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

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

临床表现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诊断依据

一、有明确的病因。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服药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原粒和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往往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

象外,没有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别大等),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3.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轻度或明显增多,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占40%以上,并可有幼稚型淋巴细胞出现。 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 5.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

6.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

7.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三、其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可恢复正常。

四、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

治疗原则

1.对原发病治疗。

2.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因原发病不同每个病人具体用药不尽相同。根据原发病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

做“A”检查可确定是否为类白血病反应,要明确其原发病可进一步做“B”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血象恢复正常。

2.好转:血象部分改善。

3.无效:血象无改变或恶化。

白血病的分类及分型

白血病分类和分型 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穆铁军 时间:年月日时分 地点:肿瘤科医办室 参加人员: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白血病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故今日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分型。 分类 一、按自然病程及细胞的成熟度分类 (一)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一般在六个月以内。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为异常的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 (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发展慢,病程一般一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以较成熟的细胞占多数。 二、按细胞类型分类 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一些少见类型,如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嗜硷细胞型白血病等。 三、按外周白细胞的多少分类 (一)白细胞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并有较多幼稚细胞出现。 (二)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或甚至低于正常。血片中没有或较难找到幼稚细胞。 分型 一、急性白血病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结果如下: ①ANLL分为8个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 ②ALL分为三个亚型:FAB分型:L1、L2和L3型。

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2000WHO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q23;p13);(E2A/PBX1);t(12;21)(p12;q22),(ETV/CBFα)。(2)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3)Burkitt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中的急淋形态学亚型分型方法,因可重复性较差,现已基本放弃,不再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L1、L2、L3。骨髓中幼稚细胞>25%时诊断采用ALL的名称,幼稚细胞≤25%称为母细胞淋巴瘤。我们这里介绍白血病的类型分类分型,主要是因为白血病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往往是根据病的类型而不同的。 二、慢性白血病分型 可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红血病。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可分为: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淋巴肉瘤;组织细胞肉瘤;浆细胞;多毛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核细胞;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白血病(经典)试题

1.FAB分类,哪项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 A M3b B ALL-L3 C M2a D M5 E M4EO 2.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 A骨髓造血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B 脾脏大,破坏红细胞过多 C 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 D 严重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 E 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3.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DIC B 血小板减少 C 纤维蛋白溶解 D A T-Ⅲ减少 E 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4.易发生DIC的白血病是 A AML-M1 B ALL-L2 C AML-M5 D AML-M3 E CML-BC 5.慢粒患者,WBC65×109/L,巨脾,出现左上腹剧痛,诊断最可能是A急性胰腺炎 B 肺梗死 C 心绞痛 D 脾梗死脾周炎 E 肾结石 6.对于M1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原粒细胞占未分化细胞>90% B 最易发生DIC及CNS白血病 C Ph1多阳性 D NAP升高 E CD19(+)CD33(-)HLA-DR(+) 7.急性白血病浸润所致体征最多见于 A中枢神经系统

B 心脏增大 C 胸骨压痛 D 牙龈肿胀,皮肤损害 E 淋巴结,肝脾肿大 8.慢粒病人有哪条染色体改变 A t(15:1) B t(9:22)(q34:q11) C t(8:14) D t(11:8)(q34:q11) E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9.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A急粒 B 急单 C 慢粒 D 慢淋 E 儿童急淋 10.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为儿童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 B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少见 C 化疗效果差 D 易发生DIC出血严重 E 与EB病毒感染有关 11.下列哪项符合M3特点 A过氧化物酶阴性 B 无Auer小体 C 非特异酯酶阴性 D 苏丹黑染色阴性 E 糖原PAS反应(+)或成块或颗粒状 12.慢粒最突出的特征是 A粒细胞显著增多,脾明显肿大 B 乏力,低热,多汗 C 腹胀,食后饱胀 D 肝肿大 E 骨痛明显

白血病十大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轻。 儿童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外,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用药不当、食物中防腐剂超标、蔬菜上残存的大量农药、鱼禽肉蛋中的药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专家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忠告:让儿童在空气清新时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能力;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酸性体质的出现危害儿童的健康,饮食保证再餐桌上要“二酸八碱”;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儿童生病时用药应注意安全,不应擅自滥用药,儿童少吃加工小食品,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后食用。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

