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唐朝女性观

从唐诗看唐朝女性观
从唐诗看唐朝女性观

前言

女性作为独特角色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风气开明的唐王朝对女性的宽容态度又是一历史独特之处。唐对女性相对其他封建王朝而言是较为理解与尊重的,这是这个时代女性观点不同于前朝之处。但前人对唐女性观的研究多是通过画作和传奇小说来进行,较少直接利用流传最为广泛的诗歌,而诗歌又是唐最繁荣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对唐女性观的探讨仍有发展的空间。现试图从唐女性诗人以及其他文人笔下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深入到唐文人乃至整个唐社会的心理层面,探索唐女性观更直观详细的特征以及内涵。

一、唐代女性观成因

唐是历史公认包容性极强的朝代,女性地位较之其他封建朝代而言要高得多,这是有历史根源的。唐王朝经历十六国至南北朝近三个世纪的大分裂、大动荡以及民族大迁移、大融合还有隋短暂统一后才得以建立,加上唐皇室有着胡人血统,胡汉间文化交融渗透,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都相对较高。另外,前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真理和统治法则,因此上行下效天下皆儒生,以至于女性的从属地位根深蒂固,女性难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一切都要依靠男性。但唐则不一样,唐帝尊老子为先祖,兴道家而衰儒家。而三从四德这些桎梏女性自由与发展、降低女性地位的条条框框都正是儒家的思想,道家思想的兴盛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大大衰减了儒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因此,人们不再以儒家礼教来苛刻地要求女性,女性难得地见到了一丝自主的曙光。由此女性开始敢于在爱情选择上表达自我的意愿,独立意识逐渐觉醒,其独特个性对唐文人的女性观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为唐代文化的直接源头,放旷蛮荒的北朝文化在相当程度上遗存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历史痕迹,从北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唐,一脉相承。”

①女性地位较之汉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而言要高得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认知上都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以唐文人看来,并非只有以女性为主体的社会问题才能以女性话语来标注。文人认为女性形象是给唐文人的一种角度与一个途径,一个连接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的平台。大量的女性话语文本正是文人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生、关注自我的一个窗口,文人观念在这时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真正结合在了一起。文人对女性的关注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某一个点上,而是宏观把握女性群体特征的同时,将关注的视角扩展到个别女性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唐文人眼中的女子不仅是用来怜爱的,更多是用来尊重和惦念的。她们身上

既有传统的女性美德,还有众多原本只属于男性的优秀品质。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在中唐达到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对女性的态度从传统的欣赏、爱恋、追求和享用发展到赞美、尊重和敬重的程度,女性在文人们的观念中的形象内涵有了质的飞跃。女性在他们心中从“她”真正转变为了“我的她”,甚至是“我的她们”。他们“公然把妇女当做社会美的载体”。①

二、唐诗与女诗人

至唐,男诗人既多,女诗人也并未示弱。但限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女子不能应试不能行卷,导致她们的才情不出于闺阁,作品也极少流传于世。即便如此,《全唐诗》中保有的几百首女诗人作品,仍旧能显现出这是清前女诗人最多的时代。

唐女诗人中最负盛名且作品现存最多的有三家,李冶、薛涛、鱼玄机。李冶和鱼玄机皆为女道士,而薛涛则是成都妓女。她们都有社会交际生活,常与文人唱酬,因此诗作也得以流传最多。三人中,李冶时代最早,薛涛年齿略迟于李冶,其声名卓著时期,大约在贞元至元和年间,鱼玄机的诗以五、七言律诗为多,功力在薛涛之上与李冶不相上下:②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③

(鱼玄机《赠邻女》)

此诗风格大胆,封建社会中的女诗人,能在诗中表现这样风流浪漫的思想情感实在可贵。纵观诗意,描写了一位被薄情男子所抛弃了的邻家姑娘,诗人作诗安慰并鼓励她。第一联通过描写姑娘的生活来侧面表现她的哀怨情绪。“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言尽“愁”字。诗人对邻女的只会伤心和暗哭,虽感同情,但却觉得她未免太过懦怯。对这样一个处于被动地位的弱女子,诗人鼓励她要勇敢而主动,自己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在结尾“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一联中,诗人把宋玉喻为“有心郎”,把王昌喻为负心郎②,从而组织成一联为女子呐喊自由和独立的响亮口号。④可见,女性此诗已有主动追求自我幸福

①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②引自施蛰存《唐诗百话》

③《全唐诗》,中华书局,卷804-2

的觉悟。

在唐代,敢于抒写如此风格大胆之诗的女诗人不止鱼玄机一人,如: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①

(李治《八至》)

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提到过,“在封建宗法制度中,夫妻是五伦之一,又是三纲之一。夫为妻纲,妻是从属于夫的。夫妻的爱情,不是双方均等,而是由宗法制度分配的。夫对妻,主权大于爱情;妻对夫,义务大于爱情。由封建婚姻制度结合的夫妻,他们之间,即使双方都有爱情,这种爱情也是由封建制度维持着的。”诗人洞穿了这种夫妻关系,轻而易举便揭发了其中本质:表面最亲密,实质最疏淡。敢于把夫妻本质关系挑明到台面上来,不能不说这是一篇非常大胆的作品。且不论诗歌内容的前卫,单从诗人能够意识到此种夫妻关系本质并勇敢晒于大众面前而言,我们都可知女性思想至此大有觉醒。

还有武后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与太子李治的不论之恋实属不易,此诗正是作于此时。寂寞后宫,只能寥以自慰的女人心怀无法言说的悲伤和思念,面对窗外红绿相替的变化,独自黯然神伤,如此浓稠的相思无论甜蜜痛苦,也唯有任让泪水滑落于裙上,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令人唏嘘感动。武媚娘虽身为女性,且身在一段不被世人所看好的感情之中,却仍旧能大胆直白地抒发心中对爱人的浓烈相思,这恰是唐女性对爱情直接而勇敢追求的典型表现。女性在这时,已可以做到抛开世俗眼光拥抱爱情。这从侧面也可以证明,当时社会已宽容对待女性独立自主追求爱情一事。

唐女诗人作品的流传于世,某层面上说明世人对她们的才名是有一定程度的肯定的,诗歌中表现的女性独立自主主题也得到人们的承认。女性群体不再只是敢怒不敢言的小女子,而是敢于抒发自我内心压抑与不满的新灵魂。

