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武运粳23号的产量构成及配套高产途径

机插水稻武运粳23号的产量构成及配套高产途径
机插水稻武运粳23号的产量构成及配套高产途径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教学内容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 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 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 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 类型,多数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 40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 穗为主。每 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 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 稻产量的形 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 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 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 中旬始 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 选19)于 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 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 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 多,穗数也 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

水稻机插

今年在镇党委政府和市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碾庄镇水稻机插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以庙前王文胜、院上鲍百城为代表的大户集中育秧和以六户村为代表的分户育秧两种机插方式。六户、庙前、倪庄、衡集、大兴、陵园、祁庄、大宋等村在机插方面都实现了突破,全镇机插面积近3000亩。特别是六户村水稻机插由过去的杂交水稻转变为粳稻,机插面积达到了500多亩,给全镇的水稻机插带了个好头。机插大户王文胜在去年购置了1台井关牌高速插秧机的基础上今年又购置了2台久保田高速插秧机,育秧面积也比去年翻了一番,为碾庄镇的水稻机插做了很大的贡献,院上鲍百城作为新的机插大户,第一年就育秧6亩多,也是今年水稻机插的新亮点。 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浅栽、宽行、定苗、定穴的特点,水稻在生长中的通风、透光、低节位分蘖,符合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要求。在水稻目前的4种种植方式(手插、直播、抛秧和机插)中,水稻机插有很多优势,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劳动效率高,降低劳动强度。改变了数十年来水稻生产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局面。二是规模化生产,提高技术到位率。水稻机插集中育秧有利于实行标准化生产,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播栽季节、统一秧田管理、统一大田种植密度和规格。三是小苗早栽,有早发高产潜力。四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明显,现在我市范围内承包育秧

和机插每亩收160-180元,除去成本,每亩收益在50-70元之间。五是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具有“五省两抗两增”成效。五省:即省秧田,机插秧秧大田比为1:100-120,比旱育秧和水育秧分别节约4/5和9/10;省种子,未种先增效,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种量为2.0-2.5公斤,比常规手栽稻省一半;省农药,秧田期不需化学除草,浸种药剂是手栽稻的一半,大田期病害轻,每亩大田比手栽稻节本5-10元;省肥料,育秧苗床小用肥少,大田期可节纯氮2公斤,节省肥本10元以上;省劳资,每亩移栽大田劳务工价手栽稻为50-80元,机插秧为20-30元,可节省30-50元。两抗:即抗纹枯病和抗倒伏能力强,由于机插秧为宽行栽插,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尤其是后期郁蔽程度不高,纹枯病发生轻,抗倒伏能力强。两增:即增产,由实践表明,机插秧比手栽稻每亩平均增产5%以上;增收,比手栽稻直接增收达100余元。 。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摘要:以超级稻盐丰47 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 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 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 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增 加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但仍无 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 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行穴距30 cm X 8 cm、取秧量40 株/穴,移栽基本苗93 万/hm2 的B3 处理群个体矛盾协调较好,获得单产0 7280 kg/hm2 。 关键词:机插水稻;取秧量;穴距;叶面积指数;干物 中图分类号:S504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研究与机插水稻 相配套的高产农艺栽培技术已成迫切之势,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6] 。在以往的机插水稻生产中,也常出现产量较高的田块,但总体上表现产量不稳、不平衡,影响了机插稻的推广。对此有的专家认为机插水稻移栽基本苗过多、成穗率低、每穗粒数少、以穗取