3、分类及诊断标准 ⑴、M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1.血象:贫血显著,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少数患者可无或极少幼稚粒细胞出现。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可增生活跃甚至减低。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大于90%(NE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也减少。 3.细胞化学染色: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细胞POX阳性。 ⑵、M2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1.血象: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细胞大于10%,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此型白血病细胞的特征是形态变异及核质发育不平衡。 3.细胞化学染色 (1)P0X与SB染色: 均呈阳性反应。 (2)PAS染色:原粒呈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为弱阳性反应。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成熟中性粒细胞的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阳性反应。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AE)可呈阳性反应,但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ф)小体染色:原始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ф)小体。 (6)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验: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AML,主要为本型。 4.免疫学检验:表达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细胞和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 DR、CD13、CD33和CD57阳性。 5.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本病基因诊断的标志。 ⑶、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

疾病名:类白血病反应英文名:leukemoid reaction 缩写: 别名:白血病样反应ICD号:D75.8分类:血液科 概述: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并不与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同义,后者是指外周血中有幼稚粒细胞和有 核红细胞,而不考虑白细胞总数。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反应了严重的骨髓功能异常, 较少见,而类白血病反应较常见。 流行病学:类白血病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很少。原岛三郎等分析了国立东京第一 医院连续3年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的0.28%、0.39%和0.90%,占门诊 病人的0.04%、0.05%和0.12%。 病因: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 多见于晚期患者。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白血病

白血病[bái xuèbìng]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1 病因 1.病毒因素 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道。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3.放射因素 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如钴-60)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2分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临床表现 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

白血病的分类

血液学白血病 白血病只根据骨髓骨髓细胞学(形态)就可确诊,特点: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根据分化程度分为急性,慢性,, 一:急性白血病(根据细胞的类型分为急性淋巴,急性非淋巴)骨髓象特征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非淋巴有)外周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根据细胞形态学,将ALL分为L1,L2,L3三个亚型。根据免疫学分为T-ALL (CD3 CD7) B-ALL(CD19)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例高,浆量多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 B .......................... 13................. -++- 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 (2)急性非淋巴(髓性)白血病(AML)临床将AML分为8个亚型。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常用CD41.CD42免疫指标诊断)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分为2型①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②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急性粒,急性单,区别αNAE染色加NaF抑制试验鉴别红白血病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PAS染色最常见的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是中性粒细胞型,慢性粒与类白血病可用Ph染色体和NAP染色,例如慢性粒白NAP 积分值为0,再生障碍贫血NAP积分值增高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最重要诊断依据ph染色体(出现在大部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阳性,也可用ALP/ANP检测):不引起血细胞变化,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外周血大量幼稚粒细胞,嗜酸性嗜碱性易见,白细胞血小板增多,肝脾肿大,出现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淋巴细胞:外周血中,大量篮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增加),没有幼稚淋巴细胞,但是急性周围有。老年人多见,白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pas积分值增高 三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①毛细胞白血病:表面有免疫球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属于B细胞白血病 B ............................. 13................. -++-

白血病综述

白血病综述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在儿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一位,它的死亡率在导致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死亡的恶性肿瘤中排首位。 一、白血病的分类 而白血病的类型主要由血液内不正常的血细胞的类型来区分,学术上,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分类法有FAB分类法,以及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动新的 WHO 分类法。据此,白细胞被分为急性,慢性与特殊类型,急性有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包括急淋白血病L1型、L2型、L3型),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包括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增多型;M4: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又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AML);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而特殊类型包括了有慢粒急变,低增生型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型白血病、组织细胞肉瘤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干细胞白血病等。其本质均是造血干细胞发生了恶性克隆,造成大量异常白血球的产生。 二、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起病较急,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着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其次会出现发热与感染: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 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 临床表现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诊断依据 一、有明确的病因。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服药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原粒和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往往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

象外,没有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别大等),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3.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轻度或明显增多,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占40%以上,并可有幼稚型淋巴细胞出现。 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 5.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 6.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 7.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三、其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可恢复正常。 四、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 治疗原则 1.对原发病治疗。 2.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因原发病不同每个病人具体用药不尽相同。根据原发病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 做“A”检查可确定是否为类白血病反应,要明确其原发病可进一步做“B”检查。

类白血病反应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概述 …… 概述 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其治疗和预后取决于引起该反应的基本疾病,如果这些基本病是可以治愈的,则类白血病反应也会消失。 临床表现 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 诊断依据 一、有明确的病因。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服药史等。 二、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50×10的9次方/L以上,或外周血出现原粒和幼粒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往往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

象外,没有白血病的细胞形态畸形(如细胞核与细胞浆的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畸形、核仁多或特别大等),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3.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轻度或明显增多,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占40%以上,并可有幼稚型淋巴细胞出现。 4.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 5.嗜酸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 6.红白血病型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中除粒细胞系增生外,尚有红细胞系增生。 7.白细胞不增多型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不高,但外周血象中出现幼稚细胞。 三、其原发病去除后,血象变化可恢复正常。四、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 治疗原则 1.对原发病治疗。 2.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因原发病不同每个病人具体用药不尽相同。根据原发病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 辅助检查 做“A”检查可确定是否为类白血病反应,要明确其原发病可进