三、唐诗中的神女情结

“情结”一词为荣格所创,后为弗洛伊德借用。弗氏在其1910年出版的《精神分析五讲》中说:“像苏黎世学派那样,把充满情感的一组相互依赖的观念性因素描述成‘情结’,的确很方便。”弗氏常用“情结”一语代指被压抑的性力,他认为,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生命力最为强盛的部分,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情结”,伺机寻求突破口。因此他提出了两大初始“情结”:男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女性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情结”一语遂被泛化,泛指没有实现的愿望或对已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恋恋不舍,诸如乡土情结,长发情结等等。中国文人的“神女情结”,是封建礼教文化背景下,男性文人潜意识中受礼教压抑的本色人性,对超越礼教的性爱对象的强烈渴望。正如胡应麟所说:“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①可见,唐文人是最浪漫温柔也最狂热的女性欣赏者,他们与女性有关的作品感情色彩浓烈,杂糅着现实与欲望的双重观感,这种看似浪漫的幻想从根本上说是文人思想的折射,带有极大的现实性。在这文人潜意识中所渴望的神女中,有三个共同特点:一、美丽多情。文人笔下的神女,美貌连西施、王嫱都自愧不如。而他们在歌咏、创造“神女”时,更是在“美丽”“多情”上大增色彩。只有在想象之中,文人们才能得到心中神女的爱。由于封建礼教给文人们戴上道貌岸然的面具,再加上封建婚姻道德使女性变得矜持、敛情,“多情”的神女成为文人们潜意识中最美的渴望就不足为怪了。二、主动献身。文人们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两性关系中女方总处于被动,但男性潜意识中非常渴望女性能够主动,于是他们把这样的渴望映射到神女的身上。三、不负道德责任。在封建礼教道德规范下,男女的婚外情感活动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的,于是他们幻想出不受道德约束的人神相爱模式。因为她们不会受到人间道德的限制,无需承担人间道德责任,而男性文人也同样可以借此逃避道德的谴责。

唐初李善注《文选》之后,诗、词便成为文人们寄托、发泄“神女情结”的最广阔平台。其表现形式,大体可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文人们通过诗、词、曲直接歌咏神女,表达向往之情。晚唐李群玉的绝句《赠人》让人一读难忘:“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写得别具情韵,让人感到无限神往却又无可奈何。还有刘禹赐的“云雨归来带异香”(《巫山神女庙》),李贺的“楚魂寻梦风飔然。另一方面,由于道德意识的约束,文人们便巧妙运用与神女典故相关的比喻进行创作,将人间美女比作神女,这类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广为人知的名句还有诸如: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①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②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③

“曾经沦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④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无题》)⑤……

涉及巫山神女的唐诗中,仅李商隐一人就有20多首,而作为爱情载体的唐宋词就更无法统计了,翻开任何一个男性词人的集子,都可以找到巫山神女的影子,真可谓枝繁叶茂。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分为金字塔式的三大层次:表层为意识层,深层为个人无意识,最深层为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底层,虽从不为个人意识所获得,但却支配个人无意识乃至意识。[15]神女情结”是民族意识无意中的一种文学转化形式,是礼教社会中文人们平衡人性的良方,其丰富的文化蕴含,尚待深入探索。

四、唐诗中的经典女性形象

唐文人笔下的女性都是美丽的,他们丝毫不吝啬赋予对她们的尊重。他们不再站在传统角度去做一个旁观者和批判者,而是将女性与文人阶层甚至整个大社会绑定在一起。她们拥有的任何一项社会人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称赞的,其中内涵我们可通过对唐诗作品中的各类女性想象进行挖掘。

(一)哀怨悲惋的怨妇形象

怨妇是盛唐诗歌中描写最多的女性。仅从诗题就可看出这类女性形象是忧

①《全唐诗》,中华书局,卷164-15

②《全唐诗》,中华书局,卷230-3

③《全唐诗》,中华书局,卷290-3

④《全唐诗》,中华书局,卷422-34

怨苦恨的,她们的内心共同怀有种种愁怨,如“长门怨”、“春怨”、“闺怨”、“玉阶怨”等。这些女性愁怨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盛唐相对于别的朝代来说确是比较自由开放的,但这一定程度上仍是一个夫权至上的社会,妇女既无政治地位,也无经济基础,生活基础还需依赖于男子而建立,她们的生活空间不得不被局限于家庭这个狭小的范围,愁情便在这些拘束中油然而生。在这些描写关于宫怨和闺怨的诗歌中,文人们站在同情女性的立场上,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肯定她们对正常爱情生活的追求,并对造成她们心灵痛苦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示不满和怨愤。可见,对于女性唐社会还是保有人格与地位的尊重的,这是唐对女性态度有于其他封建朝代的特殊之处。

其中,怨妇可分为三类:

1.宫妇。这类女性形象主要出现在宫怨诗中。宫怨诗的涌现,与唐后宫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帝王仅为满足一己私欲,霸占数以万计的美貌女子。但好在社会还较为开放,帝王比较开明,思想文化政策也相对宽松,文坛的禁忌不多,诗人们才对此不那么讳莫如深,坦诚用文字关怀这一特殊女性群体——宫廷女子。这些诗歌形象地揭露宫廷女子的旷怨之苦,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这之中,宫怨诗能手王昌龄就写了不少“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宫怨诗,他的《长信秋词》组诗、《西宫秋怨》、《西宫春怨》,多层面、多层次地描绘了宫女们藏匿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哀怨、绝望,发出了“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的悲叹。但森严宫墙锁不住为爱而奋力搏动的心,宫女们对爱情依旧抱有无限渴望,这类诗便写得较为清新自然,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①

(李白《玉阶怨》)

此诗无一字说怨,却真实地写出了已经失宠而仍在痴心望幸的宫女形象,勾勒出她长夜不寐、久久伫立阶前的凄然身影。可见李白在此诗中注入了无限的同情。他一方面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发自我对宫中痴女深深的怜悯之情,一方面又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批判当时宫女制度的残忍、绝情。诗题中的一“怨”其实便是两怨,一是宫女之怨,二是诗人己怨。