胜的类型容易造成中期猛发、群体过大而影响最终产量 [7-9] 。为完善辽宁省盘锦滨海稻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3 年开展了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为确定机插水稻最适移栽密度及其配置、实现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材料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西安试验基地进 行。供 试土壤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耕层土壤(0?5 cm)含有机 质2859 g/kg、全氮22 g/kg、碱解氮725 mg/kg、速效磷96 mg/kg、速效钾8498 mg/kg、全盐30 g/kg、pH 值749。供试 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盐丰47,全生育期56?60 d,55?60 张叶,5 个伸长节间。 2 方法 203年4月6日播种(播量00 g/盘),5月6日移栽(叶 龄30?32 )。各处理的氮肥(N : 2700 kg/hm2 )、磷肥(2O5: 050 kg/hm2 )、钾肥(K2O : 525 kg/hm2)施入量相同,氮肥分为底肥20%、蘖肥(一、二次蘖肥比例6 : [KG-3]4 )50%、 穗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7 : [KG-3]3 )30%;磷肥分为 底肥50%、二次蘖肥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7%、促花肥 33%。其他管理措施按高产水稻栽培实施。试验设B、B2、B3、B4、B5 等5 个处理,采用久保田SW-68C 插秧机移栽,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 [摘要]为了系统评估有机水稻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有机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文中对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3个不同地区有机水稻生产的产量、成本、价格与利润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投入较常规生产分别高46.28%、24.95%和21.69%,产量则是常规水稻生产的55%、93.78%和81.65%,不同生产基地的变化幅度相差很大。因此,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是决定有机水稻生产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科学的有机种植技术、适当的政府补贴与合适的销售价格是确保有机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有机水稻;经济效益;发展对策 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稻米产品质量和安全状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20世纪末开始,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产品的需要,有机稻米的生产在我国各地纷纷展开,有机稻米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日益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有机稻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得到迅速提高和壮大[1]。 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业,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够生产出安全、健康的有机产品,我国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已近230万hm2,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农业生产国[2]。但对广大生产者来说,有机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其能否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文中以江苏宜兴、上海崇明岛和贵州黎平县的有机水稻和常规水稻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的成本与效益,探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宜兴处于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为苏南典型的丘陵山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177mm。农作物生长期达250 d左右,1年可2~3熟。研究地位于宜兴市张渚镇凤凰村,在宜兴市西南部,东濒太湖,有机基地为宜兴市粮油集团大米有限公司的有机水稻生产地块。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地处北亚热带,

优化的水稻机插育秧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优化的水稻机插育秧方法,先根据插秧机的横摆次数和种子的芽率优化印刷播种定位方案,做到精准降低用种量,然后通过改进纸张和播种方式,将印刷播种与泥浆育秧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播种和育秧的质量及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插育秧方法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插秧机横摆次数和种子芽率情况来确定每个盘的定位方案及播种量,具有兼顾秧苗素质、漏插率和精量降低用种成本的功效;采用印刷播种技术,选用吸水不易烂的纸张或布作为粘印种子的载体,播种时反铺入泥浆,前期盖着纸张或布起到保湿、防鸟和防暴雨冲刷的作用,后期及时揭去纸张和布,种子生根发芽出苗皆不受纸张未腐烂前起的隔离影响,对提高成苗率和秧苗素质均有促进作用。 技术要求 1.一种优化的水稻机插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种子在秧盘里排列的横向和纵向间距; 步骤二、根据确定的种子横向和纵向间距形成不同芽率品种的种子的定位方案; 步骤三、选用吸水不易烂的纸张或布作为印刷播种附着和排列种子的载体;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确定的种子定位方案,设计印刷布胶滚筒,将种子通过机器粘到纸 张或布上,待用; 步骤五、准备秧田,按要求选择土壤肥沃、交通和水源方便的田块做秧田,用旋耕机打烂、整平后,开好秧沟,做秧厢; 步骤六、铺盘上泥浆,将机插秧软盘或硬盘整齐摆在秧厢上,并从厢沟或没摆秧盘的地 方取泥浆,过滤掉石头、硬块和杂质后装入秧盘内,抹平待用; 步骤七、将步骤四粘好种子的纸张或布,铺在步骤六装好泥浆的盘里,铺纸张或布时, 种子朝下反铺,使种子全部落在秧盘内; 步骤八、保温保湿催芽,气温达到种子萌发温度时,观察纸张或布保持湿润状态2-3 天,80%左右的种子破胸后及时揭去纸张或布;气温达不到种子萌发温度时,铺纸张或 布2-4个小时后待种子全部掉落泥中,揭去纸张或布,盖薄膜增温;

