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二)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二)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二)

语文教学: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二)

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100题专项练习(二)

2.后50题

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译文: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原文: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4.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原文: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译文: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55.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原文: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原文:(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

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57.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原文:(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58.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原文: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

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59.东吴四英杰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原文: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译文: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60.治本在得人

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译文: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61.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原文: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

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译文: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一定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如果)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前往的。

62.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基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译文: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好坏,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不能肯定。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63.物各有短长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原文: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还不如斧头的作用大。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64.汉武帝下诏求贤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原文: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d)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tu)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译文: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原文: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译文: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难以担当大任。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儒家经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66.唐太宗论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67.何充直言不讳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原文: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

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68.吕僧珍不仗势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原文: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译文: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69.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原文: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译文:齐地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想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70.范式言而有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原文: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

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71.王坦直言惊益王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原文: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译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王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王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错不在黔敖韩信还受胯下之辱呢何况黔敖的语气在常人看来并无侮辱之意)

73.殿上虎刘安世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原文: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译文: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2019年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是近年来语文试题中最为稳固的一部分。这种稳固体现在如下两点:一是选文都是人物传记,且均出自“二十五史”,尤其集中在“史”“书”上,如《后汉书》《晋书》《宋史》《明史》;二是题型稳固,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三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的框架没变,而且考查点也没有变化,分别是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文言文翻译;分值稳定在19分。文言文复习,难在对文言文整体文意的理解及重要语句的翻译。文言文阅读重在知识点的逐一落实。 给文言文断句,是最直接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式。断句不当,意味着没有读懂文意,不知道文章说了些什么,或理解偏颇错误。因此,读懂文章、把握大意是断句的前提。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某类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可以根据词语的词性以及组合情况断句;最为明显的是文言虚词,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语气作为断句的标志。值得提醒的是,高考给定的断句题,一定有疑难处,且在易混处设误,断句时要注意瞻前顾后,语意断句和标志断句相结合。 一、比较选项异同,存“同”求“异” 全国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文断句,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而从四个选项的设置看,并不是每一个选项的断句点都与其他选项不同,而是大部分相同,只在某一两个关键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选项的方法,初步确定断句的疑难点,然后集中精力攻克疑难点。 二、通晓文意,借助标志 第一步:通读文段,力求把握大意 给文言文断句,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断,看完了画线部分,断句也结束了,然后对照所给选项,选出其中一个。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正确率不高。且不说高考题所选的断句文字有一定的迷惑性,单就内容说,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没有通读全文,细加揣摩,很可能正中命题人的圈套。因此通读是前提,深思是关键。 第二步:联系全文,先易后难断句 给一段文字断句,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了解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因此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①随时标画出文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器物名、动植物名和时间名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前面要停顿,做宾语时后面要停顿。 ②随时标画动词和虚词。在语句中,动词是做谓语的,出现动词,就要注意其关涉和支配的成分,在其关涉和支配的成分之后,就意味着停顿;虚词一般被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③随时标注特殊结构,如介词结构后置句、固定短语和对偶顶针句。这类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往往固定,中间不能断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含解析-含答案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时间:10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学号得分 1、【18届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郭守文,字.国华,并州太原人。父晖,从周祖征河中,战死。守文年十四,居丧 ..哀毁,周祖怜之,召隶帐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供奉官。蜀平,迁知简州。时剑外多寇,守文悉招来集附。 从曹彬等平金陵,护送李煜归阙下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煜心遂安。太平兴国初,秦州内附,蕃部骚动,命守文乘传抚谕,西夏悦伏。三年夏,汴水决于宁陵,发宋、亳丁壮四千五百塞之,命守文董其役。是冬,又与阁门副使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护塞灵河县决河。八年,滑州房村河决,发卒塞之,命守文董其役。辽人扰雄州,命守文率禁兵数万人赴援,既至,辽人乃去。雍熙二年,诏守文率兵屯三交,俄加领武州团练使。属夏人扰攘,命守文帅师讨之,破夏州盐城镇岌罗腻等十四族。又破咩嵬族,歼焉。诸部畏惧,相率来降,西鄙遂宁。五年春,大举北伐,为幽州道行营前军步军水陆都监。卒与辽人遇,为流矢所中,气色不挠,督战益急,军中服其量。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是冬,辽骑南侵,大破之唐河。端拱二年十月,卒,年五十五。太宗悼惜之,赠侍中。谥.忠武,追封谯王,遣中使护丧,归葬京师。先是,将臣戍边者多致寇以邀战功,河朔诸州殆无宁岁。既败岐沟关,乃命守文以内职总兵镇常山以经略之。守文既丧月余,中使自北边来言:“守文死,军士皆流涕。”帝问:“何以得此?”对曰:“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家无余财。”帝嗟叹久之,赐其家钱五百万,为真宗纳其女为夫人,即章穆皇后也。 (节选自《宋史?郭守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B.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 后至之责耶 C.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 至之责耶 D. 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 后至之责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曰”“以致”“岂”,以及句中的名词“太祖”“国家”,在结合本句大体意思:当时李煜因为拒命非常自惭,不愿活着见太祖。守文观察得知,于是对李煜说:“国家只求恢复国土,天下太平,哪里还有后到而受责呢?”句子可以断开为:时煜以拒命颇自歉/不欲生见太祖/守文察知之/因谓煜曰/国家止务恢复疆土/以致太平/岂复有后至之责耶?故选C。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9.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10.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含答案】