中唐时,最负盛名的十多个宫词创作文人和其他文人创作了大量宫廷讽喻诗,这在舆论上给唐王朝的后宫制度以巨大压力,以至于“贞元二十一年三月,出后宫人三百人。其月又出后宫及教坊女妓六百人,听其亲戚迎于九仙门,百姓莫不大呼大喜”,这不得不说是唐放宽女性束缚的一大体现。

2.征妇。征妇指的是丈夫出征在外打仗的妇女。翻开唐朝的历史,唐社会并未因诞生盛世而长久平安和睦,其中的连年征战,使征人、役夫有家难归,同时也使无数思妇居家独守,苦盼丈夫平安归来。明人唐汝询说:“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这说明征妇怨在闺怨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它们大多从征妇的心理感受出发,抒写她们的离愁别恨和对夫妻团圆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一批情真意切的深情女性形象,如: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①

(王昌龄的《闺怨》)

这首诗活描了一个初为人妻的天真少妇,短短几句,诗人便交代清一位佳人由闺中女儿成为痴情怨妇的转变,整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见,不言愁而愁思倍增”。

征妇诗都同是在描绘征妇心中难言的无奈与痛苦,等待和守候是她们不得不忍受的煎熬。正是连年征战才导致她们的备受折磨,诗人另一面也借征妇这一突破口,来反映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苦难,战火中不仅只是战场上才有伤痛,后方家乡中等待夫归的妻子心中的疼痛也无人可堪。看在眼里的诗人们,字里行间流露的满是对这苦难感情的同情,对无辜受苦的女性充满了怜爱之情。

3.弃妇。弃妇乃为丈夫所抛弃的妇女。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妇女常被弃之如履,女子被弃后的艰难困苦令人为之唏嘘不已。

其中的盛唐诗中叙述最完整的弃妇形象是杜甫的《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此诗记述了一个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在安史之乱中,兄弟被杀,家门衰败,同时又被无情无义的丈夫抛弃。看诗题便知这不仅是一个弃妇,还是一位佳人。作为一首弃妇诗,无疑给人“一枝独秀”的感觉。清代施鸿保说:“此诗题曰‘佳人’,通篇亦不言其美,至结二句云,‘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则端庄佳丽,亦非第一人不足当之,觉子建《洛神赋》,犹词费也。”诗中的佳人,如寒中冷梅,淡妆素裹、清雅高洁、芳情独占,却凄冷困窘、形容憔悴、黯然哀

怨。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来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独特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在此诗中,诗人既肯定了女子的“佳人”形象,认为女性都应该是被疼爱的,但无奈佳人反被抛弃,诗人心中更是无限疼惜,流露出了对遭弃女性不公命运的叫屈。

(二)骄傲高雅的贵妇形象

盛唐时期,众诗人意气风发,把酒言诗,高歌入云。在唐诗的百花世界中,李白、王昌龄、杜甫等著名诗人都以空前的大手笔对女性形象做出了精彩的描写。这之中,文人们对宫廷或贵族女子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丰富传统宫廷或贵族女子的形象,使其不再以宫怨和玩偶式的风貌和形象出现在作品当中。他们笔下的贵族女子,重在传神,而无意于细雕镂刻她们的美貌,往往寥寥几笔,就充分勾勒出贵妇高贵优雅的神态。如王昌龄诗两首: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①

(王昌龄《青楼曲》一)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②

(王昌龄《青楼曲》二)

这两首诗描写了春风满面的得意贵妇形象。夫婿得恩宠,随皇上巡猎:后两句写楼头小妇遥望飞尘鸣筝独坐。两个景致看似无关,实质具有内在联系:白马金鞍侍皇出入,其夫婿富贵可知;夫贵则妻荣,楼头小妇内心的满足骄傲不言而喻,筝乐悠然道尽她的无限欣悦。暮春时节,娇懒少妇登青楼观杨花满溢。遥见夫婿千骑前拥后簇中立功归来封侯拜爵,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清代俞陛云评之曰:“楼中小妇之感想,马上郎君之贵宠,皆于言外之。”这与前面提及的闺怨诗恰好相反,在诗人的眼中,如此意气风发的女性是充满魅力的,字字句句尽是女子骄傲之意,对她们的喜爱溢于笔下。

(三)朴实辛勤的劳动妇女

①《全唐诗》,中华书局,卷143-22

劳动妇女形象自古便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流,她们也是中华美德的化身。至唐时,劳动妇女形象虽不若风尘女子和神鬼精怪那么风头正劲,但在文学作品中依旧占据了重要地位。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过:“如果宫廷诗人投入于贵族社会及其环境,盛唐诗人就将兴趣转向较低的社会阶层及其生活,从他们身上发现真正的高贵精神。”①与前代不同的是,唐文人描绘的劳动妇女形象,用对她们贞烈的赞叹取代了只以第三人称角度对其命运多处暗火的怜悯,更多地以女性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把女性作为社会的有机分子来看待,并欣赏平民女子的美好。她们不再只是传统印象中柔弱、谦卑、逆来顺受的闺中劳妇,更不是不懂表达情感的灰色基调木头人,而是增添了坚忍、勇敢色彩的真实灵魂。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妻,真心比古松。②

(李白《湖边采莲妇》)

劳动往往与爱情结合在一起,此类女性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与劳动密不可分。有的诗中就描写了劳动妇女婚后的幸福生活,此首则表现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忠贞。诗中“小姑”、“大嫂”两位妇女在劳动中依旧心系夫君,即便夫君不在也利表忠贞如松。可以感觉得到,唐女性虽倡导爱情自主自由,但不放荡随性,对爱人的忠诚贞洁在她们身上一样可以深扎得根深蒂固。想必也正是因为如此,唐社会才可以这么大程度地宽容看待女性独立追求感情。

此时盛唐社会开放,人们思想较为开放,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多,所以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诗,都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诗人笔下发女性口吻创作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们浪漫的爱情理想,还显示认同女性对自由平等爱情的追求,蔑视封建礼教的色彩十分鲜明。文人们擅长运用传统劳动妇女形象创造新的文学内涵,通过女子之口表达她们对自我命运的看法。形象上,她们不再是软弱而谦卑的男子从属者,而是拥有坚忍、独立、勇敢情感色彩的生动灵魂。

