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迎来风云时代

高端装备制造迎来风云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隽曹昌|北京报道

【摘要】@@ 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对国民经济能起到支撑作用.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1(000)001

【总页数】2

既拥有传统产业的较低估值,又享受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投资界人士认为这样的装备企业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十二五”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对国民经济能起到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2011年被业界普遍看好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良机。

券商眼里的香饽饽

“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受益‘十二五’规划明显,可望成为未来一两个月的热点,甚至跑出大牛股。这些行业大佬们本来就是千亿俱乐部的长期会员,他们今年绝对是股市的风云人物。”2010年12月25日,德意志证券分析师Rita向记者表示。

高端装备制造涵盖哪些重点行业?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告诉记者,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模式分析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按照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的提法其实与当前全球兴起的工业4.0提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无非是更针对当前国情状况和需要,其实质仍处于工业4.0趋势的范畴。工业4.0的提法最早由德国政府提出,也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很大程度上在处在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确立和巩固。这个时期的制造业演进的突出特点为主要依靠资源与投资拉动,注重生产能力的扩张,制造业偏生产型特征,产业分工大部分集中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这种演进模式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环境生态。从制造业升级路线来看,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现代管理等环节与理念已经深深植入,初步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雏形,要扭转大而不强的窘境,抓住当前世界工业信息化趋势并迎头赶上迫在眉睫。特别是我国当前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倒逼效应显著。政策和行业层面上政府推动转型和升级的决心很大,未来的制造业将以信息化融合为重心,呈现依靠技术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更加注重技术能力积累,制造偏向服务型,向世界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挺进,环境友好等特征。 图1、全球制造业价值链演进趋势

广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广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xxx有限公司

广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减速机应用范围广泛,市场规模较大,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分散度高。一部分企业侧重于生产广泛适用于各下游行业的通用减速机,规格以 中小型为主,产品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所属行业为通用减速机行业。另一部分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减速机,规格以大型、 特大型为主,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所属行业为专用减速机行业。以上 两类企业的产品差异大,相互竞争较少。 该减速机项目计划总投资2648.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87.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60%;流动资金460.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40%。 达产年营业收入3891.00万元,总成本费用3010.32万元,税金及附 加46.46万元,利润总额880.68万元,利税总额1048.61万元,税后净利 润660.5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88.1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25%,投资利税率39.59%,投资回报率24.94%,全部投资回收期5.51年,提供 就业职位61个。 提供初步了解项目建设区域范围、面积、工程地质状况、外围基础设 施等条件,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内容包括:

场址选择、总图布置、土建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及安全卫生、消防工程等。 ...... 减速机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驱动部件,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方面有一定技术门槛,对于产品的设计水平、加工精度、运行平稳性要求高,对减速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减速机行业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技术壁垒。

湖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实施方案

湖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减速机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驱动部件,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方面有一定技术门槛,对于产品的设计水平、加工精度、运行平稳性要求高,对减速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减速机行业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技术壁垒。 该减速机项目计划总投资10590.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13.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78%;流动资金2776.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22%。 达产年营业收入1854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207.33万元,税金及附加192.06万元,利润总额4341.67万元,利税总额5132.58万元,税后净利润3256.2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76.3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00%,投资利税率48.46%,投资回报率30.75%,全部投资回收期4.75年,提供就业职位307个。 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及本体机械结构三大部分。减速机是动力系统子结构传动装置的核心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达到减速增矩的作用,从价值量看,减速器占比机器人本体制造成本的30%以上。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11万台,同比增长68.10%。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4.6万台,较2016年同期增加17.69%。在本

体销量爆发,国际巨头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国内减速器生产商迎来宝贵的窗口期实现放量,部分厂商率先拿到超万台的需求大单。主要结合量、价的角度分析国内减速器市场。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湖南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降低转速,增大扭矩。 减速机应用范围广泛,市场规模较大,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分散度高。一部分企业侧重于生产广泛适用于各下游行业的通用减速机,规格以中小型为主,产品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所属行业为通用减速机行业。另一部分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减速机,规格以大型、特大型为主,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所属行业为专用减速机行业。以上两类企业的产品差异大,相互竞争较少。 (二)项目选址 某产业园区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 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商业模式分析