如何提高水稻整体产量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种类。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科学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水稻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影响产量的弊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实践上加以结合,保证水稻种植能够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下进行。基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整体产量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整体产量;注意事项 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传统类别,水稻生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丰厚的回报。我国水稻生产已经进行了多年。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种植水稻,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水稻的产量是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的技术要求,只有在规定标准内增加产量,才能够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 1 选择优质稻田是首要基础要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最基础条件是选择好稻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条件。稻田选择遵循“增厚土层、平整土地、培肥地力、调整田型”原则;水利设施建设要遵循以小型集雨蓄水、排灌渠系、提灌设施为重点;生态环境条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是否适合种植水稻,地势是否平坦、水源是否充足;其次,要考虑气候条件是否适宜种植水稻,气候条件中气温是影响水稻生长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种植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低平、满足光照和水源的需求这是孕育高质量、高产量水稻的基本要求。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合理选择土地,并根据水稻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取得积极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水稻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过程一样,土壤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土壤,才能为水稻种植提供有力支持,使水稻高产成为可能。 2 注重水稻种子的甄选和判断 种子的选择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首要条件,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坚持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性兼顾的原则,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种子的选择还要注意的是水稻种植是一季稻还是双季稻生产、是早稻还是晚稻,再确定主导品种,一般早稻以中组1号和早籼为主,晚稻以宁粳二号、武运7号为主。品种选择上还要考虑抗病性强弱,早稻一般抗病性差,中、晚稻品种品质一般,所以,加强高产、抗病早稻品种和高产、优质、高抗、生育期适中的中晚稻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是关系到水稻整体产量的关键因素。和其他作物一样,在水稻种植前,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了水稻最终的产量。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是种子的甄选和判断却是关系到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水稻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及产量满足实际要求。 3 加强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3.1 水稻育秧技术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育秧技术在水稻种植技术中比较复杂、精细和重要的一种技术,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苗齐、苗壮、成秧率高,是水稻高产的一个必要条件。育秧技术一般使用薄膜育秧技术和软盘育秧技术两种,薄膜育秧技术,优点是保湿增温、防止烂秧、提早播期、提高成秧率,缺点是技术性要求强,在种子的处理上要经过晒和消毒,准确掌握播种时期,注意出苗期的保温保湿,炼苗期看天气及时揭膜盖膜,揭膜后注意排灌水等很多注意事项;软盘育秧技术也是最新的育秧技术,优点是成活率高、秧苗壮,对育秧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秧盘选择、床地选择、培养土培制、摆盘播种、苗床管理上都需要精心管理,要注意秧苗三叶期前后的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苗秧,为提高整体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类型,多数 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40万以上,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穗为主。每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选19)于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响。因此,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狠抓足苗、适龄、壮秧这一环。 2.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所组成,适当增 加基本苗数和提高单株成穗率是增加每亩有效穗数的两个方面。主茎穗决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时弱苗也不能成穗,壮秧足苗才能达到相应数量的主茎穗。分蘖穗决定于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以该品种的分蘖特性、移栽叶龄、苗体壮弱以及栽培与气候条件有关,移栽时叶龄决定有效分蘖的起始节位,栽培与气候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分蘖发生的迟早和快慢,从而影响分蘖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蘖期,在分蘖初期施肥增穗效果显著,过了分蘖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显,分蘖期已过再进行施肥,几乎看不出对增穗的效果。因此,分蘖期的要求是促进早发和防止迟发,在积极促进早发的基础上,控制分蘖发生过多,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达到足蘖壮株,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3.长穗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每穗粒 数的多少,既决定于每穗的分化颖花数,也受退化颖花数的影响。分化颖花数多是增加粒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有机水稻

