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 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 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 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 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 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 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3.2 知识点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掌握运用)3.2.11、理解题意

3.2.22、选择分类标准

(1)按颜色分类

(2)按形状分类

3.2.33、检查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3.2.44、归纳总结如何按不同标准分类

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

4四、认位置(教材10-11页)

4.1 知识点: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掌握)

4.1.11、认识位置关系

(1)认识左、右

(2)认识前、后

(3)认识上、下

4.1.22、归纳总结物体位置关系

1、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与右手相对应的一面是右,与左手相对应的一面是左。

2、确定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与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与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

3、确定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先确定和谁进行比较,对于两个物体来说,上下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一下面;对于三个物体来说,要以参照物为目标来确定所要描述的物体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知识巧记:

上下、前后和左右,两两相对好朋友。

上面头来下面脚,面向前来背向后。

区别左右莫发愁,分清左右看双手。

5五、认识10以内的数

5.1 1、认识1—5(教材12-14页)

5.1.1知识点一:认识1—5各数(认识)

1、描述画面内容

2、理解题意

3、数物体的个数据并用具体数表示

4、1—5的数序

5、归纳总结1—5各数

1、数量是1—5的物体,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2、1—5各数的排列顺序是1,2,3,4,5。

3、从1—5各数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相邻两数相差1;相邻两数中,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5.1.2知识点二:1—5的书写方法(掌握)

1、用田字格书写1—5各数

2、归纳总结1—5各数

书写时,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工整地进行书写。

知识巧记: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秤钩称东西。

5.2 2、认识几和第几(教材15-16页)

5.2.1认识“几“和“第几”(掌握)

1、理解题意

2、理解”第几“的意义

3、区分”几个“和”第几“

归纳总结“几“和“第几”结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至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2、“个”和“”第几” 的意义:”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第几“则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拓展提高:序数的意义: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第几“”)。

5.3 3、认识0(教材17-18页)

5.3.1知识点一:0的含义(理解)

1、0的含义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表示起点

2、0的含义拓展

(1)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温度计“0”上面的温度为零上温度;“0”下面的温度为

零下温度。

(2)表示时间。半夜12时,也叫“0”时,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3)在运算中,“0”还起到占位的作用。

5.3.2知识点二:0的写法(掌握)

归纳总结:写“0”时,从日字格的顶线起笔,逆时针写一圈,经左边线、底边线和右边线,最后回到起点,一笔写成。

5.3.3Subtopic

5.4 4、认识=、>和<(教材19-22页)

5.4.1知识点一:同样多(理解)

归纳总结:

1、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比较时,谁也没有剩余,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就同样多。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相等,用”=“连接。

1、认识“=”号

读法:读作“等于”

书写方法

5.4.2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

归纳总结: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数不相等时,用“>”或“<”号连接。

知识巧记:

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

开口永远对大数,尖角一直对小数。

1、认识“>”号

读法:读作“大于”

书写方法

2、认识“<”号

读法:读作“小于”

书写方法

5.5 5、认识6—9(教材23-25页)

5.5.1知识点一:认识6—9各数(初步认识)

总结:数量是6—9的事物都可用数6—9表示

5.5.2知识点二:6-9各数的书写方法(掌握)

总结:书写时找起点,按顺序一笔写成,要写得流畅、工整

5.5.3知识点三:6—9各数的顺序(掌握)

归纳总结:

1、6-9各数的排列顺序是:6,7,8,9。

2、从6-9各数的排列顺序可能看出:相邻的两数相差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5.6 6、认识10(教材26-29页)

5.6.1知识点一:10的认识(掌握)

归纳总结:

1、数量是10的事物用数10来表示。

2、“10”占两个“日”字格,左边与“1”,要稍倾斜,右边写“0”,要写得圆滑饱满。读法:读作“十”

书写方法

5.6.2知识点二:比大小(掌握运用)

10比9在1,9比10小1

6六、认识图形(一)(教材30-31页)6.1 知识点:立体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

6.1.11、“长方体”特点

特点: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6.1.22、“正方体”特点

特点: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都一样。

6.1.33、“圆柱”特点

特点: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面。

6.1.44、“球”特点

特点: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

6.2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教材32-33页)

7七、分与合

7.1 1、2—5的分与合(教材34-35页)

7.1.1知识点一:4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4可以分成1和3,3和1,2和2

合并:1和3、3和1、2和2都可以合成4

7.1.2知识点二:5的分与合(掌握)

拆分: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

合并:1和4,4和1、2和3、3和2都可以合成5

7.2 2、6、7的分与合(教材36-38页)

7.2.1知识点一:6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6可以分成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

合并:1和5,5和1,2和4,4和2,3和3都可以合成6

7.2.2知识点二:7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7可以分成1和6,6和1,2和5,5和2,3和4、4和3