(四)香消玉殒的名女形象

盛唐女性入诗的诗歌中,有不少名篇是描写曾在千古历史上留下印记的美人,如无言的春秋佳人息夫人、绝色的吴国美人西施、和番远嫁王昭君、汉时才

①引自《盛唐诗》正文第4-5页

女班婕妤、金屋藏娇陈皇后等,都是“倾国倾城”的美女。

伤心千古息夫人。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本名息妫,原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由于容貌太过美丽,楚王在公元前680年灭亡息国时,遂将她占为己有。后来,息妫“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王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于是,息夫人在历史上的悲剧女性角色由此奠定。盛唐诗人给予息夫人以极高的评价,再现了春秋时期历史上的美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①

(王维《息夫人》)

诗中的息夫人虽受楚王的万般宠爱,但仍不能忘掉昔日恩情,对旧夫的爱还深深埋于心底。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能令人愉悦的花朵,她却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这个“无言”的形象显得格外深沉。无言中包含着息夫人人格受到的污损,精神所遭的创痛,心底蓄积深厚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经受屈辱,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诗人认为女性并不应该只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更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他们笔下的名女,更深层次是对她们命运的关注,探究绫罗绸缎下的重重束缚以及亮丽光环下的无奈命运,充满了对她们悲剧命运的深深扼腕。

(五)摇曳多姿的艺妓形象

唐代形成了歌舞妓空前繁荣的的局面,她们地位卑下,心中的痛苦也难以言表。然而,妓女虽以色事人,但同时也以艺娱人。诗人在欣赏妓女们色相的同时,也欣赏她们的才艺。妓女们通过自己的才艺,在诗人们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中唐,文人面对现实更加坦率,更加直露而不避俗。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唐代进士科,为浮薄放荡之徒所归聚,与倡伎文学殊有关联。”看似颓靡的行为隐藏文人伤痕累累的内心体验,他们需要在女性身上获得一种相对柔软的方式来求得心灵的安慰。同时,诗作的表现内容也变得通俗化。李肇《国史补》:“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小说,或侈于服食。”儿女情长的描写和闲情逸致的咏吟,活色生香的器官感受被文人们所喜好。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中,文人们乐意带着他们所擅长的文房四宝,沉浸在有女子陪伴的良辰美景中。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文人创作的独特风貌成为他们女性观的载体,笔下的“她们”是活的自我、活的真切的“人”。唐诗中歌舞妓入诗,除了其相貌风情外,还写了她们的技艺,可谓艺冠超群,如: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①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节选)

此几句诗勾勒出了舞妓公孙大娘英气优美舞姿,赞扬公孙大娘舞艺之高,观者为之失色,天地为之变色。可见,公孙大娘名震遐迩,技艺非同凡响,杜甫以独创性极强的鲜明意象表示印象历几十年而仍然在眼。

正由于唐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女性独立意识强烈,对自我认识也较为成熟,她们才前所未有地被社会所承认。即便妓女处于女性社会中的最底层,但她们凭借个性的独立,还有执着追求的精神获得了诗人的垂青。盛唐诗中写歌舞妓的虽非常少,但其看待歌舞妓的态度值得关注,他们并没有因歌舞妓身份的卑下,而对她们有所侮辱和诋毁,给予了她们应有的尊重和赞美,不仅仅只是消遣的玩物而已。

小结

由于唐社会风气开放且多元文化并存,唐妇女因此拥有相对其他封建朝代更多的独立自主权利,这样的女性观并不是孤立于时代背景而产生的。虽就社会整体而言,女性地位仍低于男性,但社会对女子保有宽容,才华横溢的女子也能得到社会的推崇,女性诗人的出现也得到社会的肯定,人们对于女子勇敢自由地追求与表达情感也都持包容态度,神女情结又从另一层面表现了唐人对美好女性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各种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些女性观内涵在唐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它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子之一,其相较于其他朝代文学的特殊之处也势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王开洋.唐诗万象[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2]邓红梅.闺中吟[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3]程蔷.唐帝国的精神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彭定求.全唐诗[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5]唐汝询选释.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6]詹瑛.李太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 张寅虎.李白诗选[M].上海集邮出版社. 2002

[9] 杨海波.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7

[10]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1][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01

[13]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4]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M].吉林:长春出版社,1998

[15][美]霍尔.荣格心理学纲要[M].河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7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马成龙 B12020113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 摘要借酒抒情也成了我国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中国唐代诗人的“诗酒情结”,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荣辱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是历久弥浓,经久难衰。诗与洒的相映生辉,相映成趣,不仅形成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从而从心灵上超越人生,实现了绚烂的文明景观.而且这种传统的诗酒文化将绚烂千年,魅力自我的人生价值永存。 关键字杜甫李白杜牧团聚饯行犒飨独饮 引言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国势强大,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加之国家政策开明,朝廷百官宴游,唱诗互和,以为谈佐之乐。这些共同促成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盛之势。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盛隐映着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可以说,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是酒后兴起而作。诗人借酒表现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不经意间也展现了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又反过来促进诗歌的发展,正所谓诗酒相融成一家。 正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 提到杜甫,不能不提的一个词语就是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一个理应忧思满腹的诗人,却也“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半生穷愁潦倒,历尽坎坷,看尽世道,诗中惊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到后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这点浊酒也喝不上,茅屋还被秋风所破,可他仍在那里“语不惊人死不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旅途中闻听到官军收蓟北时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高兴得要发狂,为了表达这种心情,又是放歌又是纵酒,多么形象。“纵酒”中的“纵”字特别传神、贴切,符合此时的狂态。 杜甫还写了《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诗仙酒仙

2018超星慕课《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100分答案

2018超星慕课《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100分答案

1、名士文化传统在弘扬个性价值的同时,已逐渐淡化了什么的社会意识B、儒家 2、北人通过什么对南朝文风进行批判A、政治意识 3、后人用下面哪个词概括李白诗歌的风格C、豪放飘逸 4、唐代文学辉煌的起点是以什么为标志的B、四杰的成名 5、青丝指的是A、黑色的头发 6、在行为方式上,李白更崇拜的是D、魏晋风度 7、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个政策不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A、酷吏政策 8、能够充分表达李白愤世嫉俗的心理的诗作是D、《答三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9、道家的人一般都爱带()。B、绿棒子 10、“人日”指的是古代正月前面七天的第几天 C、七 11、杜甫在思想上是一个B、正统的儒家