有机水稻 (2010-04-28 08:09:43)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有机水稻生产围绕以健全土壤培肥体系为基础,以推进水稻健身栽培为抓手,以实施农业综合防治为保障,实现作物稳定高产的总体策略。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对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体系提出了挑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广泛重视,也促使人们将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定位在无公害、无污染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上,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质量标准。有机食品概念下的有机农业便是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映。 选取环境好无污染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选用专门生产单位培育的有机稻种;品种要合理布局.轮换种植,对防治病虫危害有很大作用;通过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配制营养土、苗床处理、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有机水稻健康生长。 稻谷收获时期对米质有影响,适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在保证水稻青秆活熟时。必须做到适时收获.才能获得优质的稻谷。 1有机水稻环境建设 1.1基地的选择 在进有机水稻生产规划时。基地选择是重中之重,这是有机生产的成功开始。席运官认为理论上能进行常规生产的田块就可进行有机生产,因为有机农业强调的是转换,要通过有机生产方法将常规系统转变为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这和绿色食品首先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同的。但是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选择有机食品基地时还是要考虑地块的周边环境问题。 研究认为有机水稻基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六个方面圆,但根据目前国内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情沙己来看。要完全做到这几点还有一定的难度,各地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的选择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如江苏省溧水县共和乡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开发,是以该乡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的。通过 平整土地、深翻、施堆肥等农田改造措施,形成了一片未曾有任何污染的处女地;上海农场有机水稻基地设立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大丰市境内,濒临黄海,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宝应县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选择在该县范水镇运西的一个岛状的滩地上;上海市跃进农业管理总站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设在崇明岛西北部的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土质肥沃的滨海脱盐土的耕地上。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标签:机插水稻;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1 机插水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 现在,使用机械插秧普遍在粳稻的种植上,拿种植的晚成熟的中粳稻或者中等时间成熟的中粳稻来说,因为受到稻秧的年龄以及腾茬的约束,和使用传统插秧技术一样的种类来说,机械插秧水稻的种植时间会晚十五天到二十天之间,导致水稻的成长时间变短,成长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减少了十到十五天。因为成长时间的变短,抽穗时间和成熟时间都会比传统的晚一些,所以使用机械插秧最好不要选择成长时间比较长的种类。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群体高峰苗多 移栽后,机插秧苗在大田长出2.3张叶片后开始分蘖。其分叶势猛,茎蘖增长速度较快。机插秧苗I、Ⅱ位蘖不发生或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插秧苗,大田期Ⅲ、Ⅳ位蘖的发生率较低,V一Ⅶ位蘖的发生率大体在60%-90%。这几个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也较高,是高产栽培利用的主要蘖位。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的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提前1个叶龄左右,而且高峰苗数较多。机插水稻总体表现为:无效分蘖多,成穗数增加,成穗率降低。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穗形偏小 使用机械插秧的水稻每株秧苗一般都比传统种植的秧苗矮百分之十左右,叶片形状相应的也小。在进入拔节生长周期时,叶片明显比传统种植的秧苗小很多。伴随着叶片面积慢慢成长大,抽穗时间内单个叶片的大小以及全部叶片差不多都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方式种植,在种植时,水稻种植的数量比传统方式的少很多,但是因为栽植的不是很深,便于秧苗生长根系以及分蘖,所以,机械种植的水稻从拔节期间到抽穗时全部的根系都生长的很快,但是它在强壮生长时间段根系面积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种植水稻出现分蘖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枝茎上的叶片和分蘖上的叶片数量相差很大,成长起来的分蘖一个枝茎上差不多有6片到9片,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少1到1.5张,其叶片主要生长模式:生长的个数少、穗形不大、并且在主茎上生长的和在分蘖上生长的穗形相差很大。 1.4 机插水稻草害严重