7.3 3、8、9的分与合(教材39-40页)

7.3.1知识点一:8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8可经分成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

合并: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都可以合成8

7.3.2知识点一:9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9可经分成1和8,8和1,2和7,7和2,3和6、6和3、4和5、5和4

合并:1和8,8和1,2和7,7和2,3和6、6和3、4和5、5和4都可以合成9

7.4 4、10的分与合(教材41-43页)

7.4.1知识点一:10有分与合(掌握)

拆分:10可经分成1和9,9和1,2和8,8和2,3和7、7和3、4和6、6和4、5和5

和4、5和5都可以合成10

8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8.1 1、5以内的加法(教材44-45页)

8.1.1知识点一:加法的含义(理解)

1、加法算式的写法:?+?=?,如3+2=5

2、认识加号“+”

3、加法算式的读法:如3+2=5,读作:3加2等于5 8.1.2知识点二: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

1、点数法

点数法只能在有情境图的情况下应用。

2、接数法

3、用数的合成计算(常用方法)

合成计算法:几和几合成一个数,几加几就等于这个数。

8.2 2、5以内的减法(教材46-47页)

8.2.1知识点一:减法的含义(理解)

1、减法算式的写法:?-?=?,如5-2=3

2、认识减号"-"

3、减法算式的读法:如5-2=3,诗作:5减2等于3 8.2.2知识点二: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

1、倒着数

适合被减数比较小的情况下应用。

2、借助学具计算

适合被减数比较小的情况下应用。

3、用数的合成计算

适用于任何一个减法算式,比较简便。

4、想加算减法

适合加法比较熟练时应用。

8.3 3、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48-51页)

8.3.1知识点一:得数是0的减法—同数相减(掌握)总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8.3.2知识点二:一个数加减0的计算方法(掌握)总结: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

8.4 4、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52-53页)

8.4.1知识点一:6的加法(掌握)

总结:利用数的合成计算法计算

8.4.2知识点二:7的加法(掌握)

总结:利用数的合成计算法计算

8.5 5、6、7减几(教材54-57页)

8.5.1知识点一:6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

1、用数的分成计算

2、想加算减法计算

8.5.2知识点二:7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

2、想加算减法计算

8.6 6、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58-59页)8.6.1知识点一:得数是8的加法(掌握)

1、用数的分与合计算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6.2知识点二:8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

1、用数的分与合计算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7 7、解决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材60-61页)

8.7.1知识点: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

1、问号在括线的下面,表示求的是两部分的和,即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2、问号在括线的上面,表示已知总数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计算8.8 8、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62-65页)8.8.1知识点一:得数是9的加法(掌握)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8.2知识点二:9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

1、用数的分与合计算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9 9、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66-67页)8.9.1知识点一:得数是10的加法(掌握)

1、利用10的分与合计算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9.2知识点二:10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

1、利用10的分与合计算

2、根据算式间关系推算计算

8.10 10、求未知加数(教材68-71页)

8.10.1知识点: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掌握)

1、用数的分与合计算

2、用减法计算:用得数减去已知数计算

8.11 11、连加和连减(教材72-73页)

8.11.1知识点一:连加的计算方法(掌握)

1、连加算式写法:?+?+?=?,如5+2+1=8

2、连加算式的读法:如5+2+1=8,读作:5加2加1等于8

3、连加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将得数加上第三个数

8.11.2知识点二:连减的计算方法(掌握)

1、连减算式写法:?-?-?=?,如6-3-1=2

2、连加算式的读法:如6-3-1=2,读作:6减3减1等于2

3、连减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将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8.12 12、加减混合(教材74-76页)

8.12.1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运用)

1、加减混合算式写法:?-?+?=?,如7-2+3=8

2、加减混合算式的读法:如7-2+3=8,读作:7减2加3等于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 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 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1. 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 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 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 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 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 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 二、基础题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三、易错题 1.分一分,连一连