36、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A、《切韵》 37、高适在()时仕途开始起步A、50.0 38、在诗歌的感情基础上,四杰的诗歌C、非常充实 39、在唐代,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几科B、九 40、705年,谁带人发动了政变C、张柬之 41、进士科考试是由谁主持的D、尚书省礼部 42、义不食周粟指的是D、伯夷和叔齐 43、咏蝉三绝不包括C、杜牧的《咏蝉》 44、唐代人的诗歌里面涉及到的女人的身材是以()为美的。C、瘦 45、对四杰风格的定性是D、青年 46、王昌龄被后人誉为B、七绝圣手 47、占据唐代文学三分之一的是A、唐代小说 48、唐代人最高的精神理想是? B、得道成仙 49、武则天时,经谁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完成的地步A、沈佺期、宋之问

50、传统的题材写山涧求道都表现出()的特点。D、清幽雅致 51、高适最有影响的《燕歌行》写的是战乱时候什么地方的事情C、东北边防 52、《滕王阁》是一首几言律诗A、七 53、初唐四杰之首是B、王勃 54、高宗上台后,主管文场的是A、上官仪 55、杨炯几岁的时候被推举为神童B、11.0 56、《唐韵》比较复杂,在什么时候人们把它简化了C、宋代 57、《长安古意》中的“五公”指的是那些人D、国家最高等级 58、“返景入深林”的“返景”指的是B、落日 59、陈子昂讲的寓意指的是D、儒家文化上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 60、王维在《秋夜独坐》中提到,要想解决人老这个问题,只有进入到什么样的体悟里 C、哲学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从“娇痴不怕人猜”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人称“赵宋词女,李朱名家”,著有《断肠集》诗词200余首,词格清空婉约,诗词多忧愁幽怨之语。朱淑真纯女性的书写,以女性独特视角观察体验人生,写出篇篇打动人心的血泪诗篇。其中塑造了丰满立体有层次感的众多动人女性形象,可以看做词人自己真实的一生写照:美丽纯真的少女,甜蜜幸福的新婚少妇,日久生怨的愁妇,与愁肠欲断的弃妇,几乎把古代诗词中吟咏的所有女性都涵盖了。而纯女性自然真实的书写妇女内心的悲苦,又远胜于“男子做闺音”,在古代诗词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关键词:朱淑真不幸婚姻《断肠集》女性形象纯女性书写 Abstract: Zhu Shuzhen is as famous as Li Qingzhao, called "Song Zhao authoress, Zhu Li Masters". With a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more than 200 poems, words graceful and sorrow language of hidden bitterness . Zhu writing for women only, with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femal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move people by writing poems with tears and blood . A full three-dimensional shape which has many layers and moving image of women as the word can be a real life portrayal of herself: a beautiful innocent girl, sweet and happy young woman, married long period of time complaining of the unhappy woman, abandoned wives , almost all female images in ancient poetry are covered. Pure natural real women writing women's inner misery, but also far better than "the man to do the inner sound".Make a brilliant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poetry. Keywords: Zhu shuzhen; unfortunate marriage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female images ; for women only writing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作品为宋代魏仲恭辑录《断肠集》。关于她的生平、身世历来说法不一,较通行说法是南宋初期人,祖籍安徽,后移居浙江杭州。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近代词人况周颐说:“易安淑真,尤为闺阁隽才。”陈廷焯也对淑真才华做出高度评价:“朱淑真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①淑真擅于运用纯女性的视角观察生活,抒发女性独特的生活感受与生命体验,塑造了真实可感的女性形象:我们细心体会,可以看到词人,从美丽纯真的少女,到短暂甜蜜相思的新妇,日久生怨的愁妇,大胆反抗终至疏离愁肠欲断的弃妇,一生多舛的经历,词人一点点磨灭生命的光彩与青春,引起我们对“断肠词人”的关注与同情。 ①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6 ,3725页

唐诗和酒

课程唐诗经典研读 题目唐诗和酒 姓名____________ 张思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3110100451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胡可先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动物科学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1101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和酒 摘要: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唐朝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生活风气,酒能表现了诗人乐观或者消极的生活态度,或喜或悲,饮酒知人冷暖。唐代的酒文化精神也很自然地融入到诗人们的诗作当中。而长安酒又是盛唐不得不提的浓墨一笔。 关键词:唐诗酒文化生活态度长安酒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始终与酒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诗人与酒似乎是千古不倦的话题。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并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物质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象征。文人与酒之间,总是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酒及饮酒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人圈子里往往是诗增酒趣,酒承诗魂;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说来也巧,诗与酒不约而同,在唐朝迎来了巅峰。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一:洒脱物外之酒 饮酒,是一件俗事。《全唐诗》中直接与酒相关的诗就有6000余首,约占《全唐诗》总数的22%。良辰吉日,婚丧嫁娶,大宴亲朋,洗尘接风都离不开酒。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1它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东西,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生活,刺激着神经。文人却总是喜欢把他升华成一种艺术,酒也就渐生雅致,酒与诗的不解之缘也成必然。“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何也?我辈生性好学,作止语默,无非学问,其中最亲切而有益者,莫过于饮酒之顷。盖知己会聚,形骸礼法,一切都忘,唯有纵横往复。大可畅叙情怀,而钓诗扫愁之具,生趣复触发无穷。”2黄周星得之矣。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3瑰丽的饮酒场面可见一斑。君不见,饮酒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儒雅的一部分,酒中全是礼数。最风流的是三五知己,在一起推杯换盏,和风细雨,虽兴致昂然的时候,以酒助兴,千杯嫌少,却恭谦有余,大多适可而止,从不强人所难。浮生长恨欢娱少时的助兴,亦或花间留晚照的劝诫,酒如高悬明镜,将一个人最真实的生活态度映照得一丝不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百花行》 2酒社刍言(清)黄周星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3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将进酒》

论唐朝诗酒文化

绪论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深,除了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朝代,唐朝关于酒的政策也极为宽松。唐代文化的发展与唐代酒政的开放使得笔者有兴趣了解究竟是唐朝的文化催生了唐朝的酒,还是唐朝的酒滋润了唐朝的文化。