从制造业演进的路径来看,前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管理驱动下量变积累的过程,典型的案例就是我国过去十多年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夯实。而一旦迈入第四阶段,随着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量变有望转化为质变,因为这种“融合”将造就制造业向新的业态形式转变。 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后可以让传统制造业产品有一个质的提升,例如传统制造业产品融合了传感器、工控机、数控技术、激光技术等以后可以提升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如若再融合总线、微处理器、网络技术等要素,可以提升为数字智能化产品。对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改造实现恰又能给予行业本身的发展以正反馈,装备制造业自身肩负着为用户实施信息化和适应市场提供先进、实用装备的任务,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有利于提升整体制造业的生产力水平,也能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图2、“融合”实现对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改造

“融合”会促使传统制造业衍生出新的工业要素,最为突出的改变体现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DIY以及生产模式和制造模式的改变。 从产品研发设计的维度来看,“数字机”样式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流程。传统制造业模式下的研发与设计往往是是一个产品画一个图纸,生产模式为一场一地一个区域,设计研发的产品往往要生产出来以后才能鉴别是否可用。而“数字机”样式下产品的定义方式发生质的变革,产品的设计生产模式呈现异地协同全球化趋势,产品设计生产可以做虚拟仿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可以看到产品的性能,甚至你可以去体验。 信息技术使装备制造业更好、更快、更省、更可靠地制造出新产品。波音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使波音777的研发周期缩短40%,工程返工减少50%。 信息化融入生产制造过程后,厂商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决策,而传统的制造业偏重于工艺手段上的电气化、自动化,并未对整个工业领域产生全范围、多层次的变化影响。未来的制造模式将偏向于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周期短、柔性生产、环境友好等特征。 表1、高端装备制造业同传统制造业模式有质的区别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显著,经济全球化下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用户需求变化加快,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信息化的融入更是使得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愈发急迫。 当前,制造业的高端环节逐步分化出来,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逐步分化出来。 图3、受金融危机影响GE服务收入占比几十年来的升势有所降温

苏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实施方案

苏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减速机应用范围广泛,市场规模较大,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分散度高。一部分企业侧重于生产广泛适用于各下游行业的通用减速机,规格以中小型为主,产品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所属行业为通用减速机行业。另一部分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减速机,规格以大型、特大型为主,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所属行业为专用减速机行业。以上两类企业的产品差异大,相互竞争较少。 该减速机项目计划总投资19132.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228.9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37%;流动资金4903.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63%。 达产年营业收入42075.00万元,总成本费用31562.36万元,税金及附加399.31万元,利润总额10512.64万元,利税总额12361.97万元,税后净利润7884.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477.4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4.95%,投资利税率64.61%,投资回报率41.21%,全部投资回收期 3.93年,提供就业职位575个。 减速机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驱动部件,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方面有一定技术门槛,对于产品的设计水平、加工精度、运行平稳性要求高,对减速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水

平的提升,减速机行业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技术壁垒。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苏州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及本体机械结构三大部分。减速机是动力系统子结构传动装置的核心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达到减速增矩的作用,从价值量看,减速器占比机器人本体制造成本的30%以上。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11万台,同比增长68.10%。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4.6万台,较2016年同期增加17.69%。在本体销量爆发,国际巨头产能不足的背景下,国内减速器生产商迎来宝贵的窗口期实现放量,部分厂商率先拿到超万台的需求大单。主要结合量、价的角度分析国内减速器市场。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降低转速,增大扭矩。 (二)项目选址 某某开发区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究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和有效途径三个方而分别进行阐述并总结,以期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0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专有名词。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为各产业提供富含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对我国高端领域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方向引领着我国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整条生产线的中枢地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该产业的发达程度。由其特点可见,技术创新是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1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孙韬[门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会逐渐向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于兆吉等[2]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目标是要在环保的基础上获取最大利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孙景新[3]认为,中国经济要想从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转变为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可作为突破口。马玉山在“2015中国制造业创新论坛〃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精细

