼎。古人特别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认为“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 。把祭祀摆到与军事问等的地位,认 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因古代的权力继承 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祭祀权与权力的继承权密切相 关。用如此贵重的青铜制作如此大的鼎,也就说明它 政权的强大,厚重巩固。 知识导学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学会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将青铜器 与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半坡原始 居民的磨制石器相对照, 认识到 商朝的青铜器是一大进步。 它展 示了我国奴隶社会的高度繁荣, 充分说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 进步,人类是不断发展的。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 大量精美的图片。建议同学们通 过查阅书籍,上网浏览等多种渠 道,搜集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青 铜器图片。通过图片增强对文中 知识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在收集 过程中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和探 究式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与能力。 疑难导析 围绕司母戊鼎的特点:厚重 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 工艺精巧,是商朝文化发展到顶 峰的广■物。以此展开。很显然, 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 的需要而制作的。然后,联系商 朝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展开论 述即可。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通用11篇)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 画几只动物,其实不然,小学美术的每一课虽然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以下是店铺搜集的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欢迎查看!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古代青铜艺术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力。 (二)教学目标 古代青铜艺术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1课时。古代青铜艺术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小学美术青铜器教案篇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