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类白血病反应并不与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同义,后者是指外周血中有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而不考虑白细胞总数。 目录 流行病学 病因 1.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恶性肿瘤 3.中毒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检查 治疗 预后 预防 流行病学 病因 1.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2.恶性肿瘤 3.中毒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检查 治疗 预后 预防 展开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 类白血病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很少。原岛三郎等分析了国立东京第一医院连续3年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的0.28%、0.39%和0.90%,占门诊病人的0.04%、0.05%和0.12%。 编辑本段病因 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感染引

类白血病反应 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 多见于晚期患者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生类白血病反应。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黑色素瘤骨肉瘤、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引起类白血病反应亦见报道。肿瘤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多属粒细胞型亦有类似红白血病淋巴细胞型较少见并常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3.中毒 (1)化学因素:如汞、有机磷、苯、亚硝酸盐等中毒。 (2)药物性:如砷剂、解热镇痛药、磺胺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锂盐等。还有报道: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引起健康搜索的类白血病反应。 (3)其他:子痫、一氧化碳中毒四氯乙烷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食物中毒等。 4.急性失血与溶血任何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急性血管内溶血。 5.急性组织损伤常见于外伤性组织创伤(如颅脑外伤、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此外还可见于肺梗死心肌梗死、电休克等。 6.其他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剥脱性皮炎过敏性肺炎)、高热中毒、电离辐射性疾病脾切除术后、妊娠晚期等健康搜索。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或出现幼稚细胞,是细胞产生或释放的异常,可能伴有清除、破坏的缺陷,其具体机制不一致,目前主要的几种观点如下: 1.细胞调控机制改变造血细胞的增生、分化受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的调节,这些因子在类白血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或内毒素进入机体健康搜索,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宿主防御系统迅速做出反应巨噬细胞和T细胞被激活,产生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如G-CSF,GM-CSF,M-CSF,并可释放细

关于白血病常见的10种症状

关于白血病常见的10种症状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癌症,会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例如骨髓和淋巴系统。健康的细胞会异常繁殖,其中包括发生其他变化,从而导致癌变。尽管目前有几种类型的白血病,但大多数会影响白细胞。代替正常生长和分裂,产生异常细胞。尽早发现任何癌症在成功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发烧和发冷 患有白血病的人可能会发高烧,通常是低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伴有怕冷。传统的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体温,但症状往往会复发。持续或反复发烧表明应及时就医检查。 贫血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不足时,人体会输送富氧血液会明显减少。这会导致贫血,导致皮肤苍白,疲劳,虚弱和心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在幼龄儿童中,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言语障碍。 频繁且意外的出血 白血病还会引起自发性和过度出血。流鼻血和牙龈出血是常见的。伤口闭合难和修复所需的时间通常更长,出血量较多。妇女可能会经历严重的月经出血。出现这种体征的原因是白血病导致血小板数量降低,从而弱化了人体的凝血机制。 骨和关节痛

骨骼和关节疼痛通常是由于骨髓中充斥着癌细胞所致。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在第一次经历疼痛后几周发生。通常,疼痛会影响大关节,例如臀部和肩膀,手臂和腿的长骨以及肋骨。常用的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暂时缓解疼痛,但疼痛会复发。 呼吸问题 白血病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部淋巴结可能肿胀并推挤气管,从而限制呼吸并导致咳嗽和喘息。在白血病和其他癌症中,在贫血,压力或焦虑的情况下,肺部炎症或感染也可能导致呼吸急促。 腹部症状 白血病患者经常出现肠胃问题,例如胃痛和腹胀。白血病细胞容易聚集在脾脏,肝脏和肾脏中,导致即使没有进食,也会引起肿胀,导致疼痛和饱胀感。在某些情况下,腹部肿胀甚至可以从体表有所显现,并且从外部可以观察到。 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 白血病患者往往在皮肤或瘀点上出现红色斑点。这些细小的红点直径小于3毫米,是由于细小的破裂血管内部出血所致。有些人可能还会注意到经常出现深色瘀伤。血小板减少会导致瘀点和瘀伤,它会导致皮肤表层出血。 体重明显减轻 白血病会导致人们迅速而无意识地身体减重。异常白细胞的过量产生导致了更高的能量消耗,这可能导致体重大幅减轻。同样,腹部不适(如疼痛、腹胀)通常会导致食欲不振,进而加重这类症状。