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 知识点: 1,学会用对应的点抽象记录出物体、人的个数 2,会数点找出对应的图形 3,学生在数点过程中。总结出数数要有序数,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比一比 知识点: 1,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 2,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远近, 3,理解最长(高、矮),只有一个。 第三单元分一分 知识点: 1,体会物体分类的好处,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个,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2,同样的一堆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最后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四单元认位置 知识点: 1,具体情境中,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2,重点会辨别左右位置关系,会说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数)排在第几,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排在第几,()在()的( )面;()的()面是()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1——5(1) 知识点: 1,认识1——5各数的认识和读写。(写数时指导学生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把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演示清楚、说明注意的地方) 2,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突破写数这一难点。 3,组织练习时,要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1——5各数的意义 认识1——5(2) 知识点: 1,进一步熟练1——5的认识和读写。 2,加深1——5各数的意义。 认识几和第几 知识点: 1,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体会到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2,区别几个和第几个在实际中运用 认识“0” 知识点: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两个物体或数同样多用“=”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多用“>”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用“<”表示 2,会用“=”“>”“<”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会完整的读一读 3,会规范书写“=”“>”“< 认识6——9(1) 知识点: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数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认识6——9(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第一单位《数一数》 1、有顺序的数一数,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数一个划一个。 2、会用小圆点或其他形状的图形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一般每行画5个,一一对应画。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长短、高矮。 2、比较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1、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按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 1、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位置为左边。 2、认识前后:前、后的含义:一般是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上下: 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4、左右、前后、上下儿歌: 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向前指一指,向后看一看。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1、1~10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表示。 2、1~10各数的顺序 从前往后数:1、2、3、4、5、6、7、8、9、10 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 3、几和第几: 我们学过的1、2、3、4、5、6、7、8、9、10这10个数,当表示某物有多少时叫基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个”,当表示某物的次序时叫序数,就是说物体所在的位置,我们平时说的“第几”。 4、0的认识: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5、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如0 8=8,9-0=9,4-4=0 6、认识“>”“<”和“=” (1)“>”叫做大于符号,读作“大于”,“<”叫做小于符号,读作“小于” 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大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2)“=”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表示同样多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 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哪位同 学矮,在矮的下面画“o”。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说明:糖量相同,杯子的粗细相同,水面高度越低,杯子里的水就越少,也就越 甜。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 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 二、基础题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三、易错题 1.分一分,连一连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气泡图)

小组名称:XXX 小组成员:XXX XXX XXX XXX 每箱20根 把48看成50, 4×50=200, 200元够了。 4×50=200, 4×48<200, 200元够了 西瓜每箱 48元 要买4箱西 瓜 带200元 够不够?估算 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的 口算及估算 口算 一共多少根? 订购3箱 玉米 20+20+20=60 2个十乘3得6 个十,6个十 2×3=6 20×3=60

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 用除法计算 黄花比蓝花 多4朵…… 红花比黄花朵2朵, 比蓝花多6朵。 红花最多, 蓝花最少 比比这三种花花的朵数 求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 求红花的朵数是蓝 花的几倍? 蓝花有2朵,每2朵一份, 看红花能分成几份, 用除法计算 “倍”不是单位, 不能写在得数后面 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多少, 用减法计算 一般用除法计算 8÷2=4

3×5=15 柳树有多少棵? 柳树的棵数 是杨树的3倍杨树有5课 求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的 实际问题用小棒摆一摆: 杨树 柳树 柳树的棵数是 杨树的3倍, 柳树有3个5棵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就是求几个几, 一般用乘法计算

12+12+12=36 一共有多少只? 每队12只 3队大雁 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不进位) 用小棒摆一摆: 可以用再乘一次 的方法验算 3个10是30 3个2是6, 合起来是36。 3×10=30 3×2=6, 30+6=36 用竖式计算 1 2 × 3 3 6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的 个位、十位上的数,乘到哪一 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江苏版一年级数学(上) 1一、数一数(教材2-3页) 1.1知识点一:数数(掌握) 1.1.11、将物体分类 1.1.22、使用”点数法”分类数数 1.1.33、归纳总结如何数数 看图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数。数数时,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数一人做一个记号,数到最后那个是几,这种物体的个数就是几。还可以根据数量由少到多数一数。 1.2知识点二: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掌握) 1.2.11、理解图意 1.2.22、数一数,画一画 (1)根据物体数量画出相应圆点 (2)根据圆点数量找出相应物体 1.2.33、归纳总结如何用圆点表示物体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时,物体的个数与圆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就画几个圆点。

2二、比一比(教材4-7页) 2.1知识点一:比长短(掌握) 2.1.11、理解题意 2.1.22、探究比较方法 2.1.33、归纳总结如何比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或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的长短。 2.2知识点二:比高矮(掌握) 2.2.11、理解题意 2.2.22、认识“高”和“矮” 2.2.33、探究比较方法 2.2.44、归纳总结如何比高矮 比较物体高矮时,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2.3知识点三:比轻重 2.3.11、理解题意 2.3.22、理解轻重 2.3.33、探究比较方法 2.3.44、归纳总结如何比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工具(如天平等)来称量。 3三、分一分(教材8-9页) 3.1知识点一:分类的含义及方法(掌握运用) 3.1.11、理解题意 3.1.22、找出物品的摆放规律 3.1.33、意义点拨 3.1.44、分类的作用 3.1.55、归纳总结如何分类 1、反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2、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物品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行)等进行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