化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研发出更完善的创新产品。 2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Song [5]指出,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鼓励支持,如减少税收、给予投资补贴、建立研发试点机构等。日木政府为提升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建立"官产学〃联合组织和国外高端技术引进研发机构。可以看出,政府支持是影响其国内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Lee, Tang-Chih 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水平与其生产技术的先进水平呈正相关。根据美国经济生产的基本情况发现,投资于IT行业的比重在持续增长,且消费者对其生产或消费的装备水平升级有更大需求[6]。Yam [7]根据香港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发现外部投入的增加可有效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创新及合理配置可利用资源。AdegokeOke [8]以英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中劳动灵活性与混合灵活性的相互作用对产品创新的影响。高丹丹[9]将R&D人力资源、R&D 资木投入以及创新产品研发相关的费用归为技术创新投入因素,将申报的专利数、己成功授权的专利数以及研发出的创新产品数归为创新产出因素。王佳瑶[10]以知识基础存量、知识流动能力、知识创造能力三个维度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是促进技术创新出现的主要原因。 3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途径 Om恰等[22]指出,加强企业生产链中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可有效

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股一览表

高端装备制造龙头股一览表:股票代号 企业优势 主要产品 1.巨轮股份(002031 ) 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 2.中国重汽(000951 ) 15吨以上载重汽车最大 载重汽车 3.河北宣工(000923 ) 年产2500台配件250吨 推土机 4.*ST汇通(000920 ) 中国铁路工业第一股 铁路运输专用设备 5.云内动力(000903 ) 西部最大柴油机企业 柴油机

6.中鼎股份(000887 )资产重组转型在即 汽车橡胶(资讯,行情)零部件 7.三环股份(000883 )新项目年产一万台 重型货车 8.秦川发展(000837 )国内占有率75% 齿轮磨床产品 9.江淮动力(000816 )产销增长绝对额第一 小型柴油机 10.烟台冰轮(000811 )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 自制螺杆制冷压缩机 11.山推股份(000680 )市场占有率42% 推土机/挖掘机

12.石油济柴(000617 )中石油集团实际控股 柴油机 13.西北轴承(000595 )西部最大轴承企业 石油机械轴承 14.苏常柴A (000570 )技术领先优势明显 单缸柴油机 15.柳工(000528 ) 年产超过2万台整机 装载机 16.徐工科技(000425 )全年出口量增长73.5% 特种装载机 17.沈阳机床(000410 )产量五年增长878.5% 数控机床 18.中联重科(000157 )

汽车起重机占有率25% 汽车起重机 19.中集集团(000039 )集装箱50%占有率 集装箱/登机桥 20.*ST建机(600984 )国内占有率第一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21.北方创业(600967 )铁道部招标中标 铁路车辆 22.上柴股份(600841 )子公司前景看好 大功率发动机 23.上海机电(600835 )控股子公司发展稳定 旋挖钻机/液压抓斗 24.厦工股份(600815 )国内占有率18.51%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高端装备制造业全球空间分布版图! 【导言】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许多地方都在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整理了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分享给大家。【正文】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 1、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2、欧洲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3、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及投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场规模及投 资前景分析2015年12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5全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西安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做好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集中力量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做好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工作,软件和系统方案的提供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重点突破自主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抓好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工作。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信息技术与优秀制造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巨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将超30%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58万亿元。按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上下卷)》,2011-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32.3%。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 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7.23%,十三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4.58%: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

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成各国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国内重要出口轨道装备,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也逐渐成熟,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也有了更多的成果,从这些成果来看,中国的高端装备自主研发也有了全面的进步。但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比如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机器人制造等,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需要全方位的攻关和崛起。 目前在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加速推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各国重点发展方向。作为出口型制造大国,中国急需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补上这一短板,改变以往低端、廉价的形象。 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掀起 随着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互联网技术和制造领域的深度结合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以3D打印为标志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全球机器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应用积极性高涨。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以往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往往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装备制造业。在这一过程中从国外引进了不少的技术,尤其从德国引进最多。 赛迪智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从德国引进技术累计18398项,金额606.7亿美元。德国很多装备制造企业,如西门子、大众、曼公司等已经将生产或研发基地设在了我国。进一步推动中德就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研发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水平。 另外要想真正提高我国高端装备产业的研发能力和影响力,还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遗憾的是,我国还很缺乏这样的品牌。美国、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大国普遍重视培育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依托重大工程建设、尖端产品技术研发和对外贸易等,带动本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我国当前拥有众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但只有三一重工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曾上榜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 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是制约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例,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产业发展仍处于幼稚期和起步期,经济规模和市场份额小;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能力,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仍处于该行业的第三阵营。”这只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反应。 面临技术封锁挑战 尤为值得重新审视的是,随着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日益提高,从国外引进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已经越来越难。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加大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即便是一直合作良好的德国也不例外。 据赛迪智库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德资企业在华的不断壮大,德国在华投资呈现出独资趋势。一方面新成立的独资企业增多,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中的德方要求独资,通过内部收购、增资扩股或稀释中方股权的并购方式,实现其对经营管理权的控制。如,西门子计划将其在华近60家企业尽可能地全部发展成独资企业,以博世、马勒为代表的德国零部件企业大都采用独资或控股的形式经营。 德国跨国企业的独资化趋势对于试图通过合资取得先进技术的中国企业带来明显竞争压力。“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市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获得了较多德国先进技术。但是近年来,德国