简单介绍白血病的几个小知识

简单介绍白血病的几个小知识 1.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骨髓及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2. 白血病为什么称为血癌? 白血病具有与其他恶性癌瘤的共同特点。即: (1) 白血病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增生; (2)白血病细胞也可像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一样,无阻拦地侵犯人体的各种脏器,影响脏器功能,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3)白血病也可以表现为局部浸润,如肿瘤一样形成肿块。如皮肤浸润结节及儿童常见的眼窝部绿色瘤等。故一般人常将白血病称为血癌。 3.白血病早期有哪些症状表现 白血病早期症状 (1)出血 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2)发热 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白血病的初期症状,可为38度以下的低

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贫、尿急等泌尿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 (3)贫血 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在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贫血 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严重,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过量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4)原因不明无痛肿大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胸骨下有明显的压痛,这是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的表现。 (5)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是白血病对脑细胞和脑膜浸润的缘故。 4.白血病患者失眠怎么办 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在获悉自己的病情以后,心情是非常不好,可能会出现失眠等症状。那么白血病患者失眠应该怎么办?专家提醒白血病患者在克服失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消除不良心态,做好心理调节。病人应对自己所患的疾病以及因治疗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勇于面对现实,努力排除

白血病的分类及分型

---------------------------------------------------------------最新资料推荐------------------------------------------------------ 白血病的分类及分型 白血病的分类及分型白血病分类和分型保定第七医院肿瘤科穆铁军时间: 年月日时分地点: 肿瘤科医办室参加人员: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 其特征为一种或几种血细胞成分的自发性、进行性异常增殖,具有质和量改变的异常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发热、白血病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 白血病的治疗是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故今日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分型。 分类一、按自然病程及细胞的成熟度分类(一)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一般在六个月以内。 骨髓及外周血中主要为异常的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 (二)慢性白血病起病缓、发展慢,病程一般一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以较成熟的细胞占多数。 二、按细胞类型分类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一些少见类型,如红白血病、巨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嗜酸细胞型、嗜硷细胞型白血病等。 三、按外周白细胞的多少分类(一)白细胞增多性外 1 / 3

周血中白细胞明显增多,并有较多幼稚细胞出现。 (二)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或甚至低于正常。 血片中没有或较难找到幼稚细胞。 分型一、急性白血病分型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结果如下: ①ANLL 分为 8 个亚型: 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 ②ALL 分为三个亚型: FAB 分型: L1、L2 和 L3 型。 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特点,ALL 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 B-细胞和 T-细胞两大类。 2019WHOALL)分为三种亚型: (1)前体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 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 重排);t(1;19)(q23;p13);(E2A/PBX1);t(12;21)(p12;q22),(ETV/CBF)。 (2)前体 T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 (3)Burkitt 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有哪几种分类

白血病有哪几种分类 白血病的分型: 冒烟性白血病 如果将急性白血病想象为熊熊燃烧着的大火,那将不难理解冒烟性白血病是--种具有引起大火燃烧潜在危险的一种隐袭性白血病疾病状态。本病突出的特点为有一段时期病情发展缓慢,历时数月甚至数年,血象亦示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象中原始细胞仅5%-30%。以后,随着病情演进,临床症状也趋向严重。目前已将此类白血病归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过多型(MDS-RAEB)及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粒细胞过多的转化型(MDS-RAEB-t)。 低增生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呈现有核细胞减少的骨髓象时,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其主要特点有: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进展缓慢;白血病细胞浸润不明显,肝、脾一般不肿大;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未见或仅见少量原始细胞;骨髓象呈增生减低,原始细胞占30%以上。对此类白血病的治疗仍以联合化疗为主,但预后不佳。 先天性白血病 凡是在出生后至第四周内诊断的白血病称为先天性白血病。患者出生时皮肤表现最为常见,约50%的病例除紫癜外,常有0.2-0.3cm 的白血病结节。肝脾肿大外,呼吸困难较为多见,细胞类型以非淋巴细胞型多于淋巴细胞型。多数患儿在诊断后数天至数月内死于呼吸衰

竭。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细胞相对成熟的恶性血液病,自然病程较急性白血病长。根据其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类型,大致上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类。后者尚包括某些少见类型白血病,如多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 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属骨髓增生性疾患,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90%本病患者可检测到Ph1染色体,其余10%患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查到相应基因结构的异常。本病起病隐袭,早期症状轻,有低热、盗汗、消瘦等。脾肿大明显为本病特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多为中幼粒细胞阶段以下之粒细胞;血小板早期不减少甚或增多。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多见,可有不同程度之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三期: (1)慢性期症状较轻,约为3-4年; (2)加速期出现较多症状及血液学改变,患者可因感染或出血而死亡; (3)急变期症状及血液学改变均似急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资料