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目前水稻产量潜能和实际产量的差距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可利用土地少,我国耕地面积仅有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仅相当世界人均耕3.75亩的37%。我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安全是中国现在和将来最重要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始终把提高粮食产品、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做为农业的首要问题来抓,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水稻总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中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水稻生产如能大幅度增长,中国的粮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水稻增产靠的是育种技术的进步。为解决育种技术难题,农业部在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稻育种计划,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经过四期高产攻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1年我们水稻产量达到了700公斤,2004年,亩产达到800公斤,2011年在湖南隆回县百亩示范田测产结果达到926.6公斤,2014年10月10号,在湖南溆浦县红星村水百亩示范田,水稻实测产量达到1026.7公斤,从而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水稻制种领域的遥遥领先地位。

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我国水稻农民大面积种植的实际产量却和专家试验田的产量差距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3年度我国稻谷播种面积3029.7万公顷,稻谷总产量20429万吨,平均单产6743公斤/公顷,即449.5公斤/亩。 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第二、第三期超级稻,平均亩产在550-600公斤之间。与农业部对三期超级稻Y2的测产量926.6公斤,至少差距330多公斤。与四期超级稻差距430公斤,在安徽,农民大

(最新)水稻机插田栽培全程技术方案

水稻机插田全程防治病虫草害技术方案 摘要:中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300万公顷,是种植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广阔,播种面积约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50%。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因此,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机插田杂草防除方案 1、目前机插水稻田的杂草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插水稻田的全面推广,除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提前2-3天平整大田并沉实泥土,才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小秧苗的定植;另外,插秧后需排水促进秧苗生根。在此过程中,田间土壤处于干干湿湿的状态,有利于杂草种子的萌发,因此杂草发育提前,发生数量比较大。例如恶性杂草千金子、红梗稗草等比人工插秧稻田的数量要多,危害较重。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除草剂对田间杂草造成了较大的选择压力,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杂草。据许多稻区反映,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红梗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等均产生了抗药性。 要解决大龄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就必须加大前期封闭技术的应用;而传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策略在机插稻田使用并不是最佳的控草方案。要改善机插稻田的除草问题,需要根据机插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技术去有效控制杂草发生危害。2009—2012年间笔者根据机插稻田的杂草发生规律及市场上可适合的除草剂状况,设计出机插田除草新技术,在

江苏等多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综合除草效果。 2、选择安全的除草剂,避免药害的产生。 由于机插田秧苗比较小,应禁止使用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氯磺隆类的复配剂,降低药害产生的可能性。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苯噻?苄或丁?苄类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对水稻小苗相对较安全,但在施药后,如果秧苗受到水淹的情况下,会造成滞绿现象,分蘖受到抑制,形成暗伤,从而造成田间苗基数不足,影响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了50%苄?丁?异丙隆WP进行封闭处理,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该药剂中的丁草胺含量相对较低,减少了潜在暗伤,并提高了对千金子、稗草的封闭效果,总体防效都在98%以上。 3、优化田间封闭技术,减轻后期的除草压力。 根据机插秧田的杂草的两次出草高峰特点,改变传统的“一封、二杀、三封”的防治策略为“二封、一挑”的除草技术方针。即在稻田平整时先每亩用57%SK-100WP或50%速杰100克除草剂进行第一次土壤封闭,使泥浆土中杂草不能正常萌发,从而控制杂草的第一次萌发高峰期。机插过程中,由于机器对土壤翻动,破坏了药土层,部分杂草种子失去药剂的控制作用,因此在插秧后7天左右,伴随水稻撒施返青分蘖肥时,用50%速杰WP拌成毒土撒施,进行二次封闭,这样可以延长控制杂草的二次萌发高峰,提高封闭效果。如果田间以鸭舌草、莎草为主,可以在二次封闭时,添加10%吡嘧磺隆20克提高防效。 4、及时进行苗后茎叶挑治,减少局部区域杂草的危害。 机插稻田封闭除草过程中,由于田间土壤的不平整性、水层管理不及时以及药剂封闭过程中施药不能够及时、均匀周到,总有局部地区出现杂草,特别是千