一、酒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指人类主体有意识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逐步实现生存需要和自身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是人类化或思维化的意识表现。酒文化是酒物质的意识体现,是“人类发现酒、认识酒、制造酒、利用酒的过程以及酒物质与其他社会物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容、作用形式和运动结果”。酒文化主要由酿酒文化、饮酒文化、酒引文化三个系统部分组成,酒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酒、酒经济和其他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酒文化”起西周,孕秦汉,至唐朝时期,成浩瀚之势。

二、唐代酒的发展 (一)唐代宽松的酒政政策 有利于酒业生产和发展的政策,当之无愧可以列入酒文化的行列。在唐代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较为宽松的不禁酒的酒政策对酒业发展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酿酒的原料是粮食谷物,加上历史上饮酒误国的教训,早在夏朝就开始有禁酒。直到隋朝,开始无禁酒,唐初延续这一政策,无禁酒,加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酿酒业及相关行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大小酒肆,酒店遍布城乡。即使乾元元年(750年)以后,灾荒,缺粮的问题,几次局部地区禁酒,“建中三年,复禁酷”,不许民间私人酒店卖酒,但却“置肆酿酒,制收值三千”,“以佐军费”。所以在唐代,无论是否禁酒,人们都可以在一般城乡找到酒店。酒业的发展无疑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一个朝代的酒政政策可以看出一个朝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历朝历代禁酒的主要目的不过就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唐初延续了隋朝的不禁酒政策,这说明唐初也延续了隋朝的富庶。 (二)唐代的酿酒技术 在唐代时期,饮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酒。这一时期,酿酒技术纯熟,酒类名目繁多。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篇一: 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24、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篇二: 与酒有关的句子1、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2、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丽人酒是愁。3、酒,可以炽热似火,也可以冷酷如冰。4、酒,让人说不尽,道不明。5、酒是一种灵感和情感催化剂。6、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7、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9、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10、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11、绿岂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怀无?12、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以。13、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1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15、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16、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1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8、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19、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2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21、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22、若得知己续酒话,只愿长醉不愿醒。23、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24、酒为水之精,水为物之源。25、人生大事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26、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27、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28、几许痴人聚一堂,

浅谈酒与唐诗

浅谈酒与唐诗 姓名葛子轶 学号 B15030727 专业光电工程学院

酒诗相生其乐无穷 在中国文化初级发展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潮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后,其积极入世的思想成为主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唐代的才子们自然不可免俗。入世的最直观体现便是做官,唐代文人渴望建功立业,赢得生前身后名。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将他们美好的理想击得粉碎,一腔忧愁在酒的催化下喷薄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可以说酒诗相生,没有酒,绚丽的盛唐画卷将失色很多。 一、诗是酒之华, 酒乃诗之媒 好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且不说像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王维的《渭城曲》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所以说,唐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可以说,唐诗中有一半诗是酒所催生出来的。因此,说诗是酒之华,从唐诗的实际情况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诗是人在豪醉后的狂欢,是诗人郁结情怀的释放与升华,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催化人的情绪,而高涨的情绪自然是诗歌完美的培养基。且看下面几首诗: 满卷才子诗, 溢壶圣人酒。此时吸两瓯, 吟诗五百首。( 寒山《诗三百三首》满卷6) 醉后乐无极, 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 出语总成诗。 ( 张说《醉中作》) 灯花何太喜, 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 诗成觉有神。 ( 杜甫《独酌成诗》) 酒后得意吟诗,醉时出语成诗。这样福至心灵的状态是诗人可遇不可求的。寒山、张说和杜甫的诗很好的表现了酒与诗之间密切的关系,两者互为花木,不可分割。同时,酒的文化精神也是诗的一个

唐代饮酒诗浅析

唐代饮酒诗浅析 【论文提纲】 一、唐代酒文化的繁盛 二、酒在唐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一)交流、助兴作用 (二)遣怀、排忧作用 三、唐代饮酒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一)抒发个人抱负 (二)表达失意愤懑 (三)游戏调侃 (四)羁旅乡愁 (五)叹离伤别 (六)歌颂友谊 (七)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四、饮酒诗中所体现的唐诗人精神风貌 五、结语唐诗与酒之关系

【论文摘要】《全唐诗》中约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唐代诸多饮酒诗进行整体观照时发现:①酒文化在唐朝十分繁盛,酒在唐代文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是饮酒诗得以繁荣的根本。②饮酒诗中所体现的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人本性的真实写照。③唐代饮酒诗展现出唐诗人开放博大的胸襟,与历史上其他饮酒之风盛行时期的文人风貌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对唐诗与酒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唐代饮酒诗思想感情关系 【Abstract】Nearly 6000 many chants the wine and poem related to wine in " the whole Tang poetry ", poems created in the wine or after drinking are more. To phenomenon this, this text is through drink to a great deal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 go on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wholly, finding: ①Wine culture grows prosperity very much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wine has important status in scholar's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 this to drink poem must use prosperous base. ②The poet's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Tang Dynasty reflected in the poem of drinking, was the true portrayal of poet's natural instinct. ③Drink poem show open vast mind, people of Tang poetry, until other wind that drink prevail scholar style and features of period have loud difference very in history the Tang Dynasty. Finally, in sum, this text explained the relation between Tang poetry and wine 【Key Words】The Tang Dynasty Drinking poem Thoughts and feelings Concern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新颖满分问题详解