白血病学习资料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基本信息 常见病因 病毒因素,遗传因素、放射因素、化学因素 常见症状 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 传染性无 病因 1.病毒因素 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亦有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道。某些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3.放射因素 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小剂量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如钴-60)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4.遗传因素 有染色体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分类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单、红、巨核系和淋巴系的T和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常见类型

白血病类型 实验室检测帮助医生弄清楚您的白血病类型。对每种白血病类型来说,治疗计划是不同的。 1.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根据疾病发生和恶化快慢情况命名的: 急性:急性白血病通常发病迅速。白血病细胞总量迅速升高,异常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白细胞的功能。骨髓检测可能会显示高水平的白血病细胞和低水平的正常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会感觉乏力,易擦伤和经常感染。 慢性:慢性白血病通常发病缓慢。白血病细胞几乎还能和正常白细胞一样发挥功能。起初,患者并不会有恶心感,发病第一征兆可能是常规血检结果异常。例如,血检可能显示白血病细胞高水平。如果不进行治疗,白血病细胞最终会挤掉正常血细胞。 2.髓性和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也通过受影响的白细胞的类型进行命名: 髓性:起源于髓性细胞的白血病叫髓性白血病,或髓细胞白血病。 淋巴样:起源于淋巴样细胞的白血病叫淋巴样白血病或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样白血病细胞可能在淋巴结集聚,形成肿胀。引用请注明来自吉因加(Gene+) 【四种白血病常见类型】 1.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影响髓性细胞,快速发展。白血球母细胞在骨髓和血液集聚。 2013年,约15000名美国人将被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大多数(约8000人)是65岁或更老,约870个儿童和青少年会患上这种疾病。 2.急性淋巴细胞样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样白血病影响淋巴样细胞,发展迅速。白血球母细胞通常在骨髓和血液集聚。2013年将有超过6000名美国人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样白血病。大多数(超过3600)会是儿童和青少年。 3.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影响髓性细胞,通常最初发展缓慢。血检显示白细胞总量有所升高。异常血细胞也发挥功能。骨髓中可能会有少量的白血球母细胞。 2013年,约有6000美国人将被诊断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接近一半(约2900)是65岁或或年纪更大的,约仅有170名儿童和青少年会患上这种疾病。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影响淋巴样细胞,通常发展缓慢。血检显示白细胞数量有所升高。异常细胞几乎能和正常白细胞一样发挥作用。 2013年,约有16000美国人会被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多数(约10700)是65岁或年纪更大的。这种疾病几乎不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其他类型白血病】 其他的,不太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在2013年约占超过6000新病例。

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类 FAB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方法,其主要依据是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尤其是原始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规定原始细胞≥30%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并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或称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两大类,其中ALL有3个亚型(L1,L2, L3),ANLL有8个亚型(M0,M1,M2,M3,M4,M5,M6,M7)。 ALL(急淋) L1 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小而一致,胞浆量极少,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较粗颗粒,核仁小而不清楚。 L2 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体大小不均,胞浆量较多,核形不规则,常见凹陷或切迹,染色质颗粒较L1型细致,易见核仁。 L3 以原淋巴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染深蓝色,富含空泡,核形多规则,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明显。 AML(急非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极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 body)。M3v为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胞质内颗粒较小或无。 M4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包括下列4种类型,即①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②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③M4c 原始粒细胞既具粒细胞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相关知识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其次,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AL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CL则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1.生物因素 主要是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异常。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可由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uman T lymphocytotrophic

virus-Ⅰ,HTLV-Ⅰ)所致。病毒感染机体后,作为内源性病毒整合并潜伏在宿主细胞内,一旦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即被激活表达而诱发白血病;或作为外源性病毒由外界以横向方式传播感染,直接致病。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血病危险度会增加。 2.物理因素 包括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早在1911年首次报道了放射工作者发生白血病的病例。日本广岛及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比未受照射的人群高30倍和17倍,患者多为AL和CML。 研究表明,大面积和大剂量照射可使骨髓抑制和机体免疫力下降,DNA突变、断裂和重组,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3.化学因素 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与白血病发生有关。乙双吗啉是乙亚胺的衍生物,具有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和致白血病作用。抗肿瘤药物中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化学物质所致的白血病以AML为多。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0.7%。单卵孪生子,如果一个人发生白血病,另一个人的发病率为1/5,比双卵孪生者高12倍。Down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有21号染色体三体改变,其白血病发病率达50/10万,比正常人群高20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