水稻生长过程概述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

水稻机插育秧与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水稻机插育秧与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附件: 水稻机插育秧与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一、品种选择要求 (一)品种选择原则 1、适应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和茬口布局。小苗机插对秧龄(20d左右)要求较为严格,与传统手栽稻相比,全生育期缩短7-15天,因此要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及茬口布局特点,选择生育期相对偏短的品种,确保能够安全齐穗和正常成熟。 2、选择分蘖性好的大穗型高产品种。机插秧育秧一般采用塑盘育秧,播种量大,秧苗生长完全处在一种密生生态条件下,秧苗素质不及常规育秧,而且机插小苗理论上一次分蘖蘖位一般较常规秧苗少2个左右,且减少的为有效蘖位,中高蘖位分蘖成穗比例高,单株分蘖成穗数比手插中苗低(20%-30%),有效分蘖个体生长量小,因此要选择分蘖发生早而快、穗型相对较大的抗倒品种容易获得高产。 3、重视选择优质高(多)抗品种。应结合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实际,选择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黑条矮缩病等抗(耐)性较强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二)适宜品种选择 1、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早熟晚粳稻品种为主,江北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稻品种为搭配。早熟晚粳重点选择宁粳3号、南粳44、扬粳4038、镇稻11号等品种;迟熟中粳重点选择武陵粳1号、淮稻9号、淮稻13号等品种。

2、苏中及里下河地区。以迟熟中粳稻品种为主,里下河北部以中熟中粳稻品种为搭配。迟熟中粳稻品种重点选择淮稻9号、武陵粳1号、淮稻10号、淮稻13号,中熟中粳重点选择徐稻3号、连粳7号、武运粳21号、泗稻12号等。 3、沿淮及淮北地区。以中熟中粳稻品种为主,搭配中熟中籼稻组合,重点选择徐稻3号、连粳7号、武运粳21号、泗稻12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380等。 二、壮秧培育技术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带土移栽,一般秧龄为15-20天,在3.0-4.0叶龄内移栽。机插壮秧要求个体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无病株和虫害,秧苗个体和群体生长均衡。机插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常规粳稻成苗1.5-3.0株,杂交稻成苗1.0-1.5株,秧苗根系发达,单株白根量多,发根力强,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亦称毯状秧苗。水稻机插育秧主要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工厂化育秧等方式,工厂化育秧投资成本高,实际生产应用不广。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是在工厂化育秧的基础上简化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简便,是普遍采用的方式。 (一)育秧准备 1、育苗方式。采用塑料软盘湿润育秧或双膜湿润育秧两种方式。 2、秧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秧田。按照秧田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