(一)唐诗的繁荣与唐代文化关系 1.1唐诗发展的背景 1 【单选题】唐朝时期,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 A、文言文 B、白话文 C、秦书 D、汉诗文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唐代文学中,占据其三分之一的文学形式是() A、唐代小说 B、唐代小史 C、唐代碑帖 D、唐代诗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 A、隋朝 B、明朝 C、唐代 D、五代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文化、国力对唐诗的影响 1 【多选题】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些政策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 A、酷吏政策 B、儒释道并存 C、广开言路 D、文化开放 我的答案:BCD 得分:33.3分 2 【判断题】627年是唐代的开国年。()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唐代的文化比较保守。()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3宗教、政策对唐诗的影响 1 【单选题】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 A、小作坊老板手中 B、农民手中 C、商人手中 D、庶族地主的知识分子手中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唐代的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科。 A、十 B、九 C、三 D、二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唐文化不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汉朝末年佛教来到中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4唐诗发展的阶段 1 【单选题】从什么时候开始,古典诗歌进入了发展期。() A、诗经 B、离骚 C、建安 D、楚辞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唐诗被明代的高棅划分为()个时期。 A、四 B、一 C、二 D、三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唐诗分期中的盛唐和历史分期的一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唐朝努力以北朝的“质”来充实南朝的“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二)南北文化融合与初唐诗的发展 2.1南北文风的区别 1 【单选题】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生活环境中的南方汉人,他们的文化以()为主。 A、贵族化 B、农庄化 C、民族化 D、平民化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五乱华的少数民族包括()。 A、匈奴 B、鲜卑 C、氐 D、姜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李清照诗词与其中的女性角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有其突出的和独特的地位。她的作品对女性的生活和内心的描写,更是女性微妙而复杂的感情世界的成功反映。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又深刻的剖析。”[1] 对于李清照的研究成果丰盛,李清照和其诗词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紧密联系也一直被学者所关注着探讨着,例如朱学忠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试析李清照词中塑造的女性形象》[2]、曾小丹的《浅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内心刻划的成就》[3]、周玲的《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4]、李蔚会的《略论易安词的闺音特色》[5]等,这些研究论文都评论了李清照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把握。正如马殿超所说,“从李清照的词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深婉绵密的情感来打动人的,具有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女性的形象”,同时也提到了她的诗则表现了男性阳刚之美。[6]而传信、王冬梅的研究文章则从李清照和白朗宁夫人两位中西女性作家诗词的比较入手,讨论了她们相通的女性内心世界和在爱情上不同的表现方式。[7]而我的这篇文章能力所限不能达到这样的文化深度或地域广度,因此仅就其他男性作者与李清照诗词中演绎的女性角色做一个比较浅析。 词本有“男子而作闺音”的传统,而男性菁英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和真正的女性诗人李清照笔下的任务有何不同呢?通过一些实例,或许可窥一二。比如韦庄描写少女含情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李清照的少女则“蹴罢秋千,

唐诗里的酒..

唐诗里的酒 1、《问刘十九》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新丰主人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5、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7、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客中行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0、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11、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燕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12、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3、重经巴丘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14、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南京邮电大学 唐诗与酒文化论文 题目: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B110206 学号:B09020616 姓名:王鑫

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在近三百年的岁月中, 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国力强盛且文化环境宽松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较为宽松的酒政策更使得酒文化日趋繁盛, 作为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文化在诗歌中也得以集中体现。 唐朝时期,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诗人与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 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 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多达万首。可以说, 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唐代酒品丰富、酒业兴盛 ( 一) 酒出品的渠道多样化 唐代的酒主要由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三个渠道来供应。官营酒坊由朝廷和各级官府控制, 形成统属严密、产品专用的生产体系。官酒大致可分为御用酒和地方官酒两部分。御用酒是专供皇族或国事使用的酒。如刘宪《陪游上苑遇雪》中写道:“花光并在天文上, 寒气行消御酒中。”宋之问在《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中写道:“帝歌云稍白, 御酒菊犹黄。”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陈子昂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 而地方官酒是各州镇官营酒坊酿造的酒。如元稹诗中提到“院榷和泥碱, 官酤小曲醨”、“官醪半清浊, 夷撰杂腥膻”。白居易在《府酒五绝》中说:“自惭到府来周岁, 惠爱威棱一事无。唯是改张官酒法, 渐从浊水作醍醐。”从中也可以看出,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酿酒实力并不雄厚, 所生产的酒类产品较为低劣, 与御用酒有着较大的差别。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文化大国,而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璀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酒”作为一种符号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一、诗酒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中原有寂,庶民采之。螟岭有子,踝赢负之。教诲尔子,式榖似之。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唐诗发展的背景 1 唐朝时期,东亚人们共同的书面语言是(D)。?A、 文言文 ?B、 白话文 ?C、 秦书 ?D、 汉诗文 2 (C)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 ?A、 隋朝 ?B、 明朝 ?C、 唐代

?D、 五代 3 全唐诗中现今知名的作者有多少人?(B) ?A、 七十二 ?B、 二千三百多 ?C、 四万八千九百多 ?D、 五万多 4 在唐代文学中,占据其三分之一的文学形式是(A)?A、 唐代小说 ?B、 唐代小史 ?C、 唐代碑帖

?D、 唐代诗歌 5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正确) 文化、国力对唐诗的影响 1 (D)之辩在宋代特别讲究。 ?A、 法律 ?B、 思想 ?C、 文明 ?D、 华夷 2 唐代统治者所实行的哪些政策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BCD)?A、酷吏政策 ?B、儒释道并存 ?C、广开言路 ?D、文化开放 3 唐代的文化比较保守。(错误) 4

627年是唐代的开国年。(错误) 宗教、政策对唐诗的影响 1 唐代的国家开科考试共设立了(B)科。 ?A、 十 ?B、 九 ?C、 三 ?D、 二 2 唐朝诗歌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转移到(D)。?A、 小作坊老板手中 ?B、 农民手中 ?C、 商人手中 ?D、

庶族地主的知识分子手中 3 佛教从(A)开始全面走向中国化。 ?A、 武则天时代 ?B、 唐玄宗时代 ?C、 唐明宗时代 ?D、 唐太宗时代 4 汉朝末年佛教来到中国。(正确) 5 唐文化不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文化。(正确)唐诗发展的阶段 1 从什么时候开始,古典诗歌进入了发展期。(C)?A、 诗经 ?B、 离骚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 罗丹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郑州 450046) 【摘要】《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诗中出现的众多思妇形象体现了东汉末年文人的生命哲学、价值追求、思想意识等,这些思妇形象成为当时文人的生活渴望和精神寄托。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相思;哀怨。 The Missing Women Image of Nineteen Ancient Poems LuoDan (Chinese Department of Henan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 Zheng Zhou 450046) Abstract:Nineteen Ancient Poems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the Han dynasty literati cource of poetry,poetry in many missing women image show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literati’s philosophy of life,the pursuit of value,ideology,the image ofyearning women became the lierati life desire and spirit. Keaword: Nineteen Ancient Poems,Missing Women,Acacia,sad.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编著的《文选》卷二十九,题目为“古诗”,共有十九首五言诗。目前学者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所作,不是作于一时一地,而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所作作品的集合。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评论家的推崇和高评,如刘勰在《文心雕