2016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57635344.html, 2016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2015年12月1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5全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西安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做好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集中力量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做好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工作,软件和系统方案的提供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智能制造支撑能力;重点突破自主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抓好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及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工作。 2012-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2010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等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综况及国内区域发展情况.

一、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发展布局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五个重点子领域,即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业,在全球的分布不均。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 图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美国 美国的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和智能装备制造业目前在全球都处于顶端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各州以及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

图表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欧盟 欧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与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发达国家。

图表欧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四)俄罗斯 俄罗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航空和卫星及应用上很突出,航空及卫星基地基本都分布在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多家知名飞机制造商如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伊留申、米里和卡莫夫等都聚集在俄罗斯的西南部。在卫星发射方面,俄美合资、俄罗斯控股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份额仅次于阿里安公司,其总部也坐落于俄罗斯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目前已被俄罗斯90%以上的民用领域使用。

图表俄罗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五)亚洲(除中国外) 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东部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发展较为迅速。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能力较强,著名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川崎重工在综合性重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日本的智能制造装备如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表等多领域都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把握海洋工程产业链全球转移的机遇,继承了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成套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具备海洋工程总包的能力,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分份额,如韩国的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STX造船,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其他拥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国家包括中国、阿联酋和印度尼西亚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主要研发制造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高端工业设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制造业战略性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调研了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新材料新能源 1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1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核心竞争优势之一,是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据《2019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分析》预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20年将达到8500km,2021年将达到9860km,2022年将达到11480km,并将全面覆盖城市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磁悬浮轨道等各种类别。随着“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格局的建立与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受到鼓舞,将带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发展。1.2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内涵广泛,包括新材料本身、新材料技术及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和传统材料产业升级等。2017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为3.1万亿元,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占比约3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占比约19%,先进高分子材料占比约2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占比约13%,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占比约9%,前沿新材料占比约3%。方大炭素公司炭素制品综合生产能力达23万t,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企业。时代新材公司以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工程化推广应用为核心,2018年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170亿元,实现净利润1.5亿元。 1.3电子信息相关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产业之一。游族网络公司立足全球化游戏研发与发行、大数据应用、IP管理工程、泛娱乐产业投资等业务,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净利润10.4亿元,位列互联网百强第51位;华为主要从事终端产品和5G相关产品研发,以及无线通信、光传输、数据通信等前沿领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亚旭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资产263亿元,营业收入56亿元,

2019年我国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内含详细数据)

2019年我国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 从行业的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所处产业链的环节上讲,高端制造业处于某个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一般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可划分为航空装备制造、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装备五大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现状 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作业为例,2019年1-12月,我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截止12月底,规模达到11275.3亿元,同比增长4.5%。同期利润总额达到622.1亿元,同比增长1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能制造业方面,以工业机器人制造为例,2019年1-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86943.4套,同比下降6.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航空装备制造业方面,2018年我国航空装备产业达845.1亿元,其中航空器整机产业规模495.8亿元,航空零部件产业规模230.5亿元,航空发动机产业规模86.1亿元,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规模32.7亿元。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以卫星应用行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8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保持逐年增长,2010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已达1680亿美元,2012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突破2000亿美元,达2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9%,增长速度自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截止至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36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占航天产业规模整体的7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较2017年增长18.3%。其中北斗对产业的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1947亿元。