文言文划分句子节奏 一、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以下八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禽兽之变诈”是主语,“几何哉”是谓语,中间要停顿)又如:可爱者/甚蕃其一/犬坐于前 ②谓语宾语之间要停顿 如:衔/远山,吞/长江(这里“衔”和“吞”是谓语中心语,“远山”和“长江”是宾语中间要停顿) 又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两个单音节之间要停顿如:可/以一战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句首虚词。总领性词语之间之后可停顿 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里至于总领后面几个分句,所以至于后面要停顿,否则不能显示它的总领作用 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故/君子有不战 4、关联词之后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5、“也”用在句子中做语气词,其后要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此句子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若误将“也”看着谓语前面的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6、较复杂的定语、状语、补语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应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受任”“ 奉命”都是谓语中心语,“于败军之际”“ 于危难之间”都是补语,他们之间要停顿。 7、并列短语之间。如:山肴\野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停顿 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二、中考题例 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

2013高考文言文断句10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2013高考文言断句练习100练 (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最完整版) (一)前50练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 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练习 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注]“辞”,辞令、口才。“怿”,喜悦。“莫”,安定。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完整word版)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一、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 (译文)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 (译文)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译文)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译文)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译文)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8.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 9.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译文) 10.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1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12.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译文) 1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文) 14.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植鬣(liě)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飞鸢(y uān)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zhé)腹而死可悲也夫 (译文) 15.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6.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益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

最新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 Word版含解析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对点强化练(30分) 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 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 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参考译文: 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我回答说:“很难说。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 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 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参考译文: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文言文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的

文言文小故事断句练习100句附答案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苏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专题突破

20XX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专题突破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 【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 二、教学课时: 4 课时 第 1 课时 (一)找虚词,定句读 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 处标点,可依 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E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例如:2006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 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三)察对话,定句读 例如《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分析: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 总结: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四)依总分,定句读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分析: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总结: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第 2 课时 (五)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分值3分。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 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二)归纳方法 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例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例5: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第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如顶真句“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例如5: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一、断句解读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 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 (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语代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四、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代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全代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 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1.代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代章,断句也结束了,

专项强化练(十七) 文言文断句

专项强化练(十七)文言文断句 (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 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8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讲)(解析版)

考向一翻译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命题规律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 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 ..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 株连 ..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 辄斥御名 ..,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 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教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古人句读的重要性 2、掌握高考对断句的要求和断句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断句的基本方法进行准确的断句 一、导入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足见古人高度重视古书的句读。《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 断句举例: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可以在相反! 1、据说旧时有一个老头儿,只有一女。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老头儿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那么,女婿和县官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因为照女婿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70老头生儿子,别人都怀疑不是我生的,家产全部给女婿,外人不能干预。县官的读法: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意思是:70老头生了一儿子,别人怀疑不是我生的,但家产全部还是给他,女婿和外人不得干预。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如果你是友人怎么加标点? 断句比较: 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如果是你,会这样添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