有机水稻品种及栽培

有机稻品种及栽培 品种选择有机稻谷品种的选择,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高产化,又要考虑栽培地气候和土壤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选择优质适应性强,产量比较高的品种,目前比较好的有机稻品种有:CY-6、97-1、豫5、日光、越光、3726等。 肥料运筹有机稻谷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不施化肥,只使用有机和生物肥料。基肥:每亩施酵素菌腐熟粪肥500公斤或酵素菌腐熟饼肥200公斤。追肥:在有机稻一生生长过程中,每亩地分五次喷施新宝佳合计4公升。在分蘖始盛期、搁田中期、促花期(叶齿余数3.5)、保花期(叶龄余数1.5)每亩各喷施新宝佳0.75公升,在始穗期每亩再喷施新宝佳1公升。 植保技术有机稻生长过程中,,要求不使用化学农药和激素,适当使用一些无污染的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病虫草的发生。 病虫害防治方面,注意选用抗虫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过大而引发病虫害;科学施肥,防止施肥过多旺长恋青造成病虫害发生。当病虫害发生面积不大时,可用人工消灭;药物防治应用无污染的“三源”农药防治。 草害防治方面,注意提前泡田诱草,人工除草,使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杜绝草源,同时要科学配置株行距,促其封行压草。 几点要求 首先要培育壮秧。育秧阶段一是要施足肥料,二是每亩落谷量控制在40公斤以下。 其次是适当提高移栽密度。试验证明,有机稻株具有株矮、叶淡、穗不足、产量低的特点。为争取足穗保产,有机稻在移栽时,要求做到增穴、增苗,保持足穗。要求有机稻移栽穴数比常规稻增加20%。 再就是建立苗情点,定期检查,准时在规定的生育期内喷施新宝佳。新宝佳喷施时间统一在下午四时以后进行,如果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施一次。喷孔要细,喷雾要均匀,浓度要适中。如果用弥雾南喷施,浓度掌握在30倍左右。 浅谈有机水稻生产 (来源:《垦殖与稻作》加入时间:2004年12月15日点击:207次)任福荣吴帆臧勇 太平农场从2000年开始进行有机食品生产,到目前为止,有机食品水稻面积达0.27万h㎡,现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2003年,有机水稻收购价格较普通水稻高出0.30元/kg,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走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下面结合太平农场的实际,谈一谈有机水稻生产的有关问题。1.什么是有机水稻 谈到有机水稻,首先涉及一个名词,即什么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国外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有机食品(含天然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药、化肥、除莠剂、生物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以及转基因产品等)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环保安全型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制品调料等等。同样,有机水稻即是有机食品中的一员。2.为什么要生产有机水稻 生产有机水稻,是为适应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生产者提高价格的需求。2.1生活水平的提高呼唤健康食品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之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以及掠夺式开发,

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稻种消毒;(2)秧田整理;(3)播种育苗;(4)大田准备(5)插秧;(6)田间管理。本技术从严格选种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化肥,采用暴晒与艾叶浸提液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种进行消毒,杀死稻种中的害虫等一些有害生物,保证发芽率和稻种安全。针对水稻生长特性严格控制水稻施肥量,减少工作量,有的放矢的施肥,保证生长过程中植物的需求量和有益成分的积累量。综上,本技术种植水稻属于纯正有机水稻,营养成分高,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产量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稻种消毒:稻种消毒采用阳光暴晒后用艾叶浸提液浸泡,艾叶浸泡液为艾叶粉碎至80目,按料液比1∶15-35加入清水,浸泡10-48h,过滤去渣,即得艾叶浸泡液;之后采用清水浸泡,清水浸泡时间为2-10h; (2)秧田整理:秧田整理步骤秧田施茶粕生物有机肥1-5kg/m2后喷洒艾叶浸泡液至土壤水分含量为 35-45%;所述田间管理过程中施用生物有机肥; (3)播种育苗; (4)大田准备; (5)插秧; (6)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过程施肥量为分蘖期50-70kg/亩,抽穗期70-90kg/亩,灌浆期20-40kg/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茶粕生物

有机肥为:紫云英10-20份,雷公藤5-10份,茶籽粕20-30份,菜籽粕20-30份,玉米杆35-50份,粉碎调节水分含量为30-60%,添加0.1-0.7份EM 菌剂堆肥发酵腐熟制得。 技术说明书 一种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一些黑龙江地区均以大米为主食。我国人口众多,水稻需求量大,人均消耗量多。近年来多次出现问题大米,如湖南地区的有毒镉大米等为人们对大米主食的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大米产品由于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无节制使用,普通大米的食品安全性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有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青睐,大米作为人们日常的主食,有机水稻的生产显得更加重要。近几年以来有机大米在国内市场走俏,国内有机大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有机转换面积也不断攀升。据统计2011年国内有机大米种植面积达到11.9万公顷,行业产值达到89.2亿元。但传统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产量普遍偏低,最终造成有机稻米价格高昂,有机稻覆盖范围仅限于一些高消费人群。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