重庆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建议书

重庆高端装备制造项目 建议书 仅供参考

报告说明— 减速机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驱动部件,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方面有一定技术门槛,对于产品的设计水平、加工精度、运行平稳性要求高,对减速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减速机行业的技术门槛不断提高,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技术壁垒。 该减速机项目计划总投资3457.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17.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48%;流动资金640.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2%。 达产年营业收入49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808.89万元,税金及附加64.96万元,利润总额1120.11万元,利税总额1339.57万元,税后净利润840.0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99.4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2.39%,投资利税率38.74%,投资回报率24.30%,全部投资回收期5.62年,提供就业职位72个。 减速机应用范围广泛,市场规模较大,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分散度高。一部分企业侧重于生产广泛适用于各下游行业的通用减速机,规格以中小型为主,产品呈现模块化、系列化的特点,所属行业为通用减速机行业。另一部分企业主要生产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专用减速机,规格以大型、

特大型为主,多为非标、定制化产品,所属行业为专用减速机行业。以上两类企业的产品差异大,相互竞争较少。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 第三章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 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 第六章项目选址分析 第七章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第八章工艺可行性 第九章环境影响概况 第十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第十一章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第十二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三章实施方案 第十四章投资方案计划 第十五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项目结论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中国制造2025——高端装备制造重点突出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端装备制造 在中国的“”规划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已经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其市场空间大,对国民经济能起到支撑作用。 2014年是中国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由此迎来了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发展机遇期。 2014-2015年内我国高铁、城轨、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高端装备实现了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值规模达到2.1万亿元,连续两多年增长率超过25%,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 航空装备: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十三五”发展综合规划纲要》,未来5年将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试验核心舱建设,探月工程圆满完成三期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成功首飞。到2020年,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均发射数量达30次左右。航天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在“十三五”时期有望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卫星产业: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 我国大部分大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由航天五院研制,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部分优质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 对于上市公司(600118,SH)而言,则有望受益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如果相关障碍清除,航天五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只是时间问题。 航天五院占卫星研制市场85%,2014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350亿元,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增速达到15%。

中国各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中国航空装备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战略意义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的脊梁,而以大飞机项目为主干的航空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巅峰,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大飞机项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用一句话来概括,是我国“飞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是一国产业升级必然选择 航空装备是工业制造的“皇冠”,对先进制造设备、先进制造工艺、先进材料有极高的要求,摘取这个“皇冠”是一国占领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顶端的重要标志,是一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发展航空产业的过程中,将对电子工业、数控机床、锻件制造、冶金、复合材料、通用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形成巨大的需求,并推动这些原本较为薄弱的行业实现产业提升,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我国持续把航空装备作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06-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均提到要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 图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领域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2、航空装备是国家高端装备产业振兴重中之重

日本一项对500项技术扩散案例研究表明,60%的技术源于航空工业;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一元钱计算,那么家电为45元,汽车为80元,而大型客机为800元;同时,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向航空工业投入一万美元,10年后可以产生50-80万美元的收益。 美国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由飞机技术派生的衍生产品的销售额,是航空产品本身销售的15倍。几乎整个航空装备产业链都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范畴,这与其它高端装备制造业对象只是传统产业的高端部分不一样,发展航空装备对一国制造业整体提升有重大意义;而且,航空装备中通用航空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多元化,推动形成万亿新兴市场,促进国内消费结构提升。 因此,航空装备是国家高端装备产业振兴重中之重。 3、中国航空装备升级为战略性发展方向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周四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规划,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其中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的具体标志包括:C919大型客机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ARJ 21涡扇支线飞机、新舟涡桨支线飞机实现产业化。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直十五中型直升机、高端公务机、中等功率级涡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完成研制并投放市场。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 规划指出,未来10年是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国家已经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正在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放步伐加快,为通用飞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根据规划,2013年到2020年,我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目标是现代航空工业体系继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民用飞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C919大型客机要完成研制,生产和交付。大型的灭火和水上救援机等重点产品要完成研制并投放市场。 (二)产业投资特征 面对巨大的商业机遇,我国的航空装备行业投资十分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内陆军工企业转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航空装备产业以军用飞机制造为主,且制造企业大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近两来,中西部的军用航空装备企业向通用航空装备领域扩张,如西安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园、四川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基地、贵州安顺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基地等相继成立。 2、中西部航空装备企业向东部沿海地区布局扩张。伴随着我国航空装备主导产业沿着“军用航空——民航航空——通用航空”的路径演变,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取代中西部地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