历史各时期酒文化(zs)

历史各时期的酒文化 史前时期 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夏朝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人善饮酒,夏朝有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具体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为夏王朝的六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程度。乡人于十月在地方学堂行饮酒礼:“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由此诗充分展示了夏朝的酒文化。 商代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当时的酒精饮料有酒、醴和鬯,饮酒风气很盛,特别是贵族饮酒极为盛行,酒的广泛饮用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纣王造酒池可行船,整日里美酒伴美色,商代留下了“酒色文化”。 周代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的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礼成为最严格的礼节,周代乡饮习俗,以乡大夫为主人,处士贤者为宾。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其尊老敬老的民风在以酒为主体的民俗活动中有生动显现。这即是周代的“酒仪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民"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生产积极性提高,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资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诗经?幽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种,系甜酒。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礼记?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尚元酒,带怀古之意,系君专饮之酒。春秋时分国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众。饷野人皆酒,意思是让他们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壘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秦汉时期 秦朝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秦汉年间出现“酒政文化”,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最终屡禁不止。汉代时期对酒的认识进一步加宽,酒的用途广为扩大,东汉名医张仲景用酒疗病,水平相当高。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代基本酒文化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秦汉以后,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礼严格。而东汉末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 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酒日,酒曲的种类也更多了。汉代之酒道,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作为我国的酒文化的发展时期,不论是技术,原料,还是种类等都有很大进步,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评价三国酒风时曾引用这样一段话:“三国时饮酒之风颇盛,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三国劝酒之风也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开)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唐诗中看中外交流对唐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当提到中国古代历史,最先想到的便是“汉唐气象”。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唐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尤其是在对外交往方面,由于统治者开明的政策,更是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毫无疑问,这种广泛与频繁地中外交流给唐代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被载入史册,同时也被记录在诗人的笔下。在这些诗歌中,我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看见了唐代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中外交往对唐代人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物质方面,其中影响唐代人最大的无疑是胡食。在《全唐诗》中,题目中出现了胡食的诗歌有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刘禹锡的《葡萄歌》、《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赵鸾鸾的《酥乳》等8首;文本中出现胡食的诗歌有王绩《食后》、王维《送孙秀才》、卢绝《过楼观李尊师》、皮日休《太湖诗.雨中游包山精舍》、杜甫《太平寺泉眼》等共76首,其中初唐13首,盛唐41首,中晚唐22首。1 胡食对唐代人饮食习惯的影响体现在主食和副食两个方面。主食的种类仍可分为很多种,但从史料记载中出现的频率看,饼为最多,也是胡化色彩最浓厚的。胡饼传入中原后,很快便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有这样的描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谗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同时,胡饼也盛行于民间,《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云“唐代长安盛行此饼,日本僧圆仁入唐,在长安及见之,其言日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传入长安的副食包括水果、蔬菜、调料等。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水果大部分只有贵族能够享用,有葡萄、石榴、黄桃、波斯枣等,其中以葡萄传播范围最广,唐彦谦有《咏葡萄》一诗“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刘禹锡则有《葡萄歌》“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蔬菜包括胡萝卜、胡芹、波斯菜(即菠菜),调料包括糖、胡椒等。这些胡食的传入大大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二、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唐代女性服饰大气而开放,追求身形美好而飘逸,多采用轻薄的纱制成,尤1乔乔《<全唐诗>中的胡食》[D],西北大学2015,第14页

论宋词中女性形象

论唐宋词中女性形象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男性词人笔下的形象,一种是女性词人笔下的形象。 那么先说说男性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 最典型的,莫过于怀着闺怨的思妇形象了。宋词中的女性多是丈夫远离家乡,独自守在闺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丈夫的思念自是难以自已。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这首词写商妇思念丈夫柔肠寸断的情景,写她由倚望到断肠的心情变化,反映了商妇的闺中愁苦。 再如晏几道的《生查子》:“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秦观《画堂春》:“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这样的女性形象往往是性情温婉的,词人写作时带着怜惜的心情。 其次,是男性欣赏对象的形象。如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女冠子》:“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帏。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这两首词中的女性形象完全由一些代表女性容貌的性别符号组成,而缺乏对女性的内心世界的深层挖掘。在这样的词里,女性的社会性被淡化了,词人只突出了她们的性别特征,在这里女性只是被看的对象,被物化,只是男性心中不真实的美女。 然后是市井女性。 市井中的小女子,没有受到过多的礼教束缚,她们有的泼辣,有的温婉,她们敢于追求婚姻幸福,敢爱敢恨敢妒,性格外露有时不免轻狂浅薄。比如唐代的一首小词《菩萨蛮》:“牡丹滴露真珠颗,佳人折向筵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只道花枝好。一面发娇嗔,碎捋花打人。”词中的女性既有小女儿的娇媚之态,又有恼羞之怒的暴戾之形。在今天我们看来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在封建礼教时期,这样的女儿形态实在难为人所接受。那时对女性的要求普遍是温柔贤淑,走路亦步亦趋,说话半面含羞,清代的评论家李渔曾对这首词评价说“温柔二字安在!” 再次是词人们的红粉知己形象。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这样的婚姻里,志同道合者难以产生,往往没有爱情,于是产生了词人们对歌姬或家妓的青睐。 词人们对歌姬的感情,往往夹杂着自身的不如意。在人才容易被埋没的年代,失意的词人们在歌姬那里得到对自身的认同,受到赏识,寻求到安慰,受到认同与景仰。而唐宋的官妓中很大一部分是职业艺人,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自身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歌唱理解诗词。在词人的影响下,她们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文人又成了歌姬的教师。这样的配合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欣赏,彼此沟通。文坛上也有不少落难文人与红粉知己饱经患难风雨同舟的佳话。例如宋代王定国被贬岭南,家妓柔奴毅然同往,苏东坡问她“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听了极受感动,写了一首《定风波》送给她。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